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2
- 收藏13
- 评论3
- 赞14
+1
出发日期/2014/02/25
天数/10天
人物/情侣
玩法/海滨海岛
虽然关于锡切斯的游记不多,但是很高兴看到网上留有“锡切斯”的词条 ,是先见之明。虽然目前锡切斯在国内不出名,但在整个欧洲,甚至西方都是主要旅游目的地。如果巴黎罗马是奢侈品中的大众品牌,那锡切斯就是奢侈品中的小众品牌。它是欧洲四大派对圣地之一。(四大派对圣地依次是:1.希腊的米克诺斯-外号性爱岛,其余三个都在西班牙:2.依比萨,3.大加那利岛的马斯帕洛玛斯,以及 4.巴塞罗纳的锡切斯。)随着国内游客自由行越来越普遍,总有一天类似这样的魅力小镇也会出现在国内游客的行程表上。特别是大加那利岛和三毛还有些渊源,三毛与荷西在那里住了好几年。
锡切斯离巴塞罗纳很近,只有区区30多公里,火车只要半个小时,比在国内大城市坐地铁还省时,但国内游客往往忽略这个度假胜地,而只停留巴塞罗纳。上图是锡切斯火车站。
锡切斯不大,走遍老城所有街巷也只需半天的时间,一般可以早上来,晚上回巴塞。来回车票8.2欧元(2天内有效,为什么?因为派对总是要到早上7、8点钟才结束),最后一班火车是晚10:25分。锡切斯出名的是他的海滩和夜生活,在西班牙号称“依比萨第二”,是用来纸醉金迷彻夜狂欢的,来锡切斯而不看看他的夜生活比较可惜。
这是我订的3星酒店,在老城中心耶稣街,离车站和海滩步行各为10分钟。地段不错价格也属于可接受。
床很大
放下行李出门逛街。曲曲折折的小街把你转到迷失方向,一转弯,发现又回到了原来的街角。
老城建于何时我没去关心。我只要看看他的老房子,体会到悠闲的心境也就是了。
这条街是耶稣街的延伸,叫Carrer de Parellades,算是锡切斯的中央大街了。餐馆酒吧林立。
路边的一家同志酒吧。巴塞罗纳与锡切斯的关系,就好比伦敦与布莱顿,是城市家庭的旅游地,也是同志的度假地,这里的同志餐厅,酒吧,舞厅和健身中心有几十家。
常常可以在巷尾看到一片蔚蓝色,那就是地中海。
天是蓝的,海是蓝的。虽然离巴塞只有区区37公里,但因为有座山脉阻挡,锡切斯的微气候竟然要比已经好的不得了的巴塞罗纳还要完美。看看2月冬日的锡切斯是个啥样子吧。
锡切斯著名的除了夜生活,还有“锡切斯电影节”和“锡切斯狂欢节”或称“嘉年华”,到时3万人的小镇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英法荷德以及北欧,占35%) 30多万的狂欢人群。放在任何其它地方都会是个麻烦,不过小镇已经见怪不怪,村民们早就摩拳擦掌,等待钱潮的涌入(2月27日 - 3月5日)
坐在古炮上拍照的西班牙美女。
教堂后华美的中世纪建筑。雪白的墙体映衬着蓝蓝的天空。
左边是个小博物馆。当天里面有私人聚会没有开放,不过我第二天去了。
美丽的铁制工艺品。以下是小镇风情系列照,大家请欣赏。
路牌都是陶制的,上面还绘有图案。路牌一般以加泰兰语为主,这是少数只有西班牙语而没有卡特兰语的一块。巴塞罗纳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加泰兰语(卡特兰语)是官方语言。加泰兰人属于古罗马民族,不是西班牙人,加上经济强于西班牙,所以加泰罗尼亚一直某求独立,你在这里几乎看不到西班牙国旗,西班牙语也排在加泰兰语之后。在此不多叙述。
在这里发现一家台湾餐厅。想在晚饭时去尝尝。不过等到了晚上全城来来回回走2遍都没再找到这家店。
第二天睡了个懒觉。
有将近2个星期没有舒舒服服地睡大床了。巴塞罗那的公寓是方便,但住在市中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比较吵。老式公寓隔音差,窄窄的小巷犹如共鸣箱,声音散不开,却把各种声音多次反射。更要命的是美国邻居罗纳德昨天带回个女孩,好了,她简直把卧室当练声房,一点都不懂得克制。这是题外话,不谈不谈。
早餐是免费的。品种丰富。要不是我吃不下,不然会每一样都尝尝
听说有嘉年华当然要去看啦。于是周六早上就坐火车从巴塞罗那赶了过去。
我没有起得特别早,因为西班牙人的时间总是比我们晚2-3个小时。去早了也没意思。下火车十一点半,锡切斯的小巷里已经人头攒动。过去一看,果然是游行的队伍在做准备。
