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典当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灯人称它为“典当里”。据载,余氏的祖先余爱山于明代万历年间自安徽休宁县迁来昆山千墩吴家桥开店经商,余氏具经营敛财头脑,收入颇丰。古时里人称“吴家桥”为玉溪,并称余氏为“玉溪余氏”。
“余氏典当”是由余爱山的第二代传人余尚德于清顺治年间在千灯镇上营建的徽派建筑群。余宅朝东落西,双排两行,建时沿河自东(过街)向西共有7进,现存五进。
第一进东为店铺,四开间门面,经营茶杂山货;第一进西四开间为典当铺;第二进是明厅“立三堂”;第三进为大堂楼,走马楼为住宅;第四进为小堂楼。第五进为当库。
整个建筑群有一明代大厅、五小厅、六幢楼、双备弄,前后左右构成“亚”字形“走马楼”,大小房屋120多间,千灯人称它“迷楼”。典当三面有高墙,可确保财产安全;后面是“更楼”,可为全镇防盗、防火打“五更”,具有警示功能。
余氏“立三堂”,风雨沧桑三百多年,依然如故。余氏家族,代代相传,后继有人,曾经是千墩镇上“南顾、中余、北叶”显赫的三大户之一,亦是人才辈出的礼仪之家、书香门第。
余爱山的第三代传人余国柱,于顺治丁亥年高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江西清吏司郎中;顺治丙戌年,余国柱和他的侄子余震元同入“科校场”考场,同登一榜,乡里传为佳话。
|
|
4.4 分
历史上,中国的南朝开始有典当的纪录,唐、宋时期最为发达,到了清朝,整个国家有二万多家当铺,而徽商和晋商是当铺的主要经营者。
千灯,就有一家徽商经营的当铺,名字叫:余氏典当,这家当铺是当时千灯最大的典当铺,位于千灯的北大街,它是徽商余氏的老宅,是正宗的徽派建筑风格,始建于明末清初,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余氏典当整个建筑群,共有七进院落,现在尚存五进,分别是:用来经营茶杂山货的...
阅读全部包含在千灯古镇的景点联票里,余家当铺有华东第一当的美誉,整个余氏旧居面积还是蛮大的,当铺的门面是再现柜台内外的情景,还有特别多的大大小小的算盘。
来到江南著名水乡千灯古镇,买了两张联票,其中的余氏典当是明末清初的徽商余氏老宅,是当地的最大建筑群,前后七进120间房,被称为迷楼。
余氏典当位于千灯古镇内,看名字就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当铺。其实这里是一个三进三出的老宅,临街是做当铺生意,内宅则是供主人居住和待客使用。从这个老宅的规模来看,在当地可算是豪宅了,想必主人也是当地乡绅,非富即贵。
余氏典当·立三堂,是千灯古镇的两座园林之一,亭廊山石厅堂都有,很值得买票一游。另一座是顾炎武故居。本名益泰典当,初为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文物局将其命名为“余家当铺”是不恰当的,此处仅是被租用的余家老宅,并非余家开办的当铺。
余氏典当在千灯古镇北面千灯浦大桥旁,室内布置着旧时代典当的陈设,陈列展示着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各种类型的算盘;是一处“算盘宝藏”,看看很有趣,也长很多知识。
从徐福纪念馆进入,一路从花园、回廊、备弄,兜兜转转,到了近门口,才知道到了余氏当铺,两个景点当年是不是一家?房厅太多搞不清楚了,只记得一个“三立堂”因为它是最奢华的,其他的比较朴实,从门窗的磨损处还能看到浓重岁月的痕迹,多为算盘、宝石的陈列室,第一进保留的高高的柜台,还是几个塑像。总之,没有导游带领,需要做一下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