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6/05/14
天数/21天
玩法/踏春 温泉
5月24日,星期二。在都柏林老城区转悠两天了。今天的计划是去都柏林南郊鲍尔斯考特庄园去感受(Powerscort House & Gardens)爱尔兰这个“翡翠之国”的绿色之美。去鲍尔斯考特花园的44路公交车站昨晚已经找到了。我们想乘坐9点左右经过圣斯蒂芬绿地的那趟车。为了确保不误车,提前了10多分钟就来到车站等候。
+1
+1
车站的傍边是一所小学校,恰好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和中国相同的是也有很多家长来送孩子。不同的是,几乎没有看到家长开私家车送孩子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坐公交车来的。也几乎没有看到爷爷奶奶级别的家长送孩子的,送孩子的家长基本上是爸爸妈妈级别的。很多送孩子的家长送的都不是一个孩子,送两三个孩子的比较多,不知道是一个家里都有两三个孩子呢,还是家长们合伙轮流送。
+1
当然也一些孩子是自己来的,还有大孩子带着小孩子来的,每个孩子都是自己背着书包,自己提着午餐。
+1
我家附近有两个北京市的重点小学,每到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整个街道都会被接送孩子的私家车堵住。看看那些接送孩子的家长,似乎是一步路都不愿意孩子多走,非要把车停到学校门口才放心。还有你看那些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妈们,有为孩子们背书包的,带水杯的,还有捧着美食等待的。而孩子们呢,各个都是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家长们提供的一切服务。每每看到这些,我常常会想,这样被家长们宠大,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将来能干什么,能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吗。
+1
+1
大约等到9:25分时,晚了20分钟的44路公交车终于来了。从我们上车的圣斯蒂芬绿地到鲍尔斯考特庄园所在的威克洛郡的恩尼斯凯利(EMMISKERRY)小镇大约是1个小时的车程。票价每人3.3欧元,(需要自备零钱,不找零,知道我们昨天为什么着急换零钱了吧)。乘车的人不多,我们找了一个上层视线比较好的位置,开启了车上观光时刻
+1
在城市与郊区之间是漂亮的住宅区。
+1
+1
+1
+1
+1
+1
+1
越向郊区走住宅越漂亮,住宅周围的绿色越多
+1
+1
+1
要感受这个翡翠之国魅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到郊区去。
+1
+1
自然生长的树木常常会把道路盖满。公交车就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
+1
大约10点25分我们到达了44路的终点EMMISKERRY小镇。
小镇的规模似乎并不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里是爱尔兰著名的风景区的缘故,小镇上停满了私家车。前面说过,44路车的间隔特别大,离开前我们记下了回程发车的时间。
+1
+1
下了公交车向山坡上走就是鲍尔斯考特庄园的方向。半路上一个堆满落叶的绿色小路吸引了我们。
+1
+1
顺着小路拾阶而上,原来这里是一片墓地,墓地的中央是一座特别朴素的教堂。
+1
走到教堂门口,里面有位老太太在值班,她热情招呼我们进去参观。我们注意到教堂里除了讲经布道的地方,还有一些乐器和很多的图书杂志。显然这里也是当地居民日常聚会常来的地方
+1
我们特别关心教堂的历史和年代,到底先有的鲍尔斯考特庄园呢,还是先有的这个教堂。于是就过去和老人攀谈。
+1
老人告诉我们还是先有的鲍尔斯考特庄园。庄园始建于1731年,而这个教堂建于1820年。这样算下来这个教堂也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了。
+1
离开教堂继续向西,就看到一座古朴的大门。门口并没有人售票
+1
这就是著名的鲍尔斯考特高尔夫俱乐部。据说像鲍尔斯考特高尔夫俱乐部这样拥有2个冠军赛高尔夫球场的高尔夫俱乐部在世界范围内数量都不多,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翡翠之国自然美景的缩影。鲍尔斯考特高尔夫俱乐部所在的风景区被评为2014年爱尔兰最佳风景区。
+1
进入大门有一个管理机动车的岗亭,好像也没有管理人员在里面。
+1
走着走着,道路的左侧出现了一座非常漂亮的白色建筑,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就走进去一探究竟。
+1
+1
进去才知道,这是一个拥有200间客房的五星级的豪华酒店,就叫做鲍尔斯考特酒店。
+1
此刻我们已经进入的风景区。道路两侧是百年的参天大树,被巨大树木包裹着的蜿蜒道路上空无一人。这里的风似乎都很轻,生怕破坏了这里的安静。
+1
+1
+1
+1
酒店大堂非常安静,客人也很少。
+1
道路的左侧是起伏的丘陵,浓密的树林和翠绿的草地,构成了爱尔兰绝美的极致风光。当然还有沁人肺腑的新鲜的空气。
+1
我们坐在大堂巨大的玻璃窗前休息,眼前是风景区漂亮的风景。大堂的右侧是一个豪华的餐厅,据说这里的美食是这家豪华酒店的一大亮点。
+1
道路的右侧是一片等级非常高的高尔夫球场。
+1
起初还以为酒店里可以有道路通向鲍尔斯考特庄园,找了半天没看到,恰好看到住在酒店里的两位客人,就过去问路。他们说,我们恰好也去那边,你们就跟着我们走吧。呵呵。
+1
其实这个看上去特别不起眼的建筑,才是那个著名的鲍尔斯考特庄园呢。
+1
这就是爱尔兰著名的鲍尔斯考特庄园(Powerscort House & Gardens)。游览庄园和花园不是免费的,票价是每人9.5欧元。
+1
+1
这里也是中国旅游团队必到的一个景点。当我们进门的时候恰好看到一个中国团队的旅游大巴离开。而我们游览围墙花园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中国的团队。
+1
整个花园占地约14000英亩。园内绿草如茵,林木繁茂。水塘和喷泉附近点缀有意大利风格的飞马等精美雕塑,举目远眺,绵延起伏的威克鲁群山依稀可见。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使人流连忘返
+1
经过两百多年的种植和收集,这里有几百种植物,除了有在中国和日本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棕榈树,还有1947年在中国被发现,1949年被引进爱尔兰的水杉。春夏季节更是各类花草争奇斗妍。
+1
我们现在所在的花园,位于庄园的中间,叫做意大利花园(Italian Garden)。这里真实体现了西方园林绿化与设计精髓。站在有石头拼花的露台上,极目远望,遮挡着我们视线的是园林背后的甜面包山。
+1
我们现在所在的露台,是建筑师Daniel Robertson 于1840年设计,并有100位工匠历时12年才修建完成的。瞭望楼前的阿波罗和戴安娜雕像是第六世和第七世鲍尔斯考特庄园的庄主游历欧洲时的收获。
+1
从意大利花园向西,您可以看到茱莉亚纪念墙(Julia‘s Memorial’).