游行线路七转八弯,绕过老城几乎所有主要街道。人们就站在街沿或窗户阳台上等,有人干脆直接爬墙上。这堵墙最先是二个人,后来变成了16个。
这是主持人。
原先以为是游行,开始后发现是比赛。每个队都有一辆破车,上面一定要有人坐着。出发的第一队是穿着粉红蓬蓬裙的猛男。
第二队是工人打扮,口含哨子的人坐在改装后的购物车里往前直冲。(到这时各大超市该明白,为什么最近购物车失窃严重了。)
墨西哥人
“巫婆队”
牢犯队
巴塞足球队
古罗马队
拾破烂队
这一队音乐选得特别好,是《星星知我心》中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属于老式手机铃声的那种调调
非洲队。到这时比赛已经不重要了,他们边唱边走很快活。
多元混合队
国内对它没什么介绍 ,连维基百科也只一句“西班牙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就完了。这次住在巴塞罗那时间比较长,所以才有时间去达利的故乡菲戈拉斯 Figueres - 它坐落在比利牛斯山脚下,距离巴塞罗那有115公里。
从巴塞罗那 SANTS(火车总站)上车,在火车上你可以看见连绵的比利牛斯山白雪皑皑。高铁停在菲戈拉斯市区边缘,需要在车站外换公交,加起来1个半小时,17.75欧含巴士车票。慢车同样由SANTS出发,站站停,最后停在市中心,也是1个半小时。票价都一样。
菲戈拉斯不算名城,若没有达利很有可能默默无闻。这里没有巴塞罗那般的热闹和繁忙,街道两边的建筑也比较小巧。从火车站出来坐巴士,不要坐到底。上车时候记得对司机说一下 Dali Museum。好在司机都明白,游客来这里都是冲着达利。
Figueres名字起源于西哥特人,加泰兰语中无花果树的意思,目前人口45000人,经济主要以旅游业为主。
上图是一个博物馆,估计是画廊,想参观完“达利戏剧博物馆”后顺便转一下。
下图也是一个博物馆,两者只隔着一条街。下面那个看不懂西文。回火车站的巴士就停在它门前。(城内单向车道,巴士进城出城不在同一站点)
那是个星期天,所以你看,广场上除了餐厅其它商店都大门紧闭。巴塞罗那也一样,周日商店大都不营业。
看到小城居然还有一家“上海饭店”甚是惊讶,想好看完展览一定得去尝尝家乡菜。
圣彼得教堂。
这个造型很熟悉吧?那就是“达利戏剧博物馆”了。达利自个儿负责了博物馆项目,内部还有他最后的房间和墓室。这座建筑曾经是一个剧院,建于1849年。内战期间,被火烧毁,仅保留一个美轮美奂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基底。
当时的市长认为,菲戈拉斯没有为它最伟大的孩子做些什么纪念物是在难以令人接受。于是邀请达利为当地博物馆捐赠一幅画。达利回复说自己已准备好为家乡捐赠一整座博物馆,并提出就在剧院废墟原址上动工。他亲手为博物馆挂上了最早的两幅画。
虽然世人更熟悉那个红墙白鸡蛋,但这个才是原来的剧院,真正的售票处和入口都在这里。12欧元含“达利戏剧博物馆”和“达利珍宝馆”。
进入博物馆后你可以从两翼进入参观。但是那天学生众多,我不想挤在人堆里,所以径直往前走,进入了中央天井。
这个又是达利博物馆的标志之一,一个带铁链的青铜女像树立在一架老爷车头。几乎所有的介绍都会出现这个怪异的雕塑。
我不太清楚这组雕塑的涵义,正如他的其它作品那样,很那三言两语解释清楚。反正每位观众都有一个自己的解释,答案在哪里并不重要。或许根本没有答案。
那条铁链连着由轮胎迭起的柱子,柱子上端还有一个男子雕塑,和一首“滴淌着蓝色粘液的船”。
天井周围全是妖魔鬼怪,窗台上站立着“女奥斯卡像”。这里,达利发挥着他“老顽童”的本性,营造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穿过天井进入大厅,盛宴开始了
这是达利的名画之一。这幅画从远处看是前美国总统林肯的像。
走近细看,是她老婆GALA面对着晚霞的光屁股背影。
上二楼进入一个展室,里面较黑。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达利的另一个名作,由家具组成的当时的艳星“梅-蕙丝”的肖像。首先你慢慢走上这个骆驼造型的梯子,骆驼下方有一圆镜。
--- 看到了吧,这就是艳星的真面目。很性感吧?
