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寺位于三山庵与龙泉庵之间的山腰处。相传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约1033年)。 该寺坐西朝东,正对山门有古楸两株。整个院落为三进四合,山门殿有石额"敕建大悲寺",为清康熙帝御笔。山门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 山门殿后为大雄宝殿。殿前有明代古竹两池,青翠欲滴。殿内正中供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雕像相传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的杰作。雕像形态各异,道气深沉,栩栩如生。其像皆以檀香木粉和精砂为胎精雕而成,至今仍散发出绕梁香气。
大雄宝殿后为圆通宝殿,门楣上悬横匾"悲源海"...
大悲寺位于三山庵与龙泉庵之间的山腰处。相传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约1033年)。 该寺坐西朝东,正对山门有古楸两株。整个院落为三进四合,山门殿有石额"敕建大悲寺",为清康熙帝御笔。山门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 山门殿后为大雄宝殿。殿前有明代古竹两池,青翠欲滴。殿内正中供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雕像相传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的杰作。雕像形态各异,道气深沉,栩栩如生。其像皆以檀香木粉和精砂为胎精雕而成,至今仍散发出绕梁香气。
大雄宝殿后为圆通宝殿,门楣上悬横匾"悲源海"...
0.0 分
大悲寺原名“隐寂寺”,始建于辽金(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两层大殿後增建了大悲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此庙,改名为“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年)再度重修。
位于半山腰,相传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原名“隐寂寺“。大悲寺坐西朝东,正对山门有两株古楸树。整个院落为三进四合,山门殿有石额“敕建大悲寺”,为清康熙帝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