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57
- 收藏360
- 评论15
- 赞194
+1
出发日期/2015/03/19
天数/4天
玩法/美食 购物
其实这个游记应该一个多月前就要发了,因为各种事情拖啊拖啊(拖延症在辩解哈哈哈……),于是到今天才有空发~
三月下旬,我和猫妈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先说说为何会有这场旅行吧~
那是因为我在春节的时候,参与了春秋航空的一个支票兑换机票的活动,得到了两张免费机票(只需要自己出个保险的费用30元+民航基建费50元)。
本打算去三亚,但是无法兑换该条线,最后看了半天,选择了猫妈没有去过的哈尔滨。
3月的哈尔滨,是旅游淡季,避开人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冰城美食多,建筑美,还是有很多亮点的!
于是,换好机票,我们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冰城之旅。
【关于器材】基本是5d3+50mm 1.8+16-35mm
【关于后期】ps+lightroom
【关于某猫】喜欢旅行爱好摄影的射手姑娘一枚
新浪微博:想当战地记者的王小猫
微信公号:angelatuvision
3月19日早晨五点起床,吃了两个肉包就上路啦。
五点半,叫了滴滴,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虹口龙之梦,顺利赶上了机场大巴四号线的头班车(5:55发车),刷交通卡付车钱22元。
一个小时后,我们抵达浦东机场成功checkin。
【备注】我们用春秋的支票兑换了回程的机票,去程的机票我们买了东航的,含税一共509元/人。
东航的飞机餐,无功无过,没有太多的惊喜~不过此时的猫妈和我非常期待冰城的美食,喵哈哈!
坐着靠窗的位置,俯瞰冰城大地。
春日的江面,冰雪初融。
我们乘坐的是东航MU5613,从上海浦东飞往哈尔滨太平机场。
全程耗时约2小时25分钟。
这一日,哈尔滨的天气非常晴朗,给我们的旅程开了个好头呢!
剧透:之后几日都是蓝天白云,我们运气好到爆,据哈尔滨小伙伴说,我们来的前几天还是雾霾一片呢!
一下飞机后,我们直奔机场大巴售票处。
根据之前做的攻略以及我们酒店的位置,我们选择了机场大巴一号线(20元),坐到安发桥下。
ps:本次我们酒店的位置非常好,就在索菲亚大教堂的斜对面,离中央大街不过就3分钟的路程,非常推荐~
安发桥下来,本来打算走到酒店那里的,但是一看还有两公里左右的路程,
我俩决定打个的。这里的起步费和魔都比还是很便宜的,9元。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位于兆麟街的酒店——麦凯乐旺江南酒店式公寓。
这个酒店式公寓和麦凯乐商场是在一起的,非常好找~
老板是个东北汉子,很爽快。第一次去他办公室的时候,我和猫妈都是羽绒服外套加牛仔裤的装扮,
而老板却是短袖……着实把我们震惊了……因为北方室内有暖气,所以基本可以穿一件单衣即可(当地的天气基本是4°c左右)。
因为去的这一日是周四,还有很多空房,所以老板主动给我们升级了房型——从标准家庭观江套房升级到了豪华观江套房。
房间大约有40平米,设施一应俱全,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家一样~我和猫妈都非常满意~
从房间看出去,远处就是松花江,而且26楼的位置,视线非常好。
和猫妈休息片刻后,便准备出发觅食啦!
刚走出公寓,就在门口看到了卖松子的阿姨。
猫妈很喜欢吃松子,而且东北松子挺有名的,于是立刻买了20元(六两),
后来发现附近卖松子的小贩好多的哈哈,应该货比几家~
不过这个松子后来尝了,味道还不错~
吃之前,望一眼教堂。蓝天的映衬下,教堂显得愈发美丽。
来之前,我做了很多的美食攻略,
发现我们酒店附近的索菲亚大教堂对面,就有我想吃的【老昌春饼】。
老昌春饼在某美食网站的排名还是非常靠前的,
而且许多游记中都有提及,说是性价比之王。
索菲亚大教堂对面的这家店很特别,一楼几乎没人,只有一个服务员会指导顾客到楼下用餐。
顺着古老的楼梯走下来,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
ps:具体地址——道里区兆麟街66号(曼哈顿商厦对面)
每桌点的菜大体都很相似,我们根据dp上的推荐菜肴点了一遍,发现还真是蛮便宜的。
两个人一共56元。
鱼香肉丝28元,这个超级好吃!五星推荐!魔都小伙伴肯定喜欢,是酸酸甜甜的口味,非常下饭!
