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16
- 收藏95
- 评论5
- 赞95
+1
出发日期/2015/07/28
天数/12天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自驾 美食 夏季
同仁属安多藏区的核心地带,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藏画的发源地”,是青海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除了自然风光,同仁的藏传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是青海省藏族文化留存比较完整的地区,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热贡艺术(唐卡、堆绣、泥塑)、热贡藏乡“六月会”、热贡土族“於菟”舞于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
从7月28日至8月8日我们在同仁一共待了12天。开始我们只计划在同仁停留5、6天,除了参观一下寺院和艺术馆外,还有就是看一眼“六月会”。可没想到“六月会”如此的吸引眼球,觉得这样的机会不可多得,索性就多待了些时日。(这里看点很多。虽然还没开发旅游,游客很少,但有以隆务寺为中心,包括“隆务四寨子寺”的分寺,热贡艺术、热贡藏乡“六月会”等等。虽然我们在这里待了12天,但因为赶上了“六月会”每天都很充实。)
同仁地区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古老原始文化保存较好。因为关于同仁的游记很少,所以先介绍一下这里的吃住。
隆务镇住宿参考:
同仁县城座落隆务河谷,海拔2600米,地势狭长,县城房子建在河谷两岸,作为州府和县府所在地,又是隆务大寺转经、法事的重要宗教场所,镇内各种接待住宿的宾馆、旅店很多,食宿不贵且方便。即使在“六月会”游客相对较多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住房短缺的情况。隆务镇一般宾馆标间的价位在:120-150元左右。
我们在同仁住过的两个比较好的酒店:
热贡诺尔邦旅游客栈:藏式房的标间260元/晚(含双早)。特点是藏式风情浓郁,但因其目前紧挨着一处施工工地,比较吵闹。
时代迎宾饭店(时代大厦):标间238元/晚(不含早)。据说目前是在当地最好的宾馆了。
当地的餐饮:
当地小吃店很多,藏餐、清真餐馆都有,吃饭不成问题。但如果想吃好点的米饭炒菜的话推荐:清雅楼。主营川菜,虽然价格小贵,但绝对用的是真材实料,菜品的味道也很棒。(这么说吧,没发现清雅楼之前,我们吃饭基本是打游击,自从发现清雅楼之后,它就成了我家食堂了)
7月28日我们从尖扎县去往同仁
这里的黄河水还是很清、丹霞地貌也很漂亮。
隆务黄河大桥
一过隆务黄河大桥,就进入了隆务峡谷
隆务峡峡谷曲折多弯,两边山崖险峻,少树木,山体松脆,春夏雨季常常发生滑坡事件,自驾车千万要小心。
峡谷两侧随处可见热贡艺术的展现
神猴迎佛
右前方是佛,左后为神猴?
在两边的绝壁上,即将修通一条穿山越岭的高速公路
同仁界
下面的照片有一些是在不同的时间,去村里看六月会时拍的。 均为隆务河两岸风光。
隆务河是黄河在青海东部的一级支流,因流经隆务镇而得名,隆务河在群山之间切割奔流和沉积,形成了险峻的峡谷和丰美的山谷田地,河谷两边多丹霞奇峰和绝壁高崖,以及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
看到这个大家就知道黄河水是如何由清变黄的了吧。
这水汇入黄河的结果是……
入住热贡诺尔邦旅游客栈。
客栈有普通标间和藏式标间。我们住的是藏式房,在二楼。
楼道
二层的会客厅也可上网
我们的房间:泥塑阁
房间内部
卫生间
青海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区之一的隆务老城区。位于隆务镇东南隆务河谷,隆务河边的一级台地上,隆务寺的下面。
隆务老城区至今已有234年的历史,公元1765年前后,临夏、兰州、循化、保安等地回汉商人常到隆务寺一带经商。夏日仓六世活佛为了顺应民意,动员周围群众在隆务河西岸圈地百余亩,建设商人居住地,分上下街,南北城门各一,建成后将散住在隆务寺周围的商人都安置在城内,形成以商业为主的街区。
老城区民居建筑古朴,布局自然,装饰简朴,依地形高低而错落有致。
典型的五、六十年代的老供销社
当年的印刷厂
