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30
- 收藏229
- 评论7
- 赞76
+1
出发日期/2016/07/17
天数/15天
人均费用/500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海滨海岛 漫游 美食 摄影 环游
故事的小黄花要从一个白日梦说起。
那日白天我看了一组摄影大师史蒂夫·麦凯瑞的作品,其中那张高跷渔夫的照片敲到了我的内心,喏,就是这张。这照片的画面美得让我窒息。更有毒的是,在画面背后我似乎能穿越进屏幕,站到印度洋旁边,看到他们质朴的鲜活生活,这种感觉带了一种魔力,深深扎进我的内心。
我似乎能感受到,周边的空气,此刻都沾上了印度洋盐腥的海水味。
我眯起眼睛,看看窗外刺眼的碎阳光,五月份的天津燥热的让人难以忍受。下过雨的操场地面很湿,篮球场边四周高大的铁丝网交错着伸向灰色的天空,剩下的断云被风卷着匆忙逃跑,空气中带着湿漉漉的气味。我就带着这种失神的情绪在无聊的选修课上睡着了。
梦里有一大片色彩鲜艳的灯,交错出七彩斑斓的舞台光效。我隐约看见阿信,站在那片光里,微笑着跟我唱:
“如果人类的脸,长得全都相同,
那么你和人们的不同,就看你怎么活。
每次冲动留下的,都有所不同,
然而有天你会懂,就是那些,让你不同。
每个渺小的理由,都困住自由,
有些事情还不做,你的理由,是什么?”
于是,我要,说走就走。
东部沿海:亭可马里,有全锡兰最好看的海岸线和沙滩;
中东部:狮子岩、康提等,古城遗迹;
中部山区:茶园火车,自然风光;
东南部沿海:Tissa湖,亚拉野生动物公园;
西南沿海:加勒殖民地古堡,美瑞莎出海观鲸。
1、[▲尼甘布 Negombo]:破旧的小渔村。比科伦坡市区距离科伦坡机场更近。只有两个有意思的景点:一个是泻湖,另外就是鱼市。鱼市的海边腥味重,还有污染,一般都是为了飞机做简短地停留。
2、[▲Pinnawala]:大象孤儿院,会有人让你去摸大象,摸完他们会找你要钱,可以不给,直接走人。
3、[▲康提 kandy]:第二大城市,交通枢纽。因此很热闹,市中心是康提湖,对面就是佛牙寺。从这里出发,可以向东北方向抵达狮子岩,车程约4小时。
4、[▲狮子岩 Sigiriya]:第八大奇迹,门票30美金。
5、[▲努沃勒埃利耶 Nuwara eliya]:高海拔的茶园城市,非常冷。来这边主要就是去霍顿平原徒步(Horton plains national park)、参观Mackwoods茶厂,免费的,英国人殖民时期留下的,英伦风情。
6、[▲Tissa]:来Tissa是为了去Yala National Park亚拉公园,参加safari。Safari价格在60-80美金(5:00am出发,12:00am回到酒店),人均5000卢比。包括当日的一切开支(吉普车、门票等)。
7、[▲美瑞莎Mirissa]:海滩城市,紧临印度洋。拥有兰卡最美的海滩,老外很多。物价偏高。
8、[▲Midigama]:可以看高竿钓鱼的地方,这里的人是真心在钓鱼。旅馆的老板会推荐你去别处,但那些地方连拍照都要收费,按张数来的。
9、[▲加勒 galle]:殖民风情的古堡城市,我觉得古堡内的街道建筑真的非常像马六甲。在荷兰殖民时期,为了显示他们再锡兰的统治坚不可摧,于是在Galle建立了一座占地36万平方米的城堡。这就是如今的加勒的古城堡。城堡非常!适合!街拍!大写的喜欢这里~
10、[▲科伦坡 Colombo]:首都,在兰卡来说算是面积非常大的一个城市,分了15个行政区,fort火车站位于贝塔区西南方。科伦坡的中心街道是要塞区与贝塔区这两个地区,这两个地区凝缩着斯里兰卡人民的生活。科伦坡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那些交错纵横的街区。市内有大型超市big city,tutu车在一个行政区内都可以砍价到200卢比。
在电脑上打开谷歌地图,把所视范围扩到最大,你会发现斯里兰卡就在世界最中心的位置,单凭这一点,兰卡就有一种莫名让人兴奋的神秘感。
紫线:
比较热门的南部。 是斯里兰卡最常见、最多人选择,也是初次到兰卡建议得路线。这条线路涵盖了兰卡有特色的景点古迹。也是此行我参考选择的路线。
蓝线:
相对人少的北部。 这里游客没南部多。北部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只玩北部1个星期够了。比如贾夫纳,还有阿努拉是看白色佛塔的,是一个千年古城。亭马可里海滩很美,游客稀少,适合喜欢度假的人。
斯里兰卡一共有8处世界遗产,分别是:阿努拉德普勒圣城、波隆纳鲁沃古城,锡吉里耶古城(即狮子岩)、丹布勒石窟寺、康提圣城、中央高地(霍顿平原是其组成部分)、辛哈加拉森林保护区、加勒古堡。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央视拍的4集纪录片《魅力斯里兰卡》,这是为了配合2014年9月习大大访问斯里兰卡而拍摄的,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展示斯里兰卡的独特魅力。全片总共120分钟,观看地址:http://jishi.cntv.cn/special/mlsllk/index.shtml
此行,我的行程囊括了其中四个:狮子岩、康提、霍顿平原、加勒古堡。历史遗迹最大的看点,不仅仅是那些经历过千百年岁月侵蚀的断壁残垣,更是它们背后包含的那些风情万种的历史故事。最典型的例子自然是柬埔寨,若你没有了解那些流淌在岁月里的斑驳的故事,看到的仅仅只是一堆又一堆长相雷同的石头。
于是,我翻阅了很多书籍,试图从其中了解这个世界中心的样子。
全程15天,我们的旅程第一站始于尼甘布,顺时针游览,全程挂火车或者公交车,公共交通能搞定的,坚决不包车,除了霍顿平原和亚拉国家公园,这两个地方必须要包车才能前往。兰卡的公交车非常便宜,比如从尼甘布到康提的公交车只要7块钱人民币。
【时间】:2016.07.17 ——2016.08.01
【文字版每日行程】:
Day1: 北京——科伦坡班达拉奈克机场,tutu车去尼甘布Negombo(住尼甘布)
Day2: 尼甘布Negombo——康提Kandy(住康提),
Day3: 康提Kandy——狮子岩Sigiriya——康提Kandy(住康提)
Day4: 康提Kandy一日游(住康提,游玩康提湖、佛牙寺、皇后酒店)
Day5: 康提Kandy—— 努沃勒埃利耶Nuwara eliya(住努沃勒埃利耶,茶山火车第一段)
Day6: 努沃勒埃利耶(游玩霍顿平原、Mackwoods茶园,包车往返)
Day7: 努沃勒埃利耶Nuwara eliya——ella(住ella,茶山火车第二段)
Day8: ella——tissa(住tissa,包车)
Day9: 亚拉国家公园(tissa附近)——美瑞莎Mirissa(住美瑞莎,公交车先到马特勒matara,再转tutu)
Day10: 美瑞莎Mirissa(住美瑞莎)
Day11: 美瑞莎Mirissa——加勒galle(住加勒galle,350路公交车)
Day12: 加勒galle——科伦坡Colombo(住科伦坡Colombo,海上火车段)
Day13: 科伦坡Colombo(住科伦坡Colombo)
Day14: 科伦坡Colombo(住科伦坡Colombo)
Day15: 科伦坡Colombo——飞回北京
推荐给大家三本书:《走遍全球之斯里兰卡》《孤独星球之斯里兰卡 》和《中国国家地理之斯里兰卡旅行指南》。信息资料不尽相同,总可以互相补充,于是我想,干脆我自己动手整理出来,更何况,我总是不能带着沉甸甸的书籍上路。我陆续自制了狮子岩和加勒古堡的导览图,霍顿平原其实不需要地图,他只有一条道路,顺着那套路一直走下去,就可以抵达世界尽头。
最便宜最经济划算的,肯定是亚航。我是在五月份预定的,那个时候恰逢亚航的夏季大促,北京转机吉隆坡飞科伦坡,往返2100元左右,还是建议大家在亚航官网上预定机票,国内无论是哪一个第三方平台都是默认没有托运行李的,官网上可以自主选购是否添加托运行李,20公斤的是100元左右。
建议大家尽量能够网上值机,这样即使要托运行李,也会大大减少在柜前的检查时间。尤其是从科伦坡回北京的时候,还有就是一定要把亚航发给你的邮件打印出来,我在柜前值机的时候前面有个香港小哥既没有网上值机也没有打印邮件,生生check in了20分钟........我在后面等的感觉过去了一个世纪.......我只用了3分钟就搞定。
除了亚航之外,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国泰航空、马来西亚航空也都有转机不同地方然后再去科伦坡的,唯一直飞的是斯里兰卡航空,不过价格偏贵,单程就需要2500元上下,并且不是每天都有。
【关于护照】
护照费用:200元
材料准备:
1、身份证原本及复印件
2、户口簿原本及复印件
3、复印件为A4规格(身份证需要复印正反面,户口簿需要复印户主页,和你所在的那页)
4、照片(必须在公安局指定的照相馆拍照,也可以在出入境拍照,但记得一定要拿拍照时的回执)。
办理时间:15个工作日
备注:必须要你本人到户口所在地公安局入出境管理部门办理,不能委托他人代办。
【关于签证】
斯里兰卡对中国公民已经全面开放电子签和落地签了。
斯里兰卡的电子签,你可以选择自己登录官网自己办理,也可以选择淘宝代办。兰卡的官网很奇特,刚开始的首页是汉语的,可是如果你要自己申请签证的话,转到申请页面就是全英文。官网办理30美金。
我对自己的英文能力有点担心,也实在懒得研究如何自助办理,所以我默默得打开了马爸爸。走淘宝整个流程简直太简单,只需要护照扫描页面得电子版,不用寄给他们,就可以办理。
淘宝价格:235元
办理时间:7天左右出签
有效期:自签发之日起90天内有效
停留时间: 30天
斯里兰卡的货币叫做卢比,英文缩写RS,人民币:卢比=1:20。我行前做功课的时候,看有朋友提到康提Kandy的汇率比较好,美瑞莎Mirissa比较糟糕。不过我全程计算好了所需花费之后,一次性在科伦坡机场取了3万卢比,回来之后我查了银行的流水单,这一笔折合扣掉了1360元人民币。
对了,我没有办华夏银行卡,我用的是地方银行卡,如果大家不方便办华夏的银行卡,也可以找找看你们所在地的地方银行,比如成都银行、北京银行等,因为国家对这些银行有地方补助政策,所以也都是跨境取现不收取国内手续费的,而且不只是每天第一笔。
【关于ATM取现】 :
斯里兰卡目前并不是所有的银行ATM机都可以使用银联卡,仅有Commercial Bank可以银联取款。保险起见,出发前最好换部分美元。不兑换的话也没关系,我就没换,因为科伦坡机场一出来,马上就有Commercial Bank可以取钱。
【关于Commercial Bank】 :
目前唯一在兰卡有银联标识的银行,没有中文界面,但不难。我记得最多一次可以取现4万卢比。它的ATM机在斯里兰卡全境有很多,每个城市都有。
兰卡的电信公司叫做dialog,机场出来就有柜台可以办理,办过赶上班机集中抵达,真是有得排队,清一色的几乎都是中国人。我们从出机场取钱到办理好电话卡,一共耗时2小时左右,没办法,不办理电话卡的话,出机场就没有网络,打tutu车无法谷歌地图导航,害怕遇到司机绕远路或者干脆不认识去民宿的路。
机场dialog的套餐,1300卢比,包含9个G的3G上网流量,免费的当地通话时长50分钟,以及打回中国的长途免费电话50分钟。
事实证明,dialog的网速真是一般般,不过9个G的流量还是够用的,我整个行程15天,到了有wifi的地方尽量用wifi,不用流量看视频,到离开兰卡的那天还剩下1个G左右的流量。朋友的流量用完了,用完后是可以接着上网的,因为电话卡里本身有350卢比的话费,会直接扣抵这些话费,我朋友最后两天已经没有流量了,但是还是和之前一样的使用网络,最后离开时刚好把话费用掉。
dialog查询流量,拨打#456,挂断之后会有短信发过来告诉你还剩下多少流量。而话费余额,会直接显示在页面上。
【机票】 北京往返科伦坡,小计:2400元。
【住宿酒店】 14晚,小计约:1300元。
【门票】 小计:RS 14185,约合人民币650元。
*狮子岩:成人:30刀(RS4260);儿童:15USD;3岁以下免票
*佛牙寺:成人:RS1000;儿童免票;
*霍顿平原门票:RS10700(四人通行套票),单独一人RS 4000,二人套票6000RS。
*霍顿平原包车:RS5000(四人总价)
*亚拉国家公园:RS5000(每人)
【交通】 小计:RS 3400,约合人民币155元。
*机场tutu车到尼甘布:RS 375(每人)
*尼甘布公交车去康提:RS 140(每人)、行李100RS;
*康提公交车去丹布勒:RS 330(每人)
*丹布勒公交车去狮子岩:RS 40
*茶山火车(康提kandy 去 努沃勒埃利耶 Nuwara-Eliya):RS 150(二等座)
[插播: 努沃勒埃利耶 Nuwara-Eliya的火车站叫Nanu oya,从这里打车去努小镇,一车RS 400。
*茶山火车(努沃勒埃利耶 Nuwara-Eliya 去ella):RS 110(二等座)
*tissa 公交车去 马特勒matara:RS 135.
