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6/07/23
天数/2天
人物/三五好友
已经连续两周都没有看到长城了。这周恰逢领导双休,叫上朋友林子、未理和她的朋友佳佳来一次长城休闲游。选择休闲主要是照顾领导的感受,要是换了自己早就奔了野长城了。尽管如此,设计的路线也是少不了长城。也算是以领导为主兼顾群众吧。
7.23一大早,先到安华桥接上未理和佳佳。本来是再到公主坟去接林子,结果这位老兄把我上次发给他的集合地点截图当成了这次的,于是又跑到莲花桥去等了。好在两处相距不远,到莲花桥也就7点多一点。沿着莲石路上六环走京昆奔山西而去。
+1
中午来到今天的第一站-应县木塔。其实这个地方在今年从宁夏回来时也曾路过,结果早上把车停在步行街,吃过早饭,两边竟然被石墩挡死,车开不出去了,转悠几圈无路可走,多亏问了饭店老板娘,才从木塔围墙边的小路脱困。
这次是有备而来,把车停在景区的停车场后。到景区售票处换了从网上订购的50元门票(原价60元),进了景区。
+1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学名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是我国现存最高大和最久远的木塔,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的楼阁塔式建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正在申遗当中。
+1
+1
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目前正在对木塔底层基座进行加固处理。
+1
据当地导游讲,由于木塔结构复杂,每层基座的木梁都是相互锁死,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更换几乎不可能。在战乱年代曾经被炮火击中,发生倾斜。解放后有过多次修缮,但对外从不敢说是修复,而一直叫做维护。可见工艺的复杂和精湛。
+1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塞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 54 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
+1
+1
重修过的寺院。该寺院建于辽代,时间早于木塔。辽代这里香火旺盛,寺院密集。而目前只有木塔尚存,其余都为新建或重建。
+1
+1
导游曾经讲过这三尊佛像的来历,只记得此类造型现在只有在山西雁门关外还偶能见到。现在见到的是仿制品。
+1
木塔共用了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其种类之多可谓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集大成者,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参观木塔时就可看见木塔内外檐下的各式斗拱,一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志性构件之风采。
山西各种古迹众多,多年前就已经到过不少地方,而应县木塔却因种种原因未能亲临,这次专程到此来欣赏这座古老又特殊的木塔也算是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吧。
+1
茹越口长城墙体
+1
+1
茹越口村北面的山上的烟墩,上面的关帝庙内的关老爷还在发挥余热吗。
+1
茹越口关东面高处的墩台
+1
茹越口村东面低处的墩台
+1
在茹越口村看上面的长城。墙体分别向北向西分成两段,与西面山上的城堡形成钳形,扼守沟口。
茹越口是我最先设计好的地方,本来这次计划还要去西面的马岚口,结果时间不够没去成。
离开茹越口已经下午六点多了。由于夫人腰不好不能扎营,于是7点半到达山阴县城住宿。
下午1:50来到了距雁门关42km的赵杲观。
赵杲观位于代县南面20公里处的天台山中。相传公元前475牟、为了统一北方,将其姐夫代国王诱杀于沟注山上,代国丞相赵杲率代国王的家眷隐居于天台山.后人为纪念赵杲终身不仕,笃志道教 ,于北魏太延年间,在赵杲隐居的石洞中建观,称为赵杲观。
+1
+1
赵杲观历代均有修葺扩建。 现存建筑物为明代重修,可分北洞与南洞两大群落。北洞内容以道教为主,南洞内容以佛教 为主。其中最有特色的两处要算是北洞的“五层楼”和“三间阁”了。
这次我们走的就是北洞线路。主要是对五层楼慕名而来。
+1
在最高处俯瞰下面的观音阁
+1
离开观音阁继续前行。有人工修筑的栈道。赵杲观就在最上面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