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6/01/18
天数/5天
人均费用/1500元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古镇 美食 摄影 人文
+1
序.命悬一线,我活着回来了
刚过去的世纪大寒潮让我的故乡,原本十几年不下雪的重庆也大雪横飞了起来,我却怀着可能被封山的忐忑心情,在几千公里外的藏地高原,走上了朝向梅里雪山最深处的小村——雨崩的转山路。
回顾这趟旅途,其实有点后怕。在白马雪山,我们的车打滑冲向悬崖那一幕,时常还在脑子里打转。还好,命大。车胎痕迹已经越过没有护栏的悬崖,再出去一些,这篇游记恐怕就不存在了……
第一天:武汉-大研古城-四方街-狮山-大水车-五一街-七一街-88号小吃店
从机场出来后,坐公交车抵达丽江市区,从南门街进入大研古城,向狮山靠近,游四方街、狮山、大水车、五一街、七一街,感受古城的午后时光,在88号小吃店吃饭,之后夜晚继续逛古城。
第二天:大研古城-石鼓镇-长江第一湾-丽江酒吧
上午去新城客运站附近拼车到石鼓镇(30元单程,1小多小时抵达),在石鼓镇江边吃著名的江边辣,接着下午爬山看长江第一湾,接近傍晚下山,包车返回丽江大研古城,晚上去泡吧。
上午坐班车去香格里拉,4-5小时抵达。从香格里拉客运站坐公交车抵达独克宗古城,游月光广场和龟山公园,转动世界最大转经筒,晚上吃古城的火锅。
第四天:独克宗古城-松赞林寺-拉姆央措湖-迪庆州市区菜市场-龙潭公园-独克宗古城
上午坐公交车穿过市区抵达松赞林寺,游松赞林寺(2小时左右),接着绕拉姆央措湖(1小时左右),返回香格里拉市区,逛一逛藏区菜市场,感受一下当地的生活,接着去龙潭公园看夕阳,晚上回到独克宗古城。
第五天:香格里拉-奔子栏-白马雪山垭口-德钦-飞来寺
上午坐班车去德钦,过奔子栏、翻越海拔4292m的白马雪山垭口,抵达德钦县城后继续前往飞来寺,看梅里雪山。
+1
丽江古城(2400m)
+1
石鼓镇(1850m)
+1
香格里拉(3280m)
+1
拉姆央措湖(3300m)
+1
颂赞林寺(3300m)
+1
金沙江大拐弯(2050m)
+1
白马雪山垭口(4292m)
+1
梅里雪山(飞来寺3400m,最高峰卡瓦格博6740m)
游记中大部分照片为小锋拍摄。请在告知我的情况下使用它们。
+1
大雪纷飞,生死一线。朝圣的旅途一路风景,转山的道路没有折返。
好啦,亲们。这一次,
和小锋一起去体验这高原大山,神秘藏地吧!