*马特勒matara 公交车去 美瑞莎:RS 70.
*美瑞莎 公交车去加勒:RS 50
*海上火车(加勒galle 去 科伦坡Colombo)RS180
【吃饭】 小计:约合人民币400元。我不是一日三餐按时定量的吃饭,所以这部分的花费也许不能代表所有人,我经常会在超市买零食来当早午餐。兰卡当地饭菜比较贵,每顿约30元左右。
【手信】 :余下的钱全都买了手信,主要是各种茶。
三大交通工具:公交车、火车和tutu车。
我们此行全程无包车,而是乘坐以上三种公共交通。
tutu车在斯里兰卡非常普及,车类似国内的电动三轮。除了科伦坡是有计价器来按照公里数计费之外,其他城市都是人为开价,记住一定要砍价!!对半砍那种。tutu车司机看到是中国人都会喊高价,可能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个比较富裕的国家吧,因为兰卡有很多设施、建筑、铁路公路都是中国资助修建的。、
▲【价格方面】▲
机场——尼甘布,打车,RS 375(每人)
*尼甘布——康堤,BUS,RS 140(每人)、行李100RS。
*康堤——丹布勒——狮子岩,BUS,RS 330+RS 40=370(每人)。
*康堤——努沃勒埃利耶 Nuwara-Eliya,茶山火车,RS 150(二等座)
*努沃勒埃利耶 Nuwara-Eliya —— 埃拉 ella,茶山火车,RS 110(二等座)
*埃拉ella——tissa,包车,RS 50(每人)
*tissa ——马特勒matara——美瑞莎Mirissa,BUS,RS 135+RS 70=RS 205
*美瑞莎 Mirissa—— 加勒 Galle,BUS,RS 50(每人)。
*加勒Galle——科伦坡Colombo,海边火车,RS180(二等座)
*科伦坡Colombo——机场,机场小巴,200RS/人,200RS/行李。
▲【火车总体情况】▲
斯里兰卡被很多旅游杂志誉为“拥有世界最美火车线的国家”,最美的两段:
第一段穿梭在高山茶园的“茶山火车”:康提Kandy——努沃勒埃利耶Nuwara eliya——ella。乘茶山火车让人如同穿梭在《绿野仙踪》所描绘的童话世界
第二段是漂浮于大海之上的“海上火车”:加勒galle ——科伦坡Colombo。海上火车则让人仿佛置身日本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海上火车情境中,这正是宫崎骏经典漫画的灵感来源之地。
斯里兰卡火车时刻表时不时会有变动,所以网上查到的时刻表仅供参考。斯里兰卡火车分为一等(1st-class)、二等(2nd-class)和三等(3rd-class)车厢,票价相差很大,但相比国内价格,都非常便宜。但是并不是每条线路都会有一等座,比如著名的海边火车只有二等与三等座位,而茶园火车(Kandy-Ella)也要分车型的,老款车型有一等座,而从中国进口的新车型没有一等座,只是在车尾部专门设立一节属于游客的独立车厢,虽然标注也是三等,但是对号入座,与其他车厢隔绝。
斯里兰卡火车进站不报站名,要善用谷歌地图。
▲【座位类别】▲
一等座:就一个车厢,不能与其他车厢随意走动,是每人一个的软座(票上有座位号),不卖站票,全都是外国人乘坐。一等车厢在火车尾,车尾安装大玻璃窗,观光绝佳。因为座位有限,票不太容易买到。从Colombo坐到ella,9个小时,票价是人民币30多元。一般国内的旅行团喜欢给游客买一等座。
二等座:独立座椅,但不对号入座,上车晚了就站着吧。乘客依然是外国人居多,欧美的背包客也喜欢二等座,二等座座位相对宽敞舒服些。但有时也比较拥挤。从galle到Colombo,二等座票价不到人民币10元。
三等座:长条座椅。先上车先坐,后上车没座。当地人居多,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很拥挤。我不建议大家乘坐,虽然票价3、5元超便宜,但是人真的太多了,兰卡人身上的体味十分酸爽,再加上火车晚点是常有的事情,到时候别说拍照片挂火车了,不头晕恶心就是万幸了......
▲【如何购买】▲
二、三等座位车票不能预订,只能提前2小时到火车站购买。
▲ 【列车时刻查询】 ▲
关于票价和时刻问题可以到斯里兰卡铁路局网站 :http://www.railway.gov.lk/ 。
手机端口可用:http://slr.malindaprasad.com 。只要输入出发城市首字母和到达城市首字母,就可以查看车次、到达时间等信息。
1、康堤:康堤火车站 Kandy Railway Station
*距离康堤湖15分钟。可以直接到售票窗口购买,能买到最晚10天以后的车票
*地址: William Gopallawa Mawatha
*营业时间:5:30 - 17:30
2、努沃勒埃利耶: Nanu Oya火车站 Nanu Oya Railway Station
*努瓦勒埃利耶没有自己的火车站,最近的火车站位于临近的小镇Nanu Oya。从Nanu Oya火车站乘tutu车即可到努小镇市区,400卢比一车。
*地址:AHN Highway(A7)
3、加勒:加勒车站 Galle Railway Station
*地址:Colombo Rd(A2),步行出老城区5分钟即可到达
4、科伦坡:科伦坡要塞火车站 Colombo Fort Railway Station
*地址:Olcott Mawatha,Colombo 11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周六 9:00-13:00
兰卡饮食三大特点:好多咖喱、没有青菜、超多海鲜。街头小巷的小吃是各种油炸面团。
兰卡人喜爱吃辣,红辣椒是调料中最常见的,几乎每种菜都加放大量的红辣椒,咖喱,炒菜油是椰子油,所以混合起来的味道就是:又甜又辣,太奇怪了。
咖喱鸡、咖喱土豆、炒饭、炒面,蔬菜的话吃的比较多的是豆角。
兰卡随处可见的椰子,50卢比一个,卖贵了就跟他砍价。除了科伦坡卖的贵,60到80卢比吧。特别甘甜,喝完之后,还可以喊老板削开里面挖着椰子果肉吃。
在兰卡的这些日子,因为盛产红茶,不知道喝了多少种茶。这里上红茶的时候,还会附送一小壶奶和白糖,由你自己选择是否添加。加了奶之后就是奶茶了,超级好喝超级醇正口感的奶茶!!!味道就是茶中有奶味,奶中闻茶香!茶的种类太多了,我在后面茶园部分再介绍。
1、时差:
中国比兰卡快2.5小时,也就是当国内12点的时候,兰卡才上午10点半。
2、物价:
斯里兰卡的交通最便宜,城际之间的公共交通往往不超过10块钱。住宿其次,双人标间200人民币左右。吃饭却是最贵的,又贵又难吃(哭泣)每顿饭人均30到60元人民币不等。
3、语言:
兰卡的母语是僧伽罗语或泰米尔语,不过英语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大部分兰卡人都会简单的英语沟通,火车站和餐厅菜单,都有英文提示。
4、药品:
(1)带些清热解毒的药,藿香正气水等;(2)防晒,芦荟胶。每天回去擦一些,皮肤状态恢复的快。(3)晕车药。尤其是计划搭乘公共交通的朋友们一定带上!兰卡的公交车和火车有时候非常挤挤挤挤挤挤挤挤挤挤挤挤挤挤挤,兰卡人的体味又很冲,大部分公交车没有空调,加上高温闷热,国人很容易出现不适应而难受头晕的症状。(4)驱蚊水。热带地区必备,尤其建议大家带止痒类型的,被兰卡的蚊子叮咬之后,真是奇痒无比.......
5、旅行必带物品:
(1)转换插头(其实不带也没关系,我住的所有民宿都给提供了转换插头);(2)袜子(佛牙寺等寺庙需要脱鞋,光脚走在石板上烫到哭。而在茶园那边又很冷,袜子防寒御暖效果都很好) ;(3)厚外套(霍顿平原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冷,冷到哭!一定要带厚度差不多等同于毛衣的防寒衣);(4)糖果(分给当地孩子们吃,他们会非常开心,就会很开心的跟你合照啦);(5)口罩(如果你去亚拉公园,那边全是沙土地,吉普车一过沙尘暴8级简直);(6)遮阳伞(正午时分,晒炸);(7)薄毯子(兰卡的民宿和酒店都没有被子的,仅仅提供一床非常非常薄的床单,早晚温差比较大,怕冷的女生,建议自己带个小毯子,以防感冒,顺便提一句,亚航的飞机冷空气开的也是不要钱......)。
尼甘布是个著名的海滩鱼村,之所以会成为很多人兰卡的第一站,主要是因为它比科伦坡距离班达拉奈克机场都近。
只有3个景点:1个泻湖、2个鱼市、1个教堂。
*关于泻湖:Dutch Fort 泻湖的距离稍远,如果只是短暂停留,一般不去。位于泻湖与大海入口之间的狭长地带,如今只剩下遗址,堡垒是在19世纪末由于英国人需要石材建造监狱而被毁坏,主要遗迹是东面的主门和城墙。周围的海滩上停着各式渔船,乌鸦和海鸥随处可见。
*关于鱼市:尼甘布有两个鱼市,一个在中心城区,另外一个在外围叫 Lagoon Bridge。清晨6:00左右到达外围的Lagoon Bridge的鱼市,就会看到规模浩大的渔民捕捞归来的场景,非常富有生活气息。也会有渔民来搭讪喊你坐他的渔船绕运河一周,15分钟价格在1000卢比左右。中心城区菜市场附近的鱼市,则全天开放,可以看到很多尼甘布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状态。
*关于圣玛丽教堂: St Mary's Church尼甘布最大的教堂。彩绘的天花板很好看。
抵达兰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取行李、排队取钱、买电话卡, 班达拉奈克机场小的可怜,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满了刚抵达的旅客,他们兴奋的彼此分享着旅途咨询。我已经辗转飞行了两天,几乎没有睡过好觉,此时此刻,站在拥挤的人群里,我觉得周围真的很聒噪。我跌跌撞撞跟着人群处理完这一些列零碎的事儿之后,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时分了。
迈出机场的那瞬间,扑面而来了一阵潮湿又清冷的雨水气息,看着眼前黝黑肤色的兰卡当地司机们,听到他们操着蹩脚的中文招揽游客,我看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00:40分。莫名的开始兴奋了:
“ 噫 —— 26个小时哎!”
