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31
- 评论4
- 赞11
+1
出发日期/2014/01/26
天数/11天
人物/亲子
玩法/自驾 美食
行程单列好,游记已经在自己的博 客(http://blog.sina.com.cn/semi2cool)上发过了,这趟行程从出发前的行程准备到过程中的景点安排都少不了朋友的帮助,因此,把内容转过来,同时对去过的景点做了不少点评,还增加了部分景点,算是回报吧。后面的内容等我慢慢来。
初见高迪,最长的黄昏
为了减少整个行程的时间,我们最终选择了从杭州直飞欧洲的荷兰航空,而放弃从上海起飞的土航和俄航。由于是11-2月,荷兰不再执行夏时制,我们的航班晚了一个小时,下午2点多起飞,不同于上次9月份整个航程都是白天,往北飞了几个小时候,天色就暗了下来,然后随着与太阳同向一路向西,天色有趣的被定格在了黄昏,一直穿过整个俄罗斯上空,才真正黑了下来。机舱外是一片冰雪世界,一条凝固的冰河在暮色下蜿蜒。
漫长的飞行对小朋友来说新鲜而有趣,看看电视、睡睡觉、玩玩ipad、做做寒假作业,时间倒也过得挺快
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顺利降落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相比一年多以前到这里,这边的海关一定是更加熟悉中国面孔了,还记得上次在这里海关的帅哥在询问我和LP时,得知我们已经结婚8年,一脸搞怪的问“Still together?”这会根本就懒得搭理我,我在把护照递给他后,转头提醒旁边排在欧洲护照通道的一排中国人排错了队,等我转脸回来,他已经示意我OK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转机时间,我们登上前往巴塞罗那的航班,应该是因为航班时间的原因,这班飞机上有不少中国的乘客,一上飞机LP和小朋友就睡着了,也难怪,此时已是国内半夜4点了。此时,我后排的一位块头不小的中国老兄鼾声大作,引得前排一对同性情侣频频侧目,这二位都留着精致修剪的络腮长胡子,时不时打个KISS啥的,我这会一定是困过头了,脑子里频频想着他们这样会不会太扎了,甚至幻想着他们两人胡子缠在一起的场景,反倒睡意全无。不管怎么样,热情的西班牙,我们来啦.....
下飞机拿好行李,时间已经快当地时间晚上11点多了,考虑到一路已非常疲劳,实在不想去赶火车或者大巴,加上已经不记得我们预定的宾馆12点后入住是否会加收费用,所以直接打的到宾馆,巴塞罗那的出租晚上的费用更高,加上行李和进出机场需要另行加费用,机场到宾馆,花了41大欧。顺利入住、睡下,一夜无话,也许是拜前晚那对情侣所赐,我一直熬到宾馆才睡,所以时差倒得非常顺利,一觉睡到了早上7点多,小朋友也适应良好,一直到早上才醒,我LP就没那么运气了,5点就早早醒了。
早上已经快8点,天还没有全亮,路上也没啥人,我们的宾馆就身处老城区里,前方的路口就是兰布拉大街
我们第一的早上就安排了圣家堂,到门口排队买票要花很多时间,因此建议去之前到网上买好门票,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另外强烈建议购买语音解说器票,有中文版,上塔的票是有时间限制的,需要选择登塔时间,每个时段是控制人数的,票数有限,但是实际登塔的时候也不是特别严格卡那个时间点,我们当时是迟到了,他们也没说什么,登塔是电梯上步行下,上塔需要存包,要提前自备1欧的硬币,不然就要到门外的纪念品商店换了。我们选择的是登诞生立面的塔。网上购票时需要注意,虽然10岁以下的儿童是免费的的,但是还是要有票的,在购买时选择10岁以下,就要就不用费用了,这样儿童就也有一张票了。
塔内的楼梯
塔上设有观景台,可以眺望城景。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巴塞罗那的象征,这座百年烂尾楼的设计师从设计之初就已经知道这座教堂无法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于是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和设计理念,并留下遗愿,这座教堂应该吸收新时代的作品,于是圣家堂作为一件艺术品,从雕塑、装饰、灯光、玻璃、风琴都是后续不同时代的顶级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的作品。水果塔尖,好像是个日本雕塑家设计的。
高迪的设计到处体现着仿生学的原理,海螺造型的楼梯
目前的工期已经有所加快,预计2026年可以完成教堂的建造。说实话,作为一名中国建筑行业从业者,很难理解一座建筑需要用上百年建造,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真正能够传承百年的建筑鲜有出现。
牺牲立面,这里的雕塑描述着耶稣受难的过程。
被绑在石柱上的耶稣
“神迹”耶稣受难雕塑基座上出现的手掌型化石
牺牲立面的大门,看到耶稣的名子了吧
早晨的阳光透过玻璃,将彩色的影子投在教堂里
整座教堂到处都充满象征意味,体现着设计师试图表达的宗教中三位一体的精神:三个立面:牺牲立面、诞生立面、荣耀立面;十字形布局的中庭,象征十字架;三个大殿分别树立着神圣家庭的三位成员,圣父约翰、圣母玛利亚和耶稣;12座高塔象征着12个门徒....
教堂对自然光的利用非常充分,光线和色彩让人印象深刻
充满了奇幻色彩的天棚,叹为观止
高迪说过“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柱子的造型采用了复杂的曲面造型,从植物仿生而来,天棚充满了花朵造型
坐下听解说器,慢慢欣赏,圣家堂的解说器不但有中文版,还有儿童专用的中文版。
圣父约翰
玻璃的颜色颇有讲究,红黄代表火,蓝绿代表水
诞生立面,这个立面是唯一高迪在世时完成的立面。
极其复杂的造型,怪不得需要投入毕生的精力
神圣家庭全家福
楼梯和立柱
窗
处于地下层的博物馆,这里展示的是高迪在结构计算时采用的模型,当时没有计算机分析技术,高迪在他的很多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都采用了这种模型模拟进行结构设计。
牺牲立面
完整的圣家堂模型,颜色较浅的部分都是尚未完成的部位。关于圣家堂的更多故事大家可以去他们官网了解,这里就不JY了。http://www.sagradafamilia.cat 也可以问度娘。
虽然也觉得圣家堂很有趣,但是小朋友似乎更喜欢圣家堂对面的这个小游乐园,里面有不少来自不同国家的小游客,这也真够贴心的。
饮水机
由于需要买手机卡,我们赶到了很繁华的加泰罗尼亚广场,办好手机卡之类的事情
小朋友却被这一广场的鸽子吸引
想想此时国内正在闹禽流感,而这里还是人鸽和平共处
属猫的天性显露无疑,开始满场追鸽子
追累了就喂鸽子
鸽子也不怎么怕人
鸽子吃饱了,我们还饿着肚子,查Tripadvisor跑到港口附近吃大餐,第一顿西班牙餐感觉不错。
沿着港口一路走走,发现大虾一只
到哥伦布纪念碑了,想当年哥伦布拿着女王的命令,用女王一箱首饰换来的钱,置办了一条小船和一彪人马,摆出这么一个姿势"走你~~",经历九死一生,飘扬过海发现了美洲大陆,从印第安人的地盘运回了价值连城的白银,一举将西班牙变成了世界上的最强国,继而占领了更多的土地,变成了后来的日不落帝国,如今从世界上西班牙语国家的分布仍可略见一斑。
从海边一路走到蒙锥克山,好吧,我承认,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鹦鹉不在笼子里
蒙锥克山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山下的巴塞罗那港。
远处的圣家堂
山顶的圣心教堂,是我们后天会去的地方。
山顶拍照的情侣
蒙锥克山上还有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会场,山下的有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原本计划去那旁边的西班牙广场看音乐喷泉,结果搞错了时间,当天不开放..,只好作罢,回宾馆早点歇着吧。
最后补张宾馆房间照片。虽然,房间不大,但是还是精于设计,房间的位置很棒,出去玩很方便,房价在巴塞罗那算贵的地方,但是相比巴黎,那是便宜多了。
一天的游览下来,对巴塞罗那和西班牙的印象大好,整个城市十分的干净,当地人热情有礼,到处可见警察在巡逻,治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在巴塞罗那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初识高迪,只是我们慢慢品味西班牙的开始。。。
第二晚我跟小朋友依旧睡的不错,陆TX依旧早醒。今天我们要换住处了,吃好早饭,把行李寄存在前台,就出发了。我们住的酒店跟兰布拉大道口是一座教堂,这种教堂在西班牙非常常见,毫无名气,却也功能齐全,维护良好,实际上这样的教堂恰恰承担着教堂真正的本职工作
西班牙的教堂多数是天主教堂
清晨的兰布拉大道,游客依然不少
夜晚
我们的酒店就在这个巷子里
如果想深入本地人的生活,逛菜场是个好办法,这座市场就在兰布拉大道边
西班牙的很多市场都颇有名气,波盖利亚市场是一个代表,如今这里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菜场,嫣然已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菜场
众多的游客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进门第一家,竟然是卖散装巧克力的,店家甚至会用中文打招呼..
