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4
- 收藏54
- 评论1
- 赞45
+1
出发日期/2013/12/14
天数/2天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短途周末
下半年以来一直忙于工作,叫嚷了好久的大甘南线也没走成。假期少得可怜,同时又要为明年初的柬埔寨旅行攒假,于是一直忍着哪也没去,只是心一直痒痒的。终于在临近年底之时,抓住这个没有任何安排的周末,离开了北京这永不消散的雾霾。
山西,不是第一次来了。因为离北京近,分了好几次把山西的所有热门城市都去过了,余下的就是大同。12月的大同,比北京要冷大概十度左右。城里的温度约零下十五度,到恒山或者远郊的景区,温度就要低到零下二十度吧。尽管很冷,但一想到淡季旅行的那种自由自在,还是决定去了。事实证明,当我发现整个悬空寺再没有其他游客的时候,那种愉快的感觉是压倒一切的,包括寒冷。
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周末旅行,没有请假。周五夜里11点离开北京,周日晚上8点到达北京。
D1/Fri: 2603次火车,23:42 –06:03,北京– 大同。
D2/Sat: 悬空寺,云冈石窟,包车。
D3/Sun: 九龙壁,古城墙,华严寺,步行+出租车;K44次火车,13:40 – 19:42,大同– 北京。
因为时间有限,加之天气寒冷,恒山和明长城就没有去,而应县木塔的口碑实在一般,也就pass掉了。
大同所有的古迹都很有年头了,一眼望穿千年绝非虚言。走在今天的大同,依稀还能感到当年的辽金陪都、北魏都城、军事重镇的影子。
大同曾经用过很多的名字,秦时称平城,到北齐时改为恒安,北周时改称云中,隋朝又变成云内,辽金时作为陪都称西京,明时才正式定名为大同。有学者说“大同”二字来源于孔子的社会大同之理想。不过我最爱的还是“云中”这个名字,这个四周皆山的城市在清晨的薄雾中望去,确实如在云中一般。
到大同后的第一站是悬空寺。悬空寺就在恒山壁上,是北岳景观之一。原本想登恒山,也体会下元好问的气魄,“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可惜装备不够,还没上山就被寒风吹透了,只逛了悬空寺就下来了。
传说悬空寺下石碑上的“壮观”二字是李白所书,可惜现在已不可考。
悬空寺实际面积只有150余平米,却建了40多间屋子,十分紧凑。
从寺里望出去,是已经结冰的恒山水库,尽管凝固,气势仍在。
所有的走道都是左手为殿右手为崖,走在上面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
悬空寺的保护其实相当一般,木雕几乎都掉了,殿堂里的佛像也残破不堪,看得人心生叹息。
和我的小长颈鹿合影一张,哈。
恒山脚下有某个寺庙的彩色壁画拓本,无比精美,不过很惭愧我忘记庙的名字了。。。
明王的壁画,多传神啊。忿怒相下就是佛相。
范曾的题字。
中午包车的司机师傅带我们去一家本地人常去的店吃刀削面。很不错。
云冈石窟 –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第二站,云冈石窟。之前一直以为云冈石窟就是一面山上的好多窟。到了才发现,好大的景区!还有礼佛大道和灵岩寺,所以可看的东西不止石窟而已。
景区入口处的灯,很有气氛。
黄庭坚的题字。
阳光下的鸱吻。
著名的高僧昙曜。
礼佛大道,传说是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不过看大象底座的雕刻风格,还有下面那个小像夸张的肢体动作,似乎也很有印度教的意思。这应该是重修时按照《水经注》的描述建起来的。
灵岩寺的塔。
“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冰面上的灵岩寺别有一番风味。
第三十九窟的五层塔,保存的还比较完好,可惜拦住了,不能进去看看。
总体来说,云冈石窟总共四十多窟,大多都风化的相当严重,有些窟只能看出个人形来,连面目都不可辨了。不过小半保存较好的如昙曜五窟这种,就非常摄人心魄,非常值得一看。
一整条路上都是莲花花苞装饰,不知道是否有实际意义。也许是灯?
冰面上的落日余晖。
走了一大天,实在很累,在酒店睡了两个小时之后出门觅食。凤临阁是在大众点评上查到的,口味排名在前几位。慕名而去,可惜不过尔尔。
九龙壁 –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第二天的第一站,九龙壁。
九龙壁,原是朱元璋第十三子的王宅影壁。后来清军入关后火烧王府,只留下这么一块琉璃壁,让人遥想当年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盛景。据说原来壁前有一倒影池,日出时可见九龙在池内翻腾。现在已完全枯干。
从九龙壁走到东城墙路上经过的法华寺,没有进去。
东城墙 –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好吧其实原诗写的是甘肃金城。。。)
在旧址上新修的东城墙,太恢弘了。
城墙上眺望新城的麒麟们。
是不是有点“云中”的意思?
华严寺 – “古墙犹竹色,满院落槐花。”
城墙下来后,到了这次大同的最后一站(好不舍得!),华严寺。
华严寺前面的广场,路灯很有特色。
上寺的普光明殿。
普贤阁,牌匾为颜真卿所书。对称的还有文殊阁,不过照片找不见了。。。
华严宝塔,不过原塔已经被毁,这是根据文献复建的。
上寺的正殿,大雄宝殿,建于辽金时期,五尊主佛是明朝的雕塑,而壁画是光绪年间加上去的。
下寺的正殿,薄迦教藏殿,建于辽金时期,原本是藏经殿,到明朝时独立出来。
出了华严寺,就是这个广场,很有点古韵呢。
在大同的最后一餐,依然是刀削面。大名鼎鼎的东方削面,果然名不虚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