嫩鸡蛋,16元,量超级多,至少三四个蛋。
再来了一对春饼,三对筋饼和甜面酱及黄瓜丝。
ps:春饼和筋饼的区别在于,春饼比较厚,筋饼非常薄,几乎透明的一张皮子。两个都蛮好吃的~
吃的时候,就是把自己想加进来的材料,放入皮子之内卷起来即可。
真的好好吃,一旦吃起来,就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现在想想也是饿了呢……
这里补充一个关于春饼的小知识:
北方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东北、北京一带春饼口味最为可口。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吃饱后,我们打算去教堂看看,抬头望天,一片湛蓝,看得人心旷神怡~
其实索菲亚大教堂我之前出差来过,不过就是晚上看了下外观。
这一次,我打算带猫妈一起进入教堂内部看一看~
手机拍了教堂,po了朋友圈,好多人都问我:“你在哪里?”“你去俄罗斯了嘛?”
哈哈哈!的确是可以假装在国外了呢!
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哈尔滨的索菲亚大教堂。
其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圣·索菲亚教堂。它气势恢弘,精美绝伦,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它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市历史的重要珍迹。1997年6月,修复并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教堂的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的穹顶,四翼有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正门的尖顶建筑为钟楼,7座铜铸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悠扬的钟声。教堂高约53.3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
教堂外喂鸽子的人很多~
鸽子,也是索菲亚大教堂的一道风景线。
教堂的门票不贵,20元/人。
在没进入教堂前,我脑补的教堂里的样子,应该和国外的教堂大致类似,有一排排长椅和跪凳……
但是实际上,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早已经过改造了。走进来的刹那,还是被眼前富丽堂皇的建筑内部给震撼了。
这是进来的大门
如今的圣索菲亚教堂作为教堂的功能已经废弃,内部改建为建筑博物馆,展出哈尔滨自建市以来各个时代、各种风格的建筑代表作品。
教堂内部的窗户、穹顶、灯饰都颇具看点。
微缩模型再现了教堂当年附近的繁华景致。
哈尔滨的一些重要建筑的模型在此一一展现。
有人仔细地观摩着每一幅展品,有人走马观花一圈拍点照片发给微博。
教堂内部人并不多,你可以静静地欣赏着内部的每个细节。
大家为了拍全教堂,都是蛮拼的呢!
大约15:15,我们逛完了教堂,准备前往赫赫有名的中央大街。
从我们的酒店步行三分钟,穿过一条大马路就可以抵达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地处哈尔滨的心 脏位置,全长1450米,宽21.34米。
它是哈尔滨的缩影,哈尔滨的独特建筑文化和哈尔滨人的欧式生活,都在这里明显的体现,并且被称为“亚洲第一街”。
街头很多山寨的马迭尔雪糕,大家可别上当哦~
得到真正的中央大街上买哟。
中央大街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中国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
来到大街上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买马迭尔冰棍啦!
13年年末,我有机会来哈尔滨出差,住的就是马迭尔宾馆,第一次吃了马迭尔冰棍!
