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53
- 收藏517
- 评论25
- 赞215
+1
出发日期/2013/01/17
天数/5天
人均费用/50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美食
序曲:旅游是一场天时地利的迷信
从来没有去过东南亚的我,这几年对那里的两个城市有深深的向往,一是清迈,另一个就是暹粒。这几年的旅行安排中,好几次试图把它们排上行程,却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错过了。结果,在我还没有造访时,《泰囧》横空出世了,我担心清迈这个幽静的小城暂时会比较爆满,只好搁下,把吴哥提上了今年元旦的安排。三天的假期,一个周末,再请上一天的假足够了,问好了机票和酒店,结果,先生最后请不了假,吴哥又一次被搁浅了。
但是缘分就是这样神奇,在我刚刚放下了吴哥计划时,大学闺蜜猫女有天突然在网上告诉我,下月要来重庆出差,想结束工作后去吴哥,问我感兴趣不。一盘算,时间合适、天气很好,因为旺季费用小贵但也在预算内,还有闺蜜作伴,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一场邀约呢?
刘若英在歌中说,“爱是一场天时地利的迷信”,我想,旅行,又何尝不是一场天时地利的迷信呢?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人,才能促成一段愉快旅行,缺一不可。我和吴哥的缘分大概就是这样一场迷信吧,当你费尽心思想来却一再错过,而当你暂时放下时,偏偏又阴差阳错地来到了。
预告片:
【行程篇】 (暹粒六日四晚旅游行程安排)
【准备篇】 (吴哥旅游前,各项准备工作)
【书籍和视频】 特别推荐,蒋勋《吴哥之美》附视频链接
【什么是吴哥大圈、小圈、外圈】 (附地图讲解)
【吴哥历史】 (吴哥王朝简介、吴哥最出名的十个国王)
【印度教小知识】 (印度教三大神灵简介、吴哥寺庙常出现的神兽简介)
【签证篇】
【交通篇】 (此次旅游涉及到的所有交通工具)
【飞机】 成都—暹粒往返,3380元/人 (含25美元离境税)
【当地包车】 (tuktuk两天+car一天 含机场接送、每天冰水,116美元)
【关于tuk司机bunthorn sem】 性价比很高的师傅,可兼任导游、摄影师,强推!
【住宿篇】 La Niche D'angkor Boutique Hotel 8分
【美食篇】
【Angkor Palm 】 7分 有性价比很高的shake
【The Red Piano 红钢琴】 9分 有好吃的泰国菜和意大利菜 推荐!!
【Khmer Kitchen Restaurant 高棉的厨房】8分 性价比不错的一家知名餐厅
【Viroth's 餐厅 】 9分,环境和口感一流的餐厅,强推!!
【viva 墨西哥餐厅 】 8分 ,可以试试不同类型的酒。
本帖最后由 双鱼雯格格 于 2013-7-18 11:20 编辑
暹粒风土记2013版 格格、猫女元月游吴哥(电梯搭建中)
攻略部分 ..........................................P1--P5
【实用信息篇】 (关于吴哥旅游的有用的tips)推荐,可参考!
【行程篇】 (暹粒六日四晚旅游行程安排)
【准备篇】 (吴哥旅游前,各项准备工作)
【书籍和视频】 特别推荐,蒋勋《吴哥之美》附视频链接
【什么是吴哥大圈、小圈、外圈】 (附地图讲解)
【吴哥历史】 (吴哥王朝简介、吴哥最出名的十个国王)
【印度教小知识】 (印度教三大神灵简介、吴哥寺庙常出现的神兽简介)
【签证篇】
【交通篇】 (此次旅游涉及到的所有交通工具)
【飞机】 成都—暹粒往返,3380元/人 (含25美元离境税)
【当地包车】 (tuktuk两天+car一天 含机场接送、每天冰水,116美元)
【关于tuk司机bunthorn sem】 性价比很高的师傅,可兼任导游、摄影师,强推!
【住宿篇】 La Niche D'angkor Boutique Hotel 8分
【美食篇】
【Angkor Palm 】 7分 有性价比很高的shake
【The Red Piano 红钢琴】 9分 有好吃的泰国菜和意大利菜 推荐!!
【Khmer Kitchen Restaurant 高棉的厨房】8分 性价比不错的一家知名餐厅
【Viroth's 餐厅 】 9分,环境和口感一流的餐厅,强推!!
【viva 墨西哥餐厅 】 8分 ,可以试试不同类型的酒。
游记部分 ..........................................P6--P38
比起吴哥窟的精致瑰丽,更多人迷恋的却是神秘的高棉微笑。在被印度教统治了数百年后,吴哥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闍耶跋摩七世突然改信佛教,在巴扬寺刻下了随处可见的四面微笑佛,仿佛预见到未来这片土地上,他的子民们将要遭受各种的苦难,用微笑来抚慰人民心中的痛苦。
崩密列,废墟里的古迹,断壁残垣中,清晰可见吴哥的历史。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充满着未知与探险的奇妙之地,在这里足足呆了三小时。
缘分就是错过了一场计划内的旅行,还能阴差阳错地来到这里;缘分就是辛苦爬到传说中最佳日落观赏山只看到乌泱泱的人群,却在不经意的某个路途中邂逅到最美的日落。图为巴公寺日落。
穿行在千年的古迹中, 即便是记不住那些繁琐拗口的印度神灵名字,即使眼前的景致早已不现当年的辉煌,也丝毫不会影响它对你内心的触动.那种来自信仰的力量,让你惊叹,让你敬畏,更让你感动.
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人,旅行就是这样一场天时地利的迷信。
【小圈篇】
【吴哥通王城(大吴哥)南门 Angkor Thom South Gate】
【巴扬寺 Bayon 】 高棉的微笑,强推!!!
【巴方寺 Baphuon 】
【空中宫殿 Phimeanakas 】、 【斗象台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 、 【癞王台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
【小吴哥回廊 Angkor Wat】 精美的浮雕,强推!
【巴肯山日落 sunset at Bakheng 】
【大圈篇】
【小吴哥日出 Angkor Wat sunrise】 不可错过的美景,强推!
【再访小吴哥看第二层】 感受吴哥最精致的建筑群魅力,强推!
【吴哥城北门Angkor thom north gate 】 【圣剑寺 Preah Khan 】 【龙蟠水池 Neak Pean 】
【塔逊寺 Ta Som 】 【东梅奔寺(East Mebon 】
【斑黛咯蒂 Banteay Kdei】 宁静人少的寺庙,值得一看
【塔布茏寺(Ta Prohm)】
【塔布隆寺北门(Ta Prohm North gate)】
【二度探访巴扬寺 Bayon】 建议大家下午三点后错峰旅行,人少,光影好
【热气球俯瞰小吴哥全景】
【外圈篇】
【女王宫 Banteay Srei】 吴哥雕刻的精华,不可错过。
【崩密列 Beng Mealea】 充满了探险和未知的乐趣,强推!!!
【暹粒风土记2013版】
【饮酒篇】
【孩子篇】
一、相关书籍和视频
去吴哥自由行,如果不提前做功课,基本上就等于白去了。建筑的设计概念、各种浮雕的寓意、不同的动物神灵代表什么、吴哥王朝的历史更迭……这些会一直伴随着你的吴哥行,几乎在每个景点都会看到,不想去一趟一无所知,还是老老实实做功课吧,做得越多,乐趣越多。我综合前辈的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对我很有用的准备资料吧。
1、台湾学者蒋勋视频讲座《吴哥之美》
建国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MzA5OTky.html?f=17300382
建国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NjQ2ODYw.html?f=17300382
鼎盛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MzM1NDEy.html?f=17300382
鼎盛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NjQ2OTk2.html?f=17300382
领悟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MjY5ODk2.html?f=17300382
领悟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MzIyOTc2.html?f=17300382
幻灭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MjU3NDg0.html?f=17300382
幻灭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MzA5ODY4.html?f=17300382
大家都会推荐的视频讲座,重要性不言可喻,一定不能错过!!!一共八集,从吴哥的历史开讲,各种建筑的特点、寓意,印度教在吴哥的体现都讲得很细,游玩吴哥重要的景点他也几乎都讲到了。我是在什么攻略都没有做的前提下看的,结果发现这个系列就是最好的攻略入门片呀。坦白说,之前我对吴哥真是一无所知,除了知道那几个头像外,别的什么都不了解,它的历史,它的信仰,它的浮雕(我之前真不知道印度教在这里有这么大的影响)对我来说都是一片空白,听了蒋老师的讲座后,至少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也算是帮我对游玩吴哥入了一个门。
2、《走遍全球》系列的柬埔寨吴哥窟篇。
对于吴哥窟、巴扬寺的浮雕都有着比较详细的讲解,出发前我本来想对每个寺庙做个图文讲解篇,也包括对浮雕内容,结果一看,这书太齐全了,几乎我需要的都有了,除了浮雕讲解,各个寺庙的简介也有了,省去了我做攻略的麻烦。
在这里特别感谢季末 ,她发了《走遍全球》和《LP》的PDF版给我,我们把它铐在ipad mini里,特别是走遍全球这本,太好用了,省去了带书的累赘,图片还可以放大,很推荐大家采用这种形式。
3、《五月盛放柬埔寨》/卡门著
这应该是关于吴哥比较早的一本游记书了,几乎每个去吴哥的人都会推荐。我也是在网上下了一个PDF,出发前看完了。其中对于印度教、吴哥王朝历史讲解还是很细致,特别是印度教还罗列了关系图,还是很有参考性。
4、《真腊风土记》/周达观著(元)
真的感谢网络的发达,同样下了一个pdf的注解版在mini里,出发前读了几篇,回来又陆续看了剩下的,很有趣。如果不是去吴哥,我大概也不会知道周达观这个人,更不会了解到他和吴哥这段渊源。书里的注解很冗长,建议直接去原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还算是通俗,基本上能看懂。这也是现在唯一用文字记录下吴哥风土人情的书,帮助我们还原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吴哥王朝,很推荐大家阅读。
5、《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
印度教两大史诗,吴哥浮雕、门楣上很多故事都是出自这两本书。《罗摩衍那》叙述王子罗摩因受老王妃嫉妒被放逐,妻子悉多被掳,后得群猴帮助,夫妻团聚,恢复王位。此篇叙述他在森林中与魔搏斗的故事。
《摩诃婆罗多》核心故事是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下好了pdf拷在ipad里,不过很惭愧,出发前还是没有来得及看,因为之前正好在论坛里看到一篇介绍吴哥印度神话的游记(包括对搅拌乳海、神鸟加鲁达 (Garuda)、以及印度教三大神灵梵天、毗湿奴、湿婆的介绍),恶补了一下,就放弃了繁琐的史诗神话了 建议有耐心的朋友不妨看看,对你欣赏吴哥的建筑、浮雕艺术肯定有帮助的。
1、什么是小圈、大圈、外圈?
2、吴哥王朝概况
吴哥王朝从802年到1432年,也就是中国从唐末,经宋,至元朝的时间。其中802年-1201年400年间的25位国王都进行过吴哥城的建设。9-15世纪,吴哥一直是高棉王朝的首都。吴哥在阇因跋摩七世期间达到鼎盛,但建设工程耗尽国力,吴哥王朝逐渐衰落。1431年吴哥被暹罗(泰国)攻占,遭到掠夺和严重破坏,时任国王放弃吴哥,移都金边。整座吴哥城湮没于丛林深处,直到1861年被一个寻找珍稀蝴蝶的法国探险家穆奥重新发现,吴哥一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甚至不为当地土著所知。
网上找的资料,我只是搬运工,谢谢网友的分享,关于吴哥的历史,建议大家看一下蒋勋的《吴哥之美》视频,第一篇就有详细的讲述。
3、吴哥历史上十个重要的国王
阇耶跋摩二世 (Jayavarman Ⅱ,统治时间公元802~850年)于802年建立了高棉帝国。
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Ⅰ,统治时间公元877~889年)修建了第一座水库及神牛寺和巴空寺。
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Ⅰ,统治时间公元889~910年)迁都吴哥,并兴建了洛雷寺和巴肯山。
阇耶跋摩四世(Jayavarman Ⅳ,统治时间公元924~942年)篡夺了王位并迁都贡开。
罗真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Ⅱ,统治时间944~968年)修建了东梅奔,比粒寺和吴哥古皇宫。
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Ⅴ,统治时间968~1001年)兴建了塔高寺和女王宫。
苏利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Ⅰ,统治时间1002~1049年)统治的版图扩张到了老挝和泰国大部分地区。
乌迭蒂耶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Ⅱ,统治时间1049~1065年)兴建了巴芳寺和西梅奔。
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统治时间1112~1152年)兴建了著名的吴哥窟和崩密列。
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Ⅶ,统治时间1181~1219年)王中之王,兴建了吴哥王城,圣剑寺和塔布隆寺。吴哥城中众多寺庙都是他的杰作,包括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再记不住其他的国王,也应该记住最后两个,一个修建了吴哥窟,一个修建了巴扬寺,一个宏伟瑰丽、一个内敛神秘,把吴哥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4、印度教的三大神
印度教对吴哥的影响不言而喻,那里大多的建筑都供奉着印度教的神灵,浮雕也是以印度教史诗为蓝本,女王宫那些精致的门楣雕刻也是印度教的故事。要不怎么说,印度教最好的建筑在柬埔寨,而不是印度呢?
