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63
- 收藏219
- 评论37
- 赞169
+1
出发日期/2015/10/15
天数/11天
人均费用/2100元
人物/独自一人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ID:Rex-棒棒,各种旅拍照片会经常更新。
多少的背包客从这里走出,多少的背包客从这里走入。这里是西藏,祖国上的一片净土。有时候完成自己的一个梦想,只需要自己没有顾虑之后所产生的勇气。关于西藏,我想这是很久以前就一直梦寐以求向往的一片圣地,10月底,我去完成了自己的这个梦想,只不过是以逃学旅行的方式。
我出入不了自习室,静不下心本本分分的学习大学课堂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想像个井底之蛙一样整天透过手机透过书本了解世界。我啊,一个平平凡凡的大学生,开学已经快两个月了。对比我学渣式的大学生活,我的室友却比我努力多了,他们在大学至少还知道学习,至少每天自习室和教室里的埋头苦干充实着他们的大学生活。其实仔细想想,相比大学生活我甚至更喜欢曾经繁忙的高中生活,至少那个时候我还有目标,至少知道那时候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现在的大学生活我迷茫了,因为实在对我现在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转专业又几乎不可能。于是我每天旷课睡懒觉,简直就是成为全国千千万万混日子的大学生中的其中一位,对比室友们每天的埋头苦干努力学习,我实在是太混大学的时光了。 于是,我决定再出发,不为什么,就是为了不想呆在学校过着每天旷课这样没有意义的日子。
西藏,每一个旅行者心中的一片圣地。藏地,这个神秘而又让人为之向往的地方。对西藏,我已期待了很久,只是一直迟迟迈不出前往西藏的步伐。这次,把一切停顿留在学校,完成自己的藏地梦。
行了,别哔哔了,逃学就逃学,哔哔个啥啊,快进入正题吧!
我在西藏一共呆了20天,但其中有好几天并没有安排特别的景点和行程,只是去茶馆喝喝茶,和朋友聊聊天,周边散散步晒晒太阳,时间在自己的思想中已经是零概念。所以行程中只详细写了11天。
也许会有人也会愿意和我一样,不为奔波于景区,只为在这片梦寐以求的圣地中感受和净化心灵。
1.极地60L登山包,
2.Nikon D3200+18-105mm狗头+淘宝便宜三脚架(小部分照片用HTC手机拍摄),
3.抓绒衣,羽绒衣,冲锋衣,冲锋裤,保暖衣,(西藏确实昼夜温差大,建议保暖衣物一定要带齐)
这次进入西藏是火车进,徒搭出(徒搭哪条线不太方便透露)
火车票700+RMB硬卧(北京到拉萨的Z21次列车),上车是在太原上的车,因为太原至拉萨这段的票实在一票难求,所以只能买始发站的票。(稍微贵一点)
本人学生一枚,穷游但也不完全穷游,至少得吃饱,住宿不求环境好,只要价格实在环境好即可。 在西藏呆了近二十天,总花费2100+RMB(包括进藏时的火车票和出藏徒搭的总费用)。
照片的后期均使用LR进行调色。
1.西藏昼夜温差确实挺大的,拉萨还好,没有感觉到太大的昼夜温差,但羊湖、纳木错就能感受到明显的昼夜温差了,反正无论如何去西藏一定要带一定数量的保暖衣和羽绒服。
2.大家应该都知道西藏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所以一定要尊重当地人的信仰。
3.大昭寺广场、布达拉宫广场进入前都要过安检,也就把随身携带的包拿到安检X光机过一遍就行了。但火机和管制刀具等违禁品是绝对不允许携带的。
4.布达拉宫广场、大昭寺广场前是绝对不允许举横幅的。只要是一举旗子,背着包头戴牛仔帽的便衣就会过来制止你。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广场前不要为了什么商业的名义去举横幅和旗子。
5.大昭寺广场上的转经道,建议顺时针走,但赶时间的话逆时针走也不会有人说你,但入乡随俗嘛,能顺时针走肯定最好。
6.拉萨的治安不能说100%的好,但我觉得绝对比内地大部分城市的治安都好,但偏避的地方还是不建议独自前往。
7.青旅在拉萨真是随处可见啊,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附近的青旅比较贵(10月份是淡季,所以我在大昭寺附近能住到比较便宜的青旅)。大部分旅馆、客栈、酒店都集中在仙竹岛和太阳岛,但距离市中心较远,步行需要挺长的时间。
8.关于拉萨的物价,确实各种生活用品的价格都比内地稍高,但还能接受并不是高得离谱。
9.吃饭问题,建议吃西藏本地的藏餐,吃一碗藏面也就五元一碗,碗虽小量也不多,但还是能吃饱(在西藏本人几乎天天和朋友去仓姑寺吃藏面、包子、喝奶茶)。如果吃不惯藏餐的可以去川菜馆,但是价格肯定是比内地高不少。