因为抵达的时间太晚了,已经没有去尼甘布的公交车和tutu车,迫不得已只能选择门口的小黑车。谈好了价钱,整车1000卢比去我们的民宿。上车后,遭遇了在兰卡遇到的第一次司机师傅坐地起价的小波折。他开出机场那片较为繁华的区域后,停靠在路边,问我们要民宿的位置和名称,我以为他是要再次确认,谁知道他看了之后说他不知道这个地方。于是一番七零八碎的英语沟通之后,他给民宿去了个电话,听不懂他们用兰卡语言叽里咕噜的怎么交流了一番,挂了电话之后,他说:“Your hotel is not in Negombo,outside!outside!”
outside?那一刻,我整个人蜜汁懵比.........
早就听闻兰卡的商人精于算计,尤其喜爱从“ 什么事都习惯用金钱解决的中国人”身上榨取油水。于是我再次致电了民宿。沟通之后我明白了,我们的酒店不是在尼甘布最繁华的市区中心,是在比较偏外的位置,靠近外围鱼市。最终1500卢比成交。这件事儿也提醒了我,在后续的旅程中,打车这件事儿一定要交涉清楚,谈好价钱,多次确认。
第二天清晨,订了5点的闹钟去看鱼市。磨磨蹭蹭,差不多6点钟才动身,出发的时候,夜色的声响和喧嚣都已经消失无踪。这个破旧的小渔村正在渐渐苏醒起来。我坐在tutu车上,沿途观赏着我的第一眼兰卡印象。行前做功课的时候,得知斯里兰卡看似肤色黝黑的欧罗巴人,其实是白种人。包括周围南亚地区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过也都是白色人种。只是因为他们地处热带,长期强烈的太阳暴晒,使得他们的肤色变得暗淡。
鱼市到了。天气不好,阴沉沉的。
呼吸着港口吹来的鱼腥味的印度洋海风,穿梭在色彩斑斓的鱼种里,漫天飞舞的乌鸦和白鹭给这里点缀了特属于锡兰的味道。伴随着哗啦哗啦翻滚的浪涛声,捕鱼而归的人们各自忙活着,买鱼卖鱼讨价还价。
我站在他们中间,他们旧跟我笑,真喜欢这种接地气的生活气息。
早晨磨蹭了太久出门,到这里已经错过了渔船归航的震撼场面,此时出海捕鱼的船只已经靠岸,渔民们一起努力把渔船拽到海滩上,方便将捕到的海鲜卸在码头上,直接交易。看到我们的到来,冲我们羞涩的笑,而有些热情洋溢的渔夫招呼同行的男性朋友前去帮忙拽船。想来,他们对于举着相机的游客已经司空见惯了。
其实我是怕狗的,而这里的狗却都特别懒散,很出乎我意料,我一点都不害怕它们。它们的眼神特别的无辜,也丝毫不惧怕陌生人,不冲我叫喊不冲我凶。我把这张照片po到朋友圈后,闺蜜说:我靠,狗啥时候能离你这么近了??!!
之前从攻略里看到大家都说兰卡人热情洋溢。看到渔民们正在整理打捞回来的鱼,穿粉红T恤那个小哥有点貌美,于是我蹭上前去想拍合照,开口前却有点羞涩的不知道怎么说。于是我尴尬的笑笑,然后挤出来几个英文单词,他们看了看我,互相之间用当地的僧伽罗语交流了几句,都羞涩的低下了头。
第一次蹭合照,失败
第二次蹭合照.......
算了,我还是自己和船合照吧
那就只能这样合照咯
正在晒鱼的渔民。
不知道是不是母子俩在等待忙碌的丈夫。
很冲的鱼腥味,放置在这里,不久就有乌鸦前来猎食。
从鱼市出来,下一站我们前往St Mary's Church 圣玛丽教堂。打开谷歌地图,很方便,按图索骥。此时已经快到中午了,气温升高,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路旁停靠着tutu车,看到异国的游客,司机们就会热情的打招呼“hello”
从鱼市出来之后还有茂盛的大树可以遮阳,不过越往前走树木就越少。我们走到这片粉红色的低矮建筑群的时候,小路两边完全没有了树林,热的我心情有些不美丽。
一间咖啡馆,日上三竿却还没有开门。想了想,当地人应该很少会有人闲来无事进咖啡店里喝杯咖啡,店主可能也只是个爱好而已,不指望它赚钱吧。
St Mary's Church 圣玛丽教堂,到了。
这个教堂是尼甘布最大的教堂,当地人聚集在里面做祷告,里面没有游客,几乎每个人都穿着兰卡传统的服装,这种仪式感让我有点敬畏,不忍心打扰他们的仪式,我没进去。站在门外看了一会儿。
结束祷告的两位老婆婆。
斯里兰卡的安佳牛奶很好喝,也很便宜。
诺,去 康提kandy 就是要乘坐上面这样的老式公交车,敞开的车门,当地乘客随时跳上跳下,狭窄的过道,以及一路自嗨的印度音乐混合着满大街的咖喱味道。从尼甘布negombo到康提kandy ,公交车耗时3.5小时。
路线:康堤kandy —2.5小时—丹布勒Dambulla—40分钟—狮子岩 [约3个小时]。
康堤没有直达车,必须先从康堤客运站坐班车去丹布勒Dambulla,丹布勒有往返狮子岩的长途汽车,从7:00开始,每半小时一班,车程约40分钟。最后一班回丹布勒的汽车在19:00左右发车。而从丹布勒回康提的公交车会一直持续到22:00。
(备注:) 康堤客运站的乘坐点在Torrington bus,走过钟楼顺着人流就可以看到。去丹布勒的汽车不在车站里面,在拐角处,找不到的话,在车站随便问一个当地人,他们就会指给你在哪儿。那个拐角刚过去,就会有人一窝蜂的上前喊Dambulla和Sigiriya,人满就发车,人不满定点也发车,很随意。Kandy到Dambulla的车程不到3个小时,山路比较曲折,建议晕车的朋友们最好事前吃个晕车药。
(备注:) 看完狮子岩之后,如果赶不上最后回丹布勒的汽车也没关系,包一辆tutu车也可以回丹布勒去,砍价800卢比。只要赶上丹布勒回康提的汽车就可以。
色彩斑斓的公交车,天花板都有印花。
抵达丹布勒车站,下车之后在马路对面会看到这个车站,这里就是发车去狮子岩的班车所在地。所以,需要过马路,我们傻傻的在下车的地方等了很久,还被tutu车司机各种忽悠说班车会很长时间才来一辆,让我们坐他的车过去,每人300卢比。幸好我们没有上当,后来就等不来问了过路的当地人,才得知要过马路。
诺,就是右边这个司机忽悠我,热情的有点小狡猾。不过一看我举起相机,就很开心的摆起来pose。
斯里兰卡一直被称为狮子国,国旗和国徽都是狮子的图案。不过这个国家并没有狮子,只有祖先驯服狮子的传说,以及这座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狮子岩”。关于这里的传奇历史故事,网上一搜一大把,各式各样,无一不在诉说着古老国王的那些韵事。因此,也许很多人都忽略了,这里啊,在地理意义上,是一座死火山栓的事实。火山栓是死火山被侵蚀后的内核,熔岩涌出之后淬冷凝结,经过上百万年风、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后残存于地球之上。
狮子岩两大看点:
1、螺旋楼梯,可以沿着陡峭的墙壁欣赏著名的西格里亚 “ 天使般的少女 ” 壁画。
2、是攀登到顶峰,看落日的余晖洒满这片土地,思绪畅想曾经的君王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在这样的高处看着他的土地。为了做足功课,更好的观赏狮子岩的历史遗迹,我还特意把正确的浏览地图存到了手机里。经过亲身体验,想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把以下三点记在心里!!
狮子岩三大注意事项:
1、热。热的N次方!高!能!预!警!的热啊!!我在狮子岩游玩了一圈,黑了三个号,我去之前也擦了防晒霜,但是看起来效果微乎其微。狮子岩不仅是热,并且非常晒,爬上去的过程也很艰辛,会出很多汗,有很多楼梯,越往上越没有树木可以遮荫,尤其是到旋转楼梯的时候,我感觉我的五脏六腑都要炸了.......
2、带上补充能量的食物和充足的水。狮子岩爬到山顶有1000级台阶,走个来回需至少3小时,景区只在门口售票处有个水吧,卖点水和典型的兰卡式甜到忧伤的糕点,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处小卖铺!!!我带了两瓶水,全部喝完了,但是爬到顶端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渴,感觉全身被掏空......