做攻略时,我一看这架势,心想完了,如果不想无知地去吴哥,学习印度教知识是怎么也躲不过了。但印度教的神灵实在太多了,一个梵天就诞生了好多其他神,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很复杂。我觉得我是无论如何记不全了,索性就把最重要的三个记住吧。记住他们三,玩吴哥,也算马马虎虎吧。
A、梵天(Brahmā)
是印度教的创造之神,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三主神。配偶为智慧女神。梵天的传统形象乃四颗头、四张脸以及四隻手臂。
梵天的形象有时是一个英俊的成年人,有时又是个白胡子老人。他身有四头,坐骑一只白天鹅。梵天被认为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据说他的妻子萨拉斯瓦蒂是司掌教育与文化的女神,就是从他的大拇指上生出来的。梵天有儿子十多个,都不是他妻子所生,而是他自己生出来的。随后他儿子的儿子们一代接一代生出了世界万千生灵。梵天创造世界后,大地动摇不已,他命蛇神在地下支撑,世界才算平稳。
坐骑:是三个头的大象
B、毗湿奴(Viṣṇu)
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创造」、大自在天湿婆主掌「毁灭」,而毗湿奴天即是「维护」之神。毗湿奴妻子是吉祥天女,毗湿奴最为常见的形象为蓝色皮肤,拥有四支手臂,并且坐在莲花上。四支手臂分别拿着不同的神器:金环、法螺、蓓蕾(花)以及神杵。
坐骑:大鹏金翅鸟,
C、湿婆(Śiva)
湿婆是毁灭之神,形象十分可怕,他头长三只眼,颈绕眼镜蛇,四只手分拿三叉戟、手鼓、水罐和念珠,坐骑一头白牛,头顶一弯新月。湿婆能降魔伏妖,额上第三只眼的神火威力无穷,曾把印度教中的爱神烧成灰烬,女王宫就是供奉湿婆的。
看吴哥游记时,常常会看到小圈、大圈、外圈的提法,这其实是对参观吴哥景区不同路线的一种称呼,我放一张地图,大家就明了了。
小圈:图中淡黄色的圈+蓝色正方形的吴哥城(包括吴哥窟、南门进入参观巴扬寺、巴方寺、空中宫殿、癞王殿、战象台、东门出,周萨神庙、托玛侬神庙、茶胶寺、塔布隆寺、班黛咯帝)
大圈: 图为橙色圈 (包括从王城北门出,经圣剑寺,龙蟠水池,塔逊,东梅奔,比粒寺(变身塔),从皇家浴池,顺豆蔻寺回城。
大小圈的路线几乎涵盖了吴哥大部分主要遗迹,坐tuktuk都可以到达,这个路线只是一个参考,具体游玩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路线,我们就适当做了调整,比如把塔布隆寺、班黛咯帝放在大圈这天玩.
外圈:图中橙色圈,(女王宫、高布斯滨、荔枝山、崩密列、罗洛士群),因为距离市区较远,所以称为外圈,
由于路途较远,一般选择car(当地的司机大多用的丰田佳美车)到达,暹粒市区坐车到女王宫大概是一小时,tuktuk可能需要两小时。建议:去往外圈的路不太好走,能坐车还是和司机联系坐车去更方便
在吴哥时,猫女说,回去写个攻略吧,名字我都给你想好了就叫“暹粒风土记2013版、猫女、格格游吴哥”。她的这个构思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们的司机(回头我会专门介绍他,很棒的司机,强烈推荐给大家),一路上,我们俩一直不停和司机聊天(主要就是外圈那天,他开的佳美,聊天方便),问了很多暹粒的风土人情,比如沿途看到办婚礼的,就和司机讨论柬埔寨结婚给不给红包的事情,再比如,看到小孩,就问他们有没有计划生育,养小孩子的费用,教育什么的,后来,我们的司机也打开话闸子,一会儿教我这个植物盲怎么区别棕榈树和椰树,一会儿给我们介绍他们家庭的情况 。所以,最后猫女就提议我们攻略和风土相结合,写点当地的风土人情,应该有市场
风土我就在游记中给大家穿插吧,刚回来,我还是先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受和实用的建议:
1、到吴哥,不管什么季节,看日出日落绝对是重点安排。我想说的是,日出也好,日落也罢,真的需要些运气。我们去的时节是传说最好的季节,我们只选择了在第二天小吴哥看日出,5点半到,等到7点,没有看到红红的咸蛋黄,感觉太阳突然就出来了,一道金光,没有循循渐进的过程。本来想在后一天补看,想着司机要再次那么早起来不忍心,放弃了。尽管错过了最美的日出,但是一点没有影响我们游玩的心情,所以,大家不要太在意,吴哥的美不仅仅是日出,那里有太多的美好了。
2、基本上每个攻略都会提到巴肯山的日落。出发前有刚去的朋友劝我别去,不如把时间多留给小吴哥,我和猫女商量,觉得好不容易去了一趟吴哥,没去巴肯感觉少了点啥,就算是鸡肋,也认了,到此一游吧。结果,辛辛苦苦爬到山上,真的就是乌泱泱的人群,而且也没有看到很美的日落,我们此行最美日落是在罗洛斯群的巴公寺,人很少,三五人席地而坐,静静地看着夕阳落幕,非常美。如果你舍得了鸡肋,巴肯真的可以不去。
3、女王宫的雕刻是很美,但是当你四周全是乌泱泱的人群时,你连拍风景的心情都会没得的。我们上午九点左右到的,遇到了很多国内旅行团,那里本来就不大,人都迈不开,我们几乎没什么心情继续呆在那。所以,建议要么早点去8点前到,要么下午去(我们猜测下午可能好些)。
4、此次吴哥行,我们觉得最精彩的还是小吴哥、巴扬寺和崩密列,前两个景点我们都去了两次。很多攻略说小吴哥适合下午去,因为朝西光线好,但是下午人真的非常非常多,我们当时看了浮雕就去巴肯看日落了,选择第二天小吴哥日出后再去,结果发现人很少,而且光线也不错,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分两次去,下午看浮雕,一早日出后再去,感觉非常棒。巴扬寺我们第一次大概也是上午九点到的,结果赶上了国内旅游团的传统线,结果可想而知,拍不了什么相片,看风景的心情也会打折扣,我们果断在第二天下午4点左右再去,发现除了一两个棒子团,和一些散客,人很少。后来有朋友看到我们在巴扬寺的相片,还感叹怎么都没有人,所以时间选择很重要呀!
5、吴哥寺庙众多,按照最初的计划,我们几乎是每个都要去看一次,后来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很喜欢小吴哥、巴扬寺,为了避开人群选择了二度造访,打乱了之前的安排,果然删掉了几个寺庙。我的个人感觉是,吴哥有些寺庙规模小,有些雷同,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妨把重点放在你的喜好上,适当删减一些雷同的,多看看最精华的,很值得。
9、一月的暹粒天气真的不错,中午最热的时候也就30出头吧,早晚还有点凉爽,特别是坐着tuktuk,一路吹风,我觉得厚一点的外套都穿得住,建议大家出门早带一件稍厚的外套,热了可以放在车上,车里有专门收东西的地方。
10、暹粒是旅游胜地,各国美食都有,当地的,泰国的、墨西哥的、欧洲的都有,知名的大部分都集中在老市场,我们反正综合了LP、攻略吃了很多家。对了,别忘了点杯shake,就是水果沙冰,我最爱芒果,果味很浓,几乎每天一杯。每家餐馆都有,从1.5美元到2.5美元不等,美味呀,强推。
神蛇Naga:是印度教神話中的神秘生物,造型类似中国的龙,通常有五头、七头或九头,呈扇型展开。通常在走道两旁与栏杆处就能看见naga造型的石雕
神鸟阿鲁达 : 是毗湿奴神的坐骑,看到他就能找到毗湿奴神了。
神牛南迪 : 是湿婆神的坐骑,湿婆神的标志。
神猴阿努曼: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帮助罗摩打败魔王救回悉多的神猴,据说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
1、暹粒和电源和我们是一样的,不用带转换插头,但记得带一个插线板,出去手机、相机都要充电,电脑上网什么的,这个很方便,强推!
2、手电筒,主要是用于小吴哥看日出。通常看日出那天都是五点过就出门,天很黑,进小吴哥那段路没有路灯,手电筒就很必要了。(我手机下了一个手电功能的APP很好用,我就没带手电筒了)
3、口罩。之前看攻略介绍说坐tuktuk灰大,可以一天一个。我给我们俩准备了八个(四天标准),结果就我一人用一次。(主要是嫌麻烦,不过那里确实有些地方灰大,很在意的朋友可以准备口罩)
4、那边紫外线还是较强,我们去的一月天天都有大太阳,墨镜是必须的,另外建议女生可以带面膜,每天补水。
5、我们玩了整四天,一人出发前换了300美元,最后剩了一百元。暹粒的消费都可以用美元,一美元换算当地货币瑞尔4200,如果消费低于1美元,他们会补点瑞尔给你,其他时候美元都畅通无阻。建议备点一美元面额的零钞,方便小费、乘坐短途tuktuk。
行程篇
D1: 1月17日
14:30 重庆 —16:30 成都(动车)、成都(22:30)——暹粒(01:00)
D2: 1月18日 (小圈)
上午:买三天通票,Angkor Thom(吴哥通王城(大吴哥)南门入城—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宫殿——斗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癞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下午:参观小吴哥回廊,巴肯山看日落 晚餐:红钢琴
D3: 1月19日 (大圈)
上午:Angkor Wat sunrise(小吴哥日出)--再访小吴哥(看第二层和顶层)——圣剑寺(Preah Khan)--龙蟠水池(Neak Pean涅槃寺)--塔逊(Ta Som)--东梅奔寺(East Mebon)
下午:Banteay Kdei(斑黛咯蒂)--塔布茏寺(Ta Prohm)——塔布隆寺北门——再访巴扬寺——热气球俯瞰小吴哥全景 , 晚餐:高棉的厨房
D4 : 1月20日 (外圈)
Banteay Srei(女王宫)→崩密列(Beng Mealea)→罗洛士群(Rolous Group):神牛寺(Preah Ko)、罗莱寺(Lo Lei)、巴孔寺(Bakong)看日落
D5: 1月21日
上午:吴哥博物馆 下午:老市场逛街购物、下午茶
D6: 1月22日
暹粒01:15——成都06:00 成都动车(09:00)——重庆(11:00)
柬埔寨的签证办理非常方便,领馆办理或者网上办evisa都很快捷。之前有朋友在柬埔寨驻重庆领事馆办理的,据说现场交200元(貌似是这个价格我记不清了)就ok了,半小时就能取到护照。我懒得去领馆了,又想节约点钱,采用的是网上办理evisa形式。
怎么办理电子签证?我列一个网友晓明alex 的攻略贴,大家就明白了。
http://bbs.qyer.com/viewthread.php?tid=606424&extra=page%3D2%26amp%3Bfilter%3Ddigest
tips:
1、电子签证费用25美金,比直接去领馆办理便宜。需要在线支付。
2、办理电子签证要准备一张大头照,上传到网页界面,jpg格式的即可。
3、我差不多是三天后收到回复的,打印两份A4格式(入境和出境各用了一次),黑白也行,放在身上,不用贴在护照上。
一、飞机
成都(23:30)——暹粒(00:40 )东方航空 MU7009
暹粒(01:05)——成都(06:00) 东方航空 MU7010
总价:3380元/人 (含25美元离境税)
我记得之前是有重庆到暹粒包机的,但是询问了旅行社不知道是暂时停了还是怎么,我们那个时间没有直航(我刚回来听说又复航了 ),在相关网站又查不到合适的,比如昆明飞过去,价格便宜些,但是在机场中转要过夜,只好找旅行社定成都的包机(从重庆动车两小时到成都,成都火车站的公交车去机场,据说超级堵车,我们怕耽误时间,只好打车去机场,那叫一个折腾)。
这个价格肯定不算便宜的,旅行社的朋友回话是说,现在是吴哥旅游旺季,我们定的时间也比较晚(出发前20天吧),只能这样了。
二、当地包车(两天tuktuk+一天car)
去吴哥自由行,找当地司机包车是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小圈和大圈tuktuk都能到达,外圈路远,加上路况也不好,建议包car)。出发前,收集了几个攻略上推荐的司机,一一发邮件确认,最初是想定有网友推荐的李火,结果他那几天没有时间,bunthorn sem 是最快给我们回复的,价格也比较理想,我们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就定下来了,事后证明,这个司机真的非常棒,还有意外的惊喜,很值得推荐给大家。
1、我们的行程安排及价格
D2: 1月18日 (小圈)
上午:买三天通票,Angkor Thom(吴哥通王城(大吴哥)南门入城—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宫殿——斗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癞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下午:参观小吴哥回廊,巴肯山看日落
D3: 1月19日 (大圈)
上午:Angkor Wat sunrise(小吴哥日出)--再访小吴哥(看第二层和顶层)——圣剑寺(Preah Khan)--龙蟠水池(Neak Pean涅槃寺)--塔逊(Ta Som)--东梅奔寺(East Mebon)
下午:Banteay Kdei(斑黛咯蒂)--塔布茏寺(Ta Prohm)——塔布隆寺北门——再访巴扬寺——热气球俯瞰小吴哥全景
D4 : 1月20日 (外圈)
Banteay Srei(女王宫)→崩密列(Beng Mealea)→罗洛士群(Rolous Group):神牛寺(Preah Ko)、罗莱寺(Lo Lei)、巴孔寺(Bakong)看日落
两天tuktuk+一天car,含机场接送,最后一天送我们去吴哥博物馆,包括每天冰水提供 一共116美元,最后我们给了120(对于他这几天很好的服务,我们俩觉得物超所值)
二、当地包车(两天tuktuk+一天car)
关于我们的司机bunthorn sem 强推!
