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8
- 评论0
- 赞1
+1
出发日期/2011/07/09
天数/19天
玩法/蜜月 深度游
早上7点到达蓝色清真寺,院落内空无一人。我和老公都不是第一次到访清真寺,也早就听闻蓝色清真寺的大名,看过无数它的照片。然而当我们亲眼看到这幢建筑时,却都像4年前第一次看到吴哥窟一样,有种想要跪下朝拜的感觉。它过于高洁,过于壮观。
走到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时,正好是上午9点,博物馆刚刚开门。这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展品种类还算比较丰富,但在我和老公看来,这并不是最精彩的博物馆。要说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伊斯兰文化展厅里与保安抢座位的猫猫了。 照片中是博物馆里展示的一个老盘子,距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和老公对伊斯兰文化都没有什么研究,不知当时是不是非常流行这种童画风格,但至少在博物馆里,同类的盘子很多。
索菲亚大教堂,从上部的回廊看向教堂内部,开阔,壮观。灯从高高的屋顶悬垂而下,游客点缀其间。但也许因为这里已变成了纯粹的观光地,与蓝色清真寺乃至其他清真寺或教堂相比,这里少了一份圣洁。
土耳其传统的KEBAP,一般由肉配上西红柿、辣椒、卷心菜、烤饼和米饭,分量很足。这家店离蓝色清真寺不远,叫做AYA SOFYA,与索菲亚大教堂同名,是LONELY PLANET推荐的平价餐馆。这里的大烤饼蘸上酸奶黄瓜,非常好吃。
住宿:paris hotel,位于苏丹艾哈迈特老城区,离蓝色清真寺只有几百米,带独立卫生间的大床间92里拉一天,含自助早餐。
真正正宗的土耳其烤肉,美味至极。用面包夹的烤肉三明治2.5里拉,用大饼卷的大烤肉卷4里拉,配上西红柿、薯条、酸黄瓜和酱汁,回味无穷。
早晨八点,刚刚开门的雅典卫城入口。这是一天中进入卫城的最好时间段之一。如果上午十点以后来,就会被庞大的人流推着向前走,如同春节时最拥挤的描绘一般,根本不可能停下来拍照。
拥有着太多故事的帕特农神殿。5年前,在我和老公刚刚交往两周的时候,在西方美术史的课上,授课的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张他自己在希腊拍的照片——几束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帕特农神殿上。在那一刻,我们不约而同地决定,这里就是我们蜜月要去的地方。而在2011年7月11日,我们终于实现了梦想。
卫城脚下的狄俄尼索斯剧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作品问世的地方。从记事起到现在,无论是爱好、所学专业,还是现在的职业,我从来没有和文学分开过。这里是我的圣地。
1896年,第一次现代奥运会在这里举办。
位于罗马市场一角保存完好的风塔,它最初被用于气候观测,后来又先后做过教堂和伊斯兰教的聚会场所。
是雅典保存最完好的神庙。
略显荒凉的凯拉米克斯遗址,有着一条令我们激动不已的路。虽然这条路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在古代,沿着照片中的这条路走上1600米,便是柏拉图学园。
位于菲洛帕坡山脚下的古监狱,苏格拉底很可能就是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人生。对于学哲学的老公来说,之前的柏拉图学园之路和这里的苏格拉底监狱都是他的圣地。
与卫城高度相当的菲洛帕坡山,是观赏卫城的最佳地点。
国会大楼前每小时举行的士兵换岗的仪式永远是雅典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在每个整点到来的前十分钟,游客们会提前到达国会,争相和士兵合影。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手势和这样的步伐,但唯一能肯定的是,想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忍住笑。
