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
- 收藏2
- 评论1
- 赞4
+1
出发日期/2014/08/05
天数/5天
峡湾,就是两个悬崖或两个陡斜坡之间狭窄而且常常是很深的海(河)水的入口。
对萨格奈(Saguenay)峡湾的神往,源自数年前华人旅行社的一则广告。那是他们新开辟的一条巴士游线路——天仙湖。约了两位朋友一起去报名,钱也交了,胃口也吊起来了,临出发却接到电话说因为游客不足不能成团,遂退款了事。后来,就再也没有这个去向的团队游了。
还曾经听女儿的一位旅行达人朋友说起过魁北克省的绝佳旅行地,其中就有北方的萨格奈河,说那里的峡谷风光并不比一些声名显赫的旅游胜地逊色,但游人罕至,于是更多了一个寂寥神秘的想象……
8月5日从Montreal出发,总里程1618公里,做了个全程路线图
总消费在不足450刀,主要仍是加油和住宿两大块,其次是门票和吃饭。
加油4次,总计$208.80,一来出发时油箱半满,二来油价略低于上一次,每升$1.40上下。
四晚住宿总计117.84CAD。
Saguenay National park门票7.5元/人,只能在当天使用。
营地 Village Historique de Val-Jalbert
95, rue Saint Georges,Chambord,QC,G0W 1G0
营地 Village-Vacances Petit Saguenay
99 Chemin Saint étienne, Petit-Saguenay, QC G0V 1N0
营地 Camping Tadoussac
428 Rue du Bateau Passeur, Tadoussac, QC G0T 2A0
营地 Camping la Rocaille
7894,Portage des Roches Nord, Laterriere G7N 2A1
营地条件普遍不如加斯佩地区更完善舒适,主要是由于信号弱的原因无法在营位上网。风光最好的是地处峡湾的Village-Vacances Petit Saguenay,营地本身就是观景平台,还有几条一两公里的Trail,可以到达不同的瞭望台。
第一天行车图
出发时间是早上9:45,我们需要穿过大半个蒙特利尔市区,晚一点启程是为了躲避上班高峰。
我们走的是40号高速公路,出了岛以后车就少多了。
天阴得很厉害,时而飘起雨星,快到三河城的时候,雨就哗哗地下起来了。
还好,从三河城南转上55号高速不久,雨就渐渐停了。
55号高速路边的这个information,是去莫里斯国家公园(La Mauricie National Park)之前的一个重要站点。我们去公园都会在这里短暂逗留,索取一些资料。
离开这里北去有岔路口,下道向西是去公园,保持原路则是55号高速完结接155号省道直奔圣让湖而去,两条路中间隔着莫里斯河。
沿河而行,一路上饱览河谷风光。
长途开车,一定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所以我们遇到休息站或观景台一般不会错过,而且休息站大多都是建在风景好的地方。
路边休息站,与Mauricie国家公园隔河相望。
湖光潋滟,山色青葱,天也微微放晴,时间正是午后1点左右,就在这里享受我们的午餐好吧!
吃饱喝足还小睡了十几分钟,准备好精神头继续上路咯!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依山傍水,真心美啊!
出休息站走了约十几分钟,留意到加油站前的这个小小的蓝牌子。
原来这就是河流之路的路标啊!
继续留心,这样的牌子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啦!
圣莫里斯河(Saint-Maurice River )是圣劳伦斯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魁北克省中南部山脉,流经古安(Gouin)水库流向东南,在三河城注入圣罗伦斯河。圣莫里斯河全长563公里,总落差400米,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所以流经莫里斯国家公园东缘时,河道已经很宽了,水量及其丰沛。
155号公路就是沿着圣莫里斯河在延伸,所以这条“河流之路”就是观看河谷风光的最佳选择啦!
地势越走越高,这一片山地或说丘陵应该是属于劳伦琴山脉吧?劳伦琴山脉是加拿大地盾的一部分,大多位于魁北克省境内,一般指渥太华、圣劳伦斯、萨格奈(Saguenay)等河环绕的地带,被称为世界最古老山地之一,在冰川时代就形成了。山峰不高,海拔大多约在900米上下,最高点才1,190米。这里森林密布,矿藏丰富,湖泊众多,急流纵横,有伐木业、纸浆和造纸业、采矿业,建有水电站,也是重要的旅游区。
伐木场肯定有滴,看看这卡车就知道鸟!
这一带城镇寥寥无几,真能称得上是人烟稀少了。
又看见“河流之路”的路标,看前后没车,靠边停下拍一张。
看,这里又看见一个……跟着路标走就省心多了哈!魁省旅游局很贴心嘛,真心点个赞!
一路上见到很多这样的骑行者,由衷地羡慕和钦佩,我们这辈子没戏了,下辈子吧。
快到拉蒂克了。
下午两点半,我们来到了小小山城拉蒂克(La Tuque)。
跟着information那一目了然的问号路标,我们来到了这里的游客中心。
La Tuque在维基百科上译成拉图克,我看Google地图上的翻译是拉蒂克,就这样用了。因为估计这里使用谷歌地图的童鞋应该很多。
游客中心的环境好美好温馨哦!
