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0
- 评论0
- 赞2
+1
出发日期/2019/10/12
天数/12天
人均费用/3000元
玩法/自驾 古镇 赏秋 国庆
全球很多地方的人都爱好饮茶,也衍生了各自的茶文化,但这片古老的“东方树叶”曾经只是中国的特产,它从风光旖旎的中国南方,穿越中原腹地,走过莽莽塞外,踏入蒙古,再万里跋涉到俄罗斯,由此长驱直入到更加遥远的欧洲大陆。这条茶叶走过的路,由晋商和驼马队用血汗开拓出来,无数的历史故事聚在一起编织成了“万里茶道”的传奇之旅。
万里茶道起始于武夷山下,从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国境内,最终抵达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全程14000公里,是连接中、蒙、俄三国的一条以茶叶贸易为经济主体的古商道。万里茶道既是继丝绸之路后沟通欧亚大陆的又一条国际商路,也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文化桥梁。作为连通中俄的世纪动脉,其从17世纪至20世纪初持续兴盛。
这一次参加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万里茶道的勘路之旅,重走万里茶道去认真了解这条古商道的魅力。
十月中旬,抵达福建,这里依然是一片葱郁。
福建的武夷山市东约10公里的下梅村是万里茶道最南端的起点,这里四季气温较平均、降水丰富,在温和湿润的气候与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它的秀水青山里孕育了种类繁多的茶叶品类,武夷岩茶更是中国的传统名茶之一。
下梅村这座安逸而古朴的村庄,建立于隋朝,因位于梅溪下游从而得名。
清乾隆时期晋商常氏来到下梅村,购置荒山开辟茶园,在这里经营茶园种植、生产茶叶,同时还学了制茶技艺。他们与下梅村景隆号茶庄的闽商邹氏合作贩卖茶叶,共同开拓了这里的茶市,于是随着武夷山茶的销售和万里茶道的兴盛,这个作为晋商万里茶道起点的小村庄也“因茶而兴,因茶而荣”,在茶道最为兴盛的清朝时期繁荣一时。如今这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走在古旧的青石板路上,听着溪流汩汩流过,村庄的居民们或三三两两的倚坐在溪边的“美人靠”上聊天,或坐在路旁随处可见的茶桌边喝茶,空气中充满了茶香与安逸。
村中随处可见的,还有那些有着精美石雕、砖雕、木雕的古宅。村中现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30多座,古民居精美的“三雕”也是武夷山文化遗产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最显眼的建筑,那必定是邹氏家祠。祠堂门楼气势宏阔,砖雕图案丰富多彩。逛邹氏家祠,犹可感当时的大家族之气魄。偌大的大厅,颇有规矩的装饰,以及地形复杂的别院,都向游客们展示着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家族的无限风光。闽商邹式对于开创万里茶道第一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与晋商常家共同经营武夷山茶并把茶叶运往现外蒙古及俄罗斯地区,形成万里茶道雏形。
路过路边的茶摊,被店主盛情邀请品尝刚刚泡好的功夫茶,下梅村的闲适宛如世外桃花源般让人不忍离去……
江西拥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境内,水上交通十分便利,江西经信江至鄱阳湖的这条水道是万里茶道贯通其源头福建武夷山的唯一要道。随着茶叶前行,江西——这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站。
跟随着晋商运送茶叶的脚步,那些从武夷山得来的茶经梅溪运出后,装上马车,由陆路穿过闽赣关隘,到达今江西铅山县的河口镇。
河口镇位于江西省铅山县的河口镇古称沙湾市, 因地处信江河与铅山河的合流之处,故名河口,历史上曾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四通八达的水路通道成为了开展茶叶贸易的好条件之一。作为“万里茶道”开拓者和主力军的晋商首先把武夷山以及邻近诸省所采购的茶叶,由人挑水运车载马驮汇集到河口这个地方,做进一步加工集散,装船外运。
河口镇当时与苏、杭甚至南洋、日本均有着密切的商业联系,“买不完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昔日往来繁忙的河口埠头堪与九省通衢的汉口相比。
河口镇经过百年岁月洗礼依旧保留了古商业街的格局,有着“九弄十三街”之称,或纵或横的巷弄随地形而变化着,自然地舒展铺排着。
临江的古街是过去的主要街道,从城东的古街入口处算起,经一堡头、二堡头到三堡头,全长约两千五百多米。街面多以长条青、麻石或鹅卵石铺成。经过无数茶商的来来往往,青石板路面上留下了深刻的道道车辙。沿街的老字号商铺多采用木、砖、石三雕或彩画等装饰。即便在风雨中早就斑驳褪色,但还是能够依稀感受到当年古镇的热闹与繁华。