微博:@驿站来客
雪山下的古镇,大研匆匆一瞥
【大研古城】
建议游玩时间:1-2天
门票:无(古城维护费80元)
【简介】
大研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迁至现狮子山 ,开始营造房屋城池。她是我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同时也我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另一座为山西平遥古城)。大研古城有着绚丽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等,别具一格。
+1
下了公交,从南门口进入古城内部。大研古城就是我们平时通常说的“丽江古城”了。在上高原前,今天就在小镇好好休闲一下啦~
+1
+1
+1
印象里,丽江就是个发呆的地方。一米阳光,几分安逸。鳞次栉比的咖啡馆、酒吧、小商铺让你目不暇接,你大可悠闲自得,在这里看一本书,听上一支《一瞬间》,晒晒太阳,逗逗汪星人,慵懒得像一只街边转角的猫一样,睁不开世俗的眼。这里绝对符合文青对文艺的设想。
+1
+1
不知不觉逛到夕阳西下,阳光暖暖的洒下来照在屋檐上,让人觉得舒服。
+1
正在做姜糖的老伯,姜糖拉得像是绸缎一般。
+1
+1
88号门前总是要排队的。拿了号我就坐在门口等着啦。好饿……今天逛得太狠。不过坐在88号前的这20分钟内我又找到了新的事情干,那就是观察行色匆匆的人。
+1
+1
从眼前走过的游客、当地人络绎不绝。大多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他们停下、拍照。他们讲价、路过。静静的看,就看出了点别的。当你在玩的时候,在走的时候,就像他们一样,以为看得更多,但其实很难看到什么。停下来,坐一会,就能看得真切些。这才注意到古建的一棱一角被挡在商铺的霓虹里,纳西的姑娘小伙们隐藏在游客的人潮里……他们的故事,就像是光一般迅速闪过,和我擦肩。
+1
+1
纳西的烤鱼又叫东巴烤鱼,是茶马古道上一道传统美食,也是纳西族代表名菜。其采用特制配方的香料进行腌制,以豆豉为主要配料,经烤,炸,煎等多到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味微辣。口感鲜美,皮焦肉嫩。
+1
+1
+1
+1
+1
寄送明信片一直是我情之所在的事,把此时此刻的时间地址通过邮戳保留下来,寄给远方的朋友。不过这家略贵,我还是去邮局吧,还能顺便盖个戳。
+1
晚上吃饱饭漫步在酒吧街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都说“来、丽、江、是、要、邂、逅、一、段、浪、漫、的、爱、情、的!”,简称——艳遇。不过我今晚并不想进去,毕竟小锋是个正人君子嘛,艳遇什么的。。这个。。嗯,没错,我是明晚去的。
+1
+1
+1
在石鼓镇小山坡的这个下午很安静,我望着江水、炊烟和梯田,觉得世界好像变得只有这方土地般,突然很小。在异乡的人,看到别人的家也突然亲切了
+1
一大早推开窗户,等着天亮。当太阳渐渐升起,玉龙雪山就这样被照成了金粉色。像是初恋的姑娘见到了心上人,脸颊泛起了红晕。
+1
阳台前晾晒的衣服已经干了
+1
清晨的阳光洒在这片高原下的古城里,金灿灿的,很温暖。
+1
+1
【石鼓镇】
建议游玩时间:1天
门票:无
【简介】
石鼓镇在今云南丽江县西,距离县城28公里。地处金沙江与冲江河交汇处。镇南有冲积河谷。公路南北过境,分别通剑川县和维西县。它为丽江县中、南部及中甸县相邻地区重要农贸集市。1936年红二方面军由此渡江北上。
拼到一个7人坐小车,终于要出发去石鼓了。车上有石鼓当地人,不断告诉我石鼓的美。让我恨不得马上飞过去。石鼓镇最著名的就是镇前那一湾美丽的长江,在这里划出一条大弯来,改变了原本流向。
+1
车一路下行,石鼓海拔不及丽江,一路山路绵延。坐在窗边,我闭上了眼睛。山路颠簸得厉害,太晃了。等下了车,已经到了饭点,赶紧在江边找到许多当地人吃的一家无名小店。点菜期间,我发现每一桌竟然都有一碗红色的小碗菜,询问得知其是“江边辣”。
+1
江边辣是生活在金沙江边的纳西妇女发明的。生活在三江并流地区的人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上山下河,爬山涉水。时间长了就难免得了风湿,为了自己老公的身体健康纳西妇女没有少动脑筋。即要自己的老公吃好,又要老公吃饱,还能除去风湿。经过反复的尝试做出了今天所说的江边辣子这道菜。听老板说,石鼓这里家里请客、吃宴,必有一碗江边辣才抬得出场面。小锋不得不说一下,这是我整个旅途吃过最好吃的菜!没有之一!