拉蒂克是莫里斯大区的一个小城市,市中心不大,但所辖的面积有2万8千多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方人口才1万1千多,可真是地广人稀。
游客中心是三座连起来的木屋,自然环保,三四位年轻人在这儿工作,回答问询非常nice。不过这里没有wifi啊啊,肿么让人有一种原始的赶脚哈!
information与两间小小展室连在一起,展室中陈列的都是动物标本,moose以及各种鹿、黑熊、狼、狐狸、浣熊、山猫、豪猪、河狸等等太多的种类,这是我们认得的,但大半是不认得的。鸟类就更多了,光猫头鹰就好多种。
在家做功课时参考2014年最新的Camping资料,发现这一路营地不多,所以估计第一站多半会在拉蒂克安营扎寨了,没想到这会儿才下午三点多钟,那就去Downtown逛逛吧。
这个像是旧厂房的红楼不知有什么历史,墙上挂着四幅老照片,看不懂文字只好瞎猜。因为这里曾经是这个地区的经济中心,以造纸业为主,所以才猜测这是座老厂房。
市中心虽然有好几条街,但还是显得很冷清。
在maxi连锁超市逛了一圈,买了牛奶和湿纸巾。又去隔壁的加油站把邮箱加满,天色还早着呢,我们还是决定继续北上吧。
上了155公路不久,就看见路边的廊桥路标,霍霍,附近有廊桥啊!
按路标右拐进入小小村镇,走不远就是一座小公园,围栏草地和一座红色廊桥
红桥绿水草坪树荫,还有碑刻展板,野餐桌停车场小公园和一个可以搭帐篷的camping营地,这一切都是free的。
原来这个地方叫波士顿市(Municipalité La Bostonnais),应该是拉蒂克的一个市啦,人家的 市长(Mairesse)是位女士,名叫Chantal St-Louis。
从地图上看,廊桥这条街叫St Jean Bosco。
街口有一组巨大的木桌椅,作为休闲旅游的标志召唤南来北往的客人呢!
回头看廊桥,这条小街也就两百多米的长度,让我们流连了二十来分钟。
拐上155公路,就看见“河流之路”结束的牌子。
停下来看看路对面,果然是“河路”开始的路标。
从地图上看,拉蒂克是从北方流来的几条河流的交汇处,汇成一条大河圣莫里斯向南方流去了。
地图上“河流之路”的起止点。
继续向北,从此不再傍水而行,偶有细流或者小湖,也少了些气势,但多了点野性,加上山里常常有一片片玫瑰红色的野花,不输河景啊!
十多分钟后,路右边又有廊桥出现,这次没有停车,就隔着车窗拍两张吧。
在155公路最北边的游客中心歇息片刻,拿了些关于圣让湖一带的资料。在那里工作的一位热心中年人向我们介绍了“鬼城”,厚厚,够威武!
小村路边的观景台,眺望西面的湖光山色的地方。
将近六点的时候,我们走到了155公路的尽头,左右是169号环湖公路,也就是说我们到了圣让湖。
这就是天仙湖吗?夕阳晚照,烟波浩渺……
卑尔杰伯特(Val-Jalbert)被称为“鬼镇”,这是因为1901年建起的这座纸浆厂和工人居住区一度很兴旺,1924年以后衰落了,1927年彻底废弃,于是就成了无人居住的“鬼镇”。到1970年,政府把这些保存比较完整的建筑物改造成博物馆,就有了现在游人热衷的去处。
营地和游览区各自独立,等我们办完入住手续,找到营位之后,鬼镇也快打烊了(晚七点关门),我们囿于语言,本来就对人文的东西无力探索,只想进去看看瀑布就拉倒,再加上不菲的门票(20多元),就撤了。
回到营地“埋锅造饭”先。
傍晚时分,我们沿着圣让湖畔的169公路向西,找到了我们今天的营地卑尔杰伯特。
晚饭后沿着营地的小路,循着水声来到一条湍急的溪流旁。
向上游看去,应该是从鬼镇的瀑布那边流淌下来滴。
石头被水冲击得很光滑,小桥上长满了青苔……
那首歌怎么唱的?“半个月亮爬上来……”
隔壁人家点起了篝火,营地的夜晚很温馨……
第二天行车图
早晨,一缕缕阳光从树枝的空罅间钻进营地,蓝色的炊烟在林间飘散,鸟儿在枝头唱着歌,心情大好!
这个营地是三星级,大门是自动滴,需要划卡出入咯!
营地大门旁边的小房子,好漂亮是吧,忍不住拍一张。
这是今天的心情标签……
晴空万里水天一色,天仙湖蓝得让人的 醉得一塌糊涂……
沿着169环湖公路向东走,阳光太强烈,555这逆光的PP没得看啦!
钱博德(Chambord)的教堂。
在圣让湖的东端转上170公路,前方的目标是山城萨格奈。
在接近容基耶尔时从170上了与之平行的70号高速,接近希库蒂米时转175公路奔河边。一路下坡,尤其是快到河边是几个坡度很陡的大下坡,最好的观景角度啊有木有,每一个拐弯都是一副风景画……可惜,路况复杂还有路上车很多加上红绿灯限制,没有拍出能看的照片来,遗憾则个!
