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17
- 收藏157
- 评论18
- 赞56
+1
出发日期/2016/02/16
天数/14天
人均费用/3400元
玩法/美食
自从大二第一次旅行开始,便每年都想挤出来些时间出去走走,对于2月,处在春冬的交界,东北的雪季渐渐变少,开始和华北的大部分城市一样,看起来多少有些突兀,所以寒假的每每出行,都优先选择南方。去过了三亚和台湾,到过了广东,于是把目标锁定在了福建。在我的印象中,福建除了文艺清新的厦门之外,就是最为出名的土楼和霞浦,在路线选择中曾经考虑过武夷山和泉州,后来觉得这个季节并不是武夷山最好的时候,再加路程不便,便草草打消了念头,而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发源地,里面有很多的祠堂和寺庙,但是自己对这些东西的兴趣并不浓厚,所以泉州也变成了在火车上远远相望。
每次出行前,自己总会做好了攻略,到哪里、住哪里、怎么去、吃什么、拍什么、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翻看各种的书,去了解当地的一些文化和风俗,保证我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是自己想去的,吃的都是当地最具特色的,风景都是最为经典的。虽然听上去会很操心,但是我觉的旅行也是自己学习和成长的一个过程,并且跋山涉水把自己所规划的地方最终呈现在自己眼前,整个过程也是令自己很是享受。
二月的福建,阴雨连连,相比起大风凛冽的北方,南方一切似乎都来的十分温和。其实去之前一直很担心天气会不会很糟,后来想想这些东西光是担心也没什么用,机票提前一个月订,可天气预报提前一个月也不准确,索性也不去担心了。
·2-16 1D:北京798艺术园-望京Soho(北京)
·2-17 2D:中山路-海滨公园(北京-厦门)
·2-18 3D:南普陀寺-厦门大学-增厝垵(厦门)
·2-19 4D:鼓浪屿-日光岩-龙头路商业街(鼓浪屿)
·2-20 5D:海沧大桥-猫街(厦门)
·2-21 6D:六鳌-翡翠湾-第一风车( 厦门-六鳌)
·2-22 7D:抽象画廊-六鳌古镇 (六鳌)
·2-23 8D:塔下村(六鳌-南靖)
·2-24 9D:德远堂-A线+C线(A线:裕昌楼-田螺坑-塔下村+C线:河坑土楼群)
·2-2510D:霞浦-沙江镇(南靖-霞浦)
·2-2611D:三沙镇-小皓海滩-东壁(霞浦-三沙镇)
·2-2712D:杨家溪-榕枫公园(杨家溪)
·2-2813D:福州文庙-三坊七巷-西湖公园(霞浦-福州)
·2-2914D:津湾广场-解放桥(福州-天津)
·2-19 4D:日光岩(¥60/人,学生证半价)
·2-24 9D:A线(¥100/人,学生证半价)、C线(¥50/人,学生证¥20/人)
·2-27 12D:榕枫公园(据说¥20/人,当时没人管就进去了)
·2-16 1D:秦皇岛-北京(D14-¥87.5/人;11:07-13:28)
·2-17 2D:北京-厦门 (CA1871-¥607/人;7:28-10:09)
·2-19 4D:厦门轮渡 (往返¥35/人;全天有轮渡)
·2-21 6D:厦门-厦门北(D6522 ¥8.5/人;8:28-8:48)
厦门北-漳浦 (D2295 ¥25.5/人;9:49-10:28)
漳浦-六鳌 (乘6路公交¥2-六鳌中巴¥16/人;共约2小时)
(小贴士:漳浦站出站右前方有公交车站,坐到终点站中心客运站即可)
·2-23 8D:漳浦-漳州 (D2316 ¥13.5/人;13:25-13:43)
漳州-南靖(坐K1路¥2/人到汽车站转乘南靖中巴¥7.5/人;共约1小时40分钟)
南靖-书洋镇 (书洋镇中巴¥9元/人;约1小时)
书洋镇-塔下村 (塔下村中巴¥8元/人;约1小时)
(小贴士:旅游淡季转车十分麻烦,但在旅游旺季的时候有南靖-塔下村的中巴)
·2-24 9D:旅游A线大巴/中巴:¥15/人,在附近游客中心等车和买票
·2-2510D:南靖-霞浦 (D3133 ¥131/人;11:32-14:55)
霞浦-沙江镇 (中巴:¥10/人;乘车地点为福宁公园入口前的公交站即客运南站对面)
·2-2611D:霞浦-三沙镇 (中巴:¥18/人;乘车地点为霞浦客运北站,8路公交可到)
三沙镇-小皓-东壁 (三沙镇-小皓¥5/人,小皓-东壁5/人,东壁-三沙镇¥2/人)
(小贴士:途径的中巴都过这几个景点,随叫随停 )
·2-2712D:三沙镇-牙城 (中巴:¥16/人;乘车地点为三沙镇车站,步行即到)
牙城-杨家溪 (中巴:8元/人;牙城车站转乘,牙城车站可寄存行李)
杨家溪-榕枫公园(渡头村)(中巴:¥6/人)
·2-2813D:霞浦-福州 (D6635 ¥45.5/人)
·2-2914D:福州-天津 (FU6601 ¥613/人;14:10-17:45)
天津机场-天津站 (地铁2号线¥2/人;约30分钟)
天津-秦皇岛 (T121 ¥43.5/人;20:09-22:54)
福建行最佳旅游季节在5-6月份,2月份的福建属于旅游淡季(厦门和鼓浪屿除外),但是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景点的拥堵,有一个好心情,5-6月份的塔下村晚上可以看到萤火虫,霞浦告别了阴雨天可以看到最美的日落和日出,因此出行时间因人而异,以上形成仅供参考。
