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2
- 收藏7
- 评论4
- 赞14
+1
出发日期/2016/12/08
天数/2天
人均费用/1500元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购物 美食 探险
丙申年冬月初七,周一,窗外又是爆表的重霾。对于在外见惯了蓝天白云的过客来说,对于家的同样的希冀,却从来都只能是奢望和无奈。生活,就算在满足或给予你热切盼望的同时,也总是会给如此这般的给你留下些许缺憾。
能在家蛰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三日后,2016年12月8日,航班穿破雾霾。也只有在这平流层以上,才能一窥蓝天的本来面目。傍晚时分,飞机降落在南通兴东机场。又是陌生的地方,开始熟悉的经历。
南通古称通州,人称北上海。也是长江要冲。和上海、长江的关系,类似于马六甲海峡上的吉隆坡和新加坡。就所属江苏省而言,如今的发展,好像不如苏州无锡等太湖圈城市知名。
兴东机场在城区东北角有十余公里的样子,航班航线不算多。国内一些城市若来南通,可能要先飞到上海。南通的高铁线路,好像也还在建设之中。
西侧的港闸区有通沙汽渡,可以过长江到南岸的张家港。。不然过江就要走东边的沈海高速了。市中心崇川区,和湖北的襄阳近似,有护城河濠河绕老城一圈。若论山海依旧,在南通的范围之内,就是这濠河和城南长江畔的狼山了。狼山濠河,倒也相得益彰。
港闸区,顾名思义,是个港口。东西方向的通吕运河连同长江和东海,大大缩短了经长江到吴淞口出海的距离。 相对崇川区而言,这里商业气息并不浓厚。在南通的这些日子里,傍晚沿着运河散步就成了固定节目。间或在影院里打发时间,往往会遇到这种个人包场的时候。过客和影迷很喜欢这样的日子,但对于年末的冬夜里匆匆回巢的路人来说,夜景不及那家的温暖。而对于影院的经营者来说,这样的上座率实在堪忧。
运河边有个南通方特探险王国,是个游乐场。只是冬日里大多闲置,显得有些萧条。
两岸的霓虹把运河映衬的灿烂美丽,波光粼粼。路边小店的一碗炸酱面,也能给在寒风里逡巡多时的身体唤回来一些暖意。
工作之余,中下旬的某一天,抽出了两天时间来,得以能亲身走走这已经近在咫尺的狼山濠河。
早晨的天空晴朗无比。在写这篇游记的时候,想起在游览狼山的这一天里都是如此晴好,可在第二天的南通的各家博物馆流连的时候,却适逢小雨淋漓。试想若颠倒过来,在博物馆里错过冬日暖阳,在山顶台阶上却遭遇凄风寒雨的话,这人品可就真值得商榷了!
因晴雨各一,遂以此命名这两篇游记,实在是不经意间偶得。
盆景园处换乘公交,前方的南通电视塔在晨光中有些影影绰绰。和这座城市一样,好像才刚刚苏醒。
狼山名为山,其实只有百余米高。左右有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拱卫, 通称五山。 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山门有“五山拱北”的牌匾和进门处的白狼雕塑,取其意。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忠骨可名。
因《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一文而留名的骆宾王,在徐敬业败亡之后隐姓埋名,终埋骨于此。 当“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檄文传到女皇本人耳中时,连武则天感慨地说:“如此贤才沦落在外,这是宰相的过失。”言辞之间,对敌人如此相惺相惜,确是难得。
除了那首“红掌拨清波”之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的“初唐四杰”中,还是以他的诗作最多。
山脚之下,有广教寺。寺前抬头,支云塔的塔尖已然在望。想想珠峰大本营的海拔,梅里雪山的尖顶,还有峨嵋的六十公里山路。。。眼前这“山”实在是触手可及的轻松简单。
这狼山广教寺是一寺两供奉,既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也是“大圣菩萨”的道场。峰顶支云塔塔前,有圆通宝殿,供的是大势至菩萨;塔后则有大圣殿,供奉的是大圣菩萨。
之前游记里写过的,五台是文殊菩萨道场,峨嵋是普贤道场,普陀是观音道场,九华山是地藏道场。是为四大佛教名山。
适才的狼山,还有三三两两的老人游客,或进香或晨练。而这园艺博览园,则是人迹不见,毕竟萧瑟冬藏时节。话说待来年春至,又该是怎么一番姹紫嫣红呢?