3、运动鞋,长裙或者裤子(长短都可以)。我是穿着拖鞋去的,在旋转楼梯以及最后爬到顶端平台那段楼梯我时刻感觉鞋要飞出去了,因为当时已经很累了,没有力气抬腿,感觉要控制不住鞋子了。我也是穿着短裙去的,在旋转楼梯那段,因为我去的当天人非常多,还有很多当地人,楼梯那段是完全镂空的,也就是说我在上面的时候,下面抬头也许就能看到我......(你们懂吗==#)我明显感觉到了下面的兰卡少年们,那些血气方刚的笑声特别别扭,还时不时盯着我看,虽然我穿了安全裤,但还是感觉不舒服。所以不建议大家穿短裙。不过人少的话,也许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狮子岩游览顺序:
从博物馆一侧的正门开始→莲花水道Lotus Channel→水上花园water gardens→国王浴池Royal Bathing Pools→石窟寺院Cave Vihara→说法崖Preaching Rock→美女壁画Frescoes-The Sigiriya Maidens→镜子墙(镜子走廊)Mirror Wall→狮子入口Lion Terrace→王宫遗址Royal Palace→投石机和大象崖Stone Throwing & Elephant Rock→议会大厅Council Hall→阿萨那礼拜堂Asana Chapel→眼镜蛇岩Cobra Hood Roc
狮子岩的门票30美金,几乎是全兰卡最贵的景区门票。售票亭在狮子岩博物馆的外面,买了门票,向右手边转走小路3分钟就可以看到博物馆。
进去之后,走一小段就能远远看到狮子岩遗迹的真身:王宫遗迹(⑨)
当天人非常多,于是为了拍出人少一点的照片,在这里停留了将近一个小时吧。不断的等人群过去。没有一点遮阳的树木,我就是在这里,成功的黑了3个色号。
我旁边的池水就是国王浴池(②)。
这是位于狮子岩右手边的狮子岩博物馆。里面是不允许拍照的。
内护城河。
穿过内护城河,顺着这条路就能一直到狮子岩脚下。
【 概况】:
康提,被称为“最具斯里兰卡风味之城”。这是一个大街小巷都充满世界遗产建筑的地方,很有殖民地的异国风情。同时,这也是一个山城,是斯里兰卡的第二大城市和佛教圣地。Food city是最大的超市,酸奶好喝!旁边就是KFC,鸡腿咖喱饭很有兰卡特色。
【 游玩指南】:
1、康提湖:
也是一个充满了故事的人工湖。湖的所在地原本是一大片稻田。1807年,康提王国最后一位国王Sri Wickrama Rajasinha下令建湖,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曾奋起反抗,他们的人民拒绝在这个工程中充当劳力。为了阻止人们的抗议,统治者残忍地将抗议者的尸体插在河床底的木桩上示众。
2、佛牙寺:康提湖旁边。
门票1000卢比,进去要打赤脚,拖鞋要收费存放,我随身背了包,用塑料袋把拖鞋包起来放在包里也可以,能省一点是一点。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里面供奉佛祖释迦摩尼的牙齿舍利,绝对的国宝。每年的 7、 8月间,在这里庆祝盛大的佛牙节。据传,释迦牟尼的佛牙只有两颗流传人间,一颗珍藏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的佛牙塔内,另一颗就在这。
*开放时间:寺庙开放时间5:30-20:00;
*瞻仰佛牙时间5:30-6:45、9:30-11:00、18:30-20:00。
注意:进佛牙寺要求穿过!膝!(重点!)裤子或长裙,不能穿无袖,不能穿透色会看到皮肤的衣服。我因为穿了的裤子是侧面开叉,并且膝盖会隐约露出来的,所以被挡在了门外。于是我打了tutu车回酒店换衣服,因为寺庙门口的披肩只能买不能租,丑的不行的一块布就买700卢比,完全不接受砍价。我打tutu车回酒店来回才200卢比。
3、皇后酒店Queen's Hotel :佛牙寺对面。19世纪英国人入侵为了纪念英女王建造的。
4、瓦卡勒自然保护区: 佛牙寺背后的山脉。
5、佩拉德尼亚植物园(Peradeniya Botanic Gardens):位于市区向西南方向6公里佩拉德尼亚区域内,这座植物园前身是作为14世纪国王Prakuras Bafu三世为王妃建造的王室花园。在1821年改为植物园后,成为斯里兰卡最大的植物园,占地60公顷,植物种类多达4000余种,三面环着马哈威利河(Mahaweli Ganga)。
抵达康提的第一天,我们休息之后,转天便去了狮子岩。这已经是在康提住的第三天了,明天就要坐茶山火车前往努沃勒埃利耶 Nuwara eliya。
这些地方要逐一去看看。我们住的酒店距离佛牙寺不算远,步行大约20分钟。我们是先到foodcity去买了点水和饮料,从foodcity走过去大约5分钟,很近。还没到佛牙寺,先看到了这座惹眼的白色建筑,著名的皇后酒店。
【皇后酒店 Queen's Hotel】
超过两百年的古老酒店。这里现在依旧对游客开放,四星级的酒店,标间的房价是700人民币左右,在兰卡来说,真的是太贵了。背后的历史故事:这里曾经在1798-1948年,英国殖民时期是英国长官的居所。1948年后,负责执委工作和独立前的过渡权利的英国皇室的总督居住于此,直到1972年,锡兰才独立成为共和国。可以说,皇后酒店见证了兰卡从殖民时期到解放独立的那段艰难的时光。
在皇后酒店前面的这个十字路口,大概拍了一个小时......如果不着急去佛牙寺的话,继续往前走,就能看到这栋很带感很复古的旧楼,这里依旧在办公,是当地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楼前停了很多车,这在斯里兰卡其他地方很难见到。这样来看,律师在兰卡应该是个高薪的职业吧,康提也是兰卡相对发达的城市了。事实证明,我们后来在mackwoods茶园的时候,听我们的司机说,兰卡没有卖苹果手机的,可能科伦坡有吧。价钱他说他猜不出来,一定很贵很贵。
里面正在咨询法律事务的当地人,气氛很是沉闷。我跟朋友说:哇,好严肃啊!她说:对啊,法律纠纷啊。我想想好像也是,这里是正经的律师事务所哎。
顺着律师楼这条路走到底,就能看到这座圣保罗教堂,教堂在佛牙寺里面,一墙之隔。
【 佛牙寺 (Temple Of Tooth Relic)】
这座寺庙在全体斯里兰卡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是斯里兰卡佛教最神圣的场所。从修建之日起,几乎每届国王都把最大的心血付诸其中,使得佛牙寺成为凝聚斯里兰卡千年艺术魁宝的重要殿堂。
每日早、中、晚3次在震慑人心的鼓乐声中,由3位高僧,分持3把不同的门匙开启内殿大门,进入内殿,举行隆重的敬拜仪式,仪式之后再开启内殿拱门,让信徒与游人从门外鱼贯瞻仰供奉佛牙的佛牙塔。
供奉在寺院内的佛牙,相传是公元前543年在印度火葬佛陀时得到的。公元4世纪时,当时整个印度动荡不安,佛教严重式微,为保存最重要的佛牙遗骨,避免因争夺而消失,公元311年,印度基提西里·梅旺(Kithsiri Mevan)国王遂派遣西玛玛里(Hemamali)公主,将佛牙和百来颗猫眼石一起镶藏于金色发饰,与旦塔(Danta)王子一同从卡林格(Kalinga)护送到斯里兰卡,供奉在阿努拉德普勒,成为斯国人最重要的精神象征,也是最重要的国宝。也因为佛牙如此尊贵而为最高权力的权杖,历代国王都会将佛牙迎至国都,并兴建寺庙加以供奉。两千多年来,斯里兰卡历经几度迁都,佛牙随着每次迁都不停转移,最后安放在了康提。
肤色的墙壁,褐色的旧城墙,拍起照片来,感觉要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了。
后来我还听说了一个故事:佛牙寺后面有一座山,很多苦行僧在那里修行。传说马来西亚第二大富豪的儿子就在那里出家,富豪每年都来看望儿子,问儿子想要什么,他儿子每次都说什么也不想要。
通过安检之后,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就会到寺庙的门口。路边插着这些色彩鲜艳的小旗,旁边就是苍天大树。佛牙寺到处都是浓浓的绿色,透着一股柔和。远端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佛牙寺内的八角形殿堂。
在大树下乘凉的当地少女。
笑靥如花的老奶奶。
这里就是佛牙寺寺庙的入口。我们进去的时候恰好遇到一批刚刚结束祷告的信徒们出来。
八角形殿堂,这座殿堂曾经是国王的休息场所。
刚走进去,就会看到有贩卖祷告花朵的摊位,当地人都会买两朵,有点类似于咱们进寺庙的时候要烧香。进大门后随即右转,再要通过一段拱形长廊。长廊两侧的墙壁上绘有朝圣者的形象与拱门图案,而拱形屋顶上也是画满了莲花图案。
拱形长廊两侧的墙壁和顶部画满了装饰图案。
墙上画着手托供品的信徒形象。
二层的内殿,正是供奉国宝佛牙的地方。整个殿内正中供奉着一尊巨大的坐佛,金光灿灿,前面的莲花台里都是信徒们供奉的莲花和佛烛,香火不绝。殿左侧有一个暗室,那里就是安放佛牙的房间。暗室里有一座 7 层金塔,金塔内又有 7 个小金塔,一个罩着一个。每层小金塔内藏着各国佛教徒供奉的珍宝,最后一个小金塔不到 1 米高,塔顶饰有一枚钻石,塔里有一朵金莲花,花芯有一玉环,长约 5 厘米的佛牙就安放在这玉环的中间
虔诚祷告的信徒。
从这里出来,是一大片空地。这里风吹的很舒服,很多游客和当地人在这里乘凉聊天,日子过的很惬意。
【 康堤湖 (Kandy Lake)】
传说这里曾经是国王与皇后沐浴的地方。康堤湖的湖水整体都是碧绿色的,是一个受保护的湖泊,四周种植着各种树木,棕榈或者灌木丛。因为不允许垂钓,所以这里的鱼多而且肥。湖面上也经常可以看到鸬鹚、白鹭、鹈鹕等稀有的鸟类。如果天气好,傍晚橘黄色的湖面漂浮着佛牙寺僧人的诵经声,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康提湖之于康提,犹如西湖之于杭州,相信没有康提湖,康提整个城市会失色不少。
不乏小情侣们在这里撒狗粮,秀恩爱
对面望过去的那座郁郁葱葱的山,就是瓦卡勒自然保护区。
康提湖周围很多手推车在贩卖一些兰卡当地的零食,买了椰子汁和薯片干,都是50卢比,2.5块钱人民币,椰子汁真的很好喝。总体来说,康提的物价还是很美丽。
时间不早了,我们准备就此打道回府,好好休息。路过了街边一家水果汁店铺,进去要了一杯果汁。各种果汁都很便宜,而且是鲜榨的,木瓜汁80卢比,也就是4块钱。
口感很纯正,不加冰不加水,完全纯天然鲜榨木瓜。
康提街景,破破旧旧的,很市井。
彩票摊。我们后来买了一张,结果是那种人工手动兑奖的,就是第二天你要自己前去买彩票的这个摊位,他们会告诉你号码是什么。后来我在兰卡全景都频繁到看到卖彩票的摊位,总是聚满了当地人。也许越是贫穷落后,越是把希望寄托于幸运之神来眷顾自己。
我们先去车站买了车票,路过康提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钟楼。
火车站前面的那个路口的交通状况非常糟糕,各种车辆穿梭不停,没什么交通秩序可言。
这就是康提火车站啦!后来我回想起来。康提的这个火车站,算是全兰卡除了科伦坡之外最大的火车站。
复古的列车时刻牌,开启拍照模式。旁边还有张贴出来的海报类型的列车时刻表,我没怎么看懂,其实大家利用网站提前查好时间最方便,车站的列车时刻表兰卡的文字和英文混在一起,感觉很凌乱。
这对外国小情侣,是典型的背包客。来了之后把背包咣当往地上一扔,随身半躺下了下来。特色随意特别自由。后来我们在ella又遇到了他俩,在等车的时候他们玩起了互相踩脚的小游戏,两个人穿了一模一样的情侣款登山鞋,完全不怕彼此可能把鞋子踩脏。踩到对方后,还会哈哈的大声笑出来,那种无所畏惧的自由感真是特别迷人
开!始!挂!火!车!!!!疯狂拍照模式开启!
其实从kandy开出来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茶山景色可以看,我从一开始上车就莫名兴奋,拿着相机拍拍拍。刚开始只有零星的绿草地,至少要等40分钟以后才会渐渐进入高原地区,开始慢慢有茶园可以欣赏。车速其实并不低,景色刷刷的一直闪过,看多了我就是开始慢慢有点头晕。我站在门口心脏扑通扑通的跳,我们的车厢前面紧挨着一等座车厢,一等座的车门是完全封闭的,于是他们有时候出来看一眼,会说:“妈呀妈呀,这也太快了。”
我们车厢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人家前面一等座车厢的.....。他不会说英语,所以我们沟通起来有点困难。后来我回想起来,我刚开始上车就跑去守着车门的时候,他就示意我让我回座位,当时我错以为难道不能挂吗?但是我坚持没回去,他也没再次劝我了。现在想想,应该是他想告诉我“前面的车程是没什么景色可以看的,孩子先回去吧” 大叔!我错怪了你.....后面到茶园景色的时候,他很友善的帮我拍照,帮我们拉着车门,示意我们马上到好看的景色了,准备好。
到了一个车站,列车停了。还不赶快拍照!!!!!!挂!!!!
【 概况】:
努沃勒埃利耶(Nuwara Eliya),是兰卡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约1900米),常年气温4—15度左右,是锡兰红茶之乡。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留下了许多殖民时期的建筑,经常被称为“小英格兰”。努沃勒埃利耶盛产的锡兰红茶是世界红茶市场的佼佼者,以卓越的品质、纯正的口感被大家了解和认可。这里年平均降雨量在1900-2450毫米,水分和雾气充足,土壤酸性强,排水良好,因此是全国最好的茶叶产地之一。茶园分布在小镇的周边地带,一般驱车前往需要30分钟左右。两大茶园:Mackwoods 和Pedro。一般大家都选择前者,更大更成熟。努镇中心则完全是一副斯里兰卡的风格,脏乱且无序,但当你擦去这层表面的掩饰,被灌木篱隔开的小屋和玫瑰园又会让你找回一丝殖民时期的特征。
在锡兰语中“努沃勒”的意思是城市,“埃利耶”的意思是阳光。努沃勒埃利耶的意思就是充满着阳光的城市。然而这里的温度简直对不起它这个名字,从刚出火车站的那刻,我就感觉自己要被冻僵了。真的非常冷。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之前去越南的时候,大家都说大叻是山城,所以气温很低,当地人都穿羽绒服,吓得我带上了厚外套,结果我在大叻觉得完全不冷好吗!天气十分凉爽,风吹起来是凉飕飕的,但是根本不用穿厚外套。于是,这次来兰卡之前,虽然看到大家都说努这里很冷,我还不屑一顾。结果.......哭晕在这里!!越南大叻人家的民宿里还有电热毯!!!!兰卡穷啊!!!比越南还过混!!!只有被子!!冷的我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是穿着好几层......所以:
请一定带厚外套!
