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6/10/26
天数/6天
人均费用/15000元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深度游 古镇
8月7日闻悉福建宁德市屏南县的始建于北宋,全国最长木拱古廊桥-万安桥被烧毁,又一座珍贵的廊桥就这样没有了,心情悲痛,仅以此游记作为对这些古廊桥深深的怀念......
自从在好友雨水的游记中见到了古代廊桥,那流畅的线条,优雅的造型,静卧于山水间的孤寂模样,我便对她们一见钟情,从此萦绕在心中的廊桥之梦便挥之不去。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的青山绿水中至今耸立着千余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主要集中在浙闽边界一带,尤以福建的寿宁、屏南和浙江的景宁、泰顺、庆元为主。它们历尽沧桑,伫立了千百年,那古朴典雅的造型,实用科学的结构,粗犷而不失细腻的风格,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人为之动容,流连忘返。
心中惦记了两三年,寻寻觅觅的攻略也做了一年多,原计划于去年深秋出发,无奈家中有事耽搁下来。今年(2016)中秋浙南受台风影响,素有廊桥之乡美誉的泰顺突发百年不遇洪水,瞬间冲毁了3座珍贵的国家级廊桥。消息传来我再也坐不住了,恨不能立刻冲到这些桥前,什么事情、什么走不开,全被我放下直奔廊桥而去。
这次的寻觅以浙南的泰顺和景宁的廊桥为主。让我们走进崇山峻岭,伸出双手拂去岁月的风尘,拾起失落的经典,走进廊桥之乡,走进廊桥之梦吧!
浙南一般会比北京气温高十几度,10月底,11月初一件衬衣即可,有时还要穿短袖。秋天的浙江,雨水自然少了许多,但仍然是比北方多雨。天气情况如此去做相关衣着用具的准备吧。
与我而言行前准备最最重要的是攻略,特别是寻找不是景点的廊桥,遍布在各乡各村,许多是藏觅在无人间的山林之中,要了解她们的位置,知晓到达的路线和交通,这些详细的攻略必须全面周到。一年多时间里我翻阅了大量资料,浏览过许多人的博客,手绘了好几张廊桥位置地图,慢慢的头脑清晰起来,攻略初稿又得到好友“生于雨水那天”的指导和建议,终于定稿。在此感谢好友,感谢“游骑兵”和“蛋包饭”的博客。虽然后两位我不曾谋面,但他们无私的文字给了我很大帮助,如今,我整理后而发表的攻略也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廊桥爱好者。
浙南多盘山路,不适合自驾,但找寻散落在乡村田陌中的廊桥交通是关键。浙南地区城乡间中巴方便,加上短途租车,解决了所有交通问题。实际游下来远比想象的要顺利得多,但顺利是基于详尽攻略基础上的。
寻找廊桥的路线为:丽水-景宁县-大漈景区-东坑镇-泰顺罗阳镇-三魁镇-泗溪镇-温州。这些小城的县镇之间均有公共交通,其中以东坑镇、三魁镇和泗溪镇为中心,再扩散寻找周边的廊桥,原则为利用乡村公交,加上短途包车。入住在三个镇上,到镇汽车站摸清班车情况,班车够不到的下车后在汽车站包车。具体路段的具体方法详见下面的“全程总攻略”。
Tips:租车司机不一定知道你要找的廊桥具体位置,所以攻略一定要细,明白每个桥在那个村,司机不知道时则需你自己带路。当你告之他们要找的桥时,他们为了挣钱都说知道,其实未必。
相关地图:
景宁县廊桥位置地图
+1
其中东坑镇内有东坑上、下二桥;马坑桥附近还有另两个小廊桥;大祭景区路上和景区内还有3座桥。
泰顺县廊桥位置地图:
+1
泰顺共欣赏了这17座桥,另外在翁山乡、凤垟乡等还有多个小廊桥。
D1
游览:1.景宁大赤坑廊桥,2.去大漈路上的畲桥,3.大漈景区内的护关桥,胡桥。
交通:1.从丽水乘大巴到景宁,从景宁县城汽车站乘到英川的车,在路过大赤坑村时下车,过马路,沿车站左边下面那条路向里面走两三分钟即可看见大赤坑廊桥。欣赏后回到下车时的车站等车回县城。
2. 从景宁乘班车到大漈景区 ,会路过畲桥,请司机帮忙停车拍照。
入住:大漈景区彭村农家乐,吃住150元,不错。推荐★★★★
点评:大漈景区内值得欣赏的是古迹而不是雪花漈
D2
游览:1.大漈瀑布,时思寺。2. 东坑镇的徐垄桥、路龙桥(怀胜桥)、接龙桥、东坑上桥、东坑下桥。
交通: 从大漈乘 班车来到白鹤路口,等过路班车去东坑镇。入住后再包车去找寻附近的几座廊桥。
入住:东坑镇小客栈,条件较差,不推荐。
购物:1.景宁惠明茶,茶味鲜爽甘醇,带有兰花香,汤色清澈明绿。
2. 景宁食用菌,香菇肉质松脆、细腻滑嫩、味道鲜美、品质特佳。
点评:几座廊桥都不错,其中最合我心的是孤立青山绿水中接龙桥,唯美悠然,令人永不忘怀。
D3
游览:泰顺罗阳镇仙居桥-登云桥,雅阳普宾桥-墩头廊桥,三魁镇刘宅桥。
交通:1.在东坑镇公路上拦私车到司前镇,若不着急8点多也有到泰顺县城罗阳镇的班车路过。在三滩路口下车等6路公交到终点是仙居桥。欣赏后再乘6路公路到罗阳镇,欣赏登云桥。2. 从罗阳汽车站乘班车到三魁镇。3.从三魁到雅阳的班车很多,在雅阳汽车站租车找普宾桥和墩头廊桥。
入住:入住三魁镇汽车站旁边的泰秀宾馆,靠近河边条件还不错。推荐★★★★
美食:车站对面的“车站餐馆”,还不错。推荐★★★★
点评:几座漂亮的廊桥中,最喜欢仙居桥,造型及环境相得益彰,画面美不胜收。
D4
游览:龟湖镇后章岗村的城水桥-龙洋村的龙洋桥;仕阳乡的仕水啶步;雪溪乡的胡氏大院;三魁镇永庆桥及薛宅桥原址。
交通:1.到龟湖镇班车是7:30之前从三魁镇路过,到龟湖镇包车游览两座桥。从龟湖回三魁时,会路过仕阳和胡氏大院。2. 从三魁到罗阳的班车都路过下溪坪村村口,在“戬州”的路牌处下车,向村子里面走约300米,顺着路右拐一点就看见永庆桥了。
美食:三魁汽车站旁边的仕阳肉丸,不错。推荐★★★★
点评:雨中的城水桥和龙洋村悠远宁静,寂寥不惊,触动心弦的情景深埋心中。
D5
游览:1.洲岭乡三条桥-毓文桥-周湾古民居。2. 泗溪镇溪东桥-北涧桥
交通:1.从三魁乘7:30到洲岭乡的班车,在三条桥路口下车,按有指示牌步行20分钟可见到三条桥。欣赏后9:50返回到路口等下一班车, 在洲岭下车后,穿过村子向左就可看到位于村头的毓文桥了。穿过村子向左可找到周湾古民居。游完正好乘11:30的车回三魁。2.由于路被洪水冲坏,从三魁包车60元到泗溪镇。
入住:泗溪镇汽车站对面的古桥宾馆
美食:车站对面的“车站餐馆”,还不错。推荐★★★★
点评:今天是最美廊桥的盛宴,4座桥绝美廊桥各具特色,惊艳靓丽,永生不忘。
D6
游览:1.横杭乡的霞庄桥-霞光桥-池源桥。2. 玉岩村的南洋桥 3. 南溪村的南溪桥。 4. 继续欣赏泗溪姐妹桥。
交通:1. 从泗溪镇汽车站早7点多一点有去横杭乡的中巴,8元40分钟车程。 包车30 出村2公里的公路边就是国家级的霞光桥,再去稍远些的池源村,公路上有路牌,按牌子拐进去就是池源村了。2.从横坑乡回来时在玉岩村下车就是南阳桥。3.乘到雅阳的车在南溪下车,或从泗溪镇步行1公里去找寻南溪桥。
美食:汽车站旁边的特色 泰顺菜馆,还不错。推荐★★★
购物:1.三杯香茶,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
2. 竹笋干,味道清新,鲜嫩爽口,便于携带,超市及菜场有售。
点评:楚楚可怜的国家级廊桥无声无语,恨自己无力去保护她们。南洋桥是最美的水平梁廊桥。
注:时间已过去几年,信息过时,仅作为攻略游记的完整性供参考。
◆ 文字下面是对应的片片
◆ 由于本人出游很少拍摄人像,故文中所需游览时间均为不拍人像时间,供同样不爱拍人像的旅行达人参考。
10月26日,晴
今天即将开始找寻廊桥的行程了,也是我此行的重头戏。我的目的地是景宁,从大港头镇每天8点有班车到云和,再倒车到景宁,可今天奇怪的是8点的车没等来,其它当地等车的人也很奇怪。只好几个人包了一辆车,每人15元到了云和。又发生第二件奇怪的事是9:40到景宁的车票卖玩了,离开车还有半小时多竟然就没票了,这也是我出行以来没发生过的,10-11月是旅行淡季,出门的人也很少,可今天就是没票了,连售票员也奇怪。只好等下一班10:25的了,一个多小时浪费在这个小车站,没办法呀!