19世纪80年代,随着茶马古道的兴盛,隆务老街也成商业贸易的中转站,来自藏、汉、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的商人在此安家。经过历史变迁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在隆务古城老街形成了藏传佛教隆务寺、汉传佛教圆通寺、道教二郎庙、伊斯兰教清真寺、基督教福音堂遗址汇聚在一条古街上的人文景观。
站在圆通寺二楼远眺,可看到清真寺
老街上的清真寺
里面正在建新的大殿
老城的居民
这是从热贡桥上看老城区
新建的热贡艺术馆
新馆还未完工,但部分展馆已开始进行展出了。
展厅的大门
红唐
天文日月星辰运行(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四部医典》又名《医方四续》,形成于公元8世纪,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1546年首次将四部医典木板印刷,发行到藏区各地,之后出现多种不同版本的木刻版和注释,成为藏医药领域最经典的名著。
“曼唐”是将藏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内容用绘画形式再现的重要表现形式,“曼”意为医药,“唐”即唐卡意为挂图,“曼唐”就是指医学挂图。
根据医典制作的藏药成药
藏医采用“望、摸、问”的方法,切脉时,同样以“寸、关、尺”配属五脏六腑,而且十分重视“尿诊”。
藏医八十幅曼唐是《四部医典》具体内容的载体,它使《四部医典》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简便易学。这套唐卡形象生动、笔工精细、风格独特、图案精美、内容丰富,既有如人体解剖结构、胚胎发育、治病原则、外治法和疾病预防等藏医基础知识,又有如火灸、放血穴位图和尿诊等各种临床技术。其中一幅胚胎学的唐卡,形象地描述了人体受孕、妊娠反应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的“鱼期、龟期、猪期”顺序,与现代医学胚胎发育几近一致的。
药王城,描绘了藏医药的起源
“树喻”,以树的干、枝、叶和花果来表示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
人体胚胎发育图
藏医外科医疗器械图
矿物药
植物药
藏传佛教的法器以密教的法器为主,此类法器指密教修法时经常使用之法器,包括曼荼罗、金刚铃、金刚杵、法螺、护摩器具等。常说的藏密特别的法器是指西藏密教中特别的法器,如:唐卡、哈达、食子、八吉祥、七宝、颅器、嘎乌等。
热贡雕塑。雕塑,是组成热贡艺术的一大品种。工艺也相当精湛、复杂。不论是泥塑、油塑(酥油花)、石刻、木雕还是砖雕,都达到美轮美奂的水平。
泥塑,堪称佛教寺院的主体艺术。无论大寺小院,都以神佛、菩萨、金刚、天王、教派首领、活佛、大德高僧以及和其相对立的魔怪鬼异的泥塑造像处于佛殿核心。围绕这些大中型塑像的,还有成千的擦擦(小佛像)体现主佛的变相——组成浩大的佛像群,供游人和信徒观光、膜拜。
街头的虫草交易
十五的月亮
寺前的绿度母广场。
信仰是藏族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里风景也不错,还可看见山下开阔的隆务河谷及隆务古城 。
广场的面对的就是隆务寺的大门
大门右侧长长的转经路
殿堂的檐顶在阳光下显得富丽堂皇
转经的人们
隆务寺大门(门票:50元/人)
门前的石狮子
1980年后经历年重修,渐复昔日风采。现主要建筑有大经堂、修习殿、夏日仓殿、观音殿、天女殿、文殊殿、七世夏日仓灵塔及密宗院、时轮院等二十余座,塔八座。
游览示意图
寺内不能拍照,只能拍点建筑了。
马头金刚殿 。这里供奉着泥塑彩绘的铁剑马头明王像,院内还是十世班禅大师住赐过的地方。
隆务寺在历史上几经变迁,如今古老的建筑所剩无几,但那份清净质朴依然非常美好。没有游客如织,只是当地藏民人默默的一圈又一圈的转经,一次又一次的匍匐叩拜。
大经堂门外玩耍的小阿卡
大经堂大门
在该寺众多的建筑中,大经堂是为数不多的地道的藏式古典建筑之一。
煨桑。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
精美的壁画
她在此轻声祈祷,良久不动。
隆务寺是热贡的核心,所谓的热贡艺术,无论是唐卡、堆绣还是泥塑,当年都是依附在寺院进行的。
偶遇辩经。几十名喇嘛分为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各种组合。
站立者面对对方,采用各式各样的手势和丰富的肢体动作,甚至怒目而视、手挥念珠、单脚独立并大力击掌以壮声威。