10.关于拉萨各景点门票,布达拉宫旺季门票200RMB,淡季门票100RMB,学生证半价优惠。大昭寺门票淡季门票35RMB,旺季门票85元。小昭寺门票20RMB。色拉寺门票50RMB,学生证不优惠。
11.建议进藏前一周服用红景天口服溶液,多少对高反有点作用。
12.进藏前一定不要感冒了,在高原上感冒是很不容易好的。到了西藏后,洗澡千万别用冷水洗,建议用稍微烫一点的水洗澡,而且到西藏的第一天最好别洗澡,第二天第三天再洗。
1.纳木错国家公园门票淡季60元,旺季120元。(学生证不清楚有优惠不)
2.纳木错平均海拔4700米左右,建议在拉萨呆一段时间适应后再去纳木错以及拉萨周边的景区,避免高反的出现。
3.纳木错昼夜温差很大,晚上超级冷,一定要把厚的衣服带齐了,防寒措施一定要做好。
4.如果没带厚的衣服也可以在纳木错景区门口租军大衣和羽绒服,但是价格会有些许小贵。
5.尽量还是做好预防高反的措施,毕竟纳木错有近5000米的海拔。
6.冬季不建议在纳木错搭帐篷过夜,特别是营帐装备达不到一定防寒效果的情况下建议别露营。
7.晚上别一个人出来乱逛,晚上纳木错附近有不少成群的野狗。
8.食物建议自己带,纳木错营地里的饭店消费是很高的。(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差不多50元)
9.住宿的话一般营地里的床位是30元一晚上。(淡季)
10.湖边有很多用于商业拍照的白牦牛,但别拿着相机对着牛拍,拍了是要收费的。也可以骑牦牛拍照,但下水和在岸上拍价格是不一样的,拍照前一定要和牛的主人谈好价格。
深夜,登上停靠在太原的Z21次列车,车上的乘客大部分都已熟睡。我在车厢昏暗灯光指引中找到了我的床铺,身上的包直接筛入床铺底下,躺在铺位上,但丝毫没有一丝倦意。想一想,自己总算跨出了前往西藏的脚步,不知道是自己的一大步,还是这只是其中的一小步?反正,内心的激动赶走了我的疲倦。想想10个月前,我跨出了旅行的第一步,自己一个人独自旅行到了青海,当时青海藏区的魅力已经把我深深吸引住了。而西藏,关于这一片净土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西宁,我从睡梦中醒来后火车已经驶出了西宁,名副其实的进入了青藏铁路。想想西宁这座城市,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只可惜这次因为睡过了头与这座城市插肩而过,心中不免感觉有一些小遗憾。带上耳机,伴随着那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入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青藏铁路,于2006年全线通车,如果我没说错的话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同时也是修建难度最大的一条铁路。当时为了修这条铁路,为了克服高原冻土等各种自然条件下的不利因素,多少工人、工程师将自己的青春以及才华献给了这条铁路,他们是新时期的英雄,向修建青藏铁路的英雄们致敬!
太原到拉萨需要行驶37个小时,也就是第三天的早上到。所以第二天24小时都要在火车上度过,也不可能一直听歌啊。对了,我还带了两本书,一本是马尔克斯.加西亚的《百年孤独》,另一本是余华的《活着》。余华的《活着》我很早以前就想看了,只是一直静不下心来细细阅读,火车上漫长的旅程真好给我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机会。本想细心阅读这本书,但依然摆脱不了浅阅读的模式,不到六个小时,就把整本《活着》“阅读”“完了,我怎么感觉我好像把这本书当成武侠小说来看了啊?但想再阅一遍,却实在没有想要再看一遍的那种热情了,看来想要摆脱”浅阅读“模式还真不是那么简单。还有一本《百年孤独》,我到现在都只读了三分之二。火车旅途上剩下的时间,我又是背英语单词、句子又是阅读《百年孤独》。就这样当第三天火车停靠终点站拉萨火车站的时候,那本《百年孤独》我只读了大概三分之一,看来阅读能力还是有待提高呢。火车第三天一早路过那曲,漫天的白雪让我激动不已(已经很久没见过漫天的白雪了)。第三天我很早就醒了,因为火车早已驶入了西藏境内,激动的我已经没有理由继续入睡。望着窗外在厚厚白雪中努力寻找食物的放养牦牛和已经”全身“披上银装的雪山,我以为拉萨此时也是漫天的白雪,但随着火车离拉萨越来越近,雪开始慢慢变少,最后白雪的踪迹消失的一干二净,车外的气温也是逐渐升高。(西藏的气候大体上是南北冷,中部暖。而且拉萨冬无严寒,但那曲地区受地形海拔的影响所以气温会很低。)
37个小时的火车旅途,终于火车停靠在了拉萨火车站。背着登山包,蹑手蹑脚的下车。我还以为我会高反,结果一下车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呼吸到的空气有点冷罢了。走出火车站,望着火车站上的那三个大字“拉萨站”。拉萨,我只是逃学来与你相约,终于,我到了西藏!
