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14
- 评论7
- 赞17
+1
出发日期/2013/07/08
天数/20天
人物/家庭
祖孙三代法国自由行。巴黎都市风情;勃艮第酒庄之路;日内瓦万国宫;阿尔卑斯雪山,庆贺结婚40周年;薰衣草花田,体会浪漫;罗马小城,完成历史穿越;地中海蔚蓝海岸,远眺天体浴场;南法吕贝隆,藏在深闺的美丽山村;世界遗产地,惊叹2000年前的的人类文明。这次19天的旅行,内容丰富多彩,看到了和我平时生活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在这个读图时代,上照片才是硬道理。不过我的文字说明也是比较详细、正确的哦。图文并茂,欢迎阅读、点评。
这是位于马诺克斯以东的向日葵花田
里昂罗纳河边,对面建筑为主宫医院,开办于542年
南法的薰衣草花田
建于公元前的加尔桥,古罗马石结构输水渠道,高约48m。我惊叹于它的完好保存
怪兽看巴黎(怪兽背上还有一只鸽子呢)
塞纳河上的连心桥
勃艮第的葡萄庄园
日内瓦湖的大喷泉
阿尔卑斯山,有许多喜欢极限运动的游客
当天是我们结婚40周年纪念日。后面的圆形雪山顶,就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距离8km
建于公元一世纪的古代竞技场
因为照片比较多,好多还没有整理好,先从整理好的地方开始吧。
里昂,是法国第二大城市。但是作为世界遗产,它又是一个现代和古老结合的非常好的城市。索恩河与罗纳河从城市中间穿过,河西主要是历史街区,特别是富尔维耶山丘,古罗马历史遗迹多多,所以整个里昂老城区,被收为世界遗产。
里昂市中心的白莱果广场,前面是路易十四的雕像,后面山坡上就是著名的富尔维耶圣母教堂
富尔维耶圣母教堂,应当是里昂最主要的景点吧
从罗纳河畔看富尔维耶圣母教堂,前面是主宫医院
罗纳河畔,顺着山坡建设的民居,红色的屋顶,在蓝天映衬下格外漂亮
早晨的主宫医院全景
罗纳河畔,天鹅成群
里昂的花树
里昂火车站内
一对老天鹅,带着5只天鹅宝宝,从桥洞中游来
奇怪了,这些照片怎么看上去都是很模糊啊?在上传以前,看上去都是非常清晰的啊?看来不搞清楚还没法上传了。我来上传一张未经压缩的照片,这是里昂老城区一家糖果店,装饰很有特色哦。
里昂市政厅屋顶局部
市政厅广场的巴特勒迪喷泉,此喷泉雕刻者巴特勒迪,就是赫赫有名的自由女神像的作者。
此喷泉将法国描绘成坐在战车上的女神,而她驾驭的4匹马,代表法国4条大河:塞纳河、卢瓦尔河、卢纳河与加龙河
里昂国家歌剧院,看上去很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和屋顶的建筑,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
歌剧院广场前,玩滑板的小伙子
里昂工商会总部,过去是里昂最早的证券交易所
再贴一张世界遗产普鲁万的小山村风光,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代集镇。
照片的压缩是在PS中进行的,看效果是否好一点。
这是一家画室吗?不是,它只是里昂街头的一幅壁画。
在里昂绘有大大小小几百幅壁画,有的描写里昂的历史,有的记录城市生活,所以里昂又被称为壁画之城。
最著名的壁画,就是这幅“里昂人”(Fresque des Lyonnais),它位于罗纳河边一座铁索吊桥的桥堍。这幅壁画描绘了里昂的24位历史人物和6位当代人物。其中,我们最熟悉的人物,应当是化学家、物理学家“安培”了(就是作为电流单位的“安培”);还有卢米埃兄弟,他们是当代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而很古老的要数“克劳迪一世”了,他是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迪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公元41--54年在位;还有在二次大战中牺牲的飞行员,“小王子”的作者,作家安托万等等。壁画下面有明细表说明。
这就是壁画“里昂人”,右侧墙面还有一部分。中间3楼阳台上为安培,2楼右侧阳台上是卢米埃兄弟,房间内还在放电影呢。
“里昂人”壁画局部,小伙子可是真人哦
我家调皮的小孙女
清晨的街道,很安静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偶博物馆附近的橱窗,很有趣的各种木偶
商店里的小天使,也是三不(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
表情各异的橱窗模特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罗纳河边,罗纳河边是当地居民喜爱的地方,早晨在河边路上晨练,白天躺在河边草坪上晒太阳。河边还建有免费的游泳池和滑板运动场地。天鹅、野鸭也在此休闲生息。
清晨的白莱果广场上,也非常清静
这是从圣让首席主教教堂广场看富尔维耶圣母教堂。广场上的“ONLY LYON"就是里昂旅游局的宣传口号,这句宣传口号巧妙的将”LYON"这4个字母重新组合,再加在“LYON",之前,就变成了”只有里昂“这句宣传语了。而红色的狮子,则是里昂的象征
由于富尔维耶圣母教堂在山顶上,所以可以乘坐这样的缆车上山,票价和地铁票一样的
尼姆我们住在市中心的一家宾馆,这个宾馆的房屋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装修蛮有特色,房间里没有空调,但是有老式的吊扇,能够正反向旋转
尼姆的老城,基本上多是古老建筑,街道很狭窄,比较难以拍照
尼姆老城很小,慢慢地用你的双脚丈量,体会那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你会有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也会有一点穿越历史的感觉。
罗马小城,非常值得慢慢地闲逛。
街道上方的钢丝绳上,吊着两双鞋子。怎么法国人也不知道维护自己的市容市貌啊
尼姆有着古老的历史,到处都有罗马的遗迹,这间民房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
这个四方神殿,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奥古斯都大帝(Auguste)时代,2000多年了。能够保存如此完好,惊叹哦。可能主要是因为完全是石结构,加上尼姆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有利吧。让我们这些后人有幸还能看到她。下午的强光下,比较缺乏层次感
神殿的建筑特色是柯林斯式的圆柱,顶端有精美的雕花。我简直怀疑它是否还是原配,超过2000年了呀
看看清晨的阳光下,是不是更有历史沧桑感。她的石柱子上多是风化的斑痕
泉水公园(jardins de la fontaine)是位于山丘上的古迹庭园,最初建于1世纪罗马时代。这个大门应当是近代修的,现在是市民休闲的地方
泉水公园原来规模很大(公园内有复原图),18世纪时,是欧洲最大的公众公园,但现在大多已经不存了。这个雕塑大概还是当年的遗迹
群雕整体
泉水池,也是过去留存的,石结构哦
顺着山坡上去,可以眺望尼姆城的西北部
走到泉水公园的最高点,是古罗马遗迹马涅塔(tour magne),建于公元前15年,该塔昔日是用来眺望远处以防止敌人入侵的,也是尼姆的制高点
椭圆型的竞技场可能是尼姆最有名的古罗马时代古迹,它气势雄伟、造型典雅,即使在意大利现在也很难看到保存如此完好的这类建筑了。竞技场建于公元1世纪,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它高21米,长133米,超过2万个座位,从外面可看到2层共60个拱门,是法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竞技场。
竞技场现在除了进行角斗表演外,还会举行很多音乐会和演唱会,特别在夏季。海报上的节目单已经排到9月底了。
伫立在竞技场外的斗牛士,风雨中沉思了多少年,他还期望着万千观众为之疯狂、为之欢呼的场景吗?
由棕榈树和鳄鱼构成的金属徽标象征着尼姆这座古老的城市, 城市街道上,到处布满了这种圆形徽标。临近椭圆形竞技场,多家餐馆包围着的一棵大的棕榈树,以及旁边的鳄鱼喷水池,是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这就是那小小的鳄鱼喷泉
其貌不扬的“奥古斯都城门”,建于公元前16年,是这座罗马小城的城门,也是唯一留存于世的奥古斯都城门。想象一下当年奥古斯都大帝,率领成千上万的将士,通过这座城门,向西班牙进发时,该是怎样威武的场景。
城门里面,左右均有2个侧门。正中是“奥古斯都大帝”的雕像
建于1867年的圣.波特来(eglise saint bandile)教堂,新哥特式建筑风格,双塔楼还是很漂亮的
圣母像上,霞光万道
建于1852年的圣.佩彼特教堂(Église Sainte-Perpétue),其塔楼高达70米 。前面的雕塑喷泉,我还没有查到具体的信息。
这是尼姆的圣.帕尔(st.paul)教堂
尼姆法院
好像是一个博物馆,记不清楚了
当天尼姆比较热,好多小朋友在街头喷泉处戏水玩闹
加尔桥的停车费是20欧,它包括了我们的参观门票。
通过停车场,首先到达的是互动博物馆,介绍了建设加尔桥的相关历史、技术、材料和工具等,还可以看介绍水道桥历史的电影(15分钟),还有一些现代艺术展示。再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加尔桥了。
加尔桥(Pont du Gard),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阿维尼翁西,尼姆北。是古罗马所建造的输水系统,该桥建于公元前夕,是为了长于约50公里的高架渠横跨加尔河所建。她是古罗马建筑艺术中的一件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实用价值.观赏性强,确实令人惊叹。而这条50km的输水管道,就是为了补充尼姆城(就是我前面描述的罗马小城)的供水不足的,可见尼姆城当时的历史地位有多么重要。
加尔桥共有三层,高49米,最长的一层(上层)长度为275米。该桥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
下层:6个拱,142米长,宽6米,高22米。中层:11个拱,242米长,宽4米,高20米。上层:35个拱,275米长,宽3米,高7米。
第一层有一条道路,目前供游客观光通行,第三层则为输水道,输水道为1.8米深,1.2米宽。
夏季,大量的游客来此休闲消暑,或戏水,或划船,或晒太阳
最下面一层上,有大量游客在此观光
碧水中,划船的游客也不少,不过这里只有小皮划艇,没有豪华游艇的,大概不允许进来吧。
一层通道上的观光游客
据介绍,建桥的最大块石厚50厘米长两米多,重约6吨。想象一下,2000多年前完成这样一个工程,需要怎样的智慧和力量。
在一层观光通道上看下面的风景
原来行程计划中,有一天是地中海沿海的戛纳、尼斯蓝色海岸观光。后来考虑这两个地方,虽然名气非常大,但是比较适合度假,而对于我们这种旅游观光者,好像不是特别有吸引力。所以改为海滨小村庄卡西斯(cassis)。
卡西斯在马赛南边20多公里,也属于地中海蔚蓝海岸,小村庄有约8000名当地居民,最关键的是当地有一个旅游项目,就是乘游船观光峡湾,比较吸引我们。
这是卡西斯海湾游船码头
碧水蓝天中间,镶嵌着这些黄墙红顶的民居,鲜艳夺目
不大的沙滩,显得有些拥挤,到处多是晒太阳的法国人,其实当天还是比较热的,我们多希望在遮阴处,但是老外就是喜欢晒太阳
沙滩上踢足球的小朋友,好像法国喜欢踢足球的小朋友很多,难怪欧洲足球这么厉害
刚才的沙滩边就是悬崖,崖顶有座城堡,私人领地,不能参观
卡西斯小城街道,上坡下坡比较多。由于村庄不大,但是7月正好是法国的度假期,小城内找个停车位非常困难,我们到的稍微晚了一点,结果在小城里重复转了好几圈,才找到一个刚空出来的车位。这是唯一一次难找车位。
游览峡湾的游船,不是在卡西斯乘坐,而在约15mk外的拉西约塔(La Ciotat)乘坐,这就是游船码头附近风光。2小时的游船,票价好像是26欧
这个建筑我还没有搞清楚,究竟是灯塔还是教堂
游船出发后,首先绕过的就是鹰嘴岩
这是鹰嘴岩近景,从另外一个方向看更逼真,但是逆光,感觉不是很舒服,所以用本照片
地中海的海水蓝的让人心醉。而海岸边的棕红色砂岩,由于千万年来的风蚀,呈现出奇妙的褶皱,也是非常神奇
看着这海水,比蓝天还蓝得多。究其原因,除了与地中海沿岸国家环保做得好,没有污染外,据说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国、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脉,基本上是石灰岩结构,因此,从山上融化下来的雪水,冲刷的雨水,是不挟带泥沙的,因此海水也特别的清澈