bunthorn sem联系方式:
邮箱:bunthorn.angkordriver1981@hotmail.com
电话: ( 855 ) 973036910/ ( 855 ) 17940329
1、一个个子不高,有点黑黑的小伙子,他会说比较流利的英语,口音也不算重,我们之前也是当英语司机定的,谁知道交流时他竟然还会说一些中文,比如拍照会给你开玩笑说“一二三,茄子”(不知道哪个中国游客教的,我后来教他现在流行说一二三,涨工资,不晓得他学到没:),很多景点的名字、一些日常的语言他也能用中文说(这里,那里,上去,拍照什么的,绝对不是现学几个卖弄的水平),据说他自己学过两年的中文,但估计是太难学了,所以没有全面掌握,只会一些基本的。
建议:如果是选英语司机肯定没问题,其实我个人觉得当中文司机也ok,很简单的中文他会。一般和司机交流最重要就是行程的确认或者变更,以及接送时间,行程变更大家拿着地图就能确定好,时间也是简单的英语单词即可,所以我建议如果网友会简单的英语,也可以选择他。
2、他在回复邮件中告诉我们可以当崩密列、高布斯滨、荔枝山的讲解,还会带我们拍好看的图片,我们的外圈只安排了崩密列,罗洛斯(女王宫他没有跟进去),事实证明,他没有说大话。在崩密列,全程是他带着我们玩,对于印度教的一些神灵、寺庙的情况他都略知一二,哪里拍照好看也是他告诉的,最棒的是他还会拍照,我和猫女觉得他的技术比我俩还好,我们在崩密列拍到了很多好看的相片。 一个司机,兼任导游、摄影师,而且每项都干得很好,收费还只算一项,这是多么大的惊喜,省去了我们在崩密列请导游的费用,而且在崩密列我们手脚并用的时候都是他帮忙带着相机,不仅给我和猫女拍了很多合影,还给我们减轻了负担,我们在崩密列玩了足足三小时,特别开心。
3、bunthorn(布松)人也实诚,我们到暹粒当晚飞机晚点,凌晨一点才到,出发前给他电话说如果感觉不方便就不用来了,我们自己想办法去酒店(我们觉得时间有点晚,不好意思),结果他说没关系,按照原
4、他报出的价格,我们感觉还是比较靠谱,后来和其他游客交流时,他们都说很划算。鉴于他优质的服务,我们最后走时给他120美元,他还试图找零,说原定是116。
住宿篇:
la niche d'angkor boutique hotel 8分
地址: Off wat Bo Road, Street 27 Siem Reap Central Area/Siem
网址:http://www.agoda.com.cn/asia/cambodia/siem_reap/la_niche_d_angkor_boutique_hotel/reviews.html
价格:295元/天 (含税、早餐)
我们在agoda上面定的。三星的标准,距离老市场tuktuk大概3分钟,硬件还不错,酒店不大,修得像个小花园,走进去到处是各种植物,有免费的wifi,总体来说,我们还是比较满意,我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大家梳理一个优缺点,仅供参考:
优点:
1、酒店环境不错,走进去有点像到了一个植物园(右图上)硬件还算可以。
2、服务很好,我们到那天很晚了,服务生提着我们的两个行李箱上楼(我们住二楼),我说可以放地上拖着走没那么累,他说太晚了怕滑轮声音影响其他客人休息,非常细心。我们有两天很累,让酒店帮忙喊了马杀鸡,还不错,一个人7欧。
3、早餐好吃,而且餐厅环境很赞,有点像个露天的小花园,四周都是植物,每天沐浴在阳光中开始美好的一天,就是左图上(哈哈,猫女出镜了)。早餐西餐为主,羊角面包好好吃,每天必来一块,还有一种像春卷的小吃口感也很好,最棒的是每天供应新鲜的芒果,好好吃。
缺点:
1、酒店的位置在一个背街上,相对有点点偏僻,四周看起来有点荒,如果喜欢安静是不错的选择。
2、虽然离老市场不算远,估计步行十分钟左右,但是晚上我们两个女生还是不敢步行,都是坐tuktuk回来,累计下来,还是多了一笔开销。
对于吃货而言,还有什么比享受各国美食更让人兴奋的事呢。我和猫女虽然都是粉丝,但我俩也是货真价实的两枚吃货,这次去暹粒,为了省一美元的tuktuk,我俩顶着烈日从博物馆走回老市场,但在吃上,我们一点也不吝啬。暹粒也算是国际旅游城市了,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所以,这里的美食也是种类繁多,泰国菜、本地菜、墨西哥菜、西餐,应有尽有,我们本着哪里好吃去哪里的精神,力争尽量吃遍各种美食,几乎是每顿不重复,攻略上的,LP的,猫头鹰的,我们记得的,朋友推荐的,都探访了。我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给一个分析供大家参考(美食排名按出现先后顺序)
一、Angkor Palm 7分
地址:老市场内(tuk司机都能找到,旁边是那个著名的墨西哥餐厅)
二、The Red Piano 红钢琴 9分
地址:No 341, 50 m Northwest of the Old Marke, Siem Reap 17000, Cambodia
电话:855 (0) 63 963 240
tripadvisor网址:http://www.tripadvisor.com.tw/Restaurant_Review-g297390-d1656443-Reviews-The_Red_Piano-Siem_Reap_Siem_Reap_Province.html
三、Khmer Kitchen Restaurant 高棉的厨房 8分
地址:老市场内
电话:964154
四、Viroth's 餐厅 9分 强推!!
地址:246 Wat Bo Street, Siem Reap, Siem Reap, Cambodia
电话:+855 12 826 346
五、viva 墨西哥餐厅 8分
地址:#697, Group 10, Mondol 1 Svay, Siem Reap, Cambodia
电话:(855)-63 96 31 51
Angkor Palm 7分
左边那个绿色棚的就是啦,著名的墨西哥餐厅在他的旁边,橘黄色哪家就是。这家餐厅都在老市场内,tuk司机都能找到,Angkor Palm 也是我们到暹粒后第一顿饭,猫女说LP上有推荐,到了餐厅一看,果然有LP的标志。
这是店里的招牌菜,两人套餐,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反正介绍图片就挂在店门口很醒目,去的游客也是点这个的多。旁边那个不锈钢碗盛着柠檬水,用在餐前洗手的(我怎么感觉有点像古时候帝王餐前净手的感觉)
就是这个招牌菜啦,14美元一份,配了两碗米饭,里面有手卷,amok鱼,芒果丝沙拉,炒空心菜和炸排骨,据说是当地的传统菜,我觉得最好吃的是排骨,这里的amok做的没有高棉厨房地道,空心菜感觉和我们的不一样,炒的清淡,那个芒果沙拉味道有点怪,手卷也是酸酸的。
终于喝到了传说中的shake,我点的芒果,猫女点的香蕉,都非常好喝,1.5美元/杯,到暹粒,必须要尝尝著名的shake,炎热的天气喝一口,满足感马上涌现,芒果是我的最爱,几乎每天都喝,特别新鲜。我们在这家店喝了三次shake,其实各个店味道都差不多,这家相对便宜。
优点:
1、位置方便,老市场内,不过话说回来,老市场本来也是餐厅集中点,很多有名的餐厅都在这里。
2、shake性价比高,1.5美元/杯,有些餐厅要2美元、2.5美元。
缺点:
我们只点了招牌的双人餐,外观倒是做得很精致,但是感觉味道soso,amok也做得一般。
The Red Piano 红钢琴 9分
因为安吉利娜朱莉在拍摄《古墓丽影》时光临,名声大噪。
现在店里面还陈列着电影的巨幅海报和朱莉用餐时的倩影,店里面更有以电影命名的主打鸡尾酒,坐在二楼阳台可以俯瞰热闹的Bar St.街景。
内部装潢得非常时尚,欧美客人居多,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安吉丽娜的影响。做暹粒攻略时,这家餐馆绝对是上榜的,名声很大,但是对他的饮食提的不多,我们也是冲着那杯著名的酒去了,谁知,去了后,发现他的西餐和泰国菜都做得很地道,我个人感觉是此行味道最好的一家,环境很好,价格也不算很夸张,值得推荐。
装修很有酒吧的情调,貌似晚餐后,很多在这里喝酒娱乐。
猫女点的泰式咖喱饭,味道很地道,就是那种泰国风味的咖喱(猫女去过很多国家,经验丰富,她说这种泰式咖喱和日式的、印度的都不一样),我尝了一下,很下饭。
我点的芝士口味的意大利面,味道非常正宗!不比意大利的差,超级好吃。下图就是因为安吉丽娜出名的那杯酒,忘性大的人又忘了叫啥了,反正菜单上有大大的介绍,一说安吉的大名服务员就知道给你送上来了,我很少喝酒,对酒也没有研究,猫女说这个比较像百家德兑柠檬汁(我也不懂那是啥味道),尝个新鲜吧。
优点:
1、菜品好吃,我们点了这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菜,感觉都做得地道又好吃,由此我猜测这里的菜应该做的很好。
2、环境超赞。我个人是喜欢这种装修风格,时尚混搭着柬埔寨特色。夜幕降临,奔波一天后,坐在餐厅二楼的窗台边,听听音乐,看看窗外热闹的人群,休闲度假的感觉马上就来了,心情会非常好。
3、总体来说,我觉得性价比还可以,我们店了两个套餐,两杯酒,一共是17美元。
缺点:
1、非要找个,大概就是人多吧,我们5点半左右到的,坐下没一会儿楼上楼下就满了,全是老外,估计来晚了就没有位置了。
Khmer Kitchen Restaurant 高棉的厨房
去的很早,忘了拍照了,借用一张网友的图片吧,就在老市场内,tuk司机都能找到。
我们是有多能吃呀,一共点了三道菜,最上面是店员推荐的,忘了叫撒名了,好像是酸汤味的,中间左边就是柬埔寨传统的amok拉,之前所有的攻略都说这家的amok是做得最地道的,此话不假,至少在我这几天的美食之旅中,没有哪家的amok能超越它,中间右边点的咖喱,我个人感觉没有红钢琴的咖喱好吃。当然,每顿的芒果shake是少不了的,吃了这么多,一共才15美元,性价比真的很
优点:
1、amok做的很赞,这次我们在至少三家餐馆吃过amok,高棉厨房绝对是做得最好的,没有一点怪怪的味道,我们点的鱼,据说是这里最受欢迎的,很推荐给大家。
2、性价比是王道,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推荐这里,我们吃了三个人的量,费用还是两个人的,真的很划算。
3、回来后有去过吴哥的朋友告诉我,这家的炒饭很好吃,可惜这次没有机会试了,一并推荐吧,希望后面去的朋友能试到。
缺点:
1、没有wifi,这也是我们在暹粒这么多餐中除了风景区餐厅外,唯一一个没得wifi的。
2、咖喱的味道不如红钢琴(个人感受),如果是喜欢吃咖喱的朋友推荐去红钢琴试试。
Viroth's 餐厅
这家餐厅在老市场和我们酒店中间的某条路上,我们坐车回酒店的时候,眼尖的猫女一下子就看出来这是到到上排名很高的一家餐厅,怂恿着我一定要来试试,结果在最后一天的暹粒市区闲逛中,我们如约来到这里。
我太爱这家餐厅的装修了,在外面看一眼大门就知道装的很有情调,风格有些东南亚,店面很大,有室外和室内部分。在里面就餐绝对是种享受,环境没话说,菜品很赞,价格略有些小贵,但是不离谱,生意也很好,我们中午不到十二点到的,刚到的时候只有几桌,坐了20分钟吧,餐厅就满额了,顾客基本上都是欧美人,貌似还看到旅游车拉着一车老外来(难道是他们的团餐,如果是这样,他们的团餐也太赞了吧
,非常推荐的一家餐厅,大家可以早点去,免得去晚了没有位置。
具体位置我说不上来,从老市场步行过了暹粒河没多久就到了。为了方便大家找寻,热心的猫女制作了一张google地图供人参阅。A为老市场,B为Viroth's餐厅,这样看着应该清楚多了。google地图显示距离850米,步行8分钟,我印象中10分钟之内应该可以到。
我非常喜欢这家的装修风格,很有东南亚的度假风,空间开阔,外围还有一个小花园,色调的搭配也很有情调。
招牌菜烤肉。里面是猪肉,外面是用一种叶子包裹着,合着一起吃,口感很好。
我们还点了一个貌似仔姜鸭丝的菜,配菜是空心菜,味道有点像川菜了,很下饭,空心菜炒的也很嫩。之前我们在崩密列附近的景区餐厅也吃到类似的菜(不知道是不是当地一种传统菜),远没有这家做得好,做的精致。
走到那里都不忘点shake,说个小插曲。这里的shake会在杯子上插一片水果,如果你点的柠檬(右下猫女就是点的柠檬),会插一片柠檬,如果点的西瓜,就有一片西瓜,我当时点的芒果,上来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插水果,然后我看着颜色比之前的芒果都淡,我和猫女开始猜测是不是这里的芒果配了椰汁还是什么的,直到我看到别桌的芒果shake时,我才知道店员给我搞错了,拿的是菠萝的。。。
这家的shake有点小贵,好像是3.5美元/杯。我们点了两个套餐,加两碗米饭和三杯shake(我太爱shake了,一共点了两杯),一共消费21,有点小贵,但我个人觉得不算离谱,这么好的环境,这么棒的味道,还是很值得的。
优点:
1、环境太好了,装得非常有情调。
2、味道很赞,我们点的两个套餐都做得既精致又好吃。
3、服务很好,店员随时都彬彬有礼地做好准备为你服务。
缺点:
1、非要找缺点,也许就是价格有点小贵吧,不过要是考虑到味道和环境,我觉得还是对得起这个价。