考虑到刚过完年,可能是个返程高峰,便选择了安逸一些的动车还回避拥挤的人群,2个小时的车程看看书喝喝水,眨眼间就到了北京,下了车和小伙伴汇合后随便吃了些便开始了暴走之旅。
因为之前在网上看过很多北京的爬楼党们拍的一些图片,很是震撼,所以此行也想爬一爬北京几个经典的机位,拍几张不错的照片。由于下午到,离日落还早,便提着行李先往望京SOHO走。当天有两个地方需要拍摄,一个是望京SOHO另一个就是附近的798艺术园,于是把行李直接寄存在了一个就近的速8酒店,前台也是好说话,直接同意了。
798艺术园本身就是个夹杂着艺术气息的地方,只是有些建筑或者是绘画作品太过于抽象,实在接受不来,走了一下午,也没能拍到些什么,大部分时间都在东逛西逛中消磨时间。
一个废弃的车站,被改成了一个咖啡厅,所以就从旁边的一个角落拍了一张
看着时间差不多,便开始往望京SOHO走,因为附近没有成群的高楼,所以很远就能看到它的位置。之前看到网上说拍摄望京SOHO最好的位置是在融科橄榄城,我们几经周折发现已经不让进了,我们不死心还到物业哪里去开证明,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不接受外拍活动……所以我们就试试看旁边的国风北京,先是混进了小区,后来又等了一个住户开开了防盗门,终于爬上了楼顶,视野极其开朗,虽然说校区楼层不高,但已经是这附近最好的角度了。
磨蹭的时间差不多刚刚好日落,拍出来天是蓝色的,建筑的灯也是亮的,很是漂亮。
太阳彻底落山后景色就不是很理想了,天空没有细节,周遭的光线太强,所以差不多7点的样子,就从楼上下来,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因为飞机是第二天早上7点,北京机场的话,就需要我5点就要到机场,开始办理登机牌和安检,所以索性直接住在了机场。
机场快线25元一位,还是挺快的,到达机场后,从四楼到一楼终于找到了一个人不是很多的地方,于是就地安寝下来,用尽各种睡姿终于熬到了第二天的早晨,想想一会就要到厦门,还有点小激动~
刚下飞机便感受到了南方特有的潮湿,确实比较养人。另外机场会有赠送的厦门手绘地图,作为纪念品而言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如果是作为个向导,我觉得并不如手机地图来的方便,但是来都来了也不好意思不拿走一份。图片其实来厦门旅行,有一个邮戳本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无论是厦门还是鼓浪屿都有很多店让你去盖,并且当地售卖的邮戳本上明确编好了号码注明了地址,类似于签到的意义,蛮有趣的。
从机场坐到轮渡的大巴,到轮渡站后,转L1路公交,先到住宿的地方放置下行李,晚上拍的一张住宿的地方,卢卡国际青年旅舍(¥65元/人)
收拾完行李已经是下午,由于没有吃午饭,便直接赶往了中山街,住宿的地方公交算是蛮方便的,周遭有去往各个景点的公交,尤其是L1路,居然是5毛一个人。昨晚也算是折腾,并没有安排太多的行程,如果有体力的同学可以走:百家村-中山路-海湾公园,这个线。上面的图是中山路美食路线。
中山路,给我一种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感觉,狭长的胡同和老式的建筑,但是这里的胡同实在是太绕了,再加上GPS定位不准,经常转圈。
其实懒得走了,拍的月华沙茶面家的肉粽,味道很是不错
月华沙茶面,别看卖相不好,好吃的让你根本停不下来,当时特别想问句:老板,可不可以再来碗汤~
台湾小吃街和中山街随便拍的一些美食,随便感受下就好,实在是不能都去尝尝
中山街对面的海滨公园歇了会,看了看当地人打拳喝茶,看着天色渐晚,决定看看中山街的夜景。
为了缓解在机场的劳累,昨天早早便休息入睡,期盼今天能有个好的行程。清晨从青年旅舍出来,门口有个铁路公园,顺着上去就能坐去厦大或者南普陀的公交(这俩是一个地方),顺便买了些早点。
远远望去,下面来来往往的人群,好是渺小。
拍的差不多的时候便开始下山,准备看看别人家的大学—厦门大学。其实在我的印象里一直以为厦大有自己的一片海,后来发现我想多了,只是独享的一个海边而已。下了山才发现,不知道是季节不对还是游客太多,进厦门大学是需要排队的,每天限流700人(八成唬人的),12点开始进学校。然后千万别找那些说给30块钱带你进厦大的,他们所谓的带你仅仅是带你插队而已,很遭别人骂的。
一路上看到了很多非常有情怀的风景,一草一木都带着让人眷恋的气息。
别人放倒在花丛中的厦大小车。
厦大最为有名的芙蓉隧道,里面真的是文艺人的聚集地,满眼的涂鸦真的很震撼,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渐渐的就成了一种文化,好的涂鸦实在太多,并不能全部拍下来。
芙蓉隧道门口前宿舍楼的标牌,看上去好有历史气息的样子。
芙蓉隧道逛了个来回后,直接到芙蓉餐厅就餐,芙蓉餐厅3楼是专门给游客的,基本是个迷你的小吃街,也算是廉价,总体还是不错的。
吃的还是那些东西,但是作为食堂,能和小吃街媲美,已经很是卓越了。
吃完之后去了情人谷,看看究竟是什么名堂,结果发现就是一个自带小山的一个湖,再俗一点就称之为水库。于是在情人谷稍作休息就开始往厦大的最后一站前行:南大会堂,结果发现……施工。于是拍了一些路边的东西。
于是在情人谷稍作休息就开始往厦大的最后一站前行:南大会堂,结果发现……施工。于是拍了一些路边的东西。