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内地水运衰落,河口镇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站台上。如今随着“万里茶道”申遗工作的进程,河口古镇正在拆迁改造进行保护,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万里茶道的文化品牌和旅游的融合能让这里再次繁华。
江西的河红茶、宁红茶、浮红茶是万里茶道上的三大红茶产区,为万里茶道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货源,其中源于铅山的河红茶是红茶鼻祖。乾隆年间时,俄国市场对茶的需求旺盛,福建和江浙的茶商都将毛茶运输到河口加工成红茶,由此也更加突出了河口镇贸易中心与河红茶制作技术中心的地位。
而说到茶,江西婺源的“协和昌”是第一座机械化茶叶精制加工厂,茶商俞杰在民国十八年时从德国引入了一套茶叶精制加工机械设备,开婺源机械制茶之始。而“协和昌”的重要产茶基地就是婺源思口镇的龙腾村及茶园。
来到龙腾古茶园,发现这里还保留着宁静的田园感,走在芦苇丛生的小桥上,清澈的水流过脚下,迎面遇到的是刚忙完准备回家吃午饭的茶农们。过了这条溪,便是茶树丛生的茶园。这片茶园是清代时期的老茶园,分布面积约7000平米。1915年时“协和昌”利用此茶园产出的茶叶所制的朱兰精茶和延村的“鼎盛隆”茶号精制的绿茶均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奖。
离开茶园,我们前往九江市。
九江坐拥长江与鄱阳湖的黄金水路,曾经作为全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这里经济发达客商云集。在水路交通时代,鄱阳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此设立钞关是势在必行。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江西巡抚在此设立了姑塘钞关,姑塘镇曾经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据《九江市志》记录,在清道光九年(1829年)时,九江的关税银两达60万两之巨,居全国榷关税额之首。
随着历史更迭,姑塘钞关也几经风云变幻,但最终令这里真正落寞的,还是近代交通格局的改变。铁路、陆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令水运的作用迅速下降,1931年,姑塘钞关被正式关闭。随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姑塘镇及姑塘钞关均被战火所毁,如今仅剩下一套由欧式楼房怀抱而建的院落。
如今这座孤单的建筑已经静静地伫立在烟波浩渺的鄱阳湖边近三百年了,它那茶色的墙体上好像每一块砖都储存了一段历史。门前的鄱阳湖水面上往来的船只寥寥可数,这条连通着中国南方与蒙古、俄罗斯的万里茶道,曾经驼马商贾往来不断,但如今似乎也只剩下了断壁残垣与只言片语。
安化古称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资水穿流而过,山水形胜、风光旖旎。
安化温暖湿润的气候让这里成为了茶树的理想生长地。自唐代起,安化就已产茶。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湖茶味苦而厚,更适于酥酪消化,对于边民有利,因此湖茶被正式定为官茶,而这湖茶即为安化黑茶。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至清朝时已经远销西北甚至广为出关销售至蒙古国和俄国。
要想了解安化茶,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在安化茶文化历史中占据有重要地位的地方——安化第一茶厂。茶厂位于资水中游的安化县城(东坪镇)东郊酉州,自古便是安化茶叶重要的加工、集散地。
安化第一茶厂现存的早期建筑群要追溯到清朝时期,制茶车间、仓库等均拥有百年历史,文化积累极其深厚,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座活的博物馆,也是湖南最早的茶学教育基地。
厂里备具文艺气息的锯齿形车间厂房,是根据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老飘筛车间,是当时苏联茶叶加工的常用厂房。车间锯齿状的屋顶和大窗令此栋建筑拥有很好的自然采光。车间内茶叶堆积如山十分震撼。
茶厂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就是那靠背式木制茶仓。茶仓始建于清代末期,不仅现在保存完好,并且仍在使用。百年木仓之于黑茶的意义,就像百年酒窖之于红酒,如今这里被称之为“国宝级茶仓”。即便是囿于厚木仓库之中,路过时那浓郁的茶香依旧更够在鼻中漾起层层涟漪。
安化的传统名茶以每卷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这种包裹茶的形态始创于清道光年间,晋商采购黑茶为了骡马运输方便,不得不减少茶包体积以节约运输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将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方式反而成为了一种象征与符号。
