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9
- 收藏14
- 评论6
- 赞6
+1
出发日期/2013/02/21
天数/6天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冬季
魁北克省是加拿大东部的一个省,魁北克城是魁北克省的省府,是加拿大的第九大城市,在魁北克省则仅次于蒙特利尔居第二。全市总人口约68万,其中绝大多数为法裔加拿大人,有两种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但95%的居民只讲法语。
魁北克城分新城区和老城区两部分。老城区占地135公顷,为城市占地面积的5%,城中是一排排石头砌成的房屋和石铺的狭窄而曲折的街道,工厂、企业沿圣劳伦斯河而建。远望古城,房屋、仓库、商店层层叠叠,宛如一个庞大的迷宫。
魁北克市是北美最具欧洲色彩的城市,若单用一个"美"字来形容魁北克城也嫌不够,春天赏河,夏天赏花,秋天赏枫叶,冬天赏雪,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
二月,有幸我们到魁北克参加冰雪之旅活动,到这里来体验一个不一样的冬天。
1、加拿大签证自己备齐资料送签725元,最好是提前两个月办理;
2、加元汇率6.3左右,去银行兑换要提前一天预约,不过大多店可以信用卡结帐;
3、魁北克在加大拿大东部地区,北美噢,冬季很冷零下十几度-零下三十度,其实和中国的大东北一个样儿;
4、室外室内冰火两重天,我衣着装备:专业户外雪地靴,羊毛裤+双层冲峰裤;羊绒衫+抓绒衣+户外冲峰羽绒服;帽子围脖手套;
5、带点有包装的小零食、巧克力、尤其是榨菜。三文治、汉堡包、薯条、帕尼尼天天吃你会觉得很素,天数多还真受不鸟;
6、外国游客必须自行承担医疗费,所以在出发前要购买保险,自带常备用药:感冒类,过敏类,消炎类,还有带点暖宝宝;
7、魁北克的枫糖与冰酒很不错,在周末市场可以买到当地农场生产的,价格比市面上要便宜的多;
8、在市场可以买到很新鲜的番茄、草莓、弥猴桃,即便宜又好吃,绝对是无化害绿色食品;
9、在魁北克买东西需要税的,标价再加上约14.5%购物税,所以价格不便宜的噢,这里不是特别适合购物哈;
10、魁北克的商店、购物中心和大部分企业的营业时间为周一至周三的10-18点,周四和周五的10-21点,周六10-17点,周日12-17点;
11、对于餐馆、酒吧、出租车、发廊提供的服务,必需支付小费,金额为账单价格的10%-15%(税前)这将不包含在帐单上。对于服务员和行李员的小费则由你随意,一般给1加元;
12、年满18岁或以上的成年人才可以出入酒吧和娱乐场所、并购买或消费酒类等。
在魁北克城的城郊有一座冰雪酒店(Hôtel de Glace),从市区驱车15分钟即可抵达。此冰雪酒店在每年初冬的11月底开始搭建,到次年1月1日开张,3月31日停业任其自行化去。最初建造这家酒店需要1.5万吨雪和50万吨冰,耗资大约35万美元,由大约60人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建成。
所有建筑物均由冰雪打造,设计师们以不锈钢作模子,再在外围竖起木头墙,将大量的白雪吹进模子和木墙之间,3天后雪凝冻了再把金属框架拆除,由此得到坚实牢固的冰冻材料。从开工到完成约需5个星期时间,包括最后的打磨冰雕、布置装点工作。尽管酒店空间有限,但丝毫不失设计感。从长廊、餐厅、冰制的豪华大厅到晶莹剔透的冰制雕塑,以及家具、装饰、甚至烛台,全部用厚厚的冰块雕琢而成,如同艺术品般精美绝伦。
如今洒店规模越来越大,在二、三月已是一间难求。导游告诉我们,近几年更是耗资75万美元,运营费用则达3.5个亿,如今为了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求,将客房和套房的数量已由25间增加至44间。
自2001年首度面世至今,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游客参观或住宿,欣赏冰雪风光,感受独特体验。对于首次入住的游客,酒店方面建议只住宿一晚,毕竟在零下5℃的室温环境中睡觉不是一件轻松事,冰雪酒店住宿一晚的费用是每人200加元~300加元不等,根据房间的大小特色级别而定。
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争先体验冰雪世界的奇幻美妙,要记得是需要一个月提前预定呀。
我们虽只在冰雪酒店参观了下,各自品尝了一杯不同特色的冰酒,倒也觉得新鲜刺激呢。
冰雪酒店,是以前魁北克的一个动物园改建的,属政府所有。远远望去一小片,很是新奇的。
这是冰雪酒店中的婚礼小教堂,您可以选择一个冰雪酒店的一站式服务,您将得到你梦幻中的白色童话般的婚礼。婚礼牧师、甘冽的冰酒,、乐队伴奏、婚宴,一应俱全,从千元到上万元,冰雪酒店可提供不同的预算的婚礼一站式服务,当然还有婚姻法律文件证明。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我国的春节长假期间来魁北克城的冰雪酒店举办一场终生难忘的白色婚礼吧!
每年都会收集购买大量的兽皮来装点冰雪酒店的桌椅。
无论来自哪里的游客都会影像留念。
冰雪酒店的主题房间里,所有冰家具的雕刻都是围绕着某一主题进行。每年的夏天,酒店建设公司面向整个加拿大的大中学校征集主题套间的设计。学生们对这个活动相当踊跃,被认可的作品除了可以获得这家伏特加酒公司的奖学金之外,还可以和家人到他们设计的冰屋里住上一晚。
每一间屋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主题。
我想像不出来住在这里一夜的刺激感受,但是这个床垫子还是很舒服的。
据工作人员介绍说:尽管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温度也极低,但是住在房间内,丝毫不会有寒冷的感觉。酒店的工作人员会为前来体验的住客详细讲解御寒的方法,这里桑拿SPA的区域。
按介绍,入睡前在户外享受Spa和桑拿,先体验一下冰火两重天的别样感受。尽可能少穿衣物,甚至裸睡才是最好的保暖方式。这里的奥妙在于,一米多厚冰雪堆砌而成的冰房间,具有百分百的挡风效果。因此,即使室外降到零下30度,室内也维持着零下5度左右的“高温”。对于首次入住的客人,酒店通常会建议只住一晚,毕竟在零下5℃的室温环境中睡觉不是件轻松的事。
这样的SPA环境与特色桑拿浴缸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吧,需要先这里泡得身上暖和了,再去上图的蒸房里蒸,如此反复,将身体的热度达到40度左右,再去冰屋内过夜,试想一下,绝对是件很刺激的事儿!