南大教堂前的操场。
出来之后在门口的海边走了走,感觉和自己学校的海边也差不太多,草草的便赶往了曾厝垵。
曾厝垵:常被称为“曾厝垵文创村”,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位于厦门岛东南部,俗称"曾村",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具有厦门独有的、香火旺盛的民间圣妈崇拜,实在可算得上是极具代表性的闽南原生态自然村。曾厝垵作为厦门港口城市的农村和渔村,在“村改居”之后,仍得天独厚拥有如此之多的历史遗存,也算一桩幸事。
其实这里的小吃远远大于中山路,唯一不足的就是路太过于狭小,人来人往的很是拥挤。
路边的一些小吃,大家随意感受下就好。
见晴天家的冰淇淋非常的赞,但是我更喜欢他家的小猫,你要陪它玩它就会一直在你怀里撒娇,最后直接在你怀里睡了……
小贴士:去往鼓浪屿有两个游轮码头,一个是夜线(17:50-次日6:30)的厦门轮渡码头,还有个就是人最多的厦门邮轮中心码头(7:10-17:30),票价均为¥35元往返。但是有一点不方便的就是需要提前在http://www.xmferry.com/这个网站提前注册,购买船票,这样才能确保能在自己想要的时间出行,尤其旺季,需要提前两三天去预定,如果直接在邮轮中心去买票,买到几点的船就说不定了。
旅舍里面养了大大小小的5、6只猫,老大是只白色的猫,前台的小伙伴讲它最喜欢和狗打架,一把年纪了每次都打的遍体鳞伤。还有3只很本分的黄色花猫,是这家旅舍自己养的,好是可爱,而且不怕人~
这犀利的眼神,一脸不爽的样子:“有完没完!睡个觉还拍!”
光拍这个几只猫就花了好久,真的是很可爱的一群,安顿完上路~第一站:日光岩。
日光岩这个景点我觉得非常尴尬,去吧,确实对不起60大洋的门票,因为就是一个有制高点的大公园,套票更是不划算,如果不来吧,你根本看不到整个鼓浪屿的样子,所以一狠心还是买票去了。
放眼望去,整个城市紧紧的错落着一些很典型的西洋建筑,从几百年到几十年不等的年纪。
岛上有很多这样非常幽静的小路,耳畔习习的微风,带着南方特有的潮气,呼吸起来沁人心脾。
鼓浪屿这个地方真的很文艺,来这里开店的人我感觉都是懂艺术的。
来都来了,留个影。
龙头路美食线路图。整个鼓浪屿不大,从南到北穿过来也不过几百米的样子,但是各种小巷各种岔路真的是让你晕头转向,我们从日光岩出来去了海边,来回来去走遍了日光岩门口的所有岔路,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转向了……没办法,顺着原路又找回去,从旅舍出发才到了龙头路。
八婆婆烧仙草,真的是一个婆婆在卖,买了两种口味一种是奶茶一种是蜂蜜的,每碗10元,尝过之后我更喜欢蜂蜜的,简直好喝的飞起。
叶氏麻糍,因为它家的麻糍是拿塑料袋装的实在没法照,就在闽南疯又点了一遍,发现叶氏麻糍家的确实很独特,北方好像鲜有见到麻糍,其实就是糯米包着花生碎,来这个地方必吃的东西。
其实这一天就是为了修整的,看看哪里还没逛,去看看,其实集美村是自己挺想去的地方,可是却是离住的地方太远,来回实在有点折腾,所以也没有过去,如果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考虑下这个地方。
当天乘坐轮渡回到了旅店,修整一番已近中午,一直在想去哪里看看的好,突然想起来当时在飞机上看到的那个大桥,很是气派,于是在地图上找了下,决定去海沧大桥看看。
海沧大桥:坐落在厦门西港中部,是从海沧半岛通往厦门岛的一座东西方向的海峡性公路大桥,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在当时仅次于丹麦)的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代表着20世纪中国建桥水平最高成就。作为厦门出岛的第二条通道,海沧大桥连通厦门本岛与海沧半岛台商投资区。它的建成,象征着厦门在21世纪初要实现“厦门各区紧密互动”的大城市格局,并由海沧、杏林、集美、同安组成相互关联的几个片区,使厦门从一座海岛型城市发展成一座海湾型城市。
海沧大桥有个旅游风景区,因为一座桥而成为一个4A景点的地方,貌似是80元门票,觉得为了看一座桥好像不太值当,所以转了旁边的几个小区,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这个桥。然后在景区的左手边有一个小区,忘记具体名字了,好像是金鼎社区还是什么名字。找了个角度拍了这么一张,突然想起了那句话:光鲜背后的注定是不为人知的心酸。周遭是被拆掉的房子,也许是为了盖些什么但好像一直被搁置着。
旁边的一个四层小楼的住户区,阳光洒下来的时候,很有一番韵味,显得与这个城市的繁华有那么一点点的脱离。有的人就大敞着门在房间里午睡,有种夜不闭户的感觉,毕竟这个地方换做是本地人都不一定愿意七拐八拐来这么个地吧。
厦门有一条很有意思的街,叫做猫街:在很久以前,厦港区域渔业繁荣,渔民们多在顶澳仔向阳坡地晾晒渔获海产。猫的天性不亲水,只有在食物匮乏时才吃鱼,为保护渔获,当地渔民曾经饲养大量猫咪专职捕鼠,毛多人少,蔚为猫街。随着城市改观和渔业转型,顶澳仔成居民密集区,猫咪失去自然栖息地。为弘扬厦港海洋文化,传承社区记忆,以文化创新再现猫街敦行良善,睦邻友爱之优良民风。