+1
茱莉亚纪念墙的正南就是围墙花园(Walled Garden)。
+1
+1
+1
+1
围墙花园是园林历史最悠久的部分之一,沿着爱尔兰最大的花草篱笆,生长着各种迷人的植物
+1
这片池塘叫做海豚池(Dolphin Pond)。是第七世子爵在19世纪末斥巨资买下的。
午餐可以在庄园的餐厅解决,餐厅的名字叫做阿沃卡咖啡厅(Avoca Terrace Cafe),早就听说庄园的牛肉和海鲜都非常新鲜。其实不管吃什么,哪怕只是一小杯咖啡,只是在这样阳光温柔的春天里,在世界上最美花园的庭院里享受一次爱尔兰特色美食,体验一下200多年前欧洲贵族们的奢华和优雅的生活,本身就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种经历。你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地重游的第n世子爵或子爵夫人,来这里重温一次高雅的生活,为什么不呢。
+1
+1
最重要的吃饭的环境,绝美的景色配上美妙的食物。这样美好的时光在一生中可不是随时有的,对吧。
+1
要知道这里的环境有多好,看看餐桌上打扫剩饭的鸟就知道了
在前面我们曾多次看到了把都柏林分为南北两部分的利菲河(RIVER LIFFEY),在都柏林还有一条河,曾经在都柏林的历史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条河,叫做大运河(GRAND CANAL) 。如同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如果叫做大运河恐怕都有人工的力量在里面。我试图在网上找到这条大运河更多的历史资料,很遗憾没有找到,只知道它形成于1791年。这样算下来应该有225年的历史了。
+1
+1
从鲍尔斯考特庄园回来,经过短暂的休息和调整,傍晚时分,我们又出来了。因为明天中午就要离开都柏林回英国了,想利用最后的这点时间,去看看非常有名的大运河码头风光。
+1
+1
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如同其它国家一样,都柏林的大运河已经失去的原有的作用。由于环境优美,运河两岸成为高级住宅和休闲娱乐密集的地方。
+1
+1
大运河距离我们住的酒店不远,步行5分钟就到了。沿着河边的小路一直向北,北面就是著名的大运河码头。
+1
+1
+1
+1
这里就是著名的大运河码头(GRAND CANAL DOCKS ) 。这个码头建于1796年。是一个见证了都柏林历史与发展的地方。
+1
+1
据说都柏林大运河广场的景观是一个特别著名的景观设计。36根8m高的红色灯柱以任意角度矗立于地面。在夜里远远看去,它们就像是高高的红色灯塔导航着人们进入这个安全的港湾。
+1
设计者试图把车道和人行路线都融入于广场之中,尝试让广场延伸到每扇门口,使人们从任何角落都能到达广场。作为一个不懂设计的人,我们来到广场并没有感到美,感觉是杂和乱。也搞不懂这些大柱子的含义。
+1
+1
+1
+1
我只能告诉大家,大运河广场所在的位置是视野最宽阔,也是风景最漂亮的地方。站在这里你才感觉这才有的运河的样子。前面我们看到的大运河其实就是个小河沟。呵呵。
+1
运河里练习划船的孩子。
+1
这个船其实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就是那个水陆两用的车。下水后就是这个样子了。
大运河广场西侧的这个建筑是建于2010年的大运河剧院。
+1
在利菲河的北岸,我们看到了两个巨大的铁架子。所有的车辆都不得不从架子下顺序通过。现在考考大家。这是干什么用的。呵呵。答案我一会说。
+1
+1
大家都知道竖琴是爱尔兰的标志。但竖琴造型的桥大家不一定都见过。很美吧
+1
这是我们从利菲河南岸看到的大饥荒博物馆。
在竖琴桥不远处,利菲河的北岸的一个码头上,停泊着一艘叫做JEANIE JOHNSTON FAMINE SHIP 的船。这条船其实是爱尔兰大饥荒纪念馆。1845年爱尔兰爆发了一场持续五年的大饥荒,史称马铃薯饥荒,在这段时间内爱尔兰人口锐减四分之一,超过百万人移民前往美国...
+1
+1
+1
利菲河上这个造型奇特的桥叫做SEAN O'CASEY BRIDGE .
