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5
- 评论4
- 赞25
+1
出发日期/2020/10/05
天数/1天
人物/家庭
玩法/短途周末 国庆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的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巨龙,似蛟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设计风格在国内独树一帜,是“世界风筝都”的标志性建筑。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旨在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风筝的相关资料。该馆共设有七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
风筝,中国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鹞子”。“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公元907——960年)据明代郎瑛《询匈录》记载,五代有位叫李邺的,在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在纸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象“筝”一样的声音,故名之为“风筝”。
鲁班,风筝的始祖
风筝是怎样发明的?有人说是我们的祖先受到风吹斗笠、树叶的启发,有人说是受帆或帐篷的启发,也有人说是受了飞鸟的启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最早的风筝出现在中国,却是国际风筝界一致的公论。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墨翟(公元前 468-376年)居鲁山(今山东潍坊青州西南部一带)时曾“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就是世界最早的风筝,别具匠心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后来,墨翟把制造木鹞的方法传给他的学生公输班(又称鲁般、鲁班),公输班又加以改进,用竹 为材料制成“竹鹊”,能在空中飞三日之久。公输班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把风筝用于军事。早期的风筝还被用于传远消息、测量风力等。
风筝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大约从唐代开始。公元713年,唐玄军李隆基曾在山东蓬莱宫宜春院观看“八仙过海”风筝的放飞。
宋代的<<宣和风筝谱>>有多处记载着帝王贵族玩赏风筝的情况。
由于造纸述的出现,风筝改用纸糊,大大降低了费用,很快传入民间。
风筝的军事应用
地处齐鲁之邦的潍坊,史称潍县,是座文化名城,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之乡,素以“三百铜炉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著称。文化和手工业的发达,带来了手工艺品的繁荣。这里的泥塑、刺绣、首饰、木版年画和风筝等极为普遍。木版年画和风筝尤为突出,深受青睐。
潍坊风筝自宋代开始流行民间,明代更加普及。到清乾嘉年间盛行乡里。曾在潍县任七年县令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他《怀潍县》一诗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潍坊一带放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同时期的潍县人郭麟也写过此类诗名:“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米春燕多。”记述了当地人民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佳节,争相到白浪河两岸游春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潍县志》也有:“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除)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的记载。
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活泼的气韵,扎制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尝试,不断创新,特别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把国画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制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这个流派可以用老潍县风筝十一名家和杨家埠风筝来概括。
第一次看见下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