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1
- 收藏0
- 评论0
- 赞0
+1
出发日期/2018/04/03
天数/1天
听见“大神”这俩字儿,估计就如同国内的这寺那庙差不多吧?
我只对京都这个地名感兴趣,至于到了京都去哪儿,无所谓的。
于是到大阪的第三天早上(2018年4月2日),我们辗转坐地铁城铁(电车)一个多小时吧,从京都的“伏见站”下车。
经过向同伴”领队“卢兵的咨询:
” 到京都伏见稻荷大社的线路是 从日本桥上车坐地铁到北浜换乘京阪电铁 京阪本线 到伏见稻荷下 步行四百米。“
路上百无聊赖,于是在列车上掏出手机,播放事先下载好的电视剧《和平饭店》。这次忘带耳机了,于是开了点小音量,不大,我自己都听不清楚。看着看着,心里觉得不对,这是 在日本的列车上,看抗日神剧,这不太合适吧?
大阪距离京都很近,从地图的比例尺上看,似乎没有北京到天津远,难怪一天往返时间富富有余。各城市之间都是多种多样颜色各异的普通加急等列车串联,说地铁不是地铁说高铁又不像高铁,也不是“新干线”,我统一叫它们“电气化列车”吧。其实人家的地图标记的已经很清楚了,我呢也是回来后再回看还能明白点,当时可是眼前一红,晕了。
京都(Kyoto),位于日本西部近畿京都府南部,是一座内陆城市,坐落在京都盆地(山城)的北半部和丹波高原的东部山区,总面积为827.90km2,占京都府总面积的17.9%,是京都府各县市中土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市。 京都为京都府府厅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人口150多万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还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分地区共同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数约有256万。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会区”的一部分。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东京奠都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市拥有相当丰富的历史遗迹,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镇之一。京都市的部分历史建筑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名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其中又以传统产业和电子产业最为重要。
刚刚从大阪出来,初到京都,个人感觉历史痕迹比较重,大多是日本古代电影里那种木质建筑,没有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也可能我来的就是景区表象)
刚下列车,就感觉四面八方的游客,尤其西方游客激增,都汇集到这里一起往前涌。
那会儿我都不知道要去哪儿,反正跟着卢兵小伙子往前走,据说是个著名的景点。而进入这个景点之前,要穿过一条拥挤不堪的街道,两边都卖货的卖吃的,热闹非凡。
返京后写游记时一查,才知道这叫“伏见稻荷小吃街”。
值得一提的是,卖吃的卖的红红火火,买吃的买的摩肩接踵;既然都是只供站立的街边小摊食品,整个这几条街就是看不见垃圾桶!
于是我攥着吃剩下的年糕纸,年糕呀那可是!!扔肯定是不合适,我也不能揣兜里呀?
举着!!还得单手操作相机,这太别扭了。最后交给同伴,她又跑回列车站了(看见那儿有垃圾桶)
伏见稻荷大社建于8世纪,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香客前来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交通安全。它是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
我刚到这里,啥攻略也没看,稀里糊涂,不停地拍照而且留影。忽然转头问了问同伴卢娟儿,这什么什么大社不会是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的啥玩意儿吧?她笑了笑说你放心吧,只不过是祭祀稻谷大神,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什么的。
哦~~~那就好。心想下次出门,一定问问“领队”--咱这是要去哪儿呀?
实不相瞒,我此行只知道要去日本,因为我需要办签证呀,所以肯定知道要去哪国;不过慢说日本的景点了,就是去哪个城市我都不知道,其实也不关心,反正都没去过,去哪儿都行!
我出国的次数少,拢共也就五六回还都是那穷国(去穷国俺的心态特端正心里比较舒服)。一直以为也就中国的5A景区游客乌泱乌泱的,没想到来到这日本农村的“大社”,也给我挤坏了!天气又热,早上挺舒服的,午时气温飙到24度。棉袄我能脱了,可秋裤都粘腿上了,逛的我一头大汗。
伏见稻荷大社是遍布日本全国3万余座稻荷神社的总社本宫。也是京都市内最古老的神社之一。
这里供奉的是保佑生意兴隆,五谷丰登的神明,每到正月或每月1日赶集的日子,这里就热闹非凡,本殿与牌坊都是红色的,代表万物丰收秋天的色彩。穿过“千本牌坊”,就是稻荷神山的入口,从这里可登上稻荷山顶,山道两旁布满了红色牌坊。
我倒是挺想走这个连廊牌坊的,曲曲折折的直达山顶。虽然游客众多举步维艰,不过我估计越往上走人越少。我想爬到山顶俯拍几张山景全貌,并且山顶据说有数以千计的大小鸟屋,结果我动员了半天都失败了。
“整个山坡都覆盖着数不清的红色牌坊,它们一个连一个形成了无尽头的隧道。你走在奇特的红色微光里,那微光在位于山岩上的小神社里时隐时现。”
同伴们走在连廊牌坊的一半处,发现有个岔口,上书斗大的日本文“归路”!傻子都明白,那咱就都归了吧。
下山....
从连廊里通过“归路”出来,有了短暂的清净时间喘了一口气,心想咋全世界的人都跟着我来祭祀来了?
日本是礼仪之邦,寺庙和神社很多,于是进入寺庙也有很多规矩和礼节。
一般可以看到在寺庙或神社入口附近有个洗手用的水池子,叫御手洗(读作mitarashi或mitarai),是神社寺庙里供参拜者洗手漱口的地方,也叫手水。只有神社寺庙的洗手处才能叫做御手洗,其他地方诸如家里或者公园之类的洗手处都不能叫做御手洗。在手水周围建的台子亭子等建筑叫做手水舍。手水有些类似西方“圣水”的感觉。有的寺庙也会直接把神社寺庙附近流过的小河当做供游客洗手的地方,叫做“御手洗川”。京都下鸭神社的御手洗川很有名。
看见大家都在哪儿特虔诚的又舀又洗的,一开始我以为这是温泉水,或者有什么特殊功效,洗完手不过瘾,还双手捧水喝了一大口,顿觉身心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