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1
- 收藏11
- 评论10
- 赞4
+1
出发日期/2015/08/02
天数/14天
人均费用/200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美食
On the road again, 去哪? 出差德国,这是把德国游进行到底的节奏。
这次的行程如下:
上海飞慕尼黑-雷根斯堡-奥格斯堡-斯图加特-路德维希堡-弗莱堡-达姆施塔特-福尔达-法兰克福-上海
到慕尼黑是当地时间早上6点,住在Englisher Garten附近的希尔顿,到酒店后还无法入住,存好行李后就到边上的Englisher Garten去暴走了二个小时。
英国公园里面有个小湖,早上的公园很安静,
公园里遛狗的不少
中国塔,这个风格感觉并不是中国的。
回到酒店,办完入住手续,买了张州票,做火车去中世纪古城雷根斯堡。
火车站随便吃了点
雷根斯堡(德语:Regensburg),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直辖市,是上普法尔茨行政区和雷根斯堡县的首府,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主教的驻地。雷根斯堡位于上巴伐利亚,支柱产业是加工工业,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和微电子等。雷根斯堡老城于200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出了火车站就是直通城中的大道,过几个街口就到了下面这条主要的商业街。
到老城了
在市政厅附近巧遇了当地的婚礼。
雷根斯堡的圣彼得天主教大教堂是巴伐利亚和德国南部哥德式建筑的主要代表,是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的主教堂
彩绘玻璃是那么的精致
这是婚车,什么习俗?
老城不大,随便逛逛就到了多瑙河边
买了到Walhalla 神殿的来回船票
船来了,居然是水晶游轮,是用施瓦洛士奇的水晶装饰的。
水晶游轮内看上去很奢华,满眼都是水晶。
人们更喜欢上到游轮顶上,沐浴阳光,享受美景。
两岸风光不断,除了水晶游轮泛起的河水声音,整个世界仿佛静音了一般。
享受这段美好的悠闲时光
船上的饮品还不错
水晶游轮的尽头是瓦尔哈拉神殿,这里离雷根斯堡码头已经有10公里了。
瓦尔哈拉神殿是一座纪念德国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名人堂,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该神殿由巴伐利亚路德维希一世授命,由建筑师利奥·冯·克伦泽设计和修建。瓦尔哈拉神殿拥有近200个纪念牌匾和半身像,内中人物跨越了2000年历史。
该神殿是根据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Parthenon)仿制的,并且规模也是一摸一样,413英尺长,165英尺宽和66英尺高,其顶部用52根多立克柱式立柱(Doric)支撑。根据建造者路德维希(Ludwig)的意愿,瓦尔哈拉神殿是一座用于纪念“值得赞扬和尊敬的日耳曼人”,包括“历史上说德语的著名政治家、君主、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名人堂。
由于时间太晚了,如果游览神殿,则只能坐公交车返回雷根斯堡了,于是还是直接坐船返回雷根斯堡。
路上这种大型的游轮不少,应该是长途的过夜游轮。
有碰到了一个婚礼。
雷根斯堡石桥和桥门建筑于1135年至1146年间,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桥梁建筑之一,也成为12世纪到13世纪许多大型石头桥梁的范例,其中包括德累斯顿易北河、布拉格伏尔塔瓦河、伦敦泰晤士河和法国阿维尼翁罗纳河上的石桥。石桥长336米,宽8米,平均高度15米,共有16个桥洞,桥洞宽度10.15米至16.60米不等,桥墩宽度5.85米至7.40米不等,石桥总重约10万吨。石桥曾经是雷根斯堡唯一一座跨越多瑙河的桥梁,持续了800多年。
石桥曾有一段传说,石桥的建筑师和大教堂的建筑师打赌比赛看谁先完工,后来大教堂的建造明显领先,石桥的建筑师便同魔鬼做了承诺,如果魔鬼能站在他的一边,将能够得到最初三个过桥的灵魂。从此开始,石桥的工程进度突飞猛进,最终先完工的是石桥。魔鬼来向建筑师索要许诺,但建筑师在石桥开放后先赶了三只鸡过桥,这激怒了魔鬼,要把石桥毁坏,石桥因此变成了拱形。事实上,大教堂的建筑开始于1273年,这时石桥早已完工100多年了