奶味浓郁至今难忘,所以必须得带猫妈一起去尝一尝~
正宗的马迭尔雪糕摊位就在马迭尔宾馆旁边。
马迭尔冰棍,是马迭尔品牌(Modern)食品之一。由法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创建,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名称“马迭尔”从清朝到民国到解放后,一直沿用未改。马迭尔冷饮是我国最早的冷饮企业的之一,马迭尔冰棍的特点:“甜而不腻,冰中带香”,且无膨化剂,其固化物(牛奶、鸡蛋等)投放比例远高于冰激凌。马迭尔冰棍无外包装,仅两种口味,只限于专营店出 售。
它有两种价格3元和5元,据营业员介绍,5元的奶味更足,于是我就买了五元的咯~如果你不想边走边吃,可以到马迭尔冷饮厅里坐着吃哦,感觉也很棒的~冷饮厅的外形看起来像一节火车车厢呢。
马迭尔宾馆始建于1906年,当时宾馆富丽堂皇、门庭若市。马迭尔在俄语里的意思为现代时髦的意思。1934年遭日伪军队的残酷破坏,开始衰败。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马迭尔被改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招待处,随后几易其名,但始终未能再现当年的繁荣景象。
前年来住马迭尔宾馆的时候,屋内暖气超级足,12月的冰冻天气,在屋内穿着短袖都嫌热哈哈。
ps1:马迭尔冷饮摊位看起来比较简陋,但是人气却很足。
ps2:具体位置——中央大街89号马迭尔宾馆旁。
到哈尔滨不尝马迭尔冰棍,就相当于到了北京没去长城和故宫。这支创牌百余年始终畅销不衰、无论炎炎夏日还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都有人排队购买的小冰棍儿,几乎成了哈尔滨的象征。据说,仅在中央大街,马迭尔冰棍每天销售就达一万多根。
哈尔滨因为室外天气比较寒冷,所以冰棍放在屋外都不会融化。
就在马迭尔宾馆对面,还有一家很有人气的店——华梅西餐厅。
以前来的时候,想吃他家的西餐,无奈时间有点晚了,他家不接客了。
所以这一次,也一定得吃一顿!不过时间尚早,就先排队买了他家的小面包(3元/个),打算日后再来吃午餐~
ps:具体地址——中央大街112号
大街上除了卖吃的,就是卖吃的哈哈!各式各样的美食,从哈尔滨烤红肠到烤冷面,再到各式各样的传统老字号饭店。
一路上,你应该不会担心自己会饿着~
因为答应小伙伴要给他们寄明信片,所以在大街上找了个邮局,买了明信片,第一时间寄出了~
漫步在中央大街上的时候,记得低头看看这些石块,它们可大有来头哦。
1924年5月,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并监工,为“中国大街”铺上了花岗岩石块,宽度为10沙绳,沙绳是俄制度量单位:1沙绳等于2.134米。铺路用的方石块每块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就像俄式的小面包一样,石面呈浑圆型,精巧、密实、光亮、圆润,在中外道路史上极为罕有。
据说,当时的一块方石价钱相当于一块银元。中央大街足有1公里长,粗略算下来,整条街大约铺有方石87万块,真可谓是黄金铺路。
这里得提醒大家一句,中央大街上的所谓俄罗斯产品切勿购 买,因为大多是骗子。
这是我们酒店的老板特别提醒我们的哦,这都是专门骗游客的商店。
大家路过高兴看看就好~
中央大街上的每一幢楼基本都可以说出一点故事来。
眼前这个餐厅也不例外。前年来此的时候,吃过这家塔道斯。
塔道斯西餐厅是哈尔滨最早的俄式西餐,传承百年历史,乃著名的高加索风味餐厅。
二十世纪初,塔道斯就来到哈尔滨,在此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餐厅,以独特的高加索风味而驰名。
这一日的最后一站就是防洪纪念塔,从中央大街穿地道而过就可以看到。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哈尔滨市道里区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
它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曾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设计师为巴吉斯、李光耀和兹耶列夫。
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防洪纪念塔后方就是著名的松花江啦!
日落时分,光芒四射。
松花江是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
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
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涵盖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春日时分的松花江冰面刚开始有些融化,所以警示牌提醒着大家不要再前往冰面玩耍。
但还是有不少游客不顾危险踩上冰面,拍照留念。
其实我们来得稍微晚了一些,若是早一点来,可以体验到一些冰上项目。
如今嘛,只好看看冰封的江面咯~
有人坐在岸边发呆,有人在岸边合影。
不远处是索道,可以乘坐索道抵达江对岸。
据说冬天那会儿,江面冰层很厚,都可以直接走到对岸去呢!