同一游船上的游客
真是名符其实的蔚蓝海岸哦
每一张照片,海水都是那么蓝得让人心醉
这样的小游艇,普通的法国民众应当能够承担的。船头一位正在晒太阳呢
这样的游艇,可能就比较贵一点了,反正养游艇比养汽车要贵得多,而且利用率比较低
这个只能称帆板了吧,几个朋友结伴而行,也是非常愉快的事
峡湾附近,有好多陡峭的岩壁,这是驶出峡湾的游艇
我们的游船,一共进了3个峡湾,最深的峡湾,也就1公里多一点长吧,与挪威的峡湾简直是不能比的。
每个峡湾的终端,基本上有一片小海滩。按照我看的有关资料,这些海滩属于天体浴场。实际上从我拍摄的照片看,基本上没有天体的,极个别的女生裸露上体。
一家人驾驶这样的游艇出海,该是多美滋滋的生活
法国女士的身材很好哦,后面那位女士
坐在游艇上发呆,也是很惬意的享受吧
峡湾顶端,就是一个小型海滩
这里的海滩,比卡西斯的要舒适一点,不是那么拥挤
游船向峡湾外行驶
用腿驾驶我们游船的法国女郎
我们是乘火车从马赛到尼姆的,因为我儿子假期较短,提前从马赛直接飞巴黎,再回国了。马赛是个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也是法国最大的港口。
马赛火车站居高临下,可以鸟瞰马赛城。台阶上一对候车的情侣
可能马赛的治安不是很好吧,经常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巡逻
建于1864年的圣母加德大教堂(Basilique Notre Dame de La Garde),位于150米高的一个山丘上,因此,在马赛城的很多地方,几乎多能看到她。教堂前面的墙壁上,还留存着二次大战时,德军与联军交火的弹痕。
远远看着这个著名的景点,灰白相间的大理石建筑,华丽的新拜占庭式教堂,必定会吸引你去到那个地方。自驾的朋友要注意的是,教堂下坡的路非常陡峭(坡度估计在40度上下),而且路很窄,开车要小心。我儿子开着车,我坐在边上心里直打鼓。
大教堂上方金色的高达9.7米的镀金圣母像
教堂内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建筑和金碧辉煌的壁画,装饰得华丽辉煌
由于马赛是著名的港口城市,所以教堂内挂有大量船模,我想应该是保佑出海平安吧
加德圣母大教堂前的圣母圣子像
居高临下看马赛沿海,海中小岛就是囚禁基督山伯爵的伊芙岛,有游轮可以去参观。完全逆光,拍摄效果比较差。
马赛城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东南濒地中海,远看这些山丘就像城堡一样,右面正好飞过一只小鸟
这是在加德圣母大教堂前拍的马赛城风光
这是从我住的宾馆窗口拍的加德圣母大教堂清晨。
同一角度的夜景
马赛老港广场的雕塑,我也不知道其内涵
老港广场上很有创意的一件艺术品,尽管只是一面放在头顶的大镜子,但是非常有趣,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人在地上走,影在天上留。当然照片表现比较困难,光比实在太大了
早晨老港广场上卖鱼的小伙子
老港广场整天多是熙熙攘攘的
市政厅后面,小乐队在演奏
小巷里面就要安静得多了,要一杯饮料,慢慢地度过这幸福时光
老港广场人流量很大,可能也是马赛最不安定的地方,所以警察排队在那里待命
街头看到的,这条狗腿好长喔,不知道是什么品种,请教了
很有创意的禁烟广告,美女飞腿一脚。法文的广告语不知道是啥?
福禄寿三星,在一个餐馆的菜单下
马赛市区民居楼顶的电视天线,好像他们那里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很低啊(从宾馆窗户拍摄)
这是创建于1790年的罗纳河口省议会,我住的宾馆离此大约300m
宾馆门口的街道就是这样起伏的,宾馆附设有立体停车场
这是马赛古救济院,分为医院与圆顶教堂两部分,其实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收容院。将近500年前,有这么大规模的收容院,真的不得了哦(。该建筑由法王路易14的御用建筑师Pierre Puget所设计。这位大师最著名的建筑是凡尔赛宫。
又是HOTEL,这是马赛警察局
市政厅后面的一栋建筑,大门紧闭,我也没有搞清这是哪?
马赛主教座堂,拜占庭-罗曼式风格,修建于1852年到1896年,右边附属部分为5世纪时老主教堂的遗存
这是侧面看的全景图
主教座堂正中的圣坛
这个应当是供信徒忏悔的地方吧
主教座堂内的礼拜堂,除了红黄相间的大理石柱廊外,马赛克地面也很精致哎
这里讲一个殠事。我们从阿维尼翁开车到加尔桥,按照我事先设定好的目标,GPS正确的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停车场,但是因为看不到这么大的桥,我们不知道是在景区外围的停车场,以为是某一个宾馆呢,所以又开车出来找。开出来至少10分钟,在一个村庄转,时近中午,村庄里看不到一个人可以问路。正在尴尬之时,有一辆农用卡车开来,我就招手示意问路,但是这个农民听不懂英语,我就把书上加尔桥的图片给他看,他马上理解了,只是挥挥手,我理解他是要带路,果然他开着卡车在前面慢慢行驶,我们就在后面跟着,结果又回到了我们先前看到停车场的路口,他停下来,向我们挥挥手指一下,然后就开走了。类似这样的热心的法国人,我们遇到过多次。第一天到巴黎买地铁票时,一位法国人看到我们手上拿着地图,就主动上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
当然,在法国也有惊悚时刻,到时候我再描述吧。
“高卢人的小罗马”,历史小城阿尔勒(Arles)只是路过观光,停留时间不长。小城中心附近有立体停车场,好像还是免费的。
阿尔勒最有名的,就是建于公元前一世纪的阿尔勒圆形竞技场(Arene),世界历史遗产。当年在这里是观赏战车比赛和血腥的徒手格斗。今天,可以观赏斗牛, 还有戏剧和音乐会。
这个竞技场比尼姆的竞技场历史更悠久一点,保护也相当好,感觉两者用的石材不同,阿尔勒的石头看上去像汉白玉似的。不过从拍照的角度讲,这里周围的空间更狭窄,不像尼姆那样前面有个大广场。
游客不到里面去,是不需要买票的。看,外面人很多里面几乎没有人(顶层左面有两个游客)
近看的话,石头材质比较光滑、滋润
这就是竞技场的拱门,上面应当是上层拱门和看台了
路面上指引游客观光路线的地标,好多城市多有,当然图案是不一样的
阿尔勒另外一个有名的遗迹,就是古代剧场(Theatre antique)。它建于公元前1世纪末,是罗马世界较早建造的石砌剧场之一。这是古代剧场的大门
古代剧场的遗迹,根据后面仅存的高耸的柱子,你能够想象出当年剧场的恢弘气势吗?目前在另外一个城市奥朗日(Orange),还保存有一个完整的古代剧场,如果有兴趣,你可以查一下。
这个古代剧场,目前还在使用。
阿尔勒街头的浮雕
阿尔勒还是梵高生活过的地方,有个梵高医院,不过我们没有去看。
始建于罗马时代的阿维尼翁,是一座充满艺术文化气息的城市。阿维尼翁历史城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保存完好的阿维尼翁城墙全长4300m,建有方形和圆形的城堡,很壮观,好像也比较少见
清晨的古城墙内
阿维尼翁市政厅,位于古城内,注意,又是HOTEL DE VILLE,可以自由参观的
现在到处多有中国游客,所以,连高傲的法国人,也贴出了中文标识
市政厅内用金属丝做的塑像
市政厅广场上的小朋友
街头人像造型,如果你在他的罐子里丢了钱币,他就鞠躬
一对很可爱的情侣。这个人像造型是否是装扮成教皇了,给他们摩顶祝福呢
阿维尼翁教皇宫。城堡式的教皇宫朴实无华,从1305年到1378年,有7代教皇居住在此,所以称为教皇宫。左面有金色圣母塑像的塔楼,是阿维尼翁圣母院。
教皇宫内部院子
教皇宫内已经没有太多的陈设,这是内部雕塑
创办于1947年的阿维尼翁艺术节(Festival d'Avignon),每年7--8月份举办,教皇宫内也成了演出场所,这是看台的观众席,完全用钢架临时搭建的
从教皇宫楼顶看圣母院塔楼
阿维尼翁圣母大教堂顶上的圣母雕塑,头顶五星金环,感觉和欧盟的标记几乎一致,不知道欧盟当时是否参考了这个创意
教皇宫参观门票好像是10欧左右,感觉不值,因为里面没有太多东西。不过可以登顶眺望阿维尼翁古城。
中间的河流就是罗纳河
下面的广场就是教皇宫广场
古老的打孔纸音乐机,在欧洲好多城市能够看到。以前在阿姆斯特丹看到的要大得多,好像和我们的QQ轿车那么大(24年前看到的)
阿维尼翁老街的石子路,石砌屋
街头的陶艺表演,技师用脚转动着飞轮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停下来看阿维尼翁断桥,我儿子开车到罗纳河中间的小岛,这里是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地方,不但有停车位,而且还是免费的。
我们就停在这片向日葵的边上。
从岛上可以远眺圣贝内泽大桥(Pont_Saint-Bénezet),该桥建于12世纪,是欧洲中世纪的杰出建筑之一。
换个角度看看向日葵田
为了看薰衣草,我们结束阿尔卑斯山的霞莫尼之行后,开车400余公里到阿维尼翁,因为通常认为这是最合适的观赏落脚点了。实际上我这儿的行程安排得不好。薰衣草通常在阿维尼翁东面,国人知道的最有名的地方为瓦郎索勒valensole,在阿维尼翁东面约100km。所以如果住在小城市马诺克斯manosque的话,当天可以少走100多km,而第二天看薰衣草时,又可以少走100多km。而且在马诺克斯,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住更好的宾馆。7、8月份是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日子,宾馆很紧张,价格也就上去了。这个信息供大家参考。
路边的小教堂,塔楼比较好看
马诺斯克的游客信息中心,在这里不但能够拿到本地和周边地区的游览地图,在薰衣草季节,更能了解到哪里的薰衣草正在盛开。
马诺斯克最早进入历史记载的是公元996年。
这是13世纪所建的城门,城门还很完好,但城墙基本上被破坏不存了。城门里面是一条商业街
这四个手掌的盾形,好像是马诺斯克的城市标志
马诺斯克天鹅喷泉
街头读书
离开马诺克斯20多分钟的车程,路边终于看到了薰衣草。看看这些薰衣草,好像多是生长在沙砾碎石地中。而且这片薰衣草里,杂草丛生
远处的薰衣草,稍微有一点起伏
这两个姑娘,是在巴黎留学的中国学生,他们也结伴来看薰衣草
这一片薰衣草田培育得比较好,里面杂草不多,但是田地太平整了,没有起伏。
天上一片云彩,正好近处的花没有阳光了
这片云彩照亮了近处
再贴两张薰衣草。其实我们就停留了主公路边上的两片薰衣草田,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离开主要公路,进一步往田野里面开,公路边上有薰衣草标志牌的岔路口,往里面开估计能够看到更美的薰衣草。
最好能够找到有波浪起伏的薰衣草田块,当然光线最好是清晨了
路边有售卖薰衣草制品的商店,还有精油加工点。这是我爬到商店楼上阳台拍摄的,中间是薰衣草田,远处正在收割麦子。
我们从巴黎沿途一路向南,路边基本上看不到闲置的地块。主要植物是小麦、牧草和葡萄园
薰衣草的照片很多,但是当时的光线太强了。幸亏是薰衣草,要是荷花一类的,可能没法拍了。
路边不大的一片向日葵田,后面是薰衣草。好像玩薰衣草和向日葵的中国人比较多,老外有,但是不多。
这片向日葵已经快成熟了,所以果盘有的已经垂下了头。
这片薰衣草田比较大,其实我应当走到前面起伏的地方拍,但是LP和小孩兴趣不大了,我得兼顾大家啊
汽车过了一个坡,眼前出现了这么一大片向日葵田,而且起伏有致,儿子马上停车,让我下来拍。远处树左边的一个小黑点,实际上是一辆驶过的汽车。这片田够大的了。
因为这是一个下坡的路边,而且公路也不宽,没有专门供停车的地方,所以只能稍微变动一下位置,匆匆拍摄几张,上车走路。
虽然这是中午的光线,但由于向日葵叶面和坡地的关系,感觉有一点光比、明暗阴影
这是小镇瓦郎索勒valensole,我们没有进小镇,就在外面路上拍张照。教堂通常建在制高点上
里耶茲大教堂,可以追溯到的这个教区最早的主教是:St. Maximus (433-60),1500多年前哦。
注意到了吗,一对老人手拉着手从巷子里走出来,这是在国外经常能够看到的场景
人口不足3000的小镇,仍然有这样规模的教堂
里耶茲古城门外
这是古城门内的场景
里耶茲的流动市场,大概半小时后商贩就全部收摊回家了(通常就是一辆车)
穆斯捷.圣玛丽moustiers sainte marrie,法国最美的村庄之一。
里耶茲继续往东略偏北约12km,位于圣十字湖北约5km处,就到达这个美丽的小山村。
她是阿尔卑斯、普罗旺斯大区内的一个小山村,也是法国“最美丽村庄”之一。几个世纪以来,这个村庄多是陶器贸易中心,特别在彩釉方面。悬崖下依山而建的小村庄,一道瀑布从村庄中间流过。
请注意本图右面山谷上部,有一颗金星,能找到吗?
