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日期/2017/03/15
天数/5天
人物/独自一人
玩法/摄影 古镇
绍兴历史悠久,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所以绍兴出了很多名士。古有越王勾践,书圣王羲之,诗人陆游,再到近代的鲁迅、秋瑾、蔡元培。
而我之所以知道绍兴,正是源于鲁迅的文章,那么我就从鲁迅先生开始我的游记吧。
鲁迅故里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入口便是鲁迅故里的标志性景墙,景墙前的铜像分别是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和闰土。
+1
+1
+1
+1
+1
出了老台门可以去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又称“周家新台门”,进入新台门后,穿过长弄便是鲁迅家的灶间,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家屋子里,运水使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而后鲁迅在小说《故乡》中,把运水作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位儿时的玩伴。
+1
+1
再往后院走就是百草园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色的桑葚…”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1
穿过百草园往东走是一社戏台。
+1
+1
+1
故居里有古越龙山花雕工艺的展示,花雕工艺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陶制酒坛上沥粉漆艺、油泥堆塑、彩绘装饰,集雕、塑、绘、刻于一身,色彩鲜艳、立体感强。
+1
+1
出了故居经过“名族脊梁”,到街对面可以去“寿家台门”。
沈园是宋代著名的私家花园。园子并不大,但至今也是非常有名的。源自于诗人陆游与他的前妻唐婉。
陆游与唐婉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由于陆母强令儿子休妻,陆游万分伤心,但迫于母命,只得忍痛与唐婉分离。双方各自婚配后却在沈园又不期而遇。唐婉在征得丈夫同意后置酒肴款待陆游,陆游回忆往事,感慨万千,于是在院壁上题写了《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看了陆游的《钗头凤》之后,也以此为词牌名写了一首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1
+1
+1
+1
+1
+1
+1
+1
+1
+1
戒珠寺依蕺山临西街,是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建寺前,是王羲之的住宅,后王羲之弃宅为寺。初名“昌安寺”。到唐大中六年起开始叫“戒珠寺”,意思是“戒律洁白,犹如珠玉”。
王羲之为什么舍宅为寺。传说王生前最喜欢鹅和珍珠。一天他在家里玩赏一颗宝珠时,一位僧人前来造访。王随手将珠子放在桌案上招待客人。这时又有一个朋友来访,王请僧人在屋内稍候,自己出去会那个人。王回来时发现桌子上的珠子不见了,便怀疑僧人拿了。虽不便明言,但脸上流露鄙夷之色。僧人深感委曲,却有口难辩,回去后郁闷而死。几天后,王羲之家的大白鹅也死了,刨腹一看原来是鹅吞下了珠子。王心中悔恨交加,从此戒掉赏珠子的习惯,并舍宅为寺。王羲之在后面的《兰亭集序》中也有感叹:“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
+1
+1
+1
+1
+1
+1
+1
+1
+1
三槐堂(尚德当铺)
尚德当铺建于清代,当时绍兴当铺遍及城乡,据调查,光绪二十九年,绍兴的当铺有六十四家之多,尚德当铺即是其中之一。而“绍郡当业,皆地方绅富组织之”,尚德当铺老板王达夫是号称“王百万”的巨贾。
+1
+1
+1
+1
进入柯岩景区正门,此时,探幽揽胜之趣油然而生。
柯岩主要的景点便是弥勒大佛。此大佛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佛面丰满圆润,佛身庞大雄浑。
范冰冰在此拍了《武则天》。可惜不巧,去的时候大佛在修缮。不能一睹他的真容。
+1
大佛东侧就是历代被誉为“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的巍巍云骨。这块高入云表的石柱,是石工采剩了的柯山。云骨高31米,底围4米,最薄处不足1米,其形状上丰下削,底脚如锥子版倒立,取名“云骨”名副其实。
+1
柯岩风景区内有一段古纤道,飞架在鉴湖之上。
古纤道是背纤人行走的道路。
+1
+1
+1
+1
+1
+1
+1
+1
+1
+1
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小镇,鲁镇是根据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新建起来的一个小镇。古镇上有鲁迅小说中描写的当铺,药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沿河的民居、商铺错落有致。走在石板路上,看到衣着清代服饰的巡街兵丁时,仿佛到了另一个朝代。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街道里有一家很好吃的臭豆腐店!