拍的猫咪博物馆中的一只懒猫。博物馆中有各品种世界名猫共60多只,空间所限,每次展出的有20多只,不定期轮换或者做专题展览,我去的那天很不幸,展出的也就是屈指可数的几只。与其说它是一家博物馆不如说是一家蛮有意思的工艺品店,类似于猫的天空之城,毕竟这个店的盈利还是靠卖一些小东西来维持的。有人说,猫街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这个博物馆,后来墙上有了很多涂鸦也有一些特色小店的入驻,渐渐造就了今天的猫街。其实在很多老厦门人心中,他们不愿意猫街成为第二个中山路。
早早的来到了车站,对着初升的太阳,跟这座城市说一句再见。因为去往漳浦动车在厦门北站,但是如果去旅舍到厦门北站的话需要坐相当漫长的公交,所以贪图安逸,便在中间穿插了一躺从厦门到厦门北的动车,8块5的车票还是蛮划算的。
关于住宿,毕竟这里条件有限,很多的都是些民俗客栈,在此亲情推荐:漳州六鳌遇见晴天客栈 ,老板娘是个90后的姑娘@六鳌旅游小达人,暂且就叫她小陈吧。当时我们到了六鳌后导航里并没有这个地方,于是给小陈打了个电话,骑了个摩托就来接了我们。
关于六鳌古城:因城环青山而建,状如一只爬上陆地的大鳌(古代一种形似大海龟的海底动物),故称陆鳌城。城中的青山巨石密林。城墙内侧环山建民居。古城内尚存多处石碑题刻,如“海天一览”、“嵯峨一片石,独视水中天。大地东南去,群山不敢前”等,均为明代守将题赋。青山上原有两座“天后宫”和一座关帝庙,建于明嘉靖年间。城墙内外共有300多棵榕树,其根攀附城墙岩石,把整座古城覆盖在绿荫里,成为古城一大奇观。
其实无论哪里,沿海城市或者村落的旅游旺季都是在暑期,由于自己本身就是从海边长大的孩子,对海鲜和海边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我就挑了一个淡季过来游玩。后来发现,整个六鳌古城似乎就我们俩人,那种走到哪里都没有人打扰的感觉真的是爽爆了。
附一张当天的游览线路图,六鳌有三个海滩比较有名,一个是翡翠湾,一个是第一风车还有一个是虎头山。
在六鳌古城中有一个观景台,可以看到整个六鳌镇的样子,这个地方真的就是很原汁原味的一个古城,在这里的人会讲普通话的不多,包括很多年轻人,所以在这里的几天中,问路什么的基本无法交流,到商店里买东西也是连比划带猜,很有趣。当然像开店的老板娘、饭馆的老板,普通话都是很达标的。
六鳌古镇最为代表的就是明城墙和老榕树群,这些榕树长在城墙上,反而让整个城墙更加的牢固,相反一些后期修缮的城墙远远不及它们。
听小陈讲 在很早以前,人们会用捡来的石头和一些瓦砾来搭房子,如果谁家捡够了石头,全村的人都会过来帮忙盖,作为回报,房子的主人会宰一些猪款待大家,当然那时候是没有工钱的。到现在来看那些细节依然清晰可见,想想那时候的人们,真的是一种“大同”时代。
可能看上去这些房子很破旧,但是确实还有很多人家在住,说来也奇怪,这些经过几百年留下的房子,只要有人住,风吹雨打都不会有事,但是一旦搁置很久没人住,不久便垮塌了。
在山上一颗大榕树旁边,有一个秋千,这成为了很多小孩子的玩具,当秋千荡起来的时候,可以看到背后的六鳌古城。
从山上下来之后,看到了村里正在演木偶剧,这种东西真的是饱含很多历史文化,所以心里还是蛮震惊的,因为现在在很多地方类似的文化已经渐渐被人淡忘了。上面写的虽然是剧团,但是里面大都是一些老人,而且完全是公益性质,地点在一个庙前,却鲜有人来看,现在的小孩子都喜欢电视里的动画片,年轻人更是无人问津,只剩下了几个满头花白的老人在墙根下时不时看一眼这里。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唱的那些东西,但是我还是对这种文化持敬重的态度的。
简单转完古镇,时间还早,便从小陈家租了辆双人自行车,开始去三个海边看看,由于在这边玩两天,况且除了我们也没人用,就算了我们一天的车钱(¥60一天)。从地图上看这几个景点距离确实不近,因此到最后只看了两个,我给大家推荐的线路是后两个海滩,一个是第一风车的风车群,还有一个便是虎头山的日落。翡翠湾虽然名气很大,但是里面除了海滩大部分都是给小孩子游玩的一些东西,比如沙雕、雪雕之类的,而且全部收费,骑车转了一圈便去往了第一风车。
(小贴士:第一风车实际上是当地居民的一个海边,所以骑车过去的时候需要穿过村子,走的路都是极其狭小的小道,只要前面有路你就往前骑,骑到头也就到了)
沿途的风车群和田间耕种的农民。
哞~
第一风车群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这里建造了第一个风车,其实这里是一个非常僻静的海滩,去时正赶上落潮,可以看到很多不错的景色,在这些照片的正后方风车一个挨一个,铸成了不错的风景,只是由于天气原因,不是很上相,就没怎么拍。
岸边的礁石。
我们离开第一风车天色渐晚了,路实在不好认,怕天色太黑找不到路,差不多就回去了。随便吃了些又上山看了看六鳌的夜景。
观景台六鳌古城夜景。
古城的小巷,安静的气氛和这个古城显得十分融洽,偶尔会路过几辆摩托和行人。
其实比起饭店的伙食,老板娘的手艺更胜一筹,客栈里的早餐¥10/人,真的挺够分量的。
南瓜粥。
这个是什么鱼来的,真的忘了,但是味道超级带感的,后面还有一个家常摊鸡蛋,就不发上来了,两菜一粥仅售10元哟~
抽象岩画群,是我国海岸上一处罕见奇观,景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在海浪中冲拍、潮汐洗刷的地方,除了净洁的细沙,便是坚硬的顽石。当海浪发狂时,顽石会把浪花迎上岩画,或许是浪花的洗刷,岩画的底色和浪花一样洁白可爱。景区的主体在海滨的山丘上,景区内沟壑连绵,每一沟壑便是皱皱叠叠的画卷。
