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3
- 评论4
- 赞3
+1
出发日期/2018/01/07
天数/1天
人均费用/50元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徒步 漫游 摄影 人文 短途周末
说起外滩,也曾来过数次。白天、黑夜、晴天、雨天似乎都有经历过,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追追赶赶的。恰逢今天又下雨,本来可以安逸的呆在家里,看看电视,发发呆。然而抵不住想出去的冲动…于是开始了我的雨中漫步
“千里之行”始于老码头
地铁
乘坐地铁9号线到小南门站,从2号出口出来,沿王家码头路直走到中山南路左拐再笔直走一段路,大约15分钟左右。
公交车
乘坐65、55、576、736、801、868路公交车到中山南路复兴东路站,下车后步行5分钟即到。
轮渡
可以从浦东的杨家渡码头坐轮船前往复兴东路码头。下船后步行5分钟即到。
我呢是选择公交的,过南浦大桥下来两站即可
沿着外马路一直走到头,拐个弯又来到中山南路上
走走就看到十六铺了,决定上去看看,结果意想不到
因为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地方,客运货运集中,码头林立,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都将这里称作“十六铺”,作为一个地名,这个名称也就存用至今。
上来看到了十六铺码头
十六铺码头,是上海外滩最著名的码头,拥有150年历史。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上海的水上门户,承载着很多关于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随着上海外滩历经近3年整体改造,这座外滩最著名的老码头也脱胎换骨,重新精彩亮相,功能再造。
各大邮轮停靠于此
也是第一次从这里看黄浦江
除了作为黄浦江水上旅游中心外,如今的十六铺还具有公共滨江绿地、大型商业餐饮和大型停车库等各种功能。
渐渐的十六铺的标志出现了
海关呀,边检站也坐落于此
外滩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北苏州路南至金陵东路,长约1800米,地形呈新月形。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黄浦公园,位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28号,占地31亩,绿化面积10.92亩。东濒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吴淞江(苏州河)。
据资料介绍,黄浦公园水文站,建于1912年12月,由当时的上海浚浦局设置建造,曾名黄浦公园自记水位站、外滩公园水位站。黄浦公园水文站东涉黄浦江,北依吴淞江(苏州河),与两江汇合处近在咫尺,地域独特,所观测水位具有代表性与指导意义。1927年,上海浚浦局在黄浦公园历年观测记录水位的基础上用“八年周期法”进行潮位预报,至1950年,开始按月正式编制潮位预报表。无论在旧中国还是建国初期,此举皆颇为领先。黄浦公园水文站至今已至少4次翻建,是上海海事局水文观测预报和上海市防台风防汛重要之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可谓上海外滩水域“第一景”。
外白渡桥曾多次出现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情深深雨蒙蒙了
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1907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座钢铁结构桥,跨度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车流量很高。因它处于旧时的外摆渡处,人们过桥不付费,故称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
而之所以称之为白渡桥,是因为该桥建成后,凡是过河无需再支付过桥费,因此是“白”渡。[
小心翼翼的走着,恐高者的忧伤啊😂
再害怕,也要坚持拍拍拍
透过外白渡桥沉重的钢架结构,可以看到东方明珠的炫丽灯光,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现今的外白渡桥,其实已经是第三代了。
想象假如真的没有了这座桥,就少了城市发展的见证,少了集体记忆的载体。
礼查饭店(Astor House)是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上海的主要外资旅馆之一。1959年以后改名为浦江饭店。礼查饭店坐落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外白渡桥北堍东侧,今虹口区黄浦路
北苏州路上
遥望外白渡桥
远处的外滩源
“外滩源”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东起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北抵苏州河、南面滇池路,占地16.4公顷。
“外滩源”顾名思义,即外滩的源头,这一地区从时间上讲,拥有外滩地区最早建成的一批历史建筑;从空间上看,又是外滩的起点。
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外滩的源头,成为外滩这个上海“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建于1873年,楼高二层,近似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楼宇台基较高,底层竖向中段有五扇圆拱形窗,两边房间窗户倒是圆拱形。外立面整齐见变化。整幢建筑外立面原采用清水砖,层顶用中国蝴蝶瓦铺成,现外墙已采用水泥粉刷,大楼东面楼前有大草坪,环境更现优美。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些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楼一、二层为一段,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用罗马半圆拱券石拱造型,正门上方有羊头浮雕装饰,显得庄重坚实,第三至五层又一段,有罗马科林斯柱式支撑,气魄雄伟,显示出浓郁的西欧古典色彩,第三层有石栏杆阳台,整段窗框上方有石雕镶嵌,第五层上方原有的平台,穹顶被拆除,已加高至七层。