通廊、屋顶,桌子。。。每一处都有特色。
漂亮的吧台服务员,笑容甜美,调酒的功力也不差。
我们是在下午去参观的,其实到了晚上这酒吧才是最欢乐的时刻。
猜猜哪一杯是我的,嘻嘻,右下的“枫糖冰酒”9$,味道烈中带着香甜一杯下肚火烧火了的一会就温暖全身啦。
冰酒是个消磨时间的好地方,那里所有的鸡尾酒都是用烈性伏特加勾兑的。
大家一起围在火炉边喝冰酒,其实那个火炉不过是装饰品,烟筒直冲天空,不然这冰屋怕就是会化掉了。
冰酒的味道真心不错的说,天寒地冻里,忍不住会想要小酌第二杯。
这是模拟酒店大堂的吧台,真格是有模有样。电话,登记薄。。。
这是室内的一个游玩滑梯,正片区域是THE NORTH FACE赞助的。其实这里员工的衣服,也是THE NORTH FACE赞助据工作人员介绍,每的酒店开工时衣服会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待酒店关闭时再收回,由THE NORTH FACE清洗干净收起,待次年再行发送。据说衣服质量绝对的专业保证,可以抵挡零下四十度的寒冬。
大家在冰吧喝着烈性伏特加勾兑的冰酒,听着爵士乐曲,三两好友聊天谈天,绝对可以抵挡冰冷,其实这些新鲜的事物,早已让你忘却寒冷。这些冰杯你喝完冰酒以后可以将杯子带回家自己收藏。
有些小遗憾,我们离开时天刚擦黑,灯还没点上,不然该是多梦幻呀。
在傍晚离开时,仍旧有客人不断的前来体验。
在冰屋酒店,无论是从白天到黑夜,你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而参观酒店本就是一个迷人的体验。
充满浪漫风情的魁北克,也有热情如火的一面,一年一度的冬季冰雪嘉年华,是整个魁北克市在为期17天的节庆热潮中,由优雅的古城摇身一变,幻化成狂欢的舞台,火热的气氛High到最高点,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北国寂静的冬天增添绚丽的风采。
魁北克的冬季冰雪嘉年华,起源于1894年,当初这只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庆典,让当地居民在严寒冬季得以纾解身心,并没有一定的组织和活动型态。到了1955年,一群当地的商人发现,如果每年冬季定期举办冰雪嘉年华,倒不失为漫漫严冬中,刺激停滞经济的好方法。从此以后,一年比一年盛大的魁北克冬季冰雪嘉年华,不但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而且还成了魁北克市第三大产业,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大的冬季嘉年华会,并且是全世界第三大嘉年华会,仅次于里约热内卢、纽奥良的嘉年华会。
冬季冰雪嘉年华基本上都是由每年二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揭开序幕,在第三个星期的周日落幕。我们到来正好赶上冰雪嘉年华的开幕。
但是在嘉年华,最令人期望的节目,是各种竞赛、夜间花车游行,却是在节日期间的第二个周末和第三个周末举行。
据说,最为著名的夜间花车游行,活动期间共举办2次:第一次是第2个周末的晚间7点开始,游行的地点是在魁北克市西北边的查尔斯堡(Charlesbourg);第二次则是第3个周末晚上7点开始,在魁北克市区举行,从Armoury(Manege Militaire)出发,沿着格兰林荫大道前进,左转Honore-Mercier街,然后再左转Rene-Levesque大道往前行,到了Belveder街左转,最后到达Merici学院。
很遗憾,我们来早了一周,没能够看到最热闹的河上活动、各类竞赛及夜间花车游行。
早上08:30开幕式正式开始,在一处由冰愉搭建的城堡舞台上,表演队们已经开始热情欢乐的各类表演。
广场上会有来自不同学校的乐队依仗队进行表演。
围观的群众和孩童们可以随意跟着乐队一起舞动起来。
雪雕展览也是魁北克冬季冰嘉年华的重要项目,每年都有加拿大各地的队伍参与盛会,以熟稔的技术将一堆白雪雕成精美的艺术品。
这绝对是魁北克城的一项冬季盛会,可以随处见到全家出动的群体走入会场。
这一大片就是冰雪节的主要战场,人们可以在这里参加、体验各种雪上活动。
狗拉雪橇在厚厚的雪道上疾驶而过,我总觉得人们很残忍可怜这些狗儿拉着雪橇在赛跑,虽然这项活动很刺激。
我也就感玩玩这轮胎滑道了,不过在这里我没有体验,去蒙特利尔时好好爽了一把。
大脚鞋马拉松,很有意思的一双鞋,很轻便,不至于让你在雪地上滑倒。
冰雪嘉的华最刺激的怕是这大冷天的室外SPA项目,敢于体验的都是达人!
冰球运动正在这里激烈打拼中,冰球是加拿大的国球项目。据说加拿大的冰球项如果在国际赛式上取得冠军,会举国欢腾,全民庆祝乐翻天。
这位华丽的老人家,帽子上别满了不同样式的嘉年华吉祥物博纳(Bonhomme),老有节日气氛了!