水果琳琅满目啊
价格相比超市,我觉得还算公道
水产柜台相当诱人啊,可惜我们住的不是公寓,无法自己下厨了,
调味品商店,种类很全,兼卖水果
别看这螃蟹一个个底朝天,基本都是活的哦,小朋友手贱,一定要去戳戳
腌鳕鱼,鳕鱼来自北欧,西班牙菜里经常用到的原料。
这是市场里颇为有名的一家店,上过不少美食餐饮节目,等到了饭点,位子全部坐满。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个人感觉西班牙很适合中国人生活,在西班牙可以看到很多其他欧洲国家看不到的食材,譬如猪的各种下水、大葱、蒜苗等等,而且菜式的烹饪方法也颇为多样,感觉很是对胃。
水果和果汁一般1-2欧一杯,物美价廉啊。这样吃石榴,是我多年吃石榴时的梦想啊。
火腿也是西班牙的特产,经检定跟金华火腿口味很相似,而且价格更便宜。这个店里还有种类繁多的cheese,我的爱啊。
时间尚早,我们准备转一大圈再回来这里解决午饭,西班牙人的午饭时间是2-4点,不过菜场往往3点左右就打烊了,时间应该还是有的。兰布拉大道上卖花的老爷子。
最初1847年建成,1861被毁于大火,后重建,1994年在此被大火烧毁,后重建again,所以看上去还挺新的。
从兰布拉大道往毕加索博物馆走去,经过一个方方正正的广场,这里就是皇家广场,广场边的回廊里有不少颇为有历史名气不小的商店餐馆和俱乐部,以前这里是举办各种活动的地方,广场上的街灯也是大师高迪的设计。
罗马旧城区又叫哥特区,以众多的哥特式风格建筑而闻名,街道颇为狭窄,但也独具韵味
跟其他欧洲城市一样,涂鸦占据了不少颇有历史感的建筑
罗马旧城区里遍布各种特色小店和酒吧餐馆
巴萨的官方店
加泰罗尼亚自治州政府宫对面的政府文献档案中心,门前是圣若梅广场。
加泰罗尼亚自治州政府宫是欧洲少数目前仍在使用的中世纪政府建筑之一,最初购买于1400年,是巴塞罗那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已经使用了600多年,目前仍是自治州政府办公地。照片上是政府宫建筑的侧边,可见别具特色的廊桥和精美的飞檐造型。
国王广场Placa del Rei,实际上就在巴塞罗那天主教堂的背后,旁边是巴塞罗那历史博物馆,这里总有成群的学生在广场上休息
遇到几只落单的鸽子,小朋友也不放过
向上看,注意到红黄相间的加泰罗尼亚区旗了吧,人家都说加泰罗尼亚人是自治控,一直在闹着要独立,在巴塞罗那不乏这种挂旗子的,表示支持独立。
博物馆由多座豪宅连接而成,展区是不能拍照的。据说博物馆内有3500多幅毕加索本人捐赠的画作,从早期到后期都有,虽说不是他本人最顶级的作品,但是还是可以看到他抽象画的逐步形成和不同时期风格的变化。馆内有多幅《宫娥》,算是里面最出名的作品了。毕加索年轻时曾在巴塞罗那学习过绘画。
不指望我家小朋友在绘画上有特殊表现,算是给小朋友开开眼界,希望小朋友可以有毕加索的想象力,生活做派上就千万不要想他学习啦。顺便说下,毕加索的全名实在长得可以啊,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Picasso(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诺·玛丽亚·德·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德·拉·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鲁伊斯·毕加索),跟大师合个影。
之前从机场打的过来时,在Rambla Del Raval附近看到了一座超大的猫雕塑,一时发兴打算带属猫的小朋友和爱猫的LP去看,走到半路被肚子叫声改变了注意,结果在路边发现了很棒的一个庭院。自由行的乐趣正在于此啊,想去就去,想回就回,而路上永远充满惊喜。看建筑上的铭牌,这里现在是一座图书馆。回来查了资料才发现,这座藏在闹市后巷的建筑也颇有来头,建筑始建于15世纪,也有600多年历史了,曾经被用做圣克鲁医院,现在园内成了本地文青的聚集地,小朋友可不管那么多,有时间就逮逮鸽子。
西班牙这一代的城市中都喜欢把橘子树作为景观树,小朋友在树下见了一个橘子,颇为得意。
看完博物馆,赶回兰布拉大道的波盖市场吃午饭,返回的路上那是一路艰难啦,众多有特色的小店,让人不免驻足啊。
赶回波盖市场吃饭啦,我们赶上了末班车,终于在他们关门前吃上饭了。到西班牙才2天,饮食时间已经赶上本地节奏了,午饭时间:下午3点!!
吃饱了回宾馆拿上行李搬家,新的一处宾馆离米拉之家不远,在一幢公寓内,看着房子的层高,感觉相当通气啊。后来临走那天我跟他们的管家聊天,得知这座房子也有150年的历史了,天花、地板和门窗都还保持了建设之初的样子。
我家LP就是喜欢这种调调
放下行李,赶在天黑前到米拉之家,米拉的外墙也在维修,无法目睹真容,不过米拉最精彩的当属屋顶。充满奇幻色彩和想象力的屋顶造型,你能想象这些东东原本只是屋顶的烟囱和楼梯间么。
内天井,米拉之家共有3个采光内天井。海浪造型的屋顶和栏杆。
想当初米拉将这座建筑交给高迪设计,没成想给高迪设计成这副样子,作为高迪大粉丝的米拉还好,据说当时米拉的老婆并不喜欢,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幢住宅,不知跟米拉LP的态度有无关系,谁知道百年之后这里作为大师的代表作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高迪继续不屑用人类的直线
这里士兵的造型也成为了标志,在圣家堂中再次被使用。
怪物的影子有了嘴巴
砖拼花,西班牙人的最爱。远处是西班牙新建筑的代表,阿格巴大厦,人称小黄瓜,他的设计师让.努维尔获得了有建筑诺贝尔之称的普里茨克奖,这个奖项2012年的得主是一位中国人,王澍。
小朋友最喜欢这个造型,说像冰激凌,一直有冲上去舔的冲动
天马行空的设计
日落西山,晚霞降临
夜晚有冰激凌和士兵把守,应该很安全吧
真正叹为观止的不仅仅是外观,米拉之家屋顶的结构一样令人惊叹,仅用薄薄的一片砖起拱,高迪真是艺高人胆大啊,复杂多面的屋面,就是由这么多薄薄的砖拱提供支撑。
类似圣家堂的结构模拟方法,用上了铁索
高迪惯用的结构模型
密致的砖拱
高迪设计的椅子,充分考虑了人体工学
米拉之家实际上采用了框架结构,采用柱子承重,给自由的房间分割提供了便利,这种结构方式在现在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在100多年前,还是一项创新。楼层房间,各不相同。
走廊和房间都都是弯弯曲曲的
供参观的这一层还保留了100多年前的原貌,其他楼层目前仍在正常使用。
卧室
餐厅
窗外的士兵
梯间一样出彩
充满奇幻色彩的中庭和大门
高迪惯用的碎砖拼花,有破有立,效果不俗,这种方法在我们明天要去的古埃尔公园中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西班牙是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巴塞罗那市有其中的7项,而6项均是高迪的作品,除了圣家堂和米拉之家外,还有古埃尔宫、古埃尔公园、巴特罗之家、文森特府,说巴塞罗那是高迪的巴塞罗那一点都不夸张啊。明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高迪之旅。
今天我们的安排是先带小朋友去探访巴塞罗那最古老的游乐场,建在巴塞罗那边的Tibidabo山顶的这座游乐场已有100年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游乐场之一,更是其中为数不多仍在开放的。坐S2线到Peu del Funicular,然后直接换成索道到Vallvidrera Superior,再乘111路公交到底就可以到山顶了。
结果出师不利,地铁坐过了站,原本我们应该在Peu del Funicular站就下车,可是,地铁停下后,我们既没有看到站台,车门也无法打开,地铁出站后,我们才发现,我们车厢的门上有一行小字,“此门在Peu del Funicular无法打开”,原来这一站的地下站台非常的短小,一列地铁中只有其中的部分车厢在站台上,其他都在隧道里,无法开门,这时我们才想起之前看到过一个攻略,说是他们去Tibidabo山地铁坐过了站,必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等地铁到达Baixador de Vallvidrera站停下时,已经是在地面了,满眼蓝天绿树,这里没有城市的嘈杂,安静得只能听到鸟叫声和风声,虽然过了站,但是一家人仍是心情大好。
一番周折,终于到啦,悲剧的是整个游乐场正在修整,关园了,要到3月1号才回重新开放,小朋友只能失望的拍张到此一游照了。回来后上网查了下他们的资料,才发现,这家游乐场平时开放的时间也不太稳定,如果要去的朋友还是网上查下开放时间。http://www.tibidabo.cat/en/homepage。
坐回Peu del Funicular,同站直接换乘上山的缆车,车厢里竟然只有我们一家人。上下两个车厢同时相向而行。在中间交汇。乘坐缆车也是小朋友的乐趣之一。
缆车的上站是一处安静的小镇,我们要在这里换乘111路,等待时间不短。
游乐场的对面是巴塞罗那圣心教堂,有超过150年历史,要说也不算很老
教堂的穹顶
这通信塔,又是艺高人胆大的设计,靠拉索固定。
在这里看巴塞罗那的全景,那是极好的。Tibidabo山还是伍迪艾伦金球奖得奖电影午夜巴塞罗那的拍摄地。
圣心教堂顶的耶稣像。
是一个天文台,也是一个餐馆,好棒的位置,应该是约会来自星星的小怪兽的好地方。
游乐园没玩到,缆车站旁边发现一个小Playground,可以给小朋友小小发泄下。
坐缆车也是很好玩的
今天去的地方,交通都不算方便,一番捣腾,到古埃尔公园啦。这是另一处高迪的设计,同样不惊人宁勿死的作品,看这些石柱,就是不给你砌成直的。
用石头砌成这样,牛啊。
最出名的马赛克蜥蜴长椅
看似随意的拼花,实则设计感十足,色彩和花式十分漂亮
是栏杆又是长椅,造型独特
经过100多年,这些瓷片依然色彩艳丽
古埃尔公园以出资人古埃尔伯爵之名命名,这座荒山最初是准备开发成一个别墅区,但是销路不佳,原本可用的60块地最终只用了其中的两块,其中一块地上的样板房后来被高迪买下,一住就是20多年,直到去世,而整个区块,最后就成了现在的古埃尔公园。梦幻般的建筑,
公园大门,梦幻般的建筑,如果看海贼王的话,在最新的德雷斯罗萨几回中可以看到类似的建筑,
著名的大蜥蜴在此
这里的瓷砖应该是用来拼花的瓷砖原型
有破有立,花纹不少借鉴了西班牙传统建筑的花纹和配色。
这个应该是羊吧?
