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小夕心中总是会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里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去哪儿用户 0篇点评

北京西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末古村,全村现有人口29户,93人,土地280亩,院落74个,房屋689间,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这就是小夕北京游的第7站:京西古村爨(cuàn)底下。

"...走着,小夕心中总是会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里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_爨底下村"的评论图片

"...走着,小夕心中总是会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里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_爨底下村"的评论图片

大冬天来到这儿,总有一种穿越的感觉,要不是随处可见的路标、指示牌,我会以为我真的穿越了。 偌大的一个村子静悄悄的、空无一人。除了我们这一波浩浩荡荡的游客就是这三只可爱的小狗了。 它们一听到村里来人了,就欢快的出来迎接我们,贴心的带领我们参观。不要小瞧这三只可爱的小家伙,它们分工明确:小白在最前方领路,小黑在人群中卖萌,小花在最后押队。这绝对是一支受过专业训练的导游团队,小夕不得不为它们的热情和专业点个赞。

"...走着,小夕心中总是会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里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_爨底下村"的评论图片

"...走着,小夕心中总是会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里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_爨底下村"的评论图片

村里古色古香,处处散发着历史般厚重的味道。 爨底下村的村民全姓韩,说起来这个姓氏还跟这个“爨”字有很大渊源。 仔细研究一下这个“爨”可以发现,它是: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大火烧林烧的兴,村民们一想,这岂不很热?俗话说,宇宙万物阴阳协调、相生相克,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有男必然有女,有冷就得有热,所以全村人决定大家都要姓韩,与“寒”字谐音,这样冷与热在五行之中就可以互补,爨底下村也会繁荣昌盛。 哈哈,古时候的人们还是挺有智慧的。

"...走着,小夕心中总是会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里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_爨底下村"的评论图片

说起来,爨底下村的村民都非常重视风水,特别是在房屋的建造上,正房多大,厢房多大,门楼开在那边,中轴线在哪儿,完全根据风水学来设计建造。爨底下村在历史上如此辉煌,出了这么多名人,当地人认为与这里的好风水不无关系。 所谓风水,必然离不开“风”和“水”。所谓“无风花不开,无风雨不来,无风空气也发呆。” 所谓“水乃万物之源。水能聚气,水能聚财,水能避邪趋吉。乾方来水,天门开,流源长财源茂盛。巽方出水,地户闭财用不竭。” 爨底下村被山水环抱,恰以弧形绕村,所谓山环水抱必有气,绝对的上风上水。在京郊山区,四面环山的村庄比比皆是,但是像爨底下这等风水要素面面俱佳,处处称奇的实属难得

"...走着,小夕心中总是会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里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_爨底下村"的评论图片

爨底下村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惯穿上下。 走进爨底下村可以发现,这里每家都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三合院,没有明显的差别,可想而知,当年这里有钱人非常之多,特别是清后期闻名京西的大财主以及远近知名的八大家。

"...走着,小夕心中总是会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里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_爨底下村"的评论图片

参观完这一座座的充满历史的古宅,伴着夕阳,在古朴的村庄里静静地行走着,小夕心中总是会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里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经历了几百年的风云变迁,北京城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而这座京西桃花源青山依旧,古朴依旧,仿佛时间定格在了晚清那年,百年老屋、青石小路。 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穿过一线天,走过青石路,在这个写满历史的小村庄留下我们的身影,在安静的京西峡谷深处留下我们的笑声。

"...走着,小夕心中总是会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里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_爨底下村"的评论图片

还有这三只可爱的小家伙,一路护送我们到村口。就在我们上车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看到这三只可爱的小家伙竟然神同步般的蹲坐在村口,遥望村子,于是我拍下了这张照片。 每每看到这张照片,脑海中就会不自觉的浮现出两个字:守望。 守望家乡,守望历史,守望爱,守望心中的永恒。也许这三只可爱的小家伙就是这个古老村子的守望者,守望着村中一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