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俗称圆亭子,是为安置归顺的哈萨克、布鲁特族而建。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钟鼓楼、配殿、正殿等建筑组成。东部为藏式建筑。主体建筑旭光阁,其外型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这是该寺主要的特色。
旭光阁和阁城是藏传佛教“曼陀罗”的变体,旭光阁内的石造须弥座上旋转着国内现存较大的木制“曼陀罗”,它以37块木头作成,代表着释迦37种学问。内供胜乐王佛(也叫上乐王佛)双身铜像,俗称“欢喜佛”或“欢乐佛”。
|
|
30元
4.7 分
普乐寺位于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坐东朝西的格局特别像辽代的风格,建筑有些像北京的天坛,寺内供奉的是欢喜佛,阁内的天花藻井中间是条金龙,非常的金碧辉煌,据说在外八庙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普乐寺取名有“普天同乐”的意思,非常的有意义,值得好好参观游览。
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东部为藏式城建筑。普乐寺的院内有两棵树很特别,分别被人们称为“男树”和“女树”。女树皮肤细致一些,男树粗糙强悍一些。
承德普乐寺建于清朝年间,是为归顺的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所建,俗称园顶子,是一个下方上园的建筑物,与北京天坛在建筑上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