+1
到了景宁我们的第一座要找寻的桥在大赤坑村,很快就有到英川的车,会路过大赤坑村,不远一会儿就到了。下车过马路,车站左边有上下两条小路,从下面那条路向里面走两三分钟有一小叉道,正犹豫着,猛一抬头就见那大赤坑廊桥悄然立于百米之外的翠绿之中,真的好兴奋,这么容易好找!再看那桥,两岸青山,碧水穿流,黑黑的弧形桥身在一片绿色中如虹竖立于碧溪之上,好美!这是我此行的第一座廊桥,心里好激动哟!千里之外,千山万水我找到了你,就是眼前,亲密接触,多年的廊桥之梦,两年的攻略准备,今天我终于来到了你的身边,复杂的心情无以言表。
+1
+1
+1
认真细细地欣赏拍摄。桥长50米,宽6米,高10米。两墩条石砌筑,巨木斜掌,八字横跨,形如楼房;对角无榫,单檐双披;软脊翘角,衔接紧密,对这古老的造桥技术真是没话说了。又从侧面的田里艰难地下到河床上,从下面欣赏一下木撑结构,感觉真的好神奇呀。我们也是真可谓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地欣赏一通约半个多小时,回到车站等回去的车。
+1
+1
+1
+1
+1
这时一位面善的大姐也在等车,便聊了起来。这样的农村女人是有些文化和见识的,交流还有点意思。从我的行走经验来讲,农村有三种人,一种是文化层次太低根本无法交流,一种是城里打过工而变得奸滑,最好远离,还有一种如这位大姐,本分且文化层次较高,即能交流又不奸。她带了好几袋子自制的豆腐,自己种黄豆,自己石磨磨好,又用少许油煎了一下,进城带给儿媳妇的,非让我们尝尝,真心邀请,我自带着筷子就夹了一大块,哇!真是太好吃了,手工的就是不一样呀!至今难忘那味道。吃完就来车了,4元回到景宁,我们帮她一起买了车票,她还不好意思,有缘的相逢,是我喜欢的旅行内容。
回来时提前一站下车,欣赏了下鹤溪桥,雨水认为虽为新建,但感觉还不错,现在看来是不错。
+1
+1
+1
回到车站12:40,但开往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大漈12:20的车没赶上,下一班就是14:40的了。吃了个午饭也还有一个多小时的等候,小城的车站附近什么也没有,小车站里面非常热,今年10月底的浙南也是很反常,一直热度不减。先在对面的小亭子坐会儿,不行,热,今天太阳老大滴。回到车站等吧,好难受。心里也是嘀咕着,这廊桥之旅出师不利呀!
4点到了大漈,在盘山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越走越凉快,这个景区夏天应该不错。
在路过畲桥时请司机慢点开拍个照,没想到他干脆停下车说“下去拍”,呵呵,真是喜出望外,好人呀。畲桥原名永安桥,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道光十二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次重修。东西走向,跨白鹤溪,全长37.4米,宽5米,净跨29.2米。桥头存清道光碑记8通。原畲桥位于东坑镇平桥村之北溪上,2001年5月因省级重点水电工程白鹤水电站的建设而迁于此。
+1
+1
+1
到了大漈,司机介绍住他姐姐家,吃住全包两个人150,还不错。住的条件一般,与主人家一起吃,都是自家种的绿色蔬菜,挺好的。
大漈景区内除了一条瀑布(当地叫瀑布为漈),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时思寺、护关桥和胡桥两座廊桥,是个很不错的景区。只是这个季节没有水,瀑布不好看,但有三个国家级的文物在此还是很值得前来。
天黑前到时思寺和护关桥走走,村子有些古老的味道。
+1
+1
时思寺关着门,但山门在锁头外边,一见这门感觉别致有韵,很像木石牌楼和古代辕门,三列三柱,重檐斗栱模样。代替门框的是一对木鼓,雕刻精美,构思奇特,很像两把相对而立的竖琴,清音古韵缓缓流淌。门楣置横匾,额书“时思寺”,黑底金字。匾额下,还有二颗有镂刻花纹的圆形门簪,与那对木鼓相应,就是门当户对了。这种融合民居建筑特色的山门也不多见。
+1
+1
+1
山门旁是两颗高大的古树,没有阻挡却偏要斜着长,古树古寺相互依偎真是有种让人感动的东西在心中流淌。
+1
+1
旁边还有个梅氏宗祠,门前古树参天,古色古香的土墙小路和别致的门楼都非常耐人寻味。走到侧面从墙豁爬进宗祠拍照。从宗祠这边看那时思寺很有感觉的建筑,明天进去要好好欣赏一番。
+1
+1
又欣赏了护关桥,始建于清乾隆辛丑(1782)年,该桥全长26米,宽3米,高2.5米,两孔无弓。三层楼屋结构,一层关帝庙,二层文昌阁,三层为魁星楼,正当村口龙溪和沐鹤溪交汇处,起到了护佐村坊和方便交通的作用,护关桥的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锁着门不得进。
+1
+1
+1
+1
+1
+1
中午简单吃了,便乘12:30的班车来到白鹤路口,等车去东坑。开始廊桥之旅第二站。
等了近20分钟来车,到东坑镇找住宿,条件都挺差的,比较了两家选了一家有独立洗浴间的80一晚。然后请老板娘帮忙找了辆车60,去找徐垄桥、路龙桥(怀胜桥)和接龙桥。
司机是个年纪50多的男人,开着一辆行将报废的破车,但对几座桥很熟悉,非常顺利。先来到最近的徐垄村,找到徐垄桥,挺小的一座小廊桥,黑黑的身躯。建于清光绪4年(1879年),短桥平卧,三层木构。
+1
+1
+1
+1
+1
第二个是路龙桥,也叫怀胜桥,东坑镇章坑村,跨章坑,桥梁上记载为大清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修建,桥长28米,高4米,平卧,单孔。 白色的屋脊檐角,点缀在黑黑的桥身上,远看让整座桥显得挺精神,应该是近年得到了维修。
+1
+1
+1
+1
+1
最后找寻最远的接龙桥,行前攻略知道是在白鹤水电站里面,果然司机将车开到了水电站,一下子就看见了远处的接龙桥,青山绿水中,蓝天阳光下一座黑黑长长的廊桥凌空于澄潭碧水之上,造型美艳,孤傲独立,唯美其谁?这一瞥永驻心田。
+1
这座大跨度的木拱廊桥又名庆安桥,建于嘉庆9年,桥长38米,宽4.6米,净跨30.7米,木拱架距离河面高19.6米,高度位居国内前列。廊屋17间,歇山顶,四柱九檩,五架抬梁。廊桥两端建在峭岩绝壁,是景宁县临水最高、山势最险、目前保存最好的廊桥之一。
+1
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小心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有一段紧贴岩壁,不足半米的小路下面就是深沟。很快来到近前,近距离欣赏打量着她,慢慢靠近她,走上桥,轻轻穿过,如同一个尤物般不敢惊扰。
+1
此刻太阳刚从桥身上落下,翠竹掩映的山坡一片亮色,坡下一弯碧水,而桥身已黑黑的不见一点阳光,在亮亮的背景下,她如同剪影般呈现,那桥窗一个个亮亮地透着阳光,平添了许多灵动之气。
这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景象,爱不释手地围着她不愿离开,若不是包车我定要陪伴她多时。
+1
+1
+1
+1
回来时让司机将我们送到了马坑村,按攻略这里还有两座廊桥-马坑桥和永平桥。在马坑的找寻过程比较困难。向村里走时在村边见到了两座小廊桥,一看也是有点年代的,但应该它们没有出现过任何名录里,我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攻略从未知道它们。一座叫“樟下桥”,在一颗大樟树下,应该是它原本的名字。桥下是一条快断流的小溪,桥里面堆满了破烂东西,两侧挡板已很破旧了,但她依然静静地立在那,无论是否有名份。
+1
+1
向前几步又一座小桥立在改建后的河道上,但破破旧旧的样子,应该不是近年建的,倒是有块新牌子“风雨桥”,
+1
一看就是后起的名字。看了“蛋包饭”2013年的博客,他已找寻到这两座桥,并认定樟下桥为马坑廊桥,风雨桥为永平桥。当时我无法确认,便执着地继续找马坑桥和永平桥,在村里一座似新似旧,叫“月下桥”的桥前徘徊了半天,看着挺新但却有许多老构件,不能断定她是那座桥。这里路过的一位中午男子停下脚步看了我们半天,便上前搭话,告诉我们这桥就是马坑廊桥,移动了位置,并在桥下加了石拱。看着这位气质有些文化层次的男子,相信了他的话。
+1
+1
接着找寻永平桥,在我的攻略里她应该是在52省道东边,找到后完全是一座新桥,只是桥下的木撑不能断定新旧。叫什么“同心桥”,叹气,这些头脑简单的村镇干部,真真是让人太失望了。
不管怎样马坑的桥我是全找到了,虽然有些乱,不知谁是谁了,但收入囊中的宝贝慢慢清理吧,哈哈。
回到东坑天已将黑,又去看了下东坑上桥和东坑下桥,不知明早光线可否会亮些,再来拍摄她们。
东坑上桥,又称观音阁桥,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先此处岸上有观音阁,阁前溪间有莲岩。民国22年《景宁续志》载:“岩锋攒簇,恰似莲华。”人们把它当作天然碇步跋涉过溪,常因洪水或天雨岩滑而失足。为此,地方上募资集建,响应者众。至今,桥下溪间尚遗莲瓣状巨石数座。
+1
+1
+1
+1
东坑下桥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1
+1
+1
+1
10月28日,晴
浙南这里说是晴天,可早上都是雾雾的,直到接近中午时才会露出蓝天,有时中午一过又会阴天。
早上7点多了,天空还是暗暗滴,与昨晚也无大区别,到东坑上桥下桥又欣赏了一遍。
然后8点左右到马路上等车去泰顺,
泰顺是“中国廊桥之乡”,古廊桥的数量、质量及历史艺术价值都是世界之最, 是浙南闽北廊桥其中地区最值得找寻和欣赏的廊桥代表。
明清时期遗存的古桥有80座,其中15座古廊桥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泰顺廊桥造型古朴,结构精巧,有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木廊桥等不同类型。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观赏价值。
县城叫罗阳镇。之前在景宁车站等车时注意了,第一班开往罗阳的车是8:00,到东坑这里得9:00.还有一个小时,只好在马路上招手拦车。一般小车是不会停的,感觉面包车有可能,重点招呼面包,第一、二辆没停,第三辆过来时心里有些急,招呼得更认真些,果然停了,3个人,副驾上还有个中午女人,心里踏实些,多给点钱呗。30元将我们带到了司前镇,这里到罗阳的车就多了,还是很感谢这辆面包车呢。
马上就上了一辆开往罗阳的车,很快就走了。这个车乘的可是有点带劲儿,开车后司机也不收钱,一直到了仙居桥路口,停下收钱,我刚才看见了一个路牌写着“仙居桥4公里”,感觉这桥就应该在这附近了,便问司机是否可以在这下车再转乘到仙居桥的公交?司机有私心哼了一会说到罗阳乘车,这里旁边一位中年男子热心明确地说就在这个路口下车就好,去仙居桥的公交就路过这里。太好了,感谢了人家就下车了。
看对面马路上有个牌子“三滩”,那么这里叫三滩。路口都是卖弥猴桃的,这里有个弥猴桃基地,但价格也不便宜。之前知道去仙居桥的6路公交一小时才一班,便过去打听车刚才有没有过去?几个女人告诉我好长时间没来了,应该快了。真是太顺了!在路中亭子里等了十几分钟6路就过来了,1.5元15分钟左右到达,终点就是仙居桥,看来这是个方便游人游览廊桥的公交,大赞!