汽车可以开到半山腰这座桥的附近。
看到桥洞下的瀑布了吗?这道瀑布从悬崖边穿过整个小山村,流淌而下
站在桥面上,看山谷的风光,绿树掩映
山泉就在村庄中间顺坡而下,形成一道道小小的瀑布
行走在窄窄的小巷中,脚下是卵石铺成的道路,两旁的老宅中,展示的是小村悠久的历史,穿行在小巷内的,大多是旅行者。想象一下,一千年以前,这里是怎样的情景呢?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典雅的,依山而建的小村庄。
这个村庄在18世纪时,有将近2000人,但在2008年的统计,人口仅为710人。但是教堂倒是有2个呢。
这是建在悬崖峭壁上的一个教堂
一颗金星用225米长的链条,悬挂于两个悬崖之间。这颗金星是在10世纪时,根据普罗旺斯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Frédéric Mistral的一个传说而悬挂的。尽管从那时起,原来的金星和链条已经更换了好多次。现在的那颗金星,大概挂了有50年了,它在10年前由于链条断裂,用直升机将它重新悬挂上去。
这是悬崖底部,半山腰的一座教堂,教堂礼堂内正有人在祈祷呢
因为几百年以来,村庄就是陶器集散地,所以现在村里有好多家陶瓷商店。
这盆花非常艳丽,当时我还以为这是一盆假花呢,但问了一下,才知道是真花。他们告诉了我花名,但是记不住啊
除了陶瓷商店,还有的就是餐厅了。
感觉整个村庄就是一个旅游景点,而它的商业化表现,就是陶瓷商店、餐馆,还有就是到处摆放的鲜花。游览是不需要费用的,包括停车。
小巷子里面的陶瓷商店
俯瞰小村庄。这就是我脑海中典型的中世纪城镇的形象
离开穆斯捷.圣玛丽时拍的。路边还有几条小毛驴。这是因为村庄里的上山小路,汽车是无法通行的。那么山上的居民、餐馆、教堂所需的各种用品,可能就要依赖于这些小毛驴来搬运了。
红土城鲁西永(Roussillon),因其大量的赭色岩土而闻名。19世纪末到1930年,这里有大量的红土采矿场。而现在,为了保护这个地区免于被破坏,采矿已被禁止。但当地有着黄、橙、红等多种变化的赭石颜色,却造就了鲁西永附近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建筑风貌。
现在,鲁西永也是法国最美乡村之一,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光顾。汽车可以开到山脚,然后顺着不太陡的大路,可以在小镇闲逛。
小镇除了旅游外,农业,主要的果树(樱桃、桃子)、甜瓜也很丰富,当然,也少不了酿酒。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红土城
赭色的悬崖比较陡峭,但因为它不是赭土,所以经得起雨水冲刷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红土城
这可能是鲁西永比较经典的角度吧
如果清晨或者黄昏,肯定能够看到更美的景致。当日云层密布,基本上没有直射光。
依山而建的当地民居
乌云密布,天气像要下雨的样子
路边,五匹马在缓慢前行。好像是妈妈带着4个女孩在骑行。这是真正的富人哦。我们路上行车时,经常会看到汽车后面的马匹拖车。
不知名的小村庄
接下来的一站是石头城戈尔德gordes,这是一个古代被罗马帝国占领过,中世纪阿拉伯人也入侵过的地方,直到1481年才归入法兰西帝国。当我们到达小镇时,正好天气下大雨,所以没有停留,只是汽车开过了小镇,小镇的制高点有个城堡Castrum Gordone,高高的城堡是古代和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也有几个像阿维尼翁城墙中的圆形城堡。二战期间,由于该村积极抵抗的村民,而被授予二星的法国军功十字章。
这是我们已经离开石头城,在村庄外面拍的。最高点就是哪个城堡Castrum Gordone
这基本上就是石头城的全景了
位于石头城以北约5km处,就是著名的赛南克修道院 Sénanque Abbey。该修道院初建于1148年,古朴简洁的造型,和饱经风霜的斑驳的墙面,更使院子里的薰衣草显得超凡脱俗。这里也是“山居岁月”一书的故事发生地。
这个图景好像是该修道院的经典角度吧。可惜我们到达时已经快7点钟了,而且黑云压顶,天色昏暗,不能入内参观,只能在停车场附近拍了几张。修道院的薰衣草,除了外面的一大片以外,围墙院子内还有。
开始我们的阿尔卑斯山之旅。霞莫尼chamonix mont-blanc是是法国最高的镇之一,欧洲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其境内,知名滑雪胜地,第一次冬奥会举办地。
霞莫尼是一个东北--西南向的山谷,海拔1030m,山谷两面,特别是其东侧,均为终年积雪的高山。勃朗峰就在其东偏南。它是著名的滑雪胜地,从9月份开始到次年4月,多可以滑雪。
其壮美的景色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登到山上,面对层层雪山,确实可以用震撼来描述。
我们的旅馆订在离霞莫尼6km之处的莱苏什,一个小山村,这就是旅馆外观,相当于我们这儿的农家乐吧,但是环境设施齐全,服务周到。
其实莱苏什Les Houches也是一个滑雪胜地,所以冬天这里的旅馆非常紧张
这是我们旅馆后面的房车宿营地,每个木档之间,可以停一辆车,支付费用后,水、电、气的接口都有,所以生活非常方便。吃早饭的爱尔兰小伙和车内的荷兰姑娘为了节省,只是停车,没有连接水电。
莱苏什Les Houches,我们住的旅馆在山坡上,就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因此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雪山景色
后面云雾缭绕之下的,就是阿尔卑斯山。尽管当时是7月中旬,应当是最热的季节,但阿尔卑斯山上好多地方还是积雪的
这是从房车宿营地,看上图右侧的山峰,上部是冰川和积雪,下面是融化雪水形成的瀑布。由于需要一路上坡,可以到达此山脚下,我们怕累,就在远处拍了几张
雪山、草坪、小木屋,真有一点童话世界的味道
在我们旅馆后面,就能看到欧洲最高峰--勃朗峰Mont Blanc,就是后面那个圆圆的雪山顶,它高4810.9m,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交界处
我非常喜欢莱苏什这个小山村,也很满意我们所住的旅馆,在此强力推荐。
这个旅馆Auberge le Montagny就是一栋楼,有8个房间,既安静,又干净,厨房用品可以随意借用。周围环境就不用多解释了,看照片就行。有专属停车场。老板兼服务员,是一位50岁左右的当地妇女,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很热情。到达后我们和她详细讨论次日的霞莫尼雪山游,她不但给我们提供关联资料,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担心次日早晨到缆车站会排队,她又打电话和缆车站联系,确认我们是否需要预约。晚餐后我们出来散步,她看到我喜欢拍照,靠在旅馆对面路边的草坪处(在国外一般不能随意进入人家住地的),拍摄雪山风光。她就告诉我可以走到草坪内去拍照,因为那是他儿子的家。这是我本次旅行,唯一一次进入法国人家庭。我后来为她的意大利媳妇,还有孙子和孙女也留了影。
再来一张旅馆阳台的照片
这是旅馆老板的意大利儿媳和孙女,晚餐基本上吃好了
这是老板的孙子,正在吃晚餐,盆里还有一片奶酪和一些蔬菜沙拉没有吃掉,前面还有一个鸡蛋
再来贴几张莱苏什的风光
夕阳余晖下,把草坪照的一片金黄
村子里的房子,结构基本上相似,而且大多为木结构。一条静谧的小路
这就是最主要的缆车aiguille du midi要到达的缆车上站位置--南针峰,高3842米,是霞慕尼的最高峰之一。霞莫尼有多条缆车线路,通往不同的山峰,从不同角度观赏阿尔卑斯山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冬季可以到达各个不同的滑雪场。
缆车上站,雪山已经在你脚下
远眺一下,山峰层层叠叠,一直伸展到天边
这就是从霞莫尼1035m上南针峰3842m的缆车,要在中央峰平台2317m停留一下,更换缆车,再到达南针峰上站。票价50欧/42欧(成人/儿童),需要行进将近20分钟。
此缆车线路是欧洲最高的缆车,它开始时是比较平缓的上升,然后到了接近悬崖处,他会以几乎垂直的方式上升
这就是山下缆车站的出口
我觉得我们脚下的这片雪山,造型奇特优美,伸向群峰之间,好像一艘即将远航的巨舰,正要起锚远航
这些高山运动员,或者登山爱好者,正在下行或往上攀登呢
近一点看看
一座座山峰,用其尖尖的山顶直插云霄
看看这些年轻人,正在做好准备,要到雪山去攀爬呢。他们脚穿钉鞋,腰系保险绳,绳子是将他们连在一起的
从积雪的道路中出去
渐行渐远,他们要去征服的就是下面那片雪山,很陡的哦
所有人多是用绳子连在一起的,这就是一个团队
下去了大概就能分开自由活动了吧
上面,在雪山上行走的登山爱好者,就是通过这个冰洞出去的,一般游客也能过去的
这是一批攀岩爱好者,不知道是否也是从刚才那条路上过去的
看,攀上顶峰时,应当有一股征服感吧。好陡峭的石岩,不知道他是怎样攀上去的
直升机在南针峰附近停留了一下,如果是观光机,为什么会有一根绳子吊下来呢?
