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5
- 收藏15
- 评论12
- 赞33
+1
出发日期/2013/09/27
天数/13天
人均费用/260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自驾 漫游 美食
悬崖上的私奔地——龙达Ronda(D10-11龙达)
在广阔的安达鲁西亚和拉曼查平原,一路经历了无数橄榄树林,那是我们已经熟悉了的干旱,银灰色的橄榄树下,就是裸露的黄土地。也有稀稀拉拉的松树,可是,就算绿,也是干乎乎的绿。
到龙达的这一段,尤其突出。巨大的风车惹得我们下车驻足。
继续前行
隆达小镇处于内陆高原,白色的房屋群盘踞在悬崖之上,好象一条大白龙懒懒地整天踞着,山下是百米深的沟壑。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小镇安然无恙。
入住的酒店Parador 是西班牙国营酒店品牌,往往在各地垄断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正对着新桥Puente Nuevo,悬崖之上,占据了大半个西班牙广场 Plaza de Espana,成了观赏风景的招牌,房间大多都能看见悬崖美景。冲着这点,它似乎贵得其所。
我坐在海明威笔下"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推开阳台的落地窗户,尽情呼吸安达鲁西亚清冽的风,任长发飞舞。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度,就像一本翻不厌的好书,每一次看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即使是最挑剔的旅行者,也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在阳台上看出去
喜欢在这样不冷不热的季节去一座古老的小城住下。麦子收割季节的田野,坐于田埂上。时而阳光剧烈,晒得眼冒金光,时而浓云飘过,落下清凉硕大的雨点。大风掠过,作物绿叶如波浪向前推动,光线变幻,发出刷刷声响。这景象使人入迷。旁观数小时不觉厌倦。还有那些熟悉的光线,洒向无垠的田野,洒向山峦间的村庄,一束一束,静谧强壮。
酒店出门步行2分钟,斗牛场 plaza de toros就在旁边
风景如画的隆达Ronda 是近代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最古老的斗牛场(Plaza del Toros)久负盛名。
从外形上看,白色的矮圆柱形轮廓,好像顶着个泥黄色的斗笠帽,里面更是简单,一块圆形的空地上,填满了黄沙,围着一个圆圈的层层水泥看台,简陋得简直象个贫困山区小学的操场,没有任何遗留的历史痕迹。每年的斗牛季3-10月,特殊的节日这里仍在举办斗牛活动。
一个文人的塑像立在斗牛场的旁边——1984年导演Francesco Rosi 在这里拍摄了电影《卡门》
傍晚,饥肠辘辘的我们选择了先填饱肚子。
龙达的吃:龙达斗牛场对面的Restaurant Pedro Romero:推荐红烧牛尾,鸡汤,杏仁雪糕
餐馆很容易找,就在斗牛场的对面。我们去得早,没有定位。餐馆的名字就是那个很出名的斗牛士的名字。餐馆里装饰了很多真的牛头,不知道我们吃的牛肉是不是直接从对面运过来的。不过,牛尾真的很好吃。
入夜,山谷里黑漆漆一片,伟岸的大桥凸显挺拔身姿。一条夜路的对岸,是山上人家的点点灯火,全无声息。当时我想,如果在这样冷清的地方,住上数月,每天只是做饭,跑步,阅读,那会是不同的生活。
龙达的夜,气温变得凉爽,群山墨绿的呼吸,绵延无尽。眼睛适应了黑暗再抬头,满天的星,我就在银河下缓步走,又忍不住一再抬头,好像是怕这么美的星空突然消失不见。就像一些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我们留恋着对自己说终会再来,可很多时候,一转身,就是永远。唯有记忆,永存心中。
一夜无话。
早上起来,拉开窗帘,打开阳台大门,看到绿色山峦和草坡。楼下霜雾浓重的花园,隐约能听到鸟声。房子门前有一棵姿态闲雅的枫树,红色掌形叶子在清晨冷霜中尤其鲜亮。这里人少。路边的大房子寂寥无声,窗口垂挂白色蕾丝帘幔。顾不上梳洗打扮,我独自扛着脚架外出拍摄。
还在睡梦中的龙达
这里静悄悄
好喜欢这种独自畅游的感觉
朝霞无限美
一群鸽子划过朝霞染红的天空。虽然没抓拍到,糊了,依旧很喜欢。有时候摄影只为一种感觉。与技术无关。
慢慢苏醒的龙达
天空逐渐亮起来
回到房间,天已大亮。
吃早饭。
早上,断断续续的小雨淅淅沥沥,我和小伙伴打算下探谷底。
走过桥,准备下探谷底。
时阴时雨,却意外地出现了隐约的一道彩虹!!!!
与陡峭的悬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悬崖下那片开阔的原野。
一边是峭立的崖壁、险峻的沟壑,一边是幽幽的绿草、浪漫的罂粟;难怪海明威会说:“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隆达最合适。” (《死在午后》)
在旷野般的城市里爱恋。用卑微肉身抵挡生之荒芜。有时这是一种拯救的可能。但仍没有比恋爱中的人们更为孤独的存在了。
如同深夜看到对面的高山失火,火焰熊熊,无法抵达搭救。我们曾有过的感情,它是艰难的损失,也是昂贵的美景。
新桥和矗立于万丈悬崖之上的白色小屋,一片“白云”万仞山。
新桥
闲适小清新——科尔多瓦 cordoba(D11-12)
一路开车过来,公路旁的田野边炊烟袅袅,碧绿的农场,金黄的麦秧,显得十分美丽富饶。瓜达尔基维尔河在城边静静淌过,公元10世纪时,它曾一度繁荣昌盛至顶峰。
入住:科尔多瓦:Hosteria Lineros 38(两晚¥914含早不含停车)
入住体验:本次西葡之行最有异域情调的小GH。浓烈的色彩和感官体验,近乎魔幻的北非摩尔风格,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一个超大的院子,种满花花草草,美妙异常。酒店前台gg很热心,刚到就给我们手绘地图,推荐好吃好玩的地方。缺点:晚上灯光有点太过幽暗,停车位置好小,自己几乎没办法停进去,只能求助酒店工作人员。
我们有两天时间在科尔多瓦。把这个闲适的鲜花小镇作为旅途的休整,放空,再放空。
两天的大致行程:科尔多瓦清真寺La Juderia Mezquita de Córdoba九点前免费,基督教国王城堡Alcá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古罗马桥puente romano及卡拉荷拉塔Puente Romano&Torre de la Calahorra。犹太区 La Juderia百花巷calle ja de las flores(晚上很美)。
先从犹太区逛起。
犹太人被迫害和驱逐的历史早已随中世纪远去,而我们现如今却在犹太人居住人数并不多的西班牙看到历史的生活痕迹,神让亚伯拉罕与之立约,而后代们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辗转他国,所幸自身的信仰使他们没受到封建主义的摧残,在基督徒们被奴役时,他们正有了机会读书写字,成为一个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走在科尔多瓦的街头,满是碧绿的橘子树,风轻轻掠过,青绿色的橘子傻傻惹人爱。如同一个幸福的母亲,此刻正在孕育一个鲜活的生命;又如同一位含苞待放的妙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偷看屋外的风景。这个城市如何不美?