仙居桥是虹桥式的拱桥,历史上曾多次毁于水患,并多次重建。始建于明景泰4年,宏治4年、嘉靖42年重建,现桥为康熙12年重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桥屋18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0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
+1
+1
+1
第一眼见她真是非常漂亮,黑黑的拱桥,凌空高架,结构精巧,很喜欢!“凌虚千尺驾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返照入川波泛泛,暮云拥树路迢迢。晴光飘缈岸空阔,石色参差影动摇。断霭残阳横两岸,苍茫落日见渔樵。”这是张天树的《长桥夕虹》,赞美仙居桥的一首诗。
待转到另一面,呵呵,桥身是红色的,也许另一面由于阳光强烈也掉了色吧。上午的阳光丽丽地照射在红色的桥身上,蓝天绿树碧水中美艳得无与伦比。
+1
+1
+1
+1
下一班车要一个小时之后才会来,我们便有许多时间来欣赏她,照样要先围着她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地欣赏拍照,穿过桥是一条古道,百度记载这条古道也是有来头的,张天树也有《仙陵古意》来描述它。我们沿古道向上爬了一段,感觉再向上并没有好角度来拍摄桥了,便没再向上,进入桥内休息,静静地坐下,与这300年前带有灵气的尤物交流感受……
+1
+1
+1
+1
+1
一会儿开车来了一位红衣男子,停下车进桥走了一遍,然后便在桥头不停地转圈,似在锻炼。过了半天又进到桥里来,我主动搭讪“锻炼呀”?“恩,这里安静”,第二趟进桥时说“你们怎么回去,有车吗”?“过会6路公交会来,我们乘公交”。他说“我要回去了,免费带你们走吧”,其实很快就到了6路要来的时间了,但人家盛情邀请,不好拒绝,又见他也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回去时我说若方便就将我们放在登云桥吧,不方便就到罗阳车站也行。男子话不多,一脸深沉,将我们放在了登云桥头,也不知他是否顺路还是特意,在此感谢这位好心人,并祝他一切顺利。
当地人叫登云桥为“南门桥”。明代廊桥,位于罗阳镇南门外,伸臂梁木平廊桥,横跨泰寿溪之上。近前一看很破了,而且桥内堆着破烂,几个花甲以上的老人呆呆地坐在桥内,这场景整个一个旧社会。叹气,一座县城内的明代廊桥竟然不修善一下,就这样下去再有两年估计它也不存在了。
+1
+1
打听了一下,这儿离罗阳汽车站还有点距离,就打了个三轮车,正好有一辆到三魁的车出站,赶紧上车10元半小时到达三魁,这是一个找寻泰顺廊桥的中心位置,住两天四周各镇去寻找我计划中的廊桥,但愿能如愿。
入住了网上提到的泰秀宾馆,汽车站旁边向河边看,有他家的招牌。这是个小地方,马路对面的红色楼房一连三家小宾馆,其中“三魁宾馆”应该是去哪儿网收录的那个,但这儿像个广场似的,一定不安静,还是河边的泰秀更适合下榻。
过去进大厅,一个女人躺在沙发上,我一连问了几句,她也回了我几句话,但一直没起身,真真个要命!可没有更好的选择呀!
70的房间还真不错,大大的,床单被单也是新换过的,洗浴间也亮堂,比昨天东坑住的强多了,虽然女人太懒房间好价格不高也不错了。
+1
中午了大太阳高挂,出门八九天了也没洗衣服,出了好多汗的衣服得赶紧洗洗了,洗完用宾馆楼下的洗衣机脱水,凉在楼下,晚上回来就全干了。
收拾完下楼准备吃个午饭,可一下看见雅阳的车来了,马上就跳上去了,刚来情况不太熟悉,有些紧张,担心车少影响行程,有车就不放过。其实三魁到雅阳的车很多,不必这么紧张。
到了雅阳吃了简单午饭,车站有等活的三轮车,问了一个司机可否知道普宾桥,他说知道,讲好25元。可他却给我们拉到一座新桥前,最憎恨这种不懂装懂的人,为了挣钱,你说去那他都知道,对于家乡的文物却一慨不知。又跟他说了半天,告诉他在新久村,幸好村子没找错,穿过村子就看见了。
+1
+1
普宾桥,国家级,木平梁廊桥。位于雅阳镇新久村,从雅阳镇沿雅埠线向南5公里。系木平梁廊桥,建于嘉庆廿六年,长13.60米,桥屋宽4.25米,桥屋高3.74米,跨径8.54米。廊桥北桥头的神庙是马仙宫。这是一座还不错的廊桥,两边还有桥茶屋,附近还有个老石桥,加上马仙宫形成了一小片老环境。但前几个木拱廊桥实在是太漂亮了,再看这个小小的木平桥就感觉不那么惊艳了。
+1
+1
+1
+1
+1
+1
从雅阳回三魁时在墩头路口下来,过马路左拐100米的右边就是墩头廊桥,系木平梁廊桥始建年代不详,脊檩上记为清道光十二年重建。长16.36米,宽4.49米,跨径8.70米,周围保存有一片古代民居建筑。东桥头建有防火山墙,主体为砖石结构。桥屋面阔七开间,32柱,梁架为抬梁式。屋脊压块砖,为仰合瓦顶。两层挡风板,在上层挡风桥上设望窗。桥身用九根大木横架,平梁直径35厘米不等。有桥碑,年代记载部分已破损。
+1
+1
里面设神龛供村民祭祀用,桥箱的挡板也掉了大半,旁边的人说是上月台风吹掉了,捡回来放在了旁边。
+1
+1
回到三魁后又步行去了刘宅桥,其实也在去雅阳方向的路上,回来时提前在交警中队下来就近多了。从交警中队旁边的路口进去,穿过一个小区,有条下坡路通向村子,进村后右边有个“刘氏宗祠”,宗祠后面就是刘宅桥了。
刘宅桥又名仙洞虹桥,建于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
+1
+1
木平桥一般都建在溪面并不宽阔的溪流之上,全县共有22座木平桥,刘宅桥的年代为最久远的。先后经历了三次大修,模样依旧。有两层,屋檐高翅,装饰着艳丽的龙凤,是一座目前我见过最漂亮的平桥了,是泰顺众多屋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
+1
回来午饭品尝了三魁车站附近的“仕阳肉丸”,挺不错。回房休息会儿,退房,请车站的老调度找了辆私车60送到泗溪。本来两地车很多,但路被上月的洪水冲坏了,正在抢修,旁边的临时路不太好,可以走小车,公共中巴就停运了。其实昨天到雅阳时发现许多班次到泗溪,事先知道的话就可以将雅阳行程安排在最后,带着行李游后就直接去泗溪了。但许多时候都是到了之后才知晓当地情况。
到泗溪镇入住到车站对面的古桥宾馆,宾馆是两位美女在打理,一进门就感觉很温馨清爽,房间不大很干净,特别是床上布草比较新无异味,单子都是新换过的。1.2米的两张床,桌、椅还有衣架,用着也挺方便。洗手间还不算小,设备都无损坏。在这样一个小镇70的价位,我已经很满意了。
+1
+1
+1
+1
泗溪镇比三魁要大些,它在泰顺县的主要交通要道上,交通和过往行人更多些,车站前每天都有好多私车在揽生意。安顿好找了个车25,去找南溪桥,其实仅一公里,步行也可,但要走在公路上不是太舒服。司机说知道南溪桥,将我们送到一座小巧可爱的廊桥跟前。我一见就非常喜欢,看着它古朴的样子,也没怀疑就认定是南溪桥了。心想这南溪没听说有两座桥呀。小桥如模型般建在旷野的小溪之上,真的是味道十足。
可回来百度上查了一下,不对了,南溪桥是平桥,从照片上看根本就不是那个小桥。宾馆美女一再说上月被大水冲坏了,没有了。这个小桥是前几年模仿新建的。后来证实她说的全对。
还是去欣赏泗溪镇内的两座姐妹桥吧,先去看溪东桥,走过去没多远。
哇!第一眼就感觉真是名不虚传呀,漂亮壮观,不同凡响呢!