加拿大的特产枫糖,这样的吃法你们没有见过吧,枫树上分泌出来一种胶糖。经过加工后,热热的糖稀拿着小钢勺长条状的撒在冰雪上,30秒捎作凝固后,拿着小棒棒一卷一卷就可以吃了。
圈好了,这是这样子了,一枚价格为3加元。
外冰里热,很刺激的说,还很甜相当的喉嗓子,冬天多吃甜的可以抵御寒冷噢。
博纳(Bonhomme)是魁北克冬季冰雪节的吉祥物,负责掌管这段期间所有人的欢乐。博纳头戴着红帽、腰系红白射箭腰带、笑容满面,胖胖的模样很有亲和力,走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大人、小孩都喜欢和他热情拥抱。我们来的早真正意义上的博纳大叔没能见到,只好找到一处模型与之合影。
晚上更热闹一些,其实可以说是个大的迪厅,比较high的音乐在广场上空响起,人们可以随意扭动。
在广场上有几个炉火,如果觉得冷了,可以暂时到这里取暖。
吉祥物
博纳(Bonhomme)是魁北克冬季狂欢节的吉祥物,负责掌管这段期间所有人的欢乐。博纳头戴着红帽、腰系红白射箭腰带、笑容满面,胖胖的模样很有亲和力,走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大人、小孩都喜欢和他热情拥抱。
冰雕和雪雕展览
冰雕和雪雕展览是魁北克冬季狂欢节的重要项目,每年都有加拿大各地的队伍,以及来自世界20几个国家的队伍参与盛会,以熟稔的技术,将一堆白雪雕成精美的艺术品。这项展览同时也是最受到游客的喜爱。
圣罗伦斯河独木舟大赛
圣罗伦斯河独木舟大赛最教人深感钦佩,因为这不仅是国际水准的独木舟竞赛,同时也是在极地气候下考验参赛者的勇气及决心。在寒冷的气温下,河面上还漂浮着冰块,参赛者除了要排除水上障碍之外,还得抵抗外来的寒冷,可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体能及耐力的竞赛。
夜间花车游行
夜间花车游行当中,虽然气温非常低,游客观赏的兴致却一点也不受影响,游行路线的两旁挤满着夹道欢呼的人群。装饰华丽的花车在五彩灯光的衬托下,有如一座座绚丽的梦幻城堡,参加游行的队伍无不花尽心思,争奇斗艳,而在队伍行进间,更是卖力地演奏嘹亮高亢的音乐。
雪浴
第三个周末下午2点30分在冰雕皇宫前所举办的‘雪浴’。这项活动非常具有娱乐的‘笑’果,参加的人员不分男女老少,只能身穿泳衣,然后在雪堆里打滚,拿冰冷的白雪往身上搓磨,这种爱现不怕流鼻水的活动,常引来观众的哈哈大笑,既娱乐自己也娱乐别人。
攀冰运动
每年冬季狂欢节,瀑布前会堆起数公尺高的“糖丘”(像白色糖霜状的冰山)攀登冰瀑也是狂欢节另一项专业竞赛活动。
在加拿大,位于魁北克城Buade街20号的“圣母圣殿主教座堂(Basilique-cathédrale de Notre-Dame-de-Québec)”是罗马天主教的宗座圣殿、天主教魁北克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加拿大的主教长教堂,是北美洲最古老的主教座堂,也是北美洲第一座升格为宗座圣殿的教堂(1874年)。新法兰西的四位总督和魁北克的主教都安葬于此。这是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魁北克圣母大教堂具有350年的历史。教堂曾遭受过几次浩劫:火灾及地震,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教堂乃于1925年重新整建过。这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左右两个形状不同的尖塔是巴洛克式建築的最大特色。
圣母大教堂魁北克第一个罗马天主教大主教,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 弗朗索瓦·德·拉瓦尔·德·蒙莫朗西(francois de laval de montmorency)就葬在教堂的侧室。
教堂外部朴实典雅,内部设计却是装饰华丽,富丽堂皇。大教堂四柱,华盖,主教宝座讲台,彩绘玻璃窗,宗教壁画,雕塑等艺术品令人印象深刻,目不暇接,许多古老的油画更是价值连城。
我们去的时候,圣母大教堂里的内部一侧正在装修,所以也没能精细的欣赏完全,15分钟草草走过简单记录。
都说:“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或许,一个人有了信仰,就等于有了精神上的依托。
或许,心有所依的人,怀着一种美丽、高尚的信念,对人生充满了勇气、坚持。
无论是西方的上帝,还是东方的菩萨。
或许,有了信仰,就成就了一种行为方式,一种内心塑造,一个幸福的归宿。。。
注:进入教堂内请勿大声说话,请尊重祷告者,不要近距离拍摄,不要使用光灯。
圣母圣殿主教座堂(Basilique-cathédrale de Notre-Dame-de-Québec)”
门票:无门票
时间:每周一到日,8:00-5:00
地址:魁北克城Buade街20号的
魁北克城(Quebec City)是魁北克省省会,加拿大东部重要城市和港口,位于圣劳伦斯河与圣查尔斯河汇合处。在这里,河面收缩到不足1000米宽,形势险要。魁北克城犹如一头雄狮,扼守着这条水路的咽喉要道,因此,它素有“北美直布罗陀”之称。“魁北克”在印第安语中就是“河流变窄处”的意思。
魁北克城是加拿大的第九大城市,在魁北克省则仅次于蒙特利尔居第二。全市总人口约68万,其中绝大多数为法裔加拿大人95%的居民只讲法语。
魁北克城,在以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为主的北美大陆上散发着法兰西芳香。它的历史已经踏入400年,如果忽略老城外的现代化城区,那么这400年似乎一直不曾流逝,小城依然保留着400 年前它与欧洲分开时的一切精髓——古典、优雅、轻快。
一座四百岁的城市究竟算年轻还算古老?对于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而言,四百年以上的城市最多是个青年人。就拿北京来说,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古都西安就更别说了,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然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魁北克市,建城才四百年,却已当仁不让地成为加拿大乃至北美地区头名耄耋老者。 一老一新两大城区,一下一上,一个古典一个优雅。站在老城里,不由觉得处处是风景。同一个地点,因为背景里云的变幻,有不同的感觉,但都有点不真实,似乎是电影中的布景;
四百年来,魁北克城虽历经沧海桑田,但这座城市依然鲜活,法兰西的浪漫在魁北克根深蒂固地保留了下来,旧市区的优雅,新市区的摩登将整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魁北克市是加拿大的历史起源地,整座城市就像一部历史教科书,在城市内几乎每走一步就是一栋古迹、一个故事。建于崖上的旧市区(Vieux-Québec)被城墙环绕起来,城区内的建筑散发着浓郁的法国风味,弯曲窄小的石板街道和高耸尖塔的石造教堂让魁北克市看来与欧洲小镇无异,这座城市也是墨西哥以北唯一的留有古老城墙的美洲城市。
