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28
- 评论9
- 赞52
+1
出发日期/2021/03/19
天数/1天
曾经在 海南 环岛一圈,我却把最好的回忆留在了 澄迈 。少了北邻千年古城府城的书卷暮气,也不具有西居海峡 临高 那份疍民勇劲,没有海峡东边 文昌 那份文雅的温语,更不是南渡江对岸定安 的那份婉韵。但 澄迈 这个遍布“硒”土的福地却聚集了如此众多的古迹纵吟,文人墨客青睐这里,儒道大僧云聚与此。 澄迈这个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也成了我们海南的第一个家。交接完新房钥匙以后,我决定带着儿子,用3天时间,去感受一下 澄迈 - 儋州 的历史底蕴,寻找椰海风光之外的人文之旅。
这里,我们闯入了 摩洛哥 城堡里的一日养生生活。
在椰林密布的丛林深处,两座火山岩雕刻成的美榔双塔,有一种再见“小吴哥”之美。
寻着东坡先生的足迹,走进了他曾在 儋州 留下的书院,感受他播下的文化种子。
传承了千年的古 盐田 ,构建起海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赶海,日落,享受自然的馈赠,让世间美好与我们环环相扣。
夜幕降临,美食和音乐的混合,让 海南 的夜生活也变得年轻有趣。
原来 海南 ,不止 三亚 ,不止 海口 ,它还有很多前世今生!原来 海南 ,除了山海,还有那么多人文故事。当我开始想记录这段行程的时候,无数场景三维展开在脑海,盘旋、叠加.......好多东西都蹦出来打招呼,似乎在问,你还记得我吗。是的我还记得每个细节。
在 大城 市的职场拼杀得太久了,有时候总会忘了好好生活,不必执着于必去某个网红打卡地。在街巷上漫无目的的闲逛,看看行色缓慢的人们嬉笑打闹,去集市里寻遍美食吃喝到扶墙,回到房间倒在床上就睡....
这里恰到好处的烟火气息,恰是治愈人心的最佳武器!
澄迈 ,这里自古就有“青山绿水廿万顷,十里长逢百岁人”的美誉。
行走在 澄迈 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苍颜白发的老者半躺在屋前那咯吱作响的摇椅上,轻轻摆动着手里蒲扇,脸上绽放着微笑。这其乐融融的景象,不失为一道温馨的风景。如果你不知道眼前的老人有多少岁,可别随意猜测,因为你有很大的可能会猜少那么二三十岁,这一点不夸张。
“熙康云舍”,第一次看到这四个字,脑海里立刻浮现出 中国 风的亭台楼阁,仙气寥寥。
What!眼前的这些风格各异的城堡,打破了我对名字的幻想,廊桥栈道,异域风情多样汇聚, 地中海 、田园、印加、欧式、 摩洛哥 式红墙等等,这样大杂烩并没有让我们感到不舒服,反倒有种和谐共存的状态,这很泰式。
也让泰山异常兴奋:“这个像 泰国 骑骆驼的公园……这个像我们上次见的城堡……这个像……”这似成相识的一步一景,忙着帮我们寻找回忆,也在重新刻画出属于它的美好记忆。
因为就我和泰山俩,我们入住的古堡屋,但这也不妨碍去网红 摩洛哥 红色多人套房去趁拍两张。
酒店一共四座古堡,每一座楼下都有一个大泳池,下个楼就能和孩子一起亲水玩乐。
如果喜欢一点温度,那么城堡旁交错的温泉池,也能让你一天的疲惫很快得到缓解。
一进房间,就被这离奇的挑高撼住了,在城市3米顶的房子住久了,这样的空间让人突然无处安放的感觉。
一大早推开窗户,合着海风晨光的古堡,就会为你道来第一声问候。
穿梭其中,你会不由自主的奔跑,舞蹈。有闯进了秘密花园的悸动。
虽说酒店也有客房接驳车,但我们更喜欢这样自力更生的交通工具。巨大的越野胎,不仅可以带我们在小路上穿梭,还能跨进草坪,体验越野精神。只要有空地,就是它的停车场,又等待着下一位驯服它的骑手。
作为康养度假社区,自然是有一些特别的项目,不仅适合老人,也同样适合我们都市加班工具人,陶粒浴便是其中一项。
沿着一条幽深的火山石隧道进入负一楼的洞子里,别有洞天。圆形的空间发散连接着每一个陶粒房。
这些红色的小圆球就是负离子陶粒,据说是躺入其中,能够形成数万对电极。能消除疲劳,改善微循环,有助睡眠。对平时爱熬夜,缺乏锻炼的人群特别有效。
这不就是说的我吗?
