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13
- 评论3
- 赞26
+1
出发日期/2015/07/01
天数/6天
我的大孙女2岁随父母去了多伦多,今年马上就到29岁了,已经完全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了。去年年底生了一个小姑娘后,有一年的假期,所以孩子一直自己带。虽说不断有照片发来,还是想亲眼看看这个小混血儿是个什么样子。这就促成了7月份的多伦多之行。
之前曾无数次想象过那小女子见了我们会是什么表现----总免不了要撇撇嘴,哭哭闹闹认个生吧?
从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一出来,就听见“爷爷奶奶”的叫声,原来孙女露露比大儿先到了。露露开一辆SUV,打开后车门,一下子就让我愣住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正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万万没想到这样小的娃娃竟也来了机场!
重孙女叫lougen,因为赶上马尾巴,家里习惯叫她小马
小家伙头超前被安置在后座上,她的摇篮卡在一个固定的圈椅中,无论汽车怎样颠簸,都会被减震系统吸收
没几秒钟,就给了我一个甜美的笑容,真令我喜出望外,胸中涌起无限的爱怜
完全没想到丝毫不认生!露露让我紧挨着她坐下,忍不住去摸她那胖胖凉凉的小胳膊
胖胖的小腿有三道纹,小脚丫也厚墩墩的
困了
先回到露露家把篮子卸下来----大儿把自己这座大房子让给露露了,自己在离公司很近的位置又买了一套小的
7个月大的小马
.她的爸爸是露露多大圣乔治学院不同系的同学,专业是建筑维修,在学校除了是学霸,体能还超强
卸了武装带的小马见人就笑
可惜头发不随她妈妈。露露小时候扎个立天锥,一把攥不住的多,听网友说,白人头发较少
7个月,正是长牙的阶段,所以很爱吐舌头
.当天下雨了,我恨不得立刻穿上毛衣,可是小马光着胳膊腿,就在室温下洗澡。我们被邀请参观
当晚我们回到大儿家里,先休息倒时差。从第二天开始,露露时不时会在小马睡醒后带她过来陪我们一会。7个月的小马已经上了游泳班。
这天来我家是穿牛仔裙,满地爬,偶尔撞到椅子腿上,也就咧咧几声
爬着爬着有时头会重重磕在地上,那就真撞疼了,无非是多咧咧几声,不会尖叫撒泼。露露就举举她逗她分散一下注意力,小马一会就破涕为笑。露露说,这时大人千万别惊慌,更不要去迁怒桌子地板。小孩看大人不以为然一般很快就平静了。还有她会长记性,磕两次以后就会躲着了。
这样的说法制止了我立刻想上去抱住她抚慰一番的冲动。直觉告诉我,露露说得对。尽管我是多麽舍不得~~
这次来穿粉色芭蕾舞裙,从篮子里报出来,直接就坐地板上
从后院摘一朵粉色牵牛花戴在耳边
小马饿了,煮点软面条,用卤肉汁一拌,再撕点瘦肉。露露用一张厨房纸沾点水,把桌子一抹,就把面条洒在桌上,小马左右开弓,自己抓着吃的很卖力。还时不时挑块肉塞嘴里调剂口味。
忘了带围嘴来,索性赤膊上阵,一口气吃了多半碗面条
.露露认为卫生方面更是差不多就行了,这样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小家伙白天每两小时要睡一小觉,晚上7点喝完奶,妈妈马上就离开,睡觉从不拍不哄。从遥控器里看,小家伙自己嘟囔着翻腾够了就睡了。一般是一觉睡到早晨5点,有时游泳回来累了还会睡到7点。从不哭闹矫情磨人。每天喜笑颜开,结结实实,相当自立。
露露离开我已经20多年了,自己为了当好小妈妈,看了很多育儿书,经过思考,说出的理论也是一套一套。我从吃惊变为折服----这孩子真长大了!