+1
越向上登视野越开阔,碧绿的长江水展现眼前。
+1
哈哈,装B照拍起来~
+1
+1
+1
+1
+1
+1
据地质资料表明,早在第四纪阿尔卑斯运动前,长江水是沿着横断山脉向南奔流的。后因第四纪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新构造运动,使石鼓镇南部抬升为高山,迫使江流改道,因而,形成了江流急转的大观。
+1
老巩是这次和我一同出发的小伙伴,将在香格里拉和我分路,他折返去大理,我继续一个人向梅里进发。
+1
+1
本以为石鼓没几个人来,这山上就更少了。但爬到半山腰还是到了一对沈阳来的欢乐母子,在当地认得带领下找到这里。这个小朋友实在太可爱。不肯配合妈妈照相,却在我们镜头前一阵拍拍拍~是因为哥哥太帅么
叫啥叔!多见外!叫哥哥就行~!
+1
+1
+1
坐在枯黄的草前,望着这一湾江水和山下的小镇思绪万千,想起了许多事情。很庆幸自己又不靠谱地出发了,同样是没怎么计划详细就跑了出来。在石鼓镇小山坡的这个下午很安静,我望着江水、炊烟和梯田,觉得世界好像变得只有这方土地般,突然很小。在异乡的人,看到别人的家也突然亲切了。
+1
+1
石鼓的梯田真的好美
+1
+1
今天的天气变幻很快,时而多云阴沉,时而碧空蓝天,阳光从云层透出,洒出一道天光来。
+1
+1
这一湾江水在这里改道,将流经朝天门,到我的故乡重庆,流去黄鹤楼旁,我的大学武汉,最后流到海边,我未来工作的地方上海。她就这样贯穿了我的故事般。江水在这个季节是绿色的,听当地大哥和我说,再过上几月就会成黄色。
+1
+1
+1
+1
+1
+1
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片宁静的土地。听镇上的大哥说,石鼓可能要不了几年就会被开发了,成了景点这一方人就会富裕起来。他笑得很开心。我听了替他们开心的同时却也有些失落。景点这么多,多到只剩下铜臭味了。这一点点,乡情浓郁,原汁原味的石鼓,是不是可以留下?
+1
+1
+1
+1
老巩点了一碗过桥米线,我随便吃了点小吃。不是很吃得下,可能是中午那晚江边辣太下饭了。。
+1
+1
+1
挑了间不算太吵的酒吧,十来号人。大哥唱得很好,沧桑的声音,一首首情歌能勾起你内心深处的回忆。在这个雪山下的古城之夜,听着这般歌声,有些醉意,而我们点的只是没有酒精的饮料。
+1
+1
坐在我们桌到唱歌的大哥之间的短短5米内,视线范围有两桌人。远一些的是一桌韩国人,他们一群人十分热闹,说着我听不懂的句子,分享着这一刻的欢乐。靠近我们桌的是一个姑娘,对,就一个。桌上摆满了啤酒,她默不作声,像是在等人,但一直没有人来。她会突然跑上去央求大哥让她也唱唱歌,唱两句又坐下来继续默不作声了。我想她一定有故事,她在等的人不知道会不会来,或者,根本不在这里。这里的人很多都思念着远方,才会不经意间把自己放逐于此。
+1
今天我的邮戳本上又多了一个印记。我喜欢收集这样的旅行符号。邮戳清晰标明了这一刻的地址和日期,这比朋友圈里的定位让我觉得实在。微博和微信的时代让记录变得简单,但除了发朋友圈外我通常还是会写上一篇纸质日记, 去当地邮局盖上邮戳,查好路线手绘到本子上……我甚至坚持写明信片给朋友和自己。
+1
永远值得怀念那带有油墨味的书本,在摇摆的火车厢,在旅店昏黄的灯光下,用笔记录下旅行的点点滴滴。好多年过去,纸张会发黄,那时的感动却力透纸背,不随时光流逝而消退,那是朋友圈不可替代的。
一路上风景秀丽,和一开始想象的大雪、险路完全不一样。天气也好,驶出市区不久后,竟然还出现了彩虹。国道214路况不错。
+1
+1
+1