犹太区 La Juderia百花巷calle ja de las flores(晚上很美)
夜晚的花巷
清真寺主教堂 Mezquita
历史中罗马人来过了,造了修道院;穆斯林人来了,建了清真寺;西班牙人夺回它的刹那,被改成了天主教堂。这一切变故,都只发生在一个建筑立体内,就是如今的科尔多瓦清真寺主教堂 Mezquita de Cordoba。
清真寺外观建筑四四方整,高高的墙柱就像护城墙般坚固,台阶上十九道古旧金的伊斯兰风格的大门依次围绕。前一天我们就开始摸底,绕着四方体走了一遍又一遍。找到了入口处。
清真寺的外墙
网上说早上8:30-10:00之间,是免费的;因为里面的天主教堂9:30做弥撒。可是现在西班牙人可能学坏了,一般你若是游人装扮,不存在10点前免费一说,一律都要买票,但你若是信徒,可以在弥撒时间进入。我亲眼所见一个没带相机看似游客模样的外国mm跟门卫保安叽里呱啦一阵意思是说她要进去祷告,门卫也放她进去了。我们团队里三个女人每人背一单反,还是乖乖排队买票进入。
门口是天主教堂改建时从原清真寺中拆下的木板,保留并悬挂在这里几百年,于是,这些当时的建材就变成了珍贵的史料。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天主教堂建在大清真寺里,本身就是奇迹。
它俨然就是一座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鲜艳的红白二色的拱柱,有人说是阿拉伯风情?亦有人说这些柱子中甚至有罗马时代、哥特时代的遗物?尽管寺院的内部延伸了大片的空间,被改为哥特式的天主教堂,看上去总是欠缺了一些协调,一些美丽,平白无辜地多了一些复杂。
照片勾起回忆,让我想起那一刻,我们是如何惊呆在用纹饰、图案、文字、浮雕奇异勾画的美丽面前。墙壁是用镶嵌细工装饰,据说有镀珐琅的玻璃。一千年过去了,嵌入的金片银片一尘不染,仍在那里闪闪发亮。照片永远无法替代那种现场感受----整体的气氛,光影的效果,朦胧和清晰混合的感受;还有,就是色彩,是微明微暗的光赋予色彩的活的魂灵。它们活起来,开始为你讲述一段阿拉伯神灯的故事。
将两种宗教信仰混居于一体,共同体验不同的精神享受,只有在阿拉伯西班牙的年代才能做到。尽管现在的清真寺已经作为天主教堂,但历史始终没有摈弃掉这些美丽的清真式建筑形式,是后人们故意这样的吗?阿拉伯风情在安达卢西亚地区渗透得如此淋漓尽致,无怪乎是西班牙最具异国风情的土地了。
大清真寺是科尔多瓦曾经辉煌的标记,凝聚着那个时代精美绝伦的穆斯林建筑艺术;它的精美使得它的敌人在重新占领之后,也舍不得彻底拆除,只得在其中又修建了一个同样精致、但风格迥异的天主教堂。
林达在《西班牙旅行笔记》中讲到:似乎有这样的规律,一个民族、一个宗教,越是兴盛强大、对自己越有信心的时候,就越容易做到宽容。过度的紧张,一点碰不得惹不起,可能源于不自信。外表过度的自尊,源于内心难言的自卑,因而强行拔高自己的力量,显露的可能恰恰是弱者的心态。对他文化的排斥甚至仇视,应该是无助于一个文化的健康生产,或许,在兼收并蓄之中方能激发自身的活力?
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建筑,不仅仅见证了科尔多瓦的历史变迁,也显示了不同宗教相互包容的历史进步。
一种宗教只有当它足够强大时,才敢允许和包容另一种宗教存在;政党也是如此。
最醒目的这座高达93米的钟楼,据说是由清真寺的宣礼塔改建的
看完重头戏清真寺,开始闲逛。遛完了一大圈,按地图往阿尔卡萨城堡走去。阿尔卡萨王宫(Alcazar)离清真寺很近,以前查过,阿尔卡萨(Alcazar)的意思是有围墙的宫殿。既是城堡又是王宫?还是既有城堡又有王宫?没弄清楚;反正科尔多瓦的阿尔卡萨(Alcazar)连城堡带王宫一共也没有多大。
如此简朴的王宫,与当时科尔多瓦如日中天的地位实在不相符。在西班牙,城堡的名字很多,通常以de 后面加地名后缀来分辨,比如alcazar de segovia;alcazar de toledo,那么城堡有大有小,也都以历代国王们的宫殿为多。这座建于13世纪的城堡,据说是安达卢西亚最美丽的城堡之一。
雨开始越下越大,我们就没买票进入。基督教君主城堡,也称作科尔多瓦王宫,曾经是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夫妇国王,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的居所,也曾被当做宗教裁判所的总部使用。王宫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堡建筑,一部分是花园。据说这里最出名的就是哥伦布拜见伊萨贝拉夫妇的雕塑。
古罗马桥,顾名思义建于罗马人占领的时代,应该是2000年前;但桥早已不是2000年前的遗物,而是经过世世代代的维修保养,据说现在只有第14、15 两个桥拱是原先的。
提示大家注意观察:这座古桥两侧的防护桥墩是不同的,一侧是尖的,另一侧是圆的,你据此是否可以判断哪一侧是来水的方向?
古桥建在瓜达尔基维河(Guadalquivir)上,两端分别是凯旋门(Puerta del Puente)和卡拉欧拉塔(Torre de la Calahorra),三位一体,一看就是冷兵器时代重要的战略要塞。
桥中间这座雕像前“香火”很旺,回来查资料,据说是科尔多瓦守护神:圣拉斐尔。
庭院
科尔多瓦诱人之处不只是清真寺、罗马桥,这座古城本身也被列为联合国世界遗产城市。
沿着洁白的小巷、穿行在古老的城墙、美丽的庭院之间,感受这座小城延续至今的古朴、美丽和静谧;不经意间展现在你眼前的一段城墙、一座雕像都会带给你一段故事,淡然的把这座小城曾经的辉煌展示给你,把科尔多瓦引以为傲的先人推介给你。
幽静的小巷
----爸爸妈妈去哪儿?