在岸边拾起一块冰块,po了个朋友圈——捡到一块“狗头金”哈哈哈!
站在岸边,慢慢等待日落。
日落美得让人不愿离去。
天一黑,小贩开始行动了。
我和猫妈沿着江边逛逛,看着太阳一点点消失在地平线上。
江边两景。
夜晚的中央大街流光溢彩,比白日里更添一份姿色。
马迭尔冷饮厅附近的美食摊位都已出动,冰糖葫芦、烤红肠、大列巴……各式哈尔滨美味应有尽有。
晚饭我和猫妈就选了当地比较有名的饺子店——东方饺子王打发啦~
还点了一瓶格瓦斯(4元),吃起来和哇哈哈的格瓦斯很不一样,这里的酒味更浓郁一点。
【备注】“格瓦斯”最早起源于俄国,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格瓦斯/克瓦斯(俄语、乌克兰语:квас,“以面包发酵”的意思) 是一种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含低度酒精的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由于其酒精含量只有1%左右,所以儿童也可以饮用,是很受大众欢迎的软饮料。
但是这家的饺子(西芹猪肉+白菜猪肉,12元/12只)我自己是感觉还没我家包的好吃哈哈!可能是我期望值太高了~
3月20日一早,我和猫妈大约八点出门。不过因为住在最核心的景区附近,所以早晨出门似乎没看到什么买早饭的地方。
好在我们兜兜转转后发现了一家早餐店,而且竟然有我爱吃的烤冷面(第一次是在北京吃的,吃过后念念不忘)。
买了一份烤冷面再加了烤肠(一共八元),又来了一份6元的手抓饼,早饭就这样解决啦。
哈尔滨烤冷面做法——先在烤板上放油,然后将面放上,在朝上的一面打鸡蛋,再将面翻过来。如果面比较硬的话,在鸡蛋熟了以后可以往面下滋水,使面软化。在没有鸡蛋的那面刷酱,放上香菜,洋葱丁等,再放白糖和陈醋。再用铲子切开,就可以吃了!
吃完后,我们打算去东北虎林园玩一玩,门票我提前一晚在tb上订好了(75元/人,需要提前一天预 订哦)。
先乘坐74路(1元/人)抵达市人大,再从那里坐29路(2元/人)可以直达东北虎林园。
29路是这样的双层观光巴士,所以可以坐到二楼前排俯瞰城市风光~
这样的哈尔滨看起来现代又繁华,还偶遇一幢土豪楼。
车子会经过大桥,这时候可以看看窗外冰封的松花江。
29路到底就是东北虎林园。
东北虎林园位于松花江北岸,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与太阳岛风景区毗邻。其中虎园占地36万平方米,是出于挽救和保护世界濒危物种东北虎而建立的园林。
现场的门票售价为90元。图中的门票一张为入园门票,一张为游览车的门票。
沿途的宣传画,让人不敢直视哈哈哈!!
沿途都是东北虎元素,我和猫妈都拍了一张“虎口脱险”图哈哈!
一进门的地方都是卖相关纪念品的,三只老虎的造型不错哈哈!纳尼,混入了一只豹子哈哈!
展厅的尽头忽然人头攒动,啊!原来有小老虎!超萌的呢!
现场可以和小老虎互动,不过得出50大洋~~
我和猫妈考虑了一下,决定来都来了,就一起去摸一摸小老虎~~
如果你一个人来的话,也可以让饲养员帮你合影。
爪子好萌啊~~
小老虎的手感很好,软绵绵的像一只大喵,不过小老虎身上有股味道(难以避免)。
小老虎还咬着我的围巾流口水,萌坏了!