绿树红枫之中掩映的,是沈寿的墓葬。著名的刺绣大师也长眠狼山,同时传颂的,还有张謇和她的旷世情谊。
张謇之于南通,在近现代,就如曾国藩之于晚清,孙中山之于民国,毛泽东之于新中国,影响深远。
园内绕了一圈,博览园大门处还有个硅化木园,旁边有个猛犸象娱乐城堡。看样子,适合周末假日的亲子一日游。
原路返回,这索道是往返。从支云塔另一侧下山,还有张謇的謇园。
午后的阳光在林间小路上穿枝过隙,洒在这些石雕神兽之上。念及吴哥窟那些静静于林间千年的古建,即使如崩密列那样的抵不过时光的蹉跎,也见证了岁月里曾经的繁盛辉煌。
五山拱北、林溪精舍、赵绘沈绣之楼。。。除了“登五岳而小天下,登五山而小崇川”的这块摩崖石刻,后者两处也是与张謇、沈寿有关。张謇依溪筑舍、林木掩映、夏无酷暑、清幽宜人。确实是个会友织造的绝佳之地。
不明白的,百度沈寿、赵孟頫便知。
謇园就在这北麓园之中,话说南通的方方面面,都和这位老先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謇园。
离开狼山,东北方向三四公里,有啬园。 蔷?啬!好吧,是洒家老眼昏花。让网约车小朋友笑话,读se而不读qiang。
一个名动天下的实业大家,将自己的墓园名之为啬,是自嘲吗? 其实张謇号啬庵,出生地在距离南通之东的海门常乐镇,归葬于此。
常乐镇有张謇纪念馆;狼山下謇园是张謇避暑之地;南通市区的濠阳小筑则是张謇故居;而这啬园是张謇的家族墓地。分清楚了吗?反正我是曾经糊涂了好久才弄明白。。。
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人称“四先生”。老大张誉,二謩、三詧、五警 ,名字都是言字底,发音我是去查了拼音字典的。这位四先生除了是清末最后一名状元之外,他还发展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 发展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中国纺织业第一人,并将南通打造成中国近代第一城。。不一而足!
能不能万古流芳不知道,但是对近代史的影响,不可磨灭。
就如曾国藩之于曾纪泽、曾纪鸿的影响,张謇的长子张孝若位列民国四公子,也是显赫一时。其它三位是张学良,袁克文和张伯驹。他们各自的父亲是谁,不用我多说了吧?
这里不提张孝若死的可惜喝蹊跷,说句题外话吧。就是关于张伯驹和他的的夫人潘素,后者13岁流落风尘,20岁和张伯驹一见终身。在张伯驹的影响下,终成就一代中国青绿山水国画大师。和另一个潘玉良的经历,不遑多让。
转一副近百年前潘素的肖像和晚年她的两幅画作,什么叫才子佳人,多才多艺,恁们评价去吧!