虽然语言不通,不懂辩经内容,但也感觉很过瘾。
在拐角处遇见了它,好忧郁的眼神
夏日仓活佛行宫和妙善如意殿。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征,在隆务寺共29个活佛系统,其中夏日仓活佛系统位最高,为寺主,至今已传八世。七世罗桑赤列隆朵嘉措(1916一1978),曾任黄南藏族自治州州长,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民族事务委员会 委员等职。
不空羂索观音殿。也是出入隆务寺的另一个门。
过廊顶上的坛城
寺北有八座佛塔,称做如来八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而建 。
我们到的第三天就是农历的六月十五日,从这天起至八月一日隆务寺及所属附属寺院住夏45天,在此期间妇女一律不得入寺(进入大殿)。而从六月十六日起,六月会也就开始了,所以有一些寺院我们只是看了外观,没有进入参观。
位于隆务镇北1公里处的年都乎乡年都乎村,村民都是土族,蒙古族后裔,是被藏族融合同化了的民族。人口不多,使用藏文,穿藏式服装,信仰佛教,据说祖先由当年蒙古铁骑开疆扩土的年代迁徙到此。但奇特的是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与风俗却又明显与藏族不同。
年都乎古寨和年都乎寺及远处的隆务镇
寨内民居庭院多为四合院式,房屋为土木结构平顶房。
年都乎村又是热贡艺人辈出之地,以制作堆绣艺术品为主,誉称为“堆绣之乡”。村北发掘出马家窑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户大门上贴的画
年都乎村外的山上二郎庙,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在此举行於菟舞。
古寨外的年都呼寺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公元1665年,经1913年1939年两次维修和扩建。第三世夏日仓根敦赤列(公元1740-1794年)时期成为隆务寺属寺,除了独占鳌头的大型精美的壁画、堆绣外,还有不少宗教文物弥足珍贵。是同仁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年都乎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二郎庙的广场上看年都乎寺全景
年都呼寺主要建筑有弥勒殿、大经堂、护法殿、咒经院和毛兰吉昂殿、度母殿 。现存于萨增拉康殿(又称毛兰吉昂殿)和弥勒殿的清代壁画,真实地记录了热贡艺术早期的风格特征,是热贡艺术绘画中的精品。
年都乎寺内藏有一块珍贵的大明石碑,碑文为“王迁仪纪功碑”。这块碑文记载了在今同仁县保安设寨筑堡过程中,王迁仪作为当地的屯首,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此碑对研究地方历史有重要价值。
郭麻日村位于同仁县县城以北8公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青海省唯一被命名的村子)。郭麻日村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古城堡更是同仁地区年代最早乃至国内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堡之一。
郭麻日古城(原称做李屯),建于明初,是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国策体现。这里居住着屯军的后裔——土族村民。
古城城墙为夯土板筑,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80米,高为11米,根基厚为4米,开东、西、南三门,其中东门为正门以红铜铸造故郭麻日为红色之门。
正在维修的正门
城内巷道宽仅0.8米,最宽的不过2米,窄处只容一人一骑通过,既错综复杂,又相互勾连、呼应;每一个院落就是一个军事防御单元,院墙高达3丈,站在屋顶上,可以用墙头当掩体,射杀敌人,无论进入哪条巷道,躲在哪个门檐下,都会遭到来自三方面的攻击,陷入无处可藏的绝境中,莫名其妙地就会倒在血泊里。
巷道布局星罗棋布,错综复杂,如进入迷宫一般。在此只觉得到处都是无路可通的死胡同,根本无法从东到南、从南到北走出这城堡式的村庄。
郭麻日古城是研究中国古代屯守的经典。
寨内仍有土族人居住