ps:不过小伙伴说……这只小老虎有点斗鸡眼哈哈……据饲养员说,它的妈妈从它刚生下来就不要它了,所以只好人工喂养啦。
东北虎林园建有野化驯养区、成虎区、育成虎区、种虎区、狮虎区、非洲狮区、虎王区、幼虎区、步行区和观虎台10个参观景点,
可观赏纯种东北虎100只以上,还可观赏到白虎、雪虎、白狮、猞猁、狮虎兽、猎豹、花豹、金钱豹、非洲狮、孟加拉虎、黑色美洲虎等珍稀动物,游完全程需要1个小时左右。
第一个遇到的竟然就是白虎!它缓缓向我们走来,浏览车怕被它袭击,所以就前后开动,白虎见状就自行走开了。
沿途坐在车内可以看到很多东北虎。
“大家看我们右前方就有一只成年虎……”导游会不断地指导大家观赏老虎~
她还教了我们一个区分老虎性别的方法,那就是瓜子脸的是雌虎,而肥头大耳的圆脸的,就是雄性老虎。
这个超近距离的,一米都不到!就隔了一个玻璃窗。
这个在卖萌,= ̄ω ̄=吐舌头什么的,太可爱啦!
这三只,你们确定还活着吗?!
狮虎区里的狮子们也很有意思,比如这一家四口。
其实一开始我以为两只雄狮是在搞基呢,后来发现应该是和谐的一家四口哈哈!
看着狮爸爸鼻子上的各种伤口,有种久经沙场的感觉。
这一对很和谐哟~
虎王区域里,导游一直带着我们在找寻虎王的身影。
忽然前方出现了三只老虎,“看,那个鼻子上伤口最多的就是虎王!”
大家找到是哪只了嘛?
最后这个区域是步行的,你可以从老虎们身边走过,也可以看到它们争夺食物的激烈场面。
在没有食物出现的时候,它们大都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晒太阳,这日子也是太开心了哟!
但是一旦有活鸡这样的美味出现的刹那,众虎觉醒,飞奔扑食。
随后我们坐着29路来到了太阳岛景区。
这个景区其实从车站下来,还得步行近2km抵达核心区域。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繁华的市区隔水相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面积38平方公里,是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门票30元/人。
其实我们来的时候没注意,次日就是二月二龙抬头,这里有节庆活动的……但是当时也没人提醒我们。
园区比较大,可以自己步行,但是我们逛了大半天比较累了,就打算坐园内观光车玩一下,20元/人。
由于我们来的这会儿是淡季,所以景区内基本除了工作人员就是我们了……
于是我们就欢快地包车玩了一把。
春看花,夏玩水,秋观树,冬赏雪——这是太阳岛四季游玩的主题,但是我们来的时节似乎啥也看不到哈哈!所以只能随便走走看看啦~
“你们这天来有啥好看哟!啥都没呢!不过旺季来,哪有车可以像这样跟着你们走啊!”司机叔叔感叹道。
据司机叔叔介绍太阳岛公园是太阳岛上最主要的景区了。园内有太阳岛湖、太阳岛山、水阁云天、清泉飞瀑等景观,还有文化娱乐等8个娱乐小区。
迎面醒目的四个大字“水阁云天”是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同志题写。主景面积1515平方米,采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建成长廊、连廊、方阁三个部分。
水面上二层方阁,54个黑色贴面大理石柱,水阁云天广场铺设方石路。两旁林阴之下,设有石桌石凳,正门前两侧配有长廊和花池。
太阳湖当时是全市人民参加义务劳动挖出的人工湖,挖出的土方,一部分用于改造周围环境,一部分就堆积成了太阳山。
3月的太阳湖,还有一些积雪(应该是之前做冰雕留下来的~)。
作为很少见到雪的南方人,看到眼前那么多雪,简直激动坏了,火速合影。
景区都被我俩承包了。
园区里还有个冰雪艺术博物馆,据说门票要110元,我和猫妈都不感兴趣,所以就不去了~
中午时分,差不多大致逛完了,我俩就坐在园区里“野餐”。
吃着华梅西餐厅的面包,吹吹风发发呆,看看蓝天,放空一下。
看到园区内的积雪,顺便打打雪仗哈哈哈!
我让猫妈做一个抛掷雪球的动作,结果猫妈真的砸向我了……是亲生的吗?