话说如今的失足女子,只需要卖身早已不需要什么才艺,镜头前搔首弄姿直播一下就可以日进斗金。这仅仅是让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一个方面而已。
君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张謇归葬于此,选的好一方风水宝地。
有光的地方,就有好照片……
南大街一直向北,是谯楼钟楼。这里是南通的地标建筑。前者据说建于元代,而后者,则是百多年前张謇所建。中西合璧,古今辉映。
回首钟楼对面的南大街,一片繁盛。钟楼西北一侧的寺街尽头,就是今天履及的南通三塔的最后一座光孝塔。
光孝塔所在的天宁寺早已关门闭户,未能入内一观,且待明日。经十分潋滟码头和北极阁城墙遗址,继续这濠河两岸风光。
结束一天行程,回来扒拉手机。不算公交所历,不知不觉间,居然走了二十多公里。
明日,南通各家博物馆看看。话说,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是没有根基的城市,小小南通,居然不逊于海河天津的博物馆之多,实在出乎意料。最著名和丰富的,莫过于张謇的南通博物院,其它还有城市博物馆、纺织博物馆、濠河博物馆、珠算博物馆、审计博物馆、蓝印花布博物馆、风筝博物馆。。。。
对一个城市而言,其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这个城市管理者和民众的文化良知和精神素养。其历史人文,尽在博物馆。比如年轻的城市如深圳,如今已是世界级都市,缺的就是这一点。它不能是人为营造,而只能靠时间积淀。
在丈量世界的旅程里,如维也纳,或者布拉格,其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
就国内而言,印象深刻的不是北上广和西安南京,而是天津。
后者的博物馆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南通并非省会,目前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在江苏省的范围内,次于南京和苏州。
而就在这个三线城市里,除了张謇留下的南通博物苑。还有审计博物馆、 算盘博物馆、 濠河博物馆、 城市博物馆、纺织博物馆 ,以及体量更小一些的华侨博物馆 、蓝印花布博物馆、 风筝博物馆等(如图)。
不知是否总结的全面,每至一山必用脚步丈量,每至一城比先搜寻博物馆。这个习惯在多年之后,已经不再数多少次登顶,不再提看过多少瓶瓶罐罐。
旅行和阅读同理,二者的意义如下:“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现在的骨和肉”。
吃饭是为了活着对吗?但活着不能只是吃饭对吗?
今晨微雨,继续丈量。
昨日天气晴好,今天的阴雨让早晨出门的自己有些阴郁,仿佛受到了天空的影响。走在路上刷微博,留下一段话记录心情:“十年流离空余梦,每闻雨下辄忆家。踽踽独行,狷狂文字。浮浪生活,零余当世。”
过杏林桥,穿南通大学启秀校区,往北门外的南通博物苑。
濠河之上雨丝如雾,校园内外落英缤纷。又见张謇塑像,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望向濠河,望着这座他一手规划的城市。
张謇、张謇、张謇,重要的老爷子说三遍。南通的方方面面,离开他好像就不能言传。
南通博物馆南门向东过三元桥,有王个簃艺术研究会,就在文峰塔下。稍后再提。
和国内博物馆一样,这里免费参观。不同只是个别展馆,象征性的收取十元参观卷。对于这原本属于张謇私产的博物馆,是否在建国后由政府财政维持运转,我不得而知。和国内景区动辄数百元的门票而言,支持这样的维护性收费。和张家口天路、凤凰和丽江的圈地敛财,是两个概念。不全是因为此处门票价格的微不足道,而只是对某些地方贪婪的本能厌恶。吃相不要那么难看很难吗?还是因为权力的傲慢根本不在乎你我他的反感?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关于它的前世今生和馆藏珍宝,网络上百科介绍的详细,不再赘述。
试想张謇的时代和其后这个国家的沧桑历程,自然天灾和战乱人祸。收集和保存这些文物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挫折和苦难,才让我们这些后辈得以观摩瞻仰。
这个馆,类似于很多城市都有的那种自然博物馆,具体而微。
为何叫苑不叫馆,就是因为这个像花园一样的所在。早晨的静谧和夜雨的涤荡,让周围的一切变得清新怡人。
园区北侧,坐落这东南西北中四个馆址。前面提过,总共十元。先中馆。。
濠南别业的北侧是南通博苑的北门,濠河对岸,是南通城市博物馆。过了马路,又回首一眼。。
这塑像,应该是张謇和沈寿。
沿濠河岸向东,继而北行。心想若无单反累赘,换上跑鞋,环濠河跑一圈不知耗时多久?去年环西湖,十一公里,好像是七八十分钟?