这是重修好的另一城门。门顶上设置嘛呢经轮。
古寨南边的郭麻日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麻日寺藏语称“郭麻日噶旦彭措林”,于公元1350年创建,建寺初为宁玛派,于公元1651年由一世夏日仓活佛扩建、迁移到现址并改宗为格鲁派。属隆务寺附属寺院。寺内的弥勒殿、坛城殿、时轮金刚塔是这里独特的文化看点。
我们是住夏开始前一天来的,有幸参观了寺院。门票:20元/人。
寺前的时轮解脱塔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塔高38米,塔身分五层,塔壁塑有菩萨、观世音和35尊般若佛。主塔四周有小塔,塔顶设有佛堂,是安多地区最高最大的佛塔,故又称“安多第一塔”。是同仁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塔基周围环绕藏式平顶小屋,内置嘛呢经轮
塔的造型结构独特,一般佛塔都是由内部沿楼梯上攀,而郭麻日塔每层顶檐较宽,可由内到外,由外到内地层层登顶。
周围有12座小塔
沿塔的外壁上塑有菩萨、观世音和三十五座般若佛像。
站在塔顶鸟瞰
坛城殿外墙上精美的砖雕
殿内供奉主尊坛城为檀香木制成的立体坛城。(经阿卡的允许拍了几张)
坛城,也叫坛场,起源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时必须供奉的一种对象。坛城是以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形并塑或绘以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
殿顶及四周墙壁布满了坛城,香巴拉佛国的各个坛城都得到完善的表现。
郭麻日弥勒殿在20世纪80年代前,是热贡地区最大的未来佛殿,佛高11米,也是泥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而郭麻日寺以木雕艺术最有名,木刻佛像、木刻经板以及经堂、佛殿的建筑装饰雕刻等等,在众多寺院中独占鳌头,形成刀法娴熟、雕工精细、镂画巧妙的艺术风格。
来为我们开门的阿卡
正在建新的佛殿
吾屯村位于同仁县东北部7公里处。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闻名遐尔的“藏画之乡”,也是迄今唯一保留古老名称的寨子。在吾屯村随便推开一户人家的大门,都会看到正在专心作画的热贡艺人,在这里几乎“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
吾屯村的地标
佛手?还是画师的手。热贡艺人在此最为集中,占全村男子的90%以上,常年从事绘画、展览、销售于一体的热贡艺术品营销活动,而吾屯画师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故称之为热贡文化艺人村。
吾屯村几乎家家画唐卡
吾屯上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务寺的附属寺,始建于公元1645年,以大经堂、宗喀巴殿、释迦殿、弥勒殿等建筑群组成。
公路边就能看到色彩斑斓的吾屯上寺。
吾屯上寺的八塔和时轮解脱塔
吾屯下寺与吾屯上寺只有一马路之隔。
寺院门外塑有八尊白色佛塔,名为“解脱八尊佛塔”,全部由吾屯村民捐资兴建
时轮解脱塔,2004年由吾屯下寺经师、画师华藏设计,募资修建。塔高38米,塑有大小佛像221个,塔顶供奉时轮金刚像和肉旦知合阔罗像。
新做的转经筒。上面所有的图案全部是工匠一笔一划手绘而成。
画完的和未画完的
精美的壁画
我们离开同仁那天,又路过这里,三面阿尼陀佛铜像已露出真容。
在五屯村的热贡画院可免费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展览,还有专人讲解,是系统的了解热贡艺术的好地方。
这里是热贡艺术传承、展销基地。这里可以“请”唐卡成品,或定制唐卡。
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由著名热贡艺人娘本创建于2006年,位于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吾屯村,主要从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创研、培训、制作、销售、展览、收藏和进出口业务等文化艺术活动工作,热贡画院的主要宗旨是“弘扬热贡文化、振兴民族精神”。
这位小哥全程陪同,为我们仔细讲解,解答了我们的不少问题,赞一个!