当天的游览线路图,从客栈到抽象画廊骑车大概1小时多一些吧,具体路线就是沿着镇上的主路往来时大巴的反方向一直骑,骑到有一个岔路口,有一块大石头,背面写着“一帆重工”,或者简单点,直接开着导航过去。
抽象画廊最为代表的景观除了风化的岩石壁,就是这些搭起来的木架子,虽然并不晓得有什么用,但却是海边上一处别致的景象。
不知道为啥,我觉得这些礁石拍出来的效果比岩画要好,可能那些岩画确实太抽象了……
这些岩石画都是经过海水或者风沙吹蚀而成的,如果你每一年都来这边看,你会发现尽管相同的地方,也会有一些不一样。整个抽象画廊景区并不大,地图上标记的“地球石”、“天狗望月”、“八戒娶亲”,我们都应该看到了,但是确实对不上号……
从景区出来后,又骑回了镇上,还是在香滨饭店,吃了一些东西,又一次到了这里,这次主要拍一些有点人文和自然的一些东西。
炊烟袅袅的六鳌镇。
因为六鳌以渔业为主,基本家家都会晾晒紫菜,所以在山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宇,里面供奉者妈祖,人们过来烧香祈求出海平安,其中明代所建的关帝庙历史最为悠久,但是因为太过破旧,不如天后宫上相,就选了这么一张。
因为去的时候赶上了当地的元宵节,每个庙宇前都门庭若市,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都来到这边放炮。按这边的习俗讲,如果哪个人可以用鞭炮引燃绑在高空的鞭炮,便可得到丰厚的奖品,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拼一起买几箱,当然有些精明的孩子,会低价进一些,然后卖给这些成年人。
小孩子也享受享受其中,很是开心。
其实很不舍得六鳌,除了风景之外还是因为当地的风俗确实让自己太眷恋了,尤其热情的老板娘。走的时候,小陈和我讲起了她的一些想法,她很想让六鳌这个地方有更多的人知道,也很想把她家的客栈做的更像家一样,说了很多她的一些想法,在此真的很希望她可以实现她的愿望,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小伙伴遇见这个朴素的古城。
从漳浦到漳州已经是大概中午,原本定的是漳州到南靖的动车,但是时间实在是没有合适的,淡季的下午4点半之后没有从书洋镇到塔下村的班车,所以在漳浦等车的时候直接把票退了,到漳州换成的大巴,这也是换乘换的最多的一次,但是好在,每次下车时候就从原地坐车就好。
(小贴士:从塔下村回到南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因为路上时间很长,再加上换车等待时间,很容易误了火车)
老板娘是个从哈尔滨远嫁过来的姑娘,在我们等火车的时候加了我的微信,说有事情联系她,所以在之后的交流中听着略带东北口音的方言显得十分亲切,于是在她的指导下,下午4点终于到了客栈。南方人和北方人过年的方式不同,北方人都是回家团聚,南方人则更加悠闲的游山玩水,所以老板娘和我们说,过年那几天家家爆满,过完年之后,则立马清淡下来,言外之意,整个客栈又是我们一个人。
老板娘在家打点生意,大概给我们介绍了下游览的路线和整个塔下村的风土人情,还给我们看了几个央视的宣传片,并且很自豪的和我们说:“我们村现所有村民都是专业群演,导演都可愿意来这边拍东西了。”
公益片传送门:
洗手吃饭:http://www.le.com/ptv/vplay/21945395.html(1:20南靖)
梦想照进故乡:http://www.56.com/u29/v_MTQwMjkyNTIy.html(南靖篇)
由于时间比较晚了,所以就在整个村子周遭稍微转了转,由于之前看过楼庆西的《乡土景观十讲》,里面有一讲就是塔下村,所以很是期待这个地方给我带来的风景。
正如书中提到的,塔下村是个典型的小桥流水试的景观村落,和朴素的六鳌不同塔下则是那种更为田园的古村落。
小桥流水。
由于塔下村的海拔相对较高,所以在晚上经常会被雾气笼罩。
岁月在屋顶留下的痕迹。
很有乡土风情的地方。
每一个土楼都有着自己的名字,"翻身楼"想必也是村民一片诚挚的希冀吧。
晚上的塔下,由于长曝的关系好像时间上好像并不明显。拍完之后正赶上老板娘家开饭,堂哥掌厨,给手艺点个赞。于是我们跟着吃了一些,当然就相当于一个小饭店,钱还是要给的,价格很划算。
土楼A线:田螺坑(四菜一汤)-裕昌楼(东倒西歪)-塔下村;
土楼B线:云水谣-贵和楼-怀远楼;
土楼C线:河坑土楼群(待开发);
在每个景点都有游客中巴或者大巴(¥15/人),由于是淡季每辆车来的极其漫长,外加我们想走一走没有开发的河坑土楼群,所以我们在客栈租了一量家用车,费用有些稍高,总共收了我们200元,所以如果不是赶行程或者淡季的话真的不推荐,当然如果你会砍价另当别论。
早晨,老板娘给我们讲了下游玩的路线,于是在去德远堂的路上吃了些早点。
德远堂:是闽南著名的侨乡之一,也是不少台湾同胞的祖家。这里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张氏宗庙———“德远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德远堂”建在塔下村头的一个山坡上,坐北朝南,占地约6亩左右。正门有牌楼,楼牌正面书写“张氏家庙”四个大字,背面写着“派衍西来”。步入楼牌,穿过庭院后,便是主殿,这是二进的古老建筑。前厅屋檐下两侧各有三座古代名戏人物的泥塑。过了甬道,就是“德远堂”大殿。大殿正中悬挂着一块大横匾,上书“德远堂”三个镏金大字。大殿正中的壁上,筑有一大神龛,排列着历代祖宗的神位。正殿两边有左鼓右钟之设。此外,还有左右各四间的厢房。(简单点就是一个家族祠堂)