请一定带厚外套!
请一定带厚外套!
请一定带厚外套!
请一定带厚外套!
请一定带厚外套!
【 游玩指南】:
*1、镇中心有大超市super k,还有一些餐厅和买衣服的店铺。
*2、Mackwoods茶园:全国最大最著名的茶厂,无门票。47路公车可以到,乘车点就是镇中心粉红邮局对面的bus station。40分钟左右的车程。
*3、霍顿平原:徒步者的天堂,自备粮食前往。只能包车前往。
*4、新西兰农场:(门票200卢比)能买到锡兰最著名的Ambewelas酸奶。(霍顿平原包车的路途中一般都会过去看看)
我们在努的这两天,天气都异常的冷。而且这里的日落时间大约在7点左右,当太阳下山,整座小镇就变得暗淡起来。我从别人的游记看,看到的都是大片的绿茶园,欧式的建筑,整座小镇十分欧化十分静谧。然而现实就是........冷冷的冰雨在我脸上胡乱的飘。
粉红邮局是小镇里最好看的建筑了,位于小镇公交车站对面。里面依旧在办公,可以邮寄明信片,50卢比一张,邮票也是50卢比。明信片的质量真是堪忧,印刷的画质很模糊,和盗版书似的,我想大概和这个贫穷的国家相机并不普及有关系吧。
粉红邮局的对面就是努沃勒埃利耶的bus station,47路公交车可以到茶园。
【Mackwoods 茶园 】
作为锡兰红茶的重要产区之一,努沃勒埃利耶城内和周围有很多优秀的茶园,其中有不少都开放给游客参观和品尝。Mackwoods Labookellie Estate是努沃勒埃利耶最大的茶园,历史悠久且声名远播,160年来一直种植、采摘、加工最优质的红茶。参观和品茶过程在1小时以上,几乎完全免费。
从镇中心过去坐车约40分钟,沿路会经过很多小型茶园。
关于采茶女 :
采茶女每天6:30-10:00采茶,每天需要完成25公斤的任务。采茶场地并没有固定的地方。如果要拍摄采茶女工作场景,需安排在上午。
关于茶叶知识 :
推荐给大家一个网址:http://www.teacaddy.czi.cz/Mlesna.html 里面有各类兰卡茶叶的介绍。
Mackwoods官网:http://www.mackwoodstea.com/teashop/
红茶的用语里有所谓的Grade,它指的不是茶叶品质的优劣,而是茶叶形状的大小。茶叶分级视茶叶的部位和大小来区分,因为必须知道茶叶的大小才能斟酌冲泡的时间。
基本的Grade有OP(Orange Pekoe)叶片较大、 BOP(Broken Orange Pekoe)叶片较小、FOP(Flowery Orange Pekoe)小型叶片、D(Dust)粉茶。
大叶片适合做纯红茶,小叶片适合做奶茶。如果用袋装茶记得泡完后要把茶袋取出哦,否则茶会越来越苦。这也是后来,在各地民宿吃早餐的时候,为什么泡一会儿老板都会把茶包取出的原因。如果想喝不同风味的茶,也可以加入柠檬,蜂蜜,冰块,薄荷,肉桂等,配合不同的茶点,也就形成了果茶。
Mackwoods茶厂背后山坡上的大字招牌,好莱坞即视感。我们去的时候恰逢一群当地的中学生前来郊游,一水儿的蓝头绳白裙子可好看了。每个小姑娘都很腼腆,三五成群得彼此间互相拍照。当时朋友们在店内挑选茶叶,我家里没人爱品茶,于是就独自出来打算拍点照片。见我过去之后,她们嬉笑着议论了几句。然后跑过来眨巴眨巴大眼睛:would we take photo with you?
当然sure!
于是和一群中学生开始了疯狂自拍,这一拍可好,所有的学生都聚集过来要一起拍照。我就跟个风景名胜一样。孩子们拿着的手机还是我们三四年前用的那种,有个小姑娘的手机可能死机了,她怎么按键都不亮,她有点着急。后来身边的朋友帮我们拍了一张。
这边还有一群小学生。
这边就是品茶和吃糕点的地方了。
这面墙上摆满了各种好看的小茶壶。
盘子都很好看
红茶是免费的,小糕点80卢比一块。因为平时不喝茶,我也品不出来好坏,不过确实和国内的龙井或者普洱味道不太一样,这里的红茶比较甘甜?不知道形容的准确不准确。
糕点很一般,不过比外面那些小店里卖的好吃。兰卡的糕点啊,就是糖和各种色素的堆积物。
Mackwoods茶厂有成熟的全套制茶流水线的参观和讲解服务。参加茶工厂可了解使用机器干燥、碾碎、发酵和烘干茶叶的全过程。这一技术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制作流程,分别是采摘、萎凋、揉捻、发醇、干燥、分级、包装,从网上着了一张红茶的制作流程。有趣的是,同一个树种的茶叶,经过全发酵会生产出红茶,半发酵生产出乌龙茶,不发酵生产出绿茶。我更喜欢乌龙茶,因为传说可以控制油脂的吸收 ......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茶园老板们从印度带来大量泰米尔人做采茶女工。如今,这项工作依旧由泰米尔人进行,因此,在这一地区生活的泰米尔人被称作“种植园泰米尔人”。采茶女工属于低收入人群,每天要采集二、三十公斤茶叶,工钱只有20人民币,多数家庭生活在简陋的棚屋里。
这里中午的时候温度还算正常,可以穿短袖,只要太阳一下山,气温就会骤然下降。我们 去的那两天,这里下了雨。后来问了民宿老板,老板说这里经常下雨。我说每天都这么冷吗?我当时已经冻的牙龈都在哆嗦了,他说yes,it is
努沃勒附近那个新西兰奶牛场产生酸奶,兰卡酸奶真是好喝,每一种都是国内老酸奶的那种口感。
金椰子。
高温油炸,高热量。不过我确实觉得味道还可以接受,但是算不上便宜,一个小小得长方形那个,五块人民币,其实就是一个菜团子,里面还只有非常少得菜渣渣。
霍顿平原国家公园Horton Plains National Park是世界自然遗产“斯里兰卡中央高地”三处保护区中的一处。霍顿平原原来的名字为Maha Eliya Thenna,意思是“大平原”,面积达3160公顷。在英国殖民期间,以英国驻锡兰总督威尔默特霍顿的名字命名该地区。1969年,霍顿平原被指定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后来,又基于霍顿平原丰富的生物资源,1988年政府把其规划为国家公园,供游人参观。2010年7月,斯里兰卡中部高原,包括霍顿平原、亚当峰所在的山顶荒野保护区和Knuckles山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霍顿平原是斯里兰卡重要的生态旅游区,海拔在2100到2300米之间,由山地草原和云雾林覆盖,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这里是斯里兰卡三大河流的源头,平原上是草原与山地森林相间的植被,包括许多特有木本植物。水鹿是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大型哺乳动物,此外还包括长爪鼩、紫脸叶猴、斯里兰卡豹等,而且这里也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区,你会见过一些只生存在霍顿平原的稀有品种。
霍顿平原也是斯里兰卡唯一允许游客徒步的国家公园,往返徒步距离大概11公里,耗时4小时。著名的世界尽头悬崖(Great World’s End)和贝克瀑布(Baker's Falls)是其最有名的景点。
“世界尽头”景点,有大小两个,一个叫“世界尽头”,一个叫“小世界尽头”,其实是两处悬崖。在广袤的平原上突然出现的悬崖,将山路急转而下成直角切下去、高1000米的悬崖峭壁。站在悬崖边上看远处风景美如画,向下望去却是不见底的深谷,更奇的是,这里以雾大闻名于世,当你正欣赏美景之时,瞬间浓雾涌来,片刻之间美景尽失,眼前唯余自己一人,有点“地球末端、世界尽头”的感觉。
霍顿平原国家公园的门票规则非常复杂,包括了门票、车辆通行费、每队人的服务费、增值税等,越多人一起去越便宜,我们是四人套票最划算,合计10699卢比。司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话很贵,大概4000卢比。
TIPS :
1、景区内步行道是个弧线,分为两条线路,顺时针行走最先到达“小世界尽头”,再20分钟就到“世界尽头”,最后到贝克瀑布。逆时针行走则最先到达贝克瀑布。
2、“世界尽头”时常云雾弥漫,4-9月雨季更是如此。想看到绝世奇景,务必在云雾还没有涌上来的9点前赶到世界尽头(凌晨五点出发,最迟五点半出发),如果去晚了,那时候漫天大雾,什么也看不见了。建议走顺时针(岔道左侧),一个小时就可以到“世界尽头”,可以花比逆时针行走更少的时间到“世界尽头”。
3、必须!是必须穿舒适的运动鞋!穿高跟鞋或者坡跟鞋就是去作死的。
4、足够保暖的衣服,最好是冲锋衣。这里风非常大,尤其是最初进园的时候凌晨五点左右,气温极低。(按5°C气温配衣服)
5、不能带塑料包装的食物进去。请不要悄悄携带,也不要乱扔垃圾,里面非常大,清扫起来极其不容易。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清晨抵达,在门口聚集了很多排队买票的车。
给大家看我们的四人套票,其中涵盖了我们的司机,兰卡的景点门票都是分国内和国外的,国内游客60卢比一个人,我们是foreigner,四个人8232卢比,平均一个人2500左右,比当地人翻了40倍啊.......
当天我是这样婶儿的.......因为没有带厚外套,我穿了三件裙子,一件长袖开衫,然后我把我的毯子裹身上了.......讲真的,我觉得如果没有这个我随身带着的毯子,霍顿平原我可能就出不来了......
进入之前,会有提示牌:
1、杀死的只有时间。里面的珍稀动植物很多,观赏就好,千万不要猎杀。
2、带走的只有照片。不要随意摘走植物和花朵。
3、带走垃圾。
4、仅留下你的脚步。
霍顿,是另一个海,一个长着森林的草海。连绵不绝的山地草原,是这碧色海洋的柔波,也是风景的底色。簇状长草随风起伏,盖满低坡和山间谷地。
地图指示牌,顺时针可以早点到“世界尽头”。不过,后来在行走的过程中,碰到很多外国人逆时针而来,反而是兰卡本地人和我们一样偏爱走顺时针
在长草如涛的大背景下,高高的枫糖树的出现,它那亭亭如盖的伞状树冠很容易辨认得出。
用生命在与狂风抗争。我喜欢我飞舞的头发~~~唱!
说实话,不知道是不是天气的影响,我觉得世界尽头的景色远没有我预期那么美。悬崖也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有起雾。甚至我拍了几张照片之后,才注意到,原来这里就是世界尽头。
显然,外国小哥们胆子要大多了。
洪荒之力都阻挡不了我舞起来了!!!