立柱支撑的地方原本是个市场,此外这些立柱是中空设计的,兼具排水功能。当时的设计师真是太牛了,兼具建筑、结构、给排水专业于一身啊。
完成了古埃尔公园的游览,又到了下午3点多了,今天打算去吃中餐,听了陆TX老姐的推荐,找到一家中国餐馆陈记(Carrer d'Alí Bei, 65,08013 Barcelona, Spain, 34 932 47 68 31)由于时间已经快过饭点了,我们决定打的去,直线距离不到4KM,花了十几欧,不过也不算亏,我趁机问了司机不少关于在西班牙开车的问题,赚回个咨询费。其实这家店口味应该说相当正宗了,特别是这份炒大肠,味道好而且分量超足,要了罐王老吉,上来的是加多宝,我心里想,如果老外认字,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解释这个问题。但是这家店在猫头鹰上的评价却很一般,有的老外评价,说这里的装饰很奇怪,也难怪,门口写着齐心面馆,门脸一点点大,里面却别有洞天,装修其实就是国内最普通装修这一类型,老外肯定觉得中国餐厅应该摆上好几个石狮子或者兵马俑才像样。这个区块是中国人聚居区,有不少中国招牌,还有家不小的中国超市。
这个实际是1888年万国博览会的主入口,有很强的阿拉伯风格,专业名字称为“摩尔复兴风格”
凯旋门后是一条宽阔的步行道,沿着一路走就到了城堡公园,城堡公园里有不少卖艺的,小朋友对这个吹泡泡的充满了兴趣。
自己上手吧~~当然玩得高兴,别忘了支持一下
原本以为不知名建筑一幢,感觉外形还挺独特的,就拍了一张,回来一查资料,这里是三龙城堡,设计师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加泰罗尼亚音乐宫的设计师。三龙城堡在1888年万国博览会期间作为咖啡厅使用,后来曾是市立音乐学校所在,现在是动物博物馆。
明天就要离开巴塞罗那了,想想还没吃到西班牙的油条,摸出手机用猫头鹰找到一家,在Via laintana大街上,很破的一小店。油条配热巧克力,油条跟国内的油条味道差不多,后面那种细细的味道更好,热巧克力超级棒,非常厚,感觉随时会凝固成一块巧克力,很滑而且一点都不甜,很合我的口味。
这么一大卷放进去炸的,有点像那啥啊。中间还闹了个笑话,我们想要杯拿铁,就问老板拿铁有不,老板说没有,可我明明看到有人再喝啊,一问老板,老板一通笑,说那是牛奶咖啡,店里人也跟着一通笑,在西班牙的咖啡馆里是木有拿铁的,只有不打泡的牛奶咖啡。小店不大,确很热闹,有个老太太看到我们是中国游客,一直拉着我跟我说,让我4号去圣家堂,有个华人的庆祝新年的活动,还跟我比划着说马年,呵呵。我则想起刚好手机里有杭州文二点心铺的油条照片,于是拿给老板和店里人看,引来不少赞叹。中国和西班牙的饮食真是有渊源啊。
吃好油条发现已经在加泰罗尼亚音乐厅旁边了,顺便走过去看看,结果也很惊艳。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是建筑大师蒙达内尔的作品,这座建筑和他设计的另一座建筑圣保罗医院一同为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他与高迪同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精美的售票亭。
音乐宫的一层,相当富丽堂皇,从网上的照片看,内部更加辉煌。晚上人家下班了,进不去了。
很有特色的天棚构造。
外观已经有所改变,增加了玻璃幕墙。
楼梯间的设计相当有意思
看似平淡的转角,仔细看,在红砖上勾勒出了大树的图案。
走回兰布拉大道的路上经过巴塞罗那大教堂,没啥兴致进去,直接找了家小天使冰激凌,给小朋友解解馋,然后就准备返回宾馆了,原本以为巴塞罗那的游览就此结束了,结果居然遇到地铁故障,在车厢里等了一刻钟也没有动静,最后通知无法乘坐,还好我们距离目的地只有一站了,直接走回去吧。结果一上地面,另一座高迪的建筑巴特罗之家就在眼前。自由行就是有这样的魅力,有像Tibidabo这样你失望的地方,就有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和巴特罗之家这样让你惊喜的地方。
在巴塞罗那度过的4晚3天,回想起来,我们的安排不算紧张,但几天下来也不算轻松,虽然有好几个地方没有玩到或者没玩够,例如音乐喷泉、Tibidabo、音乐宫和巴特罗内部,还有很多值得去而被我们舍掉的项目,例如古埃尔宫、奥林匹克公园、诺坎普看场球等等,外加大量的各式博物馆没去,但是短短的3天,美好的景致、整洁有序的市容、热情友好的市民已经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让我们真心喜欢上了这个城市。明天我们将离开巴塞罗那,租车正式开始我们的自驾之旅。
巴塞罗那三天的游览已经结束,今天我们将离开巴塞罗那租车前往橙花海岸小镇佩尼斯科拉。
依旧是睡到自然醒然后出发,为了避开城内拥堵的交通,我选择在机场提车,乘地铁转火车R2线。在火车上,小朋友意外的很安静,一路把头枕在车窗上看着窗外,LP也没啥话,我则一般漫无目的的东张西望,一边心里盘算着提车的事情,一家人无话,直到耳边突然响起了音乐声,随声音望去,一个年轻人在两节车厢中间吹起了小号,是一首充满西班牙风情的曲子,我整个人也为之一振,随后,掏出手机录下这一刻,年轻人看到我在录像,向我点头示意,我则向他竖起拇指。今天是大年三十,对巴塞罗那的不舍,对未来旅程不确定性的不安,在这时混杂在一起,在这一刻,这美妙的小号声来的刚刚好,像一个完美的分号
到达机场时已是11点半多,马年春节,我们在巴塞罗那机场遇到一只肥马。提车的过程还算顺利,可惜我们事先预定的奥迪A1无车,Europcar免费给我们升级到更高的一档,Seat的Leon或者OPEL的Astra,或者每天加10欧换尼桑QQ(后来才知道是逍客),果断选了Astra。巴塞罗那T2的租车公司柜台就在候机厅的一楼,提车点就在门口路对面的停车场,十分方便,在等待提车的时候用Facetime跟国内的各位长辈拜年,他们那里已经在准备年夜饭了。
棕色的欧宝Astra,回国后反复查看,确认实际就是国内别克英朗XT的原型。我们的车需要从别的停车场调车,初见它的时候它从栅栏外驶过,阳光下很是惊艳,像极了电影里美女主角登场的场景,逆光,慢镜头....我跟LP说应该就是它,LP说不会吧,这么好看。
把行李搬上车,熟悉下车况,行车电脑居然是西班牙文,回头再调吧。装好导航,设好目的地,出发啦。Astra的悬挂偏软,1.6排量的动力也算一般,不过变速箱不错,离合器行程也不长不短,踩起来很舒服,就是带锁挂左上进倒档有点不习惯,好几次差点挂错。今天的行程差不多220KM,一路上过N多收费站,小车在海边山间穿行,一路风景不错,LP孩子却上车后就在后座睡了,路上一切顺利,2个多小时后,佩尼斯科拉到了。
说起为啥选择这个景点,其实纯属偶然,出发前在选行程时,我老爸转给我了一个西班牙风光的PPT,其中有张佩尼斯科拉的照片,而我当时就被照片上海边古城的美景吸引了,将原本巴塞罗那-萨拉戈萨-巴伦西亚-马德里的反Z字行程改成了现在的Z字行程,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无比英明,佩尼斯科拉没有让我们失望。一到达,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的风景。
通过跟酒店沟通,给小朋友安排了加床,小朋友的一线海景床位。
阳台上的全景
开上了小车ASTRA,过上最美的大年三十
暮色下的佩尼斯科拉
相比美丽的城堡,小朋友还是对Lego积木更感兴趣
这个还不错,爬绳子
空荡荡的海滩,小朋友一人专享。橙花海岸指的对瓦伦西亚大区卡斯特利翁省的海岸,这里是橙子的主产区,因此得名橙花海岸。
小朋友也尝试着追了下海鸥,海鸥明显比鸽子警惕性高多了,保持20米以上的距离
海滩边的小Playground,漂亮的马赛克飞龙造型与其他西方龙造型不同,没有翅膀更像是中国龙,是围栏也是长凳,在这旁边就是旅游咨询中心,我们进去拿了张地图,在里面服务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按惯例询问了我们从何处来,然后在游客来源表中空荡荡的亚洲人一栏中写上3人。
佩尼斯科拉作为橙花海岸的重镇,名字的含义是海中城市,老城依地势修建在海中一块60多米高的高地上,高地与陆地仅有窄窄的一条礁石相连,这里作为港口已有2500年的历史。不过这里的部分城墙是1960年为了拍摄一部电影而修建的。
城中的房子有着白色的外观,像极了希腊的白房子
城中的钟楼、城堡和教堂是13-14世纪时修建的。
淡季空荡荡的街道。
城中的灯塔
岛上遍布着高高低低的坡道,我们绕到了灯塔的另一侧,这里面朝大海
1294年到1307年间,圣堂骑士在原本的阿拉伯废墟基础上开始修建这座城堡,但是随后修建工作由于天主教的分裂而暂停。
1415年到1423年间,这座城堡有了新的主人,他就是 Avignon教皇Benedict 十三世 (Pedro de Luna),他有个浪漫的别名Papa Luna,也就是月亮爸爸,不过从铜像看,表情一点都不浪漫啊。
由于佩尼斯科拉重要的位置,这里一直被作为军事要塞,直到1890年
城中现在还保留这1571年的城标
夜色降临,城中实在是冷清
现在仍在使用的海港,后来我们在瓦伦西亚的菜场就见过来自这里的水产
一片晚霞,漫天飞鸟,看不见鸟的点图
这是一座标准的要塞,这里应该是军火库之类的地方
夜色下,这条大龙看着更萌了。此时国内时间倒霉的蛇年已经过去,崭新的马年已经到来。
魔力时刻
先解决晚饭,我们的定的宾馆是半食宿的,包括晚饭和早饭两顿在淡季晚饭由宾馆边的一家餐馆提供晚饭,原本我们对这顿年夜饭没有报太大的期望,没想到这还真是顿量很足的晚饭。根据菜单,我们可以自选前菜、主菜和甜点。蔬菜沙拉,前菜是白豆花蛤、炸鳕鱼球和土豆鱿鱼。
主菜是猪排、牛下巴肉和鸭腿,味道不错,甜点是冰激凌。
晚饭后,小朋友在房间开开心心看Kindle,我则背上脚架到海边拍夜景。在国内多少年都没有看到这么亮的星星了。
星轨,天色变成了美丽的紫色
清晨看梦幻般的海上日出,傍晚访中世纪的瓦伦西亚
在涛声陪伴下一觉醒来已是早上快8点,拉开窗帘,天居然还没亮
没过几分钟,天边暗色的云彩就披上了红妆,此时太阳已是蓄势待发了,赶快摇醒LP和小家伙,欣赏如此美丽的日出,需要做的只是翻个身外加睁开眼睛
我则在阳台上架起相机,等着太阳爬上来,天上一架飞机飞过刚刚被染红的云彩,早起的旅人已经上路了
太阳登场了
沙滩上一下就变得生机勃勃了
厚重的云还想让太阳略作停留
昨天刚刚装好的Lego是小朋友的新宠,一醒过来就抓在手里了
赖在被窝里玩乐高