要上到上面的观光台,还要另外购票,我们到达当天没有开放,不知道原因
要到达最近观赏勃朗峰的观景台,还要穿过一条不长的隧道呢。而且这里还有缆车,可以乘坐到意大利的海朋纳峰3466m,当天好像也不开放(其实我们也没有足够时间)
中间这个圆圆的山峰,就是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4810m,离我们观景台的距离不足8Km。左边紧挨着它的是mt maudit 4365m,最左边的山峰为mt blanc du tacul 4248m,右面的山峰为dome du gouter 4304m
正好一架飞机飞过,抓紧拍摄
我和LP在阿尔卑斯山上,度过了我们结婚40周年的纪念日,我的安排是否够浪漫的?
尽管是7月份,但是将近4000m的高度,天气还是有点冷的,所以我们多穿得厚厚的。按照当地天气预报,晚上的气温会降到零下5--8度呢。不过如果晴天,白天太阳下面还是比较暖和的
这是3800m的缆车站下,常年不化的积雪
这就是从勃朗峰延伸而下的冰川,缆车就从上面通过
这是在缆车上看霞莫尼镇
再来一张
这是霞莫尼镇上最著名的雕塑,猎户巴尔玛手指勃朗峰,还有一位就是米歇尔医生。
18世纪时霞慕尼还只是一个小村庄。直到1786年8月,米歇尔和巴尔玛首次上登上欧洲最高峰--勃朗峰,才完全改变了这里的面貌,开始吸引大批旅游者,特别是登山爱好者和滑雪爱好者。1924年冬季奥运会,更使其名声大震。
流经小镇的河流,不知道为什么河水呈现出这样的颜色,感觉倒了好多牛奶在里面,哈哈
镇上也有一道很神似的壁画墙,看山鹰在翱翔
橱窗里很奇怪的模特
本贴应当是放在霞莫尼的最前面的,现在后补。
我们从日内瓦开往霞莫尼的公路指示牌,A40高速则是往巴黎、里昂、阿纳西的方向
开始进入阿尔卑斯山雪山区域了
右前方远方圆圆的雪山就是勃朗峰。
我们这次运气还是不错的,天气晴好,所以观赏风景特好,而且在3800m高处,也不是太冷。外出旅行就是靠天吃饭,要是下雨或大雾,那么好多风景就全部消隐在迷蒙之中了。
严格来讲,这次法国自由行,并不全在法国,在前往霞莫尼的路上,我们还到日内瓦玩了半天多。
由于瑞士的宾馆比较贵,所以我们住在法国,离日内瓦不足1小时车程的瓦约纳克斯oyonnax,这又是一个小镇,而为了确保安静,我选择的宾馆在镇外的一座小山旁。这个宾馆,才是真正的农家乐,是一个家庭旅馆。因为到达当天是法国国庆日,所以服务台要下午5点钟才有人(这在预订单上明确写明的),实际上主人到5点半才到达,两口子带着5个孩子,开了一辆普通轿车,五个孩子就挤在后面一排座位里。而我们4点多就到达旅馆了,只能在旅馆外的露天吧台等候。在我们之前,有3位比利时人和一位荷兰人,3点多就在外面等候了。
这是小镇瓦约纳克斯街景,当天是国庆节,大多餐馆均不营业,我们在旅馆老板介绍下,穿过小镇到另外一个小镇吃晚餐
傍晚,安静的小村庄
绿树红瓦,多么宁静安逸
8点钟不到,旅馆老板带着3个男孩,又到镇上去看国庆焰火了
从瓦约纳克斯开往日内瓦,有比较长的一段路走在乡间公路上,能够看到好多乡村景像
奶牛在路边的草场吃草
公路边的小村庄,教堂总归是最高的建筑
种草也是一种庄稼,收获的草就卷起来,像图片右面中间那样,主要在冬天供牛羊吃
我们租用的就是这样一辆商务车,一路顺利为我们服务。
这是法国和瑞士的交界处,我们马上就要从法国进入瑞士
汽车通过法瑞边境,不需要任何检查停留的。不过到了瑞士,汽车要买一张通行证,好像40多欧呢,有效期为一年,可我们只用一天啊。如果没有,万一检查到的话,可能会受到高额罚款。不过被检查的机会好像是很少的。
我们只玩日内瓦,日内瓦市内停车,不超过2小时是免费的
这是著名的阿丽亚娜Ariana博物馆, 在联合国欧洲总部的后面。馆内收藏着从中世纪到现代的18000多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都非常珍贵的陶瓷器和陶制人像。
好像当天不开放,也不在我们预定计划中。
这是国际红十字会总部,就在联合国欧洲总部马路对面。ICRC于1864年成立于日内瓦
万国宫Palais des Nations',联合国欧洲总部所在地,是规模仅次于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联合国机构。
联合国欧洲总部广场上的断腿椅子。
这把12米高、重5吨的大木椅子,是瑞士艺术家丹尼尔.伯塞特的作品。1997年,非政府组织“国际残联”为引起人们对地雷对平民造成的伤害,在此树立这一雕塑,一把一条腿被炸断的长椅,突出地雷对平民的伤害。将椅子设计成三条腿,寓意人类因触雷而失去的肢体,但不是死亡,而是顽强地、有尊严地站立着。
联合国欧洲总部内的万国旗,很遗憾的是当天几乎没有风,我们也很难找到中国国旗
这是日内瓦办事处的一栋老建筑
参观联合国欧洲总部(即日内瓦办事处)需要购票,而且是定时有专人带队参观。这是等候11点钟参观的部分等候人员,还有好多人在后面等候区看介绍录像。只有英文和法文介绍,没有中文解说员。
这是进入等候区前,看到的很漂亮的喷水池,一泓碧水太可爱了
干凅的水池中,其意应当不言而喻了
看了好几个会议厅,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会议室,因为其天花板上是一幅立体装饰作品,听讲解好像是描述海底世界的。
会议厅内正在举行会议,上面一圈玻璃窗,参观者能看清会议举行情况,允许拍照,但不能用闪光灯,以免影响会议
这是天花板立体装饰局部
墙上的装饰品,一只眼睛能够注视这么多手?每只手心上有不同的图案
这件作品的寓意,我就更加不清楚了
这就是联合国欧洲总部的主楼, 主楼600米长,内设34间会议厅,2800间办公室。建筑装修处处体现“万国”特色,有来自法国、意大利和瑞典产的不同颜色的大理石。
这好像是一幅很有名的壁画(局部)
我后来没有跟上解说员(走散了),这是我在一楼(办公区域)一个主厅看到的壁画和陶罐
这两幅宣传图片就放在参观等候厅,可能是为游客合影留念用。看到我们的国旗了吗?第4排左3。窗外的自行车,估计是工作人员的
这是我国政府1984年赠送给联合国的“天坛”羊毛挂毯,长3.65米,宽2.75米。它最主要的特点是: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天坛的大 门总是朝向观看者的。你看这张照片,我特意在左侧面很偏的地方拍的
这是解说员在为我们参加的团队解说。注意地面、墙壁的大理石颜色,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大理石,来自不同的国家
这就是坐落在日内瓦湖右岸的阿丽亚娜Ariana公园,万国宫就在此公园内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成立。日内瓦的古斯塔夫家族,将阿丽亚娜花园捐献给国联,修建了万国宫作为国联办公地。二次大战后,联合国成立,这里就成了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欧洲总部。花园中的浑天仪,几乎成了这里的象征。
安放在环抱着万国宫的阿丽亚娜公园里的浑天仪,是美国威尔逊总统基金会赠送,球状的浑天仪上,装饰的是一群杰出人物,有85个镀金的人像和840颗镀银的星星。该浑天仪配有马达,本来是可以慢慢旋转,而其轴则指向北极星。很不幸现在这个马达不工作了(摘译自联合国欧洲总部官网);
万国宫参观结束,我们就开始游览日内瓦,其实主要是游览日内瓦湖,而老城区的一些教堂等,实在停车有点难,所以只是穿过而已。
日内瓦(Geneva)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日内瓦湖(莱蒙湖)畔,其南、东、西三面都与法国接壤。在107.5公里的边界线中,103公里是与法国接壤。如果天气晴好的话,可以看到东南方70km以外的勃朗峰雪山的山顶。
这是日内瓦湖中,天鹅在鹅卵石沙滩边,悠闲的游弋。
日内瓦最醒目的标志是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日内瓦人工喷泉,高达140米高的水柱喷涌而上,然后化为细雨倾泻湖中。大喷泉,最初是1891年建成,当时所喷射的高度只有90米。1958年改建后,水柱的高度可达140米,因喷射而停留在空中的水量达7吨。
游客可以通过这条小堤,直接走到大喷泉的喷嘴口处
这就是大喷泉的喷嘴, 喷嘴口的水速达每小时200公里,水从喷出达到顶峰再回到水面,需时16秒。大喷泉于每年三月初到十月的第一个周日为止,除了阴雨天之外,每天都准时做“喷水表演”,供民众参观。
湖面中间有道近400m的长堤,长堤终点处建有一座灯塔(图中喷泉左边)
湖边到处多点缀着鲜花,迎接八方游客
著名的日内瓦花钟,位于日内瓦湖边,英国花园西端。直径5m的花钟建于1955年,是钟表制造和奉献自然的日内瓦市的标志,通常用6500支花卉和灌木装饰。在2005年6月德黑兰直径15m花钟诞生之前,她是世界上最大的花钟。
一辆观光小火车正好经过花钟前
看看花钟全景
这就是通往湖中间的一条长堤,终端就是一座灯塔
长堤上只有两棵树,但是这两棵树很高大,造型也很漂亮,开始我们竟然怀疑这两棵树是假的,所以我特意用长焦段拍了照片,才确认这是两棵真正的大树。长堤边是大量爱晒太阳的欧洲人。
日内瓦湖边景色
湖边的林荫大道,绿树和鲜花,再加上碧水蓝天,确实是休闲观光的好地方
第戎,是我们离开巴黎后,到达的第一个城市。
第戎在中世纪末期,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勃艮第大公国之都。它兴盛于11世纪至15世纪晚期之间,如今仍然拥有一份独一无二,而且得到精心保护的建筑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所在的区域堪称法国面积最大的受保护区域之一。这座勃艮第大区(Bourgogne)的首府从2008年起被评为“艺术与历史之城”(Ville d'Art et d'Histoire)。勃艮第也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地。
位于达西广场的纪尧姆门Guillaume Gate,是第戎的凯旋门,第戎自由之路的由此起始,穿过城门将带你走进第戎古城区的中心
勃艮第是法国古老的葡萄酒产区,也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三大产区之一。据说法国的白葡萄酒,以勃艮第为最有名,而红葡萄酒,则以波尔都产的最好了。
为了观赏葡萄园的美景,和参观葡萄酒庄园,我在出行前就将勃艮第地区的行车路线确定下来了,没有走高速公路,从第戎--博纳这一段路,我选择的是D974公路,这样就比较容易在沿途的观赏点停留。
走在这条公路上,好像走在一道山坡的脚下,路两面主要是葡萄园,当然还有麦田和牧草地,而路西远离公路数十米到数百米处的地势,通常比公路高出数十米甚至一百多米,这是我在google地球上测量后才确定的。
这就是路边的葡萄园。7月份我们这里正是葡萄上市季节,但法国的葡萄好像挂果也不多呢
他们的葡萄园,都是这样一行一行的种植 ,而且这些葡萄藤个子都很矮,反正不到1m吧。这样的种植方式,估计是为了适应他们的机械化作业。
这是Marsannay酒庄The Château of Marsannay,他们生产Marsannay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玫瑰酒。
该酒庄位于第戎南面约7km处,在非常古老的制造葡萄酒的村庄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
根据其网站介绍,该酒庄有三种自己独特的酿酒技术:1.在葡萄到达酒庄后马上进行压榨,产出的葡萄酒颜色淡而富有果香;2.在葡萄压榨前,将葡萄放在缸里软化24—72小时,然后再压榨的,产出的酒色泽深而酒味更有层次;3.将一部分酒和一部分果肉分开发酵而制成的葡萄酒,则酒色更鲜艳,有更多的芳香味。他们在不同的酿酒年份,会使用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当年的葡萄生长情况有关吧。其酒窖可存放500桶酒和40万瓶葡萄酒,酒窖温度控制在15度和适当的湿度,以熟化葡萄酒。