祠堂里面记录着一些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也有捐赠的名单,还有一些台湾侨胞的历史。
回到客栈后,老板娘带着我们上了趟客栈旁边的一个土楼,老板娘的公公是土楼的楼长,这个土楼据说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是土质结构但却牢固可靠。
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出了土楼,按照老板娘的指示,我们沿着一条小路去找一个土楼四合院,就是一个院子里面有四个土楼,很多人都没有仔细走过这条路。 四合院内景,果然没什么人来,有的杂草都半人高。
把住宿的所在村子转了一圈,稍作休整,开始A-C线的行程。很多人可能因为爸爸去哪知道的这个地方,所以造就了B线的云水谣,但事实上,拍摄地并非云水谣,而是C线的河坑,由于云水谣给了剧组钱作为宣传,所以拍摄外景的时候在云水谣取景,内景则是河坑。但是话说回来,土楼这种景观,看几个你就会发现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看几个代表就好,所以放弃了B线,选择了就近的A-C。
裕昌楼建于1308年,是福建土楼。现存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69间。全楼有五部楼梯,分为五大卦,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堂前用鹅卵石铺成的一个阴阳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年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
内部被全是楼内住户开设的小铺,卖给游客一些纪念品或者茶叶。
任何景观一旦被开发,随着游客的增多,为了牟利就免不了被商业化,但这样一来很多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失去了本身的韵味。
田螺坑观景台,俗称四菜一汤,田螺坑的名字是因为驱车的公路,向上或向下,都是一圈又一圈,像走在田螺壳上,便因此而名;四菜一汤的由来为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命名:四个圆形的土楼就像是一盘盘菜,旁边有两条长方形土楼,像一双筷子,便戏称四菜一汤。
在下面的观景台去看田螺坑,错落有致,当地人说田螺坑俯视如四菜一汤,仰视则似布达拉宫。
道旁散落的花瓣。
之前老板娘和我们讲,土楼内部构造都一样,而且里面都是卖东西的,估计你们去一两个就不爱看了,过然看了两个土楼就回撤了。由于我们住的地方就是塔下村,所以逛完直接去了河坑。
河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杰作。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曲江圩河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58千米。包括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等6座方形土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等6座圆土楼和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建于1549年。河坑土楼群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称,体现了汉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的体现。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
当我们进到村子里时,很明显是那种未开发的状态,泥泞的小路,鲜有民宿和餐馆。一个老伯看到我们拿相机在拍东西,便很有兴致的讲起来关于这个地方的一些东西,从青山秀水到五行八卦,很是细致,还向我们抱怨,之前有个村长,拿了很多钱说要规划这里,后来腐败贪污,被抓后这个事情也不了了之,希望我们多拍拍,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里。
一些油菜花已经开始结出了花朵,但是并没有成一定的规模,图为油菜花叶瓣。
田间耕作的农民。
年长的老者在土楼门口闲谈。
很多人一说福建除了厦门便是南靖的土楼,但是这里的交通确实很不方便,对于学生党来言自驾不现实、打车不现实,只能一点点的专车来到这个地方,虽然说来回真的很辛苦,但是看到了不一样的文化与风俗就是对这一路最好的犒劳。
起个大早,赶最早的一班车,去了南靖火车站,和老板娘道了别 。南靖的火车站也很有特色,外观是个圆形的土楼,内部则装修的相当简约,在侧面看过去,特别像一只眼睛。