+1
溪东桥建于明朝隆庆4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桥由二层共骨相贯而成,由九节拱骨并排与另一层八节拱骨贯穿搭置,自成稳固的梁架。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了保护拱骨和梁柱,防止风雨侵蚀,两侧都装有风板。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块石磊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梁架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两头翼角飞挑。盘龙卧虎,斗角绕云,青龙翘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之一。因横跨东溪而得名。
+1
+1
呵呵,一路走来欣赏了这么多座廊桥,还是这泗溪的名桥最为震撼。没有了那种小小破破,楚楚可怜,风雨飘摇的感觉,而是坚固结实,鲜艳靓丽,宏大气派。保护到位,红色桥箱整齐完好,彩绘翅角灵动美艳,流线造型秀美轻灵。
+1
+1
+1
+1
+1
+1
桥边环境也好,一边是碧水相伴,一边为广场花园,找个台阶坐下就不想走了。
+1
再去欣赏妹妹北涧桥,国家级,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历尽百年风雨,丝毫不见褪色,桥梁的整体木质结构至今保持的相当完好。因桥跨北而上,故名曰“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13年,嘉庆8年修建,道光29年重修。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东首地势较高,为桥头,有石阶16级;桥西地势较低,为桥尾,石阶26步。
姐妹二桥真的同样漂亮,同样震撼。这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完美融合,美艳天成,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我醉了!痴迷地看着眼前的画面,令人恍惚。不知今兮何兮,不知身在何处?
+1
+1
+1
半天回过神来,走过碇步近前细看,桥头那棵古樟已千年之久,陪伴石桥任桥下溪水流过多少日夜春秋。
+1
+1
+1
桥头有一个古屋茶楼,光亮的石板路两边,挤挤地摆着食品摊,很是煞风景。
穿过桥到了桥尾,是四位建桥者的塑像,是他们留给了我们如此尤物,得以大饱眼福。从桥尾下到河道上,就是想从各角度欣赏拍摄她,就像把玩一个玩具,爱不释手地反复琢磨观看。
+1
+1
+1
+1
+1
+1
+1
+1
在宾馆附近找了个饭馆,菜品一般。
+1
+1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8月7日闻悉福建宁德市屏南县的始建于北宋,全国最长木拱古廊桥-万安桥被烧毁,又一座珍贵的廊桥就这样没有了,心情悲痛,仅以此游记作为对这些古廊桥深深的怀念......
自从在好友雨水的游记中见到了古代廊桥,那流畅的线条,优雅的造型,静卧于山水间的孤寂模样,我便对她们一见钟情,从此萦绕在心中的廊桥之梦便挥之不去。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的青山绿水中至今耸立着千余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主要集中在浙闽边界一带,尤以福建的寿宁、屏南和浙江的景宁、泰顺、庆元为主。它们历尽沧桑,伫立了千百年,那古朴典雅的造型,实用科学的结构,粗犷而不失细腻的风格,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人为之动容,流连忘返。
心中惦记了两三年,寻寻觅觅的攻略也做了一年多,原计划于去年深秋出发,无奈家中有事耽搁下来。今年(2016)中秋浙南受台风影响,素有廊桥之乡美誉的泰顺突发百年不遇洪水,瞬间冲毁了3座珍贵的国家级廊桥。消息传来我再也坐不住了,恨不能立刻冲到这些桥前,什么事情、什么走不开,全被我放下直奔廊桥而去。
这次的寻觅以浙南的泰顺和景宁的廊桥为主。让我们走进崇山峻岭,伸出双手拂去岁月的风尘,拾起失落的经典,走进廊桥之乡,走进廊桥之梦吧!
浙南一般会比北京气温高十几度,10月底,11月初一件衬衣即可,有时还要穿短袖。秋天的浙江,雨水自然少了许多,但仍然是比北方多雨。天气情况如此去做相关衣着用具的准备吧。
与我而言行前准备最最重要的是攻略,特别是寻找不是景点的廊桥,遍布在各乡各村,许多是藏觅在无人间的山林之中,要了解她们的位置,知晓到达的路线和交通,这些详细的攻略必须全面周到。一年多时间里我翻阅了大量资料,浏览过许多人的博客,手绘了好几张廊桥位置地图,慢慢的头脑清晰起来,攻略初稿又得到好友“生于雨水那天”的指导和建议,终于定稿。在此感谢好友,感谢“游骑兵”和“蛋包饭”的博客。虽然后两位我不曾谋面,但他们无私的文字给了我很大帮助,如今,我整理后而发表的攻略也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廊桥爱好者。
浙南多盘山路,不适合自驾,但找寻散落在乡村田陌中的廊桥交通是关键。浙南地区城乡间中巴方便,加上短途租车,解决了所有交通问题。实际游下来远比想象的要顺利得多,但顺利是基于详尽攻略基础上的。
寻找廊桥的路线为:丽水-景宁县-大漈景区-东坑镇-泰顺罗阳镇-三魁镇-泗溪镇-温州。这些小城的县镇之间均有公共交通,其中以东坑镇、三魁镇和泗溪镇为中心,再扩散寻找周边的廊桥,原则为利用乡村公交,加上短途包车。入住在三个镇上,到镇汽车站摸清班车情况,班车够不到的下车后在汽车站包车。具体路段的具体方法详见下面的“全程总攻略”。
Tips:租车司机不一定知道你要找的廊桥具体位置,所以攻略一定要细,明白每个桥在那个村,司机不知道时则需你自己带路。当你告之他们要找的桥时,他们为了挣钱都说知道,其实未必。
相关地图:
景宁县廊桥位置地图
泰顺县廊桥位置地图:
D1
游览:1.景宁大赤坑廊桥,2.去大漈路上的畲桥,3.大漈景区内的护关桥,胡桥。
交通:1.从丽水乘大巴到景宁,从景宁县城汽车站乘到英川的车,在路过大赤坑村时下车,过马路,沿车站左边下面那条路向里面走两三分钟即可看见大赤坑廊桥。欣赏后回到下车时的车站等车回县城。
2. 从景宁乘班车到大漈景区 ,会路过畲桥,请司机帮忙停车拍照。
入住:大漈景区彭村农家乐,吃住150元,不错。推荐★★★★
点评:大漈景区内值得欣赏的是古迹而不是雪花漈
D2
游览:1.大漈瀑布,时思寺。2. 东坑镇的徐垄桥、路龙桥(怀胜桥)、接龙桥、东坑上桥、东坑下桥。
交通: 从大漈乘 班车来到白鹤路口,等过路班车去东坑镇。入住后再包车去找寻附近的几座廊桥。
入住:东坑镇小客栈,条件较差,不推荐。
购物:1.景宁惠明茶,茶味鲜爽甘醇,带有兰花香,汤色清澈明绿。
2. 景宁食用菌,香菇肉质松脆、细腻滑嫩、味道鲜美、品质特佳。
点评:几座廊桥都不错,其中最合我心的是孤立青山绿水中接龙桥,唯美悠然,令人永不忘怀。
D3
游览:泰顺罗阳镇仙居桥-登云桥,雅阳普宾桥-墩头廊桥,三魁镇刘宅桥。
交通:1.在东坑镇公路上拦私车到司前镇,若不着急8点多也有到泰顺县城罗阳镇的班车路过。在三滩路口下车等6路公交到终点是仙居桥。欣赏后再乘6路公路到罗阳镇,欣赏登云桥。2. 从罗阳汽车站乘班车到三魁镇。3.从三魁到雅阳的班车很多,在雅阳汽车站租车找普宾桥和墩头廊桥。
入住:入住三魁镇汽车站旁边的泰秀宾馆,靠近河边条件还不错。推荐★★★★
美食:车站对面的“车站餐馆”,还不错。推荐★★★★
点评:几座漂亮的廊桥中,最喜欢仙居桥,造型及环境相得益彰,画面美不胜收。
D4
游览:龟湖镇后章岗村的城水桥-龙洋村的龙洋桥;仕阳乡的仕水啶步;雪溪乡的胡氏大院;三魁镇永庆桥及薛宅桥原址。
交通:1.到龟湖镇班车是7:30之前从三魁镇路过,到龟湖镇包车游览两座桥。从龟湖回三魁时,会路过仕阳和胡氏大院。2. 从三魁到罗阳的班车都路过下溪坪村村口,在“戬州”的路牌处下车,向村子里面走约300米,顺着路右拐一点就看见永庆桥了。
美食:三魁汽车站旁边的仕阳肉丸,不错。推荐★★★★
点评:雨中的城水桥和龙洋村悠远宁静,寂寥不惊,触动心弦的情景深埋心中。
D5
游览:1.洲岭乡三条桥-毓文桥-周湾古民居。2. 泗溪镇溪东桥-北涧桥
交通:1.从三魁乘7:30到洲岭乡的班车,在三条桥路口下车,按有指示牌步行20分钟可见到三条桥。欣赏后9:50返回到路口等下一班车, 在洲岭下车后,穿过村子向左就可看到位于村头的毓文桥了。穿过村子向左可找到周湾古民居。游完正好乘11:30的车回三魁。2.由于路被洪水冲坏,从三魁包车60元到泗溪镇。
入住:泗溪镇汽车站对面的古桥宾馆
美食:车站对面的“车站餐馆”,还不错。推荐★★★★
点评:今天是最美廊桥的盛宴,4座桥绝美廊桥各具特色,惊艳靓丽,永生不忘。
D6
游览:1.横杭乡的霞庄桥-霞光桥-池源桥。2. 玉岩村的南洋桥 3. 南溪村的南溪桥。 4. 继续欣赏泗溪姐妹桥。
交通:1. 从泗溪镇汽车站早7点多一点有去横杭乡的中巴,8元40分钟车程。 包车30 出村2公里的公路边就是国家级的霞光桥,再去稍远些的池源村,公路上有路牌,按牌子拐进去就是池源村了。2.从横坑乡回来时在玉岩村下车就是南阳桥。3.乘到雅阳的车在南溪下车,或从泗溪镇步行1公里去找寻南溪桥。
美食:汽车站旁边的特色 泰顺菜馆,还不错。推荐★★★
购物:1.三杯香茶,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
2. 竹笋干,味道清新,鲜嫩爽口,便于携带,超市及菜场有售。
点评:楚楚可怜的国家级廊桥无声无语,恨自己无力去保护她们。南洋桥是最美的水平梁廊桥。
注:时间已过去几年,信息过时,仅作为攻略游记的完整性供参考。
◆ 文字下面是对应的片片
◆ 由于本人出游很少拍摄人像,故文中所需游览时间均为不拍人像时间,供同样不爱拍人像的旅行达人参考。
10月26日,晴
今天即将开始找寻廊桥的行程了,也是我此行的重头戏。我的目的地是景宁,从大港头镇每天8点有班车到云和,再倒车到景宁,可今天奇怪的是8点的车没等来,其它当地等车的人也很奇怪。只好几个人包了一辆车,每人15元到了云和。又发生第二件奇怪的事是9:40到景宁的车票卖玩了,离开车还有半小时多竟然就没票了,这也是我出行以来没发生过的,10-11月是旅行淡季,出门的人也很少,可今天就是没票了,连售票员也奇怪。只好等下一班10:25的了,一个多小时浪费在这个小车站,没办法呀!