很遗憾的是,当天我们到达酒庄是12点多,常规应当开始接待客人了。但当天是周日,开放时间为下午2点起,所以我们没能参观到酒庄内部。
虽然没有参观到酒庄,但是其周围的葡萄园也非常漂亮,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山坡下
葡萄园附近还有好多树 ,上面结着红色的小果子。我LP摘了几个下来,一看原来是樱桃,尝了一下甜甜的,略带一点点酸。当时我在拍摄酒庄,这是LP后来告诉我的
这是小村庄热夫雷尚贝尔坦Gevrey-Chambertin,位于第戎南15km处。该村有个很漂亮和著名的酒庄Château de Gevrey-Chambertin,可惜我们没有去拍到。
这里因生产香贝坦红葡萄酒Chambertin而著称,现在也是酒庄之路的一个旅游景点,所以在村庄里到处都可以看到鲜花的装点
这是philippe leelere酒窖的进口处,桌子和高高椅背的椅子,很有历史沧桑感。楼梯右面是走向地窖的台阶
酒窖
这是酒窖的中央通道,其左右全是酒窖或品酒室,这条通道至少在20m以上吧
地下的品酒厅
这条街前面一幢房子的地下,就是我们参观的酒窖。其一楼还有好多制酒设备
再贴几张葡萄园的照片,这一带大概就是尼伊山坡(Côte de Nuits),它拥有好多世界闻名的葡萄园。
所有这些葡萄园均分布在勃艮第的第戎--博纳之间。
继续我们的第戎之行
第戎城的门户--夕照下的纪尧姆门Guillaume Gate
好温馨的场面,一对老人迎着夕阳向第戎凯旋门走去
这是第戎最主要的景点--勃艮第公爵及等级制会议宫,通常称为大公宫殿(Palais des Ducs et des Etats de Bourgogne)。14世纪末期,勃艮第公国的瓦卢瓦公爵(DucsValois de Bourgogne),将第戎的公爵城堡改建为一座奢华的宫殿,其中一部分在3个世纪之后重新修建以便在此召开勃艮第公国的等级制会议。如今里面有一座美术馆。
而大公宫殿中间的那座塔被称为:好人菲利普塔(Tour Philippe-le-Bon)
这座46米高的塔楼建于15世纪中期,它象征勃艮第公爵的威望与权力,可以在此俯瞰城市。
大公宫殿前面的解放官场,喷泉吸引了小朋友们,他们在玩躲避喷泉的游戏
第戎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dijon,是第戎又一个主要景点,它是13世纪后叶的哥特式教堂。1840年,它被列为法国历史古迹
其正面雨水管上的好多怪物雕刻,形式各异,充满了想象力。
在照片建筑左面墙上,有一根石柱上,雕刻了一只猫头鹰(大概也就30cm大小吧),被称为“幸福的猫头鹰”,过往游客多会去触摸它,以带来好运。这只猫头鹰在众人的抚摸下,感觉已经面目全非了
教堂顶的时钟是雅克马尔钟,有4位能够击钟报时的人像,而且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圣米歇尔saint-michel教堂,位于大公宫殿东侧一步之遥,是第戎的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 1840年,被列为法国国家历史古迹。 文艺复兴风格的第戎圣米歇尔教堂,最早记载是在889年,可能原本是简单的木制教堂。1020年,扩建为长58.44米,宽9.74米的教堂,1497年7月,教友们捐资兴建成现在的新教堂。
第戎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Bénigne de Dijon),其主保圣人是圣贝尼涅,位于勃艮第首府第戎,是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 法国国家历史文物。 这座教堂原是圣贝尼涅修道院,法国大革命期间成立第戎教区,2002年升格为总教区。 目前的哥特式建筑修建于1280到1325年,1393年4月9日祝圣。
铜质的尖顶,和彩色马赛克的屋顶,显得非常华丽
从圣菲利贝尔教堂的拱门中,看第戎主教座
建于15世纪中叶的圣约翰教堂Église Saint-Jean de Dijon,现在好像变成了第戎勃艮第剧场
第戎圣母院周围街道狭窄,很难拍摄,这是从远处拍摄的圣母院,这些尖顶的建筑全部是圣母院的
第戎唯一的罗曼式教堂圣菲利贝尔教堂
位于第戎市中心的弗朗索瓦.吕德Francois Rude广场,这个广场的装饰归功于出生在此地的著名雕刻家弗朗索瓦.吕德。他也是巴黎凯旋门上浮雕“马赛曲”的作者。第戎人也称这个广场为巴热载广场,这是因为广场中心的采葡萄人雕像而得名,雕像脚下是一串串的葡萄。
这是傍晚时的吕德广场
巷子后端的尖顶建筑就是第戎圣母院
第戎的市中心有大量精美的古建筑,其60%超过200年历史,很多是15世纪到17世纪的达官贵人的私人府邸。
房屋有木筋墙房屋、挑梁房屋或者带有著名的琉璃瓦顶并且采用勃艮第石料建造的奢华建筑。每一座这样的房屋本身都是第戎的一小段历史,藏有好多故事。
红色的木茎房屋,刚粉刷后是个非常好看的装饰
马赛克屋顶,具有凹凸哦感的石头建筑。第戎可以看到好多马赛克屋顶,一般在其他地方比较少见
清晨的街道好幽静,想象一下200年前,一辆马车载着贵妇人,滴答滴答地在此街道上行走,是个什么情景
街头雕塑,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在看下面水池边的两只青蛙
这样骑自行车应当很舒坦吧
有困难找警察
当地特产商店,我在这里买了几盒茴香糖,携带方便,口味独特
普罗万(Provins )是一个建于中世纪的古镇,位于巴黎东偏南70多km处。我们当天上午在枫丹白露,中午到普罗万就餐和游览。普罗万也有好几家中餐馆。
普罗万是整个被列入世界历史遗产的城市,而不是某一部分,除了因为它是一座保存了13世纪建筑的真实性和城市规划的集市之城,更重要的是,它避免了近代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一直保持着中世纪的原状。在12—13世纪成为香槟地区乃至整个欧洲的重要市集。
整个古城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风格,一直从中世纪保持至今。走在城内,几乎看不见现代化建筑的痕迹,街道、广场、教堂、石屋、民舍、小桥、铁栏,一切都精心保持着原貌。据市政府官员介绍,整个城镇的保护和修缮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居民仍在古镇中生活,尽管建筑物的内部设施已经现代化了,但外貌必须保持原状。
对于这座中世纪的城市,保护便是发展。
这是普罗万最主要的一条商业街道,街道两面布满了餐馆、酒吧和商店,街道上也摆满了鲜花,这好像是法国的旅游景点的最主要见证。
这是普鲁万最主要的景点,凯撒城堡(La Tour César)和圣魁理阿斯教堂(The Saint Quiriace Church)
恺撒城堡(La Tour César):建于12世纪的恺撒塔,修建在当年古罗马要塞的废墟之上,如今只剩下塔楼的主体部分,边缘的城墙已经坍塌。城堡主塔威武壮观,当年它的主要作用是瞭望戍卫,而塔层底部被用来关押犯人。塔中阴暗幽深,通向塔顶的石阶仅能容一人通过。站在塔楼的第三层上放眼四望,全城尽收眼底,可俯视整个河谷。
近一点看凯撒城堡塔楼
始建于1019 and 1032.,扩建于1176年的圣魁理阿斯教堂(The Saint Quiriace Church),教堂的圆形屋顶非常经典,也是普鲁万的象征之一。教堂前的铁十字架,与广场上的石头十字架遥相呼应。
普鲁万目前旅游非常发达,所以有旅游小火车,连通各个景点。当然在小城中漫步,也是非常方便的,只是稍微有点上下坡而已
古城普鲁万依山而筑,山丘上的部分为上城,主要建筑是教堂、谷仓、钟楼等;山丘下的部分为下城,集中着民宅、商铺等。古镇周边环绕着高高的中世纪城墙,最高处是就是12世纪的要塞--凯撒城堡。
图片左边的建筑为圣十字教堂Holy Cross Church,该教堂建于12世纪上叶,右面的建筑为圣母院
这是位于上城中心的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广场Place du Châtel,其周围多名胜古迹。广场上矗立着一个高高的石制十字架,应当是当年的遗迹了。想象一下,在12--13世纪时,就在这个石十字架周围,每天进行着谷物、动物、毛皮、农具甚至刀剑等各种物品的交易;香槟议会也在十字架的底座下发布公告或法令。这就是著名的香槟集市。当然,现在广场周围已经被餐厅和商店所包围。目前这里还保留了900多平方米的一片广场,广场中间只有这个高高的石制十字架。
这是广场附近一个路口的一栋造型比较独特的建筑,至少在普罗万如此。但是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历史
普罗万城中有许多数百年的老屋,都是十分简单的木衍式结构,有点东倒西歪了,他们已经渡过了几百年,大概再站立上几百年也没有问题吧。
这两位姑娘是巴黎人,到这里来度周末了
这个小铜人,你知道是做什么用处的吗?猜一猜。
它们是用于锁定木制窗户的哦,够艺术吧,相信他也已经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了
斑驳的墙面,在蓝天映衬下,更显其岁月沧桑啊
7月份是法国人的度假季节,所以小城的游客也特别多。而普罗万旅游最旺的日子,是在每年6月18日至19日,这是Provins的特殊节日,叫做la fête médiévale中世纪日。当地居民会身穿上中世纪服装,按照中世纪的方式准备各类食物,几乎是完全按照中世纪的生活方式,进行各类表演,游行,集市等特色项目,让游客如同置身在一个中世纪的王国。
这位老兄很潇洒哎,也是一位游客,带了他的baby出行
枫丹白露宫(法语: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世界文化遗产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 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下令在此修建城堡,供打猎休息使用,后经历代君王的改建、扩建、装饰和修缮,使枫丹白露宫成为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是主要用于历代帝王居住、野餐和临时打猎的行宫,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和拿破仑等法国帝王都曾在此居住过。1814年,拿破仑被迫在这里签字让位,并对其近卫军团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
这是枫丹白露宫入口庭院处拍的主建筑全景
这就是好多网友欣赏的马蹄形台阶,过去法国皇帝就是从这里进入皇宫的。当年拿破仑退位后最后一次检阅他的私人卫队,也是在这里。
我们现在从右侧的一幢楼的中间门洞入内参观。
这就是所谓“白马广场”,这个台阶就是上图的马蹄形台阶,广场两侧就是这样的宫殿,图示为带顶楼的弗朗索瓦一世配殿,。参观者从照片左侧的宫殿(本照片未显示)路易十五配殿进入
从弗朗索瓦长廊看源泉院和鲤鱼池
清晨的鲤鱼池显得那样安逸、静谧
走廊上方建有通道,估计是当年卫兵们巡逻用的吧
虽然是带了耳机,详细的听了讲解,当时听得津津有味,回来了忘记得干干净净,也搞不清宫内哪里是哪里了,所以好多图片无法详细说明了。
这个一目了然,应当是从我们中国抢去的吧。
枫丹白露宫内有中国馆,藏品大多来自圆明园,为法军统帅蒙托邦抢去后,献给拿破仑三世的
这些华丽的床,有些事皇帝的,有些是皇后的,还有一个是教皇到访时睡的,我现在也很难记得了,总之都很华丽,又各有特色。寝宫内的壁画也多是出于名家之手。当年还形成过“枫丹白露派”
这个客厅好像是以这盏水晶吊灯而有名,还有大型壁画?