2、位置不算很当道,相对集中在老市场的餐厅,这里略有点偏,四周餐厅不多,倒是有很多酒店。
viva 墨西哥餐厅
位置就在老市场,右边橘黄色的店就是,这么醒目的颜色让它在老市场形形色色的餐厅中很容易就被“聚焦”到呀
借用一张网友的图片,这样看正门更清楚点。
店内的装修,呃,真的很红红火火,一进去,就会感到铺天盖地的热情。
我点的猪排套餐。当时其实不太饿,味道记不太住,以我吃货的心情推测,如果记不住的话,大概就不算很惊艳吧
猫女点的玉米卷,她说这是墨西哥很有名的一道菜,据她说,味道还不错。
那是我们在暹粒的最后一天,飞机是晚上一点的,该逛得地方也逛得差不多了,该买的礼品也买了,酒店房间也退了,于是,这家餐厅就成了我们下午茶+晚餐+夜宵的目标地,起码在这张桌子坐了4个多小时吧,回忆了好多大学的时光,讲了很多大学的八卦,很开心的一段记忆。
锁定这家来消磨时间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家的酒,这是猫女的强项,(回国后,猫女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五周了,在吴哥我们好几顿都有喝酒,实在是罪过罪过,好在宝宝很给力,检查指标都很ok,将来一定是个身体强健的好宝宝 )她当时考察了好几家餐厅,说这家酒比较齐全,价格也合适。
图片是猫女给我点的sangria ,从西班牙回来后,猫女就对这个西班牙的名酒念念不忘,没想到在暹粒碰到了,强烈推荐我试试,她验证了说和西班牙味道差不多。
猫女的mojito,她说很不错。
两个人一共消费19美元。
感受:
1、以猫女这个资深“品酒师”的经验来说,这家的酒是极好的,品种齐全,口感很正。
2、我没有吃过墨西哥菜,在尝试了当地菜、泰国菜、意大利菜后,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选择。
1月17日 14:30 重庆 —16:30 成都(动车)、成都(22:30)——暹粒(01:00)
这一天就是各种折腾,没有买着直航的人,为了向往已久的吴哥,只能无奈一路动车、打车,最后航班还晚点了一小时,到暹粒机场已经当地时间凌晨一点了。关于暹粒入境索要小费的情况,前辈说得很多了,我结合到我们亲身经历,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暹粒入境,一个各种斗智斗勇的故事。。。
斗智斗勇第一关:想要一张出入境表格,怎么就那么难
我们坐的是旅游包机,换句话说,飞机上大部分都是组团旅行的,之前看攻略说,飞行过程中空姐会给你一张出入境表格让你填写,到时候过关需要带着这张表格才能出入境,但是不知道为撒,我们这个航班直到降落也没人给你(开始我和猫女也没太当回事,但事后证明,要得到这样一个原本并不是问题的表格居然费了我们n多精力,所以,给大家提个醒,在飞机上最好问问空姐,能拿到一定提前拿到)
一到暹粒机场大厅,各个入境通道的工作人员就会“热情”地向你挥手,招呼你到他的通道去入境(说白了,就是希望你去给他创收),我和猫女之前打定主意,绝不能姑息这种只针对中国游客的恶劣行径,不给一分小费。我俩随便找了一个窗口,那个工作人员看了我们护照后,就开始习惯性要钱了,我们装着不懂,他居然一边挥手让我们退出去,一边说“go back“ ,好吧,换个窗口试试,结果那个工作人员在索要小费未果后,拿出一份填写好的出入境表格,示意我们必须有这个表格才能过关,我们询问哪里能拿到表格时,他直接说不清楚。
好吧,知道你没拿着小费定不会告诉我们,那就试试其他的办法吧。
尝试一:问同飞机的导游
我和猫女当时在大厅看到我们同行的旅客都在导游的指导下填写着表格,我俩问导游哪里能拿到表格,或者有没有多的可以给我们两份不,那位同胞哥哥居然完全无视俩,只顾着给他的团员讲解,根本不搭理我们。。。尝试一失败了
尝试二:问大厅的海关工作人员
暹粒机场大厅除了入境通道外,另一个角落还有一群貌似海关的工作人员,我们询问哪里能拿表格时,他们居然要么装不懂,要么直接说不知道(我打赌,他们一定晓得在哪里,估计是串通好了故意不说),尝试二也失败了
眼看着我们这班飞机的游客陆陆续续都通关了,猫女有点着急,担心最后只剩我俩,工作人员有的时间刁难。尽管形势异常严峻,但我俩意志坚定,抱着决不妥协的心,继续找大厅其他走动的工作人员询问。终于,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听到我们的询问后,示意一个女工作人员那里有表格,我俩找到那个女工作人员,磨了一会儿,她虽然极不情愿但也从身上取出了两张空白的表给我俩,在折腾了20多分钟后,终于成功通过第一关了。
没想到一张最平常的出入境表都费了我俩不少精力,赶紧填写完毕后,我们整装出发,继续和工作人员斗智斗勇着,就在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中国航班,于是一大群游客又蜂拥到了暹粒机场,我和猫女一看这架势差点没哭出来,真的,旅行中,我们从来没有在哪个时刻如此盼望看到乌泱泱的人群,要知道,那是凌晨一点过了,整个大厅就我两个女生的时候,我们都以为不会再有人了,我俩也许就是他们当天最后的目标,而此刻,这群游客的到来,起码帮我们转移了目标,果然,各个通道的工作人员看到新目标,又开始“热情”地朝着新来的旅客挥手
我和猫女避开了之前遇到的两个窗口,另外选了一个入关,毫无疑问的,又被索要了小费,我俩假装听不懂,那位大叔不死心,拿着一张10元的人民币朝我俩挥舞,嘴里还说着“人民币,人民币”,我俩继续装傻,反正就这么僵持着,大概僵持了一分多钟吧,大叔估计从我俩身上捞不到好处,还是盖章放行了。
走出机场,如约见到了我们的司机,我和猫女大大吐了一口气,暹粒,终于,来了。
关于入境暹粒的TIPS:
1、要小费是不可避免的,坚定不给,说什么假装不懂,不搭理,最终他还是会放行的,坚持就是胜利呀,朋友们。
2、出入境表,在机场大厅居然是“隐身”的,大家能在飞机上要最好提前索要到,并填写好,节约入境时间。关于入境暹粒的TIPS:
1、要小费是不可避免的,坚定不给,说什么假装不懂,不搭理,最终他还是会放行的,坚持就是胜利呀,朋友们。
2、出入境表,在机场大厅居然是“隐身”的,大家能在飞机上要最好提前索要到,并填写好,节约入境时间。
1月18日 (小圈): 买三天通票,吴哥通王城(大吴哥)南门入城—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宫殿——斗象台——癞王台——参观小吴哥回廊——巴肯山看日落——晚餐:红钢琴
第一站:吴哥通王城(大吴哥)南门 Angkor Thom South Gate
建造时间:方圆10平方公里的吴哥城,俗称大吴哥,是高棉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始建于9世纪末,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1181-约1215在位)赶走了入侵的占婆人后又作了重修。
建议参观时间:20分钟
前一晚折腾到两点多才睡,我和猫女商量第二天还是晚点出发,约司机八点半接的,到南门时快九点了吧。这会儿应该是旅行团的高峰期,人很多。喜欢阳光洒在石迹的感觉。
拍照间隙,看到很多旅行车开进城门,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坐大象入城。
城门的四面佛应该是代表慈、悲、喜、舍之意。
进门后,换个角度看四面佛
回复 引用 举报 分享到
一到南门,就能看到印度教中,“搅拌乳海”的场景,后来发现,吴哥城的每个门都配有这个主题,不仅仅是吴哥城门,其他一些寺庙的门口也能看到,在吴哥窟的浮雕中,这个主题也占到了很大篇幅,玩吴哥,关于“搅拌乳海”的传说,无论如何也要知晓一二。
南大门一溜缺首断臂的修罗和阿修罗石像静静的演绎着印度教中“搅拌乳海”这个神话故事:为了提炼长生不老的琼脂玉浆,Sura(修罗,即天神)和Asura(阿修罗,即魔鬼)达成协议,合力搅拌大海,得到灵药时平分。于是,他们以蛇王瓦苏基为绳,以Mandara(曼多罗)山为杵,请龟王沉到海底为基石。冒着炎热的火焰和倾盆大雨,修罗和阿修罗不知疲倦地搅拌了几百年,海水开始变成奶(Sea of Milk,乳海)。 海面出现许多新的宝物和神,当然包括Amrita(长生不朽之灵药),还有可怕的剧毒物质,宇宙在那时面临毁灭。为了拯救宇宙,Shiva(湿婆)把这些剧毒吞下去,脖子都烧青了。阿修罗一见灵药,争夺不休。Vishnu(毗湿奴)灵机一动,幻化成一个绝世美少女。阿修罗被其媚惑,双手奉上灵药。顷刻间,美女和灵药幻灭不见,以Vishnu为首的天神们远走高飞。此后,为争夺灵药,阿修罗和修罗间爆发了残酷的战争。
附一段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关于南门的描写吧,节选自《城郭》篇,
州城周围可二十里,有五门,门各两重。惟东向开二门,余向皆一门。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桥。桥之两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五门皆相似。桥之阑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面向西方。中置其一,饰之以金。门之两傍,凿石为象形。城皆叠石为之,可二丈,石甚周密坚固,且不生繁操,却无女墙。
从文字中可以看到,《搅拌乳海》的场景周达观是完完整整看到的,包括桥头蛇头naga(蒋勋在《吴哥之美》提到,南门的naga头被法国人拿走了,放在了巴黎吉美博物馆,所以要看完整版的还只能暹粒、巴黎跑了),只是周达观当时并不了解这个印度教的神话,所以不知这个关于修罗和阿修罗的故事,以为他们是什么守门的神。
城门的佛头,按照周达观的描述,中间那面曾经是贴上了金箔,后来也许是暹罗人侵略时刮走了,也许是其他的原因,总之,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只有石像而已。
注意到文中说的“门之两傍,凿石为象形”了吗,现在还能看到,貌似蒋勋老师提过这个具有排水功能的
在南门停留拍照十多分钟后,我们穿过城门,进入到吴哥城了,刚进城门,司机布松就把车停下来,示意我们从城门旁边的小山丘爬上去,看看另一个角度的佛头
比起南门口的人山人海,这里真的清净很多
从这里,能看到“搅拌乳海”壮观的背影,哎,不过和这个背影相比,也许是一辆接着一辆的旅游车更“壮观”吧
第二站:巴戎寺 Bayon
建造年代:12世纪末
所属宗教:佛教
设计者:不详
始建者:苏利耶跋摩一世;重建者:阇耶跋摩七世
修复团队:日本
看点:高棉的微笑、浮雕
巴戎寺 (Bayon) 以佛面塔、回廊壁画而著名,因为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笃奉佛教,整个寺庙采用佛教教义的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磊磊环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须弥山;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城墙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代表大海。当时的高棉民众也信奉印度教,巴戎寺 (Bayon) 的宗教图像以佛教为主,融合印度教,是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藉由宽大的宗教政策,让民心回流国王权力中心的缜密考虑。
寺内4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浮雕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游客的一举一动。 (网上一个巴戎寺的介绍)
即将走进神秘的“高棉微笑”了,心情很是兴奋呀,入口处,留影一张。
猫女在印度买的一套“绑扎比”终于派上用场了,来吴哥,爱拍照的妹纸们,穿艳丽吧,在一堆黑灰石墙中,越鲜艳的颜色拍出来效果越好。
吴哥寺庙中,随处可见的框框,就是最好的取景器。
带着单反穿越吴哥古迹了,喜欢猫女给我抓拍的这张,有种穿行在古迹的感觉。出门前,我一度为带不带单反而纠结,主要是担心两个女生带着重相机爬上爬下不方便,事后庆幸还好带上了,拍出了不少我们很喜欢的相片,虽然我俩技术也不咋的,但效果和卡片比还是很大区别,吴哥的美,值得带一部单反,而事实上,吴哥的这些寺庙除了崩密列需要手脚并用,其他地方都还好,单反并不会成为很大的负担。
在走到最顶层探访“高棉的微笑”前,建议大家不放抽出时间看看巴戎寺的浮雕,个人认为这里的浮雕并不逊色于小吴哥的精致,后者的壁画几乎全是印度神话,而巴戎寺里,除了印度神话,宗教故事外
,还有很多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从战场厮杀到生产劳动、集市贸易的生活图景应有尽有,有一幅还能看到中国人,这样世俗化的雕塑题材在吴哥建筑群中是非常少见的。