到了景宁我们的第一座要找寻的桥在大赤坑村,很快就有到英川的车,会路过大赤坑村,不远一会儿就到了。下车过马路,车站左边有上下两条小路,从下面那条路向里面走两三分钟有一小叉道,正犹豫着,猛一抬头就见那大赤坑廊桥悄然立于百米之外的翠绿之中,真的好兴奋,这么容易好找!再看那桥,两岸青山,碧水穿流,黑黑的弧形桥身在一片绿色中如虹竖立于碧溪之上,好美!这是我此行的第一座廊桥,心里好激动哟!千里之外,千山万水我找到了你,就是眼前,亲密接触,多年的廊桥之梦,两年的攻略准备,今天我终于来到了你的身边,复杂的心情无以言表。
认真细细地欣赏拍摄。桥长50米,宽6米,高10米。两墩条石砌筑,巨木斜掌,八字横跨,形如楼房;对角无榫,单檐双披;软脊翘角,衔接紧密,对这古老的造桥技术真是没话说了。又从侧面的田里艰难地下到河床上,从下面欣赏一下木撑结构,感觉真的好神奇呀。我们也是真可谓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地欣赏一通约半个多小时,回到车站等回去的车。
这时一位面善的大姐也在等车,便聊了起来。这样的农村女人是有些文化和见识的,交流还有点意思。从我的行走经验来讲,农村有三种人,一种是文化层次太低根本无法交流,一种是城里打过工而变得奸滑,最好远离,还有一种如这位大姐,本分且文化层次较高,即能交流又不奸。她带了好几袋子自制的豆腐,自己种黄豆,自己石磨磨好,又用少许油煎了一下,进城带给儿媳妇的,非让我们尝尝,真心邀请,我自带着筷子就夹了一大块,哇!真是太好吃了,手工的就是不一样呀!至今难忘那味道。吃完就来车了,4元回到景宁,我们帮她一起买了车票,她还不好意思,有缘的相逢,是我喜欢的旅行内容。
回来时提前一站下车,欣赏了下鹤溪桥,雨水认为虽为新建,但感觉还不错,现在看来是不错。
回到车站12:40,但开往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大漈12:20的车没赶上,下一班就是14:40的了。吃了个午饭也还有一个多小时的等候,小城的车站附近什么也没有,小车站里面非常热,今年10月底的浙南也是很反常,一直热度不减。先在对面的小亭子坐会儿,不行,热,今天太阳老大滴。回到车站等吧,好难受。心里也是嘀咕着,这廊桥之旅出师不利呀!
4点到了大漈,在盘山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越走越凉快,这个景区夏天应该不错。
在路过畲桥时请司机慢点开拍个照,没想到他干脆停下车说“下去拍”,呵呵,真是喜出望外,好人呀。畲桥原名永安桥,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道光十二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次重修。东西走向,跨白鹤溪,全长37.4米,宽5米,净跨29.2米。桥头存清道光碑记8通。原畲桥位于东坑镇平桥村之北溪上,2001年5月因省级重点水电工程白鹤水电站的建设而迁于此。
到了大漈,司机介绍住他姐姐家,吃住全包两个人150,还不错。住的条件一般,与主人家一起吃,都是自家种的绿色蔬菜,挺好的。
大漈景区内除了一条瀑布(当地叫瀑布为漈),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时思寺、护关桥和胡桥两座廊桥,是个很不错的景区。只是这个季节没有水,瀑布不好看,但有三个国家级的文物在此还是很值得前来。
天黑前到时思寺和护关桥走走,村子有些古老的味道。
时思寺关着门,但山门在锁头外边,一见这门感觉别致有韵,很像木石牌楼和古代辕门,三列三柱,重檐斗栱模样。代替门框的是一对木鼓,雕刻精美,构思奇特,很像两把相对而立的竖琴,清音古韵缓缓流淌。门楣置横匾,额书“时思寺”,黑底金字。匾额下,还有二颗有镂刻花纹的圆形门簪,与那对木鼓相应,就是门当户对了。这种融合民居建筑特色的山门也不多见。
山门旁是两颗高大的古树,没有阻挡却偏要斜着长,古树古寺相互依偎真是有种让人感动的东西在心中流淌。
旁边还有个梅氏宗祠,门前古树参天,古色古香的土墙小路和别致的门楼都非常耐人寻味。走到侧面从墙豁爬进宗祠拍照。从宗祠这边看那时思寺很有感觉的建筑,明天进去要好好欣赏一番。
又欣赏了护关桥,始建于清乾隆辛丑(1782)年,该桥全长26米,宽3米,高2.5米,两孔无弓。三层楼屋结构,一层关帝庙,二层文昌阁,三层为魁星楼,正当村口龙溪和沐鹤溪交汇处,起到了护佐村坊和方便交通的作用,护关桥的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锁着门不得进。
往回走时还发现一座国家级的胡桥,是我行前不知道的,这胡桥很有意思,就是建在河道上的一座三层楼房,里面有戏台,还有个T字形的两条通道,很是新鲜独特的廊桥呀!
晚饭同主人家一同吃的,都是自家产的,很不错。
头一天的廊桥之旅便欣赏到了4座桥,均为国家级。虽然开始车不顺,但一天的结果还是非常圆满。
10月27日,晴
早饭后进景区,只有时思寺门前有个检票处,整个景区门票50,60岁以上老人和学生有半价。游人不多,大漈景区也无人查票。但我们为了游完大漈景区进时思寺好好欣赏,便主动买了票。这个季节没水,爬爬山看看绿色而已。
回来进时思寺,不想还是锁着门,当时心都凉了,明白如此景区根本就不正规,想开就开,根本无人认真为游客服务。同检票的女人嚷了几句可有什么用?失望地回去,走了一段又发现还有个进士府没看,便折回来,原来这是个新建的,有一队年青人穿着当年的服装扮像走了一圈,就是表演了。出来时见到检票的女人在招呼我们,原来有一队旅行团要进时思寺,门也开了,她好心来叫我们。呵呵,我们同样买了门票却还要借别人的光才可进去参观。记住,客官,不要自动买这个景区的门票,见时思寺门开时再买,免得同我们一样,怨得够呛。
进到时思寺一看,真的是很值得一赏的地方。正好那个团有个工作人员在讲解,乘听了。
时思寺,这是一座融合了儒、道、释三教宗义的国保级古刹,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时思寺宋明清三代建筑,大雄宝殿为宋代,斗拱檐翅有着明显的宋代特征,连我都可一眼便知;心经钟楼始建于元末明初,整个建筑集元、明代的特点于一体。马夫人楼为清代,但已不完整,只剩下框架。
钟楼有三层,可上楼欣赏,但大钟已不在。
欣赏后感觉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不进来可是要留下遗憾呀!老天还是挺眷顾偶滴,似乎听见了我的抱怨,开恩让我能进来一赏了却心愿。
中午简单吃了,便乘12:30的班车来到白鹤路口,等车去东坑。开始廊桥之旅第二站。
等了近20分钟来车,到东坑镇找住宿,条件都挺差的,比较了两家选了一家有独立洗浴间的80一晚。然后请老板娘帮忙找了辆车60,去找徐垄桥、路龙桥(怀胜桥)和接龙桥。
司机是个年纪50多的男人,开着一辆行将报废的破车,但对几座桥很熟悉,非常顺利。先来到最近的徐垄村,找到徐垄桥,挺小的一座小廊桥,黑黑的身躯。建于清光绪4年(1879年),短桥平卧,三层木构。
第二个是路龙桥,也叫怀胜桥,东坑镇章坑村,跨章坑,桥梁上记载为大清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修建,桥长28米,高4米,平卧,单孔。 白色的屋脊檐角,点缀在黑黑的桥身上,远看让整座桥显得挺精神,应该是近年得到了维修。
最后找寻最远的接龙桥,行前攻略知道是在白鹤水电站里面,果然司机将车开到了水电站,一下子就看见了远处的接龙桥,青山绿水中,蓝天阳光下一座黑黑长长的廊桥凌空于澄潭碧水之上,造型美艳,孤傲独立,唯美其谁?这一瞥永驻心田。
这座大跨度的木拱廊桥又名庆安桥,建于嘉庆9年,桥长38米,宽4.6米,净跨30.7米,木拱架距离河面高19.6米,高度位居国内前列。廊屋17间,歇山顶,四柱九檩,五架抬梁。廊桥两端建在峭岩绝壁,是景宁县临水最高、山势最险、目前保存最好的廊桥之一。
