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9
- 收藏51
- 评论88
- 赞38
+1
出发日期/2015/08/04
天数/2天
人均费用/4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时间:7月3日下午至7月4日晚1整天
行程:济南--曲阜(三孔、颜庙)—兖州(兖州博物馆、兴隆寺塔)—汶上(宝相寺)—济南,全程385公里。
费用:两人合计800元
来曲阜,应该是第4次了。不过这次距离上一次过来也已经有6、7年的时间了,有点淡淡的忘却。
下午4::20从市区出发,5:10达到济南南,全程高速130公里左右,1个小时15分钟就到了,在网上预订的银座佳驿,105元很便宜,在鼓楼南街靠近孔庙南门。
放下行李去孔庙南门的城墙附近溜达,在门口碰到一个蹬三轮车的健谈老大爷,耐不住盛情介绍,索性就让他拉着我们转一转吧,10元每位,不算贵。美中不足是在期间拉着我们去一家刻章的店铺转了一圈,不是不想去,是有点不诚恳。老大爷不断的向我们介绍曲阜的文化,夕阳落下,整个古城都显得有些沉寂,享受着傍晚慵懒的疲惫,一阵晚风袭来,的确有几分的惬意,重温关于古城的回忆。
达到孔林门前,天色已经微微黑了。
夜晚的万仞宫墙边,很多大妈在跳广场舞。
城墙边的自行车主题咖啡馆,淡淡的蓝色在古城的灯光下有些妖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味道也不错,就在鼓楼南街与城墙的交汇处,有机会朋友们可以尝尝。
早上8点,有开城门仪式表演。看完表演后在南侧的饭店吃早餐,有点小贵,两个人吃点早饭花了接近40元,建议朋友不要在那边吃。
曲阜每年都推出背诵论语免费游三孔的活动,游客在10分钟内背诵出《论语》其中30条(章、则),并由评委随意抽取其中5条能够正确释义者(12岁以下儿童免释义)颁发《荣誉证书》,持证书年内一次免费参观孔庙、孔府、孔林景区。具体的规则可以去官网看一下。
孔庙的布局十分的规整,四四方方。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
玉的一点,之所以点到中间,代表孔孟中庸之道。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在泮水桥后,四楹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 阅。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额枋上雕火焰宝珠,明间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上层刻绦环花纹。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时"易以石"。
棂星门里建二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北为至圣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3字,清雍正七年(1729年)易为今名。坊为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
中国大大小小的孔庙都被称为文庙或夫子庙,只有这里的孔庙被称为至圣庙。“至圣”就是“至圣先师”,意思是说这里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庙宇。边上有导游说:“至”字上面少了一横,表示孔子的学问无顶。对此,我心存疑虑。回家后,查《说文解字》“至”就是这样的,并没少一横。另有一说: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故有至圣庙,而这“至圣庙”是用梅花篆字写成,其中的“至”字是倒写的,这代表圣人思想至高无上、高远无界。其实那个“至”字根本就不是倒写,而是篆字。我查了一下还真是小篆的写法,看来被忽悠了。
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绿荫匝地,芳草如茵。迎面3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碧波涣涣,荷叶田田,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利名,称"壁水桥"。
壁水桥北为弘道门,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门下有元碑两块,东四棱碑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的变迁沿革,史料价值很高。西碑为"处士王处先生墓表"颇有书法价值,是1966年移入孔庙保管的。
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落疏阔,古树葱郁,禽鸟翔集夏天鹳飞鹤舞,白鹭翩翩,冬春鹊鸣雀喧,昏鸦噪晚,显得十分幽深。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门左右两旁禹有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为使孔庙象皇宫一样威严而建的。角楼均3间,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上,台之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此两角楼瓦庙东北、西北两角楼构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以供守卫之用。
入大中门,迎面迎面即为同文门。门屋阔5间,深2间,黄瓦歇山顶,斗拱布局疏朗。清初此门曾名"参同门",顺治后改为此名。
成化碑。
弘治碑。
洪武碑亭。
永乐碑亭。
各亭石碑多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赑屃(bi,xi),据说是龙的儿子。传说龙生9子,各有所能,赑屃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碑亭中最早的是两幢唐碑,一幢是立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的"大 唐赠泰师鲁先圣孔宣尼碑",一幢是立于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的"鲁孔夫子庙碑",皆位于南排开东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位于北排东起第三座碑亭内。这块碑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赑屃,水盘,约重65吨。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据说从北京运一月至济宁,在济宁采取泼水让路面结冰然后边滑动运输的办法,经过三个多月才运至曲阜。
“勾心斗角”这个成语的来历与孔庙的建筑有关。大家可能会问,这和孔庙有什么关系?其实“勾心斗角”最早是比喻建筑的,孔府里的建筑物部分是一个建筑物的一角插进另一个建筑物的两角中心,这就是“勾心”;而其他角又和另外建筑物的角紧紧地对在一起,这就是“斗角”,合起来就是“勾心斗角”。大成门南端的十三碑亭系金代以来逐代增建而成。能工巧匠们充分运用传统的勾心斗角的建筑手法,巧妙地解决了建筑结构空间的问题。
唐杜牧《阿房宫赋》有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段文字是描写建筑布局的。其中勾心斗角是指房檐交错,或相互插入内部,或相对成逗吻之式。孔庙九进院落,殿堂466间,现存3殿1阁3祀2堂15亭54个门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中有两檐角相互穿插(如下图),据说这就是“勾心斗角”一词的由来。所谓‘心’为屋心或宫室中心,斗系结合,角乃檐角。
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门,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金声"是击钟的声音,表示奏乐之始;"玉振"是击磬的声音,表示奏乐之终,用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杏坛"二字,这就是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子杏坛设教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年 (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