这四个双耳花瓶,似乎也是比较珍贵的
这里是皇家贵族、缤妃开会的地方?
这是著名的弗朗索瓦一世长廊。建于1544年,长64米,宽6米,高6米。它的下半部贴有一圈2米高的金黄色细木雕刻作护壁,上半部以明快的仿大理石人物浮雕烘托着一幅幅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精美壁画,使壁画更为突出,立体感更强。整条长廊显得既辉煌又典雅。天花板和护墙板均用胡桃木做成。护墙板上的墙面被门和壁柱划分成几块,每块中间都是一幅很大的画。周围有塑成婴儿、花环等形式的浮雕,这些浮雕除白色外,有些涂以彩色或金色。天花板由横梁划分成几个部分,上面饰以精美图案。
看看这扇立体浮雕的门,就够精致和艺术的了
这是著名的弗朗索瓦一世长廊。建于1544年,长64米,宽6米,高6米。它的下半部贴有一圈2米高的金黄色细木雕刻作护壁,上半部以明快的仿大理石人物浮雕烘托着一幅幅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精美壁画,使壁画更为突出,立体感更强。整条长廊显得既辉煌又典雅。天花板和护墙板均用胡桃木做成。护墙板上的墙面被门和壁柱划分成几块,每块中间都是一幅很大的画。周围有塑成婴儿、花环等形式的浮雕,这些浮雕除白色外,有些涂以彩色或金色。天花板由横梁划分成几个部分,上面饰以精美图案。
看看这扇立体浮雕的门,就够精致和艺术的了
枫丹白露宫游客不算多,而我们到达又比较早,看,展厅里几乎只有我们一家人哦
这是长廊的一个局部,整个长廊全部是以这样的方式装饰的,而雕塑、壁画却变化多样,听了中文讲解,就比较有味道了
宫内的钟也非常别致,看浮雕上面的玻璃圆球内,就是一只立体的时钟,不习惯的话,可能看了它也不知道是几点钟啊。
这是天文钟,还是表示不同时区的钟?可见当时的西方科技已经非常发达
这是门楣上的一幅雕塑和油画。根据中文讲解,当时的雕塑家为了美化女子,将她们的身材拉长了,脸庞缩小了,这样可能就更美。看来这也是现代美女的重要评价标准哦。
这个雕塑就更离谱了,这位女子身上布满了乳房哎
这个巨型花瓶上的浮雕真是精美绝伦、活灵活现,特别是上面的人物和动物
这是始建于弗兰西斯一世时期的舞厅,巨大的壁炉两边,饰有两个萨蒂尔神青铜雕像
精美的天顶雕塑和油画,从这些装饰,可以看出当年皇家的审美情趣
又是皇上的豪华御床
这是法国皇帝的座椅。外国皇上比我们中国皇上会享福哎,早就坐上沙发椅了。我们的皇上坐的龙椅(参观故宫时看到的)是宽大的硬木椅,既不能靠,扶手也太远,是不是为了让我们的皇上励精图治啊。
这是教皇的床?也可能是皇后的,记不清了。
不过拿破仑还是比较牛的,不是到罗马去加冕,而能把教皇请到法国来,为他加冕,厉害。
再来一张马蹄形台阶的侧面
离开枫丹白露宫,还有两个外国卫士在那里站岗呢
剩下来要贴的就是巴黎的照片了。坦率讲巴黎没有拍到什么好照片,反正有什么照片就发吧。
我们在巴黎主要依靠地铁,所以先要讲一下我所了解的巴黎地铁。巴黎的地铁,进站和国内一样需要检票,出站就直接通行,不再需要走检票闸口的。市内1—3区zone的票价均为1.7欧,不管你乘坐1站还是20站,而且可以在不同线路内任意转车。但是乘坐rer则需要重新检票进站。到凡尔赛宫属于4区zone,需要乘坐rer列车到达。而戴高乐机场则属于5区zone,也是乘坐rer列车,价格稍贵一点。买10张票的价格比较合算。
又,巴黎地铁票通常都在自动售票机购买,售票机上有英文菜单,所以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售票机下方中间是一个大滚轮,相当于鼠标的滚轮,左右各有一个按键,左键(红色)相当于退出ESC,右键(淡蓝色)相当于确认Enter,你只要根据菜单操作,可以很方便的买票了,看了一次,我孙女就会操作了。
特别要提醒的是:自动售票机大多只能使用硬币或者chip的信用卡,也就是说含有芯片的信用卡,磁条信用卡是不能用的。好像有少量机器可以使用小面额纸币(20欧以下?10欧?),我带的全是10欧的纸币。
下图为售票机的照片,现在屏幕显示的是法文,第2行就是英文选择。最右面是投币口,小键盘上面就是使用chip信用卡的。我的磁条信用卡就没法用。
还有公路收费站,火车票自动售票机,停车计时收费的码表,多是只收硬币或chip卡的,收费站大多通道只能使用chip卡。
再次提醒,游览凡尔赛宫时,不要忘记借一个中文解说的耳机,免费的哦。有耳机与无耳机参观,效果完全不一样。
与上贴的枫丹白露宫闲逸、宁静不同,凡尔赛宫永远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还没有到开放时间,宫外已经排起了等候入宫的长龙。
镀金装饰的荣誉护栏内,就是仪仗庭院了。
右侧建筑为凡尔赛宫的教堂,左侧建筑是对称的两栋,上面刻有鎏金的“所有荣耀归于法兰西”,下面这张图片可能更加清晰一些
这张图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大理石立柱上方的一行字了,即“所有荣耀归于法兰西”。
太阳王路易十四Louis-Dieudonné,(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以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兰西王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使法语在两个世纪内成为欧洲外交的通用语言,他与我们的康熙大帝属于同时代帝王。
金色围栏边的女神和小天使
这就是凡尔赛宫的皇家庭院。法尔赛宫多黑顶金色装饰
凡尔赛宫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镜厅”了。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数百年前,多少贵族、贵妇人在这里聚会、跳舞该是怎样一种奢华、浪漫的场景啊。
怀抱着儿女来观光,老外爱旅行吧?
几百年托举着这么沉重的灯具,上面的仙女也不来帮一下
凡尔赛宫的花园确实很漂亮。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花园惊叹不已,现在国内的花园也已经很多了,但法国花园的风格是独特的
这是皇后套房
天花板上的油画,太阳神阿波罗驾着狼车,小天使也能张弓搭箭。
这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雕像
大型油画再现当年的生活场景,丰富又生动
这是我在凡尔赛宫拍到的最好的一张照片,一名守护大幅油画的工作人员
这是在凡尔赛宫拍到的最有趣的的照片
凡尔赛宫蛟龙喷泉(局部)
凡尔赛宫大大小小喷泉大概有几百个
这里的树墙感觉也是比较有特色的
凡尔赛宫花园的玫瑰开得正茂盛
凡尔赛宫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堡和园林修复活动,阿波罗喷泉附近正在大兴土木
扮作法老的街头活体雕塑
个人感觉,巴黎最值得游览的地方就是卢浮宫了。
先贴一张在排队等候处的倒金字塔吧。
卢浮宫的展品,使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而看着照片,再查找到这些艺术珍品背后的故事,更是一大乐趣。我会尽可能说明的多一点。
不能免俗,还是从卢浮宫的3件镇馆之宝开始吧。其实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还有好多的。
《米洛的维纳斯》(Vénus de Milo),更确切地说,是《米洛的阿弗洛狄忒》(Aphrodite de Mélos)(米洛岛是1820年雕像被发现的小岛),是古希腊最后一批伟大艺术作品的原型之一。她是爱与美之女神,被希腊人称为阿弗洛狄忒,被古罗马人称为维纳斯。雕像大约于公元前100年左右创作而成,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它完美融合了古典主义时期典型的沉着淡定的脸部表情以及希腊化时代写实风格的裸体,完全符合古罗马人的审美观。《米洛的维纳斯》原作绘有多种颜色,并缀以首饰。
开往凡尔赛宫的RER列车,是双层的,而且其列车天花板上,也绘有图案。
这位老兄的纹青,是他的中文名字吗?