绘制唐卡是一件非带严肃的事,画师动笔前需专心修行数日,以期达到养性凝神的目的,画师一般都很少在画作上留名,因为他们视绘制唐卡为一种奉献或修行的行为。
唐卡对材料的要求很严,学习画唐卡先要会制作各种颜料,每个学生的第一课都从研颜料开始。
绘制唐卡的传统颜料包括金、银、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朱砂等天然矿物颜料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天然植物颜料,基本颜色是红黄蓝绿白五种,能调制出几十上百种颜色。着色之后是描金,即用金汁把造像再描一遍。用金是热贡唐卡的重要特征之一,描金和最后的几道工序如铺金、磨色和开眼都会用到黄金。金色,画师们称为冷金黄色。是把成色上好的黄金碾成纸一样薄的金片,然后把金片切成细细的丝,再加入碾好的石粉和玻璃粉,用圆石头研磨,同时一点一点加水,最后用清水把糊状混合物中的石粉和玻璃粉冲涮出来,剩下洗净的金粉溶液,就是“冷金粉”了。
黑唐
黑金带彩
珍珠唐
彩唐
一幅唐卡的主体可能是由徒弟绘制,但像眼睛、指甲、手印、人物身上的装饰与法器等最见工力的地方大都由师傅绘制。
看一下细节
据说底布涂过动物胶与滑石粉,没有布的空隙,适合细节的描绘。那么细致而繁复的画面,据说是要用鼠毛和狐狸毛特制的笔。
保安铁城山古城位于保安镇保安村河西铁城山上,距离同仁县城12公里。唐景云元年(710年),吐蕃东扩时,在铁城山筑城,驻军设防,作为东进的前哨。唐天宝十三年(754),哥舒翰击败吐蕃,在原址内建“振威军”。唐至德元年(756),复陷于吐蕃,后铁城几易其主。宋朝时又修筑碉堡、门楼、营房、操场等。元、明、清各朝代加修城防,又驻军防守。
从保安镇尕队村二郎神庙上去。这是从山上看山下的公路和尕队村二郎神庙及上山的路。
这有点像蘑菇
保安铁城山古城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残存的城墙
古城城内呈簸箕形,从东向西倾斜,城墙以红土夯筑,依地形而成,形似雕巢,故又名雕巢城。
铁城山城池依地势修建,周长870米,其中东墙350米,北墙140米,南墙210米,西墙70米。城角筑碉堡,城门筑门楼。只开西门,通道仅为一条狭窄石径。
曾经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上山的路
站在铁城雄关之上,秀美的山川风光尽收眼底。
山下的保安镇。隆务河河谷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西汉赵充国屯垦河湟伊始,历朝历代都曾在这一地区驻兵屯田。明代驻军仍驻扎在铁城山上的雕窠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但交通不便。
同仁县保安镇城内村,是青海省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唯一的汉族自然村落 。作为一个古老的屯兵之所,城内村被称为边陲屯兵史上的活化石。
城墙周长684丈,东西两面墙各长224丈。南北两面墙各长118丈,高2.5丈,基厚2丈,顶宽1丈。开有南、北两城门,建有城门楼和城墙楼,城墙四角有碉楼。
尙存的部分城垣
清朝都司衙门坐落于城内村中央,是清朝主管同仁地区的军事官员的办公处所。都司衙门旧址占地千余平方米,气势恢宏,建筑精致,是黄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之一。
因为一直作为校舍,所以被保留了下来。
现在好像正在修复。这是从后门看到的新建筑。
明清两朝保安城中的军营不断扩建,至清代末期,保安城约有营房、马房近千间,可见当年保安城中的屯兵之多。清朝末年,这些从内地调来的汉族兵卒们解甲归田,就地定居繁衍生息,遂有了城内村这个纯汉族的自然村落。
从保安镇看铁城山,古城居高临下,三面环崖。
保安下庄村寺,吉祥兴法寺。