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小心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有一段紧贴岩壁,不足半米的小路下面就是深沟。很快来到近前,近距离欣赏打量着她,慢慢靠近她,走上桥,轻轻穿过,如同一个尤物般不敢惊扰。
此刻太阳刚从桥身上落下,翠竹掩映的山坡一片亮色,坡下一弯碧水,而桥身已黑黑的不见一点阳光,在亮亮的背景下,她如同剪影般呈现,那桥窗一个个亮亮地透着阳光,平添了许多灵动之气。
这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景象,爱不释手地围着她不愿离开,若不是包车我定要陪伴她多时。
回来时让司机将我们送到了马坑村,按攻略这里还有两座廊桥-马坑桥和永平桥。在马坑的找寻过程比较困难。向村里走时在村边见到了两座小廊桥,一看也是有点年代的,但应该它们没有出现过任何名录里,我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攻略从未知道它们。一座叫“樟下桥”,在一颗大樟树下,应该是它原本的名字。桥下是一条快断流的小溪,桥里面堆满了破烂东西,两侧挡板已很破旧了,但她依然静静地立在那,无论是否有名份。
向前几步又一座小桥立在改建后的河道上,但破破旧旧的样子,应该不是近年建的,倒是有块新牌子“风雨桥”,
一看就是后起的名字。看了“蛋包饭”2013年的博客,他已找寻到这两座桥,并认定樟下桥为马坑廊桥,风雨桥为永平桥。当时我无法确认,便执着地继续找马坑桥和永平桥,在村里一座似新似旧,叫“月下桥”的桥前徘徊了半天,看着挺新但却有许多老构件,不能断定她是那座桥。这里路过的一位中午男子停下脚步看了我们半天,便上前搭话,告诉我们这桥就是马坑廊桥,移动了位置,并在桥下加了石拱。看着这位气质有些文化层次的男子,相信了他的话。
接着找寻永平桥,在我的攻略里她应该是在52省道东边,找到后完全是一座新桥,只是桥下的木撑不能断定新旧。叫什么“同心桥”,叹气,这些头脑简单的村镇干部,真真是让人太失望了。
不管怎样马坑的桥我是全找到了,虽然有些乱,不知谁是谁了,但收入囊中的宝贝慢慢清理吧,哈哈。
回到东坑天已将黑,又去看了下东坑上桥和东坑下桥,不知明早光线可否会亮些,再来拍摄她们。
东坑上桥,又称观音阁桥,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先此处岸上有观音阁,阁前溪间有莲岩。民国22年《景宁续志》载:“岩锋攒簇,恰似莲华。”人们把它当作天然碇步跋涉过溪,常因洪水或天雨岩滑而失足。为此,地方上募资集建,响应者众。至今,桥下溪间尚遗莲瓣状巨石数座。
东坑下桥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两座桥形态基本相同
景宁找寻廊桥的行程结束,共欣赏到了13座桥,并没费太大周折,成绩令我很满意。
10月28日,晴
浙南这里说是晴天,可早上都是雾雾的,直到接近中午时才会露出蓝天,有时中午一过又会阴天。
早上7点多了,天空还是暗暗滴,与昨晚也无大区别,到东坑上桥下桥又欣赏了一遍。
然后8点左右到马路上等车去泰顺,
泰顺是“中国廊桥之乡”,古廊桥的数量、质量及历史艺术价值都是世界之最, 是浙南闽北廊桥其中地区最值得找寻和欣赏的廊桥代表。
明清时期遗存的古桥有80座,其中15座古廊桥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泰顺廊桥造型古朴,结构精巧,有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木廊桥等不同类型。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观赏价值。
县城叫罗阳镇。之前在景宁车站等车时注意了,第一班开往罗阳的车是8:00,到东坑这里得9:00.还有一个小时,只好在马路上招手拦车。一般小车是不会停的,感觉面包车有可能,重点招呼面包,第一、二辆没停,第三辆过来时心里有些急,招呼得更认真些,果然停了,3个人,副驾上还有个中午女人,心里踏实些,多给点钱呗。30元将我们带到了司前镇,这里到罗阳的车就多了,还是很感谢这辆面包车呢。
马上就上了一辆开往罗阳的车,很快就走了。这个车乘的可是有点带劲儿,开车后司机也不收钱,一直到了仙居桥路口,停下收钱,我刚才看见了一个路牌写着“仙居桥4公里”,感觉这桥就应该在这附近了,便问司机是否可以在这下车再转乘到仙居桥的公交?司机有私心哼了一会说到罗阳乘车,这里旁边一位中年男子热心明确地说就在这个路口下车就好,去仙居桥的公交就路过这里。太好了,感谢了人家就下车了。
看对面马路上有个牌子“三滩”,那么这里叫三滩。路口都是卖弥猴桃的,这里有个弥猴桃基地,但价格也不便宜。之前知道去仙居桥的6路公交一小时才一班,便过去打听车刚才有没有过去?几个女人告诉我好长时间没来了,应该快了。真是太顺了!在路中亭子里等了十几分钟6路就过来了,1.5元15分钟左右到达,终点就是仙居桥,看来这是个方便游人游览廊桥的公交,大赞!
仙居桥是虹桥式的拱桥,历史上曾多次毁于水患,并多次重建。始建于明景泰4年,宏治4年、嘉靖42年重建,现桥为康熙12年重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桥屋18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0米,离水面高12.6米,净跨34.50米,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
第一眼见她真是非常漂亮,黑黑的拱桥,凌空高架,结构精巧,很喜欢!“凌虚千尺驾飞桥,势控长虹挂碧霄。返照入川波泛泛,暮云拥树路迢迢。晴光飘缈岸空阔,石色参差影动摇。断霭残阳横两岸,苍茫落日见渔樵。”这是张天树的《长桥夕虹》,赞美仙居桥的一首诗。
待转到另一面,呵呵,桥身是红色的,也许另一面由于阳光强烈也掉了色吧。上午的阳光丽丽地照射在红色的桥身上,蓝天绿树碧水中美艳得无与伦比。
下一班车要一个小时之后才会来,我们便有许多时间来欣赏她,照样要先围着她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地欣赏拍照,穿过桥是一条古道,百度记载这条古道也是有来头的,张天树也有《仙陵古意》来描述它。我们沿古道向上爬了一段,感觉再向上并没有好角度来拍摄桥了,便没再向上,进入桥内休息,静静地坐下,与这300年前带有灵气的尤物交流感受……
一会儿开车来了一位红衣男子,停下车进桥走了一遍,然后便在桥头不停地转圈,似在锻炼。过了半天又进到桥里来,我主动搭讪“锻炼呀”?“恩,这里安静”,第二趟进桥时说“你们怎么回去,有车吗”?“过会6路公交会来,我们乘公交”。他说“我要回去了,免费带你们走吧”,其实很快就到了6路要来的时间了,但人家盛情邀请,不好拒绝,又见他也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回去时我说若方便就将我们放在登云桥吧,不方便就到罗阳车站也行。男子话不多,一脸深沉,将我们放在了登云桥头,也不知他是否顺路还是特意,在此感谢这位好心人,并祝他一切顺利。
当地人叫登云桥为“南门桥”。明代廊桥,位于罗阳镇南门外,伸臂梁木平廊桥,横跨泰寿溪之上。近前一看很破了,而且桥内堆着破烂,几个花甲以上的老人呆呆地坐在桥内,这场景整个一个旧社会。叹气,一座县城内的明代廊桥竟然不修善一下,就这样下去再有两年估计它也不存在了。
打听了一下,这儿离罗阳汽车站还有点距离,就打了个三轮车,正好有一辆到三魁的车出站,赶紧上车10元半小时到达三魁,这是一个找寻泰顺廊桥的中心位置,住两天四周各镇去寻找我计划中的廊桥,但愿能如愿。
入住了网上提到的泰秀宾馆,汽车站旁边向河边看,有他家的招牌。这是个小地方,马路对面的红色楼房一连三家小宾馆,其中“三魁宾馆”应该是去哪儿网收录的那个,但这儿像个广场似的,一定不安静,还是河边的泰秀更适合下榻。
过去进大厅,一个女人躺在沙发上,我一连问了几句,她也回了我几句话,但一直没起身,真真个要命!可没有更好的选择呀!