----有爸爸妈妈的地方就是家。
科尔多瓦随拍
好想把这个小车车开回家
一个可爱的小盆友。
他爸爸在叫他摆pose拍照,他不配合。看见我,要跟我拍。他爸爸假装生气地说:你跟她走吧
小清新
装文艺
1、Regadera:一定要点那个鳕鱼扇贝和米饭混合的主菜,白色的看上去像泡泡羊腿,金黄色的酱和粉味道多超好~~~
烤猪,上面一层是带皮的猪肉,烤的非常Q,下面是层层的土豆,口感很滑顺。。。
2、la tranquera:阿根廷菜,tripadvisor上面也是排名第二,仅次于regareda。
3.百年老店-Taberna Salinas-老牌TAPAS
C/ Tundidores, 3 (Junto a Esparteria), 14002 Cordoba, Spain 道道4星半,Web Site: http://www.tabernasalinas.com/
Opening Time: 周一-周六 12:30-16:00 and 20:00 to 23:30周日关门
5. 吉尼斯纪录的Pizzaiolo Restaurant San FelipeCalle San Felipe, 9, 14003 Cordoba, Spain
4. 米其林一星酒家红马餐厅el caballo rojo:牛尾,土豆。El caballo rojo restaurante纪录片提到的餐厅:El Caballo Rojo, Córdoba, Spain强烈推荐!这个是我朋友推荐我的。可惜时间紧促我没去。只拍了张照片。
6.Bodegas Campos博蒂加斯坎波斯。1908年悠久历史的西班牙料理,酒庄风格延续至今。推荐猪脚料理。电话:957-497643。这家我们去了哦,见照片。五星推荐。非常合中国人口味的!很棒!
7.Los Palcos是个吃tapas和晚餐的好地方。我喜欢他家的装修还有食物,如图:
风情之书——塞维利亚Sevilla(D13科尔多瓦-塞维利亚)
人人都爱塞维利亚。
它的位置在科尔多瓦的西南方一百公里左右。那是一个长着棕榈树、有着热带风情的城市。
我已然很难用语言表达对塞维利亚这个城市的喜爱了。初到此地,我们恍若有种时光穿梭交替的感觉,终于进了大一点的城了,能看见starbucks了;大路上蹓跶的马车更多了,石子路上堆积了马粪,一股扑鼻而来的粪便味浓重而风骚。天色蓝得仿佛快要哭了一样,历史一脚就直接跨进了现代。
入住酒店Hotel Bécquer 贝克尔酒店 (¥1012不含停车)
入住体验:性价比高,地理位置好,逛街购物或是去景点都可步行抵达。星级酒店,服务一应俱全,还给我们免费升级成了套房,提供免费水果。尤其值得惊喜的是这个酒店的顶楼有一个屋顶游泳池,一边在泳池泡澡一边欣赏日落时分塞维利亚大教堂灯火辉煌,的确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来看看酒店的屋顶泳池吧,边游泳边能看无敌落日和教堂哦!
阿~~~~初登天台,我只会用“啊”来形容了
只不过是啊在心里了。不能让人说我们中国妞少见多怪不是
如此美景当前,赶快叫来小伙伴共同欣赏之:)
晚霞中的教堂
没用三脚架,讲究看吧:)
映红了天
塞维利亚Seville,安达卢西亚的首府,像是西班牙的一张名片;其他城市有的它都有,教堂、王宫、斗牛场……只是,在司空见惯中,似乎又多了一些文化和故事:卡门工作的烟厂、拜伦住过的旅店、教士医院的珍贵画作和让人眼睛一亮的西班牙广场......
平淡中散发出丰富的内涵,使你觉得它更像是一本书,一本吸引你读懂西班牙的索引。
塞维利亚斗牛场(Plaza de toros de Sevilla)
斗牛是表达原始人兽之争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毕竟太残忍;塞维利亚斗牛广场内部漂亮的拱门、耀眼的黄沙、似乎想遮掩一点“死亡芭蕾”的血腥。(朋友都说斗牛表演太血腥,出于对牛的人道主义考量,本人就没有安排4人小团队看斗牛表演,想看的筒子翻到本文最前面有购买斗牛票的链接,不谢)
碧血黄沙场。
不知道曾有多少斗牛士曾在这里死亡,他们大多很年轻。无法理解西班牙人为何会钟爱,也许历史使这个国家经历了太多侵略攻打掠夺内战。斗牛这种搏斗方式,展现了力量与技巧,长久地刺激着西班牙人的原始野性,荒蛮勇猛地搏杀战斗,就如同佛拉门戈来源于生活的哀怨,倾情于对愤怒的表达
斗牛博物馆。门票已包含英文讲解。
其实,不看斗牛表演也好。想想那些可怜的牛吧~~~
参观一圈,我来过拉!
博物馆门口。
很漂亮的一扇大门。楼主好爱这门的颜色。好想扛回家。。。。。
塞维利亚大教堂(Cathedral de Seville),要收费、要排队……
又是一座与清真寺有着不解之缘的著名教堂。又是一个世界遗产、巨高大、巨壮观、却很难照到建筑的全貌;一直没有太满意的照片。
已经成为塞维利亚地标的吉拉尔达塔(Giralda),是教堂的钟楼,楼顶上有一位手持风信标的女神青铜塑像(吉拉尔达是风信标的意思)。
教堂内部的金碧辉煌自不必说,过目不忘的是哥伦布的灵柩。
四位铜铸的壮士,代表着大航海时代的四个西班牙王国:卡斯蒂利亚Castila、莱昂Leon、阿拉贡Aragon和纳瓦拉Navarra;肩扛着哥伦布的灵柩,伫立在教堂最醒目的位置。
灵柩的前面有一面巨大的镜子,从镜子中照穹顶的时候,也会照进自己。
攀登吉拉尔达塔(Giralda)。能观赏塞维利亚全景。
登塔看城堡 大钟
橘园
远望
市景
箴言
剪影
桔园
喜欢这个门脸,蓝天下格外好看
主教堂的外围有一个小广场。中间,走上一级大方石砌筑的台阶,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喷泉。它和四周的建筑十分协调,四个巨大的狮子头,在哧哧地小心喷出水来,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尤其在太阳下山前,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刚刚在喷泉周围投下阴影,人们立即在喷泉水池的边缘坐上了一圈。哪怕是靠近一点水,都是好的。有水,城市就活了。
附近还有个用低矮的冬青围起来的小空间,放了一些坐椅。在黄昏,是老年人喜欢来坐坐的地方。有时候我喜欢变得静默,在这样的地方静静地坐着,看着周围那些满脸皱纹,七八十岁的西班牙老人,再抬起头来,看着周围几百上千年的石头建筑----最开心的,还是掏出背包里剩下的面包屑,摊开手掌让鸽子飞上来啄食。有时,头上、手上、腿上,鸽子落满一身。背后,是塞维利亚王宫高高的围墙。那种黄昏暖色的静谧,和心情十分契合
塔顶de大地女神风向标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唯一有内河港口的城市,瓜达尔基维尔河Guadalquivir静静地流淌,摩尔王从格拉纳达被彻底赶走了,标志着扎在安达卢西亚的最后一颗钉子被拔去,这儿不再是伊斯兰的地盘。伊莎贝拉女王夫妻尽享天下。天下何其大?哥伦布对伊萨贝拉说,‘天下有很大,待我外出去张望张望。’船启锚了,哥伦布一趟又一趟远行,带来了一个消息,‘海的那边有一块新大陆’!而伊萨贝拉却懊恼不已,‘没有金银珠宝,要地何用‘?