+1
+1
+1
说到绍兴,那当然是要好好品一品绍兴黄酒!而说到黄酒,我就必须好好介绍一下我们施工的黄酒小镇。
黄酒小镇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东浦镇是绍兴黄酒的发源地,已有千年的历史印记。而镇中心的位置正好是北纬30°00′。
两桨去摇东浦月,一龛回望上方灯。
+1
黄酒小镇是一个特别安静、祥和的小镇,一条新桥头河将小镇分成南北两岸,村民沿河而居。清晨,河里大爷泛着小舟,岸边老人家坐在一起聊聊天,洗洗衣服!阳光正好的时候会晒藕粉和梅干菜!我们施工的阶段正好是晒梅干菜的好时节!说到梅干菜,口水都要流下来。在绍兴梅干菜烧肉可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名菜,所以绍兴人家几乎家家都会做,家家都会晒梅干菜!
+1
+1
+1
小镇入口新建了“黄酒小镇展示馆”,走进展示馆,听它诉说小镇与黄酒的渊源。
+1
+1
+1
+1
+1
进入小镇,便可感受到浓浓的古镇气息!走在石板路上,你会感受到这里积淀了深厚的酒文化。
+1
+1
+1
沿着南岸往东走,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王爷爷的手工纳鞋店。从放底样、制作千层底、纳鞋底,再到后面的做鞋帮、定型,每一道工序王爷爷都要求自己做到极致!这样鞋子才会有型!
+1
+1
+1
+1
再往前走,就是沈爷爷的钨钢鐥子店铺。每天早晨听到邓丽君的歌在小镇响起时,就知道沈爷爷到店里了。沈爷爷今年已经75了,仍然坚持每天锻造钨钢鐥子,点火、加煤、放钢材、烧钢、敲出造型、冷却、开口、嵌入钨钢,一根钨钢鐥子要经历8道工序才能完成!
+1
+1
+1
+1
+1
钨钢鐥子是在修缸补甏时要用的工具,虽然现在修酒坛的人越来越少,可沈爷爷仍然坚持保留着这门手艺,从20多岁到现在,一做就是50年,并且他说他还会一直做下去。
+1
+1
+1
+1
+1
+1
往前路过大木桥走到拐角处。藏着一家50年的剃头铺子。张爷爷现在很少帮人剃头了,但铺子仍然保留着原有的味道。老式的椅子,镜子!
越剧是大中国的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早期曾叫“绍兴戏剧”、“绍兴文戏”,所以在绍兴,怎能不看越剧。
幸运的是施工期间,第十五届江浙沪闵经典越剧大展演在绍兴开幕,让我有机会看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出《春香传》和《道观情缘》。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4年5月,虽然历史不长,但从亮相依始就确立了它在越剧界甚至是整个戏剧界不可替代的位置。
《春香传》将越剧、评弹,韩国板索里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相融合,整场戏从舞美,演员的演绎,节奏的编排真的是非常棒!而且整个演出很新颖,很优美!和现在的文化生活很融合!很适合年轻人看!
最震撼的是20多位演员一起演绎长鼓舞的一幕!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Copyright ©2021 Qunar.com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542京ICP备05021087号京ICP证060856号营业执照信息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2016-0110去哪儿网投诉、咨询热线电话95117举报、投诉邮箱: tousu@qunar.com全国旅游投诉热线: 12345
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电话:010-59606977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算法推荐举报邮箱:tousu@qunar.com
导航区
ALT+1
预订区
ALT+2
产品区
ALT+3
内容区
ALT+4
强烈建议使用鼠标滚轮或键盘左右键
来浏览,效果更佳哦~
一台车,一部相机,一个人,一场旅行,
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探索不一样的世界。
意外的,美好的,
看过了,累过了,笑过了,
这就是我要走的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璐沙(onlylusiay)
相隔近一年才推出我行摄北纬30度的第二站,时间似乎有点长!
2016年我开始了我的第一站:舟山群岛!
从东往西,我将第二站目的地定为浙江绍兴!
将绍兴作为我行摄北纬30度第二站也是一个偶然的契机。绍兴位于北纬29°13′35"至30°17′30"之间,正是在我行摄的纬度上,而巧合的是公司在绍兴承接了古镇修缮项目,我正好被指派到现场,工期两个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便慢慢地欣赏这座古城。也正因为这两个月的停留,才让我感受到它不一样的美好。
绍兴——一个2500多年古城。
早在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便以现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经历了千年历史的变革,至宋朝宋高宗到会稽,定会稽为临时都城,取名“绍兴”,意为“绍祚中兴”!“绍兴”这个地名才真正出现在历史中!