+1
利菲河南岸上叫做 THE LINESMAN 的铜像。
+1
这个石雕叫做 SEAMEN'S MEMORIAL . 至于为什么要给曾经服务于那条船上的船员树碑立传,没有详细研究。
+1
5月25日,我们将要离开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飞往英国的西南部的布里斯托尔(BRISTOL)。为什么要去布里斯托尔呢,其实我们计划旅行的城市是巴斯(Bath)。巴斯是英国境内唯一有天然温泉的城市,曾经是古罗马贵族们的度假胜地。但是巴斯这个城市很小,没有国际机场,而距离巴斯最近的有国际机场的城市就是布里斯托尔了。两个城市之间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这样我们决定先飞到布里斯托尔。
很多中国朋友都知道布里斯托尔大学很有名,英国著名的首相丘吉尔曾经担任过大学校长。但不知道其实布里斯托尔这个城市里还有两个世界第一。一个是世界第一座钢索吊桥的克里夫顿吊桥,另一个世界上第一艘钢制蒸汽船,也是第一艘横跨大西洋的远洋蒸汽船大不列颠号。还有建于1140年的布里斯托尔大教堂都值得花点时间去看看。
我们预定的瑞安航空的FLT506航班的起飞时间是下午2点40。因此上午就没有出门游览,在酒店里收拾行李,休息和调整。10点半退掉酒店,在酒店不远处的机场大巴站等候机场大巴车。车来了,司机先问去那个航站楼。爱尔兰国际机场有两个航站楼,司机很细心把去往不同航站楼客人的行李分开放置,避免拿错。从我们酒店位置到机场T2航站楼的车票是每人8.5欧元。大约11点半左右,再次来到都柏林国际机场。
+1
已经是第二次乘坐瑞安航空了,所以没有什么麻烦就办好了登机手续。
+1
+1
+1
都柏林国际机场是一个非常繁忙的机场。有人说这个机场的免税店的价格一直颇受好评,可以花些时间好好看看。我们看了一下,似乎也没什么好买的。
因为还要在英国玩一段时间,还要走几个城市,不方便携带,就什么都没买
+1
我们乘坐的瑞安航空的FLT506航班下午2点40分正点起飞。
+1
+1
这是从空中看到的都柏林国际机场的航站楼。
+1
+1
+1
+1
飞机起飞后向东南方向,再次飞过爱尔兰海,下午4点左右安全降落在布里斯托尔国际机场。有一件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当我们取了行李,以为会需要重新办理英国入境手续,奇怪的是我们顺着指示牌出了门,没有海关,没有边检,似乎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境内旅行。
找到机场大厅的旅游服务中心,要了一张城市地图,把我们酒店位置告诉工作人员,想知道怎样坐车。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我们预定的酒店从机场没有直达的公交车,最好还是打车吧。出租车总站就在大门外。
果然,出了大门就看到出租车总站的外边停着几辆等候的出租车。过去问司机谁能走,司机告诉我们打车必须先到柜台办手续。拿到订单他们才能出车。奇怪吧。进屋,找到柜台,告诉工作人员我们的酒店名字,他把地址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算出距离和价格,28英镑,交钱,拿到订单。出门找到司机,上车。复杂吧。呵呵。看到这么复杂的手续,我就多问了一句,如果我们明天从酒店去巴斯要打车的话,也要先办手续吗。工作人员马上给了我名片,名片上有约车电话。电话约车是不需要提前付钱的。到站按公里数付费。既然司机是可以按公里收费的。怎么在机场就不成了呢。英国人是有点奇怪。
+1
世界上第一座钢索吊桥克里夫顿吊桥横跨埃文河上。路上我们和司机聊到了这条河和克里夫顿桥,在进城的路上司机还特意绕路,让我们从远处看到了这个著名的桥。司机还说,如果我们愿意他可以直接把我们拉到桥上。我们赶快告诉他不必了,还是先去酒店吧。因为我们一会儿要专门去看的。
+1
这就是我们预定的克利夫顿华盛顿The Washington酒店。地址是:11 - 15 St. Paul's Road, Clifton, Bristol, BS8 1LX,
电话: +441179733980
+1
+1
酒店的规模不大,房间里的设施够用,但相对简陋。当初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是因为这家酒店距离克里夫顿吊桥不远,可以步行过去。另外82英镑还含早餐的确也不贵。应该说前台的服务员还是非常好的,看到我们年级大了,还带了两个大箱子,把原来给我们预留的三层的房间换到了二层的三人间,还主动帮我们把箱子搬到房间里。然后告诉我们去克里夫顿吊桥怎么走。
+1
之前我们一直住可以自己做饭的公寓酒店,在这家酒店,我们第一次品尝到了来到英国之后的第一顿正规的英式早餐。英式早餐是英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不同于欧陆早餐面包加咖啡的简单搭配,英式早餐以菜点丰富著名。
一顿丰盛的英式早餐包括烤番茄(番茄底划十字口,入烤箱)、炒蛋、香肠、咸肉、麦片(搭配牛奶或酸奶)、茄汁黄豆(baked beans)、蘑菇诸种菜点。主食的选择,吐司(搭配牛油与果酱)之外,可颂、丹麦卷等诸种欧陆特产亦可纳入。
真正的英式早餐一定是从一杯新鲜柳橙汁开始,或是一颗上面撒上一些糖霜的对半切开的葡萄柚,梅干或腌渍水果(例如波萝)也常被用来作为开胃的第一道菜。同时一大壶的咖啡或是早餐茶(Breakfast Tea)与一壶冰涼的牛奶也会同时被送上桌。英式早餐茶(Breakfast Tea)的发源地是苏格兰。在英国被用做“早餐的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它由来自不同地方的几种红茶以一定比例拼配而成,往往包括印度茶(取其浓度)、锡兰茶(取其滋味)和肯尼亚茶(取其色泽)。一些英式早餐茶也会配有中国的红茶。