话说,除了小桥流水人家,这蓝印花布也是江南的独有标识之一。
身着蓝印花上衣的彭麻麻很显眼。全部花了五分钟就看完,也不推荐。因为博物馆的功能不强,简直沦为商店。
南通城隍庙, 名之庙实则为观。
出城隍庙,一路向西。濠河一直在身畔左侧静静荡漾,是繁忙城市中的一股清流。脚步慢下来,生活慢下来,当一切若都能慢下来,或许在心底深处,你会寻觅到一些生活的真谛。
中国审计博物馆 。馆名中国,而不是南通,可能是国内唯一一家审计博物馆吧?
原打算也说不推荐,被进门时抬头微笑问候的姑娘打消了念头。今天走的几处,偌大的园区也好展厅也罢,同样的仅我一名游客。工作人员不是不知踪影就是埋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第一个礼貌待客的。
参观已毕,涨了见识。原来审计自夏商周已经有据可查。看完这些文物文献故事历史,感觉还是明初的审计最为严峻,或曰严酷。朱元璋杀人也就算了,动辄还株连九族!每一页审计报告后面,都是家破人亡和累累白骨。自作孽不可活呀!
制度建设,重于人治。没有监督的体制把好人变成罪犯,透明规范的体制让坏人无缝可钻。任重道远呀……
审计博物馆西邻,是中国珠算博物馆。两个博物馆走坐落在濠河北岸,南面偏西的南通电视塔遥遥可望。
隐约记得在哪里见到过各色算盘,好像是在安徽亳州的南京巷钱庄。
严重推荐来此参观。
珍珠、象牙、玉石、骨质、水晶、珐琅……应有尽有!
还有紫檀、琥珀……
材质数不胜数、器型各色各样。
馆藏之丰富,包罗万象,大开眼界!
人民东路左转,再左转拐入寺街。
昨晚的光孝塔在黑暗中未能一度全貌。
今天重游,弥补遗憾。
走遍各地,无论寺院佛塔,赵会长的题匾处处可见。看的多了,好奇这么多匾额他是怎么写过来的?
这光孝塔,建于唐代,是南通三塔中建造最早的。“先有塔,后有城”,“千百年来,光孝塔已成了古老南通的象征。。。。”
走出这天宁禅院时,抬头的偈语“回头是岸”,是否在棒喝世人?
南大街北侧尽头,钟楼谯楼。昨晚的夜色下十分美丽,只是未能登临,此时尽可上去看看。
沿南大街向南,沿濠河绕了北侧半圈回到城市博物馆西侧,在沈寿的绣园相邻,是张謇的濠阳小筑。如今已被闹市包围,若非刻意寻觅,还不容易发现。
这位清末状元的字着实了得,让我又想到了曾国藩。后者文攻武卫,后世深远。可张謇并不仅仅只是一名状元,其在经济教育和地方建设的成就,不弱于曾国藩。
意外看到翁同龢的题联。张謇的状元,多亏了翁的提携,被张謇终身以师事之。
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张謇不堪其才。而是在那个纷乱的时代,若非翁同龢的慧眼识珠,他也会被淹没在草莽之中,难有作为而已。
反正四下无人,洒家也坐在这小院之中许久。院墙之外是闹市的车马喧嚣,人声鼎沸。一墙之隔的张謇先生还在思考人生,放眼世界?