霞浦作为中国的摄影圣地,一直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朝拜的地方,但是每个地方的滩涂日出日落不尽相同,而且距离跨度很大,所以更适合福建周边的摄影爱好者自驾而行,而且当地有很多摄影团,在天气好的时候会有常年拍摄的老师傅带路,你只需要报团,剩下的什么时候、去哪都不用管,他们会安排当地渔民充当模特,你只管按下快门就行。但是人家5天的行程自己确实不合适,所以只能根据情况压缩了一些景点,东西北线各去一些代表性的地方。
另外,拍摄滩涂一定要看好涨落潮的时间,免得拍不到理想的画面。
霞浦滩涂日出日落摄影点。
霞浦内海潮汐表,根据需要可自行安排,行程仅供参考。
到了霞浦之后原定的计划是先去沙江镇拍日落,结果我们到酒店放置完行李之后,等了很久才在福宁公园门口等到去沙江镇的班车,问道从沙江镇最晚回霞浦的班车是5:30,所以从沙江镇实际拍摄时间不到10分钟,太过于匆忙。另外还要说一点的是,沙江镇的滩涂最有名的是S弯,但是之前查到所有的攻略都是说在沙江二中的楼顶拍摄,可我们去的时候门卫和我们说,上边下达的命令不让任何人进入了,所以我们只能另辟蹊径,于是我们找了在沙江二中制高点旁边的一个在建观景台进行拍摄,但是位置很不好,外加匆忙,拍摄S弯的高度不够,效果不好
霞浦滩涂周边拍摄地。
在一个在建观景台上面拍摄的S弯,但是角度太低了,没有上到最顶层,回来之后才发现效果不是很好。
霞浦的天气变化莫测,我们刚到霞浦时还有些多云,好在云层很薄随着日落,海面越来越漂亮,但是无奈为了赶车不能再等下去了,实在是有点可惜。
做上车之后,看到了外面的耶稣光,如果这个场景在海边的话一定非常震撼,可惜自己并不是自驾游……拍完日落也算是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早睡等待第二天的日出。
天气预报说北岐早上多云,所以还是赌了一把,万一还是和昨天下午一样有太阳呢。于是出门打了个摩的,来回60元,如果口才好的可以讲到50元来回。其实在霞浦的三天里来来回回去了三次北岐,第一次是阴天的日出,第二次是晴天的日落,第三次是晴天的日出,作为里霞浦县城最近的滩涂,也是整个霞浦最为经典的地方,阴天和晴天,总会给你带来很不一样的体验和风景。
旅行这个东西一旦确定了,天气什么的都全权交给老天了,所以并没有看到日出,碎碎念的回到了住宿的地方,如家可以管一顿早餐,多吃点省个中午饭。
从霞浦到三沙镇依旧乘坐8路车,做到汽车北站。汽车北站是个老车站,破旧到你都看不出来它是荒废了还是在运营。去三沙镇的车是一辆小巴,两个人就开走了。海峡公寓很多司机都知道,司机把我们放到路口指下方向就找到了。
放完行李后去了趟三沙镇,看了看当地的码头。
非常有城镇气息的一个渔民码头,空气中都弥漫着海腥味。
逛完码头之后就开始了几个滩涂的拍摄,我们从下车的地方上车,在三沙的几乎所有的中巴都路过小皓或者东壁,因为都是一条路上的。
编号就是游览线路,至于价格:三沙镇-小皓¥5/人,小皓-东壁5/人,东壁-三沙镇¥2/人,仅供参考,我总感觉很多售票员要价都太随意了,要么就是已经熟记于心了。
原本第一站是小皓海滩,结果司机聊得太high了,要不是我们问还往前开呢,直接把我们放到了陇头村,让我们花两块钱再坐回去,这个地方真的是空旷,等车等了好久,后来发现坐回去是六块钱……
霞浦以海带和紫菜文明,所以图片上看到的黑色的竹棍都是晾晒海带紫菜用的,而这里的经济组成也很简单,旅游、渔业。所以去的这几个地方都是一个个小渔村。
一些村民在整理一些晾晒回来的紫菜。
其实想拍这个老奶奶修缮或者织网时候的照片的,结果突然台了个头,我也不太好意思再照了。从小皓村往三沙镇走的方向,有个小皓滩涂的观景台,大概要走差不多一公里吧,因为天气缘故,没有什么兴致再去爬个山坡了,所以直接去了东壁。
去杨家溪需要到牙城转车,之前问了老板,在牙城有寄存行李的地方,所以就省了再折返回来的时间。早上,吃了早点,到三沙车站坐到牙城的中巴,等了大概半个小时,车终于走了,好在行程不紧,在路上一直阴沉的天气突然晴朗起来,我看手机上还显示着阴雨天,这里的天气真的是完全靠老天。
到达牙城后,我们把行李寄存到了候车室,就孤零零的放在那里,也没有一个寄存点,售票阿姨说,这个东西没人偷的,于是我们将信将疑的上了去杨家溪的车。
之前看到的杨家溪,很多经典的图片,让我以为我们要去的景点是杨家溪,所以司机直接给我们放到了杨家溪景区,可到了才知道,这里是杨家溪村,坐竹筏漂流的,¥30/人,然后就拿着网上的图片问村民,这里是哪,他们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真的是一句听不懂。后来有个外来的小伙子,告诉我们那里是渡头村的榕枫公园,我看了看标牌写的是1km,于是我们就徒步原路返回,谁知道走了1公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没有来往的大巴,于是硬生生的走了3km到了目的地。
没有牛,倒是有一群散步的鸡,拍的就是你了~
榕枫公园里的千年榕树群。
拍完后返回了霞浦,所幸民风淳朴,行李未丢,在中途认识了一个在深圳上班却喜欢流浪的小哥,还认识了一对热爱旅行的大爷大妈,因为我们不约而同的去了这几个景点,然后又鬼使神差的在不同站上了同一辆中巴,又都是回霞浦,互相加了微信,聊了聊故事,感觉旅行的趣味就是在这里,总会让你认识很多很多与你志同道合的人,让你听闻很多很多不可思议的经历。