这世界上哥伦布类型的人物不多,勇敢坚强,不乏战斗能力,还具冒险精神,滚滚后浪追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哥伦布至死都没能明白,这块地有何用。而黄雀在后,后浪们追随着这条路线,西班牙的黄金掠夺岁月就这样开始了。
16世纪的档口,西班牙还算是幸福的,发现新大陆掠夺美洲让他们尝到了富得流油的滋味。不停地抹着嘴上的油,还是一层层地流出来。我们来到瓜达尔基维尔河 Rio Guadalquivir旁,河边的黄金塔Torre Del Oro 一直守护在这儿。据说当年运送黄金的船只要在这儿门岗登记。黄金塔(torre del oro)是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出航美洲的起点;也是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入境的地方。
夕阳下的黄金塔
过了一段时候的好日子,16世纪结束了。西班牙再次混乱起来,不是别人来捣乱,而是自个儿的宗教审判,一切基督教徒的异端受到迫害。每个国家每个朝代都或许会发生动荡的岁月,每个人心底深处也多少隐瞒了一些躁动因子,倘若在唯恐天下不乱的状况下,浮躁的内心也会喷发出斗争的念头,与天与地与人斗,其乐无穷。见证这最残忍的宗教审判过程,历史说,西班牙广场算得上。
沿着瓜达尔基维尔河步行15分钟,就到了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na)。偌大个宽敞的广场,美丽而悲伤,天色却异常灿烂。想象十恶的火焚曾在这里发生过,污浊的烟雾曾被熏染了整片天空。巨大的喷泉不断地洒出水花,无数的鸽子飞来绕去,想努力与游客们靠近,仿佛这样能多沾染些活人的气息。
围绕广场一圈的马塞克立面很漂亮,每一块代表一个城市,它们大多花色不同,图案丰富,用典型的伊斯兰风情的装饰描述着战时人们的状况。
这里也曾是1929年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所在地。长长一列半弧形的红砖建筑,精致的拱门和相互呼应的尖塔、瓷砖镶嵌的壁画……碧蓝的天空下,金黄的阳光里,站在楼阶上,看撒气磅礴的塞维利亚广场:纤尘不染、清爽大气;小桥流水、潺潺绵绵。
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na)
温暖的夕阳洒向满是繁复花纹的西班牙广场。我在阳光里眯起眼睛,觉得人生美好。香烟,啤酒,音乐,阳光,人群,美食,某年的夏天,再不会重来,但是我会永远记得。很多时候,人生并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只是那一转身的挣扎,太费思量。
穿双新买的舒适小红鞋,行走在塞维利亚街头巷尾
累了就休息一下
塞维利亚是同行mm畅的最后一站。明天她就要告别十几天来朝夕相处的大家离开塞维利亚离开西班牙回国了。这个安静内敛却怀揣梦想的天津mm是我在去年清迈之行前网上勾搭到的。好喜欢她的文艺范。要走了舍不得啊舍不得。于是大家决定不去看原本想看的免费La Carboneria弗拉门戈表演。路边找了个有情调的小酒吧。喝喝小酒吃吃tapas,欢送她。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今日的离别是为了来日的相聚。朋友,珍重。
遭遇“换牙线”,葡萄牙我来拉——葡国小镇埃武拉Evora。
告别畅mm,离开塞维利亚。
我们三人开车在乡村公路上狂奔300多公里,迎接我们的有深绿色空气,湛蓝的天空和大块大块的棉花糖,还有连绵的待收割的农田。丘陵上牛羊已经吃完早餐,偶尔经过刚刚苏醒的村庄,淳朴的农民驾着马车路过。当教堂的钟声散去,云朵随朝阳一起升高至半空,离开乡村公路驶入了葡萄牙境内。
其实从塞维利亚前往葡萄牙里斯本还可以选择葡国南部风光迤逦的海岸,哪里有无尽的美丽海岸线。会经过葡萄牙南部城市阿尔加维algarve-葡国阿尔布费拉沙堡海滩Praia do Castelo-Albufeira,再到达里斯本(全程需要6小时);但如果走塞维利亚-埃武拉Evora-里斯本,全程只需要4小时。
好吧,我偷懒了。
不过埃武拉Evora也有令我心动之处。通常这种非热门城市的小镇小城才是一个国家最本真最精华的部分——至少我一直是这样认为。期待ing~~~~
换牙线上的游走。
美丽的西班牙。咱回头见:)
爬上车顶得瑟。
女汉纸吧?