所以我们叫这里是山城嘛!
按图索骥找到位于河边的information。
游客中心三四位工作人员同时接待游客,仍然需要排队,排队啊有木有!这里人真多哈!但是咋没有见到一位同胞涅,不解哦!
一边上网一边排队等待,虽然队伍不长,但这里资料很多,而且每个人的问题也不少。
轮到我们了,接待我们的女孩很耐心地问了我们的计划,帮我们找了几份资料,又拿给我们两片CD,说是英语的,要我们试着去听,好贴心的服务哈!她说了,沿途的观景点都有很明显的标志,“你们不会错过的!”哈哈,信心满满啦!
碟片长酱紫——
放大看封套上“峡湾之路”(Route du Fjord)的地图——
离开了information,我们没有急于赶路。出去就是河边,去河边看看嘛!
原来沿河是一个带状公园哦。
离开了information,我们没有急于赶路。出去就是河边,去河边看看嘛!
原来沿河是一个带状公园哦。
回家查了这个雕塑,原来是2013年在萨格奈举办的魁北克冬季运动会的吉祥物,
公园里有不少老年人。
玩得最高兴的是孩子们
漫步河边的步道,看对岸的车来车往,看西边的两座大桥。
近处的绿色铁桥是老桥,现在仍可以徒步通行,远处钢筋水泥的新大桥上,则是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
离开公园,跟希库蒂米说拜拜啦!
10点40分~~冰河峡湾路~~走起!
出了城区,河面豁然开朗,水平如镜,山和云在水面的倒影清晰极了。
路与河若即若离,跟着路标走就不会错啦!很省心省力呢有木有!
远离了城市,路上就基本没什么车鸟,
所以看到一片花儿也会停下来欣赏下……
同一个风景,每人拍一张,回家再PK!
跟这个小姑娘一样,喜欢红房子,不拍心痒哈。
不过红房子不是稀有品种啊,各种背景各种格式各种红……不到1分钟的功夫,又冒出一座。
一路上乡村别墅山野小屋拍到手软……
听着音乐,奔驰在水碧山青如诗如画的风景里,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山路起起伏伏,蜿蜒伸向远方,水岸也是忽近忽远,每每转过弯去就是一个惊喜。
风景中的你,风景中的我……
同一个地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相机……
午前到了La Baie,La Baie是Saguenay的一个市,最东边的一个市。
照例还是先奔information,大河边上这座漂亮的建筑。
简直就是风景中的风景,融合在山水中,让疲惫抑或迷茫的旅行者有宾至如归的赶脚啊!
La Baie是个滨河的漂亮小城
城东的河边有个小公园
La Baie坐落在萨格奈河哈! 哈!湾的岸边,对,俺没写错——哈! 哈!湾
正午的阳光太不给摄影者面子了。
不过阳光虽然炽烈,但远眺河湾还是很舒服滴。
尤其是这种一往情深让人沉醉的蓝……
离开La Baie东去,路就靠着河岸,相隔不远有三个观景台,标志很清楚,难怪希库蒂米游客中心的小姑娘告诉我们说肯定不会错过,果然!
我们在其中一个观景台吃了午餐,是铺好桌布认认真真地享受哇。
他们的感受应该跟我们一样滴。
拉拜往东大约40公里,就是小镇里维耶尔-埃泰尼泰(Riviere-Eternite),《Lonely Planet》上说它除了宗教艺术收藏品之外什么都缺,但从小镇北去,是通往圣劳伦斯海洋公园和萨格奈公园的主要入口之一,因此不容错过。
还是170公路,正在去往维耶尔-埃泰尼泰的路上。
看见了宗教题材的雕塑了,快到路口了。
从小镇左拐进入Notre Dame街,大约要走五六公里的样子。
公园入口到了。前面还有几辆车在排队,公园门票每人7.5加元
进园后还要开上三四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山路尽头的峡湾。
山谷里的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的展室有关于峡湾地理知识的科普展览。
因为知道这里有座高8米的圣玛丽圣象,坐落在河湾最高的悬崖上,据说山脚下依稀可见,所以去information打探,一位帅锅说这里被山峰遮挡了,要爬一段山路,或者到下一个入口朗索圣让大概可以看到。
1880年严冬,查尔斯罗比泰尔在河面骑马不慎破冰坠入冰河,但他幸免于难死里逃生,他觉得自己是得到了圣母的保佑,所以在转年建造了这尊3.2吨重的雕像并立于悬崖,希望圣母保佑这里的船员和船只出入平安。
通往圣象的小路往返需要4个小时,还有一段非常艰辛的长楼梯攀登,我们是连想都不敢想滴!