我刚到拉萨前几天订的青旅是朋友给我介绍的,位于大昭寺转经道附近一家名为“尘埃落定青年旅店“。这家青旅离大昭寺转经道最近的一个安检口直线距离不过100米,环境吧,多人间床位房,说不上好也不算太差(房间连个窗帘都没有)。因为10月底的是属于西藏旅游的淡季,整个拉萨的青旅都不算太贵,我住的”尘埃落定“六人间的床位35元一晚,而且整个房间就住了我和青旅的前台,前台告诉我这段时间房间基本上都是空的。
匆匆把行李简单的打理之后我迫不及待拎着相机就出门了。从火车站出来的时候,乘坐在由拉萨火车站开往大昭寺的XX路公交车上(我也忘了是哪一路公交车),当车路过布达拉宫的那一瞬间,布宫露出了她的冰山一角。虽然只是布宫的一小部分,但依然能让一直向往见到她的我激动不已。我有一种感觉,就是每次到了一个城市,见到了以前只能在图片上看到的标志性建筑,哪种感觉我无法形容,只是莫名其妙的有种感觉自己亲眼见到的和在图片上见到的是两种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感受。想起八月份的时候在吉隆坡,从轻轨上远远地望见国家石油双子塔,虽然没有近距离触及双子塔,就算远远望去的双子塔再小再没有那种高大上的气势也好,但也比在图片上观赏到的有感觉。
站在布宫广场,雄伟的布宫就在我的面前,似乎我只要伸手就能触及她巍峨的城墙。那么就应该用我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布宫那份不一样的雄伟之势。当时拍照的时候正直正午,也就是太阳光线最强的时候,强烈的阳光拉低了所有物体的色调,这个时间段很不适合拍照。
夕阳西下之时,就是药王山观景台上站满手持”长枪短炮“大神们的时候。
在布宫广场前我和立伟哥的合影。我在西藏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一个自由式原创音乐人——立伟哥。大学毕业后的他背着自己的吉他游历全国各地,在每个陌生城市的酒吧演奏自己的原创歌曲(确实原创,自己写的歌词自己谱的曲)。这次也是他首次来西藏,是受了拉萨某酒吧的邀请前来酒吧演奏的。我和立伟哥结识与布宫广场前,当时我一个人在布宫广场前闲逛,正愁没人给我拍照,于是我就找到了立伟哥给我拍下与布宫的合影。正好,立伟哥的手机没电了,也愁着拍不着照片发不了朋友圈。相互给对方拍完照后,我们相互介绍了姓名,留了微信。然后边逛布宫广场边聊天,聊人生聊理想聊各种生活中的见闻。总之,聊得很是尽兴。
也给立伟哥和他的吉他来一张特写。
布达拉宫旁边的药王山观景台是个拍布宫日出日落的好地方,只要到了快日落的时候,药王山总是站满了持”长枪短炮“的摄影师,很多关于布宫好的照片都是在药王山观景台上拍出来的。废话不说,先上几张我拍的布宫照片。
夕阳西下之时的药王山剪影。
对了,药王山观景台是免费的,但好像晚上七点后就关门了,所以晚上是上不去观景台上的。
晚饭过后,立伟哥去酒吧准备演出了,他邀请我晚上去酒吧看他和其他乐队的演出,我自然是答应去了,正好感受下拉萨酒吧的氛围。去酒吧之前我又回到了布宫广场,想拍拍夜晚的布宫。确实,夜晚的布宫不同于白天的布宫,在灯光的照耀下,在黑夜为背景的渲染之下,布宫似乎比白天多了一丝优柔少了一丝寡断,然而这样布宫更能显现出于白天不一样的美。
夜晚拍摄的宗角禄康公园。
拍完布宫夜景之后,晚上去酒吧观看立伟哥的独家演出,手机拍的。
立伟哥今天有两场演出,我只看了第一场。因为住的地方十一点就关门了,所以时间上赶不及观看他的第二场演出。
说真的,感觉拉萨的酒吧没什么气氛(也可能是我没有去过其他的酒吧)。立伟哥想和场下的人在音乐上进行互动,但我觉得貌似大家只管喝自己的酒聊自己的天,并没有像在其他酒吧那样嗨翻天的气氛。与其说来这是酒吧,还不如说这就是个有摇滚乐的咖啡厅。
来到拉萨的第二天,依然自己独自一人。乘坐公交车前往位于拉萨城郊的色拉寺。如果说拉萨起拉萨的寺庙,很多人都会想起大昭寺和小昭寺。而色拉寺是一个位于拉萨城郊,相对大小昭寺要冷门些许的寺庙。但或许不知道色拉寺正是和甘南的拉扑楞寺、西宁的塔尔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齐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庙之一(还有两个寺庙是同样位于拉萨的甘丹寺、哲蚌寺)。关于色拉寺与大小昭寺庙名气的问题,我不想科普下去,说错了还会引来一大片争论、吐槽。科普科普,简单点就好。
