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卧铁主要是用来标记挖掘深度的。由于都江堰遵从李冰的“深淘滩,低作堰”原则,在从古至今,每年枯水期都要对河道清除淤积的泥沙。那到底挖泥沙挖到多深合适呢?经过人们的经验,找出了一个合适的深度,并埋上卧铁。以后岁修就挖到卧铁为止。
以卧铁为标准的岁修淘滩之后,长约3000米的鱼嘴分水堤。在旱涝时节分割内江、外江的岷江水量时,可以得心应手地演算“四与六的哲学”:春耕用水季节,内江进水六成,外江进水四成。而在夏秋洪水季节,内外江进水比例自动颠倒过来,内江进水四成,外江进水六成,这就是都江堰治水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1927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
|
无需门票。
卧铁是都江堰景区内的一个特殊物体,是历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善时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其大多数时间都在水利工程的水下,为了让游客们了解情况都江堰景区内专们设置了一个实物供人们观赏。
到了都江堰,不得不由衷的佩服李冰父子!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卧铁与“深淘滩、低作堰”的6字水则,以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8字格言,是都江堰岁修淘滩的尺度。清淤时必须淘够深度,以淘至见到卧铁为准,如果淘滩深度不够,内江河床太高,将减少成都平原来年春灌引水量,而如果淘滩过深,则会使过量的洪水涌入内江,导致内江灌区洪涝灾害。卧铁至...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利测量装置之一,两千多年前,当都江堰建成时它们就被安置在河床上,作为标识,每年清理河道时必须看见它们才算是完工。
卧铁,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清理淤积泥沙的一个标尺,目前共有4根埋在都江堰的内江之中,而在离堆公园内能够看到的是这4根的复制品。作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一下还是挺有必要的。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园内喷泉处看到的这四根卧铁是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据说是当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时留下的,平放在河床上,目的是标记河道的深浅,每年疏浚河道、清理淤泥,都要挖到卧铁所在位置才行。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
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沿南门往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物之一“卧铁”。四根铁棒平行地横卧在喷池中心,外面一圈是数十条喷喷出的弧形水柱和池边由三个用木头绑成的三棱锥形的鼎状物,再外一圈儿是三层石堆。他们一起组成了“卧铁”一喷泉景观。
卧铁原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志,相传李冰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淘滩标志,古时每年要清理江底的沙石,李冰就是用这石马做标记,挖到石马后就不再向下挖了,后演变为卧铁。
...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