经过15分钟温热电极和我全身的摩擦,满头大汗的我从小憩中苏醒。再来到大厅,伏在地上,听着不知名的乐器发出的嗡嗡声,身心在这个一刻得到最大的放松。而打破这一刻享受状态的还是一直催我赶紧陪他玩的小泰山。
不妨直接把他丢到旁边的蹦床公园,一个不用带娃的下午就此诞生。
在这里,我们还在丛林里吃了浪漫下午茶,跟着“老师傅”打了晨拳,美好生活的种子,将清润绵延深深印刻进我们的记忆里。晚上在星星灯点满的草坪上,我们躺着,与夜空中的星星相望,那遥远的光年之外,似乎也有人在静静的人看着我们。
去过好几次 海南 ,我也是这次才听闻,岛上还有几座一个酷似吴哥的建筑,那就是美榔村。刚入美榔村,一定会被眼前宜人的景色吸引,那似曾相识的感觉涌动在心头。村边茂密的榕树与槟榔交织,有一种特别的厚重与沧桑感,与 海南 其他地区村庄不同,人置身于一色灰黑的火山岩中,仿佛时空错乱与倒流,脑海认知明明是现代,视觉的逼迫却让人感觉回到了久远的过去。
有资料记载,自古以来, 海南 共有大大小小古塔近50余座,现今保存下来只有20余座。而美榔双塔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美榔双塔是一对姐妹塔,从宋代历经800多年的历史,但精巧的外观,仍然历历在目。琼北火山地区的玄武岩堆砌而成的塔身,没有一丝黏合的痕迹,在苍翠古树的映衬下,充满了热带风情。
“爸爸,这里好像 吴哥窟 啊!”
“泰山,你还记得 吴哥窟 ?”我表示有些震惊。
“记得啊,那里的桥漂浮在水上的,妈妈还在游泳池弄伤了腿。”
我真不敢相信,2岁的记忆还能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或许也归功于我们旅行中点滴的记录,让回忆伴随着幻想而丰满。
三三两两的村民老人,坐在榕树下的石板凳上拉家常。而在村中姐妹泉的旁边,泉水万年长青,潺潺流过有着千年难解之谜的“美榔双塔”脚下。
没有特别的寓意,为了千年的守候也能在双 塔下 求得一份平安。卖香火都都是村里的 长寿 老人,说着浓烈地方口音的 海南 话,也不懂普通话,所以我们买香火的交流全靠猜。
“美榔双塔”里易道佛合一的深邃秘语,那并肩齐立的一对古塔,让我的思绪迥然飘逸。那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绪呀,在晴朗的天空中,我仿佛看到一对有点沧桑的姐妹,伫立在南宋阴霾的历史中向我倾诉……进门左手边是姐姐塔,右手边是妹妹塔,拜塔的顺序也由大到小,我们来到塔前,双手合十,深居三躬,对修建者的敬佩,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对有缘相见的我们祈福。
阵阵和煦的春风拂过,吹皱塔边一池清泉;入耳阵阵悦耳的风铃声,有若缥缈的梵音,在丝丝低吟,诉说着“千年的神秘”,也深深融入村中一草一木中,万千的思绪都化为“漫天的莲花”……
回到了 澄迈 的街头,这个被三轮车拉着随处可见的毛茸茸的东西叫“毛薯”。也是更新了我的薯的理解。
晚上一定要找一条本地人喜爱的海鲜烧烤街,来上几串。额,好像我因陶粒浴出汗瘦下的两斤,又补了回去。
蛤+豆芽汤,当地特色。
最后这个地道的甜鱼干下肚后,回到酒店结束了我们的精彩的一天,这才是 澄迈 一天正确的打开方式。
有多少人第一时间把“DAN州”读成了“ZHAN州”,原谅我们 四川 人,认字认半边。关于 儋州 ,其实和 四川 有颇有渊源,因为古代 四川 的大文豪苏东坡曾就流放与此,他也总说自己是出生在 四川 的儋耳人,并用“问汝平生功绩,黄州 惠州 儋州 ”对自己一生进行总结。有人说这是苏东坡自嘲,我想不是,这是苏东坡在人生的尽头给自己写的总结,是对自己整个人生的一个高度肯定。苏东坡一生居过高位,距宰相只有半步之遥,而后又跌入谷底,就是这三个地方,看似是苏东坡政治生涯的低谷,但却是他完成从一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到一个大文豪的华丽变身,是由蛹到蝶的转变。
在苏东坡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下, 儋州 人民爱好吟诗作对,使 儋州 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无数个 儋州 人,以东坡为榜样,唱和诗词,延续文脉。