到达,找个免费停车场,停车,吃饭。
其实埃武拉曾经是葡萄牙王室的居住地。只是,当一个城市被誉为“历史”名城时,一定有它现实没落的尴尬;擦肩而过的埃武拉,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古朴、还有一点清冷。而埃武拉恰恰是被誉为“城市博物馆”的,据说每个时代的建筑作品都在这里有保留。
埃武拉另我心动的莫过于——人骨教堂了。它是圣弗朗西斯科教堂 (Sao Francisco)的一部分,整体为哥特式、曼努埃尔式和巴洛克式等各种风格的完美结合,教堂西厅是一座骷髅小教堂(Capela dos Ossos),既人骨教堂。埃武拉大教堂,Roman Temple,Loios修道院,里面的18世纪摩尔人建筑专用的青花上光瓷砖非常漂亮。
青花上光瓷砖
人骨教堂内部
有点阴森惊悚
头骨上还印有文字
雍容古朴里斯本(D14-15)
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Lisbon),滨临大西洋,特茹河穿城而过,大航海时代欧洲最兴盛的港口之一;市内坡道纵横,有一点山城的味道
驾车进出里斯本一般要跨过特茹河,特茹河上的两座大桥都很有名,邻近发现者纪念碑的斜拉桥是“4月25日大桥”(Ponte 25 de Abril),矗立在桥边,面对大西洋的是张开双臂的基督像;
很多资料上说“4月25日大桥”与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为同一家公司所建,看上去很相似。
耶稣像
与其他国家的首部相比,里斯本小、不很现代、没有摩天大厦……老旧的街市和不高的楼层,让你很难把一个曾经的海上霸主与它联系在一起。
当昔日的英雄变成了街头的塑像,当经历过1755年巨大地震,当一切归于平淡,里斯本展示给世人的不是颓败,而是它的平和、安逸。
晚上的里斯本。广场夜景。
街巷依旧狭窄、电车依旧叮当、穿行在里斯本陡峭的街市间,走在光滑的石子路上,古朴的民风裹挟着你。
唐人街。见到一位抱着宝宝的优雅中国妈妈。身着旗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十分醒目。
暮色中拥抱的情侣
拱门外是一个宽阔的商业广场 Praca do Comercio,广场中央矗立着唐何塞(Dom Jose)一世铜像
最具特色的里斯本有轨电车,在倾斜的路面上它倾斜着前进,在狭窄的街巷辗转腾挪。
里斯本没有伦敦的高贵,巴黎的浪漫,罗马的庄重,维也纳的华丽和巴塞罗那的奔放,但里斯本就像是一个窄街陋巷中的迟暮美人,虽然衣着朴素,年事已高,但岁月的沧桑掩饰不住曾经的雍容华贵,会在不经意间用那近似慵懒的葡式风情、散漫的漫延能力深深感染每一个来到里斯本的旅人。
要爬一段陡坡
遇到一面涂鸦墙
我和四月mm在欢乐地互拍,这个波兰大叔很热情地跟我们搭讪,要学摄影?哈哈。可惜拍了好几次都对不准焦
最后我给他掉了自动档,终于清晰了
里斯本的生活消费很低,但公交车票却很贵,不论远近都是统一票价:单程2.85欧;
坐着公车去找里斯本最著名的海鲜店吃海鲜。。。。为了吃,我们容易嘛~~
为了表示对这个海鲜店的喜爱(事实上我们在里斯本住的两天里连续两个晚上都过来狂吃一顿,直接导致店里的老伙计和小伙计都认识我们了。。。),里斯本的美食攻略我不单独贴出来了,写在这里作为游记的一部分吧。
里斯本海鲜店Cervejaria Ramiro 到到推荐四星半
这个餐厅来头不小,这个家本地的海鲜餐厅,开业于1956年。
餐厅Web Site—— http://www.cervejariaramiro.pt/
餐厅地址——Avenida Almirante Reis 1, Intendente, 1100 | 1150-007, Lisbon, Portugal
如何前往:在Rossio 坐地铁在 Intendente 站下车往前走两个半口路就到了,店面不大很容易走过。或者跟我们一样坐公车(不建议啊,如果人数多更不合算,不如打车了)
推荐:生蚝,大螃蟹,烤小龙虾,蛤蜊。。。。看图吧
葡式海鲜大餐。食材新鲜无比,未经繁复加工,只是简单烹饪,但美味不可方物。
螃蟹的满清十大酷刑
记住这家排名第一的超好吃海鲜店哦!
开车前往贝伦区Belem。贝伦区是里斯本又一个旅游中心。停好车,先奔蛋挞店;这个建于1837年的百年蛋挞店,门面不起眼,名气却很大,看看排队的人流;也是,毕竟这是蛋挞的正根,万水千山的来了,怎么也得尝尝。
可以堂食
打包带走
撒上肉桂粉,好吃的要流泪~后悔买少了!
紫色花树
蛋挞店旁边就是杰洛尼莫许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一座庞大的建筑,建于1502年。
它的伟大不在于其他,而是1755年大地震时,王室成员正集中在这里做礼拜;在全城几乎都变为废墟的时候,因为它的坚固,挽救了王室所有人;
工作照
葡萄牙人从来没有忘记先人靠海起家的光辉历史,所有与海有关的都为后人顶礼膜拜,就连修道院的建筑都是以海洋为主题:窗户周围和廊柱上雕刻着海浪、贝壳、远航的船只、航海仪器、远方奇异的海洋生物和植物等等。
修道院门内左右两侧分别是葡萄牙大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和大诗人卡蒙斯(Luís de Camões)的棺木。可惜在办仪式,我们错过了。
达·伽马是一名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贵族子弟,青少年时代受过航海训练,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他的石棺上刻着航海的标记;卡蒙斯则是因为他那刻在罗卡角的著名诗句:Where the land ends and the sea begins,“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杰洛尼莫许修道院不远处是发现者纪念碑(Monumento aos Descobrimentos)和贝伦塔(Torre de Belem),三个景点相距不远,把车停好可步行前往
贝伦塔其实更应该叫贝伦堡,这座16世纪初建在海边的城堡,当时是用于防御,现在成了里斯本的标志。
发现者纪念碑建于1960年,为纪念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巨大的帆船状纪念碑面对大海,大航海时代的各路英雄雄姿英发
特茹河(Tejo)流入大西洋的入海口;这条河西班牙语为:Tajo 塔霍河,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查看以前的游记,在托莱多看到的那条三面环城的小护城河就是塔霍河。绵延千里,从西班牙一路向西,流到里斯本,狭窄的河床已经如此宽阔
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海上霸国,染指中国澳门
一只可爱de狗狗
女汉纸又来了
还是淑女点吧。。。
神秘的童话世界——辛特拉Sintra(D16)
辛特拉(Sintra),里斯本西北郊山区的一个小镇,距里斯本大约20公里;历史上是葡萄牙王室两度选中的王宫所在。
佩纳王宫Palácio da Pena(9-10点打折)
佩纳王宫巍然盘踞在离辛特拉小镇约3公里的山顶上,有居高临下统领全国的君主风范。开车蜿蜒而上。一下车,一种阴郁的氛围悄然袭来。行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不知何处而来的隐隐花香在空气中氤氲着,当山顶那被云雾笼罩的辛特拉佩纳宫骤然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我诧异了,好像进入了哈里波特的魔幻世界,或者是哈姆雷特父亲被叔父暗害的那个充满灵异气息的城堡?
说佩纳皇宫是欧洲浪漫派建筑,根据就在于这座不凡的城堡式宫殿融各种建筑风格为一身,有哥德式、文艺复兴式、埃及式、穆迪扎尔式、曼努埃尔式(葡王努埃尔一世在位时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式和意大利式等,其异国情调常使人联想到历史变幻与风云人物。一百多年过去了,它依然耀眼、奇特,是欧洲最美的十大城堡之一。
佩纳宫的大门入口处很有特色,有些像神话中的立体故事。这种多风格的建筑要不是听讲解,很难分清是什么风格,如前门从左至右是罗马风格、曼努埃尔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的总和。而入口背面和正面完全不是一个风格,背面有些伊斯兰风格,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设计和建筑真累。
因长期潮湿而斑驳发黑,透着霉气的外表阻挡不住这座中世纪立体式的城堡宫殿的雄伟、坚固,以及古怪--阿拉伯清真式的尖塔,哥特式的塔顶,文艺复兴时期的屋顶,曼纽埃尔式的窗户……全都混搭在一起。
佩纳王宫正在修缮。实在不明白葡萄牙人怎么可以把城堡建得像彩色积木那般随意、自由、不规则
站在城堡下,仰望那或白、或黄、或红的城墙,神秘感不断沁入内心。
沿着斜坡走上一个小广场,迎面是两簇盛开的粉色绣球花,为古老的城堡增添了些许生气。宫殿大门精雕细刻,进了大门,沿着一条曲折的,柱子发黑发霉的走廊来到那些大小不一的平台。一来到平台,仿佛跌进云雾中,山风呼啸,吹乱了我的头发。走到平台边,凭栏俯瞰,城堡像是被白云托起,浮在半空中。几疑自己来到了孤寂的广寒宫,只是,这广寒宫充满了欧陆风情。
平台边有一扇门,通往宫殿内的天井,门上方有一尊面貌狰狞的鬼怪雕像和雕刻极为繁复的窗户,像是天方夜谭里的神话情景。
我们去参观国王和王后的寝宫。允许拍照。
那些精美的家具永远定格在脑海中……
价值连城的翡翠绿玉吊灯
好多中国的瓷器 都是八国联军那会儿来的?