如果说,在魁北克城身上贴一个最符合城市气质的标签,那么无疑是法国风情。名声在外的蒙特利尔的法国风情已然让人沉醉,但是要探寻魁北克最原汁原味的法国传统,还是要去魁北克城。
魁北克城一共有11个画墙,个个都色彩斑斓,妙趣横生,其中老城区有三个,相当有名。我们只追踪到两幅,墙画的创作蓝本都是展现魁北克风貌的著名人物、建筑、地理和文化元素,如老城墙、连接城上城下的台阶等等。
这是一幅叫做“一年四季”的壁画。据说,这幅大壁画是魁北克各地12名优秀的艺术家于1999年合力创作的。画面还巧妙地把魁北克一年四季的景色融入一幅画面。从下至上,春夏秋冬逐步过渡——下面芳草萋萋,中间繁花似锦,上部枫叶火红,顶端白雪皑皑。
这个大壁画就画在一座高楼的整整一面墙壁上,壁画高达五层楼,采用法国新视觉幻法的绘画技术,将魁北克市的都会精华,巧妙地以一幅大壁画呈现出来,生动地再现了17世纪魁产克城的风土人情。
魁北克省政府大厦。我拍这一张是测面的角度。
这里可以免费进去参观、拍照,但要拿护照登记。因为护照放在酒店,所以只能在外围转了一圈。
从酒店出来五分钟便可走到古城墙处,从这里漫步老城区,如今依旧有马车当道而行。
魁北克的原住民,想与他合影,可以随意给几加元做为酬劳。
时尔有小雪飘落, 给漫步老城的人们添多了一份情趣。
马蹄声声,你可以借此绕城一圈,仿佛穿越一般。
魁北克市政厅(Hôtel de ville)
魁北克的居民真的很少,即便是在周末,街道上的人们仍旧是寥廖无几。
博物馆。10:30开门,来得早了也没能进去参观。因时间行程问题,很遗憾没能进去看看。
拉瓦尔大学(Université Laval)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大学,为北美地区建立的第四所高等教育机构,也是该地区最古老的法语大学,是加拿大主要大学之一,学校名称来源于主教François Laval。
古老的城墙大门的左边墙上钉有一块铜牌,介绍说:1734年8月5日, Lanouiller de boiscler 新法兰西首席驿路长官,从蒙特利尔乘坐驿车到达魁北克,宣告了皇家高速公路在加拿大落成,这就是“皇家之路”。
城门就像是一处堡垒,在过去,城里城外各是一片天。
小香普兰街里的又一处壁画 Fresque du Petit-Champlain,记录了魁北克人们日常生活的场面。
老城街道里有数座教堂,我们没能一一发现,漫步老城中有幸看到了的几座。
这座教堂叫Chalmers-Wesley United Church,(查默斯-韦斯利联合教堂)建于1853年,位于旧魁北克市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分类。这庄严的新哥特式的结构是魁北克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英语教堂,教堂高耸入云(177英尺)的尖塔,是旧魁北克的特征和地标。
风雪中的魁北克圣母圣殿主教座堂(Basilique-cathédrale de Notre-Dame-de-Québec),我在博客的有贴专门写了它一篇博文。
它是罗马天主教的宗座圣殿、天主教魁北克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和,位于魁北克城Buade街20号,是加拿大的主教长教堂,墨西哥以北美洲最古老的主教座堂。
皇家广场中的“凯旋圣母教堂(Notre-Dame-des-Victoires)”教堂建于1688年是北美地区最古老的石质教堂。最初是为了供奉“圣童耶稣”( l'Enfant Jésus)修建的。
后来更名为DE- LA- Victoire(胜利圣母教堂),是因为1690年魁北克战役,由威廉·菲利普指挥的英国远征被迫撤退,法国军队取得战役的胜利。1711年,它的名称再一次改变,也就是现在的名字:“Notre-Dame-des-Victoires”,这次是为了庆祝法军击沉了Hovenden·沃克指挥的英国舰队,取得又一次对英作战的胜利。
魁北克最老的商业街 小香普兰街 Petit Champlain Street。素有“北美最古老的繁华街”之称,街道两侧咖啡馆、餐厅、艺术品店栉比鳞次,很有巴黎的风情。若是在傍晚亮灯时分来转,更有情调的说。
小香普兰街的特色小店。
小香普兰街的可爱橱窗。
特色的橱窗,其实,在老城中漫步串小店却是女人们最喜欢的事情了。
整个旧城区就是一座历史之城,城内狭窄的石叠道路,道路两旁法兰西风格的建筑,弥漫着浓郁的法式风情和历史之美。老城分上下两段,从这里走上去坐室外电梯可以进入到上城,2.5加元。
位于皇家广场的议政厅。
我们可爱的中文导游叫唐鸿颖,英、法、中文都相当的流利,在这里生活了七年,也是这里唯一的中文导游。
我们座缆车(Funicular) 回到老城区的上城,在缆车上可以将下城一揽无余,还可以看到圣劳伦斯河。
从缆车出一来直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的“芳缇娜城堡酒店( Chateau Frontenac )”它座落於魁北克圣劳伦斯河北岸。酒店像巨人一般耸立在悬崖上,俯瞰着圣劳伦斯河上来往的船只。它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建於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古堡大饭店之一,目的便是招来富有的旅客。芳缇娜城堡酒店是由建筑师布鲁斯·派尔斯(Bruce Price)设计,於1893年开业,它不仅是魁北克市的地标,也是魁北克市的象征;不仅是魁北克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酒店,也是北美最高级的豪华酒店之一。
据说,这幅叫做一年四季的大壁画是魁北克来自各地的12名优秀的艺术家于1999年合力创作的。画面还巧妙地把魁北克四季的景色融入一幅画面。从下至上,春夏秋冬逐步过渡到下面芳草萋萋,中间繁花似锦,上部枫叶火红,顶端白雪皑皑。这个壁画就画在一座高楼的整整一面墙壁上,壁画高达五层楼,采用法国新视觉幻法的绘画技术,将魁北克市的都会精华巧妙地以一幅大壁画呈现出来,生动地再现了17世纪魁北克城的风土人情。 17位与魁北克历史相关的人物我用PS一一在图面上做了标注,让更多的朋友了解魁北克城吧。
1、Jacques Cartier(雅克·卡蒂埃)(1491 - 1557)是伟大的法国探险家,就是他,在1535年沿圣劳伦斯河航行,来到一个叫斯塔达科斯的村庄(即现魁北克城),他问当地印第安人此地是哪里,酋长答“加拿大”,意指附近的村落。“加拿大”一词,在休伦-易洛魁语中,是 “村落、小房或棚屋”的意思。卡蒂埃便将这个地区称之为“加拿大”,并把圣劳伦斯河叫做“加拿大之河”。
2、Samuel de Champlain(塞谬尔·德·尚普兰)(1570-1635)。1608年,他在魁北克建立了第一块永久殖民地。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法国在加拿大建立殖民地的活动才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作为新法兰西早期的总督,他对加拿大的开拓也有很重要的贡献,为此他被后人称为“新法兰西之父”。
