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楼位于宣城市区,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月兆于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公元494年-496年)出任宣城太守,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曰“高斋”,在任期间理事、生活于此。
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朓,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秋季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谢朓楼”。此后在楼的周围建有条风、清署、迎春、观风、双溪、怀谢等亭阁。历代文人名士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难以计数。
唐代白居易曾随长兄白幼文寓居宣城并作有《窗中列远岫》一诗,抒发登此楼的观感。该诗被当时的宣歙观察使所知,大为赞赏,并举荐其赴京应试,得中为第四名进士,从而步入仕途。直至他晚年还作有《寄题郡斋》诗曰:“……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唐咸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因其地势高且险,崖叠如嶂,故题名“叠嶂楼”,并作记以志。明嘉靖年间知府方逢时重修,并复名“高斋楼”,也作题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许廷式重新修葺,并说:“叠嶂之名以地命也,谢公之称以人传也。北楼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并在其中矣。”遂题名曰:“古北楼”。清光绪初,知府鲁一员,重修一新。修整后的北楼分上下两层,上圆下方,全木结构,顶盖琉璃瓦,四边飞檐翘角。上层题额曰“叠嶂楼”,围以木栏杆,下层题为“谢朓楼”,四方置屏风门。楼基周围有历代诗文碑刻和修楼碑记。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该楼被日机炸毁。现已复建如初,重现昔日风采。
谢朓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
|
|
免费
公共交通
乘坐1路公交在【府山广场】站下。
4.4 分
中国的多数名楼,往往由于一篇传世词赋而誉满天下。岳阳楼是,黄鹤楼是,滕王阁是,而始建于名人,得名于名人的谢脁楼也是。 谢朓是南齐诗人,也曾是宣城太守。他的山水词风影响了王维,孟浩然等人,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狂傲的李白是他的忠实粉丝,发出“一生低守谢宣城”的感叹。 《宣州谢朓(tiǎo)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
早上起来吃完早餐准备去宣城博物馆参观,途径谢朓楼,就顺路过来看看,来到谢朓楼前,发现这边正在维修,不让登楼参观,只能在楼下观望一下,发现楼上的石头、柱子、窗户、门都有各种各样精美的雕刻,整个谢朓楼远看四檐高飞,曲径回廊,气势恢宏。据说登上去可以远眺敬亭山。
也算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对楼的了解,也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陈郡谢氏。在市区里,修建在一个小山头上,小山高约15米。免费参观,但网上显示的开放时间是错误的,要到8点才开门,来早了没东西可看。楼也是重修了又重修,所以顶多是个有故事的仿古建筑。楼内一些展示板,介绍谢眺楼的一些情况。边上一座亭子,可以望见百米开外的开元塔。半小时参观就够了。路边有停车位。
谢朓楼是一座千年的历史文化古楼,是旧时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如今是清代重建。曾几何时,南朝谢眺在这里吟诗作赋。曾几何时,唐代李白在这里写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如今开辟成公园,位于宣城市中心,免费开放,还是挺不错的。
到宣城还有一个目的地:谢眺楼。
到一些大家去过的所在,抚今追昔,这是我爱做的。也许是心里面觉得这或许能沾点前人的气息吧。比如我大学时常去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听说曹禺就是在那里的某个桌子上写出来了《雷雨》。有时我坐在那里浮想联翩时,就觉得说不定正坐在曹禺坐过的位置上,也许因这个就多了好多的灵性呢!
谢眺楼位于宣城市中心,也正是宣城的一处较高所在。可惜我去的时候,这楼正在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