绍兴素来有“水乡”、“桥乡”、“酒乡”及“名士之乡”的雅称。
绍兴历史悠久,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所以绍兴出了很多名士。古有越王勾践,书圣王羲之,诗人陆游,再到近代的鲁迅、秋瑾、蔡元培。
而我之所以知道绍兴,正是源于鲁迅的文章,那么我就从鲁迅先生开始我的游记吧。
鲁迅故里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入口便是鲁迅故里的标志性景墙,景墙前的铜像分别是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和闰土。
从东向西可以先去鲁迅祖居。鲁迅所在的周氏家族在绍兴曾是一门望族,当时周家在这条街上有三个台门,而鲁迅祖居在这三个台门中是最早居住的一个,又称:周家老台门。
穿过前厅,就是德寿堂。德寿堂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德寿”取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
出了老台门可以去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又称“周家新台门”,进入新台门后,穿过长弄便是鲁迅家的灶间,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家屋子里,运水使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而后鲁迅在小说《故乡》中,把运水作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位儿时的玩伴。
再往后院走就是百草园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色的桑葚…”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穿过百草园往东走是一社戏台。
故居里有古越龙山花雕工艺的展示,花雕工艺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陶制酒坛上沥粉漆艺、油泥堆塑、彩绘装饰,集雕、塑、绘、刻于一身,色彩鲜艳、立体感强。
出了故居经过“名族脊梁”,到街对面可以去“寿家台门”。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
“温两壶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
咸亨酒店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鲁迅堂叔周仲翔等在绍兴城内的都昌坊口开设一家小酒店。店主从“含弘广大,品物咸亨”句中,取“咸亨”两字为店名,“咸”是都的意思,“亨”为顺利,“咸亨”即为“大家都顺利”的祝福语。寓意酒店生意兴隆,万事亨通。鲁迅在《孔乙己》、《风波》和《明天》等著名小说中,把咸亨酒店作为重要背景,使咸亨酒店名扬海内外。
到了咸亨,一定要喝一碗太雕,琥珀色的液体倒入瓷碗,特别得浓郁香醇!另外千万不要错过正宗的茴香豆和臭豆腐。
沈园是宋代著名的私家花园。园子并不大,但至今也是非常有名的。源自于诗人陆游与他的前妻唐婉。
陆游与唐婉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但由于陆母强令儿子休妻,陆游万分伤心,但迫于母命,只得忍痛与唐婉分离。双方各自婚配后却在沈园又不期而遇。唐婉在征得丈夫同意后置酒肴款待陆游,陆游回忆往事,感慨万千,于是在院壁上题写了《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看了陆游的《钗头凤》之后,也以此为词牌名写了一首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书圣故里,故名是书生“王羲之”故里。整个街巷属于绍兴历史文化重点保护街区。众多名胜古迹散步在社区内的四街六弄之间,西街的戒珠寺、蕺山街的题扇桥等,使社区内平添了几分历史文化气息。
戒珠寺依蕺山临西街,是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建寺前,是王羲之的住宅,后王羲之弃宅为寺。初名“昌安寺”。到唐大中六年起开始叫“戒珠寺”,意思是“戒律洁白,犹如珠玉”。
王羲之为什么舍宅为寺。传说王生前最喜欢鹅和珍珠。一天他在家里玩赏一颗宝珠时,一位僧人前来造访。王随手将珠子放在桌案上招待客人。这时又有一个朋友来访,王请僧人在屋内稍候,自己出去会那个人。王回来时发现桌子上的珠子不见了,便怀疑僧人拿了。虽不便明言,但脸上流露鄙夷之色。僧人深感委曲,却有口难辩,回去后郁闷而死。几天后,王羲之家的大白鹅也死了,刨腹一看原来是鹅吞下了珠子。王心中悔恨交加,从此戒掉赏珠子的习惯,并舍宅为寺。王羲之在后面的《兰亭集序》中也有感叹:“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三槐堂(尚德当铺)
尚德当铺建于清代,当时绍兴当铺遍及城乡,据调查,光绪二十九年,绍兴的当铺有六十四家之多,尚德当铺即是其中之一。而“绍郡当业,皆地方绅富组织之”,尚德当铺老板王达夫是号称“王百万”的巨贾。
戒珠寺后方便是蕺山公园。
蕺山是绍兴古城内三座主要小山之一,也是绍兴的主要历史名山。
蕺即蕺草,也称岑草。该山因多产此草而得名。