草原上的植被还是保护得很好的
从世界尽头到贝克斯瀑布的这段路大部分都是在略有起伏的平原上行走。大概要再走一个多小时,出现一段在密林中的上坡路,比较难走。
火红的杜鹃花。
虽然还是上坡,但已相对平缓了些,也好走了很多。我们快马加鞭,开始赶路。此时,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此时,太阳渐渐出来了,气温开始升高。
最后的一段路还是比较好走的,彼时,气温已经升高很多,我们走的并不算快,沿途拍拍照,差不多3.5小时才来到瀑布这里。我当天开了运动记录,就是想看看究竟会走多少公里,事实证明,我的运动记录是11.5公里,比攻略上面的9公里要多很多。
如果天气不好,4小时暴走霍顿平原11公里无疑是拉练。
ella是个中转小镇,是个规模很小很小的静谧的mini型村庄。整个小镇用脚丈量都只需要30分钟,在小镇郊区有大峡谷和瀑布。出火车站就到了镇上,只有一条主街道,都是餐馆和酒店。这里最著名的景点EllaGap大峡谷,大峡谷不到20公里上下落差1000多米,直至南部广阔的平原。从两座山小亚当峰(Little Adam’s Peak)和埃勒岩石(Ella Rock)之间可以望出去很远,波涛一样起伏的山峦和广大的平畴尽收眼底。也就是说,埃勒是山中小城。
来到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我们此行因为下一站是tissa,霍顿平原的徒步行程结束之后,我们四个人都十分疲倦。于是商量,不如直接包车从努沃勒埃利耶去tissa,问了价格,怎奈实在有些高。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在努沃勒埃利耶租借民宿的老板跟我们建议,最好先去ella,第二天再去tissa,这样是科学的,还跟我们安利小亚当峰很美。好吧,我们最初的行程规划也是这样的。于是一切按照原计划来。
从努沃勒埃利耶去ella 的交通,就是茶山火车的第二段,每天五班列车。传说这段也是茶山火车最精华的一部分,凌晨03:11分、上午9:30分、中午12:45分、下午15:01分、下午15:55分分别发车,车程2.5个小时。因为无论是努还是ella,都是高原山区,大片大片的绿色茶园非常漂亮。不过,事实证明,这一段茶山火车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别说拍出好看的挂火车照片了,我从一上车就被挤来挤去,来个车门都无法靠近。想想在在康提到努的这一段已经拍了好看的照片,也就只好作罢。
火车站在一个山坡上面,顺着山坡走下来,就看到了这样一条路。
民宿要经过一小段楼梯
又来了一个小插曲,地图显示只有500米,于是我们走出来火车站就显示到了目的地。我们就有点懵,也没看见牌子啊?于是顺着刚才那条小路继续往下走,可是却越走越远。正当我们满脸疑惑,开始问路的时候,民宿老板开着这车就出现了,好像知道我们找不到一样。我们刚开始还以为是骗子,互相说着别理他别理他,我们走。旁边沿途民宿的老板就跟我们喊着:boss boss。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啊~~原来是民宿的大boss
民宿老板的小孩。
安顿好之后,稍作休整。我们决定去小镇吃点东西。走出刚才的小路,就到了ella的小镇。小镇的主路就是这么宽
遍布兰卡的彩票厅。
从ella 到tissa的路程,转车需要三四个小时。我们决定包民宿老板的车,询问价钱之后觉得可以接受,2个小时。于是第二天早晨起来后,吃过早餐,我们就上路啦!
如果不包车的话,从Ella的公车站先坐40分钟的汽车到Wellawaya ,每人60卢比;再从Wellawaya换1个小时的汽车到Wirawila(上车后,让司机提醒你到tissa路口下车),每人80卢比。
【 概况】:
Tissa的全称是Tissamaharama,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去Yala野生公园看动物。小镇的历史很古老,据说开始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那时候在tissa就已经有王国的存在,小镇中处处可见的舍利塔和蓄水池就是那个时代的遗迹。可以想象,即使在周围的丛林之中,也沉睡着诸多古代的遗迹。它作为通往动物王国的入口的身份。这里的人多信仰佛教,尊重生命,因此生活着数量惊人的各种动物,这也正是它主要魅力所在。
【 游玩指南】:
1、蒂瑟默哈拉默湖(Tissa湖):太漂亮了!我全程最喜欢的景点之一。尤其是从傍晚日落时候开始,那种性感的夕阳绯红色染满湖水,十分诱人。四周景色也很美,湖周边有大量的白鹭在上面栖息,远处望去犹如一颗开满白色花朵的树。旁边就有一家酒店:The Safari Hotel ,全Tissa最好的酒店,标准的四星级,一晚上600人民币,要不是太贵真想住一晚。不过去了Tissa湖,我真的很后悔没狠心订这家,因为Tissa湖实在是太美了,只拍到了日落就匆匆回民宿了,因为日落后,Tissa整个小镇就变得漆黑无比,有点害怕。也拍不到日出,我想,日出也一定十分美。
2、亚拉国家公园(Yala National Park,也被称作Ruhuna):来这里就是坐着吉普车看动物,叫做“Safari”。Safari在非洲斯瓦希里语里是开始旅行的意思,最早指非洲部落里的游猎,现在多指和野生动物近距离的生态旅行。
令人意外的是,在半路上,老板突然停了下来,跟我们说这是一个很漂亮的景点,让我们前去欣赏。这个瀑布比霍顿平原的贝壳瀑布要好看的多。不过当时我们都兴趣索然,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上车继续赶路了。
我们住的民宿距离Tissa湖5公里远,除了这一点稍有不便,民宿本身还是很不错。价格低,老板人好,wifi快,第二天预定的yala行程也很好。入住之后,我们决定沿途步行走着去Tissa湖,顺便吃点东西。Tissa真是漂亮,郁郁葱葱的树木随处可见,树木后面隐藏了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坪,天空蓝的不像话,一切都让人觉得清爽宜人。沿途都是卖椰子的草铺,依旧是50卢比。
快走到Tissa湖的时候,会遇见唯一的foodcity超市,在里面买了饮料,都挺好喝的。
这个小姑娘太可爱,远远的就跟我们say hello,于是决定买她的椰子喝。
小姑娘会说简单的英语,砍椰子的手法干净利索。
我噌到吸管上面的口红啊~~~
美到令人窒息的Tissa湖。我们到的时候稍稍有些完,日落正在进行。拿出相机,一阵狂拍。
拍完湖之后,日落已经进入了尾声。赶快拍合照。此时正好一辆车打着车灯就过来了,这个效果出来真棒!
亚拉国家公园(Yala National Park)可谓《丛林奇谭》(Jungle Book)的现实版本。在这里,猴子在树枝间跳跃,孔雀尽情开屏,锡兰豹如阴影般潜伏在矮树丛里。这一大片土地上有这干燥的树林,开阔的草地,是斯里兰卡东南角上最闪耀的亮点之一。
Safari在非洲斯瓦希里语里就是开始旅行的意思,最早指非洲部落里的游猎,现在多指和野生动物近距离的生态旅行。Safari最棒的体验在肯尼亚,但是从性价比来说,亚拉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亚拉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融为一体,因此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了1268平方公里。早在1900年就被认定为保护区,1938年与维拉帕图国家公园(Wilpattu National Park)一起认定为国家公园。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各种稀疏的丛林、草原和咸水湖。
亚拉国家公园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亚拉,也称卢胡纳(Ruhuna)国家公园,以走兽多而著名。它分成5个区对游客开放的是一区和二区,其他三个区则处于严格保护、严禁进入的荒野状态。游客最多的是1区(Block 1),占地141平方公里。这个1区曾经被叫做西亚拉(Yala West),原本是一个狩猎保护区,后来在1938年整体划拨给了保护区管理。东亚拉,也称库玛纳(Kumana)鸟类保护区,于2006年单独划出,以鸟多而闻名。20个湖泊和星罗棋布的众多水塘连缀成波光潋滟的水面,再加上孔穴遍布的土坡和大片丰腴的红树林沼泽,为鸟儿提供了天堂般的理想生境。此处能观察到的鸟类多大400余种;每年5~7月,还有数万只候鸟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那时可见到大名鼎鼎、极为珍贵的黑颈鹤——这种体型硕大、绕着黑围巾的水鸟,十足一副“英伦派”绅士格调,全兰卡也只有10来只哦。这些鸟儿中还包括白翅浮鸥、麻鹬(yù)、尖尾凫(fú)。本地的品种则有原鸡、马来犀鸟、金莺和许多孔雀。
由于仅1区就有25头锡兰豹,因此亚拉国家公园也被认为是世界上观赏大型猫科动物的最佳场所。你还有可能看到锡兰豹的一个亚种斯里兰卡豹(Panthera Pardus Kotiya),这种豹子是斯里兰卡独有的。观赏豹子的最佳时间是2月至6月或7月,那时公园里的水位会比较低。尽管公园里有300多头大象,但这些象却在离游客们参观的区域很远的地方活动,多以亚拉国家公园并不是一个看大象的好地方。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看到一些脏兮兮的懒熊,或是长得和狐狸差不多的胡狼。另外,这里生活着成百上千的水鹿、梅花鹿、野猪、鳄鱼、水牛、猫鼬和猴子。
尽管这里野生动物数量很大,不过稀疏的森林会遮挡你的视线、增加观测的难度。旱季(3~4月)结束的时候是参观公园的最佳时间。这段时间持续得不长,雨季一到动物们就会分散到各个地方活动。
TIPS:
亚拉公园的Safari 各个旅社价钱不一,有两种:第一种、5000卢比每人,5:00~12:00;第二种、3000卢比上下,5:00~10:00。因为亚拉的花豹能不能看到完全要看运气,因此我们选择了时间比较长的第一种,想着在公园里可以待的时间久一点,等等花豹的出现。谁知道,完全是我想多了.......我们依旧没有看到花豹,只有数不清的大象、麋鹿、各种鸟、猴子、鳄鱼......导致我记得我十点半之后就开始在吉普车上迷迷糊糊的睡去了......
早晨五点钟出发,一片漆黑。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抵达了亚拉国家公园。此时,日出正在进行中。
在沙土路上驶向丛林深处。
当天是长成这样婶儿的,脏脏的画风才搭得上野生动物园的feel。
因为这里的动物非常复杂,无处不在。因此除了特定区域可以下车,游客全程只能坐在吉普车上,不允许私自下车。否则也许会被突然冲出来的动物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望远镜必不可少,你可以看到许多爬在树上的或者是细小的奇葩动物,我们看到了很多不知名的爬行动物。司机会有一本类似于亚拉公园野生动物大全的书,看到某种就给我们指出来,但我还是不知道那些奇奇怪怪的动物是啥.....