3、Félix Leclerc(费利克斯·勒克莱尔)(1914-1988)是一个法裔加拿大歌手,作曲家,诗人,作家,演员和魁北克的政治活动家。
4、Louis de Buade de Frontenac(路易斯·德·芳堤娜)(1622-1698)1672-1682年、1689-1698年,他两次出任新法兰西总督。魁北克著名的地标性建筑芳堤娜城堡酒店 (Chateau Frontenac)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5、Louis-Joseph Papineau(路易斯·约瑟夫·帕皮诺)(1786-1871),出生在蒙特利尔,是一位政治家,律师,改良主义爱国者运动的领袖,
6、Frederick Temple Blackwood, Marquess of Dufferin and Ava(弗雷德里克·坦普尔·布莱克伍德·达弗林侯爵)(1826-1902)第三任加拿大总督,著名的达弗林平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7、Alphonse Desjardins(阿尔方·德斯贾丁斯)(1854-1920),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李维斯市,是北美信用社和公共银行的创始人之一。
8、Marie Guyart(玛丽·Guyart)(1599-1672),是乌尔苏拉修女,是新法兰西乌尔苏拉宗教的创始人。
9、thai’s lacoste-Fremont(1866-1963)女权主义活动家。
10、Francois-Xavier Garneau(弗朗索瓦·泽维尔·加诺)(1809-1866)魁北克人,19世纪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编著了长达3卷的加拿大法裔史,他一生都在为法裔加拿大人说话,世人也没忘记他,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上,他的诗篇还在表演中被引用。
11、Louis Jolliet(路易·乔利埃特)(1645-1700)一个土生土长的魁北克人,加拿大探险家。1673年,他与马奎特一起探险北美洲,发现了密西西比河流域。后来他受封为爵士,其封地在魁北克市西南。
12、Jean Talon(1626-1694)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任命的第一个新法兰西殖民地管理员。在他的任期内,他进行了新法兰西的第一次人口普查。
13、Francois de Laval(弗朗西斯·德·拉瓦尔)(1623-1708)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新法兰西第一任主教拉瓦尔大人。
14、Catherine de Longpré(1632-1668)是加拿大天主教圣徒,魁北克Dieu酒店的创始人。
15、marcelle mallet(1805-1871)魁北克仁爱修女会创始人。
16、Marie Fitzbach(1806-1885)加拿大姐妹会的创始人。
17、Octave Crémazie(1827-1879)是加拿大法语诗人。他被称为“加拿大法语诗歌之父”。
计划一:
暴走老城的起点可以安排在位于Chateau Frontenac北面的中心广场,基本上魁北克老城基本上可以用一个螺旋的外环线加内环线来串下大概景致:外环线顺着Boulevard champlain商业街,沿着港区的街巷,到城北上山进入小巷,顺着Rue saint-Jean大街一路走到老城西门,再折向南边的Citadelle of Quebec City古堡垒,之后便能来到Chateau Frontenac南边著名的大景观台,一路北上到起点的公园,再用内环线将所有中心区的酒店、教堂等景点玩遍。老城内有Musée de la civilisation值得看,在西边较远的Musée national des beaux-arts du Québec如果错过了一定会很可惜的。Boulevard champlain大街的景致在下午的阳光下颜色十分饱和,不要错过Chateau Frontenac南边有光照的时间。另外如果要邮寄明信片的话,在Rue du tresor街角(就是information后面)有邮局。
计划二:
穿梭魁北克城的上下城并不是件随便为之的事,如果不按合适的路线来走,真是有点赔了力气又看不到风景的遗憾。其实路线并不复杂:从RUE DE LA COURONNE大街向东(古城方向),在城墙下会看到一个小的咖啡店,进入店内有一座电梯直接上上城;出电梯后,魁北克下城的风貌可以一览无余;继续沿着坡道向东,到RUE SAINT JEAN或者RUE SAINT JOACHIM大街后向左转,约3分钟就可以到达古城墙;游览城门和炮台后,沿着城墙向东,会看到马车游览的总站;在RUE SAINT LOUIS大街右转,出古城,可以游览议会大厦,古战场公园;从古战场公园有天桥进入古城,接着就是著名的星形城堡要塞,出要塞后继续向北,可以看到古城的地标——落成于1893年的芳堤娜古堡酒店,古堡饭店背后皇家广场及人类文明博物馆;随后沿着古城内的碎石道及两边的餐、纪念品店出古城。
在魁北克老城,有一家叫做“Restaurant Aux Anciens Canadiens ”的著名餐厅,我们直译过来就是“老加拿大人餐厅”。
然而此餐厅在1966年以前,是座故居。
历史悠久的雅凯故居,是魁北克老城上城区最悠久、最大的建筑之一,建于1675年和1676年之间。
1674年11月30日当地乌尔苏林的修道院的修女把着块土地授出给‘弗朗索瓦-雅凯’。
厚厚的墙壁,整体节点,奇妙的护墙板和凹进式橱柜,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房子的特点。
该房屋是由两个建筑组成,在西边的是最新的加建,而在东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法国政权时期。
曾经有几个著名人物都和雅凯在这里居住过。
在1815年至1824年之间,包括小说“《Les anciens Canadiens》老加拿大人”的作者“ Philippe Aubert de Gaspé(加斯佩的菲利普·奥贝尔)。
虽然和历史记载相矛盾,但是蒙特卡姆 (Montcalm)上将生活在,最后死在这栋屋子里的传说也还存在。
或许源于小说“《Les anciens Canadiens》老加拿大人”这座故居自1966以来,改建成“Restaurant Aux Anciens Canadiens ”餐厅,并且用最地道的老加拿大人的美食与热情款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餐厅的美食特色就是,所有食物的食材全部产自魁北克当地,而菜肴做法也是沿用老加拿大当地乡土最原始的烹饪特色手法。
虽说吃的是土菜,可模样却依旧很洋气。喜欢吃西餐的朋友都会喜欢老加拿大餐厅的食物,那些菜名我是记不住的,反正我们翻译过来也不一定是那个意思,所性我在下边就用中餐的习惯解释给大家了。
在不同于饮食文化的国度,品尝不样的美食,我想说:Haha~ Delicacy!!!