这么看怎么奇怪
精雕细琢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罗卡角Cabo da Roca
罗卡角距辛特拉不远,仿佛是刹那间,耸立的十字架和和醒目的航标灯已经进入眼帘,我们站在了欧亚大陆的最西端。
广阔的大西洋在峭壁下铺开,一望无际。
我的心是一座浸泡在海水中的宫殿。多年之后,你会记得它,也许会忘却它。最终,你会怀念它。这种悲哀与击伤,这种怜悯与温柔。这空无而充盈的力量。
人的所向,是趋近那片远处的大海,跃入其中,消融其中,获得全然的究竟。人们只是走在路上。
天涯海角
那是一处悬崖,却并不嶙峋,“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 ”(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卡蒙斯的著名诗句,雕刻在岸边纪念碑的大理石壁上,碑的顶端是无处不在的十字架。
此情此景,我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跳跃而起。
可惜怕摔下去,没跳好
看看我抓拍的小伙伴四月mm
跳的比我好多了
第一次面对大西洋 ,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
我爱大海
浪漫感性的红酒之都——波尔图Porto(D17)
在广阔的安达鲁西亚和拉曼查平原,一路经历了无数橄榄树林,那是我们已经熟悉了的干旱,银灰色的橄榄树下,就是裸露的黄土地。也有稀稀拉拉的松树,可是,就算绿,也是干乎乎的绿。
离开罗卡角,突然之间上帝却好似拿了一支绿色的水彩笔,沾着莹润的绿色,轻轻抹了一下大地。大地瞬间出现了一丝淡绿。不在于绿,而在于那份润。这水润的绿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渐渐地铺满了车窗外的山坡田野。人不由得也感受到空气里蕴涵了十足的水分。
心旷神怡的绿
酒店安顿下来后打车直奔市中心
牧师塔Torre dos Clérigos
牧师塔简直就是波尔图地标
波尔图莱罗书店
波尔图莱罗书店。全球最美丽的书店之一。哥特式木制楼梯直通楼顶,海螺一样旋转的波浪弧度。透过玻璃楼顶,360度仰望天空。精美的雕刻,蓝绿色和金色相织,与屋顶的颜色交相呼应。在下仰望,豪华靓丽。置身于这美丽的书店之中,哥特式风格以及装饰派艺术会让人体验一场穿越时空之旅。
精美无比的雕刻
其实书店内部不允许用单反这种大家伙拍照的
我用手机偷偷咔嚓了几张
留个影呗~~
多罗河边路易斯一世大桥
路易斯一世大桥横跨杜罗河两岸,连接老城和新城,是波尔图的标志。桥上层地铁,下层汽车,由埃菲尔铁塔设计师的徒弟设计。漫步桥上桥畔,河岸边的建筑,河里的帆船、划艇、情侣和街头艺人,组合得如此完美。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浪漫的铁桥了吧。我仰起头边跳跃边眯起双眼,真想化为一只飞鸟。
记忆可以储藏在照片里,如同为某个片段想要记取的人生插上一枚薄薄的书签,在你回望的时候,它们就是最确切的索引,让你找回那天的旅程与随之发生的一切。往事历历在目。每场茶席,总有先退场的人。曾经对饮,余生感激。
河边酒吧林立
桥上火车飞驰而过
看各式各样的街头艺人、成双成对的情侣依偎在一起。缓缓的音乐流淌而出。那种自在、平和、恬淡,坚守着一份宁静和浪漫,身处其中,面对着缓缓流动的历史河流,再繁杂的心绪也会像绿茶一样慢慢沉淀下来。一切变得平静、散淡而又真实。
夜晚,徜徉于杜罗河边。选一个餐厅临河
两个小帅哥
这餐厅很棒 推荐
跟友人小聊,看如此美景,眼眶不禁湿润起来。杜罗河,叫我如何不伤感。
波尔图SANDEMAN酒庄Wine taste tour
来波尔图怎能不品红酒?LP上介绍有Graham's和Taylor的。我选择去了SANDEMAN酒庄是因为他们家有tawny20年和30年的品尝,喝到挂杯的红酒,真心感叹.