卢浮宫的游览,最好要做足功课,游览起来才更有趣。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因为功课做得不够,也漏掉了好多精彩。不过回来后,根据拍摄的照片,尽可能更多地了解一些展品后面的故事。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位于塞纳河右岸,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现为卢浮宫博物馆,拥有的艺术收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而卢浮宫本身,也是一座杰出的艺术建筑。是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建筑的代表作品。
这是博物馆外墙局部
这是侧面像
再来一张正面的
《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又称胜利女神,是卢浮宫最著名最珍贵的两座古代雕塑之一。这座高3·28米的大理石雕像,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是古希腊的著名雕刻。胜利女神像为公元前306年统治着小亚细亚的德米特里乌斯,在一次海战中打败统治着埃及的托勒密而建。1863年被考古学家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并被运往巴黎。船头的碎片在1879年在当地拼接起来,然后也被运往巴黎。被后人发现前,这尊雕像一直耸立在萨莫德拉克的悬崖上。 胜利女神像虽然已经头手残缺,但从保存完好的躯干中,仍能感悟到女神英勇、飘逸的气势。两支张开的翅膀和轻盈飞扬的衣裙,让人感到女神在空中腾飞,有着一种强烈的运动感。丰满躯体在薄衫下透露出力量和健康,表现了胜利和与之而来的喜悦。是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 雕像的头部与手臂在历史岁月中遗失了,同时展出的还有一只残缺的手。
这是雕塑的正面像
这是雕塑迎光的侧面像
这是雕塑逆光的侧面像
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外面用玻璃罩着,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更奇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蒙娜丽莎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
蒙娜丽莎画作前,好像是卢浮宫内最拥挤的地方。可能是作品的名气太大,但是作品现对于上面两件雕塑而言,本身又太小了,所以大家只能拥挤在一起看,一起拍照留念。顺带说一下,墙上两面均有防止小偷的提示哦
马利中庭得名于马利城堡的大花园。这里的数尊雕像都是从马利城堡的大花园中迁至此处的。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画面左右这两座大理石雕像了,它们就是“被驯马师勒住的骏马”,即“马利骏马”,这两尊雕塑也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它刻画了驯马师驯马的场景。路易十五(Louis XV)约于1739年定制这两尊作品,用来装饰巴黎不远处的王室宫邸马利城堡公园的水池。大纪尧姆·库斯图(Guillaume 1er Coustou)在 短短两年(1743年—1745年)内,将一整块卡拉拉大理石刻凿成两座大型雕像。许多细节都需精雕细琢:马辔头(现已损坏)、散乱的马鬃、轻盈摆动的马尾和覆盖部分马身的熊皮……
这是其中一尊的特写。《马利骏马》的新颖之处在于其创作没有参照任何神话或寓言。雕像展现的只是原始本性,两股蛮力之间的对抗——一匹尚未驯化的烈马和一位裸身男子,在使力的过程中结实的肌肉绷紧拉张开来。起伏不平的土壤上的芦苇和石块代替了柯塞沃克斯雕塑上的军事战利品饰。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这匹粗颈强壮的烈马的惊恐和愤怒:马身直立上仰,马嘴嘶吼,鼻孔和眼睛张大以及鬃毛立起。难以驯服的野性欲企图挣脱束缚。观众无论站在哪个角度观赏,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动态、力量和对抗的激烈。
看到的几个法国宫殿,不但建筑富丽堂皇,市内装饰,包括墙壁、天花都有非常精美绝伦的装潢
卢浮宫内的油画,天主降生吧
我也成了卢浮宫内的油画人物了。博物馆内有好几个这样可以互动的艺术品
战神玛尔斯(Mars)和他的双胞胎(图片左下方),狼奶喂养的罗慕路斯和勒莫斯,他们是罗马人的祖先。
这幅浮雕,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五马分尸啊?不过这里是两马分尸,而受刑人的上方居然是3个天使。左右方好像也多是杀戮、刑罚的画面。
雕塑《(国王的)声望女神骑在珀伽索斯上》,由安托万·柯塞沃克创作于1701-1702年。珀伽索斯(Πήγασος),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奇幻生物之一,是一匹长有双翼的白马。那个吹号的信使之神头上带着橄榄叶编成的花冠。雕刻家把他们刻画得栩栩如生
与国内近期广为流传的成人哺乳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网上查到的本雕塑的信息是: 一个囚徒在饥寒交迫之际,他的女儿用自己的乳汁,救了父亲的命。然后我倒是感觉这个老头,睁着那只邪恶的眼神,而女子是那样悲伤、绝望而又无奈。所以我对上述信息有怀疑,以后有机会再查吧。
看来古希腊人,早就对人体解剖有很深刻的了解哦
在卢浮宫的地宫通道上,也有中文的宣传语呢
这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高1.83米,宽4.8米,为粉红色花岗岩质地,发现于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的塔尼,是阿蒙雷神庙的守卫者。它是埃及境外保存的最大或许也是最古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人面狮身象征着法老的威严,它的头部以国王脸部为特征,是国王“活生生的形象”。此外,它还象征着与太阳神的神圣联系。
《厄嘎斯婷娜少女之板雕》(Plaque des Ergastines)2.07*0.96m,我们可以看到被称为厄嘎斯婷娜 (Ergastines:每年被选出来侍奉雅典娜的年轻女孩) 少女们的雕像,她们的职责是在一年一度的巴拿特纳亚(Panathenaia)庆典时,纺织敬献给雅典娜女神的佩泼洛斯女装(peplos:羊毛裙)。这件作品中,理想化的神灵世界的美感被若干写实的细节弱化:如刻划得栩栩如生的男子手臂上的肌肉和青筋,以及少女们所穿佩泼洛斯的裙裾的细致织纹。这是巴特农神庙东侧檐壁的装饰残片的一部分。
战神玛尔斯(Mars)和他的双胞胎(左下方),狼奶喂养的罗慕路斯和勒莫斯,他们是罗马人的祖先。
这难道也是男同吗?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保存在意大利之外的十分稀少,但卢浮宫拥有这两件杰出的雕塑。它们表现的是两个俘虏:下图是《垂死的奴隶》,再下图是《垂死的奴隶和《抗争的奴隶》,这两件作品本应用于装饰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墓,但这个原本宏大的陵墓规划经多次修改后大大简化。对该作品的象征意义有多种解读,可能是被挫败的激情,也可能是被缚在体内的灵魂,或象征屈服于教皇权威的民族。作者在1505年为第一个陵墓计划而构思作品,在1513年第二个计划出台时开始创作。作品最终在第四个计划执行时被弃用,这时教皇已过世,陵墓的规划被缩减。这两件作品在米开朗基罗在世时就被送给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
两位奴隶后面的大门,是从古罗马皇宫拆来的。这两尊石雕也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哦
安格尔创作于1814年的“大宫女”,他对艺术的“清高绝俗,庄严肃穆”,这一切可以通过《大宫女》体现出来。画中,安格尔放弃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使之统一在一片安详静谧的和谐气氛之中,故意拉长的身体,似乎体现了一种古希腊雕刻的肃穆庄严的美感。
赛姬被丘比特唤醒Psyche Revived by Cupid's Kiss,卢浮宫著名雕塑之一, 大理石雕像高135厘米, 意大利雕塑家卡诺瓦(Antonio Canova)创作于1787--1793年。这尊塑像取材于希腊神话,美女普赛克受到妒嫉她的阿芙罗狄忒的种种虐待与折磨,又奉命为她去地狱取来“睡眠”。当她好奇地打开装着“睡眠”的盒子后,便受惑而沉沉地睡去。厄洛斯终于找到了昏睡的普赛克,并从她脸上拂去“睡眠”,用双手将她抱起。苏醒后的普赛克向他伸出玉臂,以接受这一幸福的会见。这尊雕塑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厄洛斯那一对向上伸展的翅膀与仰面横卧的普赛克相互照应,加上厄洛斯伸出的右腿,在构图上正好形成了稳定的X形;厄洛斯俯身去亲吻普赛克,普赛克则伸出双臂接受这一真挚的抚爱,两手臂的环抱,使内圆外展的造型彼此交叉,柔美的姿态与放射形的动势更加强了雕塑的轻盈感;普赛克身下的衣物被雕凿得那样得细软,使人们几乎忘掉了它是大理石作品。
看一下细节
卢浮宫的照片实在太多了,因为我们化了几乎一整天在卢浮宫内。还有好些照片没有查到具体资料,看来也不能够再贴了,就以这几张作为卢浮宫的结尾吧,以后有机会再贴。
卢浮宫内的马蹄形台阶,装饰有4头猛兽
玛瑙壶,以玛瑙(一种红棕色玉石)制成,呈半透明状。卢浮宫博物馆内的玉石器皿大多出自17世纪王室藏品:事实上,17世纪初的玛丽•德•梅第奇王后,其子路易十三,及其路易十三之子太阳王,都是热爱玉石器皿的藏家。 您现在所看到的这个玛瑙壶是17世纪在一个古老的玛瑙雕刻器皿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工匠在原有损坏的地方饰以珐琅黄金,并衬托以宝石。龙形壶柄和壶盖采取同一工艺。壶盖上镶有罗马战争女神密涅瓦(Minerva)的头像。花叶为基调的自然主义装饰使此艺术品的装饰更臻完美。
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在描写女性人体技巧方面达到了顶峰。画面上,一群在土耳其宫廷浴室里的少女,正悠闲自在地享受沐浴给她们带来的欢乐
小凯旋门是为庆祝拿破仑1805年的战争胜利而建造的,位于卢浮宫博物馆对面。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门的顶端的四匹骏马是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搬来的镀金奔马,青铜战马旁是镀金的和平和胜利女神。1806至1808年之间所建
坐落于塞纳河边的波旁宫,为法国国民议会(Assemblee Nationale)所在地,是具有近300年历史的古典建筑,北门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柱廊下的30级台阶两侧有6尊雕像。它是1722年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建的王府。1789年以后,波旁宫差不多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因此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
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塞纳河上最漂亮的大桥,于1896 年由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当时的法国总统佛朗索瓦奠基,于1900年巴黎世博会时完工。全长107米。作为当时法俄友谊的象征,桥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利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桥的两端各有两座高17 米的桥塔,塔柱上是镀铜飞马骑士群雕像,振翼欲扬,分别象征着科学,艺术,工业与商业。桥身是一群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与南岸的荣军院和北岸的大小皇宫,一起体现了19世纪华丽的建筑风格。
巴黎荣军院(lesInvalides),又名“巴黎残老军人院”。它是“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建筑。1670年路易十四下令兴建一座用来安置军队中伤残军人的建筑,从此荣军院“应旨而生”。现如今,这座荣军院依旧行使着它初建时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法兰西帝国的始皇帝拿破仑一世墓也在这里。傍晚时分,草地上还有很多休闲的人在此晒太阳。
为什么欧洲的足球这么厉害,看看法国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的,就知道了
这个小朋友连续颠球大概有几十下,球也没有落地
就是这3个小朋友在这片场地上玩,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7岁
这片草地边上,就是上图的小足球场地。这是位于我们宾馆附近的一块小小的休闲场地,类似于我们这儿小区的小游园吧
法国人就是这样消磨他们的闲暇时光的
虽然不想购物,但是到了巴黎,还是要到老佛爷看看。你如果是跟团到老佛爷,而又不想花太多时间在商场的话,可以到对面的巴黎歌剧院看看。
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Galeries Lafayette Haussmann,是位于巴黎奥斯曼大道的百货公司,毗邻巴黎歌剧院,始于1893年,楼高7层,宫殿式装修,每天有几万访客。
虽说国内商场的装潢现在也很豪华,但是能和老佛爷比肩的可能还是不多
巴黎歌剧院(法语:Opéra de Paris),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61年设计,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
这是剧院正面
剧院屋顶雕塑
剧院后门雕塑,应当是某位音乐界人物吧
玛德莲教堂(La Madeleine),以其巨大庄严的外观,成为巴黎最知名的建筑代表之一。外周由科林斯大圆柱(共有52根,高20米)所环绕支撑,形成严谨大方的柱廊。
教堂建于1764年,在1824年才完成。建筑设计采用希腊神殿风格,充满庄严、肃穆的气氛,教堂唯一的光线来源是来自3个小圆顶的自然采光,让内部精致、镀金的细腻装饰在灰蒙中更添美感。
由于玛德莲教堂是为了纪念圣母而建,所以正面的三角顶壁处,刻有《最后审判》的图像。