藏区后风景明显开始变化,海拔开始不断攀升,一路雪山相伴。翠绿到枯黄只是一瞬间,很快就变成了白茫茫……
+1
我坐在窗边,一刻不停地望着窗外的风景。窗外蓝天白云,却有零星小雨,敲打在玻璃上的小雨点听声音好像有些不太对劲,等我意识到的时候已经看到白茫茫的一片了。原来是雪。
+1
我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窗外变成雪景的,只觉得突然一个拐弯,窗外的风景顷刻间就变成了白茫茫了。高原的景色太让人惊讶了。
+1
山路蜿蜒,像拧巴成绳般。
+1
这样的路况一不注意就会出车祸。我们经过之路就能看到侧翻的车辆。。
+1
+1
+1
+1
+1
+1
+1
+1
+1
哈哈,不知哪家人扫雪堆了个雪人~很可爱
一把青菜洒在火锅里,腾起一阵清香。坐在古城街角的一家小店里,老板娘把火炉放在了我们脚下。这里的生意不算好,但和其他几家比起来已经不错了。冬季的独克宗本来就不多人。
+1
+1
一碗调料五味俱全,浇上一勺鸡汤,吃上几块热乎乎的鸡肉觉得太幸福了。坐在近门口的位置听老板娘说起自己昔日在烧毁那一片的客栈,即使是冬天,也是客满的。那时的独克宗繁华一时,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说着说着,这位三十来岁的老板娘突然又沉默了。她笑了笑。
我又沾了沾那调料,肚子里五味杂陈。
+1
+1
+1
在月光广场前,把相机放在石头上,我们终于有合照了。老巩说藏区大晚上这么冷还把他坑过来拍照。我说你懂个啥!就因为这样才要拍!老巩的嘴唇已经开裂了,几天皮肤就黑了一圈。我比他好,因为我本来就黑。这天我们在这里拍了半个多小时,怎么调都调不对。姿势换了N个,最后也没成张喜欢的。但回来看在电脑上看,我就觉得每张都舍不得删。痛苦是在旅途中,顶着寒风吹得脑袋疼。幸福是在旅行后,围着火炉暖得心发慌。那晚的寒风越刺骨,你怀念得就越动心。
微风袭来,白云迅速飘过,阴影在松赞林寺上画出流动的图画。在平静的拉姆央错前的小山坡上晒晒太阳,觉得这样的时光真好。
+1
噶丹·松赞林寺 | 朝圣
终于要开始今天的重头戏了。好好感受一下这座巨大的松赞林寺,和藏民们一起朝圣。刚走进大门就被内部五彩斑斓的花纹吸引了,实在是很美。
+1
+1
走在这条狭长向上的路上,两边的藏式房屋鳞次栉比的排开,让人恍然入画。
+1
+1
+1
站在高处,松赞林寺方圆百里尽收眼底。
+1
抬望眼,鸟儿迅速掠过,远处的雪山巍峨耸立,近处的村庄和枯黄的草构成一幅壮丽山河图。
+1
低下头,灌木枯树,冬天的拉姆央措湖和星星点缀其中的草垛成了一幅安静的油画。
+1
+1
+1
与藏传佛教建筑样式相同,松赞林寺的扎仓、吉康两座住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参、僧舍等建筑簇拥拱卫,高矮错落,层层递进,立体轮廓分明,充分衬托出了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
+1
+1
+1
寺中僧侣分为活佛和扎巴两类,除活佛外的僧侣按学历及资历分为格西、格弄、班卓等,按所承提职责分则有喀姆、老僧、香追、第巴、英则、格干等十数种职务。
+1
+1
斑驳的墙面述说着故事。坐在人来人往的阶梯前,看行人匆匆。
+1
+1
+1
+1
+1
+1
乌鸦也几乎不怕人,停在屋檐上、阶梯上、地面上……
+1
+1
嘿!站在那看相机的小伙是谁呢?这么潇洒?哦哦哦,是小锋啊,难怪这么潇洒~
+1
+1
+1
+1
噶丹·松赞林寺 | 远眺