跟随讲解员小姐前往酒窖,在酒窖门口又不少正在认真挑选新酒的客人。葡萄酒产区特有的悠闲与欢快气氛像酒香弥漫,仿佛一条看不见的丝带,将周围的小镇、葡萄园、丘陵、当地居民,以及循着酒香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紧紧联系到一起。
如今酒窖依旧保持着当时的样子,只是设立了更为现代的酿酒车间。酒窖内使用的橡木桶引以为傲的资产,桶内正在发酵的是庄园内一级老藤干红葡萄酒,由黑皮诺酿造,花香浓郁,再有红色浆果与紫罗兰的混合气息,回味绵长悠远。当然如果你喜欢海鲜大餐,酒庄同时还提供清新雅致的白葡萄酒。
如果有钱,现在可以买些他们家的红酒珍藏,有个vintage系列是愈久弥香的,五六十年,越久越好喝。
十年的Ruby,颜色最深,口感略重,但入嘴之后满是新鲜的葡萄香,如刚摘下的果子,活泼水灵。
二十年的Tawny,颜色适中,果香未失,口感也更润滑。这酒,既不强得迫人晕眩,也不用它的独特味道刻意挽留品酒者的味蕾,你说它骄傲,它不语,只意"做我自己"。
三十年的Tawny,那更不用说了,岁月没在它面上留下任何痕迹,但味道却是那么叫人欲罢不能。红酒的颜色会随着年份越变越浅,装酒的木桶也会随之越变越小。因为三十年的T与氧气有了充分的交融,这时的它果味最熟颜色最浅轻巧近人。看似普通平淡,品时才知
难怪人们都说,第一杯酒是情人,总给你新鲜,你喜时赞她活泼腻时却说轻浮;第二杯酒是知己,随时接纳你,也给你自由。她只盼你的懂,而你,闲时与她小资情调,忙时却真心忽略忘记;第三杯酒是妻,我们都愿意要一个或成为一个这样的妻。
选了杯葡萄酒坐下。习惯性的轻晃浅嗅,透明的红润,甘醇的香味;不同于其他红酒的微涩刺激,波尔图的酒明显更容易入喉。
为了避免船舱的高温导致变质,波尔图的葡萄酒中会添加白兰地让发酵突然中止,于是乎,不完全的发酵保留了葡萄原汁的甜美,而添加的白兰地则使味道更加醇厚浓烈。
有人说“一瓶浓烈的波尔图葡萄酒是一剂非常非常煽情的药……几天之后,还能够感受到它使我热血沸腾。”也许若干时间后,我会忘记那种微醺的状态,但我知道,倒映在酒杯中波尔图的美丽是我无法割舍的。
一杯酒,爱上一座城。
重回西班牙——谷穗色的萨拉曼卡Salamanca(D18)
今日安排:波尔图-3小时车程到萨拉曼卡:马约尔广场,王宫、大教堂Catedral de Salamanca ,贝壳宮Casa de las Conchas,大学Universidad de Salamanca
西班牙,俺胡汉三又肥来咯~~
15万居民的萨拉曼卡,是名符其实的“智慧之城”。我走在由沉思和怀疑积淀的街石上,感觉到无论白天或黑夜,无论春夏或秋冬,广场上的蓝天跟千年前一样净。
贝壳宮Casa de las Conchas
在秋日蓝天阳光下伙伴街的十字路口,是一处建筑宝库,包括教士院和16世纪初的贝壳宫。第一眼看上去时,我就觉得这可以做一面初春的围巾。
“封固着你灵魂的那些岩石,带着成熟的谷穗的颜色。” 诗人米格尔·德·乌纳穆诺的诗句,描写出萨拉曼卡所有建筑的颜色。“成熟的谷穗的颜色”,是因为所有萨拉曼卡的建筑的建筑材料,均是产自马约尔镇地区的赤金色岩石。
贝壳宫是人类梦想的象征,梦想的颜色是梵高笔下燃烧的橙色。我闭上眼睛,体验这火焰般色彩,我承认:这是梦想的西班牙的基色。
贝壳宫是一座豪华邸宅,正立面用朝圣者的扇贝壳雕塑作装饰图案。我真想知道,有多少个世纪,有多少个虔诚的心灵,多少双脚走过多少漫长的路,多少双手把这些贝壳镶成我眼前的风景?
古代大学城萨拉曼卡位于马德里西北部,公元前3世纪一度被迦太基人征服,11世纪为摩尔人占领,在此期间它一直处于罗马的统治下。这里的宗教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萨拉曼卡的黄金时代促成了大学的辉煌。这座古城的历史中心有许多具有重要的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摩尔风格、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和巴罗克风格的建筑物。市长大厦,尤以其别具风格的走廊和拱廊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现在的大学Universidad de Salamanca
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早建立的大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初。
巍然屹立在宗座大学内院中央的神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弗赖·路易斯·德·莱昂的雕像,就仿佛是在为诗人米格尔·德·乌纳穆诺的下列诗句提供无声的证词:“封固着你灵魂的那些岩石,带着成熟的谷穗的颜色。”
弗赖·路易斯·德·莱昂通常讲课的那间教室似乎仍保持着1577年那一天他讲课时的模样,那是他在宗教审判官的监狱里度过漫长岁月之后,他用那句著名的话跟学生他打招呼:“正像我不久前所说的那样……”从而巧妙地避开了他所遭受的迫害这一话题。教室里的两列长凳很简单地全由剖成四方形的木柱构成,对面则是一把命中注定永远空着的教授坐的椅子。朴实无华,却有着异常引人的魅力。
三个世纪之后,在相邻的那间教室里,校长曾与佛朗哥分子米连·阿斯特赖将军唇枪舌剑作过较量。将军大声嚷嚷:“消灭知识分子!死亡万岁!”校长站起来说道:“这是知识的殿堂,而你却亵渎了它。你胜券在握,但你却无法令人信服,因为若要人服,你还要具备某些你尚缺乏的东西,那就是理性和正当的理由。”在由于他的言论而引发的一阵骚乱中,士兵们不得不把他“监护在家”。此事发生在1936年10月12日,内战爆发三个月之后,而这位校长的名字就叫米格尔·德·乌纳穆诺。
萨拉曼卡人常说,那广场投石能到,近在咫尺。表现、秩序和均衡,似乎就是于1729至1735年间修建马约尔广场的那些建筑师们所追求的特色。它以准确的比例和既怪异又素朴的典雅的装饰而著称。在某种意义上,马约尔广场是萨拉曼卡的露天沙龙每个人都乐意往那儿集聚。
无论是白天或黑夜,也无论是春夏或秋冬,那儿总是萨拉曼卡最最人群熙攘,摩肩接踵之地。但他们并非只是去那儿露露脸、见见面。每一位萨拉曼卡居民,在他们离城外出远游归来之后,都急忙赶去马约尔广场,以证实那儿没发生什么变故,证实头顶上的蓝天还跟从前一样地纯净,再就是去会会同样也热爱着这个独一无二的广场的老友。若要成为萨拉曼卡的一员,那么,穿过马约尔广场,沿着他的周边溜上一圈,享受一下它的氛围,便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最后一张明信片,寄给家乡的朋友:)
喜欢涂鸦墙
冰淇淋很好吃
你找到你的幸运“青蛙”了吗?我反正是找到了
棺材还是皇冠——阿维拉Avila(D19)
阿维拉: Avila Murallas古城墙
“你究竟是棺材,还是皇冠?”这是诗人对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阿维拉的描摹。海拔1131米,4万多居民的中世纪风貌古城─阿维拉(Avila),是西班牙最高的省会城市,长期以来一直享有“石头城”与“圣徒城”的美誉。
诗人上面的提问,针对的就是阿维拉高度的封闭性。受到良好保护的城区以及众多名胜建筑使这座宁静祥和的小城,1985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中世纪城墙是欧洲保护的最好的古城墙,从约在公元1090 年开始,这一城墙就把这座城与世隔绝了。
