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3
- 评论0
- 赞3
+1
出发日期/2017/01/28
天数/7天
人均费用/6000元
人物/家庭
玩法/春节
彼得大帝开疆扩土,启动舰队一声炮响
涅瓦河口饱受战火,亦未失去水城风情
奢华金光闪耀宫殿大厅,皇家风范肃立不言
桥架水,水绕城,惊叹战斗民族亦有玫瑰柔情
那么
当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
高高悬挂在俄罗斯方块搭建的城墙
谁又曾知道
男权主义盛行的历史中,叶卡捷琳娜的忧伤
经过了“东北小城”似的新西伯利亚,经过了“正儿八经”的莫斯科,在我对俄罗斯即将意兴阑珊时……
我,遇见了圣彼得堡,并,迷失在这座温柔“水城”。
圣彼得堡这座古城,与莫斯科相比其实更具皇家风范,也比俄罗斯任何一个城市更具欧洲风情。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曾说“圣彼得堡属于俄罗斯,但不属于俄罗斯人”。我们总喜欢称俄罗斯为“毛熊国”,称这里的人民为“战斗民族”,而圣彼得堡却像是个异类,东斯拉夫人已经和欧洲分离了好几个世纪,却是圣彼得堡重新将他们和欧洲连接了起来。
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如果世界各个国家第一任领导人复活苏醒,那么只有彼得大帝能找到自己回家的路。
由此可以看出,圣彼得堡对老城区的保持程度可见一斑。这里不仅仅只是供在那维护、瞻仰的古迹,而是始终发挥着它的价值——人们生活的场所,它似乎被时光遗忘一般,古老,却不破旧。
用导游的话来解释一下圣彼得堡的构成,那就是“蛋黄——蛋清——蛋壳”。“蛋黄”是指圣彼得堡中心范围的彼得大帝时期建造的老城区;“蛋清”是指“蛋黄”外围一圈的斯大林时期左右建造的城区;而“蛋壳”就是建造不久的新城区。
我爱吃蛋黄,更爱圣彼得堡这圈“蛋黄”。
遇见圣彼得堡的第一眼,还是天未亮的清晨。微黄路灯照耀下,一幢幢巴洛克式的建筑显得影影绰绰。外墙立面的雕塑,建筑柱廊的花雕,各个建筑通过照射反射出来的庄严在落雪的寒冷街道上各领风骚。
欧洲风情的城市夜景好像都是这样,凭借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外加他们独有的艺术天分创作出来的雕塑,不用五彩缤纷,仅用暖黄的灯光打造出了一个闪耀多变的街景风貌,让人不禁为它停驻。
在东正教的信条里,教堂是上帝的居所,教堂是拯救信徒的诺亚方舟。既然上帝把自己的一切给了信徒,信徒也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上帝,而教堂就是信徒对上帝的奉献。
第一天的清晨便是从圣伊萨基耶夫教堂开始,这座被视为俄国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精华的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世界四大教堂。
教堂每一面的16根大石柱都是一块完整的红色花岗岩,成双排托起雕花的山墙,可暗色的天空,让我窥不见教堂的全貌,无法去细细品味墙上雕像人物的面貌,墙壁上时间的纹路,以及圆形穹顶的金碧辉煌。听导游介绍,教堂墙壁上还留有曾经战争的累累弹痕。这些的这些,我都无缘一见,可算是此行一大遗憾。
十二月党人广场、海军司令部、青铜骑士像,转过一处又一处。
▲后来我才知道,这座教堂和冬宫、夏宫,都是出自同一设计师之手。
黑夜褪去时,我已走到了斯莫尔尼教堂,这里原是一座东正教修女院。白蓝相间的巴洛克式建筑,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清新圣洁,简直就是一众沉稳厚重的教堂中的一股清流。
从教堂出来,天也开始渐渐微亮…微亮…始终微亮…
▲莫尔尼宫,是彼得堡市政府办公的地方。
就连导游口中装饰花花绿绿,镶嵌有颜色艳丽图案,瓷砖装饰色彩丰富,顶部还立着五光十色洋葱头顶,被称为俄罗斯最美教堂的滴血大教堂,在亮不透的阴冷天空下,也暗淡了色彩。还好,就算没有了色彩,你仍能被墙壁上的各种细节所打动,就连普通的洋葱顶都被变幻出毫不雷同的造型。
这里之所以被称作滴血教堂,是因为教堂所在的位置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的地方。他的儿子为了纪念父亲,于是在他遇害的地方修建了这座教堂,相较于教堂的造型,我更喜欢它的名字——滴血,简简单单两个字,却融入了爱恨悔痛复杂的情绪,迷上这个自带故事背景的名字。
每个教堂都有着自己的意义。