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许多在书上、电视上见过无数次的珍贵文物出现在眼前,令人感动不已。然而给人印象更深的,或许应该是那里的馆员们。便装,怀抱自己的手提包,发发短信,打打瞌睡(甚至快要从椅子上跌下去了),这就是绝大部分馆员的状态。博物馆下午4点闭馆,闭馆前没有任何广播提示,时间刚过3点40分,2层展厅的灯忽然开始陆续关闭,接着馆员们便提包起身,开始催促游客们离开。在希腊人的概念里,4点闭馆,意味着所有馆员要在4点时收拾妥当,关门走人,所以游客们当然要提前一步被轰走了。
在照片中间那条石缝上方,可以看到Byron的名字。英国诗人拜伦游历至此,在神殿的石柱上刻下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到此一游。
西红柿、黄瓜、奶酪、腌橄榄,然后再淋上橄榄油。 希腊著名的MOUSAKA,有些人把它翻译成希腊茄盒儿,用茄子、肉馅、起司等做成,是我和老公最喜欢的希腊美食。
德尔斐博物馆中醒目的斯芬克斯雕像。今天在德尔斐,第二天就要去忒拜,在这时见到如此巨大的斯芬克斯,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大山中的德尔斐。为什么古代的希腊人会选择这里作为世界的中心?这里是人们求得神谕的地方,但有一种说法认为,传达神谕的巫女之所以显得神秘莫测,是因为她们所坐的地方有类似硫磺的气体冒出,使她们在生理上处于一种神志不清的状态。
我们在德尔斐的旅馆,athina hotel,带卫生间的大床间35欧元一晚,含欧式早餐。这是让我们一眼便爱上的房间,木头的色彩清新而愉悦,推开百叶窗式的阳台门,面前是如画的德尔斐。
到2008年为止,它还是开放的,随后进入维修,原来预计修到2009年,结果一修就修到了今天。而且表面上说是修,实际上毫无修缮的迹象,恐怕是经济原因让这里选择了彻底的关张大吉。
双人标准间每晚45欧元,不含早餐
奥林匹亚遗址内最常上镜的角落之一,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采集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在奥林匹亚博物馆里,希腊博物馆的展览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比起按年代顺序摆放展品,希腊人更喜欢按类别摆放,人们会经常在博物馆看到这样的情形:先是好几柜子动物雕塑,再是好几柜子女巫,然后是好几柜子瓦罐……至于每一个时代有怎样的总体特点,则让人一头雾水。而且,希腊人不太愿意只选好的文物展出,只要是从地下挖出来的,就一股脑摆进展柜,留给游客自己去鉴别优劣。
马拉松考古博物馆位于马拉松镇外的荒郊野地里。大巴把我们放在通往马拉松镇的主路旁,沿着路口的指示,在民房和蔬菜大棚间的小路上走3公里,便会看到博物馆的入口。博物馆简朴,清静,与世无争。
面对大海的蔚蓝,将心灵染成彩色。
希腊第十五天,也是最后一天,一大早抵达雅典,从比雷埃夫斯刚乘地铁回到雅典市内,买票时人潮拥挤,极其混乱。 在旅馆稍作休息,便直奔狼山,乘索道登山俯瞰雅典全景。在山顶遇到一令人吐血的加拿大老兄,拜托我用他的摄像机帮他摄像。按照他的要求,我手拿摄像机站着不动,他则从远处款款走来,走到摄像机跟前后,他刷的一下摘掉墨镜,摆出一个自认为很帅的POSE,然后再大步走开。这样的动作在山顶的各个角落重复了很多趟,我耐心地帮他拍着,老公则帮我拿着我们自己的相机站在一旁,拼命忍着不笑出声来。
没来过伊斯坦布尔的亚洲部分,就不算到过伊斯坦布尔。这里没有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却又最原汁原味的伊斯坦布尔生活。
伊斯坦布尔旅馆hotel new era:97里拉
横跨欧亚大陆是伊斯坦布尔最为独特的一点,特殊的地形使得渡轮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伊斯坦布尔的渡轮管理有序、规范,在同一个码头上,不同方向的渡轮设有不同的买票口和候船室,井井有条,就算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外国游客也不会犯晕。
用“冰清玉洁”来形容夜晚的蓝色清真寺或许最为合适。在这里,一个乘凉的中年人主动和我们聊天,想练习英语口语。在土耳其,无论是当地人还是从西亚和中东国家来的人,无一不对中国人格外热情,尤其是伊朗人和伊拉克人,一听我们是中国人,立刻就像“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样。我们不止一次被人问到“能不能和你们照张相”,其中甚至包括稍显羞涩的穆斯林少女。“被尊重”是用尊重换来的,无论是人与人,还是国与国,这是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