市区内有6路、16路、24路公交车的终点站都是到色拉寺,从大昭寺附近出发,公交车大概行驶40分钟既能到达。门票50元,学生证不能半价优惠,而且门票也不包括讲解的费用。要讲解的话费用需要自理,当时我问那个讲解员他说200元讲解一趟(真贵)。其实关于是否需要讲解员讲解的这种问题,我自己也有自己的主见,如果很渴望了解关于某些事物的文化的话,我觉得花钱需要讲解也是值得的,只要能学到东西自然是值得。但如果价格觉得实在偏高,觉得没这个必要但又想了解部分知识的话我觉得可以去蹭一个讲解团,但蹭也不是完全全程跟着蹭,偶尔蹭着听一两个讲解我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你全程蹭的话不止讲解员会不高兴,花钱请讲解员的游客们也会不高兴。所以,蹭讲解员讲解,蹭归蹭,适可而止就好。
整个色拉寺内都是清晨前来朝拜的藏民,为了那一拜就算排的队再长等的时间再久他们也坚持每天前来朝拜。出入藏区三次,每一次都会被藏民们的虔诚所感动。
色拉寺很大,但其中最大的寺庙建筑是措钦大殿。还有阿巴扎仓、吉扎仓和麦扎仓为色拉寺的主要建筑。这几个建筑相隔的不是很远,很容易找到。但如果再深入走进色拉寺的话,那是很容易迷路的(让人找不这路的程度不亚于安徽的宏村)。错综复杂的羊肠小道与楼房的复杂肯定会让你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就算再容易迷路,至少顺着路走肯定能找到出口(入口)。
色拉寺的位置,在地图上倒是感觉挺近的,但其实还挺远的,当然了你要拿“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标准来衡量的话那就当我没说。
在色拉寺逛了一个下午,中午我联系了立伟哥,一起去吃了午饭。午饭后聊完天,我和立伟哥就分道扬长了。我还得再西藏呆很长的时间,而立伟哥要匆匆赶往哈尔滨去进行下一场演出。虽然他的职业看似自由,但有时候依然要受工作性质的限制。
今天,我在张掖认识的台湾朋友宇良和他的旅行团今天就到拉萨了。宇良,我在张掖认识的一个台湾朋友,大三(比我大一级),在兰州当为期半年的交换生(现在已经回台湾了),在张掖的时候我们就相约在拉萨见一面。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台湾同胞出入西藏是不能以自由行的方式(好像外国人也是只能跟团,不能自由行),宇良无奈,只能报了个旅行团和旅行团一起来西藏。但还好,他报的旅行团十多人都是在大陆当交换生的台湾学生,他们的活动也还是相对比较自由的。他们到拉萨的第一天导游允许他们进行自由适应活动,但宇良说他们的导游告诉他到拉萨的第一天不能跑、不能吃辣的食物、不能着凉、不能洗澡(但后来这些导游所不允许的宇良他都尝试了个遍,而且拜我所赐)。
我来拉萨比他早两天,这两天也一直在布宫广场和大昭寺附近闲逛。对布宫和大昭寺附近还是稍微的熟悉了,所以我和宇良见面后带着宇良在这附近闲逛以及拍照。正拍照拍得嗨的时候,宇良见到一个吉他哥手握吉他在一群人中间演奏。宇良说,想借那把吉他来拍照。在借完吉他之后,吉他哥说想让宇良演奏一首曲子,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我们加入到了那群朋友聊天的队伍,以至于我们聊得越来越尽兴,坐在地上聊天的队伍也是逐渐壮大。我们问吉他哥他是怎么和其他人结识的,他说就是在餐馆吃饭的时候其他朋友过来问他吃的什么菜就这样大家玩在了一起。没错!就是那么简单就是那么Simple,在拉萨认识朋友就是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和方式。我们一群人一直聊到了傍晚八点,就算夜幕早已降临,广场上的地上逐渐变凉,我们大家聊天的热情依然不减,但天色已晚大家相互留下微信联系方式之后就散了。我和宇良还有新认识的朋友同时也是我的老乡小卢姐,我们三人决定一起去吃晚饭。本来一开始我还打算这顿饭我请的,但小卢姐坚持要请我和宇良两个学生吃一顿。好吧,那有时候恭敬就不如从命了,我和宇良就等着小卢姐带我们去下饭馆吃好吃的。那顿晚饭,我还记得在一家特色的藏餐店吃超辣的米粉,那简直是把宇良辣的够呛啊!饭后我们把小卢姐送回了仙竹岛,随后我又把宇良送回了太阳岛(一路上和宇良聊天真是聊到自己心里去了),自己打了辆出租车就返回了我自己的住所。计划着第三天去纳木错。