还有其它一些怪雕塑。
房间的墙壁上有2个小洞。凑过去一瞧,里面另有乾坤。
这下看清楚了,船下的雕塑是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垂死的奴隶”的翻版,还套了个轮胎。因为涂成黑色,所以照片上比较模糊。
这是一个房间的天花板。描绘的是达利和GALA一起升入天堂。
GAGA的脚。
这是达利的脚。他那标志性的小胡子就杵在鼻子两边。身体上打开的,倒置的抽屉是象征他已经掏空了一切。
这个房间估计是原来剧院遗留下来的较为完整的一部分,除了天花板,房间的原装饰保留着古典主义风格。是我喜欢的一个房间。
走出博物馆,发现旁边有幢建筑是挂着好些漂亮的牛,哈哈,这个大概就是菲戈拉斯的精神了吧?很有趣,也有创意。
没有忘记之前看到的上海饭店,穿过小巷去寻找故乡的风味。
外面小,里面大,竟然有5个这样的房间。
可是没有家乡的感觉。这个蜜枣大小的鸡腿裹着鸡蛋大小的面粉,难得的是竟然裹得那么匀,真是奇迹。
鱼片也裹着面团,从外形看分辨不出是鸡腿还是鱼块。这是 国外中菜馆的悲哀,全都是四不像。
吃完饭出来,下雨了,雨还真大,是我来西班牙近一个月唯一碰到下雨。
因为星期天商业停止,没地方可去,于是三步两步冲进之前看到了另一家博物馆。6欧元。掏钱时发现走错了一家,不是我想去的那间画廊,而是之前搞不懂是什么博物馆的那家 - 原来是间“玩具博物馆”。
虽然人到中年对玩具已经没什么兴趣了,但是看到门口卖票的西班牙大婶满脸真诚的笑容实在不好意思让她失望。玩具,就看玩具吧。说实话这家“玩具博物馆”的藏品也算丰富,最后我拍了将近100张照片,够出一个专辑了。不过太多不好,精选一下。
小火车不算,竟然还有站台。记得小时候一直想要一架火车玩具(哪怕汽车也好),只是在我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穷,知道父母没有能力办到,所以始终没有开口。想想有些遗憾。
这是一组有着近百个人物的中国玩具“迎亲队”。虽然表现的是迎亲队伍的喜气洋洋,但一看到里面的人物双脚离地飘悬在半空,竟好似在拍鬼片。
教室都能做玩具。不知道小朋友放学回来看到玩具依然是教室,会不会疯掉。
清朝装扮的娃娃,生怕别人不知道,手里还举着个牌,上书“我是中国人”。
中国娃娃,也不错。
泰迪熊
我们的国宝也挤在熊里面。
一米来高。这些小物件做得真细致。浴缸上连香波瓶子都有。屋里的吊灯可以开关。
这个火车模型够大的,将近一个房间大小。看上面,连我乘坐来这里的高铁模型都在。(大家对照一下下面的真高铁照片。)
就是这个。由巴黎开往马德里的高铁。
哦,这里忘了说。因为看玩具忘记了时间,最后打的飞奔到车站。市中心到高铁火车站车资10欧元。这样看来还是坐慢车划算了。车站就在市中心,省了打车费。
雨过天晴,回到巴塞罗纳还看到了粉红色的晚霞。(原文有205张照片,看太多所以删掉 1/4. 如果你有兴趣看多些照片,可以查看本文的图集。我也是第一次发现,删掉文章里的图片,图集里却依然还在。)
从巴塞罗那 SANTS 坐高铁前往马拉加 MALAGA 耗时6小时,票价大概77欧。一路上桃花遍野。从较低的丘陵地带一直盛开到高山脚下。其实我并不确信那是不是桃花,不过那有什么关系呢,2-3个小时一直在一片片地毯似的花林旁奔驰,本身就是件让人愉快的事。
西班牙桃花这么多倒是出乎意料,只是呆了这么久却没有一次桃花运让人有点丧气。
直到太阳落山都没有看见大片的橄榄树,心里有些奇怪。要知道我是一路哼着三毛的《橄榄树》来西班牙的。在火车经过科尔多瓦的时候天就全黑了。9点过后车就到站了,房东在车站接我。这次借住的当地人家的公寓,从车站只需步行几分钟,400欧一个月。房东莉迪亚是个小巧美丽的西班牙女郎,在宾馆工作,业余的时候教英语,所以我们交谈没问题。住当地人家的好处就是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资讯,她可以帮我翻译,而且后来许多订的机票,门票都直接从她的打印机打印了,省时省力。
因为公寓离车站近,我们是走过去的。一路上问这问那,她说马拉加并非旅游城市,为什么要选马拉加?我说这儿离其它热门城市都近,我的行李太重,因此找个中心点落脚。她表示赞同,说道“马拉加多看没看头,这样吧,你付100欧一周,等你周边城市都玩遍了,什么时候想走都可以。”
我有点不相信我的运气,这对我来说很宽容。(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行李就已经躺在了床上。我在马拉加已经住了2星期,下午我就要坐大巴去塞维利亚,在那里我订了一个公寓,会和一个叫杰米的西班牙人一起度过19天)
