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4
- 评论1
- 赞21
+1
出发日期/2016/07/17
天数/2天
人物/情侣
7月17日我们离开了中国的东极抚远市,从这里开始就该往北走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中国的北极。眼下的第一站是先到同江市。
出抚远市区,东方第一县城门牌楼的另一面“紫气东来”。
本来想顺路去街津口赫哲族乡看看的
此路不通(涵洞被洪水冲毁了)。往哪儿绕也不知道,只好放弃,留待下次再来了
先顺路去三江口风景区。这是通往三江口风景区的同三公路的最后一段
在公路上就可看到32米高的“同三”公路标志塔。当然汽车是不允许开进广场的,广场边上有免费停车场。
三江口景区坐落在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是国家4A级景区,不收门票免费参观。
三江口景区全景图
网宕)三江口广场俯拍图,从空中鸟瞰为椭圆扇型。广场由标志塔、零公里碑、雕塑群、草坪、花坛、环路灯光夜景和绿化带组成。
同三公路零起点纪念碑:碑身上的圆代表着“零”,不锈钢做成的三角体代表着“点”,联合在一起便是同三公路的零起点了,它与海南的“天涯海角”遥相呼应。
贯穿中国南北的同三公路(同三高速)也称010国道(或“国道010线”、“G010线”)的北端起点就在这里。据说,未来同三公路要一直延伸到黑瞎子岛的口岸区。
三江口以“江汇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而闻名遐迩
同三公路贯穿9省一市,9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1个三亚市。全程5700千米
起点。来这里的游客都要摸一摸它的
同三公路标志塔,塔尖的五个环代表着同三公路全长五千多公里,塔柱上黑白相间的十个横线代表同三公路所经过的九省一市,塔柱与地面形成了一个倒立的英文字母“T”代表同江市的开头字母“T”,其向上的“S”,代表着三亚市的开头字母“S”,在标志塔的下方建有一个喷泉池,当地人称它为许愿池。
换个方向看
草坪上的雕塑
约6米高的三江口景观碑——藏龙巨石。在碑身上盘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黑龙”,象征着黑龙江。龙头象征着同三公路的起点同江,龙尾则象征着同三公路的终点三亚。上面“三江口”是,原国家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先生的亲笔题词。
三江口是黑龙江、松花江、混同江三条江汇合的地方(黑龙江、松花江两条江交汇后,形成的第三条江被称为混同江)
松花江水泛黄而浑浊,黑龙江水发黑而清澈,两江之水在此相遇后向东奔流,在数十公里的大江河道中互不相融,两江江水并行,形成“双色水”争流的景象,这是东北地区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
拉近看,混同江泾渭分明。前为松花江,后为黑龙江
三江口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古战场”之称。
1929年,中国与苏俄因“中东路事变”而导致的三江口之战,规模不大,却是中苏之间唯一一次海军交战,兵种齐全,有舰艇、飞机、陆战队,形成陆海空立体作战。在这次边境冲突中,中国东北军在苏军的大规模进攻下损失惨重,阵亡多达8000人。12月底,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中方全面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的条件,中东路事变宣告结束。
沿江岸往东行
俄罗斯风格的排灌站,负责周边村落的稻田浇灌
排灌站正面
长80米的白色景观长廊,颇有阿拉伯风格。可以登上二层观景台观看“双色水”及对岸的俄罗斯。
供游客拍照的中俄边境碑
码头有游船可以乘坐游江
游船码头
在江边还有许多江上餐厅,在这里可以吃到三江口名菜——江水炖江鱼
中俄244(3)号界碑
耀邦纪念公园
三江口边防哨所
哨所前的胡耀邦题词纪念墙。198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三江口亲笔题词“开拓三江,兴边富民”,同时还为乌苏镇哨所题词:“英雄的东方第一哨”。
这是题词时的老照片(网宕老照片)
同江党校和行政学院
这里学习环境可真不错
起点广场东侧有一座全国唯一的赫哲族博物馆
博物馆是参照赫哲人原始居住方式——撮罗子,经过艺术夸张处理而建造成的。
馆的外墙一周塑有反映当时赫哲人迁徙、征战、渔猎、宗教、艺术、生活六组大型浮雕。
赫哲族信奉的萨满教
狩猎
赫哲族徽标。赫哲族崇尚白天鹅,逢年过节,妇女都跳天鹅舞。传说天鹅姑娘爱上了一位英俊的青年猎手,但被坏人看上,要威逼成亲。姑娘坚贞不屈,投江自尽,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博物馆凭证件免费参观