关于巴戎寺的浮雕
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包括两个画廊,内画廊所雕的是印度神话,外画廊所雕的则有日常生活,诸如街市情景、打鱼、节日庆祝,有斗鸡、玩魔术等,现在所残存的浮雕,与其它吴哥古迹有很大的不同。外画廊描述当时人的日常生活,如送礼、生产、杂耍、建筑、拜神、煮饭(也有中国人)等种种生活故事的描述。也有历史性场面,描述各场战役的经过。
。
吴哥王朝留下的文字纪录相当稀少,也难以辨识、了解,巴戎寺 (Bayon) 的壁画,为后代研究吴哥王朝的学者,提供一个相当可贵的历史线索,巴戎寺回廊有关描写当时的市场、打猎景况的浮雕,是得以了解庶民的生活的宝贵资料。
哈哈,从发型上能看出这是我们的同胞。
战争场景。
这个神牛故事在《走遍全球》中有介绍,我们两人在参观巴戎寺的壁画时,一个拿着走遍讲解,一个负责拍照,在没有导游的前提下,也算是走完了一遍。。
门楣上翩翩起舞的小仙女。
印度教神话中,诸神在搅拌乳海时产生的浪花,形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小仙女(Apsara),在吴哥各个寺庙里都能看到她们美丽的身影,或俏皮、或端庄、或顽虐、或优雅。这些姿态各异的仙女是游客镜头里最爱捕捉的画面,我们吴哥之行很大部分的乐趣就在于穿梭不同景点寻找Apsara。
巴戎寺这个Apsara是我们拍摄的所有图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笑得那样淡定,那样迷人,看后,心灵真的会有一种平和的感觉。
突然看到穿行在巴戎寺里的僧侣,赶紧咔嚓一张,这也是我们此行为数不多拍到的僧侣。看到他们,你就知道为什么有人说吴哥拍照最适合就是橙色了,亮眼又不突兀。
走到巴戎寺的最顶层,便能看到这著名的“高棉的微笑”了。
4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浮雕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游客的一举一动。
比起吴哥窟的精致瑰丽,更多人迷恋的却是神秘的高棉微笑。有多少人不远千里来到吴哥,就是为了这抹神秘的微笑。
“金刚怒目,不如菩萨垂目”,蒋勋老师在《吴哥之美》中关于“高棉微笑”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 在被印度教统治了数百年后,吴哥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闍耶跋摩七世突然改信佛教,在巴扬寺刻下了随处可见的四面微笑佛,仿佛预见到未来这片土地上,他的子民们将要遭受各种的苦难,用微笑来抚慰人民心中的痛苦。
1、我们是上午九点过去的吧,人山人海,特别是顶层的高棉微笑,人挨人,国内旅行团居多,想拍点干净的相片都很难,所以我们在第三日选择下午4点过后再访巴戎寺,结果发现人很少。建议大家错开旅行团时间,可以安排下午去。
2、除了高棉的微笑,大家不要错过巴戎寺的回廊壁画,其中,高棉人民各种生活形态的记录在其他寺庙都很难看到。条件允许的话,找个导游吧,为你讲解一下浮雕内容。我和猫女是拿着走遍边看边讲的,结果就是,印象不深,听得快忘得也快。。。好多内容,我现在都记不住了。
3、巴戎寺顶层好像对服装有要求,不能太过暴露,下装要过膝。宗教地方,建议大家尽可能还是穿过膝的着装,尊重当地文化宗教。
第三站:巴方寺 Baphuon
修建时间:1060年
修建人: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公元1050-1066年在位)
修建目的:供奉湿婆神的国寺
巴方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是11世纪中叶真腊国王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修建献给湿婆神(Shiva)的国寺,它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现巴扬寺西北200米,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巴方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图样最复杂的立体建筑。
巴方寺是一座须弥山(Mount Meru)寺,呈金字塔形。整个寺共有5层台基,在第1、3、5层台基上各有一个封闭式回廊,回廊四边的中央和四角都有塔楼。在第5层台基上建有一座高约50米巨大铜皮包裹着的石塔,它比其东南方巴扬寺中央的金塔还要高。铜塔的最高点象征着宇宙万物的中心,别忘了巴方寺是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哪个国王都希望自己的王城是“世界”中心点,所有的人都要围着他转。
从巴戎寺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很好找,我俩想节省体力,就没有爬到顶层,只是绕着外围走了一圈。
第四站:空中宫殿 (Phimeanakas)
修建时间:十世纪中期
修建人:罗因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
修建目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
空中宫殿由三层长方形须弥台重叠成金字塔形,象徵须弥山,各层须弥台的四角,装饰著狮子或大象。须弥台由红土砖块垒成,第一层台基长约35米宽约28米高4.6米,第二层台基长约30米宽约23米高4.4米,第三层台基长约25米宽约19米高3.2,总高度16米。须弥山四边正中,各有陡峭的台阶连通上层。最高层的须弥台周边有一道现已不完整的画廊。空中宫殿顶层须弥台中央,原有金宝塔一座,现不存。
关于这座空中宫殿,最有名的典故无疑就是那个“国王和蛇精”的故事。
先来看看周达观在原文中是怎么形容的吧,节选自《真腊风土记》之《宫室》
其内中金塔,国主则夜卧其上。土人皆谓塔之中有九头蛇精,乃一国之土地主也,系女身。每夜(则)见国主,则先与之同寝交媾,虽其妻亦不敢入。二鼓乃出,方可与妻妾同睡。若此精一夜不见,则番王死期至矣;若番王一夜不往,则必获灾祸。
通俗点说,就是空中宫殿的金塔是国王的寝宫,金塔内住著高棉人奉为神灵的九头蛇精,夜化女身,与国王同寝交媾,王后也不敢入内。二鼓方才出来与王后同寝。如果蛇精一日不见,则国王死期将近,如国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灾祸降临。
好吧,周达观当年看到的那个很神秘的金塔,我们今天是看不到了,我和猫女的宗旨就是体力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想着还有下午的小吴哥浮雕群,估计是一路走到底,我俩为保存体力就没有登上去了,到此一游的留影一张吧。
建造时代:十二世纪晚期
建造国王: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建筑风格:巴扬寺式(Bayon)
象台的外观,主要是厚皮动物如大象、犀牛、河马等图饰,栩栩如生。古代的吴哥国王,站在斗象台上作检阅,举行各种公共仪式,马队、车队、象队,鱼贯在广场上走过。
蒋老师在《吴哥之美》中介绍斗象台时,特别提到要看看立体和平面两种不同雕塑风格的大象放在一起,很有意思,于是,我就留下了这样一张相片。
斗象台不同于那些寺庙要一层层走上去,这个就是一个大的平台,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少。斗象台对面是一片很大的空地,tuktuk司机一般都会选择在那片空地等乘客,我们的司机布松在巴戎寺把我俩放下后,也是约定在斗象台对面汇合,但是我们真没想到,那个对岸的空地是如此之大,我们找了好几圈才找到他,大家如果和司机也在约在这里,最好提前明确一下具体的位置,比如大树下,有明显标志的,方便招找人。
第六站:癞王台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修建时间:12世纪末
建造者:阇因跋摩七世
宗教:佛教
看点:周边墙上精美的雕刻
位于斗象台北边,是一座7米高的平台,平台周边的护墙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平台上有一尊无性雕像,雕像的原件现保存在金边国家博物馆。传说至少有两位吴哥国王患有麻风病,这尊雕像可能就代表他们中的一人;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死神阎罗王的雕像,而癞王台实际上就是王室的火葬场。
比起这个人像,显然,癞王台背后的满满一墙的浮雕更值得观赏。
又见阿普沙拉。
在斗象台对面的平地上,我们起码找了十分钟,才找到我们的布松同志,我现在回想起来,一直没有找到他,除了平台大不方便之外,还有个原因大概就是布松没有想到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提前了起码半小时出来。这是一个由于时差导致的乌龙,害得我们在午餐时很囧(我后面再具体说),反正呢,这会儿,我俩还以为是按时出来会和的(我们和布松约的十二点集合,其实,那会只有十一点,当然,犯傻的两人当时并不晓得。。。)
布松同志的背影,他的号码是3195,猫女告诉我,她观察了一下发现很多司机的号码都比布松大,不晓得是不是号码越大代表经营时间越晚。
连续走了两小时,此刻,坐在tuktuk上吹着微风,穿越古城,感觉很爽。接下来就是暹粒美食时间了,朝着老市场,飞奔吧。
午餐:老市场Angkor Palm 餐厅
餐厅具体情况以及评价,可以参阅首页目录的美食篇,这里我就不详细赘述了,贴点图片看图说话吧。
给布松报上餐厅名字后,他很顺利就把我们带到这里,后来我发现我们说的每家餐厅,他都很熟。嗯,是不是当了多年司机,暹粒这些餐厅他们几乎都走了个遍呀
餐厅的招牌菜,两人套餐,我觉得最好吃的是哪个排骨,炸的很香,其他的菜真的就soso了,我反正吃不太惯。
装扮得倒是很讨喜,但是好几样菜我都不太吃得惯。比如哪个很好看的手卷,里面味道酸酸的,有点像原来在云南吃的傣族菜。
这家的shake很棒,1.5美元/杯,性价比高,走了半天,喝一口shake,瞬间就有满足感了。
说说我们超级无敌的乌龙事件吧,当时布松送我们到餐厅后,我们约定下午两点半在餐厅门口会合,吃完饭后,我俩看着时间还早,去老市场的集市逛了一圈,买了一套当地服装,然后琢磨着时间差不多了,开始等他。结果,等了很久,眼看着都快3点了,他还不来。
在餐厅门口等他时,周围还有很多tuk司机上前问我们是不是要包车,我们说在等司机,那些司机看到我们很久没有等到人,还调侃说,我们的司机不会来了。。。
我和猫女当然不会理会这些了,只是不懂为什么第一天中午布松同志就迟到,我们还回想了分手前时间有没有说错,再确定时间是没有说错后,好几度想给布松电话,因为心疼电话费作罢 最后猫女无奈发了一个短信。
差不多三点二十吧,布松来了,我和猫女心头有点不悦,问他为什么迟到了一小时,结果他一脸无辜说,现在不是2点20吗,没有迟到呀。然后,然后,我和猫女终于晓得问题出在哪里了,我们居然到暹粒后没有调手表时间,还按照北京时间在过。。。
百无聊赖等布松的过程中,我还不忘偷拍帅哥,这个哥哥走路姿势很cool 呀
第七站:小吴哥回廊 Angkor Wat
修建时间:12世纪
建造者: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
宗教:印度教
评价: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眼前的画面在网上已经看过n次了,可真正踏上这条引桥,即将走进吴哥窟时,还是难掩心中激动
进门后,在回头望望著名的玉米头,居然看到了冉冉升起的热气球,哈哈,后来我们的行程也安排了热气球项目,关于这个更新到后面再具体说。
吴哥窟简介: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所以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是苏耶跋摩二世的皇陵。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与中国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亚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走在引桥上能看到两旁有两座房子,这就是藏经阁,过去收藏宗教书籍的地方,如今已是一座空房。
穿行在千年的古迹中, 即便是记不住那些繁琐拗口的印度神灵名字,即使眼前的景致早已不现当年的辉煌,也丝毫不会影响它对你内心的触动.那种来自信仰的力量,让你惊叹,让你敬畏,更让你感动.