中山东一路26号是农业银行外滩支行办公楼,旧时这里是上最早成立的保险业机构之一-杨子保险公司大楼。杨子保险公司全称杨子水火保险公司,是1862年由美商旗昌洋行大班发起创建的保险公司
正金大楼
建成于1924年,独具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同样有着花岗石的外墙,明晰的主线,对称的造型,但少了许多繁琐的装饰,使其更显流畅。大楼底层用大型石块贴砌。整幢建筑给人以稳重感。二至五层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显示出古典风采。内部大厅中长圆形玻璃天顶,造型典雅,工艺精美,是外滩的典型建筑。
外滩的建筑素以欧洲风格见长,而中国银行大楼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大楼分为主楼和次楼。外墙为金山石,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楼檐上用斗拱装饰。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营业大厅的天花板上原来还雕有“八仙过海”的图案。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的氛围。这些雕梁画栋、碧瓦飞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让后人得以继承和发扬。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是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在上海外滩20号(南京路口)兴建的一幢10层大楼(局部13层),总高77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
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的19号大楼,现在是和平饭店南楼,由于此地块呈东西宽南北窄,故正门设在南京东路23号,靠外滩的19号则成了边门。此大楼的前身叫汇中饭店,再之前叫中央饭店,属于上海最早建成的旅店之一。这幢建成于1908年的大楼,是当时上海滩最高、也是第一幢安装电梯的大楼。 汇中饭店(现为和平饭店南楼)正门设在南京东路23号,靠外滩的19号属边门。1908建成,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这里曾是外国在上海开设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字林西报》馆。友邦保险公司于1998年正式整修入驻,故改名为“友邦大厦”。大楼的立面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粗糙的大石块为贴面;第二层用水泥粉刷;第三层两侧为穹形券窗,加配以造型优雅的塔顶,尽显了建筑的变化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匀称、和谐。
上海海关大楼最著名的是它高耸的钟楼和大钟。海关大楼安装大钟起步于19世纪下半叶,1893年竣工的教堂式江海北关大楼上安装了一座海关大钟。
现属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原为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这楼是盘谷银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
盘古银行
中山东一路4号,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1916年建成,楼高7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专窗既有利于采光,又增添楼宇气势。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故而给人以平和的感受。
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揉和的日清大楼,被人们称为“日犹式”。该楼是由日本清汽船株式会社与犹太人合资建造。它建于1925年,位于中山东一路5号,楼高6层,占地1280平方米,底三层装饰比较简明,上三层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饰,凹凸感强。整个建筑立面均用花岗石贴砌,与外滩的其他建筑交相辉映。日清大楼现由华夏银行和锦都实业总公司使用。
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楼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可谓简繁相怡,华贵典雅。
穿了一双不太合适的鞋子,早已湿透了。坐车回去
大概有一个多月没来了,熟悉的地铁站里有了新的标志物
逛了一天,肚子饿得不行,赶紧去食堂。别说,好久没来,食堂也规范化了。以前到了这个点只能选择麻辣烫,现在有快餐可以选择,菜的种类多样,更重要的是价格还实惠
负一楼也有了临时展
新馆建筑造型为纯净、简约、大气的六面体形,分为地下两层和地上六层,建筑总高36米。
新馆地上六层,由下至上每两层形成一个功能区,共三段,每段约10米高。一层和二层以公共服务与学术交流空间为主,设有公共服务大厅、展览厅,大型演讲厅,中型和小型学术报告厅以及不同规格的读者活动(会议)室、培训教室,还有相对独立的少儿图书馆。
三层和四层以普通文献借阅区为主,以大台阶、坡道、书架壁组成跨越三、四层的独特的“书山”空间。
五层和六层为专题阅览部以及办公空间,五层设有金融、航运、政策法规(内设公报开放点)、城市治理、教育信息服务、生活时尚、艺术、浦东文献、国际博览、参考文献等专题阅览部,六层整体悬吊犹如“浮云”,安排了音像阅览部和数字化阅览部,以及内部办公区域。
新馆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和设备机房。地下夹层以坡道直通室外,夹层顶高于室外地坪,获得明亮通透的地上层效果,设有餐厅、厨房、视障者服务中心、文献储存库和珍善本书库、图书消毒装裱车间、采编工作部以及物业用房。
三楼中间又增加了一处新书推荐
依然这么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