园区内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模样。
找了个工作人员一问,原来明天这里有隆重的庆祝二月二的活动,会有传统东北民俗的展示……
哎呀……看来功课还是没做到位啊!算了,只好作罢~后来看到哈尔滨版网友的发帖,看着是真好玩儿呀!
扼腕一把,旅游怎么可能没有遗憾呢,你说是吧~
哈尔滨的蓝天,醉美人❤
这里有个极地海洋馆,倒是蛮适合小朋友的~
出了太阳岛,发生了一件不太快乐的事情,那就是我们遇到了黑车司机。
因为走去车站,有近两公里的路,逛了一天的我俩疲惫不堪,打算打个的去车站。
看到一个空车,taxi司机说他的车今天被包了,他的游客们进太阳岛玩了,如果我们要打车,他可以送我们一段。
我们商量十元钱,拉到车站(其实打表根本不用……)。在开出去的路上,他一路向我们介绍哈尔滨好吃好玩的。
还提醒我们说中央大街是假货不能买,听到这里我们觉得东北司机还真热情,也很实在。
再后来,他就开始吹了……说东北有几大特产——黑木耳啊、熊胆啊、雪蛤啊,还有紫金……越吹越玄乎。
最后说起哈尔滨特产的红肠图,他说有个地方,是当地的外贸集市,又可以买到正宗的红肠(说当地人都去那里买)。
我们说过去远吗?他说,你们肯定找不到。他也不肯告诉我们地名,最后我们说,那你开我们过去多少钱。
司机一听说,开过去25元吧,算你们便宜一点……结果开了半天路,说是就这里了,我们一下车才发现,好像被骗了……
结果上网一搜,发现很多人跟我一样的遭遇,连黑车司机的说法都是一模一样的……太坑爹了
被黑车司机坑了之后,我和猫妈忽然觉得有种吃了一粒老鼠屎的感觉……
心情有点糟糕……不过为了改变心情!我俩去寻觅美食了!
来到了是当地比较有名的“老厨家”,据说他家的锅包肉可是鼻祖哦。
ps:具体地址——南岗区花园街43号(宣化街)
他家的装修是古色古香的,不过点菜倒是用ipad的呢。
我们因为是下午两点多到的,所以店里人并不多。
点了打卤面(配茄子尖椒)6元,锅包肉36元,炒肉拉皮26元。
北方的菜肴量非常大,看攻略的时候,就介绍说两个人基本点两个菜足够了。
菜真的上来的刹那,我俩有点傻眼……感觉点一份拉皮都够了!
这里的拉皮超级好吃,量大不说,料也很足,酸爽开胃,加入麻酱后,更加浓郁。
锅包肉呢,肉炸得蛮厉害的,而且稍微有点酸,吃多了容易舌头不适,如果酸度减少一点更好。
打卤面虽然才6元,但是量也不少。最后这些菜我俩都没吃完,把锅包肉给打包了。
吃完饭,还可以在店内转转,这里不仅有北京apec的餐具展示,
还有哈尔滨旧时饭店的一些展品,挺有意思的。
坐74路回宾馆的路上,看到了友谊宫。
本来还打算在友谊宫吃一顿西餐的呢,可惜这会儿已经吃不下了……
ps:哈尔滨友谊宫原名“中国中苏友谊宫”,是哈尔滨市国宾馆和黑龙江省国际会议中心,四星级涉外旅游酒店。
我们住的酒店附近的兆麟街上有几幢黄色的房子,后来一查好像是哈尔滨市委大院。
在酒店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我和猫妈又出门行动啦!