开始对于露露的育儿理念我很吃惊----看着这样的一幕,我觉得我的老脑筋也该变变了
.该走了,小马被抱到篮子里,先把武装带上下左右拉好绑得不松不紧
最后一道程序是把奶嘴让小马含住,并把另一端的夹子夹在衣服上。有时带小马出去玩还要带上婴儿手推车、食物水瓶,这一套露露做得行云流水、有条不紊,把我看得眼花缭乱之外也很感慨这里对婴儿乘车安全无微不至的考虑。
.小马也就知道立刻就要上车,老老实实地等着了
多伦多大学(简称:多大(University of Toronto,缩写UofT, UT),是一所位于北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顶尖的公立大学。起源于188年前(公元1827年)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环绕在市中心安大略省政府及议会的女皇公园四周,是一座没有院墙的学府。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一主两翼”格局的世界知名研究性大学----坐落于市中心的圣乔治校区(st.George),历史最为悠久,与3个较小的大学联盟并享有七大学院制,与十座教学医院有着密切关系。
东向延伸至世嘉堡校区,有着乡村般的别致风光,搭乘TTC(TTC是多伦多公交局(TORONTO TRANSIT COMMISSON)的英文缩写。说乘TTC是包括了一个系统----公共汽车,地铁和专门接送伤残人士的车。)一小时路程;西向延伸至密西沙加校区,有校车往返。
在多大,人文教育是整个本科教学纲目的核心,大学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的专业化教育。同时,由于UT在研究方面的孜孜不倦,其学术及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整个加拿大
的研究生教育中心,为整个国家供应着博士级的人才。学校所提供的项目质量与范围吸引着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
无论是科研经费、捐款、国家教授奖项、研究出版规模还是藏书量等皆远超加拿大其他学府。坐拥着全世界前三大的图书馆体系,用于教学与研究。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在加拿大乃至全北美影响深远。
多伦多大学亦为美国大学协会中仅有的两所非美国学府之一。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在北美仅次于哈佛大学,引用数量位居世界前五。
主要贡献:干细胞及胰岛素的发现,电子起搏器、多点触摸技术、电子显微镜、抗荷服的发明和发展,NP完全理论,以及发现首个经核证的黑洞。(百度)
7月1日(本系列博文均以多伦多时间为准)是加拿大国庆,我们提前几天到达多伦多,为的是参加国庆节庆典。没想到大儿的公司由于制药车间不得频繁停产,所以将国庆节调到周5再休息。因此,我们就由大儿的同学C夫妇接出去玩。C的女儿正在读研究生,我们要先到多大接她出来,顺便参观多大校园。
去年自从看过博友顺其nature博中多大的片子后,想去多大就成了我的心愿。另一个原因是我孙女、孙女婿都在多大读完本科硕士,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我很想看看他们学习过的地方。
多大圣乔治学区
多伦多大学校徽
多伦多大学校徽:校徽上方有一棵大树,盾形图案上面有皇冠、两本翻开的书本及一只河狸。盾牌下方环绕的饰带上写有拉丁文校训,意为“像大树一样经受岁月的风雨而不摧” 。
多大的校园及教学楼
研究生楼,T下来刷卡接我们上去
从玻璃窗里拍到的其他学院的楼宇
很有古老时尚相得益彰的感觉
这是T的办公室,虽然国庆放假,也还有人加班,小姑娘很高兴我们来
.其实里面坐着不少人哪
这里还保留有老式的铁栅栏电梯,大家都想试乘一下
.电梯门用手将栅栏拉下来
下得楼来,所在的位置就是多大的圣乔治学区。环境幽静----古树遮天蔽日,芳草连天;其间掩映着幢幢古老沧桑的建筑。真是不愧北美一流育人的高等学府。
.校园里青翠的古树围绕着古老的建筑
这个铜制的半圆环,记载着多伦多的当地时间
草坪上不乏鲜花点缀,它的尽头就是圣乔治学区最古老的建筑群
草坪四周的奇花异草
草坪左侧
草坪正中的主建筑,接片。从右面数第二个尖顶是将士钟楼,我们下集看