绕着拉姆央措湖一圈需要大概1个多小时的时间,小锋非常推荐。因为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松赞林寺,并且看到湖中倒影寺庙的壮丽美景。
+1
+1
话说松赞林寺里没有饭店也是让准备一天悠闲耗在这里的我们尴尬了。只好到远处的小卖部买了点吃的。然后,就发生了上图“人狗情未了"的经典故事。小狗可能太饿了,我们给了它点吃的,它就陪我们环了整整半个湖!半个啊!至少半小时。老巩为了躲它都跑到山坡上去了。
+1
牛:这是俺的领地,滚开!哞~~~
狗:我要吃的,不滚!汪~~~
巩:我怕我怕!!快滚开!妈~~~
(我觉得老巩不会喜欢这篇游记)
+1
不过得益于小狗的坚持不懈,我们在小坡上收获了美好的时光。躺在草地斜坡的地方,包随便扔在了一旁,就这样一狗两人三牛,静静看着蓝天白云。然后汪星人耐不住性子,奔向远方了,我和老巩还在看。旅途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待在美景前发呆,那时的每一根草是如何被微风吹拂,你都能看得真切。
+1
微风袭来,白云迅速飘过,阴影在松赞林寺上画出流动的图画。在平静的拉姆央错前的小山坡上晒晒太阳,觉得这样的时光真好。
+1
远处的山坡上用藏文和汉字写上松赞林寺
+1
另一座山上则是香格里拉
+1
+1
离开小山坡继续向前进~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坡好像是天葬的地方。。。
+1
“小锋哥,你这X装得也……”
小锋:“主要看气质!”
“哦,哦,哪呢?”
小锋:“……”
+1
+1
话说小锋探索不寻常路的精神又来了。看到一匹没开发的野山,心生一念,准备啪啪啪,哦不,打错了,这搜狗拼音……是准备爬爬爬~
+1
+1
登得越高,看得越远
+1
+1
+1
围观的扎西们
+1
绕着奶子河,公交车一路缓缓离开了松赞林寺。寺庙里的诵经声似乎还在脑海里回荡。那是一群人的信仰。回到市区,天空突然就飘起了雪。走在市井的菜市场小巷里,去看一看当地人的生活。
+1
+1
+1
我是很喜欢逛一个地方的菜市场的。台湾、澳门、银川……我都去了菜市场。原因很简单,一个地方最能表现当地生活气氛的,就是菜市场了。当你逛菜市场的时候,你会觉得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听着他们的方言,看着这一方水土养育的菜、鸡、鸭、鱼……
+1
+1
+1
+1
高原的生活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是脸颊偶尔会多了红晕,吃更多肉以抗寒。香格里拉盛产野生药材,比如虫草、白雪茶、红雪茶、贝母、天麻、当归、雪莲、藏红花、麝香等,这些都是雪域高原的宝贝。
说来也奇怪,一离开菜市场,天空立马又放晴了,这让原本担忧明天会大雪封山的我松了一口气。马上就要抵达梅里雪山了,这趟朝圣之旅即将进入高潮。
+1
+1
+1
+1
+1
夕阳渐渐将湖水染成金灿灿的样子,岸边枯黄的草成了不可替代的前景。躺在草坪上不想走了。静静的想些事情。想到马上要一个人奔向那藏区秘境,走进八大圣山之一的梅里。想到这一路期待,只愿一睹十三峰的真颜。
+1
夕阳将通向独克宗的道路照的璀璨。哪家的催烟袅袅,勾起了食欲。
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红色,地面也被照得金灿灿的,回到安静的独克宗,走街串巷,寻找着开着的店铺。
+1