撤出前再瞅两眼美丽的峡湾。
原路返回小镇,再走一点点170的回头路,终于找到路边那个小公园,这里是一个艺术展区,有一些宗教题材的雕塑。
题材虽然一样,但材料和表现手法大不相同,风格也是传统现代都有,所谓“各村有各村的高招”,走了一个来回还挺有意思。
小镇教堂底层有个展室,展出同样题材的画作,说是挺有名的,但需要收费观看。
跟小镇拜拜了。
下一站是朗索圣让(L'Anse-St-Jean),距离里维耶尔-埃泰尼泰镇大约20公里吧。
但索朗圣让与里维耶尔-埃泰尼泰不同,它不是在170路上,而是在距离170十多公里的河边。
过一条小河,右边小桥头有个并不明显的公园路标,左边有个小小info,然后就是十字路口,左拐上Rue St-Jean-Baptiste街就对了。
这条小路也很漂亮。
看到了廊桥的路标,在这座教堂的左前方有一条小小街,拐下去就是了。
从小路上迎面来了一支马队,领头的老人俨然是西部牛仔的装扮。大家迎头碰面,打招呼是必须滴!
从小路下去就是廊桥,这座廊桥不是红色,多了些雅致,所以格外关注了下。
菱形木格窗的玻璃上是一幅幅画呢。
从小路返回继续北去,终于看到了峡湾路终止的标志,就是说前边没有路了已经。
这里是沙滩码头,餐馆旅店鳞次节比,哪里是公园入口呢?
顺着土路看到里面正在施工,不知是做什么,这里真的不像是公园入口啊,连卖票查票的小木亭也木有
这里应该就是朗索圣让了,《孤独星球》上介绍了一些游船公司、公社、旅店、餐馆、营地,是集中了很多旅游和休闲活动的地方。
难怪有人这么多呢!
那我们就停下车来,看看朗索圣让吧。
面对河湾,西边有高耸的山峰,怎么能看到埃泰尼泰峡湾的圣象呢?肯定是哪里搞错了……
路已到尽头,返回去看见这个牌子——峡湾路的开始。
返回170公路,在路口的加油站加油,才发现路边的宣传板,把峡湾画得很漂亮哈!当然,真正的峡湾要更壮丽,更大气磅礴……
时间已经下午5点了,该讨论今天去哪里歇脚鸟。
看旅行资料上这一带可以camping的地方不多,朗索圣让以东直到圣劳伦斯河这片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路少,营地也只有区区两个,好像进入了无人区……看地图前方还有一个information,去那里问问,也许还有资料以外的选择吧。
夕阳照在牧场的草地上,空旷和荒凉的赶脚更强烈了。
村子太小,聚精会神高速紧张地搜寻,还是把游客中心错过了。前面真是无人区了,170已经由向东的方向折向正南,因为东边到圣劳伦斯河的大片山地连路都绕行了。
OMG!这是神马节奏?这一路是奔向夏洛瓦(Charlevoix)地区的圣西梅奥的,从地图上看至少还有六七十公里,到那里天都会黑了吧?夜里开山路很危险,碰上动物就麻烦了。
还是折回去寻找那两个大山里的营地吧?刚刚在路边看到一个牌子,好像13公里之外有营地,心急加上车开得快,没有看清楚。
终于找到那个小路口,翻山越岭走了不止十三公里,终于找到今天的营地。
四颗星耶!四星营地,十多公里的山路没有白爬,我们赚到咯!
办公室虽然是一座小极了的木屋,但还开辟了上网的房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哈!
看屋外的挂图,营区是建在一个峡湾的悬崖之上,周边都是风景。
转过木屋办公室就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观景台,峡湾就在眼底,震撼啊~~~
大片的草地,奔跑的孩子~~~
营地有几个木屋区,各种规模各种nice~~~
七点多钟,我们已经坐在林间的野餐桌前享受我们的晚餐啦!
这里是我们此行最棒的营地!
饭后去散步,距离我们的营位十几米就是一个观景平台。
夕阳已经落山,我们就静静地呆在那里,看崖下的轻舟划过平静的水面,看晚霞把西天的云朵染红……
营地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
在家的时候没有早起的习惯,可是出去露营就不同了,每天晚上没有电视没有长时间的上网,天一黑就睡下了,所以早上总是起得很早。
今天想去走走这里的Trail,看地图上的标注,都不算太远,昨晚问了Trail的难易程度,办公室值班的女士连说“Very easy!”既然如此,我们就试试吧!
太阳出来了,天已经放亮。
第三天行车图
走在山间小路上,看见一只不知是什么动物,比猫大,通身黑毛,但头上背上大尾巴上一道雪白,像獾又不像獾,没等端起相机,人家就跑掉了,青山说一早在营地也见到一头。
走了大约一公里,路就不再easy了,到后来对于我们这老腿破膝盖来说,就Very 不easy了!
