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胡氏宗祠坐落在皖南绩溪县龙川村内,龙川又名坑口。胡氏宗祠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等的族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胡宗宪大修该祠。祠堂座北朝南,隔河有照壁,三进七开间,门楼原悬明代文徵明手书“龙川胡氏宗祠”匾额,正厅原悬光泽王(嘉靖帝叔父)题“宗祠”匾额。
宗祠建立在高1米的台基上,前后三进,由照墙、门楼、廊庑、正厅、厢房、寝楼及特祭祠等几大部分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展现了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然而,其空间布局虽讲究严谨均衡,但又求灵活舒畅;既服从自然环境而又能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的空间观念,构成龙川胡氏宗祠总体空间的宽松、和谐、舒畅、均衡的美感。这种建筑的空间观念正是徽派所有建筑类型的平面布局的设计法则。
前进是座22米宽的高大门楼。门楼前后两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结构严谨,布局匀称。梁面雕刻了各种精致的图案:中间的前一根刻有“九狮滚球遍地锦”,后一根刻有“九龙戏珠满天星”,两旁木梁则刻有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
中进为祠堂正厅,是举行祭典的地方。它由14根围粗达166厘米的银杏圆柱架着大小19根冬瓜梁构成。梁托上雕有彩云、飘带,中间镂有龙、凤、狮、虎。
正厅两侧,有高达丈余的落地窗门。每扇窗上截有镂空花格,下截有平板花雕,内容以荷花为主,有含苞待放、菡萏初绽,莲瓣盛开和花中带莲之别;叶有大卷小翻、平铺水面、舒展似伞和低垂若帽之分。画面上空间分别饰以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蛙跃荷塘、鸳鸯交颈、河蚌翕张等活泼形象,姿态逼真,妙趣横生,巧夺天工。后进是寝室,上下两档。门窗上雕有花瓶,采用浮雕和浅刻相结合的技法制成。
|
|
包含于龙川景区内,通用龙川景区门票。
4.3 分
胡氏宗祠,始建于宋,集徽派砖、木、石三雕为一体,尤以木雕最为精湛,可谓是“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称“江南第一祠”
这里的村民大约有80[%]的村民都姓胡,胡氏宗就在村里,票价80说实话,感觉票价有点高,宗祠不是很大,陈设也感觉不是那么的考究。胡氏宗祠坐落在水街上,街上很是热闹!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大坑口村。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25年,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的族祠。宗祠的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4大部份,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优美境地等画面为立意构图。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宗祠是一个家族的族徽,徽州人寻根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徽州人在与同姓人交谈时常用的一句话就是“都是一个祠堂的”,可见祠堂在寻根之旅中有标志作用。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里人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扩建。悬挂在宗祠正厅上首的匾额书有“宗祠”两个大字,上款为(明)“嘉靖丁未年(1547)”,下款是“光泽王书”。清光绪四年(1878年),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再次重...
胡氏宗祠规模比一般族姓祠堂算是较大的,建筑气势宏伟、庄严、有规制,祠堂内一些老物件还在,建筑上的木雕、石雕、砖雕比较完整,应该是历史比较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