第二道通常是燕麦粥或玉米片。燕麦粥是英国的传统食品,燕麦粥是健康食品,近年來也时常出現在中国人的早餐桌上。甜甜脆脆的玉米片通常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一般吃法是把牛奶倒入玉米片中稍微泡软后一起食用,你也可以加入一些切丁水果如草莓、奇异果(即猕猴桃)、苹果等增添风味。我自己因为不喜欢凉牛奶所以通常不会吃这道。
第三道是主菜。在一个满是菜肴的大餐盘里面,有一个蛋(一般都是荷包蛋,但也可以用水煮蛋或炒蛋代替)、几片去肥的瘦肉培根(培根就是一种腊肉、或叫腌肉。它是把五花肉涂抹香料和海盐,经过自然风干后制成的)、一些炒蘑菇、水煮花椰菜(花菜)、一条肉汁四溢的香腸(香肠种类繁多,看喜欢哪一种了)、一片加了些许调味再稍微煎烤过的蕃茄切片(西红柿切片),还有一片黑布丁或者是松软的煎土豆排与一大份松软绵细的炖豆子。
黑布丁(Black Pudding)是猪血混合谷麦、猪肝及内脏剁碎做成馅料,再灌入猪肠肠衣中,做成香肠的样子,由于口感类似英國的一道甜点-米布丁,因此被称为黑布丁,通俗点就是英国的猪血糕啦!呵呵,英国人常以李派林酱汁(超市可买,又做李派林急汁,在榄油酱汁类)配黑布丁吃。
炖豆子(Baked Beans)在英国饮食的地位就像米饭之于中国人或马铃薯之于德国人,与面包一样扮演了填饱肚子的主要角色。Baked Beans照字面直接翻译是「烤豆」或「烘豆」,但这道料理是将大豆用蕃茄酱汁炖煮而成的。不只是早餐,炖豆子在英国任一时段的餐点中都能出現。由于煮豆费工费时,在英国主要都是买現成的罐裝炖豆来用,尤其以Heinz這個品牌最老. 我其实非常喜欢炖豆子,每次都会吃。另外说一句英国的扁豆汤非常好喝。
正统的英式早餐菜单里,第四道应该是烟熏鲱鱼(Kipper Smoked Herring)或是用印度芒果酱、芥末、辣椒调味腌渍后煎烤的香料羊腰子(Deviled Kidneys),也有供应用蔬菜加鲑鱼或比目鱼加咖哩、辣椒等香料调味与米饭一起烹煮的印度蔬菜饭(Kedgeree)。这可能是在殖民时期受到印度等异国料理传入的影响所发展出的早餐菜色,不过我们住的这家酒店没有这道。
最后就应该是一片片金黄色的烤土司,搭配果酱、奶油与果冻为这顿丰富的早餐做完美的结束。在英国提供早餐的酒店里,面包是不限量的。所以你尽可以随便吃个饱。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正规的英式早餐量其实是很大的。我自己通常都吃不到最后的一道就已经饱了。所以你看这个82英镑的房价不贵吧。
跨越布里斯托Avon峡谷的克里夫顿悬索桥(The Clifton Suspension Bridge),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跨径悬索桥,它是由天才的设计师、维多利亚时代工程师布鲁耐尔(I.K. Brunel)设计于19世纪30年代,在他去世后的1864年才建成通车,当时只通行人和马车,而现在把它作为四车道桥梁。
+1
+1
克里夫顿悬索桥有214米的主跨,这个跨度在今天看来是并不大,而在150多年前,能够用作主缆的钢链的强度和密度之比,只有现代高强钢丝的1/5,因此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跨径。
+1
克里夫顿悬索桥的位置在远离城市中心的西部的埃文河上。如果从市中心去哪里可以乘坐8路公交车,大约需要40分钟。从我们住的酒店步行过去大约20分钟左右。
继续向西,迎面就看到克里夫顿吊桥巨大的悬索塔座。
+1
+1
当年大桥的建设资金来自红酒商人约翰哈维父子的遗产捐献。
+1
建筑师为布鲁内尔(I.K Brunel)。桥的外观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当时建筑师布鲁内尔希望用一座壮观的大桥与当地宏伟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且桥塔的设计受埃及建筑的启发, 采用维多利亚实用建筑风格,而且建于悬崖边上,所以其两边的拉锁几乎没有弯曲。尽管有人建议应象查莱的桥一样,用缆索悬吊桥面,可布鲁耐尔更愿意仿照泰尔福德的设计使用铁链。
+1
(网络图片)。这里一张大桥当年建设时期的历史图片。大桥建设时间很长,1831年开始动工,但由于缺少资金而频频拖延,终于在1842年停工了,铁链也出售了
+1
在布鲁耐尔1859年去世后,土木工程师学院的成员们组成了建桥队伍,他们能够重新使用布鲁耐尔1845年所建的悬索桥拆除的链子,克里夫顿悬索桥于1864年通车,跨越1214米长的巨大的Avon峡谷。
这是我们站在桥上看到的埃文河的峡谷。
+1
+1
+1
河谷两岸植物茂密,满目青翠非常的漂亮。
+1
+1
西侧峭壁上有一个可以瞭望的平台那里是克里夫顿大桥博物馆的所在地。
在大桥西南侧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丘叫做Observatory & Camera Obscura .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
+1
+1
这里是欣赏这个埃文河谷和克里夫顿大桥的最佳位置。
+1
这是我们在 Observatory Hill上看到的埃文河的美丽景色
