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0
- 评论0
- 赞1
+1
出发日期/2017/02/11
天数/1天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徒步 摄影 人文
石柱岩坐落在天柱县城北4公里的石坪村南侧,经观音洞,上鹅飞踏,是由天然造化、突兀于山坡之上的数座巨大石灰岩石柱组成的奇异景观,为天柱八景之首。
景观由石柱组成,石柱高矮不一,大小各异,其中最高者达20余米,底粗近20米,似层层巨石累迭而成,挺拔秀丽,直撑蓝天,气势雄伟,巍峨壮观。
石柱岩周围石笋林立,顶上石块状如椅子,柱身呈海花状纹彩,石缝中草木藤葛丛生,石柱岩的南侧有一块倾斜的大岩石,从这块大岩石的顶端可以攀援到石柱岩的下半腰,然后借助经长年累月风雨侵蚀而形成的疙瘩和小坑洼,可以攀援到石柱岩的岩顶。
石柱岩的顶部相对比较平坦,由三块石头堆叠而成,可容六七人在其上耍玩。
攀达柱顶,在柱顶极目远眺,四面几十里莽莽群山历历在目,鉴江、朗水两条河流像两条玉带束于山脚,然后再婉蜒东去,天柱万亩大坝和县城全景尽收眼底。
深藏于苗岭腹地清水江畔的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侗寨,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侗族村寨,它以多姿多彩的树文化,别具一格的水文化,历史悠久的石文化,气势雄伟的宗祠文化最为迷人。
三门塘位于天柱县东南面,距县城四十公里,由三门塘、三门溪、乌岩溪和喇赖寨等四个自然寨构成。全村350多户,1500多人,清水江在三门塘境内长3.5公里,三面环水,溪流纵横,三门塘扼守着内外三江进出口,为清水江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显要。
三门塘有神奇壮观的古建筑,有歌功叙事的石碑群,占地八平方公里的少数民族村寨拥有各种古代碑碣三百余通,数量之多,这在贵州绝无仅有,在全国也属罕见。
三门塘村内外的道路都用青石铺蔓或用卵石镶嵌,有的一直修到半山腰,石板路整齐划一,光可鉴人,石碑记载了三门塘的历史沧桑和似水流年。
三门塘的民居特色多异,分为吊脚楼与四合院两大类,多为经营木行发财的大户人家所建,现存完美的有二十八栋。
三门塘家祠星罗棋布,保存完美无缺;三门塘以这个被文物专家美誉为明清时期的小上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一个猜不透的谜;三门塘这个清水江畔的侗族村寨,将历史与现在,自然与人文,侗文化与汉文化结合得如此完美,形成了它独特的醉人魅力,是北侗民族呈现给世人的一部经典之作。
三星岩又名三棒岩,兀立于凤城镇北门外一华里的紫云桥畔,朗江之滨,由数十吨重的三块艺巨石并足鼎立,居中一石镌刻“三星岩”而名。
乾隆年间,擅于堪舆的天柱知县马士升,一日赴城北踏勘水文地理,见朗江河岸三石矗立,天然如菌,即兴题诗云:“三棒打九洲,西水往南流。才子无三代,做官不登头”题罢,命人把三石居中一石凿平一面,镌上“三星岩”三个大字,并立碑纪之。1956年修附廓水利时,石碑被拆除,搬到对岸砌压在一个涵洞内。
“孔子广场”占地12亩,建筑面积5330平方米,得名于广场正中的孔子铜像。铜像高3.3米,为香港孔子学院院长、博士汤恩佳先生赠送。
广场前有长长一排汉白玉镂图护栏,倚栏可鸟瞰县城全景——举目远眺,县城建筑群落犹巨龙盘踞,让人“荡胸生豪情”矣。
铜像后面竖一铜质碑,曰“十德碑”,碑体呈竹简状,高2.6米,系天柱县教育局捐赠。碑左镌铭“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十德要义;碑右镌铭“十德碑序”, 该序由贵州大学张新民教授撰写,谆谆教化,催人奋进。
凤山书院坐落十德广场之后,落差19.8米,占地面积5577平方米,由棂星门、状元桥、泮池、大门、陈列室、月台、八仪舞台、讲学堂、茗雅居、憩馨园、展览馆、聚贤堂等组成。
文笔塔建于紫云坡峰巅,为“三星岩文化苑”的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386.57平方米,建筑面积690.55平方米。文笔塔因“巍冠凤城,形似文笔”而得名。建塔之衷,不在“藏舍利,镇邪气”,而在“昭彰八方人才辈出,庇佑一脉文思泉涌”。
塔为砖木结构,高41.63米,其中塔基高1.65米,塔身高34.98米,宝顶高5米。塔基呈四角,洞开四处(以便游人拾级而上),其余护以汉白玉雕花栏杆。
塔身至护栏,宽约2米,可供游人从容环行。塔形呈八角,七层攒尖顶,逐层递减高度,每层上部均有32扇木窗,每方(角)4扇。沿塔内旋转式楼梯而上,每层,每个方向,皆可推窗鸟瞰佳景。依山就势绕塔而建有一观景台,以汉白玉栏杆护之,护栏长约250米,镌刻有天柱著名八景及当地苗侗民族风情图案等。四面护栏前均植有柏树,共28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