不过总算没有半途而废,我们从新的角度又看见了峡湾。
从山里回来的时候,营地已经热闹起来。
吃早餐的时候,俺“家”来了位小客人——
俺俩都进行到饭后水果这一程序了,没啥招待,就把两条苹果皮给它当了美餐。
离开时拍下平板上我们的营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再看一]眼峡湾,依依难舍ing……
十点半我们离开了Village-Vacances Petit Saguenay营地,踏上今天的征程。
依旧沿着昨天的山路回到170公路,路从这里弯向南方,进入Charlevoix的山区,那将是我们秋天看枫叶的去处。
不到十二点,我们来到170公路的尽头圣西梅奥。
扑面而来是浩瀚的圣劳伦斯河,沿河是138号公路,我们将左转重新北上,去往萨格奈河汇入圣劳伦斯河的河口。
圣西梅奥附近的河滩。
桥下是一个观景区,车不少,人自然也不少啦。
在这个湖边休息站停了一下。
很快就远远看见了圣凯瑟琳湾。
最难忘的是圣凯瑟琳湾那一片千娇百媚的野花。
在小镇的河岸边,我们用望远镜看到了王子浅滩灯塔。
尽最大努力,也就拍到这个程度了,能拍到就很高兴了已经。
这座灯塔坐落在萨格奈河河口,虽然用肉眼也能看到,但是极小,不知它的存在或者位置是很难找到的。
在网上没有找到中文信息,英文的也不多,所以赶脚很神秘。
网上图片
因为游人对河口北岸塔多萨克的热衷,使得南岸的拜圣凯瑟琳有些被冷落的赶脚。
远远看见上山的路,路那头就是轮渡的码头。
萨格奈河口是看鲸鱼的好地方,在拜圣凯瑟琳湾里已经能看到看鲸鱼的船了。
码头上候船的人很多,说不清是看鲸鱼还是摆渡过河的。
在码头入口拍下这两个标志。
我们要跟着路标指示去码头。
路上的车见多,还有几辆旅游大巴,看来是团队游集中的地方。
等候过河的车排起长队,走走停停,我们的车刚好停在诺瓦角观测中心,渡轮还没来,刚好有时间下车拍照。
不知是否可以参观,不过今天好像没开门。
过河的车队排了将近一公里,两艘渡轮不停地来回摆渡,差不多十分钟一班船,数数下船的大约是五十多辆车,就这样我们还是排了半个多小时。
从拜圣凯瑟琳通往码头的路是翻了一座小山,一侧的岩壁就是劈山开路的见证。可是这轮渡是免费的有木有!每逢这时就对“纳税光荣”有了深深的理解鸟!
在山上看河口还是风平浪静的样子,但上船后近看河心就不是这么平静了。
上船啦!因为排得比较靠前,所以我们成了最左车道的第一辆车。
萨格奈河在这里注入圣劳伦斯河,河面宽阔水深流急,过河从南岸到北岸,只有轮渡。
十多分钟后船靠岸了,驶离港口时不小心顺便检阅了北岸排队过河的车龙,哈哈威武!
塔多萨克!这就是塔多萨克啊!网上对这座小小山城的赞美何其多。《Lonely Planet》是这样说的:对于大多数来魁北克的游客而言,塔多萨克是省内除了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之外要去的地方。在这儿人数不到1000的居民凝视着圣劳伦斯河,看着那些乏味的灵魂乘着渡船横渡萨格奈河离开。你不仅在Zodiacs号上可以看到庞大的家伙,还能从岸上瞥到那些小的鲸如小白鲸和小须鲸。除此之外,还有爱斯基摩划子、“水上自行车”、乘船或步行去探索海湾活动,或简单地漫步在沙丘和岬角等。在11月到次年5月,塔多萨克的一些人随着鲸离开,但这儿仍然是个古老的波希米亚城镇,当地人们总是有时间聊天。
这个说法好浪漫啊!早就让人心驰神往……
对小城的近距离接触,我们还是从information开始吧!
先是房前屋后走了走,是不是真感受到波希米亚了呢?
屋外很招人稀饭,里面呢?
门厅
又开始排队啦
又开始排队啦
不过可以一边看当地的旅游视频一边等候。
信息加油完毕,闲逛开始。
东西向一条主街,南北向也是一条主街,视频上出现的建筑和景观都在这两条街上了,闭着眼睛也迷不了路哈。
对秀美山水之间的小镇,我们一直是情有独钟,喜欢放松心情放松脚步,去慢慢感受那些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绝对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
这家餐馆应该叫La Galouïne,据说评价不一,但外表很阳光灿烂滴说。
这间Hotel可是大名鼎鼎,既古老又美丽,Tadoussac的地标啦!
就从街角有教堂这个丁字路口右拐,走下去就是河边。
先夺人眼球的就是这座红顶小教堂。
这是一个古老的木结构教堂,建于1747年,是国家级的古迹。
这块背对塔多萨克湾的石碑上,是关于塔多萨克的铭文。
与教堂隔街相望也是面河而建的就是这座美轮美奂的塔多萨克酒店啦!
水边是一条木板铺就的散步道,时而有一小段红色屋顶,送给避雨遮阳的人们一个贴心的关爱。
水里帆樯林立,停泊着很多游艇帆船。
沿着河边一直走下去,就到了码头,码头旁边是步道的起止点,几条Trail可以到达半岛最尖端,那里是看鲸鱼的好地方。
乘船去看鲸鱼的活动,我们以前在狼河参加过,这次只想在岸上走走,看得见呢当然高兴,看不着也没必要沮丧,只要人在山水间就满足了。
来到了深入水中的这个巨石岬角,很多游人在用眼睛搜索鲸鱼的影踪。
河上的观鲸船。
岸上观鲸的人。
第四天行车图
营地的早晨出奇地安静,除了鸟儿叽啾就没有别的声音。
发现睡在风景里的人们能早早起床的还真不多呢,但我们却是例外,原本习惯了晚睡晚起加午睡的,但一出门就“改过自新“啦!