吴哥窟的各种框框真是最好的取景器,很喜欢这个构图
吴哥窟寺庙门前的naga
吴哥窟寺庙门前的naga
小吴哥回廊简介:
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乳海》,其中围绕主殿第1层台基的回廊被称为“浮雕回廊”,长达800米,墙高2米余,壁面满布浮雕。东壁的搅乳海图,北壁的毗湿奴与天魔交战图,西壁的猴神助罗摩作战图等,均描绘神话故事;而南壁西半部的苏利耶跋摩二世骑象出征图则为世俗题材。这些浮雕手法娴熟,场面复杂,人物姿态生动,形象逼真,且已采用重叠的层次来显示深远的空间,堪称世界艺术史中的杰作。
关于吴哥回廊,我发一张《走遍全球》的图,这本书对于看回廊还是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基本上就是照着这个顺序和讲解参观的。
吴哥窟回廊是满满的壁画,走完这一圈至少要一个小时,慢一点两个小时吧,我们只拍了一些听课(蒋老师的《吴哥之美》)时有印象的画。比如这张,我记得蒋勋特别对这几个人的姿势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说这是一种夸张成分,因为按照人体力学,这样站在马上是站不稳的,
这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相,蒋勋对这个画面也有着很详细的讲解,包括图中人背后的装饰等等。
这应该是吴哥里规模最大的一个“搅拌乳海”场景了,镜头很难框完
认真看壁画的猫女,拍张这种相片并不容易呀,why?这个时候都是人,人,人呀。
为什么大家都推荐下午来小吴哥,因为小吴哥朝西,这个时候回廊的光影是最好的,看壁画的效果也最好,但代价就是游客更多
吴哥的窗棂和迷人的光影就是一对最佳组合
继续框框系列
看完回廊壁画,就来到了吴哥窟的圣池(我和猫女形容是蓄水池)
一层金光,让灰黑的外墙瞬间变得柔和了
第八站:巴肯山日落 (sunset at Bakheng)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
攻略上说,巴肯山5点后就不让上了,于是我俩在吴哥窟匆匆看完蓄水池后就动身前往巴肯了(上面的几层第二天再去啦)。
关于巴肯看日落,我俩也是有过一番挣扎,因为出发前好几个朋友劝我们,说这里人多爬山累,关键是未必风景很好,还不如去比粒寺等其他地方看日落,但我们觉得吧,巴肯名气这么大,来一趟错过了,还是又有点可惜,就算是鸡肋,也去体验一把吧,结果就是,千辛万苦爬上去(一直上坡,还是挺费体力的),就看到乌泱泱的人群,也不知那天是本来天气就不好还是怎么,我反正觉得那日落很一般,个人意见,如果你真的舍得下鸡肋,是可以放弃掉这里的。
我觉得比起巴肯看日落,显然,这里的人文景观更状况,下山途中咔嚓一张,真的很多人
晚餐:红钢琴 (The Red Piano )
地址:No 341, 50 m Northwest of the Old Marke, Siem Reap 17000, Cambodia
电话:855 (0) 63 963 240
tripadvisor网址:http://www.tripadvisor.com.tw/Restaurant_Review-g297390-d1656443-Reviews-The_Red_Piano-Siem_Reap_Siem_Reap_Province.html
因为安吉利娜朱莉在拍摄《古墓丽影》时光临,名声大噪。现在店里面还陈列着电影的巨幅海报和朱莉用餐时的倩影,店里面更有以电影命名的主打鸡尾酒
坐在二楼阳台可以俯瞰热闹的Bar St.街景。
餐厅里鲜艳的红色钢琴很是抢眼。
装修有混搭的风格,我个人很喜欢这个调调
这款就是安吉丽娜喝过的鸡尾酒,现在已经成为红钢琴的招牌了
我点的意面,味道很正宗
猫女点的咖喱饭,也很好吃。关于这家餐厅的具体点评大家可以参照本帖的美食篇,有详细介绍
上午:Angkor Wat sunrise(小吴哥日出)--再访小吴哥(看第二层和顶层)——圣剑寺(Preah Khan)--龙蟠水池(Neak Pean涅槃寺)--塔逊(Ta Som)--东梅奔寺(East Mebon)
下午:Banteay Kdei(斑黛咯蒂)--塔布茏寺(Ta Prohm)——塔布隆寺北门——再访巴扬寺——热气球俯瞰小吴哥全景
第一站:Angkor Wat sunrise(小吴哥日出)
在吴哥游玩,不管是旅行社还是自由行,至少都会安排一次日出和日落(也有一些能坚持早起的游客会安排2到3个日出 ),这几乎成为了吴哥旅游的必修课。因为我们到的第一天是半夜,为了调整体力,我们把日出安排放在了第三天。到观赏点时不到六点吧,池子一圈已经围满了游客,大家上抢短炮蓄势待发。
关于小吴哥看日出的TIPS:
1、如果是执着的摄影爱好者建议4点30左右从酒店出发,5点前抵达吴哥寺前的水池,调整相机开始拍照,这样可以保证你能抢到有利的位置。如果不是那么挚爱摄影,5点出发也是可以的。因为从5:30-7:30都能看到很美的吴哥倒影和剪影。
2、观赏点就在吴哥寺前的水池,不用担心找不到,到了那里跟着人走就对了,黑魆魆的夜,大家都是奔那里去的。看日出最正的位置当然是池子中间,不过哪里看不到完整的5个塔尖(一些角度3个,一些角度4个),如果是想看到完整的全部5个塔尖,请就移驾到面向吴哥寺时左手边的池塘的左侧拐角处
3、出发的时候天一定是黑的,引桥路不平,也没有路灯,记得带手电筒吧(如果手机有照明功能带手机也ok)。
4、1月的暹粒,早上5点过还是有点凉,特别是坐在tuk车上吹着风的时候,建议大家看日出的时候带件稍微厚一点的外套,以免感冒。
放几张不同时段的吴哥日出吧,天的颜色在慢慢变化,开始是有一点微蓝。
开始有点点泛金光了。
天也慢慢亮起来了。
金色部分越来越多了。说说我们在拍日出时的小插曲吧,当时我和猫女站在池边,看到一个中国gg很敬业地把脚架插在淤泥里,一直在调试参数,单反只会用P档的两个女屌丝赶紧去咨询,咋个才能拍出美美的相片。那gg是从四川来的(我的邻居呀),人很随和,无奈他一直使用的佳能,搞不懂尼康是怎么调制那些参数,最后,帮我弄了半天还是没有调出来,就告诉我要减少曝光,才能拍出好看的倒影,我琢磨着这应该不是很难调试,但是平时用惯了p档,除了晓得如何调iso外,其他的快门、光圈完全搞不懂 那个时候,我心头那个自责呀,为什么之前不好好学嘛,至少知道如何设置也不至于现在瓜起了撒,哎,没得法,还是只有继续用p档一阵乱拍。。。
池塘里的倒影
太阳就要从塔边跃出来了。在吴哥遗迹中,所有的寺庙都是朝向东方,唯有小吴哥是朝西,这个谜题至今没有解开,有一些专家认为小吴哥是国王陵墓,所以朝西。这个特殊的设计,倒是让这里成为了当之无愧看日出的最佳观赏点,当太阳从塔后渐渐升起时,池子里会倒影出美丽的剪影,形成一道迷人的景观。
出发前,朋友说你们赶上了吴哥旅游的好季节呀,一月份,是看日出日落的好时候,天气又不会太热,潜台词就是机票贵点就忍了吧。不过,旅行中,看一场美丽的日出日落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路线,选择我们喜爱的美食,唯有天气是人力无论如何无法左右的。
我们去那天,就没看到传说中太阳由金变红的最美过程,带着一点点小遗憾离开,后来因为不想劳累司机,也不想折腾自己,放弃了再看日出的安排,但这一点没有影响我们游玩的心情,吴哥令人震撼的东西有太多,不要执着于一点小小的遗憾,带着好心情去迎接路途中更多的美好吧。
天渐渐亮了,据说在小吴哥每天都是这样,从全球各地赶来的游客都会在天不亮时围在这里,观看日出美景。
第二站:再访小吴哥(看第二层)
看完日出,我们选择了再度访问小吴哥(前一天因为赶着去巴肯,只在第一层看了回廊),今天的目标就直接从第二层开始看吧。清晨7点的小吴哥沐浴在阳光中,有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此刻的光影非常美,四周也没有喧嚣的游客,天地里只有这些古老的建筑
清晨时分,沐浴在柔和的光影里,穿行在一片金色的古迹中,心也会情不自禁地静下来。
走到昨天离开时的圣池了,今天的旅行就从这里开始吧。
哈哈,框框里的剪影
从这里走出去就能走到小吴哥的第二层了。
错开旅游团时间来小吴哥的好处体现出来了,走到第二层,加上我们才有不到十个游客,这份空闲、静谧让你有足够的心情坐在地上发呆冥想,让你有足够的空间选景创作,如果是在高峰期,除了赶着看风景,等着好画面拍照外,你真的没有更多的心情来发呆感叹了。
记得做攻略时,大家都提到吴哥窟朝西,最佳观赏时间是下午,这个说法并没有错,如果是看回廊的壁画,下午效果一定比上午好,但如果仅仅是在第二层和顶层看看建筑,我倒觉得赶在上午(比如看完日出就直接过来)是一个很棒的选择,首先游客真的非常少,让你的参观更从容,其次,建筑是四面都有,朝西的背光,朝东的此刻光影就很赞了,你大可以选择朝东的建筑拍摄,效果一样很好,但又避开了喧哗的人群。
那天不知道什么原因,顶层没有开放,我们只好围着第二层随处逛逛。
发一组窗棂系列吧。透过窗棂,投影在地面的美丽光影,让我这种只会用p档的业余人士也忍不住一拍再拍。
窗棂后的吴哥寺
透过窗棂,能看到墙上美丽的apsara
只会p档的业余人士也要求上进,也要偶尔搞哈创作呀,窗棂、框框、apsara,吴哥窟取景中最爱的三个元素都在一个画面里了
吴哥的建筑配上这种光影,有种说不出的和谐
结束了小吴哥的游玩后,我们和司机布松汇合,赶往下一站圣剑寺,途中要从吴哥城北门穿过,布松特意停下来,让我们再看看这座城门。
北门的造型和南门几乎一样,但是比起后者的人山人海,这里要“冷清”很多 ,这份冷清让我们更从容地留下到此一游照
这个角度能清楚看到那个象鼻设计
布松同志是有多喜欢带我们攀爬呀,继前一天的南门爬山后,他又如法炮制地带着我们“攀登”上北门旁的小山丘了,照例,他还是很兴奋地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张和四面佛的合影:)
一人一张后,布松同志很敬业地拍了好几张合影,嗯~~他的摄影技术真的还不错
第三站:圣剑寺(Preah Khan)
修建时间:12世纪
建造者:阇耶跋摩七世
宗教:佛教
供奉:国王之父
看点:1、东方的寺庙中出现了希腊式建筑,这在吴哥遗迹中很少见。
2、个人觉得这座寺庙融合了其他寺庙的风格,很有意思,比如能看到塔布隆寺的大树压房的影子,有些门楣雕刻有女王宫的痕迹,坍塌的石块堆又和崩密列很相似,是个比较混搭的寺庙。(哈哈,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圣剑寺入口,又看到搅拌乳海的场景了。经过这两天的游览,这个神话故事几乎要成为印度教中我们感到最亲切的一个场景了,它在吴哥中出现的频率实在太高了。
圣剑寺简介:
在12世纪时,阔耶跋摩七世为供奉自己的父亲而修建的。据说当时大吴哥城正在修建,这里就成了国王临时的住所,也就是他举行朝拜和读书的地方。在寺中有一块碑文,是阔耶跋摩七世的儿子所写。在圣剑寺东边入口有一座两层建筑物,相传这座房子是用来存放圣剑的,它的圆形支柱很像地中海建筑风格。
名字来源于阇耶跋摩二世传继承人圣剑的传说。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吴哥城时曾在此居住,这里曾经是高棉人最重视的寺庙之一,最重要的节日典礼都在这里举行,数千人供养和维护着这座寺庙。
不知道是风化还是什么原因,门口搅拌乳海场景里,很多修罗和阿修罗的头像都不见了,只剩下身子。
坍塌的石块堆放在古迹中,圣剑寺中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是不是让你想起来了崩密列。
这个场景是不是和塔布隆寺又有点像?
门楣上精致的雕刻,是不是有几分女王宫的影子
这就是圣剑寺中那个希腊风的建筑,说明那个年代,已经有西方的文化传到了这片土地上了。
第四站:龙蟠水池(Neak Pean 又叫涅槃寺)
位置:圣剑寺以东300米。
建造年代:12世纪下半叶。
所属宗教:佛教。
供奉:观音。
我觉得这是此次吴哥行中最坑爹的一个景点,首先。下了tuk后,要走过长长的一段路和木制栈道才能来到目的地,重点是到了后,池子外围着锁链,这就意味着你只能站在外围远远看一眼,差不多就是相片这个样子。
龙蟠水池(NeakPean)意为缠绕的巨蛇,缘于水池中小岛上依照须弥山而建造的石塔上,有一个两条蛇神Naga缠绕在一起的雕像。
龙蟠水池原为医治美人的寺庙疗养所,中间的大水池四方各连有一个小型水池,大水池的水通过四个方面的雕塑的喷口流入小水池,北方为象,代表水;东方为人,代表土;南方为狮,代表火;西方为马,代表风。当时在大水池的池底种满有医疗作用的草药,待雨季到来,池内水涨,药水就会流入小水池中,而人们认为四个池中的药水疗效不同,所以根据每个人病情的不同,再把病人安排到不同的水池里。曾经的圣水,如今已不再祛病治人,但它美丽的风景,仍然人们心中的一个小天堂。
第五站:塔逊寺(Ta Som)
建造时间:12世纪下半叶
修建人: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信奉宗教:佛教
建筑风格:巴戎寺
塔逊寺很小,印象中15分钟差不多就看完了,最大的亮点是被大树完全包围的东门。
塔逊寺简介:
塔逊寺(Ta Som)又叫塔逊将军寺,位置紧靠圣剑池东岸,规模比圣剑寺和塔布笼寺小,也属于十二世纪末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修建的大乘佛教寺院群。修建塔逊寺的目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战场得胜的将军,另一说塔逊寺同圣剑寺一样也是纪念阇耶跋摩七世其父的寺院。
塔逊寺基本保持未复原状态,1950年代曾对一些濒临坍塌的结构进行了支撑。1998年,世界古迹基金会(WMF)将塔逊寺加入其吴哥古迹复原计划,对塔逊寺的机构进行了加固,以确保游客人身安全。塔逊寺的游览路线是西门进,到东门折返至西门出,其中菩提树中的东门是有名的景致。这里也是《古墓丽影》的拍摄地。
好天气有好光影,好光影就有好心情:)
塔逊寺东门。
这个被大门完全包裹着的大门是寺庙最大的亮点,也是游客最爱合照的景点。
第六站:东梅奔寺(East Mebon)
修建时间: 公元953年
修建人:罗贞陀罗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所属宗教:印度教。
供奉:湿婆。
东梅奔寺入口,这个建筑过去修在高台之上,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寺院。