看完日出可以闭上眼睛继续睡个回笼觉到自然醒,宾馆的自助早餐很给力,吃饱喝足出发。今天我们要赶到瓦伦西亚,行程大约150多公里,佩尼斯科拉的南边沿海的山地是一处国家公园,原本我打算沿海边公园内的道路开一段,结果开过去才发现,道路很窄,而且是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考虑到车况,决定掉头走大路了。
不过这段路也不算白走,一出城就上了山,这里到处都是独幢的别墅,看来是富人住的地方
山上的全景图,看大图的戳
海边的礁石。今天就要开车进城了。
原本很担心城里的停车问题,特地打电话跟今天住宿的老板,请他帮忙安排停车场。结果到了目的地附近,沿着小区周边的道路转了一圈,很容易就找到了停车位,而且是免费的,哈哈,十几欧省进了。我们今晚预订的是公寓房,一道门口就看到这个,感动啊。老板Rafael正在学中文,在门上给我们留了言。照片中这位只是帅帅的老伙计,不是老板。
房间很棒,两室两厅,设施一应俱全,只住我们三个人浪费了,一人一张床都没问题,小朋友选了上铺,其实主卧的大床睡下我们三人很宽敞。
行李放好,直接进城了,先在猫头鹰上找家店解决午饭,好老派的装修,最有趣的是每个餐桌实际上是一台缝纫机。
好看,味道也不错
真正的主角是这个,瓦伦西亚的海鲜饭,虽然海鲜饭大名鼎鼎,但实际上在中国游客中的口碑并不算好,最普遍的恶评是这饭夹生,其实要知道西班牙海鲜的烹制办法就不难理解为啥他夹生了。西班牙海鲜饭的做法是先烧海鲜,烧出汤汁后,加入生米,翻炒一番,然后再整盘放进烤箱里烤,收干汤汁,这么烧也难怪会夹生了。不过我们今天吃的这盘海鲜饭倒是出乎预料并没有夹生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米饭的量并不多,只有浅浅的一层,已经烤出了上下两层锅巴,每粒米都吸饱了海鲜的味道,还有些硬香,一盘海鲜饭,三下五除二就吃光了,还意犹未尽,盘子刮得咔咔响,老婆提醒我注意形象,我大声回答:“Soga~~”
吃饱了,开玩了。瓦伦西亚跟其他西班牙城市一样,有一个保存良好的古城,古城内古迹林立,而且这个古城面积都不算大,可以通过步行游玩。
圣女广场上著名的图利亚河喷泉(Fuente del Turia),八个裸女铜像环绕着中间的男性则代表了通往Turia河的八道水渠环绕着Turia河。每个铜像上都停着几只鸽子。
圣女广场,瓦伦西亚有个著名的法雅节,法雅节的结尾时,这个广场上会举办向圣女鲜花的活动。照片左侧的建筑就是圣女教堂,虽然在教堂林立的旧城区内,这座教堂不能算宏大,但是这座建于17世纪的教堂在瓦伦西亚却有着重要的位置,这是一座供奉圣女(就是圣母mary,在圣经故事里圣母是处女身生下耶稣的)的教堂,教堂内的圣女形象在瓦伦西亚深入人心。我们走到这座教堂大门时,大门紧闭,根据之前的经验,教堂门关着并不代表教堂关闭了,直接推门进就可以,果然,推门进到教堂后,发现教堂里满是人,正在做弥撒,神父正在台上说教,没好意思拍照,草草看了几眼就退出来了。照片正前方就是瓦伦西亚教堂的代表,瓦伦西亚主教堂。
瓦伦西亚主教堂的外墙浮雕,颇为复杂了
瓦伦西亚主教堂的正宗全名应该叫巴伦西亚圣母升天圣殿都主教座堂,是瓦伦西亚教区的主教堂。
教堂的主入口在维修。这座教堂所在位置处曾是西哥特人主教座堂的原址,摩尔人统治时期改为清真寺,1238年,第一任巴伦西亚主教将清真寺升为天主堂,供奉圣母,目前的教堂是1262主教将其拆除后重建的。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保存有一个圣杯,据说是最后的晚餐使用的正宗圣杯。世界上大多数基督教历史学家认为在所有所谓的圣杯中,巴伦西亚圣杯最有可能是最后的晚餐使用的正宗杯子。不知道这杯子是不是印第安纳琼斯找到的那支长生不老杯。
圣杯没看到,画倒是不少,很多是15世纪的作品。
这面墙上的油画略为重口,两幅油画画于1790年,左边的一副画的是十四救难圣人之一圣伊拉斯谟Erasmus殉难的场景,他是被抽肠之刑处死的,这位圣人是水手的守护神,右边画的是圣文森特,他是位瓦伦西亚本地圣人。
说实在的,教堂不算亮堂,甚至有点阴森森的。
穹顶的造型倒是挺好看的。
主殿的顶总感觉有阿拉伯风格,特别是窗的形状。
教堂的钟楼是旧城区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旧城区。
看看瓦伦西亚主教堂的屋顶
遥望塞拉诺塔,这是瓦伦西亚古城墙的一部分,作为古代的军事防卫设施,始建于1392年,是瓦伦西亚曾经最繁忙的城门之一。另一个方向还有一个类似的城门夸特塔。
叫不出名字的教堂和叫不出名字的钟楼,生活在主教堂的阴影里
可以明显的看到旧城区和新城的分界线,西班牙旧城的保护程度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借鉴。新旧城之所以边界明显,还得源于新旧城间隔着由古图里亚河河床改建而来的长长的生态公园群。
全景照
这个真不是摆设,正要下楼的时候赶上整点了,差点把我们雷死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
今天安排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国家陶瓷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坐落在建于十五世纪的原马尔克斯侯爵的官邸,门口有座精美的大理石雕塑。
陶瓷烧制工艺于9-10世纪传到西班牙,由于来自中国的陶瓷实在太珍贵,反而促进了本地陶瓷工艺的进步,从那时起,瓦伦西亚和格拉纳达就是西班牙最主要的两个陶瓷产地,到15世纪前后,西班牙本地的陶瓷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这一点从西班牙现存的历史建筑中广泛使用瓷片的精美程度就不难看出。而从西班牙近代建筑包括高迪的建筑和广泛使用的陶瓷马赛克也不难看出西班牙人对陶瓷工艺的喜爱。
国家陶瓷博物馆的门厅,可惜没有中文的解说器
元青花,常见的骑射题材
豪华座驾,应该相当于现在宾利的水平吧
现代陶艺,这儿马不是超肥就是腿超长
现代陶瓷艺术展,小朋友看到鸽子就触发了某种本能
西班牙陶瓷
西班牙古代瓷盘和元青花
瓷盘,有些花纹让我想到了古埃尔的大蜥蜴
LP喜欢陶瓷,看的不亦乐乎
第二天早上继续杀回老城区游玩,第一站,斗牛场。西班牙的斗牛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而真正意义上的斗牛表演起源于18世纪中叶,瓦伦西亚的斗牛场建于1850-1860间,外径108M,最初可以容纳16851名观众,在近代为了满足舒适性和安全性,进行过几次改造,目前可以容纳10500名观众。
尽管近些年,关于禁止斗牛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在西班牙传统文化中,斗牛毫无争议的享有重要的地位。瓦伦西亚的斗牛场实际上现在一年仅有3场斗牛表演,其他时间除了特定的文化活动外,都是对外开放参观的,10欧一张门票,带中文解说器。最先参观的是斗牛博物馆,里面有不少珍贵的影像和实物资料。
斗牛士根据角色不同,分主斗牛士、斗牛士助手、长矛手。斗牛士的服装仍然保持着16世纪的传统。主斗牛士的服装。
斗牛士助手的服装
看着空荡荡的斗牛场,仍然不难想象他坐满观众人声鼎沸的样子,海明威、毕加索都是斗牛场的常客。
全景图。在斗牛场里,每位观众不仅仅是观众而已,他们可以通过竖起拇指或者挥舞手帕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会直接决定牛的命运,还决定着斗牛士可以获得何种褒奖。
如果让我家小朋友去斗牛,一定是这个效果。
目前,关于斗牛的去留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西班牙都有激烈的争论,例如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公开支持斗牛,而索菲亚王后则公开反对斗牛。从2012年1月1日起,巴塞罗那所在加泰罗尼亚大省已经正式执行禁止斗牛的议案,成为第一个明文规定禁止斗牛的大省,其他省例如瓦伦西亚每年真正斗牛的场次也已经减少到3场,尽管如此,无论是否支持斗牛,斗牛场、斗牛文化就像这些传奇斗牛士的故事一样,都应作为历史的一部分被了解、被流传。
斗牛场隔壁就是火车北站,老派的火车站,和一样老派的保时捷。其实火车北站建于1917年,可以算是现代建筑了
这里最为闻名的就是众多精美的马赛克和瓷砖墙面与天棚
仍在使用中的售票大厅
各式车头
大厅的墙面上有用马赛克拼成各种语言的旅途愉快
看似中文,但是感觉应该是日文
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交易市场,15-16世纪建造,所谓的晚哥特式造型,有着西班牙特有历史给予西班牙建筑特有的多样性
种满橘树的庭院,它的名字就叫橘苑
窗上有精美的纹饰,丝绸交易所反应了中世纪地中海发达的商业活动
交易大厅螺旋状的立柱和精美的大理石地面
整个交易所并不大,但却是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座建筑
二楼的房间,据说曾经是用来关押欠债的犯人
从丝绸交易所出来,边上是一座不知名的教堂,内部居然也很精美
瓦伦西亚的中央市场,今晚吃的东西就来这里买了
狗狗是不能带进市场的,门口有个专门拴狗的柱子,两只大狗已经习以为常了,乖乖趴在这等主人,想摸摸它,它就友好的向你伸出爪子
到了菜场,火腿总是随处可见
屋顶
相比巴塞罗那的那家,这里更加敞亮
买好菜回住处,途径一处Playground,小朋友明显叫不走了,今天是周六,有不少小朋友也在里面玩,游乐场里明显热闹很多,小朋友兴致很高
其中也有不少游客小朋友
小美女一枚
总算回到住处了,看看菜场的收获吧,报下菜价。一把蛏子1欧、一小袋鱼2.5欧、一块肉1欧、花菜洋葱1.4欧、一盒虾最贵8.5欧、一小盒海鲜沙拉2.5欧,菜价真不算贵。LP在家烧饭,小朋友在家看Kindle,我准备独自去科学艺术城看看。科学艺术城距离我们住的地方并不远,公交不过3-4站地。
瓦伦西亚的“外形建筑”,科学艺术城,设计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过不少无比诡异的建筑。整个科学艺术城也位于干涸的杜利亚(Turia)河床之上,以前杜利亚河经常泛滥,现在已经被整体引导到了城外,宽阔的河床就变成了公园和众多公共建筑用地。
索菲亚歌剧院,外墙正在维修,这屋顶造型,结构设计师的噩梦啊,怎样才能不让这屋顶飞走呢
跨越科学艺术城的桥梁一样造型不俗
右侧是一处植物长廊
Iphone全景图
L'Hemisfèric,意为知识之眼,是不是很像,是天文馆也是一座IMAX电影院。
暮光之城-新月.....