认真的样子。
小卢姐啊,小卢姐,想给你一张特写都没有,只有一张侧面。
小卢姐她们往珠峰大本营出发了,而宇良必须得跟着旅行团去罗布林卡。而我报了个和拼车性质差不多的旅行团去纳木错(本来想包车,但包车去却找不到伴儿),240元的团费坐的N多座商务车(在那边不包吃住但包门票)。一大早退了房之后就前去和旅行社约好的集合地点。从拉萨到纳木错不到5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还停下来拍照),司机师傅是藏族人,倒是挺逗挺搞笑的,一路上和前排的两个广东女孩说说笑笑的,挺有趣的。
我很是期待纳木错的星空,但到纳木错的时候看天气似乎不是特别好。天空很厚的一层云,心想今天是很难看到星空了。不得不说,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错确实不是一般的美,那种美我无法用言语和照片来表达,我觉得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彻底感受到纳木错那种浑然天成的美。望着纳木错,空旷感更是带给人一种贴地飞行的感觉。行了,不多说直接上图吧。
前往纳木错国家公园的途中也有不少美景
入夜,天空依然被厚厚的一层云所填满。心想,今天晚上想要一览纳木错的星空看来是无望了。心中带着一些不爽,回到了房间准备入睡然后等明早的日出(住的是床位房,但环境真的很糟糕,估计床单和被套是很久才洗一次)。
还好,房间里还是挺暖和的,睡觉睡得挺香的。深夜,被一阵敲门声吵醒。原来是来叫醒我们起床看星空,我一听,什么!星空。马上从床上跳起来穿上衣服和鞋子,立马飞奔出房间。哇~那是我首次看到如此之美丽的星空,真的是星星多到连偌大的天空都装不下了。这么美的星空怎么能不拍照呢?当其他人都抵挡不住倦意简单看过星空之后便回去休息的时候,我还坚持在外面独自一人拍星空,毕竟这么美的星空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拍着拍着,从停车场中的一辆SUV中传来一阵声音:“你是在拍星空吗?”......就这样,我认识了周伦哥。周伦哥是和他的朋友从云南自驾来西藏的,因为睡不着所以到车上看看星空。一开始我们俩只是在停车的院子里拍星空,但总觉得在院子里拍照片实在太局限了,于是周伦哥说:“上车,我们去湖边的观景台拍。”开车到观景台大概需要20分钟的时间,一路上没有路灯,我们的车开着远光灯就像黑夜中的一只萤火虫一样,听着车窗外野狗群的嚎叫不仅打了个寒颤。但确实,观景台上少了营地里的光污染,天空美得是更加透彻,星星也美得更加闪耀。拍了不少星空的照片,但因为是第一次拍星空,所以拍得并不是太理想。我和周伦哥一直在观景台上拍星空拍到凌晨4点,以至于回营地的时候甚至遇见很多已经起床开车去转湖的藏民。和周伦哥互相留下微信后我返回房间休息了,而周伦哥却在房间里睡不着打算呆在车里面开着暖气休息。
有没有种在外太空的感觉。
早上睡过头了,错过了纳木错的日出。匆匆拍了几张纳木错清晨的照片,很早就得返回拉萨了。周伦哥他们因为是自驾,时间也会更充裕一些,他和他朋友几乎在纳木错呆了一上午,可算好好欣赏了纳木错。
我觉得既然到了西藏,纳木错肯定是必去的一个地方。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错,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同时更是出自天然美丽的。我喜欢纳木错湖水的纯净,喜欢纳木错那让我久久不愿离去的星空。如果心灵能像纳木错的湖水一般纯净,那生活中的心无杂念又会远吗?