仁县“六月会”,藏语称“周卦勒柔”,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活动,原始风味极为浓厚,至今已延续了五百多年。传说在很久以前,同仁地区有许多猛兽危害人类,后有大鹏鸟自印度飞来,降服了这些毒蛇猛兽,藏语把大鹏鸟叫做"夏琼",为了供奉夏琼神,也为了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隆务河两岸12公里内的藏族、土族村庄都会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每村的活动各有特点,都为愉悦神灵极尽能事,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丰收为目的的,融宗教、祭祀、娱神、娱人于一体的宗族祭祀活动。具体日程少则包括煨桑、请神、龙鼓、舞蹈、祭祀等,多则还有上口钎、开山、小品和山歌等。
农历六月十六日(公历7月31日),热贡地区的“六月会”祭祀活动首先从隆务寺旁的四合吉藏族村庄拉开序幕, 这是因为四合吉供奉着热贡地区最大的神——夏琼神,夏琼山神是同仁众山神的首领。
而后,在隆务河流域的几十个藏族、土族村庄相继展开,各个村子的开始和结束日期是不一样的。
因为在农历六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九日只有四合吉一个村子举办,所以这几天我们就在这村了。“六月会”的整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前期准备、正式仪式两个主要阶段。
举行祭祀活动的村庄都有一到两名"拉哇"(藏语,意为神人,汉语称为法师或巫师),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法师被认为是人与神的沟通者,能使神降临附体,代神言事。法师不是藏传佛教的神职人员,因此他的生活完全是世俗化的。
法师是每个村庄“六月会”活动的核心,各项祭神、娱神和化导民众的宗教活动都在法师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完成。“六月会”开始之前,由法师(藏语称“拉哇”)指定人员,成立筹办和主持“六月会”的领导机构,并由年长者为总管,统一组织领导 “六月会”的各项活动。
凡举办“六月会”祭祀的村庄都有一座神庙,庙内供奉着本村和本地区的保护神。隆务河畔,藏族和土族百姓供奉的神有战神、念青神、二郎神、阿尼玛卿神和夏琼神等等。
请神的队伍在四合吉神庙集中,将神请出,然后在法师的带领下抬着神轿(载着本村的保护神“夏琼神”),前往村内为各家请神 。
中间白色服装的是四合吉村的法师
队伍的前面为仪仗队伍,由村中年轻小伙持旗幡,敲锣、击神鼓。
家家户户准备迎请山神
各家院中事先摆好的供桌。供品一般包括:糌粑、水果、鲜花、馍、酸奶、青棵酒、砖茶以及现金等。
盛装的年轻村民喜气洋洋颠着神轿,围着供桌转了3圈。
为各家逐邪降魔,祈祝一年人畜两旺。然后收走供奉。
一家完后就去另一家
就这样,挨家挨户,神轿走遍,神被乡亲们虔诚地请到了四合吉。
请神之后,队伍返回神庙,迎神仪式即告结束。
各家献祭的供品也被带回了神庙
从农历六月十七到农历六月十九日,四合吉村将迎来延续三天的载歌载舞、场面壮观的“六月会”活动高潮。每天从上午九点持续到下午五点半左右,三天里,舞蹈一个接一个,中午也不休息。
第二天早上,“六月会”开始之前,本村的村民们均身着盛装携带献祭的供品前往神庙 。
快乐的孩子们
大家都去神庙了,只留下它看门了
不断的有村民携供品前来
等待开始
敲锣召唤村民了,马上就要开始了。
听到锣声村民蜂拥而至。
看到什么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在法师的带领下全村男士浩浩荡荡的上山祭“拉泽”。(“拉泽”又称“敖包”,是山神栖居的地方。位于山顶或较高处的岔道口。在“六月会”开始时,几乎每个村子都要举行祭“拉泽”仪式)
全村的男子身着盛装,鸣锣击鼓,从村庙出发,浩浩荡荡
众人在法师的引领下顺时针环绕“拉泽”三周,高呼“喂——哈”。