我觉得,城墙也把1000多年的时光流逝隔开了。阿维拉旧城区,全部被城墙包围,不可一世的城墙,让人感觉使置身中世纪。
入住酒店:Palacio de los Velada洛维拉达宫酒店 (¥502不含早车)
入住体验:酒店地理位置不错。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停车场,凭门卡车辆可以随便出入。餐厅超级高大上,很有气势的庭院。房间内部装修古色古香,很有历史感。
酒店步行500米Convento de Santa Teresa de Jesus圣特雷莎修道院 可惜关门。
像魔法石一样吸引我的,是城墙之内,从12世纪初到16世纪修建的卡泰多拉尔寺内有一些地方使用的红斑石。这是非常珍贵的石材,其独特的色彩,使封闭感中,透出一点时空错乱的未来主义气息。
一对老人。我能想象最浪漫的事,就是年老还能跟爱人一起牵手旅行。
欧洲的老年夫妇经常出没于公开场合。牵手散步,看书展,参加公众图书馆的读书活动,在火车上给 彼此读报,一起在教堂做弥撒。这种情景在中国很少见。中国的老年人,生活范围狭窄,大多忙于家务琐事或无所事事,热衷看电视、打麻将。家庭状态也复杂。因为情感和利益上过于依赖纠缠,相处反而失衡。要么过腻而争端愤怒,要么过淡而疏远冷漠。是感情不够充沛不够温柔不够长久不够平衡吗。家庭关系显然也需要独立而丰富的生命模式和完备的体制系统作为支持。需要信仰,需要社会和个体对待生活与感情的价值观来支撑,需要理性和感性的平衡。
优雅的老人
门口的石狮子
安静的小城 即使最热闹的晚饭时间,也不嘈杂
广场上餐厅吃饭
羊排很嫩
牛排大得雷人。我们三人都吃不下。110人民币一份
旅程尾声——还车。退税。回程。
最后一天,吃过早餐迎着朝阳便从阿维拉出发。本是1小时的车程到达马德里机场。可惜我们遭遇了马德里机场高速A6大堵车。结果差点误了飞机。还好人品不错,只是还车的时候推迟了。12点多才到机场还车点。多付了500多人民币一天的租车费,谁让我们堵车晚了呢,也没办法。双方检查,交接。没有多付其他费用。
陪伴了我们十几天的车。一路你最辛苦。好在西班牙空气质量好,这半个月下来一次都没洗车居然还干干净净。要是换在天朝。。。。。。。最后一张留念。全部里程2800公里。。再见途安:)
哦,顺便为吃货筒子们推荐一个西班牙超市美味——蟹肉棒。这绝对不同于国内超市买的蟹肉棒。那个肉质,简直新鲜的无与伦比,堪称真的蟹肉哦~至今想起还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实乃居家旅行长途必备:)去西班牙的筒子千万不要错过。一度成为我们车上的必备零食哦~~~
最后的最后就是退税了。关于退税攻略我在本文篇首已经说过。这里再啰嗦一下:
无论在市区有没有领取过退税额,也无论你用的是哪家退税公司,所有的申请表都要经过机场海关的审查并盖章,据说审查的时候有可能会要求看实物。审查过后,如果已经在市区领过退税额,就把盖过章的申请表放入商店提供的信封,不需要贴邮票,直接投入审查室门口的黄色邮筒,寄回Global Blue的总部做核销,商店给的收据自己保存,不必寄回。如果要在机场领取退税额,就要先过海关柜台,也就是要等海关在护照上敲了出境章之后才能到退税点,如果那个时候发现有什么手续漏办的话已经不能走回头路了。也许Global Blue也意识到游客可能会出错,所以派了一个MM守候在审查室的门口答疑解惑,你可以把需要退到信用卡上的申请单放在信封里直接交给她,十天之内会退到账上。
Premier在市区也设有退税点,地址可以看商店给的小册子,但是Premier是委托零售店FNAC办理退税手续的,所以如果选择现金退税,FNAC要收取10%的手续费,只有退到FNAC的购物卡里才不需要手续费,真是雁过拔毛。我觉得FNAC貌似不支持信用卡退税。如果在市区已经领取了退税额,那在机场经过海关的审查盖章后,一样要把盖过章的申请表放入信封投入邮筒。如果市区没有领过退税额,那凭盖章后的申请表到下一层的”La Caixa”银行拿钱,银行不收取手续费。其他的退税公司,比如我拿到的那个”La Caixa”的信封,也是在这里领钱。英国宫的退税信封上虽然标注了Global Blue的标记,但是Global Blue的MM不收,也让我们到这个银行取钱。取完钱之后申请表会被银行收走,由他们负责寄。
需要注意的同胞们一定要早去机场。购买的贵重物品尽量不要托运。早点去安检外面的海关敲章。西班牙海关特别喜欢抽查中国土豪的行李。我买的一块某品牌名表就被海关人员半开玩笑半认真索贿——他要求我翻出所有手表,然后挑了一块最贵的,用英语对我说“那么,这是送给我的礼物么?”我。。。。。。
最过分的是当我们的同伴四月mm有一张退税单漏敲章以后,海关gg不仅不承认错误还要求四月mm把买的所有东西翻出来给他检查,包括一些不太值钱的包包河化妆品,搞得情急之下mm的箱子打不开差点坏了耽误飞机。。。。。
反正西班牙海关给我们留下了很不美好的印象。去的筒子们尽量留足时间吧。免得误了飞机。
海关敲完章就可以托运、过安检了,退税拿钱的点在安检里面哦。Po一张马德里机场退税点的图。
最后的最后--后记
每年,我都会抽出两三次成段的时间,抛开各种琐事,抛开一切阻挠,去追寻我的梦想。
假如远方是一颗糖,那生活就是一碗吃不厌的饭。一个是现实的饭,一个是理想的糖。如果没有现实的饭,何来理想的糖?不知是谁说过:人先要把该走的路走好才有机会去走想走的路!
生命的长度和密度同样重要。我遵循着自己内心的信仰,我把灵魂当成是自己的图腾,找寻着自己的道场,体悟和行走都是扩充自己生命的价值。
在西葡的这20天,静静的在这里,享受蓝天白云的同时,感慨着生命的伟大与创造。我想,这就是感动——放下自己,放空灵魂,去博物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到格拉纳达看弗拉明戈,到罗卡角看大西洋。。。。。。把生活变得慢一些,让信仰跟上心灵,让身体跟上灵魂。。。。。。
也许人生的痛苦,源于活得太清楚。眼是审美的,结果纠缠在丑中,最后都审了丑;心是收藏快乐的,结果困于计较中,最后都盛了痛。不是生活有多少,自己就要清楚多少。幸福的能力,其实就是取舍的能力和过滤的能力。—— 无论如何,我都要活得像自己。这是生而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我想,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我也会这样鼓励他。只有穿过鲜花,走过荆棘的地方,才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水往前走,花瓣自动脱落,衣衫上丝线褪色断裂,手背上脉管突起蜿蜒山岭。无常逐一升起和熄灭,我对你赤子之心永存。”
用此次照片的LOGO文字结尾吧:
真的很喜欢这段诗句——
If I should see you,
after long year
How should I greet,
with tears,
with silence .
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沉默,以泪水。
——————————————————————————拜伦《春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