海南 ,放到古代,世人皆知这个边陲小岛,是古代流放犯人的“酷刑之地”。踏上“天涯海角”,就意味着要在远古的热带丛林中自生自灭。而公元1097年,苏东坡就被贬为琼州别驾,由幼子苏过陪伴到了这里呆了三年流放生活。
在东坡心里, 儋州 三年是他平生最奇绝的经历,尽管历经磨难,但初心不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是他对 海南 儋州 最深厚的情谊。
走进“载酒堂”大门,游人便可见苏东坡持卷讲授,好友黎子云认真聆听,而儿子苏过则恭敬地站在一旁的场景。苏东坡开坛讲学之前, 海南 一直无人在科考中中举,中原地区也一直没有 海南 人为官。而后,宋元明清几代, 海南 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
“苏东坡是谁?”泰山对这个名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他还没有接触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概,熟悉是微甜的东坡肉一直是他的最爱之一。
“苏东坡就是发明了东坡肉的人。”
“那他是一个厨师吗?”
“算是吧,不会做饭的诗人不是一个好厨师。”
泰山被我这句话逗笑了,我们就在苏轼先生的院子里,一起学着作诗,总感觉能与苏轼先生同吸这镇上的空气,能倾听一声 儋州 人浓浓的乡村音,都是对苏轼人生的一次读解,都是对东坡文化的一种钦佩。
书院里还有一颗古老的榕树枝繁叶茂,榕树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大气生根! 过往的游客纷纷来此祈福,榕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祈福条。有金榜题名,有事业有成,有家庭平安,有所有过来人的期许。
我们在东坡先生走过的树下,田间,书房,古井旁走过,去体验,去感悟。千百年来,东坡何曾辞 儋州 ?
在 儋州 ,除了东坡先生流芳千年,还有一个千年的传承,那便是——千年古 盐田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日晒制盐点,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 盐田 ,相传2000年前一群曾操“煮海为盐”的盐工,从 福建 南下来到洋浦半岛,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发现了新的制盐方式,他们凿石为槽,以之盛放海水,借助烈日暴晒成盐,开创日晒制盐的先河。
一开始知道这个一千多年前留传下来的古晒盐场,我还觉得又是为了吸引游客包装出来的。因为现在的很多景点,已经没有几件真正原生态的东西可以让人看了,真正到了现场以后,才彻底被震撼。
冬天来 盐田 ,看到的都是光秃秃的盐槽。听这里常年耕作的老人们聊起来: 盐田 其实就像农田一样,要看天气的。冬天再勤劳也是做不出多少盐的。而有时候没有估摸好天气,一场暴雨,之前做的就全部泡汤了。
所以,做盐实际就是与潮水赛跑,盐工们只有懂得了藏在风,雨,雷,电中的暗语,摸准了老天爷的脾气,才能将制盐和天气,进一步配合获得收成。
看着这七千多个盐槽,就用这样最原始的劳作方式,这里一年却能产生500多吨的食盐,你不禁要惊叹 中国 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在这里,土地是分散的,珍贵而吝啬;石头是集中的,张扬而 大方 。
在 盐田 的小路两旁,三三两两分布着 盐田 商贩,每家都是两口大锅,上面铺满了白晶晶的盐,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爸爸,这里面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一起去看看吧!”