不断的抛撒“隆达”(隆达”意即风马,四角印有虎、狮、鹏、龙四物。其含意是:好运像腾空而驰的骏马,威震山河的猛虎,咆哮如雷的山狮,展翅千里的大鹏,独霸长空的玉龙一样亨通)
一时间,乘风而飘的隆达像雪花般飞满天空,飘满山岗 。
海螺声声,妙音悠悠(藏传佛教的八吉祥之一的白海螺,出现在藏族人生活祈福的每个场景中)
人们把从家中带来的香柏枝、糌粑等供品添入燃起的“桑”堆上
祭拜之后,队伍返回村庙。
祭拜过山神之后,激动人心的盛大舞蹈开始了。“六月会”的舞蹈大致分为“拉什则”(神舞)、“勒什则”(龙舞)、“莫合则”(军舞)三大类,每一类由十二、三个节目组成,每一个节目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三类舞蹈中,无论表演哪一种之前,都要由拉哇念经,祷告请神,群众在舞蹈前都要恭恭敬敬地煨桑拜神。
四合吉村以拉什则(神舞)为主。是一个祭祀山神、二郎神、龙神及其他地方保护神的舞蹈,也是一种融本教、佛教、道教等多种信仰为一体的大型祭神民俗庆典活动,目的是祈求各路神灵保佑地方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海螺形舞,意为右旋白海螺,是傩舞中的基本旋转方式,如白海螺般地向右旋转。藏族认为海螺旋纹绝大多数向左,只有少量的向右旋,是稀罕难得的吉祥物。众人旋转踏步,祈求吉祥太平。
跳舞时,队伍由法师的独舞、领舞和舞队的分组舞、群体舞组成,一系列舞蹈节目之间则穿插着煨桑、献祭等祭神的活动。
正式参加者是村里所有的男子和年轻未婚的少女,其他人只是观赏者。
歌舞在仪式中是用来献给神灵观赏的,实际是活动中娱神娱人的最重要内容。
村民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熏陶
这姐仨的眼睛不够用了
华丽的服饰
踩高跷和汉地意义不一样,体现出了古老的图腾祟拜和少年的英勇无畏。
勒什则(龙舞)。 龙女献摆,有人叫它水神舞。一群未婚姑娘(必须是未婚)身着漂亮藏服,头饰几排波纹状珊瑚串,象征龙头,长长辫子的末梢红绳上翘,以示是龙蛇之尾。优雅的舞姿三步一顿,藏族人叫“摆”。
舞蹈从头至尾只有一种同样的舞步,在鼓点下缓慢地向前走三步,然后举手向四方敬献哈达,神情庄重。 整个舞蹈庄重、飘逸、富有神韵。
龙女”们的头饰平时不能戴,唯结婚、节日活动才可以展示。这种红珊瑚的串珠每串都价格不菲。
按身高和年龄排队,队伍前面是妙龄少女,后半段就是小姑娘和萌娃了。
“六月会”融宗教、祭祀、娱神、娱人于一体,充满了神奇与欢乐,是一种带有浓郁原始遗风的宗教祭神仪式,已被入列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祀仪式是“六月会”中的核心部分。该仪式在各村整个仪程中始终贯穿。祭祀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白祭”、“红祭”等。
白祭又称为素祭,素祭在村民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主要在桑台或桑炉中引燃柏枝,上面覆以青稞或糌粑白酒等食物。在“六月会”上时令瓜果、糖点、乳酪制品,各类面食既是供品又是祭品。等“六月会”即将结束时,人们将推起或如小丘或如城墙般的桑垛,引燃后,便将所有的供品倾入烟火中,敬请神灵享用。浓浓的桑烟将传达人们最真心的祈愿和祝福。
之前四合吉村的祭祀仪式就是白祭。
红祭又称荤祭。有些村落要宰杀活羊,以其脏器及首足来祭祀神灵。准备好的献羊,将被择吉时宰杀,其心脏等物将供奉于神位前,而将肢体置入桑台或桑炉焚烧,敬献神灵。荤祭因所祭祀的神灵对象而异,如对作为善神的阿米夏琼山神则绝不能杀牲血祭; 阿米年钦山神则喜欢荤祭,所以必以杀牲来供奉之。此外“血祭”和“插钎”也是红祭的重要表现形式 。法师血祭是法师祭祀神灵时最为隆重的仪式。
(提醒:以内容可能会使人看了不适,胆小者跳过)
介绍一下红祭
1、羊祭。因该仪式与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相悖,由于寺院活佛的极力反对杀生,改用糌粑酥油塑成羊形置入桑火中祭祀。
保安下庄村的羊祭