一大碗当地特色的牦牛肉火锅就是今晚的晚餐了。和老巩聊起了之后的打算。他已经决定了大理,开始规划自己的行程了,而此时的我并不知道等着我的转山路是什么样子。我很期待,却并没有去搜寻资料。我告诉老巩,我会看到十三峰的,并在德钦寄给他明信片。
+1
一壶酥油茶,那滋味现在也忘不了。这是我第一次喝酥油茶,和老巩干了一杯,各祝一路顺风。
+1
+1
+1
独克宗的夜深了。远处几声狗叫后,夜变得更寂静。家家户户紧闭房门。月光洒下来,形单影只,我的影子被拉得好长好长。金灿灿的转经筒,五彩的经幡,天上迅速掠过的云朵。这个夜晚我有一种天地只有我的感觉。
+1
+1
+1
后来我时常想起这个即将要去往梅里转山前的最后一个夜。那时的自己真的很执着,觉得十三峰是一定会看到的。觉得看不到十三峰一定会很难过的。那时怎么也想不到,五天后和那六个经历生死的人站在旅店阳台望着梅里期待十三峰的场景,那是我这辈子从来也没有过的从容。我不看梅里的方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大巴停下来,留下了我和我的包。雪越来越大了。我站在寺庙前矗立了很久。
世间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梅里雪山便是如此】
+1
睡到不想起来了。昨晚拍星星又拍了好久,加上一直替路况担忧,一夜没睡好。老巩已经起来了。拖着沉重的步伐,带着熊猫眼,和老板告别。从我们住进来就一直在这里的一群韩国人已经在吃早点了,他们有说有笑,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而此时的我心情有些凝重。习惯了一个人去旅行的我很少遇到一起出来的小伙伴又分道扬镳的情况,这种感觉有点让人觉得失落。
在客运站我又买到了即刻发车的票。这让我还没来得及跟老巩说声再见就上了车。刚一坐下没多久,车就启动了。再见了香格里拉,我要去转山了。靠着窗,看着窗外迅速掠过的风景,发了条短信给老巩:“车启动了,学校见,一路顺丰~记得帮我看一眼风花雪月,到大理写明信片给我。”
很快,收到他的回复。
“好的,一定寄!初恋让我去的大理,没办法不去>_<……祝你成功看到日照金山,一路顺风”
我这才明白为何他突然改变了去梅里的初衷。那是他这趟旅途一直心心念着,和我说了好几遍的人。在我没参与过的他的中学时代,那个女孩我并不了解,只知道老巩每次提起她时,眼睛里总有一些看不懂的光在闪闪发亮。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人吧,永远都难以忘怀,你甚至会因为她无意间的一句话而偏离初衷,走向远方。
+1
坐在窗户边上,青绿色的金沙江水一路相伴,风景十分美丽。
+1
+1
在抵达奔子栏后,司机师傅停下来休整了一会。到了奔子栏预示着已经走了一半了,这一段路况还不错。不过之后即将上雪线,翻白马。
+1
+1
+1
继续行进,山路果然开始盘旋而上。乌云也渐渐出来了。窗外的风景从滚滚金山江畔的山中村落渐渐变成了雪花漫天的高山峡谷,前去德钦的一部分道路已经被阻拦,需要绕行了。
+1
在正式翻越白马雪山前,师傅停在了这里开始上防滑链了。粗大的链条告诉我之后的路一定不好走。
+1
翻越白马雪山,站在海拔4292m的垭口
果然之后一路路况险峻,能见度很低,滚石和大雪齐飞,道路和悬崖一色。不过庆幸的是车上有一个十分欢乐的大姐,一直在和同车的藏族扎西聊天,我听着他们聊也分散了注意了。藏族扎西说,他一年四季都在德钦,见到梅里十三峰的机会也不多。然后大姐问,“那这次……”,藏族扎西说:“悬!”