蕺山书院坐落在蕺山半山腰上,蕺山书院曾是明代著名儒学大师刘宗周讲学之地,也是蕺山学派的发祥地。清末时,书院改为山阴县学堂,徐锡麟曾执教于此。
蕺山山顶文笔塔,又名王家塔,是蕺山的标志性建筑,与府山飞翼楼、塔山应天塔成三塔鼎立之势,构成绍兴古城上空的美丽画面。王家塔可顺梯登高,是绍兴城内登高望远的又一绝佳之地。
兰亭,著名的书法圣地。早在1600多年前,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1位文人雅士来兰亭,举行了曲水流觞的盛会,也正是这场盛会,王羲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走进园内,满目苍翠,秀林清幽。正如《兰亭集序》中描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往里走便可以看到“鹅池”。现如今池边也还是有几只大白鹅。王羲之爱鹅,也爱写鹅字,所以便有了这鹅池。三角亭下的鹅池碑是王羲之与王献之共同写下的。
兰亭碑里的“兰亭”,二字是康熙的御笔。
往东就是“曲水流觞”盛会的举办地。
最后可以参观一下兰亭书法博物馆。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与杭州的萧山相接,南靠柯桥,北邻杭甬高速公路。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
安昌古镇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
河上石桥小巧精致,拱梁造型各异,古朴典雅。古镇曾有“三里十七桥,隔桥是景”的美誉。
我在船中看风景,船外的人在看我。
安昌是绍兴师爷的故乡。师爷博物馆原本是安昌师爷娄心田的故居,师爷最早叫幕僚,民间改称“师爷”。
安昌的扯白糖和腊肠远近闻名。
柯岩风景区是绍兴久负盛名的传统旅游胜地。景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被历代誉为绝胜之地。目前分为柯岩、鉴湖、鲁镇三大景区。
进入柯岩景区正门,此时,探幽揽胜之趣油然而生。
柯岩主要的景点便是弥勒大佛。此大佛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佛面丰满圆润,佛身庞大雄浑。
范冰冰在此拍了《武则天》。可惜不巧,去的时候大佛在修缮。不能一睹他的真容。
大佛东侧就是历代被誉为“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的巍巍云骨。这块高入云表的石柱,是石工采剩了的柯山。云骨高31米,底围4米,最薄处不足1米,其形状上丰下削,底脚如锥子版倒立,取名“云骨”名副其实。
柯岩风景区内有一段古纤道,飞架在鉴湖之上。
古纤道是背纤人行走的道路。
柯岩游玩结束可以乘船去鲁镇,船在鉴湖游行,蓝天白云,清水绿水,惬意十足。
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小镇,鲁镇是根据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新建起来的一个小镇。古镇上有鲁迅小说中描写的当铺,药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沿河的民居、商铺错落有致。走在石板路上,看到衣着清代服饰的巡街兵丁时,仿佛到了另一个朝代。
“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
绍兴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便有桥,绍兴曾被誉为“万桥市”,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石拱桥,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13座,明以前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
沿着八字桥直街一直向东走,就可以看到八字桥了!八字桥始建于南宋,是绍兴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两桥相对而斜,妆如八字,故得名”。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称此桥为“我国最早的城市立交桥”,所以八字桥大概便是现在立交桥的灵感来源吧。
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
说到绍兴,那当然是要好好品一品绍兴黄酒!而说到黄酒,我就必须好好介绍一下我们施工的黄酒小镇。
黄酒小镇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东浦镇是绍兴黄酒的发源地,已有千年的历史印记。而镇中心的位置正好是北纬30°00′。
两桨去摇东浦月,一龛回望上方灯。
黄酒小镇是一个特别安静、祥和的小镇,一条新桥头河将小镇分成南北两岸,村民沿河而居。清晨,河里大爷泛着小舟,岸边老人家坐在一起聊聊天,洗洗衣服!阳光正好的时候会晒藕粉和梅干菜!我们施工的阶段正好是晒梅干菜的好时节!说到梅干菜,口水都要流下来。在绍兴梅干菜烧肉可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名菜,所以绍兴人家几乎家家都会做,家家都会晒梅干菜!