科学馆周边有不少散步和游玩的人。
El Museu de les Ciències Príncipe Felipe,科学博物馆,没进去看
像不像外星人的巢穴
El Pont de l'Assut de l'Or ,意为the Dam of the Gold,黄金大坝,由于科学艺术城整个造在干涸的河床上上,这是曾经在附近的一座大坝的名字,后方的建筑是L'Àgora,经常用来举办展览和音乐会。
等我回到住处,一顿丰盛的晚饭已经上桌了,红烧鱼、炒西芹、花菜肉片、火腿土豆汤、红焖虾、炒蛏子,一瓶白葡萄酒(1.3欧一瓶)。饭后好好享受了下瓦伦西亚的橘子,在住处旁边的超市,我们买到了一种柑橘,皮不太好剥,但是味道超级好吃,准备第二天一早到超市买一箱带走。
酒足饭饱,说实在的在瓦伦西亚这两晚实在太舒服了,我跟LP讨论了很久,要不索性在这里再住两天,跳过萨拉戈萨,直接去塞戈维亚算了,可以好好享受下西班牙的平民生活,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按原计划,明天出发去萨拉戈萨。
萨拉戈萨比拉尔圣母大教堂(Basi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l Pilar)
教堂上的钟楼
精美的塔尖和屋顶的琉璃瓦
一觉醒来,晴空万里,真是个开车上路的好天气
对面的公寓,一顶的天线,在国内也不多见了
要告别了,最后show下公寓的老板rafael的藏品,一辆奇怪的三轮车车,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1955年上市的KR200,仅靠单缸两冲程风冷摩托车发动机,就可以开出105km/h的极速,而它的制造商同样颇有来头,它就是二战中叱咤风云的德国空军主力供应商梅塞施密特,也是现在的空中客车公司的前身之一,由于二战后公司不被允许制造飞机,因而开发生产汽车,身处它的座舱中,那感觉分明就是身处一家战斗机里,连座舱的开启方法都是一样的。
根据地图显示,今天的路程有差不多320公里,要开4个小时左右。告别Rafael,原本打算先去兑现昨晚说好的一箱橘子,结果悲剧了,今天是星期天,超市都关门了!!LP很失望,后果很严重。走到车边,装好行李出发!小车沿着海边的公路驶向城外,收音机里传出美妙的西班牙歌声,磁性的男声、耀眼的阳光、带着咸味的地中海海风,像是瓦伦西亚送给我们的一份甜美的送别特饮,不含酒精,却富含内啡肽,让人幸福感飙升。
小车出城驶上高速公路,没多远就告别地中海,一头扎进伊比利亚大山中。西班牙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国家的中部是几座大山架起的梅塞塔高原,又称中央高原,我们今天的行程就要斜穿过伊比利亚山脉,开过梅塞塔高原的一角。进山没多久,小朋友就吵着要进服务区,刚好我给车加油,LP从一个西班牙老爷爷那买了一大兜橘子,虽然不是前一天超市买的那种,不过也是味道超赞。小朋友在服务区吃薯片晒太阳。
这一路的高速起起伏伏,高差不小,小车一路在山间穿行,山坡上立这很多的风力发电机,景色不错,小朋友和LP在后座昏昏睡去,我一人开车倒也不枯燥。等他们一觉睡醒,我们再次进到服务区,解决午饭,这个服务区在蒙雷阿尔-德尔坎波附近,饭菜不怎么诱人,还好我们提前有准备面包火腿,简单做个三明治,阳光下找个座位,一家人倒也吃得很香。等再次出发的时候,我搞定车里的行车电脑,终于把显示从西文改成英文,看着舒服多了,而且还惊喜的发现,我们的ASTRA支持直接播放IPOD,接上IPHONE,放起手机里的歌曲,是小朋友最喜欢的爸爸去哪儿,小朋友跟着歌声唱:“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老爸回唱:“ZARAGOZA!”
由于在服务区混了不少时间,下午4点多,我们终于到目的地啦,在萨拉戈萨的两晚,我们仍然是订的公寓房,说是一室一厅,这一厅可真不小,客厅餐厅厨房在一起。而且公寓就在萨拉戈萨古城最核心的位置,距离比拉尔圣母大教堂的广场,也就那么1000....厘米吧!
夜色降临,照片最左侧的是市政厅,在它后面的是古交易所,古交易所有着漂亮的屋顶和石柱,有点像瓦伦西亚的丝绸交易市场,但又不相同,目前被用作展厅了,里面不允许拍照。
萨拉戈萨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目前是西班牙第5大城市(排在前面的是马德里、巴塞罗那、瓦伦西亚、塞维利亚),是阿拉贡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照片上是萨拉戈萨耶稣救主主教座堂,距离广场没多远的,天主教萨拉戈萨教区的主教教堂,它是世界遗产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建筑的一部分。鉴于对教堂已经有些审美疲劳,外加去的时间有些晚,没进去。
在萨拉戈萨承办了上海之前的2008年的世博会上,他们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比拉尔圣母大教堂背后就是埃布罗河。
落日照耀下比拉尔圣母大教堂顶的雕塑,目前的建筑兴建于1681年到1872年。它供奉皮拉尔圣母,若望保禄二世称之为“西班牙人民的母亲”,它被誉为历史上第一座圣母堂。这座教堂使我们此次西班牙之行见到的最大的一座教堂,立面有很多个厅,可以分开做弥撒,我们去的时候就同时又好几场。出于礼貌,没在教堂内拍照。
许多西班牙国外、和外国统治者在圣母像前奉献,在教堂东侧的厅里,我看到了差不多所有曾经日不落帝国成员贡献的匾牌,从墨西哥、巴西、巴拿马、乌拉圭、巴拉圭、阿根廷、菲律宾.......
夜色下的比拉尔圣母大教堂和市政厅,这里的一处水景是为纪念著名的萨拉戈萨本土画家戈雅而设的
玩得差不多,找地方吃晚饭啦,LP延续了之前去一家扑空一家的的运气,还好第二家饭点没关门,在老城区的一家装修风格老旧的餐馆。
有着各式精美的Tapas
Tapas本意是酒吧里侍者端酒上来时盖在酒杯上的盖子。在西班牙语里,tapas就是英文“Cover"的意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西班牙的国王病了,吃不进大餐,只想吃些轻便小餐。于是大厨做了几道拿手小点,国王吃得非常开心,故下令酒吧的Happy Hour时间也要上这样的小食,全民同享,这便是Tapas的由来。 因此Tapas并没有固定的菜式,各个小店的Tapas也不相同,我在萨拉戈萨游客中心拿到的Tapas宣传册,列出的本地tapas种类有好几百种,我们这家店也有30多种,每天供应大约7-8种左右。
正餐还点了汉堡、烤蔬菜拼盘和香肠薯条,味道很Nice。
萨拉戈萨古城并不大,明天的游览应该还是比较轻松的。
古城漫步,
差点失之交臂的消防博物馆,
需要耐心等待度过午休时光的穆斯林皇宫。
照例早起,到河边走走,虽然时间已经是8点多,但这个城市却是刚刚醒来。西班牙位于欧亚大陆的最西边,经度跟英国差不多,但时区却跟欧洲大陆其他国家一致,因此整个国家的生物钟都要晚上差不多一个小时。
埃布罗河上的Puente de Piedra,就是石桥的意思,从12世纪起萨拉戈萨的居民就想在河上造一座石桥,但是这个愿望真正实现是15世纪出,1401-1440年建造了这座桥。这座桥又被称为狮桥,原因么,看后面的照片就明白了。
河里的水流十分湍急,沿河边修建有整条的步行道,桥下的部分已经被水淹了.IPHONE全景图
原因在这里,桥的两端各有2只威武的铜狮子
这段时间貌似在发大水,桥下的步行道成了水鸟散步的地方
早晨遛狗的两位lady,两人认识,不过对狗狗品种的喜好差距有点大啊
市政厅,上面有各种头像,很有趣
市政厅门口的旗杆,萨拉戈萨的红色狮子旗,西班牙国旗,阿拉贡的红黄条纹旗,欧盟星星旗
戈雅的铜像
回到住处,LP已经准备好了早餐,粥+腐乳+榨菜,嘿嘿,舒坦。
吃饱出发了,今天天气情况不佳,有点要下雨了,小朋友对街头卖艺的老爷爷产生了兴趣,拍照留个念。
目标是满足儿子逛消防博物馆的愿望,结果周一博物馆闭馆!!走进冷冷清清黑漆嘛乌的大厅,得知周一闭关后,儿子失望的表情,溢于言表,当时在值班的一共有两位工作人员,一位大叔穿着消防员的服装,一位是售票的小妹,那位大叔得知我们来自中国后,一边感叹好远,看到小朋友失望的表情,一边回头跟小妹叽叽咕咕沟通了起来,然后通过售票小妹跟我们说,楼上的展厅不能上去,但是为了小朋友,他可以带我们去一搂的大厅看下,O Yeah~~儿子立马阴转晴了~~
大厅里停放着不少的老爷消防车
还有很多颇有年份的消防设备
小朋友也摸出相机一通拍
为我们开专场,还亲自为我们导游的大叔。
雪铁龙2CV,据说是萨拉戈萨第一任消防局长的车。我们匆匆了游览了一圈就出来了,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周一只有他们在值班,而且已经到了午休时间,我们进来的时候他们本来已经打算关门了。真是无比感激啊,旅行中往往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一样的景致,因为人的因素,心情却完全不同。
心情不错,感觉一段破墙上的涂鸦也很Q
中午吃土耳其烤肉,很是对爷俩的胃口,不过这薯条分量,小朋友第一次没吃把薯条完。
经过一家房产中介,西班牙是有投资移民的,买50W欧的房产,再过10年,你全家(两口子加18岁以下小孩)就可以获得西班牙国籍了。看看这房价,内牛满面了,这也就是国内2-3线城市的价格。要看价格的点开看大图,alquiler是出租的,venta是出售的。
到阿尔哈菲利亚宫了,NND,人家午休了,4点才开门。在萨拉戈萨,不少景点有午休的“好习惯”上午开到中午2点,2点休息到4点,4点开到6点半,下班了。