但是在主楼前的绿色大草坪上,却活跃着青年学子的身影,给这充满学术气场的环境平添了流动鲜活的色彩。
听说,现在只有资深的教授才在这里办公
.哈利 波特的拍摄外景也有多大的三一学院取的,可我一看这里就联想到霍克沃兹魔法学校。接片
各个楼宇的塔尖
沿着草坪周边的环形马路慢慢走,接片
也挺有魔法感吧
走进这座散发着古旧气息、多大圣乔治学院最古老的房子
在大门前的台阶两旁各有一条一头蜷曲着的蛇,查了半天,也没找到答案
根据顺其nature博友的介绍,这里是多大圣乔治学区的会议中心
这张是接片
今天是加拿大国庆日,我们在这里就可以听到附近市政府广场上传来的鼓声歌声。有摩托车警察在执勤,不过他们也抽空歇会聊聊天儿。
转一圈巡视一番
坐落于市中心的圣乔治校区(st.George),历史最为悠久,与3个更小的大学联盟并有享有七大学院制,与十座教学医院有着密切关系。
仿佛一旦跨入这座大门,就会看见大厅里明亮的枝形灯照亮的四张长方桌上,摆满南瓜馅饼、黄油啤酒和种种美食。还有留着一部大胡子的邓布利多校长。。。
欧,多么像魔法学校哦,真盼着天空中出现连接各个楼宇的自动旋转扶梯
.在合适的角度,也能看到多伦多人引以为傲的多伦多电视塔,以后会专门介绍
爸爸1米86、妈妈1米76,女儿1米78
今天我们就沿着圣乔治学院前的草坪旁的马路转了一圈,在7月30号我们去市中心的安大略省政府及议会以及环绕其周围的女皇公园时,会再次踏入多大的圣乔治学区。
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Trinity是多伦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851年成立,一共1800成员),建筑古典而且人少安静,Trinity同时也是中国人最少的学院。
三一学院成立于1851年,由多伦多圣公会第一任主教John Strachan创办。Strachan在1799作为一名教师来到Upper Canada(安大略省1867年之前的名称),并在几年内在Cornwall建立了他的第一所学校。 1827年他获得了建立多伦多大学国王学院的皇家宪章,该学院在1843年招收了首批学生。1850年1月1日多伦多大学决定将国王学院变成一般的世俗学院。Strachan强烈反对这一举措,但却没有办法。在极度失望之后,他把注意力转向建立在另一个学院,三一学院上,并于1851年获得比准建立的宪章。
三一学院在1858年1月15日迎来了首批学生,学院楼是由Kivas Tully设计的,位于Queen Street West。第一个班级有15名虔诚的学生组成,他们在科堡教区神学院(也是由Strachan创办的)学习,此外还有4名艺术生和一些学医的学生。同年7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授予三一学院皇家宪章。
经过50年的发展,该学院就成为加拿大最重要的学位授予机构之一。其毕业生对加拿大,美国,英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神学、医学、法律与音乐(该学院还授予药剂及牙科学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一学院在1883年招收了第一位女学生,并于1888年成立了圣希尔达女子学院,走在了女子教育事业的前列。
1904年该学院加入了多伦多大学,除了神学学位之外,放弃授予其他学位的权利。其艺术学院成为了多伦多大学现在的艺术和科学学院的一部分。 1944年,这个神学院成为多伦多神学研究所研究生院,汇集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校园的各种神学系成员,其后,于1970年成立多伦多神学学院。
三一学院虽然是多伦多大学的一部分,但保留自己的特色,包括自己的章程,理事机构,管理,控制和维护。它目前拥有大约1700名艺术和科学学院的学生,约有140硕士研究生在神学院学习。三一学院的体育、辩论会(三一学院文学院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学辩论协会)及戏剧(许多著名的演员曾在这里学习)等许多活动是众所周知的。学院有33名荣获Rhodes Scholars的称号。