可惜石桥正在维修,不能一睹它的真面目。
湿壁画
晚餐就在雷根斯堡的老城里的HB吃了
去奥格斯堡参观医院奥格
斯堡(Augsburg)是巴伐利亚的第三大城市,距离慕尼黑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奥格斯堡的名字以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而命名,有很悠久的历史。建于公元前15年的奥格斯堡,在德国是仅次于特里尔(Trier)的第二古老城市。奥格斯堡在中世纪时是德国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但是三十年战争给这个城市的繁荣画上了句号。在二战末期,它又惨遭盟军的轰炸,城市的中心完全被毁坏
市政厅广场(Rathausplatz)是奥格斯堡老城的中心,广场里面的主体是市政厅的宏伟建筑。这座七层大厦高,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建于富裕的奥格斯堡全盛时期,出自德国建筑名师埃略斯•霍尔之手,由富格尔家族出资四百万马克兴建,花了将近10年时间才完成,至今乃能看出奥格斯堡当时的强盛和富裕。市政厅的侧面是一座高左右的佩拉赫塔,从上面可以鸟瞰全景。
全是各种大肉
马克西米里安大街是欧洲保存完美、最漂亮的中古时代街道,街道两旁文艺復兴时期特色的四、五层小楼栉比鳞次,富丽堂皇,古色古香。山形墙和门面有浅黄、淡绿、粉红、浅灰及淡褐等各种顏色,再配上红色或深褐色的坡形屋顶,显得色彩明快、古雅大方。
下午回到慕尼黑,又去了英国公园,正好碰到了当地的一个夏季周末聚会
中国塔上面还有乐队表演
晚上到了市中心市政厅边上的ROLAND KUFFLER 餐厅用餐
酒店获得的奖项
希拉里的感谢信
烤龙利鱼
(Ludwigsburg)路德维希堡市,一个8.3万人的小城市。公元1704年,符腾堡公爵路德维希在这里建造一座王宫,城市围绕王宫四周开始发展因而得名,城市至今保持着当年风貌。
第四天:斯图加特到路德维希堡到弗莱堡回斯图加特
路德维希堡的火车站
出火车站一路前行,走到不能往前时右拐,没多久就可到达集市广场了。
昔日的路德维希堡曾是王宫之都。从如今市内笔直的街道布局和宽敞的广场仍可依稀辨认除这座城市昔日的风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依然丰韵犹存。
建于1709年的长方形集市广场(Marktplatz)被视为“符腾堡的骄傲”。广场四周低矮的房屋皆带外廊;广场上威严耸立着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双塔新教城市教堂(Stadtkirch, 1718—1727)和一座单塔天主教教堂(Dreieinigkeitskirche, 1724—1727 )
天主教教堂(Dreieinigkeitskirche, 1724—1727 )
弗莱堡是德国西南部的一座城市,位于黑森林南端,靠近法国,距离瑞士也不远。据说,这里是德国气候最温暖、阳光最充足的城市,至今保持着德国的最高气温纪录摄氏40.2度。
城市并不大,出火车站也是一路前行,没多久就可以到达中心的广场区域。
这个中世纪古老小镇,被游人赞许为“德国最古老也是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德国人有句俗话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住在弗莱堡的人,另一种是想住在弗莱堡的人”。
该城的一大亮点,就是用鹅卵石铺就古城街巷,不同颜色的碎石,在路面上、广场上、家门口、商店前,拼成各种不同的徽章图案。这遍布全城的景点不用排队参观,随街踩过,趣味就在脚下。
仅从老市政厅,就可以领略到弗莱堡老城区建筑的华美! 现在是tourist information。
这些图案大部分可以望文生义
新市政厅,它是创立于1457年的弗莱堡大学 (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早期的校址,老市政厅要比它晚竣工。后来弗莱堡大学各系所开始搬到城里各处,遍布整个弗莱堡(弗莱堡因此成为一座大学城)。之后,老校址在原建筑基础上加盖了中间的钟楼,变成了新市政厅,作为市民结婚之类的活动场所。
弗莱堡在中世纪建有五座环城城门,如今仅存两座——马丁门(Martintor) 和施瓦本门(Schwabentor)。两座古城门都是弗莱堡的城防遗迹。
街巷边上四通八达的小沟渠Bächle,流水潺潺,但那是从黑森林山上流出的泉水,是不是有点丽江的味道?
