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全长近1.6公里,是老北京较长的一条胡同。1860年之后,这里便成了使馆区,各国公使馆、外资银行、邮局、医院等纷纷进驻。你可以来此领略这些西洋风格的建筑外观,回顾那段腥风血雨的近代历史。
逛东交民巷是一种享受。原花旗银行大楼现在是北京警察博物馆,如果你是警匪迷或是《越狱》的粉丝,里面的陈列可以满足好奇心。东交民巷和正义路的交叉口,暗红色的洋楼目前由中融集团所在,但原先是日本正金银行以及作家张恨水创办《新民报》的旧址,古堡式的建筑外观别具一格。你也可以去圣弥厄尔教堂里静静地坐一会儿,许个心愿,或是参观日本公使馆和法国邮政局的旧址。
|
|
无需门票。
四季皆宜。
公交
1、乘坐41路,60路,到正义路南口下车步行79米。
2、乘坐59路,723路,729路,8路,9路,特11路,到正义路 下车步行186米。
3、乘坐44内环,44外环,723路,729路,9路,特2路,到台基厂路口西下车步行235米。
4、乘坐103电车,104电车,201夜班,211夜班,41路,到台基厂路口东下车步行359米。
5、乘坐44内环,44外环,673路,729路,8路,9路,特2路到前门东步行460米。
地铁
乘坐地铁2号线至【前门】站,出站后向北步行至广场东路,即可找到东交民巷西侧起点。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现存建筑有法国使馆、奥匈使馆、比利时使馆、日本公使馆和使馆、意大利使馆、英国使馆、正金银行、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俄华银行和国际俱乐部及法国兵营等。现存建筑均保留原状保持二十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用清水砖砌出线脚和壁柱,砖拱券加外廊,木结构角檩架,铁皮坡顶。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东交民巷天主堂,又名圣弥厄尔教堂、法国教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东交民巷天主堂以其正门上方精美的天使造像而闻名。
知道东交民巷是个偶然,只是睡前十分钟随手翻了一个公众号看到了这个名字,5秒钟就决定了明天要去这里,然后深深的感谢自己做下的这个决定,让我邂逅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
我是从世贸天街出发去的,坐9线公交车,东交民巷附近交通很方便,有地铁站(具体是哪个线路我忘记了),公交车也很多,从主路上下车了1分钟就能走到东交民巷的开头儿处,是一家医院,刚进入这条巷子人会比较多也没什么风景,不要急,继续...
阅读全部这片区域可是当年很洋气的地方,当然也是令中国饱受耻辱的地方。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这里设立使馆,所以这里是老北京的使馆区。现在走在这里除了幽静还能深深感受到这里透着的历史文化韵味。高考前的那一年曾经住在这里,那时的感觉除了幽静就是安全。四处尽是国家机关,最不缺的人群就是武警、便衣、士兵。法国邮政局旧址,当年这里建立了使馆区后,为了方便外国人的居住...
阅读全部我是从崇文门下车开始走,那边是东交民巷的开头,从同仁医院开始,
不过拍照的话,前面那段没必要,可以从这边开始走,教堂旁边台基厂有一家奥华餐厅(老张记)和奥华小吃(就在教堂隔壁),据说天津菜很出名,尤其是煎饼果子,但我进去的时候看到人很多,所以我也就没进去了(我就是那个排队会影响食欲的人)。
圣弥额尔天主堂是一座法国教堂,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东交民巷15-17号,原法国使馆的大...
阅读全部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
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命令入城仪式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从此洗刷了50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所有的...
阅读全部看游记这儿很美值得去,可结果哎……听我慢慢道来
东交民巷:原始馆建筑群,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听着美不?
我们从天安门广场东侧入口进去,走了老远过了两个街口也没见到个鬼西洋建筑更别说教堂了,唉呀妈呀,我的脚我的腿……
JJ问我接下来去哪里。
其实楼主真没计划,这可能是我最随性的一次行走,就是瞎逛。想看点儿老东西,又不愿往人多的地方挤。于是照例往前走,溜达到东交民巷去看看。
开篇滴时候我有说过,庚子之乱,东交民巷是有着火和血记忆的地方。
现在看看这里,又分外觉得岁月静好,谁能想到百年前此地正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大名鼎鼎但是一直没有来过,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自走走。 连着几条胡同,都很有来头,比如三条,从胡同口嵌的牌子上能看出来,然而走进去除了路窄并感觉不到什么。深墙大院,在外头看不出所以然。 走到东交民巷的时候遇到一个本地收废品的大叔很热心地说,没啥可看的啦!都拆了,就这个教堂啦!可惜现在也关了,不能进去了。
有清一代,东交民巷那里小河流水,垂柳依依,是个让人流连的好地方。当时吏部、户部等衙门都设在那里,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博物馆所在地。再往东一点儿,清朝设了会同四译馆,就是培养译员以及招待外国人的地方,像高丽、琉球、暹罗等地来北京进贡,就都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