赫哲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都生活繁衍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的辽阔土地上。现在全国共有赫哲族聚居地四处,分别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敖其镇的敖其村。在俄罗斯境内有赫哲族人口两万余人,俄罗斯称他们为那乃人,他们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宗教礼仪,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民风民俗和我国赫哲族都保持着一样的。
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的原始居住方式是一种圆锥形“房子”。赫哲人称撮罗子,鄂伦春、鄂温克人叫斜仁柱
博物馆有三层,第一层主要是些飞禽猛兽等的标本。
来自俄罗斯哈巴的棕熊头
来自俄罗斯哈巴的马鹿头
二层有一些少的可怜的文物和赫哲人鱼皮制品,三层是同江市成果成就图片展
鱼皮衣、鱼皮鞋等鱼皮制品
赫哲族信奉的萨满教
鱼骨制品
出土文物
赫哲族人的生活中是离不开鱼的
博物馆5-10月开放,节假日不休息,但中午休息
出博物馆,过这桥就又回到三江口广场了
我们在此景区一共停留了一个半小时,然后离开三江口景区奔同江市区
同江市(县级)原名“临江”,由佳木斯市代管,位于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同江市北面是黑龙江,江北就是俄罗斯的犹太自治州。边境线长170公里,是国家一类口岸城市。
车上街拍,这是个小学校
这像幼儿园
市中心
街拍
同江火车站
同江赫哲语为“拉哈苏苏”,意为“古老的屋子”。在江边有一处满清年间的海关旧址——拉哈苏苏海关旧址
海关全貌
俄式建筑风格的拉哈苏苏海关旧址,由“T”字型平房主体建筑及附属建筑两部分组成。
原来这里有一片占地4.7万公顷的,被称之为海关林子的天然原始公园,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损毁,仅剩门前这株黑桦树。
同江第一任县长,县委书记章克华,当时就是在这海关林子被俘,并在地下室审讯,后被国民党杀害的,年仅27岁。
这座俄式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原属于俄罗斯兴东公司,建筑面积550㎡,共设有大小房间、门厅、走廊等15间。因哈尔滨海关于1910年10月购买此处房产用做拉哈苏苏分关公事房,历经1910—1931年,故被人们称其为海关旧址。在日军侵华期间,此处被日本人占用。1945年12月中共同江县委员会和民主政府在此成立,并办公至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此之后,同江县和现在的同江市多个机关单位在此办公。
目前作为拉哈苏苏海关旧址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1999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命名为“拉哈苏苏海关旧址”
门前的铁锚
后院内具有欧式特色的塔碑。
碑后有文:“拉哈苏苏系同江之旧称,为边疆重镇,居中俄水道通商之要津。宣统元年(公元一九〇九年)清廷于拉哈苏苏设立海关分卡,稽查往来船只,查验货物,征收税银。次年由哈尔滨江关购得此处房产庭院作为海关公事房。现为东北地区仅存完好之百年海关建筑。一九九九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〇一〇年同江海关对该旧址建筑进行加固修缮。海关即为国家主权之体现,是为国家尊严之象征。唯有国强,方有主权与尊严可言。故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后人观之、鉴之。”
博物馆免费参观,但只有周二、四对外开放。我们来的时间不对,所以没有看到展览。
博物馆对面就是沿江公园。沿江公园依松花江支流西小河(当地人称二江)水脉走势而建
公园整体分为休闲广场、浮雕墙、张拉膜伞亭广场、碑林墙、知青广场、钟楼广场六个功能区。这里是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
这里也是看日落的好地方
等待日落
日落后的音乐喷泉吸引了众多市民来此观赏
江边的休闲广场
广场上的小小舞蹈家
广场舞大妈
广场舞大爷
扭起来
俄罗斯风情园边上的基督教堂
正在建设中的俄罗斯风情园
大门处的儿童游乐场
人工湖、湿地与观鸟塔
可以看到远处的教堂
等待日落
湿地日落
东北亚广场夜景
东北亚广场是同江市最大的中心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