山坡上的碉楼原来是克里夫顿吊桥博物馆的入口。曾经可以买票进入。下面是一个弯弯曲曲的秘道,通到悬崖半山腰的大洞穴Giant's Cave,图中黄色的护栏就是洞外的观景台。在石洞里曲背弯腰,躬行而下,最终突然豁然开朗,从这里看对面吊桥高悬,壁绝林黑,长水如带。后来听说碉楼出售了,我们去的时候大门紧闭。
+1
+1
山顶上有一个高高的观光塔Cabot Tower ,是居高临下欣赏布里斯托尔城市风光的最好的地方。Cabot 是一位热那亚水手的名字。当年卡伯特就是从这里扬帆远航,最终在1497年发现了加拿大的纽芬兰地区,布里斯托从此成为了英国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航海家, 布里斯托尔Brandon Hill之巅建立了33米高的纪念塔。如今这里是布里斯托最棒的观景台,可以鸟瞰整个布里斯托,如果运气还甚至还可以远眺威尔士
+1
+1
+1
+1
+1
+1
+1
+1
踏着晨光和露水,沿着登山的小路徐徐而上,身边的野花和绿植令人心旷神怡。
+1
+1
随着高度的提升,布里斯托尔美丽的城市风景慢慢的在我们的眼前展开。
+1
+1
Cabot Tower 也是开放的。一个狭窄的旋转楼梯,可以把你引导到塔的最高处。
+1
在塔的最高处有一个可以四面环绕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整个城市风光尽收眼底。这个高楼就是我们刚刚介绍过的威尔士楼。
+1
+1
+1
+1
+1
+1
+1
我们原计划从参观完布里斯托尔大学去看著名的世界上第一艘跨洋铁船“大不列颠号”。正不知道该怎样走。呵呵,看到了吧。那不是,埃文河上的那个有桅杆的船。呵呵,得来全不费功夫。还等什么,下山吧。
+1
前面我们专门用了很多的篇幅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钢制悬索桥----克里夫顿大桥。另我们想不到的是,设计那个大桥的工程师和设计这个蒸汽船的工程师居然是同一个人。这艘船是19世纪的英国天才工程师-- 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Isambard Kingdom Brunel)建造。从那以后,布里斯托尔成为一个以造船为主业的城市。
+1
河对岸那个有着6个巨大桅杆的大船就是著名的大不列颠号。这艘建造于1834年的是世界上第一艘钢制蒸汽动力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远洋蒸汽船。
+1
+1
我们沿着河岸向码头方向走,路上看到一位推着儿童车在河边散步的来自中国的少妇。于是我们就热情的攀谈起来。
+1
+1
她告诉我们,她是跟随在这里工作的丈夫来到这里的。这个城市的房价很贵,一个大约50平米的小公寓月租金都要上万人民币,但食品新鲜而丰富,物价也可以接受。最重要的是空气清新,而且她丈夫的收入足够养活一家人,所以她很喜欢这里。
+1
孩子们等船的地方,就是渡河的码头
+1
如果我们想去参观大不列颠号的话,也要在这里等船渡河。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就放弃了。
+1
埃文河在渡河码头的地方有一个向北的小分叉。港湾里停满了私家的游艇。
+1
+1
+1
港湾的北侧是一个小的人行桥,桥的造型很奇特,又不明白代表什么就随手拍了下来。
从科技馆广场再向北就是著名的布里斯托尔大教堂了。下一篇我们一起去参观。
+1
+1
+1
+1
教堂门外的广场上有一座维多利亚女王的塑像,这在英国其他城市很少见到
+1
教堂入口处大门两侧的雕像非常精美。
+1
1140年当地的一位叫做罗伯特菲兹哈丁的公民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奥古斯丁修道院。修道院的部分遗迹至今仍可见到。
+1
+1
+1
中堂的拱形天花板极具特色,是中世纪厅堂式教堂的代表作之一。修道院的原型在1539年被亨利八世的专员拆毁了。1542年被改造成大教堂。但到了1860年才有了新的中堂。著名建筑师 G.E.STREET 使用哥特复兴式设计重新设计了新的中堂。
+1
+1
+1
+1
+1
+1
唱诗班的位置。
+1
古老的管风琴
+1
高祭坛是1900年有J.L PEARSON 和伦敦建筑师公司合力重建的。
+1
1941年纪念二次世界大战民间力量的北中堂玻璃完成
+1
+1
+1
+1
+1
+1
+1
+1
+1
+1
前面介绍了很多次教堂和墓地的关系,那些有钱的,有权的,有地位的人都把死后能进入著名教堂作为家族的荣耀。布里斯托尔大教堂也不例外。
+1
一位老人虔诚的擦拭着教堂里的围栏。看服装应该不是教堂的教士。可能是位信徒。
+1
参观完大教堂已经接近中午,我们决定步行回酒店取行李。大教堂北侧的这个半圆形的建筑是市政厅(City Hall),或者叫做市政府办公大楼。
+1
布里斯托尔博物馆和艺术画廊(Bristol' s Art Gallery & Museums), 就在威尔士楼的傍边。我为什么没有把这个博物馆写到布里斯托尔半日游里呢。一是如果你真的只有半天时间,而且像我们一样游览了布里斯托尔老城区里的那么多地方,就真的没有时间参观博物馆了。第二个原因是尽管布里斯托尔博物馆的规模不是很大,但馆藏非常丰富,特别是博物馆里展出的中国瓷器和玻璃器皿,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不少东西即便是在国内的博物馆里都不容易看到。所以我把布里斯托尔博物馆和艺术画廊里我们看到的珍贵馆藏单独写一篇,推荐给朋友们。