注:
汤类 2$~4$~4.5$~7$
主菜 19.95$~22.95$~24.95$~49.95$
套餐 17.5$~19.5$~59$
三文治简餐 9.75$~10.75$~11.75$~14.75$
啤酒或红酒 3.95$ 咖啡或茶 2.25$
所有消费需要加收15%消费税,小费随意给,至少1加元。
厅每天中午12:00点准时开门,早一分钟都不开,我们还在门外等了好久。
一进大门的前台,也是的所谓的吧台。
各种当地农庄生产的冰、红酒、白葡萄酒。
从这里可以下地下室,是他们的员工间和洗手间。
一进餐厅的西边,有两大片区域。
12点刚开门,只散落着几桌客人。
服务生的操作间,其实就在来来往往的过道里。
这里是二楼,分两片区域,因房屋外部的建筑格局有点像格楼。
绝对不浪费空间,墙上多是一些旧时的老物件。
这边还挂有猎枪与一些农家用具。
格子间的窗台上放着旧瓷器与旧铁器。
这些古老的钥匙收集来也不易吧,它们曾经一定是打开过一把把古老的锁与大门。
这些古老的钥匙收集来也不易吧,它们曾经一定是打开过一把把古老的锁与大门。
餐厅往日曾用过的各类形状的高脚杯。
还有一些古董类的花瓷盘。
其实餐厅的空间真的不是很宽敞,但是设计规划与摆放却不让你觉得很拥挤。
餐厅的光线绝对适合浪漫。
队友们的英文都不错呀,俺去66的功夫他们在点菜。
各种酒水,不过同伴们都比较倾向喝啤酒和可乐,吃西餐我喜欢红酒。
前菜是汤和软硬面包小点,一激动忘记拍却把汤已经喝光了。
“牛肉丸炖土豆”:味道还不错,没有牛肉的腥气味,男生们大爱。
tourtiere quebec 魁北克肉派:这个就比较正常这边的人家般都会做,多是牛肉啊、猪肉和羊肉的混合。
“本地产蔬菜乱炖”:有豆角、胡萝卜、小洋葱、大洋葱、南瓜,用本地产的香料烹调而成。类似于东北乱炖,味道还行,同行男队友只对肉感兴趣,基本上多是我们女生吃的。
Salmon En Croute 酥皮三文鱼,这个是奶香比较重的。
tourtiere lac st jean 圣让湖肉派:是用不同野生动物的肉做的,兔肉、糜鹿、豪牛等,没吃出野味来。
poulet En Croute 酥皮鸡肉
Brie fondant aux canneberges 布里蔓越莓奶酪
tarte au sucre à la crème 奶糖派:不是一般的甜哇。
魁北克城,这个有着蜿蜒街道的中世纪古堡般的城巿,为美洲大陆孕育着法国文明,今天的这座圣劳伦斯河西岸古城,宁静安逸冲淡了祖先的坎坷和磨难。
如今的人们,更愿意享受阳光下的法式浪漫。
在这里,慢下来,才懂得什么叫浪漫。
其实,欧美人都比较推崇自然而古老的生活方式,短线旅游其实火车比飞机更受欢迎。
在加拿大,乘坐国铁VIA Rail Canada旅游被认为是最为惬意的旅行方式之一,而且别有特色。
自然,到了魁北克,我们也是希望可以体验一番的。
从魁北克城前往蒙特利尔城,选择了火车,能够看沿路看风景。而且火车站就在市中心,来往很方便,所以比飞机还受欢迎,当然价格也不菲噢。
我们从魁北克城到蒙特利尔城大约要坐3个多小时的火车,而且是头等仓$175加币,折合人民币也是上千元了,我想这个价格和国内的高铁头等有一拼。
虽是坐火车,可是服务也很舒适周到。火车头等舱在车站会有自己的休息室,提供免费饮料和免费WIFI。火车到达后,服务员会通知你上检票,并引领你到站台。
从魁北克城到蒙特利尔城这一段更赞的是,连行李也可以托运,直接交给服务员送上行李车厢。等到达蒙特利尔站后,自己前往行李传送带上等候行李即可。
在火车上,依旧有免费WIFI提供,还有免费的饮料及各种酒类提供,赶上吃饭时间还有正餐可以享用。
虽说是短短三个多小时,与朋友们聊着天,喝着美酒、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旷野,这样的行程却同样令人很期待。
吼吼,出发喽,从魁北克城前往蒙特利尔城。
这样的建筑创意,真是很吸引人的眼求,我的同伴说看到这一面加拿大国旗飘扬起来的刹那有想哭的冲动。
进入到火车站内部,里面的空间并不是很大,分东西两片区域。
而南面是候车厅,北面有两处咖啡店、快餐店。
火车站内部的墙与天花顶很欧式的风格。
火车站内部的墙与天花顶很欧式的风格。
设计很有空间感,候车的人不是很多
由于时间来不及,也没能跑到二层看一看。
我们的火车票头等仓噢。 可以在网上http://www.viarail.ca/en 购买。
在进入检票口处的一面墙上,挂着不同时期火车站的老相片。
通往检票口就是这么条短窄的小过道,大概十几米的样子。
通往检票口就是这么条短窄的小过道,大概十几米的样子。
在检票处,可以将行李称重后托运(不可以超过20公斤)。
办理完托运,直接从左手边的小门进站。
火车站真的不大,只有两三条铁路线轨道,倒像是我们国家最早期建设。
这就是我们要乘坐的VIA Rail Canada国铁啦。
进入车厢大门墙上的开关按钮还依旧沿用旧式的。
提供免费报纸。
这是一等车厢的模样,座位同一个方向。左一右二。
一等车厢过后就是头等仓,一共是11个座位。左三,右八。还有挂外套的简易衣架。
一等车厢过后就是头等仓,一共是11个座位。左三,右八。还有挂外套的简易衣架。
可算是有时间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南海北了。
火车行进的路途中,偶尔会看到这样的房子寂静的呆在那里。
火车头等仓的餐点一点也不马虎,先是餐前加拿大红酒与开胃菜腌三文鱼,会让你觉得就是在餐厅里享受。
一边品着美酒,也可以看看窗外疾驰而过的风景。
前菜吃完了,半小时后是正餐,有鸡肉、鱼肉、素餐,任你选择,当然还少不了酒水与甜品。
欣赏着窗外的景色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风雪交加。
一、魁北克三日游经典行程推荐
如果想在几天内尽览魁北克城以及周边的美景是绝对不可能的,这里有太多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的著名景点事迹,光是一些必去的行程,就可以花上四到五天的时间喔! 所以建议多待些时日,至少三天,才能细细体会这个法式城镇的古朴典雅风情。
第1天
旧城区的各一条街道值得你66,几座著名的教堂都值得你品味,还有一些战时的碉堡建筑或集合广场,目前已改建为纪念馆与重要节庆的举办场所,著名的有古城墙碉堡区、芳堤纳城堡饭店及前面的兵器博物馆、星型碉堡等。
第2天
可以租车到奥尔良岛度假,体验17世纪的魁北克,将自己投入一片丰饶的田园景色中。千万别忘了吃苹果餐,买苹果酒。
第3天
还可以来个大自然之旅,壮观的蒙特伦西瀑布和清新的圣安娜峡谷都是旅程的必到之处。
二、旅游淡旺季之说
魁北克城旅游的最佳季节是5月到10月,在这段时间可以体会此地独特的极具风情的清凉夏季和枫叶层林尽染的秋天。不过,到了十一月底,积雪遍布斜坡和小径,魁城会迎来冰雪季,冬日狂欢不止北欧是好去处,来魁北克感受一下北美大陆北端的冰凉触感,每年二月的冰雪嘉年华,保证让你不虚此行。