先到了索菲亚这里,看看教堂夜景。
随后我们坐车来到了斯大林公园。
斯大林公园是松花江畔避暑游览地之一,与太阳岛隔江相望。建于1953年,原名"江畔公园"。
全长1750米,是顺堤傍水建成的带状形开放式公园,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 公园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
以仿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和遍布全园的“五色草花坛”,以及分布在绿地之间的“天鹅展翅”、“三少年”、“起步”、“跳水”、“舞剑”等十六组艺术雕塑而驰名海内外。
晚上很多人在松花江江边放飞许愿的天灯。
一盏盏红色的天灯悬浮在江面上空,还是蛮美的。
路上的烤冷面看着很赞哈哈,不过猫妈以食品安全为由没让我买哈哈~
在附近的沃尔玛买了点水果饮料~
又在周末的中央大街上散了散步,就打道回府咯~
3月21日,这日一早,酒店老板通知我们要换房啦,换回了原本的标准江景房,感觉也还不错~
这一日,也恰巧是春分。酒店的壁纸洋溢着春日的气息。
搞定房间后,我们乘坐94路至道外三街,这里就是我们今日主要的目的地——老道外。
老道外我是看哈尔滨版网友的帖子才知道的,这里的建筑风格也吸引我。
据资料介绍,老道外有着中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
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具有西洋的外表,里面却藏着中式的庭院,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
道外传统商市保护区从景阳街与靖宇街交口,一直向东延伸至道外十道街,北到升平街,南至南勋街。
有些脏乱的老道外,和我想象中有点不一样。
每一幢老房子感觉都可以挖掘出一个传奇的百年故事。
残破的老楼就这样屹立于此,成为了哈尔滨时代变迁最好的见证者。
和这些老建筑一路之隔的地方,也有一群“老”建筑。
这边所谓的老建筑,都是复原了当年这块地皮上的老字号和传统建筑。
据悉,哈尔滨老道外其实是哈尔滨的发源地,百年前的哈埠只有东西两区,东区是道里的三十六棚,西区便是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区。
据了解,20世纪初,一批精明干练、有头脑、有胆识的民族工商业精英率先在南二道街开商铺、办实业,在道外的腹地置地盖房。盖楼时那些中国工匠纷纷效仿道里、南岗的“洋房”,采用中国的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便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也就是“中华巴洛克”建筑。
走到路的尽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硕大的废墟堆,远看就像一座小山一样。
后来才知道,这里原来就是年初那场震惊中国的火灾,5名年轻的消防队员丧生于此。
说来也巧,我们正好遇上了周六老道外的古玩集市。
各种“古董”看花了眼哈哈~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琳琅满目。
有个大爷还当场买去了好几个葫芦,反正这玩意我是看不懂的~图个热闹~
穿行在老道外,看着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看着老屋矗立于此残破不堪。
买香肠回家的人们~
这种烤肠是不是也很诱人呢?
周六的老道外集贸市场,热闹非凡。
因为恰逢二月二,所以好多人都在买猪头肉。
沿街制作的各种美食,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老板,这种鹅蛋吃了确定不会变笨吗?哈哈哈!
这里的笨鹅蛋,应该就是土鹅蛋的意思啦~
前面是中国特色的小摊贩,后面是巴洛克式的建筑。
中西的碰撞,擦出一种奇妙的火花。
中午时分,我们逛完了老道外,来到了中央大街上的华梅西餐厅。
据攻略上说,这里一直要拿号排队。但是实际上过来一看,根本不需要啊~
只有旁边买大列巴和小面包的窗口需要排队。看来攻略也有不准的时候呢!
华梅西餐厅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112号,始建于1925年,原名为马尔斯西餐茶食店。
1925年俄国人楚吉尔曼在东北第一大城市哈尔滨道里区西八道街上创建了一家俄式西餐茶食厅,当时营业面积只有7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俄式西餐茶食小吃。
1925至1956年间,餐厅几易主人,他们中有俄国人,德国人,波兰人,捷克人和中国人,1959年公私合营后改制为国营企业,迁址到现中央大街112号,改名为华梅西餐厅。
华梅西餐厅以经营俄式大菜为主,兼营法意式菜系,建筑和饮食风格被认为是富有浓郁特色的哈尔滨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与北京马克西姆西餐厅,上海红房子西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
一楼为现代派欧洲园林式酒吧风格;二楼为前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风格,设有高级单间;三楼为俄罗斯现代派风格,分南北两厅。
我们按照dp上推荐的菜肴点了:
俄式色拉30元,软煎马哈鱼33元,红菜汤14元,罐牛40元,罐虾40元,面包6元,果酱6元,黄油4元,再加了一杯哈啤。
俄式色拉类似我们的土豆泥色拉,软煎马哈鱼没有刺,感觉还不错~~红菜汤就是我们常喝的罗宋汤,酸爽开胃。
罐牛和罐虾,看着不大,但其实里面料非常足……这些菜我俩吃都吃不完。
至此,我们必须吃的几家店已打卡完毕~~ps:哈啤好喝,不过没喝几口我就醉了囧
走到中央大街上,发现大家都在喝姜味可乐,超大一瓶!好心动啊!可惜已经被西餐塞饱了……
3月22日,这日我们准备打道回府啦!