洗漱间淋浴不用排队,这是早起的最大好处。但是做早餐必须蹑手蹑脚尽量别出声音,深怕吵醒隔壁邻居们的美梦。
在营地办公室上了一会儿网,看看表已经9点钟,OK出发。
今天准备离开峡湾路,往北走上一段,感受一点点鲸鱼路的风光。昨天在info也要了一本沿途资料,一度曾经想干脆一猛子扎到敏甘群岛国家公园(Mingan Archipelago National Park)去,但想想前路遥遥一天赶不到,重要的是之前没有做功课,收获没准就会大大缩水,于是果断放弃,就走一点只走一点好啦!
先去沙丘,即便不走观鲸路,也要去沙丘,必须的!
出门就碰见这位帅哥,牛人,最佩服这些纯粹的徒步旅行者啦!
去往沙丘路上的风景,是深入一条小小土路时见到的。
快到沙丘了。
沙丘,是Moulin à Baude街北端的一处风景,是塔多萨克最美丽的角落之一。
被称做“沙丘”(dunes)的区域实际上是海洋地形,由海浪而不是借助风力冲击而成的,与一般沙丘形成原因不一样。这里实际上是两个巨大的海阶,代表了第四纪冰川期遗产的一部分(The dunes represent a portion of the heritage of the last glacial era.)。
沙丘风景区
在这里不需要望远镜就能看见王子浅滩灯塔了……
过度砍伐导致的水土流失,这里好像也是有这样的问题。
继续向前走,一直走到路的尽头。
门关着,里面墙上挂着一些展板和宣传品,是information还是博物馆?不得而知。任何标牌都摘除了,那就肯定不是临时关闭了。
旁边有下山的步道,走到第一个瞭望台就回去了。
回到刚才停车的地方,走到沙崖边上往下看。
一对情侣演绎着浪漫……
肿么赶脚电影中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呢?
不断有人来到这里,据说有划沙的运动,但我们只见到向下奔跑的年轻人,他们是一步步跳起来跑下去的,无论如何能跑在这样陡的坡,毫无疑问都是勇敢者!
在这里玩了一个半小时,没有看到鲸鱼,但沙丘的海湾还是让人难忘。
从沙丘北去,Moulin à Baude变成一条起伏的山路,一直通向138公路。
回到138,又见峡湾之路的路标,但是只是到172号公路的路口,继续向北就是观鲸之路了。
前面左转是172,我们继续沿138向北。
观鲸之路的标记是酱紫滴!
到了大贝热罗讷(Grandes-Bergeronnes),这应该是塔多萨克以北第一个大地方了,但没有想象中的镇的模样,显得很荒凉。去路边的information,那里工作的女孩不会说英语,其中一位貌似亚裔,但一句话没讲只是笑。想上网查查,但要收费2元。
还要不要向前走涅?
犹豫着又往前走了几公里,看到一个加拿大的国家级标志,国家公园或历史遗迹就是这样的标志牌。
不是国家公园这是肯定的,在收费的小木亭前问了一下,说有博物馆有解说,那么对我们来说就是天书了,只好放弃。
就此回头吧,越往前英语越不好用了,下次做好功课再来。
虽然同一条路,但不同方向的景致不一样哦!再加上这时天上的云彩灰常漂亮啊!
路边很多湖,大小都有。地球人都知道魁北克省的湖多啊!大大小小五十万个有木有?
山中湖泊,有湖有山,所谓湖光山色就是酱紫啦!
看到一个什么俱乐部的标志,就下去看了,原来是玩水上飞机滴。
走走停停,不到二十公里路又走了一个多小时。172路口到了。
峡湾路你好,我们又回来鸟!
又见高压输变电线。
1点钟,我们到了萨克雷克尔(Sacré-Coeur),这里几乎见不到人。
《孤独星球》上也说,”萨格奈河的北岸,造访的人不多“。北岸的172号公路上,很少见到其他的车辆,天高地阔,山峦起伏,有一种行走在地球边缘的赶脚。
因为172起点的加油站没有人营业,我们急着找加油站,萨克雷克尔是上了172之后的第一个有加油站的小镇。
北岸的旅游资料相对贫乏一些,就连《孤独星球》上也只介绍了一个地方。我们只好信马游缰,边走边找了。
加完油,去镇上一个小小超市买牛奶,出门时看到服务台上有免费拿的这一带的旅游地图,不由大喜过望,出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就决定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左拐上I'Anse de Roche路,因为这条路通往Au Sommet Du Fjord。
已经记住了这个词Fjord,Fjord就是峡湾。
这时,雨已经疏疏落落的下起来了。
两点钟,峡湾出现在眼前。
彤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我们刚把车停好,连忙拿了些吃食,跑到河边的木凉亭里避雨。
从地图上看,这里的对岸,就是我们前天住过的Village-Vacances Petit Saguenay,昨天一早我们登山去观景台看到的东边的跨河高压线,就是这一组。
河边的亭子里聚集着三组游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个背包徒步的小伙子,剩下几位好像来自不止一个家庭的朋友。
山崖陡峭,山里还有曲折的小路。
观景台这里有一家租船公司,十几个人在跟着教练做划船动作的训练,是kayak那一种,《孤独星球》上说的爱斯基摩划子是不是kayak?没来得及考证。等了很久想看他们下水,但一丝不苟的教练始终没有下达命令,我们等不及了。
这个峡湾里还有几家餐馆旅店,更多的是山坡上的度假屋,经历一番雨水冲刷之后,小房子都呈现出靓丽的色彩,就是一幅烟雨楼台的画卷呢!