刚好周边坐坐晒晒太阳
阿尔哈菲利亚宫最初是摩尔人修建的一座享乐型的皇宫,1118年阿隆索一世占领萨拉戈萨并将其变成都城后,这里就成了一座基督教国王的王宫。如今这里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阿拉贡的穆特哈德式建筑中的代表。
坐下来看看蓝天,想想国内的雾霾,水、空气这些最简单的东西反倒成了最难获得的东西,最要命的事情是这些东西还是每人必不可少的。
充满伊斯兰特色的花式拱门
可惜的是最古老的部分很多都已经被破坏了,不少部位都是后来修复的
充满阿拉伯风味的庭院,让我联想到格拉纳达的阿兰布拉宫
宽敞的楼梯,和楼梯顶精美的纹饰
这个是保存比较完整的门
漂亮的天花纹饰
阿拉贡纹章
逛完去超市买菜回住处烧饭吃,LP烧的一桌菜,玩了一天累了,吃完就满血复活了。嘿嘿。
晚上还有插曲,安排中间几天住公寓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洗衣服,我们住的公寓有带烘干的全自动洗衣机,问题是这洗衣机颇为老旧,开门是一个按钮控制的,结果在洗完烘干后,我感觉不够干,就选了单烘干,谁知程序出错,又重新进水开洗了,我赶快按了暂停,准备开门取衣服,结果按钮直接陷在了里面,弹不出来了,不出来了!!!!尝试了半天搞不定,只好找管家,管家来搞了半天也不行,只好约了明天早上继续修,最后还是第二天早上来修的,总算把衣服拿出来了,结果衣服在里面洗了4遍。还好我们是自驾,不然要是赶火车赶飞机就惨了,明天我们将横穿中央高原,赶往古城塞戈维亚。
在阿尔哈菲利亚宫里看到了一些关于西班牙纹章的一些说明,回来后,我把此行对西班牙历史的简单了解做个记录,写在这里,想简单了解下西班牙历史的看官可以看下,不喜欢的直接跳过吧!
西班牙所处的位置称为伊比利亚(Iberian)半岛,西班牙人也习惯称自己为伊比利亚人,在西班牙随处可见伊比利亚航空、银行等等,现代人类在大约三万五千年前已经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在近几千年里不断有入侵者和殖民者进入这里,其中包括了凯尔特人、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和西哥特人。公元711年,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军队(西班牙人统称他们为摩尔人)入侵并征服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接下来的750年里,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而穆斯林控制的全部区域也被称为阿尔-安达卢斯(Al-Andlus)。同时,北方弱小的基督教国家在宗教势力的支持下展开了对半岛漫长的收复运动,这个过程史称收复失地运动,直到1492年格拉纳达的最终被基督教军队攻克,西班牙帝国时代正式开始,这时西班牙的领土甚至包括意大利的南部和西西里岛等地区。正是由于长期的阿拉伯统治,和后期的基督教国家的建立,使得相比其他欧洲国家,西班牙的文化更具多样性。在攻克格林纳达的同年,哥伦布在伊莎贝拉女王的支持下开始了大航海,据说当时的女王把自己的一箱首饰交给了哥伦布,作为全部的启动费用,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环球探险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路线从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摧毁了阿兹特克、印加帝国和玛雅文明,占领了南北美洲大片领土。靠着在南美获得的大量金银,西班牙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但是到了18世纪出初,由于常年的战争,西班牙开始走下坡路了,1713年,西班牙失去了对意大利南部的控制,到了19世纪,半岛战争的冲击引起南美独立战争,导致诸国宣布独立(1808年—1833年)。随后发生的革命使西班牙丧失在加勒比海附近的殖民地。西班牙帝国在加勒比海(西属古巴和西属波多黎各)、亚洲(西属菲律宾)和大洋洲(西属关岛、西属密克罗尼西亚、西属帕劳及西属北马里亚纳群岛)都保留相当多领土,直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上述领土多数划归了美国。而西班牙占领的非洲土地包括西属摩洛哥、西属几内亚和西属撒哈拉,分别直到1956年、1968年和1975年独立(维基百科)。一战和二战中西班牙都是中立国,但实际上二战之初西班牙更倾向于轴心国,但随着战争的进行,西班牙也没有与德国走的更近。在近代西班牙历史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1936-1939年间的西班牙内战,内战的双方是弗朗西斯科领导的民族主义者和共产党,但双方实际都得到了国外势力的支持,民族主义者从纳粹德国、意大利和葡萄牙得到了援助,而共和派则获得了苏联和由志愿者组成的国际纵队的支持。最终在1939年弗朗西斯科取得了胜利,开始了长达36年的独裁统治。最悲惨的是双方都是残酷无情的,平民被屠杀或监禁的情况随处可见,内战造成了30万至100万人的死亡。弗朗西斯科的独裁同时随着他的死去而结束,西班牙成了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目前的国王是胡安·卡洛斯一世。
酒足饭饱,说实在的在瓦伦西亚这两晚实在太舒服了,我跟LP讨论了很久,要不索性在这里再住两天,跳过萨拉戈萨,直接去塞戈维亚算了,可以好好享受下西班牙的平民生活,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按原计划,出发去萨拉戈萨。
今早要出发去塞戈维亚了,早上等管家来修好洗衣机,拿出洗了4遍的衣服。
在路上-尽享驾驶乐趣
下图:N-110公路Fuentecambrónf附近的一处隘口,正对着Parque Natural Hayedo de Tejera Negra(balabala..XX自然公园)的雪山,雪山背后就是马德里了
由于前一天古交易所休息,早上安排再去看下,经过门口的比拉尔圣母大教堂,给个正脸吧。
拍完正脸转身向后,右手边有遮阳棚上面第3层就是我们住的房间。古交易所的屋顶造型特别漂亮,有着花瓣的造型,大厅结构有点像瓦伦西亚的丝绸交易市场的大厅,不过并不完全相同。目前被用作展厅了,我们去的时候是一个摄影展,建筑内不允许拍照,因此木有照片,大家自己想象吧。其实如果还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考虑到萨拉戈萨的世博园看下,另外萨拉戈萨也有斗牛场和一个颇为古老的菜场,如果将来还有机会再来的话可以考虑逛下。
出发啦,从萨拉戈萨到塞戈维亚,是此次西班牙之行路线最长的一天,驾驶时间也是最长,我们专门避开了从马德里边上过的全程高速路,而选择了可以一路穿过各种风情小镇的国道路线,全程过路费为0,单日行程358KM。
小车穿过萨拉戈萨的古城,没开多远就出城上高速了,城区渐渐从倒后镜里远去,眼前就出现了一整片的风力发电机,排列在高速公路两边,叶片缓缓转动,像是在跟我们挥手告别。
驶离萨拉戈萨,车子开始爬坡,翻过伊比利亚山脉的几个山头,等地势变缓,我们已经到了中央高原范围
高速的两边有不少很有味道的小镇,远远的看见一个,刚好不远就是一个出口,一时发兴驶离高速超小镇开去,从地图上看,这个小镇叫做Morata de Jalón,虽然是很小的镇子也有个广场叫西班牙广场,这座教堂模样的建筑是一座某某侯爵伯爵的宫殿Condes de Argillo Palace,文艺复兴时期修建(1672-1676),可以坐在广场边晒晒太阳。自驾游的乐趣正在于此,走走停停,不在乎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风景。
小镇上最主要的一条街道,正对着宫殿的两座塔楼
街边依地势而建的老房子,也颇有年份了
哪怕是这样一座小镇,镇里小店的橱窗布置也颇为讲究,看看这土豆版蒙娜丽莎
到饭店了,我们照例进服务区解决午饭,自制三明治,还有从瓦伦西亚带来的美味橘子,吃一个少一个啊
今天风大,午饭就在车里解决了
等吃饱准备出发了,LP在服务区的柜台看到了这个,经本人批准,抱着试试的态度买了一根,竟然是油炸的火腿肉条,吃在嘴里脆脆的硬香,非常好吃,两人还没走回车边就消灭了一根,果断走回柜台再来两根。这时我们才注意到,这个服务区的餐饮明显还比较诱人,在车里吃面包亏大了,真应该到餐厅好好尝试下,经验主义害死人啊。如果其他小伙伴经过这里,可以进来试试,这个服务区就在A-2(E-90)和A-2501公路交叉口,离Cetina不远。
驶离A-2高速路,开上了A-116,这段路上两边可以看到不少美丽的小镇,还能看到废弃的古堡,后座的LP和小朋友到了午睡时间,我则乐得独自观景,开开停停,看到喜欢的地方就下来拍两张
这条公路虽然只有两车道,但是路况极佳,限速100,而且基本没有车,小车在山间、河边、树林不断穿行,虽然天气越来越糟,甚至开始下雨了,但心情却越开越好,强烈推荐各位开车狂人来走起。
路边的依山坡而建的小镇,有个不错的教堂。这里的古镇有个共同的特点,非常整洁,但是却见不到人,车子穿城而过,有的镇竟然一个人都见不到,只看到少数房子门口停着几辆车