+1
窗外已是白雪皑皑。白马雪山巍峨的云岭自北向南纵贯全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主峰白马雪山海拔5430米,相对高差超过3000米。
+1
司机师傅人真的很好,当盘旋到白马的垭口处时停了车,让我们下车看看。巍峨的云岭,群峰连绵,白雪皑皑,远眺终年积雪的主峰,犹如一匹奔驰的白马,这也是白马雪山得名的原因。白马雪山垭口海拔4292m,空气十分稀薄,加之今天能见度低,大雪横飞,让人不敢多待。
+1
垭口风十分大,经幡被吹动起来,为这里增添了不少色彩,也为来往的车辆祈福。
【梅里雪山】
建议游玩时间:2-5天
门票:套票150元(含金沙江大湾、雾浓顶、飞来寺)
套票+明永冰川 228元(不单售)
套票+雨崩 230元(不单售)
【简介】
梅里雪山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徳钦县境西部一座南北走向的庞大的雪山群,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西边约20千米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全长有150公里。 梅里在藏区称“卡瓦格博雪山”,当地的藏族人民赋予它神性。海拔6740米的主峰至今仍是人类未能征服的“处女峰”,也是唯一一座因文化保护而禁止攀登的高峰。
飞来寺前沉默的梅里和我
车翻过白马雪山后,之后的路况渐渐好了起来,很快就抵达了德钦县城。德钦县位于云南西北部,县城升平镇,海拔3400米,距州府中甸182公里,素称“歌舞之乡”,是中国最珍贵的滇金丝猴的故乡。而这里最为出名的,自然就是那座藏区四大神山之一的梅里。
+1
+1
+1
+1
+1
走在街上,我有一种一路往下走到西当温泉的冲动了。反正也看不到十三峰。但望着绵延而去的山道,看不到尽头,天色也晚了,天空飘着雪,我只好放弃了。庆幸的是没离开,不然不会遇到那群人了。
+1
躲在没有人的客栈里避雪,遇到第一个队友
飞来寺这一块地方非常小,一座寺庙沿着高山公路旁而建,走出几米就变成了悬崖。另一面只有为数不多的客栈,前后没有村落。我走在街上,车也很少开过来。好几家客栈门开着,却没有人。走进一家客栈,喊了老半天,还是没人。换了一家继续喊,没人。手机也没电了,我走上客栈的楼梯,每一间房都开着,但没有人。床上布满灰尘,看来是很久没人住了,电源却有电。回到大厅,边充电边期待老板回来。就这样一个人坐着,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觉得有点冷。突然一个人走了进来,他看看我,我看看他,嗯,确定了,应该也是驴友。他也一个人,以为我是老板。我俩一起又等了很久,还是没见老板,于是就换地方了。
+1
聊了聊,得知这位兄弟(老孙)竟然是辞职跑出来的,已经浪了快1个月了。也对,在路上能待上这么多天的,不是学生就是辞职的人了。我俩聊得挺投机,得知都是要去雨崩就结伴了。一起去找旅店,跟老板狠砍到了80,还是四楼的观景房,然并卵,啥也看不见,还冷得不要不要的。
旅店已经没有热水了,老板说水管也被冻坏,整个飞来寺都这样。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饿了,好饿……
+1
老板熬了一大碗腊排骨,价格不菲。不过味道确实不错。我就着汤汁就是好几大碗饭干了下去。
+1
+1
吃完饭,出去走了一会,云似乎淡了一些,但离十三峰清晰可见还相差了十万八千里。风越来越大了,我把冲锋衣的拉链拉到最高,带上帽子才勉强抵挡。我顺便去这里唯一看到的小卖部买了点明天徒步的干粮,天啊,贵得我必须吐槽。。。
+1
晚上还是能看到星星的。这个夜晚我带着一丝遗憾入眠。这趟通往梅里雪山的朝圣之路终于结束了,然而新的旅程也即将展开,正式开始徒步雨崩,在寒潮去转山了。只希望天气能够稍微好些,但愿明天进雨崩不会被通知封山。而此刻的我绝对不会想到,我将经历的,是怎样一次惊心动魄又难以忘怀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