三一学院于1925年迁往多伦多大学圣乔治校区,学院建筑都以旧建筑为蓝本,位置临近其他学院,图书馆和教学部。圣希尔达学院成立于1938年,在1955年建成一个新的大教堂,该学院的后面的方形建筑工程于1963年完成。Gerald Larkin Building完成于1961年,George Ignatieff 剧院完成于1979年。
三一学院芒克国际研究中心的于2000年启用,该中心将3栋历史建筑进行了精致的装修,其中一栋建筑里有John W. Graham图书馆。(百度)
神学院
围墙上有可以出入的尖顶门洞
刻有麋鹿及人头像的石块
.从这个门洞里望出去,就是泛美运动会的会场
门洞的尖拱里有深色的刻花
两面侧壁上刻满了字母
校车
小区里的马路上,还设置了红绿灯,对交通是一样的管制
.秫秸花也开到这里
车子开出学区时,迎面是医学院,墙上雕刻着人体DNA的模型
到了大儿家里,看了他墙上的日历,才知道为了我们这次到来,大儿做了多少功课----日历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记号,贴着从网上下的图片资料,虽然7月份他们公司有验收,他最多请到10天假,可是每晚和周末。也都做了详细的安排。
原计划是自驾车到渥太华、蒙特利尔,魁北克。可是今年7月恰逢泛美运动会在多伦多举办,我一看仅多伦多周边的文化活动就无限精彩,再加上大儿开车没人替换会很劳累。所以改变初衷,决定做个多伦多深度游。
7月1号大儿的同学C夫妇请我们吃过午饭后,刚送回家,大儿就下班了----他们是早8点到下午4点。一进门就嚷着带我们到附近的一个小湖,可以看看水鸟,日落。
离开多伦多市中心,这里是古老建筑集中的街道
喜欢这样的线塔,以后我要专门发一片线塔的专集
没想到之后的一个月每天看得到天空美丽的云朵
大儿之所以把市里的房子给了女儿,自己在这里又买了一套小的,是因为这里离他上班的公司仅10分钟的车程(之前他上班往返每天100公里)。而且环境在我看来也是相当的不错呢。
周边的街道房屋,每栋颜色,款式都会稍有不同,使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每家门口都有自己的小绿花园地,种着不同的鲜花。从每家的认真打理可以看出主人的情趣
隔壁人家的红枫树
夕阳斜照的清净马路
每家门口都有的变压器,街边的绿化彩色斑斓。想来到了秋季就更漂亮了吧
.路过华人超市,知名度很高的大统华
这时的云霞异常美丽,来个接片
.时尚建筑夹着朴素的小教堂
停了车就可以见到绿头鸭子在湿地上觅食
许多人在黄昏喜欢来到这里休息,看日落,看水鸟和加拿大鹅
湖里还有鳄龟,这种龟有鳄鱼般的铠甲,非常凶狠,这只老妈妈养育了一大群小龟,可惜拍不出来
.它就这样一直在水面浮着,面貌也很丑吧
8:12分,太阳已经要下山了。之后注意到电视台每天都会公布当天落日的时间
我们站的位置很好,眼看着夕阳西下,渐渐沉入湖水
看日落的人们
他们特地带了晚餐,温馨地地在这里享用
.湖边铺了木栈道。很多人是带了整袋的面包来喂鸟的,这里的加拿大鹅脸上有一块白,根本不怕人
安大略湖(Ontario,Lake)是世界第十四大湖,北邻加拿大安大略省,南毗尼亚加拉半岛和美国纽约州。它是北美洲五大淡水湖之一,但却是北美洲大湖区最东和最小的湖泊。有尼加拉、杰纳西(Genesee)、奥斯威戈(Oswego)、布拉克和特伦特河注入;湖水从东端经圣罗伦斯河导出。平均深度86米,最深244米。经韦兰(Welland)运河和尼加拉河与伊利湖连接;经特伦特运河通乔治亚湾。
湖的北面为农业平原,工业集中在港口城市多伦多、汉米敦和罗彻斯特。其他港口有京士顿、奥斯威戈。冬季仅沿岸水面封冻,港湾每年12月中旬至来年4月中旬不通航。
安大略湖略呈东西延伸,大致成椭圆形,主轴线东西长约311千米,南北最宽85千米。湖面海拔75米,比伊利湖低99米。(百度百科)
7月2日,下午4点能看到如此美丽的天空,清风习习吹来,谁能在家里坐得住呢?大儿今天的计划是带我们去安大略湖边小憩。安大略湖在多伦多市中心,电视塔附近,路虽不远,要进城可正是下班堵车的时段。
多伦多是丘陵地形,所以我们不断上坡下坡
.路上会遇到很多结构不同的高架桥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湖区,路上走了近一个小时啊
沿着湖岸,每隔一段就有醒目橘红色的救生设备摆着
湖水泛着彩色的光,岸边的游艇随着波浪微微起浮
.公路的远端是线塔
.记得孙女婿接机时,看到这些高楼,用不熟练的汉语说“不-喜-欢”,是的,上次来时还没有这么多高楼
多伦多电视塔及其周围的建筑成为剪影
颜色奇特的花球
岸边停泊的船只
湖水就像《渔夫和金鱼》里讲的那样湛蓝