清晨的纳木错
如果找不到人包车,选择旅行社的拼车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了解了众多旅行社拼车的价格,到各个地方的也都不一样,一般羊湖130元-180元一个人,纳木错240元-300元一人,珠峰大本营1300元-1800元一人,林芝2000元+一人,阿里的价格更贵(一般旅行社的拼车都包含了景区门票,包车的话门票需要自理)。虽然总体拼车的价格也说不上太贵,但旅行社的拼车不得不说确实有些跟团的性质,从某些方面来说有些时候很难和别人玩到一起,而且在时间上也不是太自由。自己的观点,如果能找到伴儿包车还是尽量包车吧,虽然包车的费用稍高,但包车的话时间上相对自由,可以和朋友自行商量游玩的时间。
从纳木错回到拉萨后,朋友推荐我去住一家叫“扎西杰布”的青旅,价格便宜,一个床位才10元。但就是距离布宫实在太远了(青旅的位置都快接近色拉寺了),以至于后面每天都和黄毛、周周等几个驴友打出租车去大昭寺喝甜茶,但还好一般打出租车的话在拉萨城关区内一般都是10元,反正绝对不会超过15元。就这样,住在”扎西杰布“的五天,每天都是和黄毛、周周等几个驴友去大昭寺附近喝甜茶、去大昭寺广场前晒太阳、在甜茶馆看当地藏民玩“游戏”,感觉那几天自己的生活都快接近拉萨本地人的生活了。
黄毛、周周、美清几位驴友已经在这家客栈住了几个月了,生活自然是已经融入到了拉萨本地人节奏之中,他们对这家客栈更是有一种自己家的感觉。到的确,因为是西藏旅游的淡季,所以青旅并没有多少人入住,他们几个在那长住,和老板以及老板娘的关系早已铁到一定的程度(我甚至觉得老板都不收他们的房费了),在他们几个的渲染下,“扎西杰布”青旅更是有一种温馨的感觉。
黄毛他们也倒挺热情的,我刚入住他们就邀请我明天一起和他们去爬山。但当时我一听,爬山?不会是雪山吧?我连装备都没带怎么爬啊?而且因为是在高原,对爬山这种高强度的运动心中还是有一些犹豫,毕竟是在高原啊,太剧烈的运动可不敢乱尝试。但想想,到拉萨这几天,甚至在纳木错近5000米的海拔上自己都还没有一丝高反的表现,更何况人家都已经盛情邀请我一起去了,我还好意思拒绝他们的邀请吗?
我们爬的是位于色拉寺后面的色拉乌孜山(当地简称“色拉山”),算上拉萨市区的海拔(3600+米)色拉山的海拔大概4300米-4500米。半山腰有个寺庙(到这座寺庙应该就到山的一半了),有盘山公路上去,但我们爬的是纯山路,真的是纯山路,有些地方真是需要双手接触地面的那种爬上去。每爬一段路都把自己累的够呛,自己又带着相机,为了防止相机被磕伤还得一边护着相机一边爬。刚开学的时候每天都还坚持去健身房,对自己的体力还是比较自信的,但没想到爬色拉山的纯山路可以把自己累得开始感慨人生。
行了,上图吧。站在色拉山之巅,望着拉萨全城。
美清哥的相机也是尼康
快到半山腰了,一头牛挡在了我们面前。
刚到半山腰,两只Dog就摇着尾巴前来迎接我们。
到半山腰也没停留,继续向山顶前进。
看,秃鹫。没错,这就是秃鹫。为了拍秃鹫也是够拼的。
给黄毛、周周、美清一人来一张特写。
月亮都出来了
爬了近3个小时纯山路,登顶了,登顶了,大家来一张合照。
山顶的风景。
下山的路上,风景太好根本停不下来。
每天跟着黄毛他们在大昭寺广场发呆、晒太阳、看《百年孤独》,每天都是喝各种甜茶、酥油茶。自己都觉得自己都快变成拉萨本地人了,周边的景点我也没有去,莫名其妙的感觉行程甚至暂停了。直到辉哥的到来,我的西藏行程才算重新播放。
辉哥,也是之前在张掖认识的(当时我、宇良和辉哥在同一家青旅的同一个房间“同居”了一晚)。从张掖分开后我回了学校,而辉哥从张掖出来后去了青海湖、甘南、川西,然后从318国道直奔拉萨。来西藏前大家就约好在拉萨碰面。辉哥到拉萨的时候已经晚上了,我接到他后一起去那家宜宾燃面馆吃了燃面,也算是为辉哥接风了。第二天·,我退了房,结束了在“扎西杰布”为期五天的“旅居”生活。
在辉哥的介绍下我又认识了其他的几位朋友,然后又在他朋友的介绍下我们又认识了新的朋友。大家相约在“仓姑寺”喝茶聊天(又开始喝茶的生活了,好像本质上也没有多大的改变)。聊天吧,也得聊聊大家接下来在拉萨的行程。我们几人,普遍都没有去过羊湖(羊卓雍错),那么“羊湖”就成了大家下一站相约要去的景点。时间也别再拖延了,大家一起包个车把时间定在第二天出发。
包车我们是在布宫旁边的旅行社找的车和师傅,价格好像是900一天(别克GL8商务车),反正几个人分摊下来加门票一共180元一个人。包车价格肯定要比拼车稍贵,但车的舒适程度要远远高于拼车服务的那种车,而且包车的伙伴们之前都是认识的,也不存在像拼车那样和同团其他人玩不到一起。最主要的是,包车确实要自由很多。