这是马拉加火车站,我第二天进城时才拍的。从住所走到马拉加老城只要20分钟,我时间比较多,只当是做运动。进老城需要跨过这条河,看着这条河觉得好可怜,都没什么水,人们就在河中间的绿地上遛狗。
马拉加地处西班牙的南部,气候很好。街道两边的棕榈树显示着热带的气息。这是一座工业城市,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这里有许多名人,我所知道的有毕加索,和影星安东尼-班德拉斯。他们都出生在这里。这里有毕加索的系列游览线(很夸张),城市西南部干脆有一个叫“安东尼-班德拉斯”的海滩。不知道和这位大明星有何关联。
这条MARQUES DE LARIOS是老城的主干道,是条全大理石街道,第一次看到这么“奢侈的马路”。
奢侈是从发现新大陆就开始的,于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西班牙开始了向外求援的征途。国民生活质量下降。上图为游行抗议的市民。想想是不是很悲哀,辛苦了一辈子,到该享受的年纪却不得不上街抗争?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帝国气派”还是随处可见的,向马拉加这样的城市(西班牙排行第五),同样值得留连忘返。不是我在写“马拉加”才夸它,你往下看就知道了,真是座漂亮的城市,放在国内怎么说都是一线旅游城市。前几天看到报道“10万人挤进武汉大学看樱花” - 这太夸张了。
在巴塞罗那一个月,多少也了解了一些西班牙人的作息规律。这是中午12点左右,好多餐厅咖啡馆都刚刚把桌子搬出来,还没到午餐时间呢。要是看见有人在吃午饭,那人肯定是游客。
这是一座巨大的教堂无法拍到教堂全景(西班牙到处都是“巨大的教堂”,而且多数挤在狭窄的街道里)正门由粉红色,白色大理石相间,十分漂亮。
拍到一张比较全的,但是在教堂背面。参观门票4欧元,我没进去。今天是马拉加的第一天,我决定只做走马观花,看到喜欢的记在心里,等日后各个击破。
看见这些小朋友是不是唤起了你童年的记忆?
这是一个阿拉伯摩尔式城堡,确切的说是两个。底下一个以阿拉伯花园和居住为主,山顶上一个是防御城堡。第二周有回访,另外会有游记。
这个镜头常用来做马拉加旅游海报。
我是周三到的,周末就是一年一度的马拉加电影节。这里的人们在为电影节做准备。
这是 PLAZA DE LA MERCED ,毕加索的系列旅游就在广场附近。因为我并非毕加索的粉丝,所以没去关注。如果你对他有兴趣,可以在此寻找大师的足迹。
广场边有许多餐厅。我喜欢这个广场是因为它的阳光和生活气息。这里本地人要多过游客。事实上马拉加的游客不是很多,这可以让我很容易地去观察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看到游人如织,偶尔会让我感到紧张。
这是一家很受欢迎的餐厅,进进出出的人特别多。我进去探头张望,门厅是个很漂亮的天井。出来一看招牌,吓一跳。这个有趣的餐厅叫“老鸨的宝德加酒吧”。(见下图)可能是 PIMPI 的西班牙意思与英文的意思不同?让我问问莉迪亚,她就坐在我对面------莉迪亚听了我的解释笑尿了,她说 PIMPI 在西文里没有特别涵义,不是“老鸨”。我这里可以问莉迪亚,要是游客来自英语国家就会产生误会了。
这里也有吉普赛人,大多是乞丐。
一街边壁画,不错。
巷子里的一间教堂,进去一瞥。
好东西当然不少了,只是我的行李箱装不下更多的东西。这些服装引起了我的兴趣。照片上看不出尺码,它们是13-4岁的少男少女的礼服。西班牙是个较虔诚的天主教国家,孩子们成年的时候会穿戴整齐去教堂。这些小礼服就是他们COMUNION(圣餐)时穿的。莉迪亚在旁边更正,不是13-4岁,是8-9岁。我问她有没有穿过这些服装?她咯咯笑着说“有啊有啊。那时候我8岁”。想想那些小天使穿着大人的衣服一本正经地进教堂,真有趣。
这条弄堂里有家美术馆。卡门-提森美术馆,后来我有去参观,有许多西班牙风情的油画。喜欢西班牙民俗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一次精神之旅。(关于“卡门-提森美术馆”我不另作介绍了,现在出门经常不带相机)
很可爱是吧?停车方便。
从老城转到滨海大道。马拉加的海滨有一句说一句,真漂亮。光吹没用,吹是吹不出漂亮来的。
Alcazaba of Málaga - 阿尔卡萨巴地处西班牙马拉加,是一座富丽堂皇的防御城堡。它始建于 11 世纪早期的 Hammudid 王朝。这是座保存最完好阿尔卡萨巴。它的名字来自于阿拉伯语 al-qasbah, قصبة
即城堡的意思。所靠近的古罗马剧场建于公元前1世纪,一些古罗马时代材料后来被用在阿尔卡萨巴建设中。费迪南和伊莎贝拉在“收复失地运动”中对马拉加阿尔卡萨巴进行了最长时间的围困,最终胜利。