而喀山大教堂,则是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圣母像而建造,也因此而得名。很多信徒来此,就是为了亲吻圣像,默然祷告。看见一位年轻父亲抱着周岁左右的宝宝,虔诚地带她亲吻圣像,让她点燃蜡烛,教她双手合十,而小宝宝也是不哭不闹,认真地完成每一项。这难道就是信仰的传承。
喀山大教堂的内部不大像一般的教堂,而更像一座宫殿,以柱列分隔的长形主堂高大宽敞,长廊两侧悬挂着的都是大幅的宗教油画。而整个教堂的外形呈半圆造型,弧形的柱廊由94根圆柱组成,面向大街,环抱广场。大气、壮观。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却愿意走进这些教堂,不是因为它西化、它漂亮,而是这些教堂里的氛围,是里面肃穆的安静,是信徒虔诚的面孔,都使我能静心、静神。而反观国内很多寺庙,拥挤的游客、嘈杂的讲解声、熏眼的烟雾,都让我不得不敬而远之。
喀山教堂紧挨着的就是著名的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最古老的道路之一。这里热闹繁华。但因为这里的建筑物都有不能超过冬宫高度的限制(除教堂外,整个城市都如此),最终形成了现在这条高度整齐划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美丽街道。
在涅瓦大街28号,是圣彼得堡最大的书店。这座建筑外部墙壁上装饰着各种雕刻,特别是镶有玻璃的圆顶之上的地球仪。里面虽然没有我能看懂的书,但里面的各种小零食、明信片、手绘水彩风景画、画具,都不得不吸引我在这久久停驻不愿离开。
不来俄罗斯,都知道冬宫与夏宫的名气,其实这只是中国人为了好记为它们冠以的名字,冬宫也叫艾尔米塔什,是俄罗斯著名皇宫,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与冬宫相对的旧总参谋部
该馆其实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当时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对美术品的收集热衷程度激进疯狂,仅绘画作品从欧洲购回就有4000万以上。据说仅里面的藏画,如果你在每一副画前停留3分钟,那么你需要一整年的时间才能看完。
这里有世界大师达芬奇、丢勒、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梵高、伦勃朗、门采尔、莫奈、毕加索等的油画和雕塑,版画,还有俄罗斯国宝级的画家列宾、苏里柯夫、契柯夫、希师金等的画,更有木乃伊和很多古国的文物。
我们跟着导游只是粗粗看了馆内一些“必看”展品——达芬奇的《圣母子》、伦勃朗的《浪子回头》、米开朗基罗的《蜷缩的男孩》、孔雀钟、马赛克拼贴的圆桌、木乃伊等等。可连我最喜爱的莫奈都没能去看上一眼,这也成了我此行的第二大遗憾。
匆匆而往,意犹未尽,便已是尽头。
在冬宫,一定要花整整一天去细细品味这些藏品的味道。也或许,一整天都不会够。
在博物馆里,看着那些只是在画册上见过的名画,那些只是对着其“假冒品”画过的石膏,学画时的记忆就像爆发的火山,一下子奔涌而出,占据我的大脑。我细细数着这画我临摹过,这石膏我画过……
曾经在画室听说一位师哥被俄罗斯一家与列宾美院齐名的院校录取,极其羡慕。在印象中,俄罗斯可是学习纯艺美术的天堂,满大街都是艺术家。多少年后,当自己真正踏上这片艺术天堂,看着这些艺术珍品,恍如隔世,而我,却已丢掉了手中的画笔。
夏宫和叶卡捷琳娜宫相较于市中心景点,都在比较偏远的位置。坐着大巴车,看着窗外景色从“蛋黄”的优雅复古,到“蛋清”的现代,再到“蛋壳”的各种高架机械,还是怀念我的“蛋黄”。
对于很多旅行者来说,这两地都是来圣彼得堡必去之地——男性化的彼得夏宫和女性化的叶卡捷琳娜宫。
彼得大帝夏宫,是彼得大帝在欧洲留学期间深受凡尔赛宫影响而决意修建的,所以也称“俄罗斯的凡尔赛宫”,它也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位于圣彼得堡西南差不多30公里的美丽芬兰湾边。
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公园,而下公园便是花园景观精华之所在。但顾名思义,这是夏天来的宫殿。而我们此时在飘雪的冬季来到此处,只剩一片白茫茫,没有肆意喷涌的喷泉,没有绿意如画的草木,就连闪耀的小金人也焉了气焰,歪歪倒倒。好在园林气魄不减,长长的林道一直延伸至芬兰湾,至波罗的海,因结冰的海水,它们仿佛成了一体。
这般凋零的夏宫,几乎没什么游客,我们一家人返倒享受起这份清冷的安静,走走停停,拍拍照照,闹闹笑笑。
▲老妈照嗨了,最后都不顾温度,把羽绒服脱了照!