.白人最喜欢的就是晒太阳,其实这里的太阳可谓毒辣,紫外线超强。这是晚6点半拍的
栈桥
航务站和瞭望塔
.广场上是满地的海鸥和走起路来头向前一点一点的鸽子
.在海边嬉戏的少年忙忙碌碌地把搬来随地捡到的材料建造一座城堡
哈哈哈,他的杰作插满了洁白的海鸥羽毛
停靠在岸边的游艇终于起锚了
回程,经过一座铁架子下面。说它奇特,第一,铁架的两端都有火车道似的护杆;第二,左面有座顶上带有通往铁架步道的小岗亭;第三,铁架的横向似乎是一排房屋,左右都有楼梯相连。第四,铁架两旁白色的盒子是做什么的?看那锈迹斑斑,又像是年代久远。不明底里,就拍下来了。
这是在玩了2个多小时后回程的路上经过的一座奇特的“大铁架子”两旁可以走人或自行车
从在篇头看到的高架桥下面走
回来,是穿过这样的多拱的铁桥
时间是晚上近8点了,天还是很亮。家门口的米粒小的白团花球,很惊异它开时花朵这么大
我家门前的松树,由于它结的松塔密实粗大,落下来时常常把停放在门外的汽车砸上坑
就在徜徉在安大略湖边,欣赏碧海蓝天之际,突然抬头看对岸,发现远方很闹猛的样子。
点点白色的帆影,随着波浪起伏的白脸加拿大鹅
.还见到许多帆板,难道那里有个帆板俱乐部
气定神闲的海鸥
这是网载的漂亮海鸥,谢谢原作者
有人穿了潜水服,准备下水
眼看他走进湖水中
很远了
本来准备追着那个潜水的人,不料又被倒入水中的帆板吸引
运动员正准备把帆从水中拉起来
先生的相机变焦只有3倍,看来还得换回我那小卡机
拉近一看,那边真是热闹啊,许多帆板集中在那里,好像是俱乐部在训练
.除了帆船、帆板,这种红色手划的平板我就不知道叫什么了
帆板运动是指借助风帆力量,驾驭无舵、无坐舱船只,滑行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
这些帆板就像彩色的蜻蜓,半透明的翅膀落在水面上,大开眼界哦
回来查,帆板起源于六十年代末世界冲浪胜地夏威夷群岛,1970年6月由美国一位冲浪爱好者电脑技师修万斯设计制造出世界第一条带有万向节的帆板,并获专利权,此后在当地很快兴起帆板热,不久便流传到欧洲、大洋洲和东南亚一带,现在全球性的帆板热方兴未艾。
首届世界帆板锦标赛于1974年举行,现世界性的国际帆板协会每年举行多次国际比赛,1981年帆板作为帆船的一个级别被接纳为奥运会大家庭的一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把帆板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现在所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都有帆板比赛,每年世界各地还举行经常性的职业选手系列赛。(百度)
帆板运动是指借助风帆力量,驾驭无舵、无坐舱船只滑行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它是介于帆船和冲浪之间的新兴水上运动项目。运动员利用吹到帆上的自然风力,站到板上,通过帆杆操纵帆使阀板产生速度在水面上行驶,靠改变帆的受风中心和板体的重心位置在水上转向,在海上或江湖中行进。(百度)
第一次看到运动员驾驭帆板,意外的遭遇使我激动万分
帆板是帆船运动中一个级别的比赛,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可实际上它是一个独立的体育项目。帆板器材简单轻便,国际统一标准的帆板全套重量20公斤以下,比赛既适合在大风大浪的海面上进行,也可以在内陆的江河湖泊中进行,只要有风的水面上都能开展。(百度)
.运动员看起来要不断调整帆的角度并掌握平衡,是非常吃力的
帆板运动具有新奇性、惊险性、神秘性和动态的美感,半透明色彩缤纷的帆板更是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使帆板比赛得到广大观众的拥趸。
我们的运气不错,之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比赛场面,如今就展现在眼前。尽管这不是比赛,但美妙充满动感的画面、帆板魔幻地不断变幻的身姿,带给我还是前所未有的愉悦。
坏了,这面帆要栽倒水中去了
又沉下去了
转向。晴朗的天气,湛蓝的湖水,多彩的风帆,真是赏心悦目
.帆又倒了,看来驾驭好帆板并非易事
.呵呵,运动员站到帆的反面去了,可以看到帆上由许多细密的格子