阿尔卡萨巴城堡建在马拉加市中心的山坡上,俯瞰港口和城市。城堡依山形而建,不但有防御作用,更是处处景致,美不胜收。
网络上介绍的主要是城堡的防御设计,例如外城门关的作用是方便部队后撤的,喷水池旁的城垛是做二次攻击用的等等。这些都很有意思,不过对于游客来说未必有些遥远,我们关心的多半是风景这边独好。好了,让我们边走边看。
我去时正好是橘子花盛开的季节,满城飘香。城堡内也种植了大量的桔子树,所以走在桔子树下,那种美妙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是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深有体会。
步行不远就是第一个花园,里面流水潺潺,流水自上而下汩汩地流,是典型的摩尔式的园林设计。
再往上走就是城堡的中心了,是一座摩尔宫殿样式的建筑。配有花园和流水。
其中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介绍马拉加先民的日常生活。
这中间的小沟是流水用的,流入下面的花盆中再喷洒到水池里。完全是自然水压。安达卢西亚所有的摩尔式花园基本上都是同样的设计原理。之前我已经介绍过的科尔多瓦和将要介绍的格林纳达,塞维利亚等全都是。
这是一家阿根廷餐厅。2点左右,店里没人。
一大杯葡萄酒2欧。
批萨比脸盆大,跟洗脚盆差不多。
牛排只有3分熟,因为沟通有障碍,所以解释不清,好在鲜嫩多汁,我没有叫服务生回炉。三下两下就全吃了。
3点一过,大家像是约好了,呼啦啦全满了。
这是马拉加海滨,沙滩不能说是最美,好在这只是市民沙滩,休闲气氛一级棒。
走绳索的男子,一个来自英国,一个来自加拿大,打算在马拉加住半年(学什么?我记性差忘记了)。我也脱了鞋上去走,不行呢,根本站不稳。
这里也有像牛津剑桥般的大学划船队。只是人家在河上划,他们在海上划。
爱甜品的女生。
好了,马拉加的游记到此就结束了。虽然住了2星期,但游记只有2篇。不是马拉加没东西看,主要是现在出门经常忘带相机。遗憾当然有啦,不过边走边看心情舒畅就行了,有没有照片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太阳海岸”是西班牙的一个旅游热点。只是这个点和其它城市略有不同,并非靠建筑和古迹为卖点,而只是阳光,海滩和慵懒的度假气氛。西班牙可看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时间不够哇。初次访西的游客往往不会将它列入行程表,而喜欢来这里的大都是英国和北欧的游客。有些人是年年都来,有些人是来了就在也不走了——他们是英国和北欧的退休人士。
在去西班牙之前,我对安达卢西亚做过较详细的了解,太阳海岸是逃不掉的。但决定花时间去探访实在是因为闲得慌。我给自己的理由是“看看那些退休人士的生活环境”。说不定将来也许会留在这里呢?
《玛贝拉 Marbella》(西语:“玛贝雅”)地处马拉加和直布罗陀中间 - “太阳海岸”的中段,人口14万。在该市拥有房产的外国人士,以及普通旅游人士会在夏季将人口总数推升30%。那究竟谁是该市度假房的拥戴者呢?阿拉伯的石油大亨和俄罗斯的暴发户。
偶是个“势利眼”呢,外加好奇心满满,有钱人扎堆的地方一定要去瞧瞧滴,摔一跤啃到一只金元宝也说不定呢?!
在马拉加和玛贝拉之间已经有了一长条的沿海城市带,例如Torremolinos托罗莫里诺 , Benalmadena班诺麦德纳 ... 等等,本文后半部都会介绍。在大巴士上往窗外看高楼林立,一路景致好似“小香港”。只是要比香港维港要长得多,约60公里,占到太阳海岸总长度的一半左右。
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以及他的随行人员,曾经在马贝拉每日开销花费达500 万欧元。
坐大巴从马拉加到玛贝拉票价是3.2欧元,行程1个多小时。对初次到访人士不会太枯燥,东张西望可看的东西不少。
玛贝拉之所以受欢迎和它的气候有关,它北靠大山,南临地中海,气候温暖。特别一提的是它北面的几座高山,高度都有1200米左右,象门板一样有效地阻挡了冬季来自北部的寒流,形成独特的微气候。
我去的那天是星期天,按西班牙习惯除了与吃有关的,其它都不营业。旅游问讯处也关门。但这都难不倒我,笔直走过老城到达海滩就是我的第一计划。
说实话老城小街真漂亮。这要放在其它地方保证游人如织。
一直都喜欢这个叫不出名字的乐器。最先是在墨尔本看到的,虽然后来看到不少,但这是第一次看到“两琴相乐”。
老城和海滩之间有一个小公园,里面有许多现代雕像 ,网上刊有达利的雕塑作品,偶没找到。穿过公园就是沙滩了。
猜猜这头大象做什么用?
