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21
- 评论6
- 赞40
+1
出发日期/2020/10/05
天数/1天
人物/家庭
玩法/第一次 摄影 国庆
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被称作“丁家花园”。 十笏园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十笏园在北方园林中独具特色,兼有南北方园林的风格,总体布局紧凑而无拥挤之感。十笏园被中国著名园林专家誉为“鲁东明珠”。
现存园址南北深 70米,东西宽 44米,占地3400平 方米。南部临街“倒座”一排,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 四周配置四合式庭院。建筑轴线东、中、西 3条,各布 庭院三、四进不等。
十笏园又名丁家花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49号,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非常少,时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故得名“十笏园” 。
十笏园,被称为“江北第一私家园林”
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原为丁氏居室; 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如山 房等,为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画 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位于最后。
水池东岸堆叠半壁假山,山顶、山脚配置蔚秀亭、落霞 亭、漪岚亭和稳如舟等亭舍;水池西岸经矩形游廊南通 西跨院,北达春雨楼和砚香楼庭院。池岸以太湖石堆砌 自然驳岸,将半壁山和游廊呈弧状连接一起。三路共建 亭、台、楼、榭 24处,房舍 67间。
其中山顶落霞亭为 1949年以后增建。为突出砚香楼前的空间效果,对假山 上下的四照亭、稳如舟、蓬莱三仙岛、蔚秀亭、漪岚亭、 小沧浪亭等建筑景点,均采取小尺度构筑。
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园内的主要建筑砚香楼,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二层楼,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画家的真迹碑刻90余方,是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园林之一 。
在造景处理 上,池东以摹拟自然景观为主,建筑为辅;池西则以建 筑实景为主,仿自然驳岸叠石为辅,虚实呼应,富而不 俗,是一处兼具江南、江北园林风格的私家小园优秀实 例。
郑板桥纪念馆位于潍坊市“十笏园”景区中部,关帝庙巷子与胡家牌坊街西北角,后方为关帝庙,左首为十笏园博物馆,占地面积1412平方米,建筑面积1820.91平方米。是为了纪念清代乾隆元年进士、曾担任过潍坊县令的郑燮而建的纪念馆。
郑板桥纪念馆坐北朝南,馆内两侧为衙门六房,即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以及申明房、牢狱房和书画展厅。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大堂,复原的也是郑板桥当年在潍县县衙坐堂的场景。在假期里,纪念馆里也会举办实景演出,演绎郑板桥当年断案的故事,演员们大多是用方言对白,挺有地方特色。
郑板桥纪念馆共一层,是一处含衙署文化、板桥文化在内的古式建筑,分前门、仪门和大堂。
整个纪念馆再现了老潍县县衙原始风貌,将县衙与郑板桥纪念馆相融合,展示了郑板桥一生诗书画中的成就
郑板桥纪念馆坐北朝南,馆内两侧为衙门六房,即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以及申明房、牢狱房和书画展厅。
整个纪念馆再现了老潍县县衙原始风貌,将县衙与郑板桥纪念馆相融合,展示了郑板桥一生诗书画中的成就,很好地传承了老潍县历史文化传统。
郑板桥不仅政绩卓著,其诗、书、画号称“三绝”,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其画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他在潍期间留有大量书画墨迹。
潍坊对关羽的崇尚由来已久,宋朝时期关公文化就盛行于此。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汉献帝时期曾在潍坊任北海相。自2012年8月开始,潍坊投资650万元,历时两年半,对始建于宋朝的关帝庙孔融祠旧址进行了修缮,论证重塑了关帝、孔融塑像
关帝庙始建于宋代,奉祀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其死后更是荣崇倍增,先后有关公、关侯、关圣、关帝之称谓。
关帝庙在元代天历二年、清代康熙十五年先后重修,这是潍坊市区现存的最为古老庙宇。
潍坊关帝庙坐落在潍城区胡家牌坊街十笏园西北角,始建于北宋年间。是为了祭祀三国蜀将关羽而建,是目前潍坊中心城区唯一一座建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
山东省潍坊孔融祠位于潍坊市关帝庙巷的一处高台上,和关侯庙在一处高台;两者同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十笏园古建筑群的一部分。相传高台是刘备发兵救助北海相孔融时的阅兵处。
孔融以“孔融让梨”幼年即得大名,曾任北海相(潍坊为其辖区)。后为曹操所杀。在潍坊有祠,始建于宋政和四年(1114年)。目前这处祠堂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迁移重建。这是我第一次看孔融祠堂。
元至正十一年(1351),奉议大夫潍州太守王居义与北海县尹刘师让又进行重修。
明成化十五年(1479)潍县知县宋兑重修时,将孔融祠与论古堂合二为一,祠堂扩为五间,名为名贤祠。
明万历十一年(1583.)潍县知县史善言将其移建至城西北角上,仍为五间。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潍县邑人丁汝奇将孔相祠和“孔相祠堂之记碑”“论古堂碑”一并移建于关侯庙西北侧。
东汉北海相孔融,祠内有孔融塑像,孔融祠始建于宋代政和四年,原来旧址在潍州州府北面的城墙顶上,后来到清代康熙三十二年迁移至此
在历史上,关羽和孔融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文一武,全国庙宇中二人在同一座庙中的很少。而在潍坊十笏园西北角上,就有一座庙宇,供奉有关羽和孔融的塑像,被人们称为“关帝庙孔融祠”。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的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巨龙,似蛟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设计风格在国内独树一帜,是“世界风筝都”的标志性建筑。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旨在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风筝的相关资料。该馆共设有七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
风筝,中国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鹞子”。“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公元907——960年)据明代郎瑛《询匈录》记载,五代有位叫李邺的,在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在纸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象“筝”一样的声音,故名之为“风筝”。
鲁班,风筝的始祖
风筝是怎样发明的?有人说是我们的祖先受到风吹斗笠、树叶的启发,有人说是受帆或帐篷的启发,也有人说是受了飞鸟的启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最早的风筝出现在中国,却是国际风筝界一致的公论。
后来,墨翟把制造木鹞的方法传给他的学生公输班(又称鲁般、鲁班),公输班又加以改进,用竹 为材料制成“竹鹊”,能在空中飞三日之久。公输班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把风筝用于军事。早期的风筝还被用于传远消息、测量风力等。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墨翟(公元前 468-376年)居鲁山(今山东潍坊青州西南部一带)时曾“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就是世界最早的风筝,别具匠心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风筝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大约从唐代开始。公元713年,唐玄军李隆基曾在山东蓬莱宫宜春院观看“八仙过海”风筝的放飞。
宋代的<<宣和风筝谱>>有多处记载着帝王贵族玩赏风筝的情况。
街拍酷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