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2
- 收藏62
- 评论3
- 赞23
+1
出发日期/2014/10/13
天数/1天
玩法/徒步
东台路古玩市场地处原卢湾区浏河路、东台路上,曾是一条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旧工艺口特色街,被称为上海的“琉璃厂”。在涉外导游,专供海外游客使用的《上海指南》游览地图上,这个古玩市场同豫园、玉佛寺等名胜同样引人注目,因此逛此条街的老外到是比中国人多。
最初各家出售的东西种类不多,但大多是古董与旧货。这些古董、旧货都是从居民家中、乡下,或者外地淘回来,再卖给一些识货的行家或收藏爱好者。老板们一半时间在开店,另外一半时间却要“走家串户”,或者到其他旧货市场“淘”货。淘古玩赚钱快,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一市场。
卖的东西种类很多,类似于古董的东西,有好多都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怎么用
这里以“奇、特、怪、稀”著称,能觅到你在别处市场觅不到的各式古玩工艺品,就比如这个春宫图,呵呵,在很多家店铺都看到,一模一样的,估计都是些个流水线仿制品。
三四十年代的靡靡之音
粗大的毛笔,这么大的毛笔,需要多大的砚台啊
这三个猴子据说是三不系列不说,不看,不听也是孔子的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这里多了一个俺不懂
茶具和长烟斗
有点年代的钟、电话机、收音机
已没有人再使用的打字机
海鸥方镜箱照相机
年轻时曾用过的手摇钻、绕线机
佛音钵
俺从上海早新闻得知,东台路古玩市场北侧的一大半与其周边的老小区一起,“已经列入动迁计划”。故到此一游拍摄并纪录。出了东台路古玩市场,穿过寿宁路美食街,哪路对面就是大境阁
大境阁的历史上海自元代建县后,未筑城墙,明代时多次遭到倭寇侵略。因此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仅用3个月时间赶筑了一座周长9华里,高2.4丈的城墙,城上筑有雉堞3600余个,敌楼2座,沿城墙外面筑有阔6丈、深1.7丈、周长1500余丈的城壕。明嘉靖三十六年,又增筑敌楼3座、箭台20座。万历年间倭患平息,县城安宁,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
古城墙和大境阁是连在一起的,大境阁本来就是一座城楼。从外观看,中间是三开间的楼阁,两边是城墙,楼阁前最中间有城墙向前突出。由于当年拆城指挥部——城壕路工事务所设在大境阁,又有人请求保留大境阁,后以九亩地的泥土充填大境阁下这段城壕,才使这段城墙和大境阁得以保留。
当年射箭用的熙春台和登上箭台的21级花岗岩石阶,也都是明代遗物,有的砖上至今还有“上海城砖”字样的钤记。
登上不高的城头,四周都是高楼,难以远眺。进入阁内,有清代熙春台遗址。
西边有个晒台,就是外面看起来的突出部位,这就是“熙春台”,正面墙上写着“信义千秋”。两边墙上,一边是“熙春台”介绍,一边是“大境阁”介绍。
东边楼阁是关帝殿,供奉着三位神仙,中间是关云长关圣帝君,两边分别是财神赵元帅和月下老人。几尊神像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仅剩的这段只有50米长的城墙
大境阁隔壁就是白云观 ,海上白云观原名雷祖殿 ,为道教著名宫观,原先地址为西林后路100弄8号,后因市政动迁,搬到黄浦区大境路259号。
白云观亦称“海上白云观”,始为嘉定道士徐志诚劝募,是上海道教全真派的主要道观。它是一座上下两层四合院式的楼房,底楼是灵宫殿,灵宵宝殿,楼上为老君堂和雷祖殿。现在观内供奉的九尊道教铜神像系明代文物,大殿内玉皇坐像净重1500余千克,为全国其他道观所未有。
走出大境路斜对面就是上海老街,上海老街,原名方浜中路,西起河南南路,东至人民路,全长825米,由西到东的建筑风格和业态布局展示了老上海从明清向民国直至西洋文化涌入时期的一段历史文化的演变。
远远望见,一个高大的牌坊矗立着,石牌坊上汪道涵先生书写的浑厚有力的四个金色大字“上海老街”
牌坊下一对仿故宫太和殿铜狮
往前看,只见白墙黑瓦的还真是别有风味,街上人来人往,那高悬的灯笼,古香的牌坊,老上海的繁华旧梦,在鳞次栉比的店铺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觉时光倒退。
侯家路LZ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
上海城隍庙就在上海老街上,上海城隍庙与上海外滩齐名。可谓名扬天下,与豫园毗邻,又称老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
城隍庙有一条特色商业街修建的很有意境,小街是并排的两层木制红楼,店门上沿是一色的曲直镂雕连檐,再上是镂雕的窗棂,顶上是翘角的飞檐。街心有个连廊,仿佛架起的第二道门。街不是很宽,两旁这条小街即使你不购物,进去走走看看饱眼福,有一种回归古老的感觉。
在全国都是响当当名气的老庙黄金
楼上手捧金元宝的是哪位财神爷啊?