加拿大皇家植物园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是世界最大的几个植物园之一,占地面积1093公顷,包括5个园区和四个自然保护区。紧邻湖湾,风景秀丽,引人入胜。皇家植物园始建于1930年,距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因此也是加拿大国家级的历史名园。(百度)
别被该园在汉密尔顿市吓着,其实从我家开到植物园也就40分钟的车程。7月4号是周六,我们上午就去参观皇家植物园。
皇家植物园是加拿大颇具历史的名园,起始于1930年。1929年,在 Thomas Baker McQuesten 的倡议下,Hamilton 公园管理委员会开始兴建皇家植物园,1930年,McQuesten 获得英国皇家的同意,将最初占地400英亩的植物园命名为“皇家植物园”。到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期,皇家植物园占地已经达到2000英亩,成为今天植物园的雏形。
1947年,Norman Radforth博士被任命为皇家植物园的第一任主管,他不仅是皇家植物园历史上任职最长的主管,而且是对植物园贡献最为卓著的主管。他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任职,直到80年代才离任。在他的卓越领导下,植物园才得以蓬勃发展,形成今日的结构和规模。现在的皇家植物园,由5个圃园组成,还有4个自然保护区,占地总共为2700英亩,规模恢宏,成为北美最大的植物园林之一。(百度)
2006年7月31日,皇家植物园被加拿大环境部选定为全球植物保护战略(GSPC)的国家协调中心。
加拿大皇家植物园始建于1930年,占地2700多英亩,其中10%是作为种植园,其余部分为自然沼泽地、林地、草地和原始森林。
植物园有5个引以为豪的大型景观:中央区、亨德里玫瑰园、岩石园、休憩园,种苗园。这5个园收集和培植了来自加拿大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植物品种,包括热带植物,药草植物,芳香植物,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等等,品种数以万计,是名符其实的大观之园。
皇家植物园拥有自然保护区980公顷(合计24,220英亩),被认为是加拿大的植物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同时也是加拿大的一个重要候鸟区,是尼亚加拉悬崖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一部分,有1100多个植物物种生长在这里,其中有些是世界濒临灭绝的植物。
.10点40 到达皇家植物园停车场
.植物园的访客中心
进门是一个有很高天棚两侧却依然幽暗的走廊,陈列着出售的盆花、油画和礼品。这样进公园,实在奇葩
走廊里陈列的花1
.走廊里陈列的花2,现在我们走过的是一段下沉的走廊
又上了几层台阶,快要走出来的时候看到窗外已经是地面了
迎面看见这蔚蓝色的倒影池,不由低低欢呼了一声
池水并不深,水中各种盆栽的植物生机盎然
这里应该是公园的中央区,后面的建筑是百年玫瑰苑茶室,也就是休憩区
睡莲的叶子比花还要好看
倒映池是这个形状
水里盆栽的紫色美人蕉很少见
.还有绿色的美人蕉
还有这沙漠里生长的肉肉植物
向左,有个特别的小湖
湖中矗立着一丛干树枝,上面筑了许多鸟巢
中央区的后面是攀援植物的走廊
蔷薇过了季,只剩了几簇七姐妹
铁线莲
铁线莲
佳木秀而繁阴
想必这里是岩石沟壑园,但是都被葳蕤的植被覆盖着,一派原始风光
.悬空架设的木栈道
7月5日清晨,我们出发去看盼望已久的“安大略省苏格兰节”。
金卡地(Kinkardin)于1999 年由三个起源于1855年的小镇合并而成,属于布鲁斯县,位于多伦多西北休伦湖岸(Lake Huron)畔,距多伦多250公里,开车3个半小时。
金卡地曾经是布鲁斯县最早的殖民据点。1849年,大量苏格兰移民到此,使金卡丁成为一个苏格兰风情浓厚的城市,每年夏季会举办苏格兰节日。
金卡地还有一个布鲁斯核电厂( Bruce Power),金卡地艺术中心 (The Kincardine Centre for the Arts ),维多利亚公园艺术画廊 (Victoria Park Arts Gallery)。金卡地
有1.2万人。
因为中途不断停车,结果开了4小时。开到金卡地时已经12点多了。一看就傻眼了,哪里还有有停车位呢?心里只剩下焦急!