弗莱堡有这样一个传说——如果一个男孩子不小心掉进城中的溪水,那么就会有一个弗莱堡姑娘爱上他,就能够重返弗莱堡。所以,每年到此旅游的游客,不知有多少人都希望“不小心”掉进这浅浅的街溪。
垃圾桶
最好的历史见证者,也许是弗莱堡古城的中心地标——明斯特大教堂Freiburger Münster。它同时是古城的最高建筑。传说中具有“基督世界最美丽尖顶”钟楼。
沿着教堂狭窄阴暗的328阶台阶可登上高达的钟楼,这是德国唯一保存至今的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钟楼,底部正方形,上面是八角形和锥形。而塔上有16口钟,其中最大的豪森纳钟铸于1258年,是德国最古老的大钟,每周五上午十一时全城各处都可听到它洪亮的钟声。
这是罗马和哥特式的混合建筑。正面大门是精美恢弘的哥特式 。
它大量采用了黑森林盛产的红色砂岩作为建筑材料,风味浓郁。不过由于这些砂岩很容易遭到风化侵蚀,经常需要进行替换。因此游人所见的大教堂,经常处于局部维修中。据说目前大教堂外部建筑材料已经几乎是全新的了,不过内部装饰还是基本维持了初建时的模样。
弗莱堡大教堂始建于1200年,一开始是罗马风的,正修着呢时代潮流变了,从1230年起,剩下的部分改走哥特式路线了。教堂的钟楼很高,1330年建成,是德国唯一在中世纪完工的哥特式教堂钟楼,而整个教堂1530年才盖完。这么三百年精雕细刻的结果,是一座庞大壮丽的建筑,落成后的弗莱堡教堂以其精细唯美的做工赢得“德国最美的教堂”的赞誉。 特别是那高达的钟楼的华丽花格尖塔,被誉为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杰作和典范。
教堂广场是弗莱堡的中心和心脏。
面对小广场集市的南侧门,罗马式痕迹很明显。
二战期间,盟军的大轰炸,摧毁了广场西侧和北侧的所有房屋,大教堂与钟楼虽然受到严重震动,却得以幸存
教堂门前立着3根高高的石柱,每根柱上立着一位圣人
教堂门前立着3根高高的石柱,每根柱上立着一位圣人
由于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教育程度很低,因此教堂的雕塑就成为了平民百姓了解圣经故事的最佳教材,而弗莱堡大教堂门口的圣经人物群雕也获得了“无字圣经”的美名。
创世纪的一些场面
主祭坛的风格也是哥特式的
教堂内有极其丰富的彩绘玻璃,大部分是十三、十四世纪的精品,各种传统的圣经故事,也有画风现代的作品。
彩绘玻璃窗所表现的大多是圣经上的故事。奇怪的是,在一些圣经人物图像的下方居然有与圣经故事不相干的图案,例如剪子、靴子等。原来,当年修建弗莱堡教堂的时候,为大教堂出资的不是王侯,而是一些富裕的弗莱堡市民和行业协会,这些彩绘窗则以某种特定的图案记录着一些捐助者。
施耐德窗有由裁缝行业协会所捐
左图:《手持圣瓶的玛丽》
中图:《玛丽亚和圣婴》(图下方有剪子图案)
右图:《手持轮子和剑的凯瑟琳》
酒桶行业协会所捐(行业盾徽是酒桶图案)
左图:《圣劳伦斯》
中图:《玛多娜和圣婴》
右图:《圣尼古拉》
这是弗莱堡的古代商会大厅,曾经是这里的海关、贸易及财政大楼。 建于1520-1530年, 左右有两个凸肚窗,阳台上有四个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皇帝的雕像。
凸肚窗下面是 哈布斯王朝的徽章
在商贸会馆建筑物正面的五扇三棱窗之间,雕着四尊石像,他们分别是哈布斯堡王朝皇帝马克西米连(Maximilian Ⅰ)一世、他的儿子菲利普(Phillip der Schöne derSchöne)和孙子卡尔(Karl Ⅴ)五世、及费迪南(Ferdinand Ⅰ)一世。一楼是开放式拱廊,二层是一个五轴大厅(Fünfachsiger Saal),再上面还有两层仓库,货物通过山墙门装运到仓库里去。
