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博物馆是学校直属业务单位,下设两个分馆(地质博物馆、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和一个依托博物馆建立的“吉林大学恐龙演化研究中心”。博物馆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享誉中外,是我国乃至亚洲著名的高等院校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集“科研、教学和科普”于一体,岩矿化石标本门类齐全、文物及考古标本典藏丰富,有关的地学与考古学资料积累也相当雄厚。馆内拥有采自全国各地及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品两万余件,其中不乏东北地区最完整的鸭嘴龙化石——嘉荫卡龙、吉林省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长春龙、商代的甲骨和青铜器、南宋岳飞印等传世珍品 。博物馆建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微体古生物化石修复实验室,化石修护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作为依托高校建设的专业性场馆,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相当频繁,尤其近年来开展的“吉林中部白垩纪脊椎动物群”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此外,吉林大学博物馆博物馆还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先进集体”及“国家AA级旅游景点”,是面向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
|
地质宫博物馆20元,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凭身份证或工作证或学生证参观。
轻轨:乘坐2号线到达文化广场站下车,步行800米即可到达.
此次长春之行首先便到了地质宫博物馆,没有想到博物馆确因内部整理而闭馆,甚是遗憾。
概况:
地质宫博物馆又称吉林大学博物馆,曾为日伪时期新宫内府所在地。原本地质宫是作为溥仪的正式“皇宫”来修建的。1938年9月动工,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伪政府财力紧张而停工,据说只完成地下部分,而金碧辉煌的宫殿则是上世纪50年代完工的。
1953年,在原来基础上修建了这座绿色瓦顶、宫殿式建筑,起初用作长春地质...
阅读全部一个免费的博物馆,原来是长春市地质学院的地质博物馆,又名叫地质宫,后来学校合并之后呢,现在就成了吉林大学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坐落在文化广场的北面,从地铁口出来走了10米就能看到了,这个地处宫的建筑非常有特点,是当时的一个著名的建筑师和大师设计的。外观很有东方文化的特点,端庄 雅致 非常的好看,里面主要是一些地质方面的文物,如果你来旅游的话,可以顺便去逛一下。
吉林大学博物馆即原长春地质学院博物馆(长春科技大学),博物馆坐落于地质宫大楼的一侧,里面主要展出的大型恐龙化石,恐龙蛋和白垩纪化石,另一个馆展出的地质古化石等等,现在好像闭馆。
只能在外面看看,拍拍建筑。博物馆大门紧闭,已经不对外开放了。这点真的让人很诧异,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对外分享,普及知识?
长春新民大街,原名新京顺天大街,在《新京都市计划》中,这条大街定位于“官厅街”。“满洲国”诸多的最高行政机关均建在此条街上,自然形成为“满洲国”的政治中心街。其北起规划中新皇宫预留地前的兴仁大路(解放大路),南至安民广场(现新民广场),全长1.5公里。
正是因为长春的国都建设规划是在一个几乎空白的旷野上新建的,所以有机会统一官厅的样式。在此前后“满洲国”政府所建造的十几座...
阅读全部地质宫博物馆位于长春市文化广场北侧,原为日本人为溥仪建造的伪满新皇宫,1954年,改为地质宫博物馆。门前的狮子一看既不是汉族风格也不是满族风格,估计有点小日本风格吧[偷笑]还有造型奇怪的望柱。博物馆对面是文化广场,有五组雕塑很不错。一大波雕塑都在世界雕塑公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