是个沙滩淋浴器。多有意思。
星期天么,人都挤在在海滩边吃喝玩乐。想想西班牙人真会享受生活。再大的经济危机都毫不在乎。
下午2点。这些空桌子都是有预订的,你就算12点来,没位子都不会让你坐。
虽然有20几张空桌子但是不可以坐,幸好有一张桌子刚结帐,于是才得以坐下。为什么不去隔壁的餐厅?空荡荡的餐厅你都吃不准好不好,桌子全预订完的餐厅差不到哪里去。青口是美味,西班牙小青椒同样很好吃,只是这家只有大青椒。还有我爱吃油炸食品,炸银鱼也是我的最爱。
3点一过,人都稀稀拉拉地坐满了。
又有人在伤风败俗。
烤鱼
两位可爱的“小添屎”。
从马拉加到 玛贝拉,中间大约有3个小城市,市镇相连形成沿海城市带。托勒莫里诺离马拉加不远,市内公交1.6欧就行了。 可是既然坐到班诺麦德纳也是1.6欧,于是我贪小便宜坐得远一点,想看看那里有什么。其实我也不清楚哪儿是哪儿。
这里是新开发的城镇,沿海平地很窄,于是贵的房子就建在狭窄的海边平原带,多层公寓高层公寓就建在了山坡上。这里不是大富豪集中营,而是英国和北欧退休人士的养老地。因为英国,北欧气候寒冷潮湿,卸下工作服的老年人自然爱到温暖干燥的太阳海岸安享晚年,更何况他们手中的一点养老金用在相对便宜的西班牙要比在本国划算。
这是下车后看到的班诺麦德纳街景,似乎很无聊,没什么特色。好在我不赶时间,下海滩慢慢走就是了。
穿着鞋子在沙滩走最大的烦恼就是沙子跑进鞋子里,虽然不疼但碍脚。这里的沙滩中间都有木桥,保证你踏了沙滩回家后鞋子依然干干净净。
不好意思,昨晚的酒好像喝多了。
这些公寓建在海边,或者说就是建在沙子上。地段好但看起来很无聊。问过一个行人后他说穿过这些公寓房后面的沙滩通向托勒莫里诺 - 我此次的目的地。
等我转到那些房子的正面你猜我看到的是什么?所有的公寓前都是运河和游艇,运河外是种着棕榈树的防护堤,着实让我吃惊不小。
这是一个小社区,有点点象“摩登威尼斯”。房子临水,全部是游艇。这有多奢华呀。大家看一组照片。
小区内配套设施已经成熟,吃穿住用样样有。连黑人小贩都不少,只是他们见我拍照都把脸遮起来,估计是非法移民。我能体谅他们,不拍照。
这是种什么样的生活?太羡慕了。其实...............
其实这不是个高档社区,只是一家很普通的度假村。后来我在其它地方游玩时遇到两位英国老太太,闲聊得知想住这里也不贵,她俩住这儿6天,支付了300英镑,并且费用包括早餐和晚餐。
游艇也可以临时租。不租的话也可以搭船出海。这艘船在码头上的牌子写到“1小时-10欧元,啤酒红酒饮料可以敞开喝无限量。”他们不怕有客人抱着2个酒瓶不松手?出来度假的,又不是来报仇的。
这艘船有点中国风。
那艘船挂着海盗旗。
这艘船有点像南湖红船。
出了度假村是10几公里的沙滩,旁边全是餐厅和服装店,礼品店。我在那里看到家中国店,买了顶太阳帽。
白色大猩猩“雪花” - 曾是马拉加动物园的大明星。
大帐篷里是美食小摊,许多海鲜和西班牙美食,价格不贵很受欢迎。
我是先听说阿尔罕布拉宫后知道格拉纳达的。
西班牙语中,石榴就叫“格拉纳达”Granada。著名的摩尔人皇宫阿尔罕布拉宫就在格拉纳达。这座融汇着穆斯林,犹太教和基督教风格的著名历史古迹,使格拉纳达市成为西班牙一个文化和旅游热点。虽然西班牙可玩可看的地方很多,但格拉纳达在行程表上是雷打不动,必需要看的。格拉纳达有两个“世界遗产” - 阿尔罕布拉宫和阿尔拜辛阿拉伯区。这两个目的地就是我今天的重点。对于城市历史大家就自己查,我这里一笔带过。
