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路德会基督教堂是德国侨民在哈尔滨建造的教堂,也曾是哈尔滨规模较大的侨民基督教堂。教堂以尖拱和倾斜的屋顶强调其高度,而暗红的加厚墙壁与翠绿的屋顶则构成鲜明的色差。
免费
在圣母守护教堂的另一侧,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是路德会基督教堂。1914年德国人阿斯多尼亚▪里多瓦倡议兴建。德国路德会牧师贾乐天主持开堂。当时教堂占地面积2360平方米,设计风格属于德国哥特式教堂,解放后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建筑单位。文革期间,教堂于1967年被迫关闭,礼拜堂于1980年归还教会并进行修复,同年圣诞节复堂并接待信徒。哥特式的建筑具有鲜明的个性,指向天空的尖顶,高旷...
阅读全部出发之前发了微博想说看看有没有同天去漠河的,可以一起拼个车节省点费用,却碰到一个想找我拼车的男生,然而我已经交了定金,他们也交了定金,就没办法拼了。
刚好都是同一趟去漠河的火车,他白天不和其它同伴一起逛,于是就提议说要不一起逛逛,那人答应了,好开心找到个可以帮我拍照的人。
然而我很早到火车站,他却很晚才从住处出发,所以我也只好一个人瞎逛一阵。
之前看别人的攻略发现的这个教堂,心想...
阅读全部离东正教堂不到100米(东大直街252号),就是基督教堂,现为哈尔滨市基督教会,原为尼埃拉依教堂,是一座带有北欧风格的哥特式砖木结构的教堂。1914年由德国人倡议、中东铁路局和民间捐助建成。建筑师弗奥罗布设计。当时公供德国侨民和各国领事馆的教徒使用。教堂规模小巧合理。解放后,辟为基督教堂,沿用至今。
火车快到哈尔滨时,气象预报室外温度零下31度。每个人都开始穿衣准备下车,我也是把所有能穿的都往身上套,手套帽子围巾,可谓是全副武装,以迎接这未知的寒冷。刚下车,可能是身上的暖气还没褪去,又或者是兴奋,感觉这温度也就听着可怕,实际感觉就那样。五分钟之后,手脚开始发冷,由于戴着口罩,呼出的气马上就在眼睫毛结冰,冰城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哈尔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造就了它这座具有异...
阅读全部相邻不远,第二座美丽的教堂映入眼帘。这座位于东大直街252号的基督教堂原名叫尼埃拉依教堂。和哈尔滨大多教堂是拜占庭式的东正教堂不同,这座教堂建筑披着红色外衣,有着葱绿色的尖顶,透着一股清新之气。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那明丽清新的色彩和尖尖的屋顶、简洁的轮廓。
教堂门前是一个开放式的小广场。细看这栋老教堂,线条明朗,呈垂直划分,哥特式尖拱高窗错落有致,墙面、入口及窗额上饰以白色线条,...
阅读全部尼埃拉依教堂坐落在东大直街上,与圣母守护教堂相邻,与波兰天主堂(下面将有介绍)隔街相望。原为基督教德国路德会教堂,又名南岗基督教堂、路德会教堂。可能是“尼埃拉依”叫起来不顺口,多数人习惯称它路德会教堂。不太明白为什么哈尔滨的每个教堂好像都有不只一个名字,时常让人晕头。
哈尔滨的教堂大多是拜占庭式的东正教堂,隶属于基督教的尼埃拉依教堂与它东正教的邻居相比,北欧风格的哥特式建...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