+1
+1
这是布里斯托尔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的入口。参观是免费的,但鼓励参观者捐款。当然你也可以不捐。据博物馆的介绍,从1947年到现在,博物馆已经收到了超过100万英镑的捐款,全部用于扩展博物馆的馆藏。
+1
进入博物馆你会首先看到一个主厅。主厅的四周有罗马柱和非常华丽的雕塑装饰。这个主厅不仅是博物馆各自展区的出入口,也是布里斯托尔企业,社会团体和百姓用来举办聚会,舞会和各种商业活动的场地。如果你也需要可以通过博物馆的网站进行预约。这个你想不到吧。
+1
+1
在主厅里你不仅能欣赏令人惊叹的建筑,还会看到布里斯托尔boxkite在你头上飞。
+1
布里斯托尔博物馆有三层,有来自古埃及的文物,来自中东的文物和野生动物。
+1
+1
+1
+1
这些来自古埃及的文物一点都不次于大英博物馆的馆藏。
+1
我们居然看到了罗塞塔石碑的图片。
+1
+1
野生动植物馆里的这两种动物在澳大利亚我们都见过了。考拉和鸭嘴兽。
+1
+1
+1
+1
在博物馆里有一个从恐龙到鸟类的专题展览。
+1
+1
+1
+1
+1
这种叫做Dodo的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灭绝了。
+1
+1
+1
+1
二层有各种矿石的展厅,据说其中有布里斯托尔的钻石,不过我们没有搞清楚那个是。
+1
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化石的展区,这里的很多东西我们在澳大利亚的国家博物馆里都见到过。
+1
布里斯托尔博物馆和艺术画廊的馆藏的画作和艺术品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法国艺术:来自法国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包括Lucien Pissarro的作品
欧洲艺术:主要是来自意大利和荷兰的绘画,其中包括在艺术界久负盛名
Lukas Cranach, Giovanni Bellini, Jacob van Ruisdael 和其他画家的作品。
英国和欧洲艺术(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诞生的时代):作品集中在十八和十九世纪初, Philip James de Loutherbourg, Thomas Gainsborough and John Constable 的作品。
现代和当代艺术(空间位置):包括现代派Victor Pasmore的作品,抽象绘画家Peter Lanyon、Roger Hilton、Howard Hodgkin、Tala Madani的作品、还有一些大地艺术、摄影和视频。
维多利亚艺术(地方特色突出–欲望):作品包括维多利亚和爱德华七世时代从1840年到上世纪20年代收藏。
由于我们自己对西方油画和画家的了解不多,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一一辨认这些作品。只是简单的拍下了一些,与朋友们分享。
+1
+1
走出火车站。马路对面就是我们在巴斯的驻地,巴斯皇家酒店(ROYAL HOTEL ). 当初选这家酒店就是看中了酒店的地理位置。这家乔治王时代风格的酒店地理位置超级优越,就在巴斯斯帕车站(Bath Spa Station)对面,距离罗马浴场(Roman Baths)约有650米。这家古朴的酒店建于19世纪,著名设计师布鲁内尔(Brunel)设计。内部设施也非常舒适,而且有超棒的餐厅和早餐。早餐的种类比布里斯托尔的更多。更好吃。很喜欢。
+1
+1
唯一让我们感到有些郁闷的是,当我们入住酒店后,整理行李的时候发现,当时在布里斯托尔存放行李时,我们其中一个行李包的锁被人撬过了。已经彻底不能用了。回想了一下当时存行李的时候,是把最大的行李放到下面,小点的,放了拖鞋和洗漱用品的,放到最上面,两个行李都上了锁,而且用绳子捆好。也许是因为这个包里的东西不重要也没丢什么,也许是我们的绳子起了作用。不便于偷窃。但是存放在酒店前台的行李居然被人撬开,终究感觉不太好。所以特别提醒中国朋友,别把英国人的品德想象成个个绅士,出门还是多留一个心眼吧。该锁的还要锁。安全第一。
巴斯(Bath )是英国境内唯一拥有天然温泉的城市。也是英国境内唯一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据说赋予这个城市的那个温泉,在公元前500多年就被凯尔特人发现并发掘。大约在公元43年古罗马人来了,他们开始在这里驻军,建设庙宇,发展城市,并建设了这个到今天依然屹立并震撼人心的大型温泉浴场。这就是温泉城市巴斯的起源和名字的来源
+1
+1
这里原本是古罗马贵族的温泉疗养地,后来随着罗马人的撤退而逐步衰落。现存的古罗马浴场(The Roman Baths)温泉遗址是欧洲屈指可数的著名古代遗迹。在18世纪发掘并复原。直到今天,这里的温泉口依然源源不断的涌出恒温46度的温泉水。最后温泉水流入了我们曾经多次看到过的埃文河。
+1
+1
我们在酒店安顿好,没敢耽误,直接就找到这里。先在门口的服务台购票,给大家报告一下价格。
从周一到周五是34英镑,周末是37英镑。时间是2小时,如果你想多泡泡,每增加1小时多10英镑。此外,这里还提供40种形式不同的按摩服务,价格从几十英镑,到几百英镑。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增加。