因为是难得的晴天,下午也没有行程,我们5个人在霞浦拼了一辆的士去往了北岐滩涂。虽说北岐滩涂不是个拍日落的地方,但是这个滩涂离我们最近,所以直接去了,反正都是滩涂。
头顶有一架飞机飞过,在天空上划过两条长长的尾巴。
果然天晴的霞浦和阴天的霞浦是两个地方,阳光洒在滩涂上,仿佛铺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路上遇到的大爷大妈,来自温州,大爷负责拍照,大妈负责路线规划,两个人就坐在哪里一起等着夕阳。
其实北岐滩涂的日落也很漂亮,无非就是拍不到滩涂,那就拍点别的呗,反正夕阳漂亮怎么拍都好看。
夕阳末尾的北岐滩涂。
愉快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由于天晴,决定为了不给自己的行程留下遗憾,打算早上再来一次这里。因为当时实在没有想到天气这么多变,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来这么多次北岐,如果知道这样的话,可以考虑在北岐住一宿的。
晚上查好的日出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出发,结果发现还是有些迟,随便叫了辆摩的,下车之后火速赶往拍摄地点,如果下次有同学需要看日出的话尽量提前一个小时这样是最安全的,我们刚刚拿出来相机太阳就升起了。
北岐日出。
拍摄日出的时候遇上了摄影团队的一行,各个拿着长枪短炮,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在那个角度去拍什么东西,还雇了当地的渔民在下面摆拍。
日出过后,阳光就有些过硬了,没有日出那么柔和,我见那些专业人士都散了,我们也下山了。
离开了一个安静的城市,进入了繁华,正值学生返校,火车站拥挤不堪,下了火车站挤上了K1公交,坐到龙华天桥(先施大厦),再步行800米走到小希尔顿酒店,其实还算好找。住宿的地方很有特色,因为是旅行的最后一站了,所以住的是豪华太空舱(还有至尊版和经济版的)。
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有电视,有镜子,而且很安静,没体验过的同学可以尝试下。
稍作整顿就开始了新的行程。去三坊七巷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文庙,稍微看了看,殿内全是金灿灿的大匾额,也是一个省级保护单位。
同利肉燕(林则徐纪念馆正对面),是福州一个很有名气的小吃,肉燕和鱼燕很像丸子和馄饨,但是也有很大的不一样,因为同利肉燕旁边也是一家肉燕店,两家竞争的真是不可开交。
林则徐纪念馆旁边有一个三坊七巷服务中心,有卖套票的,实际上三坊七巷就是一个以南后街为主干道,坊巷分居两侧的一个文化步行街。票则是进其中一部分纪念馆和展览馆的通票,价格不菲,购买慎重。
三坊七巷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是福州老城区经历了建国后的拆迁建设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里面很多古建筑设计的都十分简单,看上去十分舒服。
福建还有一种特色小吃叫做捞化,捞化”其实应该叫捞米粉,那米粉是原产莆田的“兴化米粉”,很细很细的细米粉,一捞就熟,故俗称“捞兴化”,后顺口简称“捞化”。除了米粉之外,配料就是一些蔬菜啊、百叶、猪血之类的东西。感觉味道中规中矩吧,不如北方的羊汤带感。
路上一只迷路的小狗,坐在那里东张西望,看着它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福州的西湖公园感觉真的就是一个公园,就是平时散步的地方,相机都懒得打开了……稍作休息之后,准备返回三坊七巷看看夜景。三坊七巷其实是一个步行街光穿整个景区的,要说和哪里连相呢,我觉得是个加宽版的宽窄巷子吧。
三坊七巷其实是一个步行街光穿整个景区的,要说和哪里连相呢,我觉得是个加宽版的宽窄巷子吧。
三坊七巷的一些小吃,第一个是在一进去的纸箱王那里买的,第二个是叫土豆龙卷风。
纸箱王,里面有用纸制作的三坊七巷景观群。
三坊七巷和厦门的中山街一样,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照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这家店里面有一些章可以盖,作为留念。如果有需要纪念品的可以在这里买一些留作纪念,价格感人。
整个三坊七巷游览时间不是很长,如果仅仅逛步行街的话几十分钟就可以穿过,福州其实并不如厦门和其他地方,没有很多景点供游客游玩或者拍照,更多的是作为历史的一种传承和纪念。
百度上从住宿的地方到福州机场说是需要近3个小时的时间,所以起了个早,便匆匆赶往大巴车站。在五一广场前坐8路公交到汽车站下车,下车往回走,到阿波罗大酒店(现名锦颐大酒店)坐空港阿波罗快线(5:30-22:00,¥25/人)可直接到福州机场,后来发现从市区到机场就需要40分钟,于是在机场待了很久很久……
原本计划下午5点半到天津,8点的火车,可以周遭拍一拍,结果因为转机晚点了近一个小时,路上浪费的时间,所以只在津湾广场拍了一张,就匆匆进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