圣埃斯特万德戈尔马斯,当时因为这座造型颇为惹眼的桥停了下来,回来通过Google地图定位了这个地方,得知这里叫San Esteban de Gormaz,从罗马时期就已是一处村庄,在收复失地战争中这附近发生过多次战役,这座颇为吸引我的桥有16个石拱,根据考证从罗马人占领时期就已建造,由于它是Duero河上重要的桥梁,后期在不同统治时期不断进行修缮和加固,目前的外形是中世纪建造的。Duero河沿岸现在有西班牙重要的红酒产区,在国内也能见到Duero河谷产的红酒。
高原风光,不过说来其实海拔也就1000米左右。
距离塞戈维亚越来越近,气温明显下降,路边已经可以看到积雪了,边上的雪山一路陪伴我们到塞戈维亚,这是中央山系的瓜达拉马山(Sierra de Guadarrama),其实马德里就在这座雪山的背后。我们还是体会到了西班牙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良好的公共服务,虽然路上没什么车,雪也没下,但是每过几十公里,就会有一辆闪着黄灯的除雪车在路边待命。
天黑前,我们赶到了塞戈维亚,入住hotel san antonio el real,这是一座由修道院改建的宾馆,这装潢颇有中世纪的赶脚啊,就是这房间也太小了吧,特别是对刚刚从公寓搬进来的人说。
修道院有个漂亮的回廊,不过庭院不能进去。
天气下雨,也不高兴出去,晚饭就在房间解决,是咖喱饭!!!LP早上离开萨拉戈萨时煮好的米饭,配上咖喱酱包,还是去年从冲绳买回来的,用电锅加热好,小朋友轻松干掉一碗,LPV5。吃饱喝足,洗洗睡了,明天我们将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塞戈维亚。
逛古罗马渡槽,探迪士尼城堡;走累了就歇一歇,享受美好的Coffee时光
当仁不让的主角,塞哥维亚大渡槽
渡槽高出地面30多米,保持1%的坡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引水工程,一直使用了近2000年,而且这些巨大的花岗岩块完全是像堆积木这样干砌堆起来的,没有采用任何粘结措施,如此高度薄薄的一片,对砌筑精度的要求之高不言而喻,不得不感叹古罗马人高超的技艺。有人把大渡槽与中国的长城相比,客观的说,就建设体量而言,大渡槽远不及长城,但是技术难度大大高于长城了。说实在的,真正站在它面前,还是非常震撼的。
清早起来,终于可以看到修道院的真容了,中庭边的房间更加有味道
修道院的中庭,还是比较朴实的
宾馆的全貌
出发游古城啦,据神话传说塞哥维亚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在公元前1076年建造的,塞哥维亚古城和著名的古罗马大渡槽已被列入是世界遗产名录。照片右侧的石墙后还是一条路,好好的一条路为啥在中间修堵墙咧?答案后面会揭晓。
大渡槽出现啦
两位穿着一样颜色相同款式风衣的老妇人,想必是曾经流行过的款式
渡槽越来越高了。公元前80年罗马人占领了塞哥维亚。出于军事目的,为了保证控制丢勒大峡谷的战略要地,罗马帝国在这里建立了城镇,使其成为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重地。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时代,为了将18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罗马人又修建了一条长813米的大渡槽。
游客中心里的古城模型,可以看到整条大渡槽的走向
精美的双拱造型
登高望远
我们所处的位置已是古城的边缘,接近大渡槽的终点了
到此一游真的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到达目的地后,大渡槽就变成了一片矮墙
古城街道
圣马丁广场,说是广场,地方并不大,后面的建筑就是圣马丁教堂青铜雕塑是塞哥维亚英雄胡安·布拉沃
一排建筑背后就是城墙边的一块平台,很清净,塞哥维亚的名字来自凯尔特语,是胜利之城的意思,老城区雄踞在一个狭长的山岩之上,有始建于8世纪完整的城墙
塞哥维亚主教堂,整个古城的制高点,建于16世纪,有众多繁复的尖顶,最高的穹顶上灰灰的东西可不是灰尘,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就不要点大图看了,这是“整层”的鸽子。对教堂审美疲劳了,遇到教堂就直接跳过了。
教堂门口就是马约尔广场,后方有个塔楼的就是米盖尔教堂(lgesia de san miguel),这里曾经是伊莎贝拉一世加冕为拉斯蒂利亚女王的地方,从她加冕开始,西班牙正式走上了统一之路。
塞哥维亚主教堂边上的大邮筒,今天是小朋友爷爷的生日,寄张明信片祝贺下,只是收到明信片估计要1个月以后了。
Window shopping,各种精美的小玩意甚是抓眼球啊。
两只小羊
上张塞哥维亚的大菜,烤乳猪,可惜早饭实在吃顶了,无福消受了。
高4,GTI版,在欧洲GG一如既往的常见,后面也是一个小教堂,造型颇有特色
石板路巷子,这样道路还是通汽车的,两边都是商店和饭店,不过还是挺冷清的
到城墙边了,城外的景色很不错
全景照
阿尔卡萨堡,灰姑娘的城堡?在很多旅游资料中都把这座城堡称为灰姑娘的城堡或者白雪公主的城堡或者美女与野兽的城堡或者迪士尼的城堡,因为据说这里是迪士尼LOGO的原型,但也有人说迪士尼的城堡应该是德国的新天鹅堡,为此我专门做了个无聊的事情,翻出了迪士尼的几个动画片看了下其中城堡的造型,我的结论是,首先,迪士尼各个作品中城堡的造型虽不同但还是很相像,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城堡跟现实中的新天鹅堡或者阿拉卡萨堡基本相同,迪士尼重新设计了城堡造型,而非照搬了任何一家,其次我认为两个城堡应该都为迪士尼城堡的造型提供的素材,从整体效果看新天鹅堡与迪士尼城堡更像,从非对称的塔尖布置,到整体布局,但细节上迪士尼的城堡更像阿尔卡斯堡,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迪士尼标志性的塔尖设计,这个塔尖是一个类似裙摆的弧线造型而非是新天鹅堡那样直直的一个锥形。
一千多年的老城墙,哪怕是现在,想攻进来恐怕也不容易
阿尔卡萨堡的大门,在这里我们遇到了给饭店发传单的,就是照片中的黑衣女人,一方面说明这里靠近马德里又是颇为成熟的旅游城市,商业气氛已很浓厚,另一方面看来也是淡季生意确实不好做啊。
阿尔卡萨堡已是游览路线的最远端,然后我们就原路返回,到了马约尔广场,刚好赶上一群穿着传统服装的人载歌载舞,遇到游客还向大家发饼干,请大家品酒,不知道这是一种宗教活动还是刚好赶上节日或者仅仅是民俗表演,反正看着还挺热闹的,跳舞的各位也颇为投入。
有些小雨,表演就在广场边的长廊里进行
乐手也是盛装出演
真有种穿越的感觉
发饼干的老妇人
开心的拉着游客拍照
时间已是中午,但是全无饿的意思,早上修道院宾馆的早餐还不错,本来已经吃的差不多了,看到桌上的牌子写着培根和煎蛋可以向服务员要,于是LP让服务员去做,还要了双人份,结果每人都是好大一盘,实在不好意思浪费,硬吃了下去,于是到现在还不饿。这个时候一家风景独好的咖啡馆是个好去处,来的时候LP已经侦查好了这么一家,一家人轻车熟路的跑进去,找窗边的位子坐下。小朋友么正着迷看Kindle里的舒克和贝塔,再来包薯片就齐活了。
相机放下,咖啡喝喝,在欧洲咖啡真心比国内便宜,味道又好
2杯咖啡2.8欧,开开心心度过美好的午后时光
窗外的小径上,一对老人携手前行......希望这就是几十年后的我和LP大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coffee喝好,出发了。没几步就回到大渡槽了,看似粗糙,实则每一寸一厘都精确加工的石块
准确的堆砌到一起
完全没有砂浆粘结
小朋友顶一个
大渡槽边有一家军事学院,里面有些古老的大炮和炮弹,想带小朋友进去看看,人家不让进。出门晃悠的士兵。
旁边的巷子里是几个一同游玩的小伙伴
到了渡槽的起点附近,可以看到渡槽的顶端了吧,如此浩大的工程,为了就是这涓涓细流,水道尺寸30*30,如今已经没水了
往往越是看似平常的东西,越是珍贵,例如水和空气
现在知道为啥好好的路中间有堵墙了吧,那其实已经是大渡槽的一段了。大渡槽的起点。
塞哥维亚的游览花了我们差不多5个小时,我们今天要赶到另一座世界遗产古城托莱多(Toledo),行驶距离仅有不到180KM,小车驶出塞哥维亚就上了高速,然后沿着雪山边一路上坡,我们要翻过中央山系的瓜达拉马山,车辆到了半山腰一头钻进一条很长的隧道,等从隧道出来,已经可以远远的看到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了,然后就是一路下坡,马德里边上的高速非常宽,单向在4车道以上,车辆依然很多,下坡而且是弯道,但是大家似乎都没有减速的意思,车速保持在120跟随着车流从马德里擦肩而过向托莱多驶去。
2个多小时后,到达托莱多了。在托莱多,我们选择了城边山上的宾馆,可以遥望整个古城。
刚好是日落十分,找个地方先拍上几张。古城托莱多。
古城托莱多
托莱多是我们此次西班牙之行最后一个真正意义的景点,明天我们将在古城游览,后天一早我们就赶回马德里,此次西班牙之行,马德里并未被我们列为游览目的地,离开西班牙进入倒计时了。
我们也很George,古城漫步的取与舍
暮色中的托莱多古城,讲不出再见
话说我们住的宾馆里有3只猫,一只大白猫、一只小白猫和一只小黑猫,大白相当老道,善于察言观色,与人保持合理亲近,小白是只波斯猫,一只眼睛蓝一只眼睛黄,相当懒散,喜欢卖个萌耍个乖,讨人欢喜,小黑则永远与人保持距离,时刻警惕着,老猫自然我行我素,两只小猫则是出双入对,住在宾馆宽敞的院子里吃喝不愁,两只白猫时常出现在酒店大堂的自动门边,保持标准的坐姿,吸引了不少目光。这大老远跑到西班牙了,看啥猫啊,可是没办法,我家有一个属猫逮鸽子的娃,一个爱猫咪的妈,看到喵是肯定轻易迈不动步子的。神气的小黑喵。