后来我渐渐对于动物失去了兴趣,我喜欢上了这里的植物,每一株都肆意的生长,向着天空,向着自由。
犀牛饮水。其实沿途还看到了大象,不过刚被人看见,几十辆越野车一起扑向它。也是挺可怕的
【 概况】:
美蕊沙是个海边小镇,是斯里兰卡为数不多可以冲浪的地方,因为这里是欧美旅游爱好者的天堂。这里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找一家靠着印度洋的酒店,看海晒太阳吹海风,寻找内心的清净,这里是理想之地。如果想要散散步,你只需要从靠近西头的主干道南侧的任意一条小路进去,走到Harbour Road,就能找到小小的Kandavahari Temple,从这里可以欣赏到韦利格默海湾和美蕊沙渔港的风光。在这里,你能欣赏到波涛汹涌的印度洋,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与自己的渺小。
【 游玩指南】:
1、出海看鲸:美蕊沙最让人期待的当然是出海看蓝鲸和海豚。记得提前吃晕船药!美蕊沙有许多出海看鲸鱼的中介,许多中介会号称自己多大的船多少的人。其实一天出海看鲸鱼的船只有一班,镇上所有中介的客户都是集中在这班。价格1000rs可以搞定,记得还价。不过我们抵达的时候赶上美瑞莎阴天下雨,是肯定看不到蓝鲸了,于是我们就此取消了这个行程,舒舒服服的在海边待了两天。
2、高跷渔夫: 黄昏时分才有,拍照2000rs左右。
从Tissa 到美瑞莎没直达车,必须先到马特勒matara(下车就是海上寺庙)。第二天从亚拉回来,大约下午一点钟左右,我们坐上公交车334路前往锡兰最南端的马特勒matara,5个小时的车程。马特勒是斯里兰卡南部最大的城市,它的车站就在海边。
在马特勒汽车总站的西边,有一座规模较小的荷兰古堡(Dutch Rampart)。古堡建于18世纪,是为了保护当时的VOC总督府建造的。这座古堡的建筑结构有些特别——这本来应该是座用于防御的堡垒,然而由于当时的会计人员拼命想要节省成本,这儿最终成了一块高地而已,在高地之上的一座灯塔孤独地矗立着,仿佛诉说着那段历史。(记得拍点灯塔)
在汽车总站的南端,有一座人行桥通往海中的一座小岛,岛上有间小寺庙,就是著名的“海上寺庙”——派瑞寺 (Matara Paravi Duwa Temple)。由于我们到的时候天空开始淅淅沥沥下起了下雨,于是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继续赶路了。想来,寺庙所在的海滩是个理想的夜间散步的地方。
当地的新人,在拍摄婚纱照。
这是Tissa的车站,我们从民宿拜托老板叫了tutu车送我们前往,也就200卢比的车费。
从Tissa去马特勒的公交车,334路。
【 概况】:
加勒,是我在兰卡最喜欢的地方。古堡和印度洋的完美结合,你站在古堡的旧城墙上,右边是波涛汹涌的印度洋,左边是混血传奇的加勒古堡。它的历史故事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在400多年前,荷兰殖民时期,为了显示他们再锡兰的统治坚不可摧,在Galle建立了一座占地36万平方米的城堡。加勒在当地僧伽罗语中是岩石的意思,或许当年荷兰人就是想让自己的统治像岩石一样坚固。然而随着岛国政权的变更和英国人势力的增长,1796年初,荷兰人毫无反抗地将加勒城堡转交给了英国人。他们对城堡作了很多改动,比如填埋了北侧的护城水渠,在月亮堡和太阳堡之间加了一扇城门,在乌得勒支堡旁盖了一座灯塔,后来又加盖了钟楼等等。
在斯里兰卡,比加勒更加古老的两座古城——阿努拉德普勒和波隆纳鲁沃已是失落的古城,新老城区之间泾渭分明。而加勒古城中的历史与现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散发着无穷的活力。
如今,当年荷兰人所修的14座堡垒还剩下12座,从主入口开始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太阳堡(Sun Bastion)、黑堡(Zwart Bastion)、艾克斯鲁特堡(Akersloot Bastion)、黎明堡(Aurira Bastion)、乌得勒支岗堡(Point Utrecht Bastion)、旗岩堡(The Flag Rock Bastion)、贝壳堡(Triton Bastion)、海王星堡(Neptune Bastion)、克里芬伯格堡(Clippenberg Bastion)、风神堡(Aelous Bastion)、星星堡(Star Bastion)、月亮堡(Moon Bastion)。
2005年的巨大海啸,正是这些超过了400年古老而破旧的城墙,很好的守护了加勒古堡,保住了城内的风貌。
加勒是一座风情万种的城市,你可以选择抛开地图不做计划的随心游览,走到哪儿就看到哪儿。也可以选择按照按照古堡的先后顺序,一个一个走过,边走边遥想过去这些古堡里隐藏起来的传奇故事。我从登上加勒古堡旧城墙的第一刻,吹着印度洋的海风,就爱上了这个古堡,它性感迷惑的面貌十分诱人。
加勒古堡的公交车车站就在古堡新城门外,走过去就可以。
我们就从新城门开始浏览吧。城墙北端的新城们(Main Gate)是由英国人建于1873年,当时是为了控制进入老城的车流。由于面对内陆,这个部分是防御者们最重视的区域。后来荷兰仁又进一步将护城河加宽,还在1667年用城墙分出了星星、月亮和太阳三个独立的堡垒。门口这个战争纪念碑十分惹眼。
加勒是一座风情万种的城市,你可以选择抛开地图不做计划的随心游览,走到哪儿就看到哪儿。也可以选择按照按照古堡的先后顺序,一个一个走过,边走边遥想过去这些古堡里隐藏起来的传奇故事。我从登上加勒古堡旧城墙的第一刻,吹着印度洋的海风,就爱上了这个古堡,它性感迷惑的面貌十分诱人。
加勒古堡的公交车车站就在古堡新城门外,走过去就可以。
进入新城门,从右侧可以直接登上城墙,能看到海洋的那边是【太阳堡(Sun Bastion)】。上面的视野一片辽阔。你站在这里拍照,就好像站在天空里。
站在【星星堡(Star Bastion)】上看月亮和太阳堡。
【太阳堡(Sun Bastion)】前方一片开阔的印度洋加勒港(Galle Harbour)。
漫天飞舞的乌鸦。
这里也是观看城外板球场比赛的绝佳之地,听民宿老板说,每天早晨钟楼附近还会有升旗仪式,不过我们没能看见。
这里有几只水牛,所以下面的粪便蛋蛋还是挺多的,大家要小心。
遇到了一群放学而来的当地中学生。
从古墙外看钟塔。
沿着古城墙一直往前走,打算往前面的灯塔去。
喂乌鸦的当地夫妇。
透蓝色的印度洋海水。
我站在这里,就很想唱: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海水特别透澈,感觉能喝一口~
【米拉清真寺(Meera Moseque)】
这座白色的清真寺建于荷兰人统治时期的1904年,看上去更像是一座教堂,而不是常见的有着圆顶的伊斯兰风格。日落后清真寺就会点亮灯光,有时候站在城墙的坡上望过去,会看到虔诚的教徒在清真寺门前的水池前沐浴。
沿着南侧城墙走到头就是【旗岩(Flag Rock)】。
旗岩,其实就是沿着海墙上最突出的那部分岩石,与灯塔遥相呼应。荷兰人统治时期所有靠近船只都会在这里获得附近有水下暗礁的讯号。而在旗岩南边不远处的乌鸦岛(Crow Island)会有人开枪示警,进一步提醒船只躲避风险。现今这里已经成为欣赏加勒古城日出日落、当地孩子玩高崖跳水的地方。每天清晨,站在旗岩上,往灯塔方向望去,太阳从卢马萨拉方向缓缓升起,整个印度洋被照射成金色,而傍晚背向灯塔方向可以看到壮丽的印度洋日落。
我本来想站在那块突出来的旧城墙上拍照,结果走过去之后,看看下面的高度,我就傻了......
【苏达玛拉亚佛寺(Sudharmalaya Temple)】,位于海王星堡与克里芬伯格堡的内侧,寺庙门口有一座白色舍利塔,而寺庙的建筑则具有西洋风格,颇有特色。
古堡内的街景,我觉得风格很马来西亚的马六甲真的很像。
转而往前走,就能看到【荷兰教堂(Dutch Chruch)】,又称为荷兰归正会教堂(Dutch Reformed Church),初建于1640年,原是葡萄牙女修道院。荷兰人建于1752~1755年间改建成现在的巴洛克风格样子,由荷兰指挥官Casparus de Jong和他的妻子捐赠,用来表达他们对第一个孩子诞生的感谢。
教堂外部以白色为底,轮廓线条优美,一座简单的庭院包围着一个主堂。主堂内部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只有一些图案简单的彩色玻璃拼花窗,以及一个突出于教堂前方左部的讲道坛上方的巨大木质天蓬。
沿着荷兰教堂继续往前走,经过一座简朴的图书馆和黄色外墙的邮局之后,就能看到这座风格独特的教堂——【英国圣公会教堂(All Saints Church)】。圣公会教堂始建于1868年,1871年建成并开始使用一直到今天,是一座哥特风格的教堂。为了适应当地多季风的气候,这座教堂主体建筑被设计成十字形,用石头镶嵌雕刻精美的木头建造,以加强建筑的强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成为加勒古堡内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教堂内部比较吸引人是彩色玻璃拼花窗,描绘了许多圣经里的故事,画面都非常静谧动人。刻着犹太星的长凳和圣所都是用缅甸的柚木制作的。
我们到的时候这座教堂正在修复外观。
圣公会教堂旁边就是【邮局】。
邮局旁边是 【图书馆】。
图书馆对面是【钟楼(Bell Tower)】.
好喜欢这些耳坠,可惜没有耳洞....
冰箱贴。
【海事博物馆(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斑驳的黄色墙壁和红色屋顶的两层建筑里陈列了大量海下发掘出来的文物、地图、船只、绳索、陶器、酒杯、烟袋和火炮。这些文物大多来自南部海岸外海的沉船,较精致的文物大部分来自中国,有些有近八百年的历史。除了陈列这些文物之外,还有些关于加勒历史、海底生物介绍等等。
博物馆门票5美元。
沿着博物馆旁边的街道往下坡走,在整个建筑的中间有一座城门,这就是加勒城堡最早的【老城门(Old Gate)】。城门不大,内侧的上部镶嵌着荷兰语VOC(Verenigde Osstindische Compagnie)、英文意思是Dutch East India Company,即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石板雕刻,据说是1669年的产物,石刻两侧有狮子分立两旁,顶部是一只公鸡。门外侧的上方则放置着由一头狮子和一匹马组成的英式盾形纹章,纹章的下方镶嵌着一块刻着CA1668字样的石板。城门内部还有两座通向二楼的木质楼梯。后来英国殖民者占领加勒后,为了方便汽车进出,1873年修建了现在的新城门。
破旧的老城门外,更显沧桑。
加勒的这个旧城门位于整个加勒老城的东北部,城门两侧是古堡的库房,暗黄色的地中海式建筑
从加勒乘坐火车到科伦坡,在火车“入海”的路程中,从车窗就看到了茫茫的印度洋,海浪在窗外翻腾,甚至有涌起的浪花拍打到车身。因为车门不关,有当地人干脆把身体探在外面,任凭海风吹拂着头发。虽然被称为“海上火车”,但火车的铁轨并不是架在海上的,只是火车线路离海岸线很近,最近的地方只有一两米,透过火车的窗户向外看去只能看到印度洋,让人感觉就像火车开在海上一样。
在交通篇就说过啦,不一定非要从加勒坐火车到科伦坡,因为靠海的那段是莫拉图瓦(Moratuwa)到科伦坡的20分钟左右的行程。如果想体验海上火车,从科伦坡fort火车站买15卢比的火车票,在这些沿途的小车站与fort火车站之间来回坐着玩就行。我到科伦坡的第二天,来来回回做了差不多十次,感觉就跟咱们的地铁一样,因为这些车站至今不仅常规的火车会到,还有很多区间火车来回行驶。
如果问大家:斯里兰卡首都是哪里,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科伦坡”啊!。事实上,科伦坡是斯里兰卡的商业首都,而行政首都是位于科伦坡南郊的斯里贾亚瓦德纳普拉科特(Sri Jayawardenepura-Kotte,通常略称为科特)。科特的街市与科伦坡连成一片,事实上是科伦坡郊外的一角。
科伦坡是浓缩版的斯里兰卡——浓缩的历史,浓缩的文化,浓缩的人民。它传统又现代,东方又西方;它有玻璃和钢铁装饰的摩天楼,更多的是朴实陈旧的老房子;它有嘈杂喧嚣的大赌场,也多得是安静的花园和庙堂;它有装饰豪华的百货公司,也不缺古老缤纷的街头市场。
科伦坡在行政划分上,被分成15个地区,如地址标记中住址“Colombo 1”“Colombo
7”后面标记的数字,就是所在地区的编号。我加的是游客会去的区域:
科伦坡1区——要塞区Fort:重建的科伦坡政府办公地带,建筑风格十分有特色。多以政府机关、外资银行、星级酒店、航空公司办公楼等鳞次栉比建筑的斯里兰卡经济中心地区。
科伦坡2区——奴隶岛区Slave Island:其实不是一个岛(荷兰殖民地时期曾被用来关押奴隶),一些科伦坡历史最悠久同时也具危险性的区域都在这里。
科伦坡3区——克鲁皮提亚区Kollupitiya:商业中心,Galle Rd旁商铺林立,酒店众多。
科伦坡4区——班巴拉皮提亚区Bambalapitiya:是科伦坡3区的扩展。
科伦坡5区——哈夫洛克镇Havelock Town:5区的街道气氛优雅,其中有时尚的Stratford Ave
科伦坡6区——维拉瓦塔区Wellawatta:位于Galle Rd以南,杂乱无章,商业氛围更浓。地处内陆。Pamankade是一块新建的时尚领地。
科伦坡7区——肉桂花园区Cinnamon Gardens:科伦坡最为豪华的地区,国家博物馆、维哈拉马哈德维公园和殖民时代的旧建筑均在此处,也有不少时尚店铺。
科伦坡8区——波雷拉区Borella:从肉桂花园向东扩展出来的区域。
科伦坡9区——德玛塔哥达区Bematagoda
科伦坡10区——马拉达纳区Maradana
科伦坡11区——贝塔区Pattah:要塞区以东的旧城区,市场繁荣。老集市是体验斯里兰卡本地人生活的重要场所。
科伦坡12区——胡尔多夫区Hultdorf
科伦坡13区——可塔赫纳区Kotahena:位于贝塔区北部港口的边上,老街区和重重宗教建筑均在此处。
科伦坡14区——格兰德帕斯区Grandpass
科伦坡15区——穆特瓦尔、莫德拉区Mutwal, Modera
要塞区和贝塔区的地图,要塞区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区域。建筑风格十分有特色。
第一站:红色清真寺(Red Mosque)
第二天我们启程出发的第一站,是我从照片上看到的很喜欢的一个红色教堂:贾米-埃勒-阿尔法清真寺(Jami-Ul-Alfar Mosque),位于贝塔市场附近,离火车站也很近。又被称作红色清真寺(Red Mosque),一栋惹眼的红白两色砖造建筑,落成于1908年,因其醒目的红白相间砖制条纹而出名。值得注意的是,清真寺只对男性开放,女性游客只能从门外欣赏这栋伊斯兰建筑的美。我们只是在外部拍了些照片,并没有入内参观。不过整座教堂其实不大,真正到那里的时候,给我的震撼远没有看照片那么强烈。
我们在门口自拍的时候,那个坐在三轮上面的老头一直怒视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觉得我们这样侵犯了神灵??不过我们只是在门口和红色的建筑合照,也很注意没有去拍里面的场景。可能觉得我们莫名其妙吧......(我觉得他也很莫名其妙==#
第二站:贝塔市场(Pettah Market)
红色清真寺不远处,就是著名的贝塔市场,这里是由Front St.、Main St.、5th Cross St.和Olcott Mawatha四条街围成的区域,是一个巨型的市集,喧嚣而繁忙。由无数条小街道组成,如同一个错综复杂的市集迷宫,很容易叫人迷失方向。临街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从衣服、鞋帽、饰品、化妆品到蔬菜、水果、糖果再到手机、彩票、书本、杂志一应俱全。怎么说呢,简单来讲,兰卡的义乌小商品市场.......