教堂内以庄严的圣母玛丽亚像以及耶稣塑像最具参观价值。
教堂祭台后方的玛利亚升天像。
向圣母奉献上一支蜡烛。
法国教堂内的蜡烛设计比较科学,下部是一锥状的凹槽,它实际上是放在烛台的蜡签上,而不像国内那样用劲插在蜡签上的。
玛德莲娜圣母大教堂内,法国雕塑家James Pradier的一尊作品,雕塑得相当细腻,估计应当也有一个宗教故事。但是我到玛德莲娜大教堂的官网上,也没有查到,很遗憾。
这是埃菲尔铁塔附近一个地铁站,尽管在巴黎的中心地带,但它是建在地面上的,估计当年建设时这里还有足够的场地空间吧
我们从埃菲尔铁塔广场后面看的,为了少走路,没有到前面去
参观埃菲尔铁塔时的提示,看来全世界小偷都是一样的
发达国家残疾人士的保障,做得相当好。这是我在埃菲尔铁塔上面看到的
埃菲尔铁塔以西,与铁塔一河之隔的为夏乐宫(Palais de Chaillot),这是两次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地方(1878年和1937年)。现在这里有“建筑与文化遗产中心”,国家海军博物馆和人类学博物馆
巴黎圣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位于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也是天主教巴黎主教座堂,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
参观其钟楼,主要就是登高远望,近处所见尖塔是建在教堂的4个十字形翼部建筑上,尖塔高度为93m,其4角有耶稣12信徒铜质雕塑(左下角4个中好像少了一个)。下面就是塞纳河。
巴黎圣母院奇幻怪物走廊,距离地面46米,这条走道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栏杆转角处饰有许多怪物雕像。这些由欧雷-勒-杜克创作的奇想鸟兽、杂交动物与传说中的怪兽,三三两两栖息在圣母院的钟楼之上。远处高楼就是蒙帕纳斯大楼,我们住的宾馆就在其附近。
巴黎圣母院祭坛后面的圣母塑像
巴黎红衣大主教(1850--1908--1920)Leon Adolphe Amette塑像
巴黎圣母院永远是挤满了参观者,年参观者数量约1300万,平均每天有3万人参观,高峰时达5万人。
这是圣母院的入口和出口,三个大门上均有精美的雕塑,主雕塑分别是:圣母玛利亚、最后的审判和圣安妮(圣母玛利亚的母亲)
巴黎圣母院的东门,基本上是关闭的
美女长笛手(坐在圣母院东门花园入口处)
巴黎主宫医院Hôtel-Dieu de Paris也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西岱岛上,在巴黎圣母院附近,是巴黎最古老的医院,起始于7世纪(公元651年)。现在它是欧洲最大的公共医疗机构的总部,它为巴黎市9个区的37万人服务。
拱门上写着:自由、平等、博爱
巴黎司法宫,现在是法国最高行政(上诉)法院Conseil d'État,左面尖塔建筑为建于1246年的圣礼拜堂La Sainte-Chapelle。
巴黎古监狱La Conciergerie,大型建筑群司法宫(Palais de Justice)的一部分。从10世纪到14世纪是中世纪法国国王的王宫。路易九世增建了皇家礼拜堂圣礼拜堂,而腓力四世增建了河边带塔楼的立面。它们都是法国宗教和世俗建筑的精彩实例。1391年,这座建筑改为监狱,关押普通罪犯和政治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该监狱享有“断头台前厅”的国际声誉。关押着多达1200名男女囚犯。1793年到1795年之间,设在大厅的法庭将大约2600名囚犯送上了断头台。最有名的囚犯(和受害者)包括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诗人安德烈·舍尼埃、夏绿蒂·科黛、伊丽莎白公主、杜巴利伯爵夫人、罗伯斯庇尔等
古监狱保存了3座中世纪的塔楼:凯撒塔,得名于古罗马皇帝。
建于1248年的圣礼拜堂,建造的目的是保存耶稣受难时的圣物,如受难时所戴的荆冠、受难的十字架碎片等,其中荆冠购得之价钱,比修建圣礼拜堂的花费还要昂贵。
这是司法宫外的铁门
在司法宫台阶上的请愿民众,门楣上也刻有“自由、民主、博爱”字样
司法宫内的回廊,不时能遇到穿着黑袍的法官(我没敢对他们拍摄)。一扇扇紧闭的门后,大概就是一个个法庭吧。走廊左侧黑色的铁桶,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有一个法庭门口,还站了好几个警察呢
司法宫外墙上,一只漂亮而精致的大钟,当时是下午3点50分。看左面的人手拿权杖,右面的人手拿天平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这些飞机大概就是为国庆阅兵式的预演。那天我们在司法宫外排队等候时看到的。
法国的地铁站很有文艺气息哎
巴士底狱地铁站的壁画
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创于1772年,广场上充满了雕塑和喷泉,广场的中心摆放着巨大的埃及方尖碑,它是十九世纪埃及送给法国的。大革命期间,广场也改名革命广场Place de la Révolution。新的革命政府在革命广场立起了断头台,1793年,第一位名人,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广场被处决。在这里上断头台的重要人物还有: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等。断头台在恐怖统治期间最为繁忙,1794年夏天,在一个月内处死了超过1,300人。
因为3天后要在此举行阅兵式,所以广场中间正在搭建阅兵台。
喜欢晒太阳的法国人,好悠闲哦。摄于协和广场附近的公共绿地。
先贤祠 le Pantheon也称万神庙,位于塞纳河左岸的圣·吉妮雄耶高地上,于1791年建成, 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其正面仿照罗马万神殿(Pantheon in Rome),由“科林斯柱”组成的柱廊,拱顶为布拉曼特风格,仅教堂的圆顶就高83米,圆顶上并安有一个顶塔。三角门楣上是浮雕《在自由和历史之间的祖国》,下面是著名的铭文:“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下面的柱廊是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浮雕;进入厅内,墙壁上和穹顶的油画不再完全是宗教内容,而主要描绘的是法兰西历史事件;正中本该是供奉耶稣的位置矗立着一组“国民公会”大型群雕。
著名的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实验)就在先贤祠内,但我怎么没有看到,真的是很遗憾了。
先贤祠正中“国民公会”大型群雕
大厅内的一组群雕“革命抒情曲”,下为百科全书编者狄德罗头像
先贤祠伟人墓室,安葬有72位伟人,包括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居里夫妇等。
这是伏尔泰Voltaire在先贤祠内的雕像,伏尔泰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初建于1222年,重建于1492年的圣斯德望教堂(Saint-Étienne-du-Mont),靠近先贤祠,内有巴黎的主保圣人圣女日南斐法的圣骨匣。
街头雕塑(悲剧作家彼.高乃依)被戴了红色眼罩
法国巴黎的星形广场凯旋门,始建于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政权的鼎盛时期的1806年。这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内观凯旋门
在凯旋门下方的无名烈士墓。墓是平的,里面埋葬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的阅兵队伍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是无名烈士墓的长明火
登凯旋门是需要买票的,这是登顶旋转楼梯,转得你晕。楼上有一小型博物馆,还有大型电子投影屏,你可以通过操控手上的小凯旋门模型,详细观看凯旋门各处的浮雕。在顶层平台则能鸟瞰巴黎名胜。
巴黎有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左边这条大街的终端就是新凯旋门la Defense,这是一个长宽各为105米的正方形建筑。
来自加拿大的美女,在凯旋门外台阶休息。
圣心圣殿Basilique du Sacré-Cœur,是巴黎的天主教宗座圣殿,供奉著耶稣的圣心,位于巴黎北部的蒙马特高地上,为巴黎地标之一,于1914年建造完成。
近观圣心大教堂,上面两尊骑士雕像分别为:圣路易斯皇帝(左)和圣女贞德(右)
从后面看圣心圣殿
从圣心圣殿的蒙马特高地下到地铁站,中间一段熙熙攘攘的商业街,终端附近就是红磨坊等娱乐场所。据说这一带是巴黎治安最差的地方。
这是一个合唱团在蒙马特高地演出
巴黎里昂车站Paris-Gare de Lyon,于1849年8月12日建成,1900年为迎接巴黎世博会,进行了一次重建,在车站门面上建成了一个64米高的钟塔,同时车站也建成了地下通道通往新落成的巴黎地铁。
地铁站内的二胡家,可能是我们的同胞哦
戴高乐机场一角,应当是供中转旅客休息的躺椅,很有创意的。
回家了,排队等待起飞
下午2点钟从巴黎起飞,北京时间早晨7点钟到达上海浦东机场,这个看到的是日出还是日落?
法航的空中大妈,很有风度的。法航机上服务还不错,还提供果酒和白兰地等烈性酒(30m瓶装)。
不过地面服务比较差,戴高乐机场提前3个小时到达,完成整个登记手续差不多要2.5个小时(我还是提前在网上换好登机牌的),几乎没有时间宽裕;行李迟到,要求赔偿,整整花了近一个月才完成。
据说好多化妆品,在浦东机场免税商店购买,比在巴黎购买便宜哦。这是浦东机场免税商店,你在出发前买好以后,带上票出国,回国时在到达出口处,能很方便的拿到你购买的商品。
查找资料,寻找照片背后的故事,确认每张照片的正确信息,既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是一件比较花费时间的事情。当然对于我们这些退休老人,也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
譬如下面这张照片“喷泉纪念柱”,我唯一记得的就是拍摄地点。所以为了查找相关信息,首先我要在google地球上,确认这个照片,知道它的英文名称;然后在google或百度上搜索,通常只有外文信息的,google上信息比较容易搜索到,而有中文的话,百度上比较方便;通过搜索我在wikipedia百科(维基百科)上查到其信息,但目前只有英文版的,没有中文说明;翻译英文信息,就完成了这张照片的说明和背景。当然我的英语水平不足以支持我阅读这类信息,这时候我就要借助网上英文工具(我使用的的是金山词霸)。当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比照我的照片和网上介绍的照片是否确实一致,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张冠李戴啊。下面这段短短的文字,就是通过上述过程查找到的。
建于1808年的巴黎Palmier喷泉,是为了纪念拿破仑的胜利,同时也为周围居民提供饮水的喷泉,也是现存拿破仑时代所建的最大的喷泉。罗马胜利柱塔顶为胜利女神,柱体上用金字刻有1796--1807的5次伟大胜利,柱底4个女神分别代表警觉、公正、力量和谨慎,最下面则是4尊古埃及人面狮身喷泉
凯旋门楼上的小凯旋门模型,只要按下右下角的按键,转动此模型,就能在大屏幕看到该位置的雕塑细节。
巴黎市政厅Hôtel de Ville,自1357年以来至今的市政厅所在地,现在的建筑是在1871年5月原大楼被焚毁后重新修建的,是法国著名的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市政厅大楼有许多楼台式结构,上面带有平顶的金字塔形屋顶,大楼墙上有136尊雕像,全是法国的历代名人。
地铁站内的小乐队,一色中年男子,看看右上角的发型,很酷哦
“7月圆柱”。1830年,法国人民在巴士底狱原址的巴士底广场中心建起高52米的烈士碑,柱顶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原巴士底狱拥有8座巍峨的炮台,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在16世纪起,开始关押政治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建成巴士底广场。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街头一般的垃圾桶非常简单,就是钢圈上套个塑料袋。但是这类垃圾桶就非常伟岸了,原来是回收玻璃瓶之类的,当然要这样强壮坚固,保证安全啊。
塞纳河边的书摊,也是一道特有的风景,不开张时,就是河边一个个锁住的铁柜,上午10点钟之后就陆续开张,成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古旧书市。
巴黎圣母院参观出口(免费),这是出口的雕塑是圣母玛利亚。
圆形穹顶下的先贤祠大厅。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就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傅科摆(Foucault pendulum)实验,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这张法国古监狱的照片,是不是比前面贴的那张要更好一点,完整的3个古堡
清晨的巴黎圣母院,还比较清静,但10分钟以后,教堂内就挤满了参观者
位于巴黎市政厅附近的圣雅各伯塔(Tour Saint-Jacques),高54米,是一座漂亮的哥特式塔楼,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部分。远处为圣心教堂。照片可以看出,巴黎的空气也不是很好,近地面也有一层轻微的雾魅。
巴黎玛德莱娜教堂,主祭坛上方的壁画题为“基督教历史”,表现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些关键人物
巴黎市政厅的屋顶、墙上有136尊铜像或石雕,全是法国的历代名人。
再贴几张埃菲尔铁塔的照片
玛德莱娜教堂大厅上方是3个圆形穹顶
卢浮宫内擦玻璃的帅哥
枫丹白露内的油画,重现了当年宫内的盛况。游记前面第4页上有一张照片,拍摄的是本照片相同建筑,当然是空无一人哦
清晨的枫丹白露,宁静而优雅
第戎的木筋古建筑很多
夕阳下,第戎圣米歇尔大教堂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重建于1497年的教堂,也是法国最漂亮的教堂之一
贴一张全家合影,这是在枫丹白露的留影
礼拜进行中,第戎圣米歇尔教堂
枫丹白露中的狄安娜长廊,这是拿破仑使用过的地球仪
葡萄酒庄
葡萄酒庄陈列的葡萄酒制酒工具(压榨机?)
远处均为葡萄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