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皮寮位于台北市万华区,昔日的万华又称艋舺,是清代水路运输的要道,剥皮寮位于艋舺街道上,相传是清朝福州商船运进杉木时,剥去树皮之处。剥皮寮街道3、400米,宽约3米,漫步老街,蜿蜒两侧的多是一二层高的砖木结构房屋,红砖映衬黑瓦,深褐色的木门木窗,闽南式骑廊,显得古意盎然。今日的剥皮寮已无人居住,台北市政府耗资4亿多新台币对老街进行整修,作为游览、乡土教育和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因电影《艋舺》在此取景,剥皮寮声名日隆,游人如织,已是台北一条很有特色的观光老街。
剥皮寮老街内包含了不少老屋旧居,如吕阿昌医生宅、章太炎旅台居所、凤翔浴室、宋协兴号、长寿号茶桌仔店、永兴亭、秀英茶室、威灵坛、日祥旅社、太阳制本所等。这里也有一些是场景摆设,比如路边粥摊,并不开火做生意,摆起来让游客拍照留念。
另外,参观完老街后,也可以步行至附近的龙山寺参拜,这里的求签十分灵验,肚子饿了可以到龙山寺旁边的华西街夜市品尝小吃,这里有与众不同的毒蛇大餐,喜欢尝鲜的朋友可以过来体验一下。
|
|
免费开放。
捷运:乘坐捷运板南线在龙山寺站下车步行即到。
距离龙山寺只有一步之遥的剥皮寮老街,作为艋舺地区唯一有幸保留的清代汉人街道,是热映电影《艋舺》中赵又廷、阮经 天等 帮派少年风行的地方。听起来有些瘆人的名字“剥皮寮”,来历也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清朝时期由 福州 商船运进杉木,在此剥去树皮而得名。这条不长的街道仅有三四百米长,宽约三米,蜿蜒两侧的多是一二层高的砖木结构房屋,红砖映衬黑瓦和深褐色的木制门窗,闽洋融合混搭的骑廊显得...
阅读全部【特色】这里整体是一股怀旧的风格,我去的时候还遇到退休人员在这里举行艺术表演,都是当地人自行组织的,而且免费可以观赏。走进展厅是这里,忠义是这里的主题,而且都是原汁原味打造的,虽然有点褪色但是韵味依旧。
【附近餐饮住宿】清早,走入这里人流不多,最多的还是早餐摊位。还有小贩的叫嚷,店铺都开门了。香飘飘的街道、都是美味,价格10元一份,很是便宜!周围没有星级酒店,都是居民楼。
【推荐线...
阅读全部這裡曾經是可憐人所聚集的聚落,後來由於此地屬於附近國小的地,因此透過情願才保留這塊土地的樣貌,現在為許多文創展覽的展場與舞台
特别有味道的老街的,这里有很漂亮的建筑,以红砖外墙为诉,又有点骑楼的建筑特点的,这边好吃的地道美食也是非常的多的,对于我们来说样喜欢逛老城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很喜欢逛这样的老街的,其实不止老街,这边周围的很多巷弄等等都很适合慢慢逛逛的,建筑也都很漂亮,当然到处是好吃的,不过我们一大早过来,很多的店铺没有开门
第一次来台湾,从西门町一路逛过去,就会经过剥皮寮。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感觉好可怕,以为是和北京菜市口一样的处决犯人的地方。 但是后来才知道应该是运来的杉木经过此地剥去树皮之意…… 老街并不长,两侧都是红砖结构的墙体,整个社区还是保留了一点古味,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