2、开山。开山是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带着浓郁的古老“巫术”的气质。
保安镇尕队村的法师
3、上口扦。上口扦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插钎的意义在于,每插一根钎子,就代表了向神献祭了一只羊。
保安镇保安下庄村的上口扦
4、上背扦。上背扦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让扦子自己脱落。
保安镇保安下庄村的上背扦
由于从农历六月二十日开始隆务河流域的许多村落都开始了“六月会”,每个村落都各有特点,只可惜分身无术,只能有选择的去几个村子。这些村子的活动大部分都在下午1、2点开始,6点左右结束。具体时间在当地现打听为准。
下面是我们这几天去的村子,为了便于观看,不是完全按时间排序。
年都乎乡年都乎村。请神仪式。
这是土族村落年都乎村的二郎神庙,这里最著名的是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的跳於菟活动。
在古代,老虎又名“於菟”,土族人相信老虎图案可以驱除邪恶,并带来好运。有兴趣的可百度一下。
仪式即将开始,敲锣召集人了
同时开始煨桑
各路神仙聚齐了。年都乎村共有五尊神,即念青神、夏琼神、二郎神以及阿尼玛卿神和其子战智神。
年都乎村的法师。法师在仪式开始时都要到神庙里经受“神灵上身”的惊人一幕。神庙内,只见法师在神像前突然全身一震,状甚痛苦,神智迷惘继而发狂,过一阵又猛然抖擞,威风上身,仿佛神力无边了。法师在神力附身之前,要经过痛苦的神灵上身仪式,甚至会昏厥。
法师带领众人下山
这座神庙平时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这不锁上了。
跟着来到了山下村里的小广场上
祭神仪式
鲜花、舞蹈祭神
之后在法师带领下,前往村内为各家请神
保安镇的尕队村。
二郎神庙
在神庙前集合,准备上山祭神
开始祭“拉泽”。鞭炮齐鸣,隆达连天。
祭神的同时,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法师“发神 ”后,就无“我”了,进入神灵附体的状态。
祭神结束后回到广场上
开始上口扦。法师捏着小伙子的腮帮,迅速的将钢钎穿过面皮插入口中。
都争先恐后地请求法师给自己插钎。
令人不解的是“上扦”者毫无痛苦之感,个个神请坦然。
最小的四五岁就开始上扦了
钎头彩绸飘曳,展示着一股英气和对各路山神的最高祭礼
带着口仟尽情地旋转跳跃
舞蹈结束后由法师拔钎
很神奇的,被穿刺的脸上不淌血。问他疼不疼,他用手捏了我一下,说就这样,你说疼不?穿刺的脸上既不感染也不会留疤痕,他说是神力作用。
这位有点出血
还正常喝水,跟没事似的。
继续起舞
我们先去的保安下庄村。被告知今天都去保安镇的哈拉巴图村活动。跟着下庄村的车,一路到了哈拉巴图村。辛亏跟着这车,哈拉巴图村还真不好找,这村在地图上没找到。
哈拉巴图村村庙。保安镇的三个村子(尕队村、哈拉巴图村、保安下庄村)联合活动。
在整个六月会期间,要一直不停地煨桑
哈拉巴图村法师
打谷场,模拟农作物丰收后,打谷的场景,寓意丰收。
献歌
看到什么了?惊呆了??!!!
上口扦
上背扦
赤裸的背上被插上一根根钢针,旁人看的足以心惊肉跳。
“上扦”的人非常平静,脸上看不到一丝痛苦的表情。
这位小哥是游客,受现场气氛的感染,不止一位游客让法师上扦。据他们说真的不疼。
这是一种奇特的祭神方式,闪挪腾跃之间,尽显阳刚之美。
边击鼓边跳,节奏感极强,直到钢针自动脱落为止。
取下个别没掉的
取扦
当法师率领大家舞蹈至一定时间,便回到神庙里,向神叩拜、念经、作法,祈求神灵保佑。
法师口中喃喃有词,即传达着神的旨意。
兴奋,幸福的孩子们永远是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献歌
祭祀
献舞
旁边寺院的阿卡们,也被这世俗活动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