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20
- 评论1
- 赞13
+1
出发日期/2014/11/26
天数/6天
人物/独自一人
曾经有人说,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威尼斯,宽阔的河道和数不尽的桥梁将圣彼得堡的历史中心区连接在一起,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是这座城市的主要风格,岩石外墙的欧式建筑是民居的特色,无处不在的教堂耸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而博物馆则撑起这座城市的文化脊梁。郊区的几座皇家园林各自吸取了英法园林的特点,俄式宫殿的奢华将圣彼得堡装点得景色迷人。
俄罗斯有很多的博物馆,每一个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埃尔米塔什国立博物馆,(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这个博物馆与巴黎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冬宫由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两位伟大的沙皇先后建设而成。其中迷宫般的1500间房间里,共收藏了297万件珍品,油画1.6万幅,艺术画12.2万幅,雕塑1.2万件,实用艺术品30.1万件,文物73.8万件,钱币113.2万枚,因此可以说,冬宫就是俄罗斯的故宫博物院。
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博物馆)
直径4米的需要数人合抱的石柱重达600吨,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石柱与底座至今竟然没有任何连接,固定......
滴血大教堂
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也被称为“基督复活大教堂”和“喋血大教堂”。教堂的名称来自传奇般的真实事件。
喀山圣母大教堂是根据沃罗尼欣的设计于1801年至1811年建成的。教堂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个呈半圆形的柱廊。柱廊后面则露出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
彼得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的涅瓦河畔,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该要塞于1703年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它与圣彼得堡同龄......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皇村位于圣彼得堡的近郊,属于普希金市,是普希金童年生活的地方。
叶卡捷琳娜宫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生活的地方,这里面有个琥珀宫非常值得看。
从市内乘坐蓝线地铁至московская 后换乘K545,那上面会写Пушкин,你就上车就行,票价35卢布。
彼得大帝夏宫是为了庆祝第二次北方战争胜利修建的,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上花园是免费开放的,下花园有喷泉群,其中最有名的是隆姆松喷泉。
街景
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也被称为“基督复活大教堂”和“喋血大教堂”。教堂的名称来自传奇般的真实事件。
1881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二世的马车通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扔进一枚手榴弹,皇帝受伤出血严重,被送回冬宫,几个小时后去世。1883年,其子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亡父在此地点修建教堂。至公元1907年,教堂主体完工。
圣彼得堡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而滴血大教堂特意设计为中世纪俄罗斯建筑,类似于17世纪的雅罗斯拉夫尔教堂和著名的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柏拉仁诺教堂。既吸纳了西欧近代建筑的技术和文化要素,又含有十分明显的东方艺术风格。
教堂高度约为81米,与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区别在于镶嵌了复杂,颜色艳丽的影像图案,用彩色图案的瓷砖,搪瓷青铜板装饰。
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而在东正教中,圆顶意味着至高无上的苍穹,同时也可想象成一团燃烧着的火焰,因此圆顶常常镀上金色或其它明快的装饰。
滴血大教堂闻名于世,内部装饰有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镶嵌画,以旧约圣经故事为体裁,别具一格。这些马赛克由意大利产的不同颜色大理石及俄国产的宝石精致加工而成。
教堂内部墙面的四面拼图主要内容为新约全书故事,中央图案反应了救世主在凡世的生活,西侧图案内容为基督受苦,钉十字架,复活等,东侧图案为复活之后的事件。
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与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是这两座城市的重要市标。因此,滴血大教堂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奇异的建筑之一。