这天早上,有心要喂喵,吃早饭的时候,眯了两条培根。在院子里果然看到小黑和小白,给他们吃了顿不错的早饭,小白吃完,舔完爪满意的趴在那晒太阳了,小黑则还是一脸警惕东张西望。这黑白两只喵在一起真的很难拍 好么,一只曝光不足,一只曝光过度。
喂好喵,开车出发啦,从宾馆到城里还有点距离,必须开车进城。昨晚进城吃完饭回宾馆,天气有些下雨,在宾馆的专用道和大路口看到一个亚洲面孔妹子,拎着一个大箱子上坡往宾馆走,样子甚是凄惨,就停车带上了她,后来得知她是韩国人,等到了宾馆她用硬邦邦的英语说我们一家是她的天使,话说我们这家宾馆真是有点偏。
托莱多是我们此次西班牙之行的最后一个真正意义的景点,整个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遗迹众多,原本留在最后一方面是便于安排路线,另一方面也有压轴之意,可是真正到了这里却发现,这座城市的古迹真得多到难以取舍,难免要George(纠结)了,加上一路玩过来,确实也有些审美疲劳,索性放轻松,选都懒得选,纯粹凭心情,定好大方向,逛到哪算哪。古城的东、南、西皆被塔霍河环绕,是易守难攻之地啊。
托莱多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遗迹,跟它的历史地位密不可分,从公元前193年这里首次被称为托莱多开始,这座城市一直是西班牙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513年,在哥特人统治时期,这里开始成为西班牙的首都,到后来的阿拉伯统治时期,一直到1561年迁都马德里,1000多年里这里一直是卡斯蒂利亚和西班牙的首都。复杂的历史背景,使这座城市同时融合了阿拉伯人、犹太人、基督徒的文化,多种文化长期共存和发展,在现存的各种各样的遗迹中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世界最大天主教堂之一的托莱多大教堂,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1247年动工,1493年完成。
阿尔卡萨尔城堡,又叫托莱多城堡,位于城市的最高点,公元3世纪曾作为罗马宫殿,到13世纪时曾作为防御工事,16世纪时被重修称为了一座行宫,20世纪初内战时,这里发生过战斗,城堡被严重损坏,后来得到了重新修缮,这座城堡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西班牙民族主义的象征,曾有个极右的西班牙刊物叫《城堡》就在这创办的。如今这里是卡斯蒂利亚-莱昂区图书馆和军事博物馆所在地。我们停车的停车场就在它边上,每次到城里都在它边上晃,反倒没想着进去瞧瞧。
西班牙是唐吉坷德的老家了,唐吉坷德的造型不少见
狭窄的古城坡道和石板路
街上还是比较冷清
光辉基督清真寺,实测仅有8 x 8 米。它是摩尔时期该城10座清真寺中仅存的一座,原名Mezquita Bab-al-Mardum。它靠近太阳门,原为富裕穆斯林居住的麦地那区。清真寺兴建于公元999年,传说1085年国王阿方索六世征服托莱多,他的马在清真寺门前跪下,光芒引导国王找到了已经隐藏了几百年的基督雕像,好玄乎的传说。
清真寺墙面上的壁画
清真寺已经在城墙边了,往外看,也有不少遗迹,Toledo作为卡斯蒂利亚和后来西班牙的都城,是这个国家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缩影,保留有不同文化的多种遗迹,阿拉伯人的、犹太人的、基督教的,可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光教堂有20座以上,还有博物馆8-9座,各种塔楼、桥梁、古城门、医院、修道院、大学。
Iphone全景
这座教堂有不同的叫法,lglesia de san lldefonso 或者lglesia de Los Jesuitas,lglesia de 就是XX教堂的意思,Jesuitas是耶稣会,是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San lldefonso是托莱多在七世纪时的主教。
教堂整体感觉比较亮堂,不像很多教堂阴森森的
门票2.5欧,但是可以买6个景点(包括这里和圣胡安皇家修道院、光明耶稣清真寺、Salvador教堂)的8欧联票,我们就没注意,傻乎乎去了其中4个地方,付了10欧。
对面的托莱多大教堂
教堂的塔楼也算一处制高点,是在城中俯瞰街景的好地方。
从教堂出来,不远就是古城的一座校园,好像是有关法律和社会学科的,为了给小朋友方便下进去逛了一圈,房子绝对有年头了。
Iglesia del Salvador,又是一处文化融合的代表,罗马柱和哥特柱顶着典型的阿拉伯马蹄拱
这里曾经也是一座清真寺,后来被毁,并在上面盖了教堂,下面的遗迹如今仍可见
这柱子,造型和雕刻够混搭吧
神龛
Synagogue of Santa María la Blanca,白色圣母犹太教堂,处于托莱多的犹太区,建于13世纪,15世纪被改成了基督教堂,如今是一座修道院,门口遇到了修女和神父。财迷了,就在院子里逛了下,没到里面去看。
犹太教堂对面就是我们托莱多之行最喜欢的地方:圣胡安皇家修道院,也有人叫圣若望皇家修道院
带肋的拱顶
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原计划安葬在这里,但是在1492年征服格拉纳达后,他们改变了原计划,选择葬在格拉纳达。
修道院这个两层的回廊实在是惊艳。
有不少貌似是艺术学校的学生在临摹
这里有两位,抱歉后面那位亚洲面孔的男生只剩两条腿露在外面了。
真人高度的僧侣雕塑
回廊的一楼主要是各种精美的雕塑
二层回廊有典型的类似萨拉戈萨建筑的天花,精美的木饰上有象征费迪南的F和象征伊莎贝拉的Y字样,石榴则是代表格拉纳达,想必是在表“解放”那里的功劳。
木质天花像极了萨拉戈萨的阿拉伯皇宫的天花
阿拉伯风格的瓷砖饰块,有个小鹿,太有爱了。古代的瓷砖饰块和现在重制换上去的一目了然。
二楼走廊的拱顶造型
种满橘树的方形庭院是设计师Juan Guas的个人风格。
在二楼作画的红发美铝
写到这要点下保存,新浪平台能像word那样做个自动保存么,已经不小心被关三次了,一晚上写得东西都没保存,
教堂的入口,回头看看萨拉戈萨阿尔哈菲利亚宫的照片,有个门形状和造型跟这个超像。
这种饰块相当的阿拉伯吧
看看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画像吧,印成小画片就是一个Q啊。
教堂的外墙,旁边的墙上挂满了铁链和镣铐,象征着国王和女王征服格拉纳达解救的无数基督徒
在古城的巷子里开车还是很挑战的,路窄坡陡,地滑,所以还是乖乖把车停外面吧
景色不错,但是关于吃饭,我们还是延续了之前的“好”运气,Lu同学一心想吃的一家大门紧闭,Lu同学脸有点绿,还好我及时坚持去边上的另一家,居然也还不错,特别这个炖肉,相当够味。
吃饱喝足继续在城里逛,这条街上有不少老的手工作坊,例如木工作坊,金饰作坊,我们偶然进了一家金饰工艺店,店里的老爷子就是老板兼工匠,店里放着不少关于介绍他的文章剪报。他做的是一种当地的传统饰品,用24的金丝镶嵌进一个小金属牌上,做成各种不同的花纹,小心敲实,然后再进炉过火,就完成了,绝对是精细活啊,看我们感兴趣,一定要给我们演示一下,就有了这张照片。当我问他有没有徒弟时,他黯然说没有,西班牙跟中国一样,很多传统工艺都渐渐失传了,我们经过的各家手工店,里面都是像他这样的老人,手已经不太稳了,眼已经花了,仍在继续坚持。
圣马丁桥,城市的西大门,其实就在圣若望皇家修道院坡下河上,建于14世纪,有5个石拱,最大的一拱跨度达到了40米,哪怕到现在这种跨度也算比较大的了,比这大的多数都在中国
把LP孩子送回宾馆,然后赶在天黑前开车冲回向山坡上的观景点拍照,结果差点晚节不保,在路口的Stop忘了踩住刹车,被警察叔叔警告了,还好没罚我,战战兢兢架起脚架,发现只带了标头,S**T,天注定我印象中的Toledo就这样无法变焦,定格了!回想在西班牙这么多天的美景美食,真心没玩够,虽然也想家了,但是还是不想走啊,讲不出再见~~
给摄友标一下观景台的位置吧,蓝点的位置,边上有地方停车。
明天我们要赶回马德里,还车,还有些购物任务,应该也是不轻松的一天,没有安排观景,我也没兴致写些什么了,西班牙流水账游记就到此为止吧。最后一天的行驶。
西班牙自驾游(番外)-小朋友作品集
我家小朋友有个专用的小相机,外婆淘汰下来的松下TZ-3,此行小朋友除了一路逛吃逛吃外,也当上了小摄影师,回来后翻看他的照片,发现儿童的视角还真是有不少不同之处。下面都是小朋友自己拍的照片,大家感受下。
看看别人看小摄影师的表情
杭州出发,飞机大头照来张
圣家堂,小朋友应该是喜欢上面的狮子
波盖市场,买了老板娘一杯果汁后,还求拍照
拉布兰大道上出售的明信片
卖明信片的老板,形象感觉很Q
亮闪闪的冰箱贴
哇塞这个是虾米啊,拍一个
小朋友好像很喜欢拍人,而且每次都是直挺挺抵近拍摄,脸皮真厚,他爸就干不出这事,其实是没这胆好吗。
一皮具店的老板娘
鸽子鸽子鸽子鸽子鸽子~~~~
巴萨官方店的帅锅
为啥对着屁股拍啊,哎,小短腿伤不起啊
梅西,小朋友肯定不认识啦
巴萨街景,其实我家小朋友喜欢狗又很怕狗的,躲在后面来一张。
亮闪闪的石头,小动物都喜欢,小~~动~~物~~
这个,小朋友看懂了
这个...
看见二维码,就用相机拍一张...
00后,爱自拍
波盖菜场的小餐馆
腼腆的西班牙帅锅
独自逛圣家堂的韩国阿姨,请我帮忙留影后,小朋友果断又拍了一张
标志牌
水晶球,亮闪闪的
地铁站的小朋友
古埃尔公园的工作人员
鸽子鸽子
大泡泡
第一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