在马拉加没有直达火车(科尔多瓦转车),所以我就买了早上9点的汽车票 ,22.40欧来回。格拉纳达地处内华达山脉的高地,海拔7百多米。大巴开进山区之后云雾就飘渺起来。这里给大家提个醒,要去格拉纳达最好之前查看一下天气和温度。山区不比沿海城市,温差大。一般来讲格拉纳达夏季非常热,冬季又很冷。我一不小心衣服穿少了,结果后来不得不临时买衣服。
旅游热点的缺憾多多,最普通的就是人比较多,进门都要排队。事前我就听说参观阿尔罕布拉宫要在网上先订票,按预定时间进宫。另外皇宫每半小时限300人,也要事先预定。
去年圣诞收到朋友的自制CD ,封套上印着他俩“阿拉伯”的造型,到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这里拍的“艺术照”
这是什么地方?是一家开在阿尔罕布拉宫里的4星酒店,原先是圣弗朗西斯哥修道院。我这时才拿出地图来看,啊~~~原来验票进来后不全是阿尔罕布拉,还有还要再3验票(也许4次)才是宫殿部分。
这是个教堂 Santa Maria de la Alhambra 。本来是不会进去看的,是教堂里的歌声把我和其他人吸引了进来。他们在唱《弥撒曲》。
后来教堂又主持了一个婚礼,我把这几张照片调整了一下次序,放到了前面。最先步出教堂的是一对老年夫妻,女士带着西班牙黑色头纱。
新郎:“啊,莫妮卡,你也来了。你看上去还是和以前一样漂亮。”
新娘:“TMD,对手这么早就出现了。这还让我活吗?”
(设计对白)
这是卡洛斯五世宫殿,外方内圆,据说是阿尔罕布拉宫最晚的建筑。
正门
内部为圆形。这里又要给大家提个醒了,那个限时限人(300人)的“皇宫”就在卡洛斯五世的底层。我当时不知道啊,见人排队我也排队,见队伍久久不动,于是就放弃了。直到现在偶都搞不明白自己到底订了参观券没去参观,还是根本没订票。真丢人。所以想看这个“活皇宫”的朋友千万不要犯我这个错误了。(活皇宫:西班牙皇室至今都会使用,皇室驾到,皇宫关闭)
既然一楼队伍长我就窜到二楼,二楼有画廊,2欧,于是不爱排队的我就进去了。(不能拍照)
阿尔罕布拉宫主要宫殿也是要顶时间的。我预定的是上午1点(1点怎么会是上午呢?这里阿尔罕布拉宫的规矩也要向你阐述,这里订票分上午段和下午段。2点以前算上午。我是整个人晕晕。)
因为还有点时间,于是在参观前先去了对面的城堡Alcazaba。 (需验票)
从城堡可以看到山下的阿尔拜辛区。
离开阿尔罕布拉宫我要去阿尔拜辛区参观,可以坐车,我选择步行,大约20分钟。
跑对岸主要是想找饭店填饱肚子。我早料到今天参观时间肯定紊乱,所以背包里放了几颗水煮蛋,在宫里参观时吃掉了。下面是家西班牙(阿拉伯)餐厅“阿里巴巴的洞穴”。进去看看。
真的阿里巴巴,真的洞穴。不知道能不能揣着金银珠宝走出来。
点了阿拉伯茶和西班牙墨鱼汁海鲜饭。味道还可以。旅游点不能奢求。吃饱了继续上路
阿尔拜辛(Albayzín)是格拉纳达的一个区,保留了狭窄而蜿蜒的中世纪摩尔街道。1984年与著名的阿尔罕布拉宫一同列为世界遗产。阿尔拜辛位于面对阿尔罕布拉宫的小山上,不少旅客到阿尔拜辛,主要是从圣尼古拉教堂的角度,来观赏阿尔罕布拉宫
有趣的房子。后来看到这张明信片啦。当然拍得比我好。我那天一会儿阴,一会儿晴,不容易得到好照片。
圣尼古拉教堂不好找。我是顺着这个清真寺才找到教堂的。当时有个人在塔顶呼喊召集,声音洪亮,你看,洪亮到他自己都捂着耳朵。一转弯,看见三三两两游客模样的人迎面走来 —— 就是了,我对自己说。出门在外,每当迷路(或找不到地方)我就看哪里有游客。多半能走出迷津
图片三二张,其实我找了很久。看到圣尼古拉广场真兴奋,心想“终于找到党组织啦”。
广场上有很多游客,嬉皮士是主角。也有慢吞吞吃饭喝酒的当地人。气氛很松散。喜欢这样的旅游感觉。
爸爸在前面走,宝宝在后面跟。一不留神........