辉哥的朋友推荐辉哥去住一家“邦达仓”的客栈,话说这家客栈确实不太一般,位于大昭寺广场,真的就是在大昭寺广场景区内,进了安检口才能到达这家客栈(意思是火机带不进客栈)。这家名为“邦达仓”的客栈是一个拉萨本地的文物建筑保护单位(就类似于“仓姑寺”),也不知道为何用来做酒店。床位房也不贵,35元一晚。但地理位置实在太有优势了,而且大院内也有喝茶的地方(不得不说,这里茶的价格比景区周围的茶馆价格高出很多)。
羊卓雍错,简称“羊湖”,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另外两个圣湖是“纳木错”和玛旁雍措“)。属于西藏的山南地区,从拉萨到羊湖路程很短,短短两个小时便可到达羊湖景区内。
前往羊湖的途中,辉哥挥舞着他手中的佳能7D
雅鲁藏布江的上游。
进入羊湖景区之前,有很多和藏獒合影的地方。价格一般是10元一个人随便照几张都可以,但人多的话讲价一般五元就可以(我们就拿到了这个价格,狗的主人也痛快)。这些藏獒从小都是训练过的,并且天天和游客接触,绝对不存在会主动攻击人的现象(前提是你别用暴力的方式对待狗狗)。我们选了一只原色的藏獒拍照(其他还有金色的),藏獒的名字叫“菠萝”,听狗的主人说这只狗价值八十万元(也不知道到底值不值),但它真的很帅,又乖。同行的小雪姐一开始还不敢靠近它,但“菠萝”似乎挺喜欢她的,小雪姐一靠近“菠萝”就讲它那偌大的脸盘往小雪姐的身上蹭,不时地还闻闻,渐渐的,小雪姐也习惯了可爱帅气的“菠萝”,坐在“菠萝”身边不停拍照
“菠萝”,它是可爱的,也是温顺的。从它的眼神可以看出,这样从小的驯化专供游客拍照的藏獒虽然少了其他藏獒的霸气,但却多了一份属于它们自己的天真可爱。它愿意放下自己高傲的气质,将自己天真可爱的一面展现在游客的面前。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藏獒这样的神秘而又变化莫测的犬种。
小伙伴们来和“菠萝”合影。
“菠萝”那么帅,自己也要和它单独合影一张啊。
“菠萝”那么喜欢你,小雪姐害羞啦。
小文姐很自然的拥抱“菠萝”。
进入羊湖了,从山上远远的眺望羊湖。说真的,从来没见过那么蓝的水,那种蓝简直就是没有一丝杂色的蓝,真正的纯蓝。就像辉哥说的,羊湖的蓝让人感觉很假,就像染上去的一样。确实,羊湖的那种蓝甚至让人感觉特别的假,照片就感觉是用调色软件调出来的一样。多了不说了,上图,自己感受一下吧。
海拔7100+米的乃钦康桑雪山与羊湖构成了一幅天然的风景画。
自拍自拍啊。
和辉哥来张合影。
羊湖的蓝与天空的蓝相呼应,好一副风景画。
到了羊湖岸边,玛尼堆和风马旗布满了整个河岸。玛尼堆、风马旗点缀了羊湖的宗教气息,是的,可别忘了,羊卓雍错可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在藏民心中,羊湖可不止是风景,更是一种神圣。
风景太好,根本停不下来。
来羊湖的路上,路边的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吸引我。但回拉萨的路上,我却对路边的风景不再有兴趣,就这样慢慢的听着歌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到了拉萨。我们回到邦达仓客栈已经是下午五点了,正好,辉哥在318国道上认识的一对小夫妻,冯哥和婷姐也刚刚从八一来到了拉萨。那天,所有的朋友聚到了一起,一起到餐馆边吃饭边畅谈各种自己旅行路上的经历以及生活中的趣事。他们都是工作了的人,都是已经迈入社会的“大人”,而我只是一个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我自己可能会略显单纯。有时候我更愿意听这些已经进入社会的“大人”们的畅谈,毕竟他们经历比我多,他们的社会经验也是我需要借鉴的。举起酒杯,碰杯的那一刻,我心中不时的在想,如果我现在在学校的话我会在干嘛?是坐在电脑前发呆还是躺在床上无聊的滑动着手机屏幕。总之,这样的生活我喜欢,虽然在一些人看来我逃学旅行是不务正业,但相比在校园中萎靡不振的生活来说,这样的生活至少我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每天认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朋友,大家畅谈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三观、自己的生活,话题有趣,同时也影响了我。
后面的几天,又回到了之前住“扎西杰布”的生活。每天和大伙儿下茶馆,每天“仓姑寺”喝甜茶,有时候大家在茶馆一呆就可以呆整整一个白天,从白天聊到晚上,从早饭聊到晚饭。一般拉萨的茶馆里都不会装有WIFI,没有了无线网络大大降低了大家玩手机的概率(除非你流量多得用不完),这样无形之中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更愿意放下手机与朋友聊天。