在前台交了钱,你可以拿到一个带芯片的塑料手环。手环是你打开更衣箱的钥匙,刷手环可以打开存衣柜的门,也可以用于餐厅里用餐和购物的记账,还可用于单独增加的按摩项目的记账。所有的这些记账到你出来的时候,门口有类似地铁站出站口的闸机,你必须支付完所有的账单才能出去。同时你还会领到一个雪白的浴衣,一条大浴巾和拖鞋。当然游泳衣必须自备,如果没有也可以在前台买,价格吗,呵呵。你懂的。
+1
(网络图片)换好泳衣,先去了位于底层的大泳池。先说为什么都是网络图片吧。其实去从北京出发的时候就开始筹划怎么在这里照相的事,因为早就知道这里不让带相机拍照。我还特意买了手机防水套。结果手机也是带不进去的。防水套也白买了。呵呵。为了满足朋友们的好奇心,只能选用THERMAE BATH SPA官网上的图片了。很抱歉。这个池子了当然是温泉水,刚下去的时候感觉有点热,不过慢慢就适应了。水深大概齐胸吧,可以游泳。有一个有趣的事情从图片上看不到,那就是在池子的侧面是有出口的。泉水不断从侧面的喷头里喷出,所以如果你把自己飘在水面上,旋转的水流会推着你在池子里转。挺好玩的。
+1
二楼有一个餐厅,泡饿了,就来吃点什么,刷手环记账。
+1
三层有四个独立的玻璃桑拿室。温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气味。有四种不同的花草熏蒸。应该是用于医疗效果吧。我叫不出四种香气的名字,但有一种绝对不会错,那就是薄荷。这个桑拿室里薄荷的味道太冲了,会呛得你眼泪都会流。我受不了。不过也有老外喜欢的。
+1
我本人最喜欢的还是楼顶的这个开放泳池。视野好,风景美,还有特好的空气。我们来的时候这个池子的人还是挺多的。靠池边的位置差不多都占满了人。看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老外,大家的喜欢都差不多。都喜欢一边泡温泉,一边赏美景的感觉。在这个池子里有一个特别好玩的,从水底无数的小泉眼里,无数的空气小泡不断从水底涌出。仿佛一片碎银在水下闪耀。源源不断,有些梦幻,很美,很美,感觉自己回到童年
+1
2个小时的时间其实是很快的。我们是下午4点半进去的,大约6点半,华灯初上时离开。温泉不仅洗去了几天的疲劳,也带给我们一身的轻松和满足。晚餐的时间到了,下面该去品尝美食去了。
这家叫做SOTTO SOTTO 意大利餐馆,在城东,距离埃文河边不远,据说是巴斯排名第一的意大利餐厅。这家餐厅每一道菜都特别好吃,价格适中,特别受到中国游客的追捧。几乎每个到巴斯自由行的中国游客都会想办法到这里来品尝一次。特别是晚餐,必须要预定,否则即便你5点钟开门就来也不一定有座位。
+1
+1
这家餐厅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餐厅设在一个站前的地窖了。在土耳其旅游时我们曾经去过很多家类似的餐厅。顺着狭小的楼梯走到餐厅门口,立刻就有长得非常帅的服务员过了打招呼。在这个餐厅的服务员是一水来自意大利的帅小伙。意大利人的热情奔放,一进门你就更感受到。服务员问我们是否有预订,我们说没有,但我们就想在这里吃。服务员查了一下他们的预订登记本,和我们商量,是否可以多等10分钟,因为有一对预订的客人到现在没来,如果过10分还不来就把座位安排给我们。我们的运气还是不错的,那对预订的客人果然没来。于是我们就被招呼安排了座位。
+1
+1
餐厅里有中英文的餐单,可以帮助你找到你喜欢的食物。网上中国游客推荐的有牛排,羊排,海鲜面,还有甜点。不过你可以根据自己爱好找到自己的选择。
+1
我们老两口特别喜欢海鲜,根据服务员的推荐,我们选了三道海鲜的菜肴。金枪鱼是意大利人特别喜欢的一种高级食材,有一道意大利凯撒金枪鱼沙拉中国人很熟悉,意大利人还用金枪鱼烹饪意面。但我们的这个金枪鱼可是生的。很大很薄的一大片金枪鱼片,加上芝麻菜,小茴香,胡椒,柠檬还用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意大利调料,真的非常美味。
+1
海鲜意面几乎是所以意大利餐厅的经典,我们在伦敦时曾经吃过一家非常棒的意面。但这里的灰皮诺白葡萄酒,非常新鲜的混合海鲜,加入新鲜的西红柿汁,新鲜的辣椒和意大利长面,还有我们又点了一大杯新鲜的扎啤。真的是人间的享受。
+1
最后的这道海鲈鱼是根据服务员推荐点的。感觉口感一般。鱼还算新鲜,但肉质不够鲜嫩,不作为我们的推荐。
另外这家餐厅的服务真是没说的。在你用餐的时候,每上一道菜后,都有领班服务员不断过了询问你的需求,菜品是否好吃,你是否喜欢。我们的这三道菜加上一大杯啤酒的量足够我们老两口吃。价格是41英镑,差不多400元人民币左右的。
当我们结账离开是,门口所有的服务员都站起来热情相送,帮我们点菜的帅小伙,临出门还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意大利人的热情呀,让你不能不喜欢。
最后给大家贴两个网址,一个是泡温泉的THERMAE BATH SPA。
www.thermaebathspa.com
如你有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可以登录这个网站查询价格。
下面的这个是我们吃饭的那家叫做SOTTO SOTTO 的意大利餐厅的。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巴斯,也想品尝这里的意大利美食,可以登录这家网站预订。
这条河叫做埃文河(RIVER AVON), 与我们在布里斯托尔看到的是同一条河。埃文河从东面和南面包围着巴斯小城,就如同母亲伸出两条臂膀把可爱的巴斯小城紧紧的拥在自己的怀抱里。正是由于有了这条河,让这个被丘陵围绕的古典优雅小城多了许多的灵动和秀美。傅雷曾经赞美巴斯是"精致而美丽的城市"。我之所以把它称为小城,因为这个城市的确不大,人口大约9万,老城区里的所有景点步行都可以到达。