原路返回时,在这个观景台停留了一会儿。
观景台或叫瞭望台建在高高的山坡上,很费力地登上去,曾经是数了阶梯是多少级的,现在就忘得无影无踪了。
反正从上面看我们的车已经显得很迷你了。
远眺峡湾,这里是不能再好的地方了。
峡江烟雨,朦胧之中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不断拍,只是稍稍移动下角度而已。
雨中的山上农家
看到标志了么?不要miss掉转弯处路边的这个观景台啊!
重上172,雨又下起来了。
出去旅游,总是会遇到下雨的,现在也会像当地人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不会因为下雨影响心情啦!
路左边出现一座红色的小廊桥,很喜欢这种西红的颜色,尤其是被雨水洗过之后,各种艳丽各种妩媚。
又到了通向公园的路口,因为雨下得正大,一来要雨中走山路,二来雨雾迷蒙不一定能看到什么,所以就决定放弃了。
其实十五分钟之后,雨就停了,来得急去的快,山里的雨都是这样脾气吧。
云在山谷中飘荡,就像童话里的仙境……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叫《云雾山中》,但早不记得是什么故事了,但眼前的山中确实是云遮雾罩,是朦朦胧胧的一种美。
时雨时晴,云卷云舒,大自然的变幻,让我们沉醉其中。
雨后的山林翠欲滴,雨后的湖水绿如蓝……
下雨对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什么也不影响是吧?反倒增加了很多乐趣呢!
又到了萨格奈公园的一个入口,这里好像是钓鱼的去处。
怎样形容这样的云,美得让人无语……
四点钟,我们到了Ste Rose Du Nord——北圣罗斯。这里是《孤独星球》唯一介绍的北岸的峡湾小镇。
踏着泥泞的路来到游客中心。
远远望去,码头伸向河湾的深处。
峡湾的壮美一览无余……
蓝色的远山,紫色的岩壁……
餐馆、礼品店、凉亭,码头上很欢乐。
两个小女生在唱着欢快的歌曲。
北圣罗斯是魁北克最漂亮的城镇联合团体之一。在紫色的绝壁下漫步海湾的码头,让人惬意。——这是《孤独星球》上说的,不懂什么是城镇联合团体,但这里的风景确实让人惬意。
information的一位女士介绍说有一条十几公里上山的路,可以从山顶远眺峡湾风光。我们从这里试着开了上去,但是到了山上还有一段需要步行,只好下撤。
但下山时拍到的山谷间的小盆地还是很赞的。
离开北圣罗斯的时候,天基本晴了。
镇北边的观景台和堆木场。
重新回到172公路,太阳已经西斜,看路标我们离Saguenay只有43公里了。
斜阳中,我们跟着峡湾之路的标志来到小镇St-Fulgence,这里已经离开了172公路,路线这样设计,显然是有可圈可点的去处咯!
街上和中心广场上空无一人。
这个教堂很有特点哈。
偌大的停车场上我们来之前就一辆车,可能是对面墓地里这位红衣女孩的吧?
不用问路,也找不到人问路,找路标吧那就,路标比人还多呢。
找到了,就从两个人家院子中间窄窄的走道进去。
入口的街对面好像是一家B&B。
小路上荒草萋萋,难道很少人来过么?
走到小路尽头是一间木亭,有关于这里的介绍。
原来,这里是一片湿地。
湿地是与森林、海洋并列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不仅仅是地球的蓄水池,还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物种资源,环境专家保护湿地的频繁呼吁让我们警醒。
湿地观鸟也是我们的爱好,但今天已经没有太多时间悠哉游哉了,太阳快下班啦。
回到停车场,注意了下为游客树立的信息牌,原来这里还是乡村之路途径的地方,那么北去的话这个小镇还有得逛咯!不过我们真的不能再流连忘返了。
回到了172公路上,一直往西就是萨格奈市了。
河边的休息区。
瞧这一家子!正准备野餐,孩子们的欢乐特别能感染人……
而这两位已经在享受他们的晚餐鸟。
将近晚6点,我们进入了Sagueay界内。
过了大桥,河对岸就是我们出发的地方——峡湾路的起止点啦!