从鄱阳湖沿水路继续向西北方向而去,其实最先应抵达的是湖北境内。湖北是华中地区的茶叶产销中心,处在荆楚大地的汉口、五峰、鹤峰、赤壁、襄阳等城市,不仅产茶制茶,更有万里茶道上重要的水路港口。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宜昌武陵山区,这里生产的宜红茶在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后远销中亚和东欧,武陵山区也成为了万里茶道上重要的产茶区之一。
宜红茶在渔洋关汇集,并在这里加工,再经过水路转运出去,如今这里依旧保留着曾经的宜红茶工业遗址。
五峰精制茶厂遗址位于五峰渔洋关镇中心,是当时全国四大精制茶厂之一,最高时可精制红茶年15万公斤。上世纪90年代初五峰精制茶厂已停产,但是加工车间、捡茶车间、制箱车间、包装车间和毛茶、成品仓库等厂车间内设备均保留。
走进这里,时光仿佛还静止在那个年代,淡茶色石头墙壁的工厂厂房,明亮的高窗,寂静的车间,墙角的青苔,还有早已不再运转的机器……参观的当天正淅沥地下着雨,淡淡的泥土味道混合着厂房内那种特有的煤油味充斥着鼻腔,当年茶厂火热的场景随着讲解员的声音在脑海中悠悠展开,耳边似是响起了机器运转时的嗡鸣。
参观时接待方还特意准备了热热的宜红茶,一边品味茶香一边了解茶之历史,热茶驱走了降雨带来的寒意。
尝过了五峰的茶,还要去看看五峰的山水。团队一起游览了柴埠溪大峡谷自然风景区。游览柴埠溪时正赶上下雨,虽然视野不好,但云雾缭绕中的巍峨山峰看起来却更宛如水墨一般。乘坐缆车来到山上后,队员们集体吃了一顿特色的五峰农家菜,氤氲的天气搭配着温热的美食,这种体验也是此行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羊楼古巷青石幽,
洞庄百年木楼秋,
千载修得茶香绕,
观音泉韵洗风流。
羊楼洞古镇位于赤壁市区西南。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羊楼洞古镇开始培植、加工茶叶。到明朝,砖茶的制售更是独树一帜。
随着万里茶道的兴盛,羊楼洞成为了拥有200家茶庄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如今昔日茶叶贸易的繁华似已随时光散去,漫步小巷街头,青石板上依然印刻着深刻的车辙,宛如无声的历史颂歌。
羊楼洞是青砖茶的原产地,已有两百多年的生产历史。
“川”字牌青砖茶百年老字号品牌仍在。这一座前人辛苦建立起来的茶之宝库正以新的面貌迎接前来观光旅游的人,用味道,用触感,用景色去讲述曾经的故事,去展示新的未来。
虽然现在已不是采摘茶叶的时节,但是温暖的南方气候还是令这里的植物保持着翠绿。万亩茶园里,满坡的茶树显着深绿色,一眼看去心旷神怡。
离开羊楼洞古镇我们前往武汉汉口。汉口处于中国茶叶产区的中心地带,且拥有两江交汇、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茶叶均在此集散,是万里茶道上中国南方茶叶聚集地、集散地。
明清时期,因茶叶商业贸易的刺激,汉口逐步兴盛起来,“(汉口)街市每年值茶时,甚属盛旺”。汉口依靠便利的水路和陆路交通,一跃成为“万商云集,商品争流”的繁荣商埠。20世纪初,随着万里茶道兴盛,一大批新建筑在汉口落成。
抵达襄阳时早已入夜,因此未能来得及好好游览一番。一夜好眠后,第二天清晨我迫不及待地迎着朝雾随着这座城一起苏醒。
清晨的汉江边已经非常热闹,晨练的人们还有往来的行人在汉江与襄城城墙间穿行,历史与现代,就这样突兀又和谐的交融着,空气中薄薄的晨雾在阳光下渐淡渐消。
襄阳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商业文明延绵2000多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在万里茶道上,国内两湖地区的大量茶叶经汉江水道,在襄阳港进行中转,再长途运销到蒙古和西伯利亚等地。随着清代商贸尤其是中、俄、蒙茶叶转运贸易的日益兴盛,南茶北运的骡马和载回北方物产的大车在襄阳汇集集散,行商坐贾纷纷于江北樊城设立会馆。
“万垒云峰趋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襄阳也因此成为万里茶道上的重要水陆中枢和节点城市。今天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勘路之旅此行所寻访的20多个会馆、30多个码头就足以佐证当时的襄阳商业的繁荣。
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勘路之旅到此已走过4省,行程过半。苗苗和队员们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已经深深地被这条古商道迷住。我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的行程里还有怎样的风景和难忘的经历在等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