“屡出真成惯,孤怀亦自遥。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鹳影中霄月,蛙声半夜朝。无人能共语,默默斗旋杓。” 这首《屡出》是张謇诗作,从中读出的意味,正合我面前的默然而作的雕像。
伟大的人物总是孤独的,所谓高处不胜寒呀!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如上图),370多所学校。
如今尚有张謇百年余荫的学校有复旦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 河海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海事大学、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东华大学、江苏农学院(后并入扬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后并入苏州大学) ,南通中学,以及中国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 。
张謇是孙中山时代的实业总长,袁世凯称帝之前任命张謇为农商总长。而张謇许多事业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1905年,张謇在通州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09年,创办了南通电灯厂,城市开始用电灯照明;1913年,建立大聪电话公司,创办南通城乡邮政和电话业务;1916年,设立气象台;1919年,建成南通更俗剧场,张謇成为南通电影的奠基人。。。
“张謇在当时对南通的建设已经有很清晰而前卫的规划理念,包括与西方建筑理念相结合的花园城市。这些理念的实践使得南通被吴良镛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在1920年, 有人看到过当年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一个弹丸小镇因为张謇进入了世界的视野。”
由于张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与南通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胡适认为他“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响及全国”。毛泽东也曾说:“中国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出殡之日,南通万人空巷,近乎全城民众都赶来为张謇送行。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8月24日,张謇逝世四十年忌日,张謇墓被红卫兵当做“四旧”砸毁。
如今我们在啬园看到的,经过了1985年的重新复立和修缮。
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
当欢场变成荒台,当新欢笑着旧爱,当记忆飘落尘埃;
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人生是无常的醒来!
小姑娘艾米丽·王嘉宝的这首《醒来》,可谓道尽世间沧桑,人事纠缠。在每个人的心间。。
走出濠阳小筑,来到西邻的绣园,有钱外长为其题写的门匾。
关于沈寿,一代“绣圣”,更是和张謇有着深厚情谊。
沿濠河岸一路返回,在本文起点,博物苑大门之外,有南通民间艺术馆。原为太平兴国教寺,寺内寺外,一片狼藉破败。
继续东行,再过昨晚所历的三元桥,前方是文峰塔和文峰公园。公园的大门东侧,是纺织博物馆。
文峰塔下,如今辟为个簃艺术馆。沙孟海题写的馆名,曾称王个簃“游刃从容,不假矫饰,烟云舒卷,莫可方物”。以及“下笔开生面,垂名动万年”。
王个簃是吴昌硕先生晚年的亲授弟子,诗、书、画、印的全才!
纺织博物馆前,如南通处处有意义的所在,必然可以见到张謇老先生。两日下来,早已习惯。
宋末元初的黄道婆,和清末民初的沈寿并列,都是织绣名人。
走了这么多的路,这午餐已是下午两点。
眼饥肚饱,吃的腹圆。一个人点了过多的菜,这碗杂粮饭只好剩下了一半。吃饭还是按时的好,饿过头了,容易高估饭量不是?
出门之时,天空居然瞬间放晴,令人意外。最后一个去处,是风筝博物馆。
“南鹞北鸢”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哨口板鹞是“南鹞”的代表。
世人皆知曹雪芹作《红楼梦》,却鲜有人知他写过《南鹞北鸢考工志》。读过几遍《红楼梦》的想来都知道,曹雪芹对金石、书画、编织、医学、建筑、烹调、工艺、印染、雕饰等各门学问几乎无不精通。而扎风筝对于曹雪芹来说更是一绝,所以才有这本《南鹞北鸢考工志》。
我这就奇了怪了,恁们说这货不只是会,简直是精通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么多技术活就不能养活他?而至于穷困潦倒,贫病而逝?
我猜可能是大户人家出身,不屑于以玩乐娱己之技谋生吧?
不巧的是,大门紧锁。这是今天吃的第二个闭门羹。
回到宿处,一直睡到夜色沉沉。
起床早已过了晚餐时间,这是夜宵时间。好在午餐吃的晚。
翻看手机,今天走的路程。好吧,因为鞋子磨脚,今天不如昨天的21公里……
数日后,平安夜圣诞节。办公桌前,开始计划回家的时间。就要告别这南通的月余时光,心底还是有那么一些恋恋。。
新年,元旦。所谓带本书去旅行也好,回家也罢,前提是你得埋头其中而不是装逼使然。
候机厅内偶遇一双长腿亮瞎眼,这书嘛,就被扔在了一边。。
从蓝天中起飞,在浓霾中降落。
就如在游记的开端吐槽,这黑如墨汁的大气之下,是我的亲友女儿们天天呼吸着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