老板熟练的刨开盐堆,才露出了真容,盐局蛋和盐局鸡。这也算是 盐田 文化的地道美食,走过路过,自然要来上几个,沾沾盐气。
对靠海吃海的 海南 人来说,赶海是在玩“收获”的游戏。高大上的说法是去赶海,享受大海的馈赠。
面朝大海,潮起潮落。潮退后,海岸边遍地都是海鲜,各类虾、螺、蟹、贝被留在了沙滩上、礁石缝里。海边的渔民,会在潮退时去赶海,在海边旅游的人也喜欢去赶海,没多久就能捡到半桶海鲜,只要你想,多少都可以。
驱车来到泊潮村,我们约上一个渔家,渔民简单口授几句赶海的安全事项,我们便准备出发了。
穿好长筒胶鞋,戴上渔夫帽,挂上鱼篓,手拿夹子,我们也成了赶海一族,这是小朋友们最爱的节目。
海潮离岸很远,裸露出大片的沙滩。这是大海在敞开胸怀,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最靠近岸边的沙滩上,沙质松软,是沙蟹大军的地盘,肉眼可见数百只的沙蟹在海滩上爬行,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这一刻不知道有多抓狂。当你一靠近,它们便以最快的速度,用沙子把自己埋起来。不过它们伪装的功夫真不咋样,夹子一夹一个准,这是也赶海的开胃菜。
礁石上一些闪闪发光的光亮攫住了我的眼睛,这些光亮难道是礁石开出的花朵?凝神一看,我发现居然是无数小贝壳镶嵌在上面。杨朔称礁石上的凸凹不平是海浪咬出来的,那么,这些镶嵌在礁上小贝壳呢?它们是被海浪一下一下钉到礁石上去的,这要有多大的毅力,用多大的劲啊!
幼年面包蟹,想想超市里的大个,这小样真吃起来未免太过可惜。
这样大的螃蟹,一定不要用手去抓,被它的夹子冷不放一下,肯定会出血的。
沙滩的远处有一盏红色的 灯塔 ,当我们靠近的时候,才发现隔着一条海河。渔民告诉我们,必须要坐船才能过去。
“其实时间足够,还能带你们出海去捕鱼,捞大的!”因为赶着去看日落,我们便委婉拒绝了。
快到 灯塔 的时候,沙被打磨得越来越细了,我们赤足在沙滩上行走,沙绵软却极有韧劲,一脚踩上去,沙子整体下陷,沙与沙之间,丝毫没有断裂的迹象,留下的脚印非常清晰。
这是我和儿子第一次赶海,在这里我看见了孩子最童真的笑容,看见了他因为自己劳动获得丰收的雀跃,看见了一个小男孩对大海的向往。向往的自然总是在最合适的时机,给我们上了最好的一课。
再把满满的收获,变成桌上的午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满足感不光是停留在味觉,还有心里。
“爸爸,看,我抓的螃蟹!”
在 儋州 市光村镇的后水湾,有一个浸水十五日,出水十五日的神秘岛礁——邻昌礁。无风时,可以体验岛礁的静谧之美;有风时,那一排排、一层层的白浪,推打着细腻柔美的沙滩,则可以感受大海的澎湃之美。
邻昌礁由金色沙滩和珊瑚礁错落堆积而成,一年当中,只有少数时间完全露出海面,大部分时间被海水淹没,落潮的时候,随着海潮缓缓退去,岛礁才掀开神秘的面纱,金黄色的沙滩和五颜六色的珊瑚礁,弯弯曲曲延伸在天海之间,宛若仙洲。
能看到日落的地方千千万,到底哪里才是最美呢?当下的心境,当下的陪伴,还有一些避开 密云 的好运气,那便是最美。
看海上日落月升,听潮起潮落,光着脚丫,感受沙滩的柔软,闻到风中带着大海的气息……这就是原始海边居民正确打开方式。
晚上我们来到 儋州 市区,开启了当地特色小吃模式:米烂,卤猪蹄,大白鹅,我们俩爷子吃到扶墙而出。
“茄”在 儋州 “音”为有你 不亦“乐”乎,旅行期间,我们正好赶上2020第八届 海南 ( 儋州 )雪茄文化旅游节,这是一个将雪茄、机车、音乐为沟通桥梁,融合传统民俗、摇滚乐队、现代舞曲等多种表演风格,举办的音乐会,为雪茄小镇赋予现代时尚、热情奔放的文化内涵,我和泰山也在这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狂欢之夜。
跟着音乐和灯光一起舞蹈。
泰山在这里还发现了他的小名。
音乐节,除了舞蹈,还有让人值得期待的便是垂涎的美食了,几乎囊括了所有 海南 的特色小吃,身体和精神的双份满足,在音乐节就能找到啦。
我喜欢用吃来结束一场旅行的回忆,好像那人间的烟火气就一直残留在嘴边。那些大多生活中认为并不值得被记录的,往往却是最真实的美好的。就像《人生一串》里的那句词:嘿,没有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而我和泰山这段父子旅行的文字和影像,也算是“记录微小,绽放伟大”的一份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