九曲桥上观鱼,成群的鱼儿在池内欢游是豫园的一大景观
这里到处都是摩肩接踵的人们,已然人满为患。把这九曲桥堵的都看不到桥栏了。但见湖心亭茶楼,明清时代古建筑,木结构的园林建筑风格飞檐翘角。
上海绿波廊酒楼座落在老城隍庙九曲桥畔,南临繁闹市井,北傍园林景观,系三层仿明清建筑,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湖心亭相映成辉。餐厅环境幽雅,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氛围。
上海老饭店比德兴馆更“老”,它始创于清光绪 元年(1875年),原名“荣顺馆”,屈指算来已有130年历史了。
来城隍庙的游客很多,其中有很多老外,对他们来说,这里才是他们想像中的那个传统意义上的、从形象到心理都更愿意接受的china,这里才充满着他们喜欢的中国味儿
卖土耳其拉长冰淇淋的表情帝,每当有顾客来买冰淇淋,他就开始了表演
豫园老街的金字招牌。豫园老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筑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907年),原名为豫园路,由明代上海豫园而得名。
豫园老街,宛如镶嵌于豫园商城中的一朵异花奇葩,一条绚丽彩带。位于豫园商城北端,南连闻名遐尔的江南名园“豫园”,北与万商云集的福佑路小商品市场相衔,全长百余米,集聚了三十余家极富中国民族风情的特色商铺,涵盖了居家用品、工艺礼品、喜庆用品和传统特色商品四大板块。
小吃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最著名的当然是南翔小馒头,外卖的小笼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望着那蛇形的队伍放弃了饱口福的念头。南翔馒头店的悠久历史可见船舫前的介绍。
西洋镜
现场画像
民族乐器
沿着老街走到四牌楼路(小吃街),穿过四牌楼路到复兴路,没有多少路就到老码头。
老码头位于上海老城厢地区东侧的十六铺地区,东与陆家嘴金贸区隔江相望;南临南浦大桥;西为上海老城厢,与豫园、淮海路商业街、上海新天地等城市地标遥遥相对;北距外滩万国建筑群约1.5公里。
“老码头”是原来的十六铺,有着最上海的传奇。这里的临江弄堂、老式石库门群落流传着上海滩大亨们的故事。闲坐屋顶的欧式露台,看黄浦江江水滔滔,楼下曾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如今,老码头将更好地融合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文化 、商业与风尚,呈现给世人别具一格的海派风情。
老码头创意园区,依旧是老房子翻新改建后的产物。上海类似的园区不少,但是能坐立于外滩江边,这样的地势可谓得天独厚。若不是正在进行中的外滩建设工程多多少少影响了这里的人气,应该是吸引大家趋之若鹜的休闲宝地。
老码头能清楚看到上海滩现三神器高楼:注射器(金茂大厦 )、开瓶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打蛋器
(上海中心大厦)
老码头四周就透着浓浓的休闲氛围。
局部休闲小景特写。
这个位置不光雕塑摆放的位置欠妥,连我的构图都左右为难了!
哈哈。原来这是给游客休息用的,看老年大学摄影学员在交流休息
雕塑造型不错
光影还算迷人!这是酒吧的柜台
处于老码头休闲广场中央的“1号楼”是一幢典型石库门建筑,在外滩欧式建筑风格基础上,加入现代与海派元素。壹号会所位于老码头所有建筑物的正中位置,正入口有着全长26米的水上T台,两侧水池与建筑交相辉映。
不同角度的中庭水景
外马路453号,是建于1936年的年纪最大的仓库,现在被命名为一号仓库。
外马路579号,2号仓库,原上海复兴港仓库旧址。
3号仓库(外马路601号)建于1937年。虽然只有三层,但体量最大,也是最漂亮的一座仓库。这是3号仓库的沿江立面。
4号仓库建于1927年,是黄金荣私家经营的粮库,也是黄浦江边唯一一座木结构为特征的仓库。改造后的4号仓库屋顶竖立着“老码头”三个大字。
如今五座老仓库的外立面都根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保留下的老照片进行了复原。具有海派文化风格的门头、弧形拱门、经典阳台、青砖、廊柱,都再现了的当年的建筑风韵和特色,并与邻近的老码头创意园区怀旧氛围和时尚功能相协调。
外马路的这一线老仓库的东面是黄浦江。黄浦江边,当年的码头装卸平台现在已成为一大片滨江休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