宝宝发现新世界了。他才不管爸爸已经下山了。
这就是大伙儿来到这里的目的之一。从这儿可以看到阿尔罕布拉宫全景。
说“之一”是因为还有“之二”。对于常客这里是他们讨生活的地方。嬉皮士们在这儿卖艺。唱歌,杂耍,还有贩卖些自制的小首饰。嬉皮士的生活是艰苦的,嬉皮士的精神是快乐滴。
好可爱的狗狗哦,它也在为主人挣钱呢。我没挤上去拍照,但也给了钱。
坐了一会儿我也下山了。当然是跟着人群,以免走叉。下面有什么呢?除了小街窄巷,阿尔拜辛还能给我们什么?要知道它也是“世界遗产”呢,可不是一个广场几条小巷就完了。
和西班牙大多数老城区一样,有钱人的宅子大都是窄巷大院。内里乾坤大着呢。小街后的花园跟公园似的。
美女凹造型。她在前面拍,我在她身后拍。本想天知地知,哪知一回头,小妹妹的爸爸在我身后警盯着我。逃啊.........
你们几个在小胡同里干嘛?难道想“伤风败俗”不成?
越往下走越精彩。大幕徐徐拉开。是一副生活的画卷。
“姐妹们,有人在拍照,快一点,我们微笑。”
他们真的这么说。喜欢别人拍照,是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很美丽。
好像是艺术瓷砖。这里阿拉伯文化的特征很明显。伊斯兰在这里不再是“恐怖”的代名词,是“活跃”,是“快乐”,是“生活”。我希望这是阿尔拜辛区的精神。希望游客来到这里不光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感受。
走出阿尔拜辛窄窄的巷子,穿过马路就是格拉纳达主教堂。(上山之路原来就在主教堂对面,我怎么没想到?)
老师带领学生在讲解教堂的建筑艺术。
“原先教堂的设计是哥特式,现在大家看到的却是文艺复兴/巴洛克式......”
参观券4欧
没有删掉这张照片是这个“西班牙油条和巧克力”广告牌。CHURROS con CHOCOLATE
远远的看见有人“吉普赛”打扮。奇怪的是吉普赛人和当地人一般融合地不好。
一转身.......原来是“霉女”喔。
不知道他们在干嘛。后来在塞维利亚又见过几次,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于是猜测可能是主角生日无厘头聚会。
主教堂周围的小街里摊贩众多。我为什么要跑进去凑热闹?我才没兴趣买东西,是冷呢,照片当然不显温度。冻死了。(回到马拉加,丽迪亚一脸疑惑。“今天马拉加热得像夏天,你怎么穿件新棉袄回来了?)
格拉纳达街景照数张
看见了圣母, 看见阳光,阴沉沉了一天,在要回家的时候天居然放晴了。你说多气人?
RONDA 在马拉加以西约100公里,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城市虽小只有3万多人,但却很受中国游客欢迎。瓦达雷宾河将它一分为二,两边的悬崖(el Tajo)达到120米深,是个壮观的景色。 除此之外,它的“罗马桥”和“斗牛场”也是极有人气的旅游点。
清晨,从马拉加出发,行程约一个半小时。马拉加周边旅游城市如格拉纳达,科尔多瓦等多在100公里左右,而去龙达的路程最是赏心悦目,有大片的橄榄树林,草地山岩,还有漂亮的小镇。删了大多数,留下几张让大家欣赏。
车进龙达市区。
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是主要交通枢纽边没有旅客问讯处,也没有街边地图,不知道东南西北往何处走。游客中心设在市区,周围景点环绕。等你到达问讯处询问哪里可以参观时,工作人员会很奇怪,用手一划“周围不全是吗?”
她当然没这么说,而是给了我一张中文介绍地图,还是很管用的。至于后面一连串介绍的付费景点,我压根儿没听进去。微笑着道谢,然后走出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对面就是斗牛场。皇家迈斯特兰莎斗牛场可能是最古老的一个,建于1785年。斗牛季4月才开始,好在我对斗牛不太感兴趣,参观斗牛场也无妨。
斗牛士安东尼-奥德涅斯。Ordóñez家族多名斗牛士。
著名斗牛士Cayetano Rivera Ordóñez 的雕塑,Cayetano 生于1977年,是西班牙“超级巨星”。
(照片来自网络,好让大家一见尊容)
各种设施恕我不一一介绍。大家自己看,如有疑问我们私下交流。
楼梯台阶都有精美瓷砖装饰。
斗牛场周围照片数张。
出斗牛场往东不远就是断崖,高120米左右,看起来还是有点心悸。
龙达著名的地标 “罗马桥”就建在断崖之间。斗牛场这边是“新龙达”,过罗马桥之后是“旧龙达”。我有点搞不懂,称它“罗马桥”但它建于1751年-1793年,并不是罗马时代,西班牙语称为“PUENTE NUEVO"是“新桥”的意思,怎么看也不“新”。那是历史称谓,光就建筑来讲,的确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