小镇入口新建了“黄酒小镇展示馆”,走进展示馆,听它诉说小镇与黄酒的渊源。
进入小镇,便可感受到浓浓的古镇气息!走在石板路上,你会感受到这里积淀了深厚的酒文化。
沿着南岸往东走,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王爷爷的手工纳鞋店。从放底样、制作千层底、纳鞋底,再到后面的做鞋帮、定型,每一道工序王爷爷都要求自己做到极致!这样鞋子才会有型!
再往前走,就是沈爷爷的钨钢鐥子店铺。每天早晨听到邓丽君的歌在小镇响起时,就知道沈爷爷到店里了。沈爷爷今年已经75了,仍然坚持每天锻造钨钢鐥子,点火、加煤、放钢材、烧钢、敲出造型、冷却、开口、嵌入钨钢,一根钨钢鐥子要经历8道工序才能完成!
钨钢鐥子是在修缸补甏时要用的工具,虽然现在修酒坛的人越来越少,可沈爷爷仍然坚持保留着这门手艺,从20多岁到现在,一做就是50年,并且他说他还会一直做下去。
往前路过大木桥走到拐角处。藏着一家50年的剃头铺子。张爷爷现在很少帮人剃头了,但铺子仍然保留着原有的味道。老式的椅子,镜子!
傍晚坐在大木桥上和居民聊天,他们告诉我,关于东浦的桥,有一首民谣:
磕头跪拜上大桥,
乘船上城马院桥,
东浦老酒越浦桥,
吹打说唱薛家桥,
说东道西大木桥,
买鱼买肉过洞桥,
哭哭啼啼走庙桥,
欢天喜地跨新桥,
求医看病西巷桥,
革命传统下大桥。
大木桥古为木桥。清嘉庆丙子年,里人沈氏五世孙重建为3孔梁式石桥。绍兴黄酒店铺就在桥北,每天傍晚,都会有不少居民坐在桥上谈天说地,所以叫“说东道西大木桥”。
下了桥右手边没多远就是越酿工坊。每次靠近都有浓浓的酒香扑鼻而来!
越酿工坊是一家黄酒手工体验作坊,尉师傅每天清晨到工坊内开始一天的酿酒工作,比较幸运的是越酿工坊在我们的修缮范围内,在现场没什么事了我就去和尉师傅聊聊天,了解酿造黄酒的工艺和过程。
出了越酿工坊往东走没多远就是一家铁匠铺子!
大木桥往西走到大川桥便是我们修缮的另一栋居民楼,大川桥又叫洞桥,过去桥南是一家肉店,桥北有鱼铺子,所以民谣里唱到“买鱼买肉过洞桥”。
两个商铺连着一户私宅,私宅的主人姓陈,陈爷爷人特别好,奶奶眼睛不大好,爷爷每天照顾奶奶的衣食起居,扶着奶奶在小镇上散散步,看着他们的背影,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陈爷爷店里有一台老式的缝纫机,81岁的陈爷爷用起缝纫机来特别的利索。
在镇上待久了,认识的人也多了!慢慢地会觉得自己也是小镇的一员了。
小镇上的居民非常纯朴!有天晚上到工地上贴标语,可是没准备胶带纸,只好作罢!回到办公室,听到哒哒哒的脚步声从办公室门口穿过,然后又听到更急的脚步声离我越来越近,再然后,一位爷爷送了双面胶来给我!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位爷爷不能说话,刚刚他一直站在旁边观看着,但他明白了我要用胶带粘标语,自己回家拿给我!
白天机械的声音,工具敲打的声音,到了5点半就相约停下来!镇上恢复安静。忙碌了一天,傍晚在小镇上转一转,听他们拉拉家长,虽然大部分听不懂!
他们也会和我聊上几句!都是些关怀的话:还没下班啊?吃过饭没啊?住哪里啊?听着特别暖,我已爱上这个小镇。
雨中的小镇很安静。
施工过程中的小记录。
我和我的作品合个影。
越剧是大中国的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早期曾叫“绍兴戏剧”、“绍兴文戏”,所以在绍兴,怎能不看越剧。
幸运的是施工期间,第十五届江浙沪闵经典越剧大展演在绍兴开幕,让我有机会看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出《春香传》和《道观情缘》。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4年5月,虽然历史不长,但从亮相依始就确立了它在越剧界甚至是整个戏剧界不可替代的位置。
《春香传》将越剧、评弹,韩国板索里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相融合,整场戏从舞美,演员的演绎,节奏的编排真的是非常棒!而且整个演出很新颖,很优美!和现在的文化生活很融合!很适合年轻人看!
最震撼的是20多位演员一起演绎长鼓舞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