然而6月至8月的夏天是魁北克市的旅游旺季,尤其是在7月的后两周,这段期间加拿大工厂的工人及其它重工业企业的员工一般都会放下手里的工作休一段长假。
另一个旅游高峰期是3月中旬的一个星期,那时中小学生都会停课,与家人欢度一年一次的假期,魁北克市的人常乘此机会去附近的奥里恩岛 (le d'Orlans) 。
魁北克市夏季温度介于摄氏10度和摄氏30度间。冬季温度一般在摄氏零下25度至摄氏零下5度间,户外活动可要多穿一些衣物。
三、民俗节庆日
政府规定的节假日共有61天。其中52天为周日,9天为其它节日,加上周六的假期,实际的节假日至少有113日。
冬日狂欢节(Winter Carnival):每年二月都会举行冬日狂欢节,这是魁北克独创的节日,宣称是世界最盛大的冬季狂欢节,集游行、冰雕,滑雪比赛,划船赛,舞蹈音乐和酒会于一体,活动遍及整个城区,热门的雪道在城堡后面的达弗林平台上,如果想前往,务必早些计划行程,因为住宿很紧俏,再者,请多带些保暖衣服。
圣琼大主教堂国庆节(Fête Nationale de la St Jean Baptiste):每年6月23日的晚上,魁北克城就成了聚会城,原是向大主教约翰表示敬意的节日,现已演变成类似政治节庆的节日,意在庆祝魁北克独特的文化和民族主义意识,主要的活动都集中在阿伯拉罕平原,大约傍晚八点开始。
新法兰西节(Fête de Nouvelle France):每年6月末到8月末,魁北克城会在不同的地点举办新法兰西节,再现法国在这里统治时的最后一段日子里,颁布法律法令的情况。
夏日节(Festival d’ Été):每年七月上旬,魁北克城会举办500场义演音乐会、戏剧和舞蹈表演,届时会有多达90万名观众漫步街头,期间,每天老城区大多数广场和公园都有活动,可以去尤维尔广场(Place d’Youville)转转。
魁北克国际烟花节(Les Grands Feux Loto-Québec):每年六月下旬,蒙特伦西瀑布会燃放烟花。
魁北克纪念日(Fiertè Québec):这是一个同性恋节日,各类庆祝将会以盛大的另类大游行为特色。
四、各类交通说
1、航空
魁北克省最重要的机场在蒙特利尔,但魁北克城的机场也很繁忙。Jean Lesage机场在魁北克城西边,Hwy40公路和南北线的Hwy73公路相交处附近,服务于本省航空公司包括加拿大航空,加拿大航空公司Tango公司,经济实惠型Canjet航空和Westjet航空。
2、火车
乘坐火车,游客可以从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等加拿大众多城市前往魁北克城。因为加拿大国土面积巨大,所以从有些城市乘坐火车前往魁北克需要在火车上过夜,不过对于中国游客来说,这一点还是比较习惯的。魁北克城拥有三座火车站,共用一个电话号码“888-842-7245”。
3、自驾
高速公路遍布魁北克省,非常畅通。在遥远的东部和北部地区,路段缓慢曲折,甚至没有铺设,配套服务也可能很有限。至于路况,请留意冬天路段的特别信息。另外在魁北克城,尽管路标并没有禁转的指示,请切记无论任何情况,都不允许在红灯亮着时右转行驶。
4、巴士
在魁北克城内,也有很多巴士公司,他们不仅提供城市间巴士服务,还有城市内巴士服务。对于来此旅游的游客来说,乘坐巴士自然是最方便快捷,同时也是花销最低的交通方式。巴士总站位于下城区的亚伯拉罕.马丁街,就在老港口的西面。除了向西开往蒙特利尔的巴士以外,总站还有巴士开往东部新伯伦瑞克省(NewBrunswick) 的埃德门兹顿 (Edmundston) ,车程约需 5 个小时,以及沿圣劳伦斯河北上到泰道沙克 (Tadoussac) ,车程约需 4 个小时。
5、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站在广场大火车站的旁边。
电话:418-525-3000
地址:Rue-Abraham-Martin
每天开往蒙特利尔,每小时一班,行程3-4小时,票价$54加币
6、出租车
冬季,还有Taxi Co-op出租公司有专门的Hiver Express特快出租车提供开往滑雪山地的服务。
电话:418-525-5191
7、乘船
圣劳伦斯河的存在将大西洋和北美洲五大湖有机地连接了起来,这也让乘坐渡轮成为了魁北克另一个重要的交通方式。作为游客,如果您想感受一下不同的交通过程,不妨在魁北克旅游时乘坐渡轮。
每天上午六点至次日凌晨两点之间频繁往返于魁北克城和莱维之间,全天运营,单程票成人2.65加币,儿童1.85加币,掌舵员、汽车费用5.95加币和自行车2.65加币,航程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不过游客仍可以欣赏壮观的江景、悬崖、城堡、魁北克的高楼大厦,渡轮终点码头靠近皇家广场。
渡轮电话:877-787-7483
8、自行车
魁北克有超过3400公里的自行车道,也有很多租赁自行车的租赁公司,游客在这些公司租赁自行车,然后便可以开始自己的自行车旅程了。(出租自行车的费用是每小时12加币,每天30加币,客人需要在出租处留下个人身份文件。)
小费:
加拿大有付小费的习惯,一般旅馆行李员每件行李1加元,客房服务部人员,有事拜托时,如送东西到客房每次1~2加元,餐厅、咖啡座服务员则为总消费额(不含税)的15%,或至少$1加元。信用卡签帐时,在小费填写小费金额。计程车司机至少1加元。
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与多伦多、温哥华相比,这个城市显得更加欧洲化。这里70%的居民讲法语,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法兰西民族的后裔。蒙特利尔是北美最具欧洲风情的城市,素有“小巴黎”、“北美浪漫之都”的美称。2006年5月1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定为设计之城(City of Design)。
这座城市除了充满法国风情的建筑和街道外,每一个街角都有一座教堂。还说是蒙特利尔市的别名叫“一百个钟楼城市”,钟楼是天主教堂中不可或却的部分,可见蒙特利尔市的教堂之多。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如此描写蒙特利尔市:“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随便抛一块砖头就可能砸到教堂窗玻璃的城市。” 据说,因为当时的法国国王只批准虔诚的天主教徒移民到这片新大陆,所以这里的居民笃信天主教,曾经有80%的居民每个星期都到教堂去做礼拜。
然尔,蒙特利尔现如今似乎不再是往日那个笃信天主教的城市了,一度有80%的居民每周去做礼拜,现在这个比例已降到18%,连香火最盛的圣约瑟夫大教堂和圣母院教堂都需要向游客收取捐助,而城中大大小小600多所教堂中的许多则已变得难以维系。
