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 shift+enter 进入去哪网智能导盲语音引导模式
“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
头图加载中

攻略   >  芙蓉旅游攻略   >  “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

“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

“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

  • 出发日期/2015/06/23

  • 天数/0

  • 人物/三五好友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藏高原踏歌行 之大美青海 第二天(上):“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 ----- 记张掖丹霞公园    看点:七彩丹霞 美不胜收

    第一天,紧赶慢赶的,到张掖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在路上,郭师傅与景区宾馆老板联系,对方说在下雨,但到景区时,雨已经停了。行家说:雨后再天晴,才是看丹霞景色的绝佳时机! 因为这个点原不在计划中,在路上,我给甘肃的几位学生打了电话,才知道张掖的学生有两位,一位叫周杰,现在武汉工作,一位叫杨越,正好在兰州出差,都未能见到。也是一桩憾事!在我的旅游中,看桃李与看风景是同等价值的。想不到我与学生通话的用语却让郭师傅觉得很新鲜,“高足”啊、“贵省”啊、“心理距离”啊,学了又学。 郭师傅又兼导游,一路介绍了不少相关知识,让我们获益不少。但他在解释“张掖”得名时,却跟着张掖一个广场上的宣传出了错误。他说:张掖就是张开胳膊,以御外侮。其实,张掖地名出自“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见《史记》),张开胳膊不是为了抵御,而是为了沟通。它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渔米之乡”之美称。张掖市面积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万。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县区。有汉、回、藏、裕固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国唯一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少数民族。它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我们路上也经过,不过,郭师傅说那儿已经没有马了,所以就没有下车去看。它有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我们就是奔它而来的。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 距张掖市40千米。方圆100平方千米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10公里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 早饭后,我们走进了这个奇特的公园。 触目所见,丹霞山峦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它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过去我曾在“三枪拍案惊奇”中见过,但以为是布景或是后期制作出来的。根本没想到竟然会是实实在在的地貌!据介绍: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六名。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令人惊叹。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晕眩,堪称“七彩神仙台”,比敦煌“魔鬼城”的雅丹地貌面积博大,分布广阔,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形态丰富,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中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 园内有旅行车接送,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但也可以步行。有一次,我们走在同伴后面一点,没赶上车,就是走的,倒也有新的体验。 除了国内游客,还有一群日本游客,全是老人,我用日语与他们打招呼,他们非常高兴。也许是因为中日关系紧张吧,他们说话都很谨慎。一衣带水的邻国,原本不应当闹到这个地步的。 据郭师傅说,园中最美的景色要到下午,太阳从西边照射其上,显现出奇美的七彩丹霞来。可惜,当天我们还要赶到“东方瑞士”卓尔山去,只能依依惜别了。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张掖公路旁边的烽火台,瞬间把思绪拉回上千年!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进园第一张合影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来个仿造造型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站在登上观景台的梯子上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车走了,只好跑步跟进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登高所见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小夫妻和老夫妻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没能等到夕照美景之时,只好从网上找几张,聊做补充了(本张以下共三张)。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网络照片

说说这次旅行图片

+1

网络照片

最新评论(0条)

游客
添加表情
评论
意见反馈
手机 看 游记
游记还没看完?

快扫我^_^ 精彩游记带着走~

手机版
调整排序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知道啦

“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

Day5 : 坐船游运河
已收集到收集板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藏高原踏歌行 之大美青海 第二天(上):“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 ----- 记张掖丹霞公园 看点:七彩丹霞 美不胜收

第一天,紧赶慢赶的,到张掖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在路上,郭师傅与景区宾馆老板联系,对方说在下雨,但到景区时,雨已经停了。行家说:雨后再天晴,才是看丹霞景色的绝佳时机! 因为这个点原不在计划中,在路上,我给甘肃的几位学生打了电话,才知道张掖的学生有两位,一位叫周杰,现在武汉工作,一位叫杨越,正好在兰州出差,都未能见到。也是一桩憾事!在我的旅游中,看桃李与看风景是同等价值的。想不到我与学生通话的用语却让郭师傅觉得很新鲜,“高足”啊、“贵省”啊、“心理距离”啊,学了又学。 郭师傅又兼导游,一路介绍了不少相关知识,让我们获益不少。但他在解释“张掖”得名时,却跟着张掖一个广场上的宣传出了错误。他说:张掖就是张开胳膊,以御外侮。其实,张掖地名出自“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见《史记》),张开胳膊不是为了抵御,而是为了沟通。它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渔米之乡”之美称。张掖市面积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万。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县区。有汉、回、藏、裕固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国唯一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少数民族。它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我们路上也经过,不过,郭师傅说那儿已经没有马了,所以就没有下车去看。它有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我们就是奔它而来的。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 距张掖市40千米。方圆100平方千米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10公里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 早饭后,我们走进了这个奇特的公园。 触目所见,丹霞山峦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它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过去我曾在“三枪拍案惊奇”中见过,但以为是布景或是后期制作出来的。根本没想到竟然会是实实在在的地貌!据介绍: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六名。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令人惊叹。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晕眩,堪称“七彩神仙台”,比敦煌“魔鬼城”的雅丹地貌面积博大,分布广阔,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形态丰富,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中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 园内有旅行车接送,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但也可以步行。有一次,我们走在同伴后面一点,没赶上车,就是走的,倒也有新的体验。 除了国内游客,还有一群日本游客,全是老人,我用日语与他们打招呼,他们非常高兴。也许是因为中日关系紧张吧,他们说话都很谨慎。一衣带水的邻国,原本不应当闹到这个地步的。 据郭师傅说,园中最美的景色要到下午,太阳从西边照射其上,显现出奇美的七彩丹霞来。可惜,当天我们还要赶到“东方瑞士”卓尔山去,只能依依惜别了。

去哪儿用户  张掖公路旁边的烽火台,瞬间把思绪拉回上千年!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进园第一张合影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来个仿造造型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站在登上观景台的梯子上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车走了,只好跑步跟进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登高所见
去哪儿用户  小夫妻和老夫妻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去哪儿用户  没能等到夕照美景之时,只好从网上找几张,聊做补充了(本张以下共三张)。
去哪儿用户  网络照片
去哪儿用户  网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