我们计划明天离开巴斯去距离巨石阵最近的一个城市索尔兹伯里,今天我们可以用一整天的时间来感受这个城市的美丽和优雅。一大早,在酒店里享用完一顿超豪华的英式早餐。早早的就出门了。沿着埃文河畔的GREEN PARK ROAD , 一路向西,再向北,去看小城里最著名的一座建筑皇家新月楼(Royal Crescent )。
+1
我们现在歇脚的这个地方叫做女王广场(Queen Square)。这个叫做广场的地方,其实并不大,就是一块中间耸立着方尖碑的绿地。
+1
+1
这是由三个弧形的楼构成的广场。
+1
+1
+1
+1
英国的城市不论大小一般都有数座教堂。
+1
现在我来告诉你怎样才能找到拍摄这个明信片风景的角度。呵呵,你必须花每人1.5英镑,进入河边这个叫做Parade Gardens 的小公园。
+1
+1
进入公园,才能看到围堰和桥的全景。而要拍到那张明信片上的图片,就要站到铁栅栏的边上。
+1
+1
+1
+1
+1
+1
+1
Bath Abbey 以其雄伟的彩色玻璃及扇形的天花板闻名,因窗户多而得名"西方明灯"。
+1
+1
维多利亚时代的圣水器(1874年)
+1
+1
+1
+1
+1
+1
+1
+1
教堂前的庭院常有街头艺人在此演出,也有许多小贩在此兜售小商品。我推荐大家在游累的时候,找个座椅,在这里歇歇脚。安静的听一会儿音乐,这是小城文化的一部分。
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到哪里吃呢,给大家推荐一个地方,著名的SALLY LUNN'S EATING HOUSE . 先说这个餐馆的位置吧,就在大教堂南边,距离大教堂最近的第一条胡同里。这个餐馆的建筑建于1482年,是巴斯古城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1
+1
而这家餐馆于1680年开业,到现在已经传承了336年了。餐馆是由从法国流亡到这里的萨利伦创办的。赫赫有名的“萨利伦恩”圆面包是最主要的亮点,是巴斯小城最令人愉快的美食之一,所有到这里的中国游客都会来这里品尝
+1
+1
+1
其实这里不仅是一个餐馆,还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顺着狭窄的楼梯走到地下,这里是300多年前餐馆最初的样子。
+1
面包的个头不小,每个面包2.28英镑,还有一个漂亮的包装盒。但这样的一个面包两个人是吃不饱的。当然你可以到楼上的餐厅里再点些东西。
买了一大堆好吃的,我们回酒店吃饭。饭后眯瞪了一个小觉,大约下午3点多,再次出门去看古罗马浴场。这就是城市小,住的近的好处。
+1
+1
巴斯古罗马浴场建于公元70年,是迄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迹之一,也是欧洲屈指可数的古代遗迹。
+1
+1
大多数罗马人都坦率地表明他们喜爱浴场。一位罗马人曾这样说:"浴池、醇酒和美人腐化了我们的躯体,但这些又何尝不是生命的一部分呢?
+1
+1
+1
+1
在古罗马时期,公共浴场也是有钱人炫富的地方。那些喜欢炫耀财富的富人,穿戴着最漂亮的衣饰来到公共浴场,还有的带着一群奴隶随身伺候,奴隶们替主人脱衣,用油脂按摩主人身体,再用金属或象牙制上有槽纹的刮板刮净皮肤,然后用珍贵香水抹遍全身。体贴周到。
+1
对于古罗马人来说,公共浴场不仅仅是洗浴的场所,更是重要的社交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商量买卖,和解讼事等等。
+1
+1
+1
在古罗马浴室的墙面上放映着用全息摄影技术拍摄的影像,展示了当年古罗马人在这里的生活。
+1
巴斯古罗马温泉浴场(Roman Bath),整个建筑用大理石砌成,用嵌石铺地。当年罗马人为了不让水温冷却下来,在大温泉池里地面上铺满了铅板。这种结构也是罗马人发明的。
+1
最漂亮的,最震撼的地方是上层的这个回廊。
+1
这个雕像上的SPQR 的全称为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 意思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1
+1
这些塑像中的一位是凯撒大帝,不过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是那一个了。
+1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大浴场,曾经是有顶的。博物馆里的模型为我们展现了历史上曾经的样子。浴场曾经的规模非常大,占地6英亩,可以容纳1600人同时洗浴。
+1
在罗马帝国时期,大型的皇家浴场通常配套有图书馆、讲演厅和商店等, 附属房间也更多,还有很大的储水池。平面布局渐趋对称。
+1
这个大型浴场里的温泉池不止一处,还有热水厅、温水厅与冷水厅。两侧间各有入口和更衣室、按摩室、涂橄榄油与擦肥皂室、蒸汗室等。这个池子里的亮点是游客们投入的硬币。
+1
这就是那个源源流淌了几千年,恒温46.5度的泉眼。今天这里每天流出的泉水无论是温度还是流量都与当年没有变化
+1
+1
+1
这些水道都是当年的古罗马浴场的一部分。
+1
看到这里,我一下子联想到我们曾经在乡下睡过的土炕。原来古罗马人也是这样加热浴场地板的。呵呵。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