过了萨格奈河的大桥,来到希库蒂米河边的小公园。
引起我们注意的不是大教堂,而是这座小白房子(Le musée de la Petite Maison Blanche),这是一间博物馆。
小白房子见证了1947年和1996年的两次特大洪水灾害,成为萨格奈市希库蒂米的一个地标。
这就是上面网页上说的200英尺的大型水坝。
六点半钟,我们回到了希库蒂米的information,这里是我们三天前开始的萨格奈峡湾之旅的起点。
萨格奈的峡湾,是大自然的恩赐,陡峭险峻的悬崖,激荡澎湃的河水,空寂苍莽的山林,曲折蜿蜒的小路……让人不由心胸开阔起来,正是“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再拍一张黄昏时分的峡湾路起止点,依依不舍啊!
因为回程选择走175号公路,所以今天的营地选在距离希库蒂米不到三十公里的Camping la Rocaille,地处希库蒂米河边,风景秀丽。但是因为刚刚下过雨,非常潮湿不算,蚊虫也特别多。
营地晚霞
月上中天,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三,月亮已经快圆啦!
今天是个晴天,雨后清晨的空气特别新鲜湿润。
行驶在河边的小路上,一幢幢漂亮的度假屋星星般散落在河边的绿草地上。
回程走的是175号公路。
这条从萨格奈到魁北克城北的省级公路,纵贯LAURENTIDES野生动物保护区(Réserves fauniquesRéserve faunique des Laurentides),这是我们选择它的原因。
这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7861平方公里,有2000多个大小湖泊和9条河流,真够大的啦。(http://www.sepaq.com/rf/lau/)
因为硕大的保护区内没有城镇,所以这一百多公路之内的沿途几乎没有出口,没有服务区和加油站,只有几个可以掉头的地方,给跑错了方向的车一个改正的机会。
路上有两个休息区,让长途奔波的游客歇脚和观景,也顺便感受下这里的辽阔和苍凉。
路边的标志很多是提醒司机小心动物的,有几个很大的牌子上说的是如果你见到了mosse,就拨打某个电话。因为路两边都有护栏,如果有mosses越过护栏跑到路上,当然就是很危险的事啦!
保护区南面是捷卡省立公园(Parc national de la Jacques-Cartier),我们九年前来过这里,那时多少年轻几岁,租了个kayak尝试,不想前一天暴雨,水流湍急,在冲击第二个激流险滩时被横在河心的石头撞翻了船,二人双双落水,依旧其人不会游泳,除了租船时学到的双手举桨浮上水面等待救援之外,只能任激流冲下去好远。幸亏青山临危不乱,抓住船划向下游相救,终于脱险……
本想旧地重游一番,但凭着记忆没有找到当年那个入口。
真是无独有偶,这一次又在这里遇险了——
过了捷卡公园不久,我们从169号出口下了高速,因为远远看到麦当劳的大广告牌,之前只有一个泊满了车的小镇,觉得人太多没有下去,之后又过了这么久才有吃饭的地方。
找了个最角落的位置,有虚拟隔断划分出来的小区,相对安静些。
接下来想逛逛小镇,于是离开高速,一边找information一边找加油站,等加完油回到车里,依旧蓦然发声,我的钱包呢?!
从150号出口重新上了175,二十公里路飞快地赶了过去。
所以担心,是现在刷信用卡消费不需要签名和输入密码,在刷卡机上一晃就过了。
没等找车位停车,依旧就心急火燎地跑进店堂,等她说完丢了钱包这句话,收银台的小姑娘微笑着从柜台下面拿了出来……
一百多元现金、几张信用卡银行卡健康卡积分卡,都冲着依旧笑呢 ,完璧归赵!
一场虚惊!!!
一次去渥太华路上,一次在超市,一次在另一个超市……5555,依旧还有青山的钱包说不清这是第几次没丢成功了,在加拿大丢东西可真不容易啊有木有!
依旧的破心脏经不起这么折腾了,所以小镇不逛了,直奔魁北克城吧先。
魁北克城已经去过很多次,四季风光都领略过,所以只想去information找一些资料,关于国王路的。
不料进入市区后就塞车,肿么酱多的人涅?后来才明白8月9日这天是周六,暑假加周末,再加上夏天的尾巴,再再加上天气晴好,你想吧,人们不去户外溜达还能干啥?
快蹭到老城墙根时犹豫了,这里停车会是一件多么艰巨的工程哦!正好看到国王路(King’s Road)的标志,于是果断右转,跟着河边路上的路标走下去鸟。
瞧!这就是国王路的标志,一个王冠的图案。
出了魁北克城之后,国王路基本是沿着138号公路延伸,有时会拐入与之平行的小路上,因为这条路要穿过很多古老的小村镇。
国王路也译作国王大道[(The King’s Road),全长300公里,始建于1737年,连接了当年新法兰西的三座大城市——魁北克城(Qubec City)、三河市(Trois-Rivières)以及蒙特利尔(Montreal),应该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道路了。
国王路跟圣劳伦斯河平行,沿途经过一个个美丽如画的小村庄,可以浏览那些17到19世纪的建筑,所以这条路的风光很是让人放松,让人心旷神怡呢。
沿着国王路走了一段,就在距离三河不远的地方上了40号高速。
熟悉的路,家的味道,呵呵,蒙特利尔已经不远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