第三站:荷兰时代博物馆(Dutch Museum)
在贝塔市场中心位置,还有一座荷兰时代博物馆(Dutch Museum)。这座独一无二的博物馆起初是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的官邸。不过我们去的时候正在修缮,门口凌乱无比。破坏了一切游玩的心情,看完这个地方,我瞬间感受到了“啊!科伦坡原来真的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连这里的破地儿也算是一个景点.......这个想法直达我看到了要塞区的那些五彩斑斓的建筑群。
看完荷兰时代博物馆之后,我对科伦坡的所谓景点兴趣索然。正好这几个地方都离火车站很近,于是决定回火车站坐海上小火车。我从上午十一点左右来来回回坐了四个小时的海上小火车,大约在下午四点重新回到了科伦坡fort车站。因为明天就要离开了,我决定去火车站附近的机场大巴乘坐点踩点,这个时候我的小伙伴们已经回到民宿休息啦~
第四站:贝塔水上市场(Pettah Floating Market)
从fort火车站出来后右转走15分钟,就可以到terminal bus station,沿路你可以一直问路人,他们都知道的,就会指给你看。terminal bus station紧靠着贝塔水上市场(Pettah Floating Market),你看到湖的时候,肯定就是到了。不要找大街上那种随处可见的bus,是小型的中巴车,上面写着airport,其实很容易找到,不用太担心。班次坐满随时发车,很容易坐满,这些都不用担心。bus station旁边是一个市场。
贝塔水上市场(Pettah Floating Market)也被成为科伦坡水上市场,位于科伦坡火车站(Fort Railway Station)东侧的狭长型人工湖上,政府斥资1.5亿卢比(约合115万美元)于2014年8月在湖边建造了92个货摊,包括约十个水上方形平底货船摊位,目前已经出租了78个,均以低廉价格出租给当地居民,以创造就业并为居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大部分店主都年轻人,出售很多小商品,包括来自中国的儿童玩具和食品。
第五站:劳埃德建筑群(Lioyd's Bulidings)
要塞区的劳埃德建筑群(Lioyd's Bulidings)是荷兰殖民时期(1656-1796)的旧建筑。如今,这幢大楼里有着众多商铺、咖啡店和餐馆,由当地最好的经营者管理。也靠近加勒菲斯绿地,fort火车站步行约15分钟即可到达。
第六站:嘉吉总店(Cargills Main Store)
从这里开始,开始转变我对科伦坡的影响了。我觉得这些建筑超好看,色彩鲜艳,超级适合街拍!!!
第七站:东方大酒店(Grand Oriental Hotel)
在嘉吉总店的斜对角就是著名的,东方大酒店(Grand Oriental Hotel)。始建于1837年的东方大酒店(Grand Oriental Hotel),在100年前曾经是科伦坡最好的酒店,尽管如今已不复昨日的辉煌。
这是政府的大楼。
第八站: 钟楼(Clock Tower)
钟楼(Clock Tower)位于Chatham St与Janadhipathi Mawatha St的交界处,初期是一座灯塔,建于1857年,如今,它被周围的高楼大厦给包围了起来,失去了灯塔的作用,后来经过修整,变成了现在的钟楼。
第十站: 旧国会大厦(Old Secretariat)
从钟楼出来之后,按照谷歌地图的显示,往加勒菲斯绿地广场走去。途经旧国会大厦,远远的拍了张照片。
第十一站: 加勒菲斯绿地广场(Galle Face Green)
加勒菲斯绿地广场(Galle Face Green)是观海景的好去处,绵延半公里的带状广场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休闲娱乐的场所。由于距离总统府很近,因此近年来独立纪念日阅兵仪式也在这里举行。从贝塔市场或者fort火车站步行约15分钟即可到达。这里也是当地人喜爱的休闲之地。
这里的芒果非常好吃!!超级甜,50卢比一包,我一口气吃了3包!!!真的全兰卡最便宜的买水果的地方了,我在其他地方买水果,一个苹果都是6块钱人民币。
卖海鲜小吃的比比皆是。
步行到这里,已经快日落了。
肉桂花园区(Cinnamon Gardens)是科伦坡最优雅的地方。一个世纪以前,这里曾被肉桂种植园覆盖。而今,这里优雅的林荫道边矗立着时髦的建筑、大使馆、有个性的咖啡馆和小店、体育场以及一批博物馆和画廊。1927年修建的圆顶白色新市政厅俯瞰着这个城市的中心——维哈拉马哈德维公园。在新市政厅南边一点的地方,就是引入注目的莲池剧院。
这里是我临走前的那天上午匆忙来逛逛的。从民宿出来之后,就看见了路边一个小操场,孩子们在欢乐的踢足球。
沿途有些店铺,我问了一下椰子,80卢比一个,小小的,科伦坡的物价真是贵。
第十二站:1903 Victoria Memorial
一栋非常好看的教堂,谷歌地图没有显示这个地方,只显示斜对角线的那个白色教堂。我觉得这栋也十分好看,上面的名字叫做1903 Victoria Memorial 。我绕了一圈没找到入口,也就作罢了。
第十四站: Cinnamon Gardens Baptist Church
就在斜对角,一座不大不小的白色教堂。我是根据照片上教堂的名字才知道这是那里,因为我在做功课的时候,几乎没有看到有人提过这个教堂。想来,可能跟大家都不会选择在科伦坡停留有关系吧。其实,逛了这些地方,我还是挺喜欢科伦坡的,虽然他没有什么城市特色,但是这些炫彩夺目的各式建筑,已经为这个城市点缀了浓浓的复古风。
第十五站: 达瓦塔噶哈清真寺(Dewata-Gaha Mosque)
这座清真寺是一座被阳光侵蚀了颜色的饱经沧桑的建筑,位于肉桂花园立顿广场内。它始建于1885年,每周五下午都会涌入许多来做礼拜的穆斯林。传说当时一位曾经卖油的僧伽罗女人跟往常一样往返于Bambalapitiya和Maradana,因此这个女人不小心被树根绊倒,摔坏了她的陶壶,这意味着她失去了她的收入来源。这时一名穿着绿色长袍,留着长胡须的老人出现向这个女人索要一个壶,女人害怕地跑到Maradana向她的老主顾,一个名为Mamina Lebbe的穆斯林教徒买了一个壶。而当她回来时,老人已经靠着一颗名为Dawata的树旁,并用脚踩着地面,突然石油喷涌而出。之后,穆斯林便在该地区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并放置了一盏油灯。
我进去看了看,里面分了男性祈祷房和女性祈祷房,我差点走进男性房.......大家一定看清楚啊!囧
房间上乌漆麻黑的那些都是乌鸦。
第十六站:科伦坡市政厅(Colombo Municipal Council)
继续往前走,5分钟的距离就会来到, 科伦坡市政厅(Colombo Municipal Council),这座建于1927年的白色建筑外形看上去宛如小白宫,是科伦坡市议会的总部,市长办公室也在这里。
侧门这边停了很多车辆,正门则是一大片草原
太热了,坐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休息休息。
在市政厅的门口,有当地人看见我突然盘腿坐下,然后念叨了些啥,抓出来一个东西就给我看。我定睛一眼,妈呀!!蛇!!!吓死我了.......我赶快加快了步伐。然后他还在我身后喊:you pay lupee!还让我给卢比,你快吓死我了大哥!
第十七站: 维哈拉马哈德维公园(Viharamahadevi Park)
市政厅面对着的一大片绿地就是维哈拉马哈德维公园(Viharamahadevi Park),这座科伦坡最大的公园,一开始名为维多利亚公园,而在20世纪50年代却以杜图吉姆努(Dutugemunu)国王母亲的名字呗重新命名。这座公园3月至5月初绽放于枝头的迷人鲜花而闻名。为人类工作的大象有时候会在这个公园里过夜,也大嚼特嚼公园里的棕榈枝。经过了大规模修饰的公园,还新增了许多长椅、步道、景点和游乐场地
我吃了一斤葡萄,还是没有想到这个结语要说些什么。
我试图从回忆里拽出些东西,值得我用华丽的词藻把它们包装一番,然后用一副清爽坦然又伤感的口吻讲出來,然而我发现,好可惜,好像没什么特别。
从我自己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插进别人的生活里面去,在他们看来格格不入的生活了15天。我第一次在旅行中有这种抽离的陌生感,还是在上海。我还记得那个清晨,我怀抱着异常兴奋的情绪兴致冲冲的穿行在南京路,迎面走过来的女生却皱着眉头打电话,从我身边走过去的时候我听见她讲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她脸上的妆容再精致我也看得出来她的疲倦。我再往前看,看到了几个高个子的外国人从星巴克拿着咖啡推门而出,谈笑风生。那一刻,我真切的体会到了,我不属于这里。
在兰卡,同样有这样的感觉。就好像我在科伦坡的红色清真寺前拍照留念的时候,旁边的老头全程都在怒视我;就好像我在tissa湖边拍落日的时候,有个骑着摩托车的当地人停在我身边,看着我拍,他从来没见过相机,他觉得很新奇......有太多这样的时刻。这种感觉很奇妙,我并不觉得悲伤,却也并不欣喜。
我当时是喜欢兰卡的,是汹涌澎湃的印度洋让我第一次对看海有了向往;是即便素不相识迎面而来也会冲你微笑的兰卡人让我对南亚有了更多的憧憬;是加勒古堡的旧城墙让我对那些尘封在历史岁月里的传奇故事有了更多的期待。有相聚就有离别,有开始就一定会有结束,这个道理我很早就懂。
故事结束,我们仍在各自的规划内,我们一直也都在自己的规划内。
这些旁生出来的美好插曲成为了我生命、年华的一部分。
而下一段的人生,已经在我的面前慢慢展开了。
感恩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