东梅奔寺(East Mebon)简介: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 (Rajendravarman II) 建造东梅奔寺(East Mebon)的目的,是作为纪念其双亲的祖先庙,东梅奔寺其实是一个很传奇的寺庙,因为原本位于东大人工湖(East Baray)上的一座岛上,只不过东大人工湖已经只剩下遗迹了,池水已干涸。
东梅奔寺采用金刚宝座塔形式,三层五塔。第一、二层台阶的四角分别有四座与真象同样大小的大象雕塑,源于四巨象支撑宇宙的古印度神话
东梅奔寺和变身塔极相似,建筑年代似乎也相差不远,都是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所盖的,据说相差只有十年左右。东梅奔寺和变身塔比较明显的区隔方式,除了东梅奔寺的阶梯较高,还有就是东梅奔寺四周有石象守护。
五座中心塔构成的须弥山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944-968在位)信奉湿婆(Shiva),他建造了东梅奔(East Mebon)和变身塔(比粒寺Pre Rup),而在他在位时期的967年,吴哥建筑艺术的神来之笔--女王宫(Banteay Srei)也在罗贞陀罗跋摩二世的国师Yajñavarāha的主持下开始修建
第二站:塔布茏寺(Ta Prohm)
建筑时间:12世纪末 ~13世纪早期
建筑风格:巴戎风格
统治时期:Jayavarman VII,后由Indravarman II所扩建
看点:最大的亮点当然就是自然和建筑的博弈拉,看大树吞噬包裹着这些古老的建筑,真的是对自然有种说不出的敬畏感。这也是吴哥建筑不同于其他古老建筑的一个特色。《古墓丽影》也在这里有重要的取景。
下午的首站是Banteay Kdei,于是,我们的午餐就选择在Banteay Kdei景区旁的一家餐厅解决。地方是布松带的,我和猫女不知道什么好吃,在他的建议下点了一些特色菜。猫女这个有点像我们的辣炒鸡肉,有我熟悉的辣味了,下饭还挺不错的。
我看到菜单上这个菜有鸡蛋和土豆,我想,都是我爱吃的,应该还不错,就点来试试。嗯,怎么说呢,比想象中还是要so so些,没有猫女那份辣子鸡肉好吃呀
忘了餐厅叫啥名字了,反正Banteay Kdei景区门口,就这么一两家,里面人气还挺旺的,估计很多人都是为了下午去景点,就在这里临时解决了。布松同志又上镜了 这顿是我和我猫女主动请他的,他推辞了一会儿,还是和我们一起就餐了。
这个汤是布松点的,看他很熟悉就点了,我和猫女琢磨这个是不是当地人爱吃的菜呀,好奇的试了试,嗯,还是酸呀,我反正吃不太惯
到那里都不忘点杯shake呀,玩吴哥,这个是能量的补充站呀
第一站:Banteay Kdei(斑黛咯蒂)
修建时间:12世纪末13世纪初
宗教:佛教
用处:因为离皇家浴池近,据说是国王和王后沐浴后休息的地方。
这个寺庙不是旅行团的热门项目,很多旅行书也是一笔带过,但恰恰是这份“忽略”让这里异常宁静,我个人觉得逛吴哥这种地方,宁静的气氛肯定比喧哗更好,在安静的环境中,靠自己的双眼和双腿,从容地去感受古老的高棉文化,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也会比匆匆忙忙拍几张到此一游好。
斑黛咯蒂的对面就是塔布隆寺,旁边还有皇家浴场,所以,大家在行程中可以顺道来看看这个宁静的小寺庙。
古老的走道,又见naga
这里游客稀少,可以在这里走走停停,慢慢逛着玩
一层层的门廊,似乎要带着你通向一个神秘未知的世界
继续我们的框框系列创作
因为这里被荒废了几百年无人知晓,当初的小种子如今已长成巨大的树干,紧紧的包裹着这些寺庙,树和建筑早已融为一体,难以切割。
塔布隆寺简介:
塔布隆寺是吴哥窟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之一。包括260座神像、39座尖塔、566座宫邸。考古学家们解码寺中一块梵语石碑后得知,当年塔布隆寺覆盖了3140个村庄,维持寺庙运作须花费79365个人力。塔布隆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母亲而建的寺庙,是一座佛教寺庙
塔布隆寺是吴哥旅行中绝对的热门景点,即使像我们这样在下午两点左右来,仍然有不少旅客,如果想要在有理位置拍下这样一张合影,就得排队
因为有生命的参与而活泼。整座寺庙都被巨大的树木包围,密密麻麻的树根如巨蟒,紧紧缠住它们能抓住的一切,与古庙纠缠千年,直到成为一体。
逛完塔布隆寺后,在布松的带领下,我们绕到了旁边一条没有人烟的小路,路很窄,布松的tuk车只能停在路边,于是我们三人一路步行,我边走心头边盘算着莫非布松又要带我们爬山,也没好问他,结果走了大概十分钟,就看到这个被荒废的大门入口,布松告诉我们,这就是塔布隆寺的北门。
这个入口的造型和吴哥城的城门很像,也是四面佛,只是这里已是一遍荒凉。这个头像能清楚地看到,当年的一颗小种子是如何在石头里蓬勃成长,进而把石像撑开。
第三站:塔布隆寺北门(Ta Prohm North gate)
石像旁的大树,盘根错节的树枝密密麻麻
北门另一边能看到神鸟嘎鲁达,还记得它是哪个神的坐骑吗?答案就是毗湿奴
北门口,遇到了一群当地小孩,站成排给你唱歌,我和猫女想找他们合影,让布松帮忙沟通后,给了一把糖和一美元,于是,有了这张合影,可惜,孩子们都没有看镜头呀
看完大门,布松又带着我们爬上了门旁的一个小入口,指着我们去看长得很像象鼻的树根,然后,自告奋勇地帮我和猫女拍下相片(好吧,我就知道布松同志最爱带我们攀爬
第四站:二访巴扬寺(Bayon)
实在是因为喜欢巴扬寺,实在是因为前一天来的时间人太多,留下了不少遗憾,所以我和猫女第二天毫不犹豫再访这里。和第一天的人声鼎沸相比,下午4点的巴扬安静多了,走到顶层,加我和猫女也是十来个游客,没有中国团。倒是有一两个韩国团,听着导游讲解,效率很高的合影离开。所以玩吴哥,错峰旅行很重要。
人少,光影好,错峰来的好处体现了
多少人为这神秘的微笑而来。这个时刻不仅人少,光影也柔和得恰好
站在“高棉的微笑”前,心中说不出的敬畏和感动,脑海中始终盘旋着蒋勋在吴哥之美的那段话,无限感慨。金刚怒目不如菩萨垂目,在被印度教统治了数百年后,吴哥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闍耶跋摩七世突然改信佛教,在巴扬寺刻下了随处可见的四面微笑佛,仿佛预见到未来这片土地上,他的子民们将要遭受各种的苦难,用微笑来抚慰人民心中的痛苦。
人少,我和猫女可以在顶层悠悠闲闲的拍照,此刻,一片金光撒在这些石像上,多好的光影
关于这个取景点还有个小插曲,当时我和猫女瞅着这里光影好,一人上去拍了一张,然后发现有个韩国团在导游的带领下,也来到这里拍摄,但和我们不同的是,我们是站在外面拍,别人是站在里面拍,等我们进去后,才发现是怎么一回事
当我们走进去一探究竟时才发现,原来换个角度是这样不同的风景,猫女的微笑和高棉的微笑共同留在了相片里。当我们在这里取景拍摄时,还有其他的旅客连声称赞“good idea”,哈哈,其实我们也是沾了那个韩国导游的光拉
逛完顶层准备返回时,看到两个外国小姑娘坐在这里拍,嗯,高人很多呀,果然又是一个绝佳的取景点
之前听说可以在吴哥坐热气球看日出或者日落,日出太早了我们起不来,索性就日落吧,想象一下夕阳余晖中,在高空俯瞰被金光包裹着的吴哥,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吧,所以我俩逛完巴扬寺就让布松送到这里了。结果一看到这个热气球,我傻眼了!我一直以为是像土耳其那种可以飘在空中的热水球,能够全方位不同角度俯瞰吴哥,结果。。。这是一个固定,只会上下的热气球,不是会飘来飘去的 后来听说吴哥其实有那种可以飘来飘去的热气球,要一百多美金,but我们做功课时miss了,不知道呀。。。
乘坐热气球的tips:
1、算好时间来这里,貌似是5点还是5点过点就要关了(忘性大的人记不得了,欢迎大家补充),司机都能找到,可以直接带你来
2、15美元/人,整个过程大概20分钟(包括上下和停留)。
3、我个人觉得有点鸡肋,最大亮点就是俯瞰小吴哥,但是真的不算近,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了,舍得掉,其实可以不来的。
一个人15美金,我回忆着,好像停留了十几分钟吧,原谅当时略有些失望的我,实在记不住时间了。不过事后我也安慰自己,要真是那种热气球,估计15美元也拿不下来吧。
慢慢开始上升了,地面有支点固定着,把这个热气球慢慢往上升。
老实说我还是有点怕,越升越高的时候,一直紧紧抓住绳索,但是为了给猫女留下珍贵的镜头,还是忍住端起相机咔嚓了。
远眺小吴哥,看见了吗?
用镜头拉近一点,这是吴哥的标志,柬埔寨的国旗上就是这个建筑,可见它的地位。
做这个热气球最大的看点就是俯瞰小吴哥的全景,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国宝建筑,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吗?
热气球缓缓下降时,拿起相机继续留下这难得一见的画面。
镜头拉近了我们和小吴哥的距离,这样能更清楚看到这栋不朽建筑的全貌。
体验完热气球,按照原计划布松将把我们送到老市场的高棉厨房,途中,布松同志又“自作主张”的停了一下,把我们带进一片草丛中,正当我俩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他指了指不远处渐渐落下的夕阳。
哈哈,这是我们兼职摄影师布松指导完成的pose 我心中一直默念,题目就叫《托起明天的太阳》
把我们带进这篇草丛,就是追逐最后的落日。
晚餐:高棉的厨房
终于来了大名鼎鼎的高棉厨房了。出发前,几乎所有的攻略都会提到这里,周围去过的朋友也好心提醒一定要到这家试试。我们到的时候还有点早,直接进去忘了拍大门,只好网上下一张大门的相片给大家参考(希望作者勿怪)。据说老市场有两家高棉厨房,味道是不是一样我就不知道了,这家应该是大家说的多的那家。
每顿必来的芒果shake,在暹粒的每一天,有shake的陪伴真的觉得无比美好
高棉厨房的招牌菜就是amok。Amok是最受欢迎的传统高棉美食之一,几乎在各个柬菜餐馆都可以吃到。做法就是将鱼,鸡肉,或者其他材料裹在香蕉叶中烘烤,再加入椰汁、椰浆、柠檬叶及当地蔬菜和各种香料,然后加入主料烹制,最后盛在椰子壳中,很有当地特色。香味浓郁,口感极佳。一般有鱼肉Amok,鸡肉Amok,牛肉Amok等几种选择。
我们选的鱼肉,真的做的很好吃,是我们在暹粒吃到最好吃的amok,大家来记得点一份哦。
这个是有点酸汤味的一道菜,忘记名字了。
咖喱系列。关于高棉厨房的情况在前面的美食篇已经介绍了,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只能说我和猫女很能吃呀,通常一人在这里一菜就够了,我们点了三份。
Banteay Srei(女王宫)→崩密列(Beng Mealea)→罗洛士群(Rolous Group):神牛寺(Preah Ko)、罗莱寺(Lo Lei)、巴孔寺(Bakong)看日落
第一站:女王宫(Banteay Srei)
修建时间:10世纪末—11世纪初
建造者: 建于967年的罗真陀罗跋摩(Rajendravarman)王朝,而于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王朝完成。
供奉:湿婆
看点:女王宫的墙壁、立柱、门楣等建筑表面几乎完全被浮雕覆盖,没有一点空隙。女王宫浮雕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在所有吴哥浮雕中首屈一指,
女王宫简介:
女王宫又称班迭斯雷寺,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称于世,是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和最精致的建筑群之一。 建成于公元967年的女王宫是当时吴哥唯一非国王所建的主要庙宇。它的建造者是罗真陀罗跋摩国王的一位大臣Yajnavaraha。根据奠基石的记载,Yajnyavaraha既是一位学者也是一名慈善家,救助人民于病痛、冤屈或贫苦。庙宇的周围原来是一个名叫Isvarapura的市镇。
女王宫主要供奉印度教的湿婆神,原名 Tribhuvanamahesvara — 三重世界的主宰 — 即它供奉的主神湿婆。然而现在女王宫的建筑看来分为两部分:东西轴以南的部分供奉湿婆,而以北的建筑供奉毗湿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王宫的名字其实和女人,风月并没有关联,蒋勋在《吴哥之美》中也提到,他更喜欢用“班迭斯雷”这样相对精准的名称来称呼这座寺庙,而“女王宫”这一翻译名应该出自最早旅游翻译书籍,或是导游口误所致。
女王宫最大的看点就是墙壁、立柱、门楣无处不在的精美雕刻,女王宫浮雕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在所有吴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
游览女王宫tips:
1、女王宫属于外圈了,距离暹粒城区有一定距离,考虑到外圈还有路途不好走的崩密列,建议坐car来这里。
2、鉴于其极其鲜艳的色彩,女王宫最佳拍摄时间是上午9点到10点、下午4点到5点两个时段。但上午的最佳时段总是挤满了旅行团,女王宫并不大,人多了就散不开。如果只能上午去,提前1小时左右到达。个人建议下午来吧,应该错开了旅行团了。
3、晴朗的中午应该避开这里,在毫无遮蔽的红色砂岩建筑中穿行会感觉像在碳火上烤一样炎热。
4、女王宫的雕刻都是印度教故事,如果没有专门的导游,能提前针对雕刻的内容做点功课最好,会加深对这里的印象。
出发前,在攻略里简单截了几张图,做了一个图文讲解,可惜到这里时,全是人,人,人,只能跟着人群移动,很难对着之前的攻略去看图说话,结果就是,除了拍点图片,事后连蒙带猜之外,很难了解不同的雕刻代表着什么内容,只能走马观花的看一圈。
所以只能给大家发一组雕刻图了,做不了什么讲解,大家就当欣赏一下精美的雕刻好了
好吧,这个图的讲解还能对上,发出来给大家参考吧,女王宫第二层围墙西门门楣上的三角墙,它讲述的是两猴Sugriva和波林Valin为了争夺王位互相残杀的故事,取自印度两神故事《罗摩衍那》和《摩柯婆罗多》,最后Sugriva因帮助罗摩找回了妻子悉多Sita,因借助罗摩的力量杀死其兄波林,夺得了王位。