虽然飞机是下午的,但是我们凌晨五点就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买号称最地道的哈尔滨红肠——商委红肠。
而且他家每天是限量销 售,看了看dp和微博,很多人凌晨去排队去买了!
五点一刻,滴滴叫车,前往红旗大街,买红肠去咯!
五点二十五分,我们就到了商委红肠门口,果然已经有些人在排队中啦。
据悉,哈尔滨红肠也分为三大派系:哈肉联、秋林食品以及商委食品。这三家食品厂家生产出的红肠特色各有不同,滋味也是很有分别。
其中,商委红肠是唯一一家几乎没有连锁店的肉灌制品企业,其推行的“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在哈尔滨地区非常具有特色,其中的翘楚便是“商委红肠”。
每逢佳节,在商委红肠的门口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由于货源相对紧张,有的时候排队的人数会多达400-500人,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ps:具体地址——太平桥·道外红旗大街514号
商委红肠肉质较为筋道,口味浓郁,色泽较浅,果木烤制的味道并不是特别浓烈,但是回味绵长,越品愈香,其肠体本身含有的水分较少,口感会更有嚼头。
回来实际吃了后发现,的确如此,他家的香肠口味的确是相对比较淡的,南方人肯定吃得惯~~
这一日,寒风大作,气温骤降,早晨的空气十分凛冽。
没过多久,门口便已排起了长队。
六点半开门,营业员分批放大伙儿进去。
这里的香肠26元/斤,比中央大街上的便宜。
我们买了八袋香肠(四根一袋)大约是220元,其实还有好多其他的品种,不过我们搞不清,就买了最普通的那种。
看这个叔叔拎着几大袋呢!真的不是代 购吗哈哈!
买完了商委红肠,我们先去吃了点早饭。
早晨寒风刺骨,我俩冻得直哆嗦,加上又没有什么早餐店开着,只好选了唯一开门的永和豆浆。
路过索菲亚大教堂~眼前这样空无一人的场景真是难得一见。
回去收拾完行李后,我们打算先吃午饭。
选择了附近看起来很普通人气却很旺的开封灌汤包子。
据说这里曾经是一家国营老店,如今虽然转为私营的了,但是生意依然火爆。
点了麻酱拉皮(16元)和灌汤包(14元一大屉)。
拉皮的酱料调制得很好吃,汤包呢则是比较意外,馅儿和汤汁吃起来是比较咸香的,和上海的有很大的差别。
其实吃完之后,我们又去了老昌春饼,打包了一些,准备带回家给猫爸吃吃~
全部搞定后,大约十一点,我们直奔中央大街,因为要去买猫爸指名想吃的大列巴。
华梅西餐厅的大列巴每天十一点半开卖,你看着这阵势,吓呆了~
而且大家买起各种面包来,都是一大袋一大袋的装,也是蛮拼的!
排在我们后面的哈尔滨当地的阿姨说,她也是为了带给远方的朋友吃,才来排队的。
趁着大家在排队,我又去买了一根冰糖葫芦解馋哈哈~而且这么大一串也只要五元钱。
这就是我们住的麦凯乐~~
最后看一眼教堂,准备坐车离开~~
准备和冰城说再见啦~这蓝天白云看得太舒服了~~
坐103路来到了民航大厦,顺利买到了大巴票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