70的房间还真不错,大大的,床单被单也是新换过的,洗浴间也亮堂,比昨天东坑住的强多了,虽然女人太懒房间好价格不高也不错了。
中午了大太阳高挂,出门八九天了也没洗衣服,出了好多汗的衣服得赶紧洗洗了,洗完用宾馆楼下的洗衣机脱水,凉在楼下,晚上回来就全干了。
收拾完下楼准备吃个午饭,可一下看见雅阳的车来了,马上就跳上去了,刚来情况不太熟悉,有些紧张,担心车少影响行程,有车就不放过。其实三魁到雅阳的车很多,不必这么紧张。
到了雅阳吃了简单午饭,车站有等活的三轮车,问了一个司机可否知道普宾桥,他说知道,讲好25元。可他却给我们拉到一座新桥前,最憎恨这种不懂装懂的人,为了挣钱,你说去那他都知道,对于家乡的文物却一慨不知。又跟他说了半天,告诉他在新久村,幸好村子没找错,穿过村子就看见了。
普宾桥,国家级,木平梁廊桥。位于雅阳镇新久村,从雅阳镇沿雅埠线向南5公里。系木平梁廊桥,建于嘉庆廿六年,长13.60米,桥屋宽4.25米,桥屋高3.74米,跨径8.54米。廊桥北桥头的神庙是马仙宫。这是一座还不错的廊桥,两边还有桥茶屋,附近还有个老石桥,加上马仙宫形成了一小片老环境。但前几个木拱廊桥实在是太漂亮了,再看这个小小的木平桥就感觉不那么惊艳了。
从雅阳回三魁时在墩头路口下来,过马路左拐100米的右边就是墩头廊桥,系木平梁廊桥始建年代不详,脊檩上记为清道光十二年重建。长16.36米,宽4.49米,跨径8.70米,周围保存有一片古代民居建筑。东桥头建有防火山墙,主体为砖石结构。桥屋面阔七开间,32柱,梁架为抬梁式。屋脊压块砖,为仰合瓦顶。两层挡风板,在上层挡风桥上设望窗。桥身用九根大木横架,平梁直径35厘米不等。有桥碑,年代记载部分已破损。
里面设神龛供村民祭祀用,桥箱的挡板也掉了大半,旁边的人说是上月台风吹掉了,捡回来放在了旁边。
回到三魁后又步行去了刘宅桥,其实也在去雅阳方向的路上,回来时提前在交警中队下来就近多了。从交警中队旁边的路口进去,穿过一个小区,有条下坡路通向村子,进村后右边有个“刘氏宗祠”,宗祠后面就是刘宅桥了。
刘宅桥又名仙洞虹桥,建于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
木平桥一般都建在溪面并不宽阔的溪流之上,全县共有22座木平桥,刘宅桥的年代为最久远的。先后经历了三次大修,模样依旧。有两层,屋檐高翅,装饰着艳丽的龙凤,是一座目前我见过最漂亮的平桥了,是泰顺众多屋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
回来在车站对面的饭馆吃饭,与老板一家人聊了一会儿洪水的事,这三魁是重灾区,特别是车站前这个小广场地势较低,也冲毁了不远的薛宅桥。
10月29日,阴
下雨降温了,一下子就凉快了。
在这儿与车站的老调度聊了很多关于来往车辆的时间等情况,老头不错,帮助我们许多。每天最早到龟湖镇的车是7:30之前路过,在车站前的马路上等就行。从三魁车站发车的不是太多,但路过的很多,到周边各镇还是比较方便的。
车站前有早点摊,一种类似肠粉的食品,包了一些菜,看似不错但味道一般,应该是菜炒时没放油。
11元1小时到达龟湖镇,这里有两座我要找寻的廊桥,都在附近的村子里,必须从镇上包车才行。下车后见车站没有私车,便问了司机,司机指了个墙上的电话。
龟湖镇去年修整一新,建了个较大的新廊桥和湖,镇内公园风景区的模样,当地人很骄傲地推荐我们去看看。下着雨远远看了下,往回走时有一家人在办喜事,许多闲人在卖呆,便同一个司机模样的中年人说了想找一辆车,那个人马上热情回应,叫来个开车的帅哥,讲好70元带我们去找,一定是要高了,但一想今天情况有点特殊,又无其它车,多10块就多吧。这个年青司机对这两个村和桥都熟悉也是很难得。
先到后章岗村去找城水桥(也称神水桥,国家级),位于龟湖镇后章岗村神水溪上,进村穿过去,走到村尾可见到土地庙,桥在庙后面不远的溪上,从庙后树林小路过去200米左右。系八字撑式木拱廊桥,建于民国三十一年,建桥屋七间,长15.02米,宽4.61米,桥屋高4.83米,跨径11.16米,桥面稍圆背,水面至桥面高5米。
可猛一见到就似一座平桥,待仔细看才发现是拱桥,只是她的挡板比较低,靠下多挡了许多。木头本色,周围树木茂密,加上小雨蒙蒙一片黑黑的环境。桥下的水还有,石板路上青苔滑滑的。左右欣赏着拍了照。
然后出村上大交线公路,在360度大拐弯处就是龙洋村路口,有指标牌。拐过去又盘山开了几分钟山路到达龙洋村,龙洋桥就在村口。
龙洋桥是木平梁廊桥,建于民国5年8月初三日建造辰时大吉,桥屋长14.05米,桥屋宽4.17米,桥面宽4.41米,桥屋高5.35米,跨径7.05米,桥面1.85米,六间。廊桥两头的桥屋屋顶为歇山顶,中间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她的造型比较新颖,宽宽的清灵桥屋盖住了马路,第二层重檐高出很多,造型秀美。檐下牛腿的曲线非常漂亮,廊桥中部设有神龛。桥箱挡板为艳丽的红色,屋檐下横板和装饰也为红色,阴阴的天也挡不住她明丽的色彩。
包车虽然方便,但总是不能太久停留,况且雨还在下,没有不走的理由了,可每离开一座桥心里都是不情愿的。
原来以为很困难的两座桥就这么轻松地就找到了,到现在我对自己都有些佩服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廊桥也不负我热爱她们的心呀!
回到龟湖车站10:15,乘10:30的车回三魁,在路过仕阳时下车,游国家级的仕水啶步。泰顺碇步桥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古代修建的碇步中,以清代建造的碇步数量最多,构造也比其他年代精致。泰顺碇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桥梁史话》中提到的这个仕水碇步,始建于明代,清乾隆59年重建于现址,清嘉庆24年修葺。现存仕水碇步在1987年又进行了一次重修。
秋天的河水不多,碇步长长的两排石头,都被千百只脚磨得圆圆的了。慢慢走过去,对岸是公路,桥头有国家级的牌扁,还有许多提词牌,写出了该碇步在众多桥中的地位。又慢慢回来,桥头处许多老房子,新旧混搭在一起。
从仕阳到三魁的车很多,乘上车又在雪溪乡下车,游览一下国家级的胡氏大院,院子还住着人家,一进门的造型不错,但仅此一个镜头,再看院子里就一般了,石头墙,黛瓦,木梁,有些木雕不多,比较完好,观赏价值一般。又在附近走了走,还有几栋老屋子,但都是第一眼黑黑旧旧的感觉不错,再细看便更无诱人之处。
回到三魁包车30元去了附近的永庆桥,到了才发现根本不用包车,所有到罗阳的班车都路过村口,在“戬州”的路牌处下车,向村子里面走约300米,顺着路右拐一点就看见永庆桥了。非常方便也不费脚力。
国家级的永庆桥,位于三魁镇战洲下溪坪村,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虽然也是黑黑的木头本色,但有白色镶边,这几条亮色的点缀让她明艳了不少。
回来时在薛宅桥原址下车,看看那可怜的桥冲毁的地方。深深的河道,岸边一大堆石头和牌扁,但没有找到国家级的牌子,可能被石头埋住了吧。地方政府责任重大,史上多少座桥都是毁于洪水,却在电视上说什么“只注意防火,没想到会被水冲走”。对岸已有几个工人在工作了,看似恢复工作已经启动,不知构件是否找齐全了?也不知是否会影响申遗工作?看着很是可惜,若是去年秋决心出行就不会留下遗憾了。人活着,总是要为家人做出牺牲,何况是看似轻松的旅行。
下午两点多就没事了,因为下午没车了今天的工作也就结束了,下面的计划只能等到明天一早实行了。对今天的行程也是很满意,现在看来找寻廊桥的工作远比我行前预想得简单,恩,不负我认真做详细攻略的辛苦呀!很好,心情不错。
休息吧!
10月30日,多云
早乘7:30到洲岭乡的车,在三条桥路口下车,有指示牌,而且司机和售票员都明白,许多游人都是这样来游览三条桥的。售票员还会叮嘱9:50回到这个路口等下一班车去洲岭。
按指示向左沿水泥路步行几分钟,到了一家人的院前空地上,水泥路结束,穿过空地靠左边的台阶向下可见到一条古道,全部石头台阶,好走,下雨时会滑。沿古道一直向下,中途还会路过一个新修的溯源亭,这条古道已被当地重视,修整齐了,还建了这个亭子。
左侧是溪水,只闻水声不见桥踪,大约走了15分钟,赫然从密密的树隙中见到她黑黑的屋顶,心中大喜,快步上前。杳无人烟的荒野之中三条桥显得格外孤寂,千百个日日夜夜她就这样安静地躺在这里,只有溪水山林为伴。虽然我喜欢孤立于山水间如虹如灵的廊桥,但又觉得她们楚楚可怜,真想她们立刻变小,我可以带走,放在一个我认为可以凸显她们地位的地方,虽然我还没想好。
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绍兴7年,重建于清道光23年,为叠梁式木拱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
三条桥起源较早,曾发现过唐朝贞观旧瓦,是泰顺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真是一座地位不一般的桥呀!
棕黑色廊桥立于两山之间,桥下碧水,两岸翠绿,最喜欢如此环境中的廊桥,才可充分凸显出他们的孤傲凌空之美,造型如虹之美。那些混杂在房屋中的桥就逊色多了。
走近细看桥头有“威灵显赫”的扁额,旧旧的却又不破是最好的观赏状态。时间很充分,可以认真的拍照,欣赏,甚至可以找一满意角度坐下来深深打量她。
返回到路口等下一班车,售票员告诉的时间是有富余量的,9:50回到路口决不会晚的,有时间便多欣赏一会不必提前回来。
下一班车10点多一点到达。在洲岭下车后,穿过村子向左就可看到位于村头的毓文桥了,
毓文桥位于洲岭乡洲边村水尾,两山缺口处,系石拱木廊桥,始建于道光19年,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有桥屋6间,三层楼阁,二楼为文昌阁,廊屋七间,勾心斗角,屋檐上嵌葫芦顶,是谓别具匠心。虽为木质本色,但精雕细琢了许多,桥两侧的花窗木挡,桥顶的精美造型。拱卷为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融为一体,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宛如一幅精致的古画镶嵌在山水丛林之间。
穿过桥有通向山上庙宇的路,可俯瞰毓文桥。
在泰顺的这些廊桥中,都和神仙庙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桥内,桥边部可看见神龛庙宇。可见廊桥在当地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欣赏后去了周湾古民居,老房子有一片,但可看的就一个大厝,比较完整。洲岭乡还有一些老屋夹杂在新建筑中,失了它们的价值。
内容游完正好乘11:30的车回三魁。这趟班车的时间简直太棒了,就是为游客量身定制的,欣赏两座桥加上周湾大厝时间都是刚刚好。
回来午饭品尝了三魁车站附近的“仕阳肉丸”,挺不错。
回来午饭品尝了三魁车站附近的“仕阳肉丸”,挺不错。回房休息会儿,退房,请车站的老调度找了辆私车60送到泗溪。本来两地车很多,但路被上月的洪水冲坏了,正在抢修,旁边的临时路不太好,可以走小车,公共中巴就停运了。其实昨天到雅阳时发现许多班次到泗溪,事先知道的话就可以将雅阳行程安排在最后,带着行李游后就直接去泗溪了。但许多时候都是到了之后才知晓当地情况。
到泗溪镇入住到车站对面的古桥宾馆,宾馆是两位美女在打理,一进门就感觉很温馨清爽,房间不大很干净,特别是床上布草比较新无异味,单子都是新换过的。1.2米的两张床,桌、椅还有衣架,用着也挺方便。洗手间还不算小,设备都无损坏。在这样一个小镇70的价位,我已经很满意了。
泗溪镇比三魁要大些,它在泰顺县的主要交通要道上,交通和过往行人更多些,车站前每天都有好多私车在揽生意。安顿好找了个车25,去找南溪桥,其实仅一公里,步行也可,但要走在公路上不是太舒服。司机说知道南溪桥,将我们送到一座小巧可爱的廊桥跟前。我一见就非常喜欢,看着它古朴的样子,也没怀疑就认定是南溪桥了。心想这南溪没听说有两座桥呀。小桥如模型般建在旷野的小溪之上,真的是味道十足。
可回来百度上查了一下,不对了,南溪桥是平桥,从照片上看根本就不是那个小桥。宾馆美女一再说上月被大水冲坏了,没有了。这个小桥是前几年模仿新建的。后来证实她说的全对。
还是去欣赏泗溪镇内的两座姐妹桥吧,先去看溪东桥,走过去没多远。
哇!第一眼就感觉真是名不虚传呀,漂亮壮观,不同凡响呢!