喀山圣母大教堂是根据沃罗尼欣的设计于1801年至1811年建成的。教堂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个呈半圆形的柱廊。柱廊后面则露出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
这条弧形长廊恐怕在其它教堂中绝无仅有。
教堂主体在圆弧之后,这是因为东正教规定,教堂要面向东方,而教堂选址则在南北走向的涅瓦大街一旁,成了侧对大街的格局,于是设计师另辟蹊径,沿街造起一排石柱长廊,长廊气势宏伟。
上面两个雕塑出自著名雕塑家阿格诺夫。
左侧是巴克萊德托利元帅。右侧是库图佐夫元帅。库图佐夫元帅是著名的军事家,1812年曾率领俄国军队击破拿破仑的大军,取得俄法战争的胜利。库图佐夫元帅的骨灰就安放在喀山大教堂内。
教堂免费对外开放,并且举办正常的宗教活动,教堂里面安静而空旷,灯光昏暗,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各种珍贵的圣像和装饰古老并且富丽堂皇,而教徒则络绎不绝的排队亲吻圣物并祈祷。
喀山大教堂里面供奉着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
喀山圣母像是俄罗斯东正教的最高圣像,代表着圣母玛利亚作为喀山市的主保圣人,画像的复制品在在天主教中同样受到尊敬。
教堂外面在广场上,几个长椅,一群鸽子和鸟,景象是那样的和谐~
广场上的艺术家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
来到圣彼得堡你最不能错过的就是伊萨大教堂。
伊萨大教堂,也被称为金顶大教堂。它巨大的金顶在阳光下璀璨生辉,无法不吸引你的眼球。伊萨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大的建筑物,代表俄罗斯古典主义晚期建筑风格的古迹。它以其恢弘的气势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基督教教堂。
伊萨大教堂高约102米,圆顶直径为22.15米,外墙用彩色大理石贴面,用橡木制成的三扇巨门,每扇门面积为42平方米,重达20吨,
伊萨大教堂坐落在圣彼得堡涅瓦河左岸,从冬宫广场穿过亚历山大花园便是伊萨基辅广场,比较起圣彼得堡的其它三大教堂,伊萨大教堂无疑是最优雅最奢华的一个。喀山大教堂有着罗马遗风,风致优雅,柱廊气势不凡。滴血大教堂则最奇异,最具俄罗斯特色。
伊萨大教堂的内部装修极为考究,据说光黄金就用去400多公斤,穹形外部镀金就耗费100公斤,教堂自落成以来没有镀过金,但至今仍流光溢彩。
教堂是由一位法国的设计师奥古斯特.蒙弗朗担任设计。这位蒙弗朗先生原先只是一位绘图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后来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对蒙弗朗先生的施工方案进行修改,1858年,前后有44万民工干了整整40年后,伊萨大教堂终于落成。教堂落成后,它的设计者蒙弗朗先生也与世长辞了。
教堂内有许多的镀金的,青铜的和大理石雕塑,有多幅色彩斑斓的镶嵌画和宗教画,还有用乌拉尔宝石和名贵孔雀石天青石制成的艺术品作为装饰。
彼得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的涅瓦河畔,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该要塞于1703年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它与圣彼得堡同龄。
彼得要塞大门
门口上方的双头鹰图像浮雕
彼得要塞后来几经扩建,建成这座六棱体古堡,墙高12米,厚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
要塞中有圣彼得堡大教堂,钟楼,造币局,监狱,兵工厂,彼得大帝船屋,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
1718年到1917年,沙皇把圣彼得堡要塞作为国家监狱,它厚实的墙壁里有许多暗炮台,以及阴暗潮湿的单人囚室。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革命志士和民主主义者,如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思高尔基等被囚禁与此。
要塞围墙中著名的“死亡之门”
断头台
要塞的外面
圣彼得堡教堂和钟楼,这座大教堂建于1703年,原来是木制的,1712年在原址改为石砌的教堂,历时21年建成,教堂上屹立着一座高大的尖顶钟楼,顶部为镀金的天使。直到本世纪中期,这座123.2米高的尖顶钟楼,还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而在彼得要塞内的其它建筑物也都是环绕着彼得堡大教堂的。
从彼得一世到伊丽莎白三世的所有俄国沙皇都葬在彼得保罗大教堂,只有彼得二世例外,“罗曼诺夫圣人”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和随行人员,在被杀80周年之际,1998年7月17日,被安葬在侧面的凯瑟琳小堂。2006年底,玛利亚费奥多萝芙娜太后的一体从丹麦的罗斯基勒主教堂回到他的丈夫亚历山大三世身边。
彼得堡街景
从彼得要塞出来,我们又去参观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经历了三次革命和四场战争,因参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闻名于世。列宁曾在“阿芙乐尔”舰上向全国广播《告俄国公民书》,当晚“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发射了第一门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序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卫国战争中德国进攻列宁格勒时,舰上九门大炮被拆下部署在城市外围扼守阵地,留在舰上的水兵们用留下的一门主炮积极作战,后因情况危急,军舰自沉于港湾中。战后被打捞出来,1944年修复,1948年被作为军舰博物馆,永远的被固定在涅瓦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