我们在“邦达仓”认识了一位来自苏州的朋友,潘老师。潘老师接触摄影已经近二十年了,其实,我很早就想和玩摄影的”老鸟“交流摄影,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关于摄影方面的经验。所以我当时更是抓紧机会和潘老师讨论摄影方面的知识。当然,只是通过探讨依然是不够的,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所以,第二天,潘老师带着我和辉哥还有冯哥、婷姐一起去大昭寺附近拍照。
在大昭寺附近拍照,自然而然当地的藏民肯定会是拍摄的对象。关于拍纪实类的人文照片,我也有自己的一套原则,毕竟还是比较讨厌“单反流氓”的。当时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是在比较远的地方拍的。我其实可以不拿给她们看的,但当这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正要起身离开时。但望着她们正要离去的身影,我不仅心里感觉有些不妥。不行,我还是得拿照片给她们看。于是快步走到老人面前,拿着相机翻到她和她孙子的照片给老人家一看,我对老人家说:“您看,您和您家孙子”。老人看完之后微笑着对我点点头,便带着孙子离开了大昭寺广场。
我觉得从那之后,我每次对着别人拍了照片之后,就算再没有必要我都要拿照片给人家瞧瞧。
还有这张照片,我觉得挺有趣的,外国人和藏民在一起交流。于是我走到跟前对着那位先生说:“one picture?”,那外国人对着我微微点头示意可以。但我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小紧张,拍这张照片拍了很久,一开始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欠曝,人家看着我的镜头看了好久我才拍出一张。
离开拉萨前的前几天我都快忘了自己每天是怎么度过的了。只记得每天就是不停的下茶馆,不停的喝甜茶,不停的与朋友聊天。喝着喝着,聊着聊着,自己真的是忘掉了时间,时间在自己的思想中早已经是零概念。听当地人说,拉萨这边的人都是早上九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自然而然的,悠闲的生活以及清闲的工作方式体现在这座城市的每一处。我享受这边土地上的那份悠闲,享受这个城市带来的那份宁静,这样的悠闲与在学校里混日子的那种“闲”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这里的悠闲有时可以让我学到更多,懂得更多。
徒搭离开西藏之后,在拉萨的朋友依然每天在茶馆享受那临时的悠闲,于是他们给我发了之后他们相聚的照片。
看着他们依然每天坐着喝甜茶,羡慕啊。
徒搭的路,也是我自己首次一个人尝试徒搭。我遇到了太多的热心人。站在公路两旁,蜷缩着跺着脚等着远方车辆的到来。满怀希望的伸出手,司机有时向你摆摆手示意一下,自己的心中就瞬间能感受到一股温暖,心想至少人家的眼中还有你!
感谢来自那曲的刘老师,感谢老乡元元哥、感谢那两位藏民同胞以及武警官兵同志还有徒搭路上遇到的所有人,每次旅行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或许这一辈子只能见一面,感谢你们,谢谢你们提供的帮助。
如果说旅行是人们灰暗生活中的一个发光点,那我更想通过这束光照亮自己校园生活的色彩。我觉得每次旅行都是自己的一次成长,路上遇到的人每个人的三观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都不一样,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不经意间自己的三观便会悄然无息的接受改变,我想这或许这算一种学习的过程吧。以前读过几本游记,受那几本游记的影响,自己渴望旅行观世界的思想从很早就已注入我的思想之中,不管如何我会坚持旅行的脚步,是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玩耍的过程也罢,至少让我的大学生活不再单调。
但个人认为不论是万卷书还是万里路都同等重要,没有一定书本知识量的积累行再多的路也是在赶路,同时没有走过一定的路到过一定的地方读再多的书也只是井底之蛙。个人观点,不喜莫喷。
每次旅行之后我一直会想,我的下一个旅行目的地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