▲结冰后的波罗的海,不同于蓝黑色的涌动,一望无际的白色,很是壮观。
▲俄罗斯的娃娃们真心抗冻啊!大雪纷飞也照样领着出来玩。在俄罗斯的冬天,还能经常看到年轻父母推着婴儿车散步,里面不满周岁的小宝宝裹着棉服,露着小脸,还开心的不行~
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叶卡捷琳娜宫。路途中,导游为我们讲了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凤凰涅槃史,以及她与彼得大帝的爱情故事。从农民女儿到将军情妇,再到挤掉原配成为大帝身边的女人,一步一步,看似千差万里的两个人,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偶然”机遇,命中注定般的走到了一起,并深深相爱。
▲叶卡捷琳娜一世
因为爱她宠她,彼得为妻子叶卡捷琳娜修建了这座宫殿,后经过叶卡捷琳二世女皇扩建,并把宫殿命名为叶卡捷琳娜宫。
▲这本是一片湖,因冬天而结冰冻住。传说叶卡捷琳娜二世最爱和男宠们在这片湖上划船,还喜欢让男宠之间相互搏斗。
▲这就是历史的痕迹,这上面的斑驳都是战争的印记。
由于是女沙皇的宫殿,所以外面的柱子都是男人托举的姿态,意为男人为女皇服务,对女皇俯首称臣。宫殿由蓝、白、黄三色构成,据说这分别代表着女主人蓝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肤和金黄的头发。
虽然,整个宫殿的建筑精巧淫靡,色彩清新柔和,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娇媚的风韵,无处不飘动着令人心醉的旋律,无处不倾洒着耀眼的金色,无处不缠绕着荼蘼的金边卷叶,女皇生前声色犬马、骄奢淫靡的气息依然沁淫着整座宫殿。
但是,因为这份爱的礼物的背景基调,我仍然觉得,这里始终存着一份温情——叫“爱情”。
在叶卡捷琳娜皇宫,整个宫殿,黄金穿廊,满室的金碧辉煌,以及她死后留下的一万五千件衣服,件件精致奢华。
皇宫内还有个世界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俄罗斯国宝——琥珀屋。整个屋子全部是用琥珀建成,里面有极其珍贵的血珀而且是整块拳头大小的实属罕见,这个琥珀屋也是唯一不能拍照的地方。
然而,满屋子的琥珀,却让这间屋子有种无名的压抑感,虽然天天来来往往这么多游客参观,我却仍然感觉不到什么人气,只不过是进去后的一刹那惊叹,看了两眼也觉得索然无味,可能是我对琥珀什么的并没什么兴趣。
哎!这样的极尽娇纵和奢靡留给世人的估计也只有感叹和敬畏了!
这座城市正如一朵带刺的玫瑰,盛美娇艳却不软弱。
这座城市正如我想象中的欧洲,繁复的古典雕花建筑,叠加迤逦的复古风光。
这座城市正如普希金的诗中一样,它本来就是彼得的城。
……
匀称整齐的宫殿和高阁
拥聚在一起成群的
大船从世界每个角落
奔向这豪富的港口停泊
涅瓦河披上大理石的外衣
高大的桥梁横跨过水波
河心的小岛遮遮掩掩
遮进了一片浓绿的花园
而在这年轻的都城旁边
古老的莫斯科日趋暗淡
有如寡居的太后站在
刚刚加冕的女皇前面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城
……
————普希金《青铜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