现在是8:30
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多伦多西北方向的金卡丁镇,有250公里的路程,预计开车时间需要3个半小时。
可金卡丁镇是在这两条公路之间,导航仪指示只能走乡间小路
喜欢经过这样的立交公路下,不知前方什么在等着你
经过这座小教堂,并未停车
这个鲜艳悦目的架子是什么
路边的输电线架
又一座乡间小教堂
远处的农舍
天哪,这里竟然有一大片油菜花,下车!第一次尝到自驾游的恣意快乐
在地平线的那边应该还有更金黄的一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大儿说,那些高高的细圆筒里装的是种子。这么说,种的庄稼就不是转基因的啦
又一大片油菜花,大儿说,明年一定再来拍----我家大儿子也是摄影发烧友,尤其是最近几年
那些灰色的一般是储存农具的地方
诗意的田园生活。这里的耕作都是靠农机,除了小型的自备外,一个地区有好几个农机出租站
.那条白色的东西,是用塑料膜包好的干草捆,准备出口呢
一路上除了看见风力发电,也常常看见太阳能发电板
这里钟的庄稼是玉米
这应该是废弃的仓房,喜欢那种沧桑感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又名风袋管。音色类似于中国的唢呐。据说起源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约公元1世纪流传到古罗马。罗马军队入侵大不列颠,传入苏格兰,后成为广泛流行在欧洲的民族乐器。传说风笛是一种很难演奏的乐器,500个吹风笛的人中才会出一名风笛手。现今,一提到风笛,大家就会立刻想到苏格兰。
15世纪,从英国边界的诺森伯利亚(英格兰古王国)一带,越过爱尔兰到了南欧西班牙、意大利,特别是传到东欧国家罗马尼亚、捷克、甚至斯伐洛克,这些欧洲国家的风笛文化从此得以展开。
17至18世纪受到英国军队的影响,风笛成为苏格兰很重要的演奏乐器。19世纪,风笛竞赛更是在苏格兰民间风起云涌,因而造就出许多著名的风笛手。其中对风笛音乐贡献最多的是ALAN
MCLEOD。他成功地改良了传统风笛音乐,成功地将苏格兰音乐传播到全世界,也因而奠定了苏格兰风笛在世界音乐界的基础。
其实风笛在世界各地都有,但为何大家却独独记得苏格兰风笛?只因在世人心中,苏格兰风笛并不是单指乐器本身而言,它还连接着一长串代表苏格兰高地传统文化的历史。传说苏格兰部落之间盛行吹奏风笛的风气始于MACCRIMMONS的时代。詹姆斯二世在位时,风笛就作为高地各部族之间的传统文化抵御着异族文化的侵略。风笛早已升华为苏格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百度)
加拿大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苏格兰裔加拿大人人口数为4,157,210人,是加拿大的第三大民族。安大略省的金卡地每年都会举办的苏格兰节就是苏格兰移民后裔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好证明。
教堂那边传来阵阵风笛声,原来风笛行进吹奏的比赛在这里进行
我们开始以为可以从服饰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队伍
.风笛吹奏行进队由风笛手、鼓手共同组成,鼓面上有队伍的标志,这才知道,靠鼓来辨识队伍最靠谱
走进比赛的草坪,会有一个白粉的圆圈界定位置,这时除了风笛吹奏,主要炫的是鼓手的技艺
小鼓的鼓手,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青春美少女,文化的传承可见一斑。很喜欢帽子上的配饰
手拿白色鼓锤的女士是炫技的重要人物,每个队的鼓锤包的颜色不同,有红白黑之分
在悠扬的风笛声中,白色鼓锤上下翻滚耍出炫目的花样,除了赢得更多的掌声,后面还有人盯着记分吶
比赛结束,潇洒地离去
大鼓可以视作是全队的灵魂,鼓面上记录了风笛队所属地区及成立时间,参加过多少次比赛。。。
我们赶上了汉密尔顿警察队和金士顿警察队多伦多警察队的表演全过程。奇怪的是怎么都是警察组队呢?
这两个重量级核心人物是计分和裁判员
这队也从教堂前出发,这位是现场调度吧
.须发俱白正装的老先生一丝不苟地做记录
看台上的观众
在风笛声中,队伍穿过马路,进入比赛场
他们耍的是红色鼓锤
这位记分的老先生着装非常漂亮而儒雅
现在走队形,风笛手在前鼓手随后
交叉行进,变换队形
看看鼓面上记了多少资料
老先生热得把黑西服脱了,又该商量一下了。看老先生帽子上那个白色的徽章多漂亮
裙子颜色相同时,就靠鼓来分辨队伍了
这队比较另类,他们选择从教堂前的马路,从左面走来
从我们面前右转,进入比赛场地
嘿嘿,这个认识,是多伦多警察队,用黑色鼓锤
这一对双胞胎刚刚在妈妈的帮助下着装,轮到去上场比赛了。白色的布垫是她们热身的地方
小盆友开心玩耍的地方
这是一间卖手串、银饰品的店
裤子专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