这里雕刻的精美度绝对是吴哥之最。这种精致会让你有种在看木雕的错觉。
除了精致的雕刻,女王宫艳丽的色彩在吴哥建筑中也不多见。
与大部分吴哥古迹所使用的青砂岩不同,女王宫采用高棉特有的红土建造,色彩极为艳丽。含有大量水分的红土既便于运输、建筑,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而建筑建成后,经过风干,就变得异常坚硬,千年不坏。
我们到的时候上午九点吧,人真的很多,抢着一个镜头不容易呀,看到没人了,赶紧让猫女上去拍一张。
说个小插曲,等我们跟着乌泱泱的人群走到这里时,正好听到导游在介绍女王宫著名的“东方蒙娜丽莎”,据说那是柬埔寨标准美女像,我以为是这个人像赶紧闪了张,结果后来才发现,不是也,最后,那个真正的“东方的蒙娜丽莎”在哪里,我也没有找到,
女王宫的猴子守卫,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嗯,吴哥的封面就是它拉
这些猴子脸的怪兽据说是时间之神,真品收藏在博物馆拉,现在放在这里风吹日晒的是复制品。
这里人真的好多,有点空隙,就赶紧让猫女上去拍一张
女王宫地处远离吴哥城的偏僻山村中,直到1914年法国一位地理学家在荔枝山勘探地形时,才发现它。因而能保存得比较完整。
第二站:崩密列(Beng Mealea)
修建时间: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
修建者:苏利耶跋摩二世
供奉神灵:湿婆神
看点:因为坍塌严重,难以修复,保留了当初被发现时的样子,很原始,很有探险的乐趣。
崩密列的历史还处于不明了的状态,据学者推测,崩密列大约建造于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即苏利耶跋摩二世时期。这座印度庙宇是用来供奉湿婆神的,虽然它是一座印度教寺庙,可是它有一些雕塑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它是一座破败、隐秘,未经修缮的寺庙,这座神庙从来没有完工,原本应该有浮雕的寺墙上都空空如也。
当您跟随着当地导游爬窗户,走屋脊,穿房屋的时候,你会发现永远有惊喜在前面,而且也永远不知道前方等待着的是怎样令人惊喜的景色。如果您热爱探险,那崩密列绝不能错过。
游览崩密列TIPS:
1、里面各种坍塌废墟,各种荒草树林,一定要找人带着走(景区门口有一些带路的小孩,给一些美元能当导游,当然如果运气好,你的tuk司机也会也能充当这个角色)
2、需要爬上爬下,穿双好走的鞋很有必要,女生最好穿裤子,感觉长裙在有些地方攀爬时也不太方便,短裙就算了。
3、能坐car就别坐tuk来这里,一是路程有点远,离城区大概车程2小时,二是路不好,到处都是黄沙飞扬,坐tuk就只能吃灰了。
4、旅行团不会来的地方,绝对没有乌泱泱的人群,简直就是一个探险的乐园,真的不知道下一秒有什么惊喜,很!好!玩!强烈推荐。
崩密列入口,一片断壁残垣的景象,这里因为坍塌得太厉害,没有修复,几乎保留着当初发现时的原貌。
入口处有个长长的通道,两边能看到熟悉的naga
茂密的树木下,坍塌一地的碎石,走进崩密列,随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
这里的植被生长得很好,即使是大太阳天,走在里面也不会觉得闷热。
在司机布松的带领下,走进了一个倒塌的寺庙中。
几百年的岁月里,这些古树就和荒废建筑共生在此。
在布松的指导下,我们在这个“景点”合影一张
一片荒凉的古迹中,两个衣着鲜艳的女游客在“非职业导游”的指导下,成功摆好了pose
坐上树枝前,我俩特别小心翼翼询问布松,能不能坐上去,会不会对古树造成损害,布松连连答到,没问题没问题。估计那会儿他口头的os时:两个姐姐太罗嗦了吧,我都不知带了好多人拉,
为什么一直强调到吴哥穿着鲜艳点,废墟整体色彩偏暗偏黑,鲜艳的色彩穿插其中,整个画面瞬间就亮了。
跟着布松同志,又穿梭到另一个不知名的废墟房子里,很喜欢这里的调调。
布松带着和猫女在前方找“树木”景点,我跟在后面突然就看到这个布满蜘蛛网的窗帘,说不出的荒凉和孤寂,行走在这里,会觉得自己仿佛穿越到几百年前的吴哥,心中有种很复杂的情绪。
通过窗棂,看到了废墟中的神像,那样宁静,那样安稳,不知在为谁静静祈祷,特别喜欢这个系列的光影和构图。
洒在废墟中阳光,给了画面好看的色调,让我这个业余创作者也忍不住一拍再拍
那个神奇的窗棂后就是布松带我们找的“景点树木”,盘根错节的老树在这里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天然形成的弧形,也成为了一个最佳合影点。(后来发现,真的很多游客都在这里拍照的)
再三询问布松,确定没有冒犯古树后,我和猫女才坐上去拍造型
几年前 在云南买的花布鞋,买回后一直放在家里,没有机会穿,这次去吴哥总算派上了用场,一路行走靠它,又轻便又好走,嗯,而且和这里的氛围也挺搭的
还是这片废墟,围绕古树创作完成后,我们又开始了围绕窗棂创作的系列:)
吴哥的各种框框太适合取景了。
在崩密列,各种没有方向感,反正一路跟着布松走,他领着我们又到了另一个“树枝景点”
布松示意我和猫女分别坐上去拍照,可是,,可是,,这个树枝是悬空的,离地面还有好大一段距离,下面就是各种乱石,格格试了好几次,还是胆小的放弃了,套用一句流行的台词“臣妾,哦no,格格做不到呀”
耐心的布松帮大胆的猫女“上树”
格格胆小,看着他俩忙上忙下,帮不上忙,只有在一旁拍照的份儿
狭长的通道,满地金黄的落叶,爬满墙的树枝,无一不传递着这种荒凉的情绪
这一天在崩密列的光影特别好,拍出的相片暖暖的
第三站:罗洛士群(Rolous Group):神牛寺(Preah Ko)、罗莱寺(Lo Lei)、巴孔寺(Bakong)看日落
罗洛士群简介:
建于9世纪末,被人们称之为高棉艺术的开端,吴哥王朝的创立者阇耶跋摩二世曾建立了数个首都,罗洛士是第二个,吴哥王朝在此定都70年,现存巴公寺、神牛寺、罗莱寺。
巴公寺(Bakong):罗洛士群里规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庙,它曾经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庙宇。
神牛寺(Preah Ko):罗洛士群的第二大重要建筑,该寺底座为高高的台基,上面有6座塔,每个塔上面都有梵文的篆刻。女王宫的建筑风格就是在神牛寺风格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罗莱寺(Lolei):建造在高棉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池(现在是稻田)的中央一个小岛上。是耶输跋摩一世迁都吴哥前的最后一个主要寺庙。
罗洛士群的三座寺庙离得不远,规模都比较小,是吴哥建筑早期的代表,现在荒废得也比较厉害。
今天最后一站是巴孔寺,赶到时差不多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平台上人不多,有对情侣安静地坐在地下肩并着肩,看着太阳渐渐从天际线上消失。四周一切是如此宁静,这是我们在吴哥碰到最美的一天日落,感谢我们的司机布松记录下这美丽的一刻。
巴孔寺内一个买芭蕉的小女孩。
上午:吴哥博物馆 下午:老市场逛街购物、下午茶
写到最后一天了,这一天的安排非常轻松,上午去看了吴哥博物馆,下午就在老市场下午茶闲聊,体验了一下慢生活的暹粒。
第一站:吴哥博物馆 (Angkor National Museum)
吴哥国家博物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其中的5千平方米是艺术文物和图画展览厅:馆内收藏的文物是高棉王朝各时期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均为真品。吴哥国家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突出了宏观借鉴、微观变化的特点,远远望去,博物馆的顶盖很有几分吴哥窟古塔的神韵。而细细品味,长廊、门坊、镶窗这些细节尽管都是深受吴哥窟设计的启发,但无不融入了现代因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考察高棉文化留下的丰富遗产。
有网友评价这里是“一部立体的吴哥王朝宗教字典”,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印度教佛教神话人物故事、高棉王国历史、不同时期的雕刻特色、还有高棉人物衣着特色的介绍以及很多影像资料(可以选择中文),生动地介绍着整个吴哥遗迹群。
尽管暹粒经济不发达,但是旅游做的非常好,从吴哥博物馆就可见一斑,整个馆内的陈列布局,清楚明了,馆内的设计也非常好,比起国内很多博物馆更用心。在前言,还能看到对周大观的介绍(看到这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呀)。
我们是上午去的,整个馆内人不多,只有一两个日本团,没有一个国内团,偶尔能碰见几个同胞,都是自己前来的。很多朋友建议来暹粒第一站就可以安排这里,会对你认识吴哥有很好的帮助,我们是整个行程很难安排过来,放在最后一天,就当做个总结吧。
参观吴哥博物馆tips(参考网友Jesse看世界,他总结的很好,直接分享给大家吧,希望作者勿怪)
1、门票12美金/人,导播机3美金/台,寄存免费。
2、开放时间8:30-18:00。
3、博物馆离老市场约15分钟车程,可以打TUKTUK前往,让司机在门外等你。(我们因为是最后一天在暹粒,让布松送了我们后就离开,到晚上要去坐飞机前,再来接我们)
4、参观时间1-2小时适宜,感觉有兴趣的不妨提前一点,在中午就去,博物馆里空调充足,可以当做避暑圣地。
5、时间充裕不妨把博物馆安排在行程第一站,对吴哥历史、印度教佛教人物有一定了解后,再去景区参观。
参观完吴哥博物馆后,我和猫女为了节省tuk费,两个人顶着烈日慢悠悠的往老市场走去,随便看看暹粒的街景。(前几天都是在景区停留,的确也没得机会打量这个城市现在的风貌)
经过一个有点像街边花园的地方。
猫女在路边捡了一朵美丽的鸡蛋花,于是,我两拿着花ao起了造型。
继续街景系列,看到了熟悉的人像,我和猫女一致觉得西哈努克是个帅哥,而且长得和当地人的感觉不太像。
暹粒河
路过一家租碟子的商铺,门外五颜六色的海报吸引了我们。
[/td][/tr]
中午的主题就是这家到到排名上的餐厅啦! 关于Viroth's 餐厅 的详细介绍,大家参见之前我整理的美食篇,地址评价都在那里,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喜欢这里的装修和味道。
很有特色的东南亚装修风格。
门外也有就餐区。
生意很好,我们差不多11点半到的,还有座位,过了半小时,这里都坐满了。
每次必点的shake。
招牌菜烤肉。里面是猪肉,外面是用一种叶子包裹着,合着一起吃,口感很好。
我们还点了一个貌似仔姜鸭丝的菜,配菜是空心菜,味道有点像川菜了,很下饭,空心菜炒的也很嫩。之前我们在崩密列附近的景区餐厅也吃到类似的菜(不知道是不是当地一种传统菜),远没有这家做得好,做的精致
午餐结束后,我们两去老市场逛了逛,买了点纪念品(主要就是一些丝巾,还有香料什么的),接着就直奔猫女心心念了几天的viva 墨西哥餐厅(她之前就惦记着这家的酒,据说品种很齐全,那个时候猫女还不晓得自己已经怀孕了,好在宝宝给力,现在很健康的呆在妈妈肚子里)
猫女点的mojito
给我选了杯sangria ,从西班牙回来后,猫女就对这个西班牙的名酒念念不忘,没想到在暹粒碰到了,强烈推荐我试试,她验证了说和西班牙味道差不多。两个月后,我去了西班牙,也对这个玩意着迷了。
我点的猪排套餐。当时其实不太饿,味道记不太住,以我吃货的心情推测,如果记不住的话,大概就不算很惊艳吧
猫女点的玉米卷,她说这是墨西哥很有名的一道菜,据她说,味道还不错。
那是我们在暹粒的最后一天,飞机是晚上一点的,该逛得地方也逛得差不多了,该买的礼品也买了,酒店房间也退了,于是,这家餐厅就成了我们下午茶+晚餐+夜宵的目标地,起码在这张桌子坐了4个多小时吧,回忆了好多大学的时光,讲了很多大学的八卦,很开心的一段记忆。
锁定这家来消磨时间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家的酒,这是猫女的强项,(回国后,猫女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五周了,在吴哥我们好几顿都有喝酒,实在是罪过罪过,好在宝宝很给力,检查指标都很ok,将来一定是个身体强健的好宝宝 )她当时考察了好几家餐厅,说这家酒比较齐全,价格也合适。
图片是猫女给我点的sangria ,从西班牙回来后,猫女就对这个西班牙的名酒念念不忘,没想到在暹粒碰到了,强烈推荐我试试,她验证了说和西班牙味道差不多。
拖拖拉拉半年,总算把这个游记更新完了,谢谢大家一路的支持和鼓励,不管留言的还是没有留言的,没有大家的捧场,估计很难坚持更完。
发帖的初衷,是为了纪念我和猫女的这次出行,没想到,这次旅行对猫女而言,还有特殊的意义。我生日那天她留言给我,说很多年后,她会告诉肚子的宝宝,当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带着ta,和一位阿姨一起感受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希望宝宝健康成长,这就算我送给你的一份见面礼吧
吴哥的美,前面说了很多,回来后,每次和朋友聊起旅行,我都义无反顾的建议他们到这里看看,荒芜也好,颓废也罢,辉煌也好,神奇也罢,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前世今生让我感触很深。饱受磨难却依然质朴善良,依然虔诚微笑的人民、被掩埋了数世纪后重回视线,依然让人震撼,让人膜拜的吴哥遗迹,无一不向世人传递着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会经过时间的沉淀而消失,反而越久越深刻,越来越强大。
如果有机会,大家都去吴哥看看吧,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那里感受到专属自己的那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