为此,蒙特利尔政府想出了一个办法,将这些经营不善的教堂标价出售。并且,购买者可以改变教堂的用途,也就是说,作为私人物业,教堂不必再作为宗教场所,购买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者可以商用。惟一的要求是,必须要从事高尚的商业活动,比如改做画廊或艺术品商店,而不能变成酒吧、赌场、KTV。
这些教堂虽然经营不善,但是大多历史悠久,内中更有可能价值不菲的文物,有钱有格调的人买一所教堂,可能也不失为一个投资的新路子。只是不知道于1982年由教皇保罗二世赐予Venerable(上帝的圣徒)封号、正式列入圣班的圣安德鲁修士看到此情此景,是否会羡慕中国寺庙的经营之道。
蒙特利尔还被称为“尖塔之城”,因为这里的哥特式教堂繁多,数量甚至超过了古城罗马,每跨一两个街区便矗立着一座或宏伟、或精巧的教堂,最出名的要数圣母大教堂、圣约瑟夫大教堂和圣母世界之后圣殿主教座堂。
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Basilique Notore-Dame)建于1829年,是旧城区最著名的观光景点。这座天主教堂可容纳5000人,教堂的建筑风格与巴黎的圣母院教堂可称为姊妹篇,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小巴黎圣母院”,并以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与收藏的众多艺术品而成为北美最受瞩目的教堂建筑之一。
教堂的外表宏伟壮观,庄严肃穆,内部则富丽堂皇,蓝色的天花板以及新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彩绘玻璃,都无不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镶嵌在蓝色天花板上数以千计,以纯金打造的星星,这些星星使得整个教堂泛发出神秘的色彩,宛如凌晨的星空一般美丽。
教堂内充满宁静与虔诚的气氛,在那些由彩绘玻璃折射进的光线和几百支蜡烛的灯光烘托中,让人恍惚觉得回到十九世纪的时光隧道。
教堂的双塔高近70公尺,西边的塔上还挂有北美最古老的巨大时钟。教堂除其宗教意义与观光价值外,在蒙特利尔城市历史研究中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别具风格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圣母大教堂的正面矗立着两座高耸雄伟的塔楼,外形像极了的哥特式风格的城堡。中间部分建造稍低,正上方是一个圣神的十字架,下方泛着金光的是圣母雕像,教堂门前三扇呈尖拱式的大门庄严而又神秘。穿过庄严肃穆的大门,进入圣母大教堂,大堂内流光溢彩,满目的金碧辉煌,使人浸入浪漫奢华与庄严肃穆的极不对称但又相当和谐的混搭之中。宽敞明亮的大厅,每一个装饰细节无不散发着艺术的气息,每一处都体现了“上帝”的魔力。
室内大厅则通向更多的小厅,小厅内部则更为奢华,让人目不暇接。教堂内还有一个宗教博物馆,当中陈列着许多精美中世纪宗教银器,银器精品制作精致,色泽炫彩夺目。庄严肃穆的通道里,来做弥撒的人们在教堂中小声地说话,静悄悄地来往行走,相互感谢着上帝的恩赐。
这里更是名人和政要们举行重大仪式的首选场所。出自蒙特利尔的著名歌星塞琳-迪昂(Celine Dion) 就在这里举行了婚礼。
蒙特利尔这个城市鲜有高楼大厦,因为政府规定,所有的建筑都不可以高过皇家山顶上的圣约瑟夫教堂。
圣约瑟夫教堂(法语:Oratoire Saint-Joseph du Mont-Royal、英语:Saint Joseph's Oratory of Mount Royal),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的皇家山北坡。教堂始建于1904年,最初是由安德里神父在皇家山西面山脚下修建的一个用于祷告的小教堂。1917年在皇家山北面修建了大教堂,也就是今天圣约瑟夫大教堂的雏形,最初有可以容纳大约1000人祷告的大厅。1924年教堂的修葺扩建工程开始,并于1967年结束,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圣约瑟夫大教堂。
圣约瑟夫大教堂气势雄伟,他的圆顶高大97米,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亦是世界第二大圆顶大教堂。每年有大约200万旅游者和朝圣者来圣约瑟夫大教堂参观。
我们因时间有限很遗憾未能进去参观,只是在路过时停了车在外面拍了纪念照就离开了。
圣母世界之后圣殿主教座堂(法语:Cathédrale Marie-Reine-du-Monde,英语:Cathedral-Basilica of Mary, Queen of the World)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是罗马天主教蒙特利尔总教区。它是魁北克省第三大教堂,仅次于圣若瑟圣堂(也位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东面的圣亚纳圣殿。
据说,此教堂当初是想依照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而建,打算复制一座小的圣彼得大教堂,只是后来发现太难以实施才做了修改。
它和加拿大广场东侧的总教区大楼相连,主宰着多切斯特广场。2006年5月14日,这座主教座堂被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古迹。
我们入住的费尔蒙酒店从高楼的窗外便可居高临下的俯视这座教堂,终于在六号的清晨简单吃过早餐忍不住的不被邀请便走进邻居的家门去参观。
1、圣母大教堂
参考门票价格:5加元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6:30,周六8:00-16:15,周日12:30-16:15,弥撒时不开放。
交通:110 rue Notre-Dame ouest,On Place dArmes 市区搭乘地铁(Place dArmes)即到 。
2、圣约瑟夫教堂
参考门票价格:5加元
开放时间:每周一到日,9:00-5:00
交通:165路,51路,166路Coté-des-Neige下车、地铁蓝线(Coté-des-Neige)下车,向西走400米。
3、圣母世界之后圣殿主教座堂
参考门票价格:无门票
开放时间:每周一到日,8:00-5:00
交通:勒内勒维克大道(René Lévesque Boulevard)和梅特卡夫街(Metcalfe Street)路口,靠近地铁博讷站和中央站。
4、进入教堂内请勿大声说话,请尊重祷告者,不要近距离拍摄,不要使用闪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