这座建筑几经翻修才是现在看到的模样,期间的用途也变化过多次。1946至1947年,在五轴大厅举行过州咨询大会。1947至1951年,(南)巴登州议会在这里举行。现如今是弗赖堡城市历史博物馆。
斯图加特到达姆施塔特到SCHULUTTEN 小城
达姆施塔特是德国中西部城市。西距莱茵河19公里,北离法兰克福27公里。人口14.79万(2012)。兴起于中世纪,1567年后为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爵驻地。十九世纪起成工业城市,建有炼铁、化学、制药、机械等部门。农业和葡萄酒集散地。为建筑、雕刻和陶瓷的研究中心。
火车站内的火车模型
火车站外景
达姆施塔特市医院的外墙上的太阳能板
路易斯广场(Luisenplatz):位于市中心。广场四周是政府机关,繁华的商业街也从这里开始。广场中央的路德维希纪念柱一直是该城的象征,纪念柱建于1844年,高33米,为纪念对该城贡献颇多的路德维希一世而专门修建。
历代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国的大公们居住的宫殿,位于路易斯广场的东侧。城堡始建于16世纪,18世纪初曾毁于大火,现存的建筑属后来重建,兼具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式风格。城堡的钟楼部分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藏品有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坛巨匠之一的小汉斯·荷尔拜因所作的祭坛画。
位于中心南面,是达姆施塔特市天主教主教堂。其半球顶的中心位置高度与市中心的路德维希纪念柱同高,整体建筑设计风格模仿罗马万神殿,球顶同样开有圆形透光玻璃天窗,教堂中心位置回声效果极佳,主讲台地板镶嵌着刻有古代以色列民族12支派名称及纹章的石板,是一个极具异教特色的天主教堂。
俄罗斯教堂(Russische Kapelle):建于1898年,由俄国皇家建筑师设计,专为达姆施塔特大公的妹妹,即末代沙皇皇后而建。小教堂以风格独特、装饰精美享誉欧洲,是达姆施塔特的一大名胜。
婚礼塔(Hochzeitstrum):坐落在城东的玛蒂尔德(Mathildenhoehe)高地上。建于1905-1908年,高48米,塔顶造型好像一排朝上伸展的五指,象征着大公为爱情发誓的手,构思巧妙,属青春艺术风格的杰出建筑。
艺术设计区
“森林螺旋城”(Waldspirale):又名“百水公寓”,是奥地利著名艺术家、建筑师弗里登斯赖希·洪德特瓦瑟尔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百水先生”)设计的。这幢普通公寓建筑,是位于市中心旁“海恩公园”区的一大亮点。这座建筑称得上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典范,它是“百水先生”“普通人住的普通建筑也可以造的不同凡响”理念的现实,它不是以牺牲自然或人类的利益为代价而建造的,而是实现了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SCHLUCHTERN到福尔达到卡塞尔
公干
福尔达到RAMHOLZ SCHLOSS 到福尔达
BRAUBACH 游马克斯堡Marks Castle 到福尔达
福尔达 到法兰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