溪东桥建于明朝隆庆4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桥由二层共骨相贯而成,由九节拱骨并排与另一层八节拱骨贯穿搭置,自成稳固的梁架。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了保护拱骨和梁柱,防止风雨侵蚀,两侧都装有风板。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块石磊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梁架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两头翼角飞挑。盘龙卧虎,斗角绕云,青龙翘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之一。因横跨东溪而得名。
呵呵,一路走来欣赏了这么多座廊桥,还是这泗溪的名桥最为震撼。没有了那种小小破破,楚楚可怜,风雨飘摇的感觉,而是坚固结实,鲜艳靓丽,宏大气派。保护到位,红色桥箱整齐完好,彩绘翅角灵动美艳,流线造型秀美轻灵。
桥边环境也好,一边是碧水相伴,一边为广场花园,找个台阶坐下就不想走了。
再去欣赏妹妹北涧桥,国家级,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历尽百年风雨,丝毫不见褪色,桥梁的整体木质结构至今保持的相当完好。因桥跨北而上,故名曰“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13年,嘉庆8年修建,道光29年重修。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桥东首地势较高,为桥头,有石阶16级;桥西地势较低,为桥尾,石阶26步。
姐妹二桥真的同样漂亮,同样震撼。这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完美融合,美艳天成,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我醉了!痴迷地看着眼前的画面,令人恍惚。不知今兮何兮,不知身在何处?
半天回过神来,走过碇步近前细看,桥头那棵古樟已千年之久,陪伴石桥任桥下溪水流过多少日夜春秋。
桥头有一个古屋茶楼,光亮的石板路两边,挤挤地摆着食品摊,很是煞风景。
穿过桥到了桥尾,是四位建桥者的塑像,是他们留给了我们如此尤物,得以大饱眼福。从桥尾下到河道上,就是想从各角度欣赏拍摄她,就像把玩一个玩具,爱不释手地反复琢磨观看。
最后来到河对面的广场,这里是全面欣赏北涧桥的最佳地点。在我眼里北涧桥最美之处是环境,是与千年古樟树的完美结合,一红一绿,一横一竖,营造出来的悠然古韵无与伦比,廊桥美环境美才能荣登最美廊桥之首呀!
在宾馆附近找了个饭馆,菜品一般。
10月31日,多云
今天的任务是乘乡村公交去横杭乡找寻两座国家级廊桥-霞光桥和池源桥。早7点多一点就有去横杭乡的中巴,8元40分钟车程。
下车后先顺便看看横杭乡里面的另一座霞庄桥,原名望宵桥,系八字撑木拱廊桥,很旧了,没得到保护的样子,可怜巴巴地。而且夹在一片新旧房屋中,局促着,看着心疼的模样。
然后包车30去找那两座国家级桥,出村2公里的公路边就是国家级的霞光桥,系石拱木廊桥,位于横坑乡华洋村。始建于清雍正元年 ,咸丰2年重建,同治13年重建。桥屋长17.26米,跨径13.30米,桥面宽4.42米,桥屋高4.25米,拱卷高7.30米,七间,二重檐。平整的石头砌成的桥拱呈半月形。石拱之上,架起廊屋七间,廊屋外附木板挡风,上设屋檐蔽雨,屋檐为重檐式,屋脊平缓有序,转折处弯曲有度,翼角稍稍伸出后,微微起翘,远看给屋顶增添了些许动感,近观有飞扬之势。整个屋顶给人以亲切、柔和、轻盈、秀逸的美感。如今远看她动感十足呢,又增加了屋脊榻腰的曲线,虽身为国家级,这一幅惨模样,也不知国家是否拨钱,还是被当地政府挪用?
然后再去稍远些的池源村找国家级的池源桥,公路上有路牌,按牌子拐进去就是池源村了。池源桥系八字撑木拱廊桥,咸丰三年被洪水冲毁,咸丰七年重建,桥身长21.03米米,桥面宽4.27米,离水平面4.40米,桥屋高4.11米,跨度9.50米,8间。古朴、粗犷,力学结构简单。拱很短,三分之二桥身在地上了,造型有些特别。同样是旧旧破破的。
以上三座桥,特别是后两座国家级廊桥让我很痛心,之前做攻略时见到别人2013年拍的片片比现在新多了,三年时间一定是无人管她们,这些肚大肠肥的家伙们,可恶!
回来让司机将我们放在了霞光桥边,一边欣赏一边等车。唉,横坑这一趟,说欣赏还不如说心痛。
没一会儿车就来了,因今天洒溪镇有集市,周边各村乡增加了车辆。如今乡村中巴真的与城里的公交也差不了太多,很方便的。
回来时路过玉岩村下车,这里离洒溪还有2公里,有一个南阳桥和包氏宗祠。南洋桥就在村头路边上,下车就看见了。是个很漂亮的伸臂梁木平廊桥。
建于清同治9年,桥长41.7米,宽4.6米。南阳桥的构造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这种双向伸臂木梁桥始于简支木梁桥的一种构造形式,可以增加木梁的承托作用,同时还可使木柱在纵向有一定的稳定性。红红艳丽的桥身,还有那个龟形石墩,为桥增添了许多灵动神气。
看见这样秀美的桥让我一扫刚才低沉的心情,高兴地欣赏拍照,一激动把包氏宗祠的事也给忘了。这次行程找寻廊桥的目标太过重要,脑子和精力都被桥给占用了,才发生这么可笑的事情。欣赏够了车也来了,就跳上去了。
回到泗溪后,没找到南溪桥还是不甘心,这么近就是冲毁了也要去看看。上了一辆去雅阳的车,在南溪下来,问了好几个人,又将照片给他们看,终于找到了,果然是冲坏了,还剩下一半的桥了。
南溪桥是清道光22年重建,桥长20.35米,宽4.87米,高4.85米,跨径6.8米,歇山顶,七架两廊抬梁式结构,廊屋中有神龛,两廊屋檐黄色饰件弯曲高挑,造型古朴典雅。从剩下的一半看,屋檐还有黄色高挑的饰件,南溪桥真的应该是一座挺漂亮的桥,很可惜了。虽然冲坏了,但我也终于是了却了心愿。
慢慢步行回去,真的是很近,一会儿就到了泗溪的集市,很热闹,物品丰富,我们也沿路逛了起来,看看当地的生活也挺有意思的。
至此,找寻廊桥的行程结束,在泰顺共欣赏到了17座廊桥,泰顺共15座国家级桥,除冲走的3座,另外12座均已被我收入囊中,主动放弃了原计划中个别偏远乡村的小桥,计划圆满完成。呵呵,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对自己也很满意。整个找寻过程比较顺利。
中午休息,下午天空云量少了,太阳会露出一下下。2点多又到溪东桥边坐坐,并且好好欣赏了桥边的临水殿。门脸、前殿在装修,从侧面直接进入后殿。昨天来时正下雨,进了院子没进殿内就出来了。那知今天进来一看却是华丽无比,相较于一些知名的浙式古建,也丝毫不见逊色,甚至更胜一筹。这是供奉临水娘娘陈靖姑的大殿。传说的故事先不管它,只看这殿内建筑、雕刻、木质花纹,真是令人咋舌,精美精湛,完好无损,色彩别致。虽然几年来欣赏了不少古迹,但这临水殿还是让我小小地震撼了一下。那些白色梁柱色泽独特,上面布满精雕细刻的木雕,尤其是正中那个大型的穹顶式藻井,更是带给本人一个不小的意外惊喜。
然后来到北涧桥广场,静静地坐下,安静地享受在古桥古韵的美好环境之中。期间,接近傍晚时太阳露出来2分钟,被我完全利用,拍出了自己满意的片片,大师们的照片也这是这么等出来的。
直到天将黑才不舍地告别离开,再见了,我的梦中廊桥;结束了,我的廊桥之旅。
在泰顺共收获了17座廊桥,其中12座为国家级,素有“泰顺之乡”美誉的泰顺共有15座国家级廊桥,中秋节那天的洪水冲毁了3座,其余的12座此行均被我收入囊中。
再加上景宁的13座廊桥,此行一共欣赏了30座廊桥。这些形态各异,美艳古朴的桥将是我一生的财富,也许明年或者后年我还会再出发,找寻庆云,福建的廊桥。
廊桥,我与你情未了。
感谢浏览
图文 太空精灵, 常驻北京
热爱旅行的处女座攻略控、古迹控,多平台旅游达人。
原创游记,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如需它用请私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