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城武汉,探寻这座城市记忆,不是一头扎进故纸堆,而是登上一艘长江上的蒸汽游船。
汽笛鸣响,穿上旗袍,恍惚回到风华绝代的老武汉。每一层船舱,上演不同的故事,观影的人,又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知音号”的舞台是别致的。它的主剧场“知音号”,以20世纪初民生公司的江华轮为原型,而且这艘120米长的游轮可以在江上自由航行。除了这座“主剧场”,整个码头都是《知音号》的舞台。
在趸船等待进入“知音号”观剧的时光,也不同于其它演出。码头趸船上设置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格的水塔、吊车和绞盘等老码头常见物件。这些设备都是按照当年的老照片原貌复建,并使用了电影做旧工艺处理。让观众登上码头那一刻起,就仿佛被拉回百年前的汉口大码头。一场大戏还没开锣,观众已浸入“看剧模式”。
大多数戏剧中,观众都是通过一个视角、欣赏同一个画面、同一个故事。这种传统的观剧模式,在“知音号”被创新。知音号有3个登船口,分别位于一层舞厅、一等舱室、二等舱室。随着汽笛声响,知音号启航,全剧在一层舞厅、酒吧、二层、三层所有区域同时开始。这意味着游客进入“知音号”的入口不同,欣赏这部大剧的起点也不同。
在不同的视角下,观众可以看到曾经叱咤汉口的地皮大王,因为洋人入侵土地尽失,他决定发表一份联合声明唤起民意,向洋人抗议;久经沙场的战地记者,却再也找不到曾经深爱的女人,而书桌上有记者的手稿;乱世中不得不嫁作他人的戏剧名伶,她在自述中还会穿插一段昆曲……
在船上不同的情境中,家国情仇、相聚别离,仿佛上演着一场名为“看透”的旅程。而走过这些支线故事的游线,游客最终会汇集到主故事的起点,再欣赏《知音号》主角间的悲欢离合。
作为“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的总导演樊跃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看”,还有身临其间、置身其间的“浸入”式欣赏体验。
《知音号》演出全长108分钟,随着汽笛响起、游轮驶离码头,全剧正式开演。在“知音号”上,并没有观众席和舞台区的概念。
一旦登船,观众和演员进入同一个角色——船客。演员藏在观众之中,观众身处舞台之中,大家一起完成一幕幕演出。
|
|
成人票:平日:228元/人,周末及节假日:298元/人 学生票:平日:140元/人,周末及节假日:180元/人 儿童票:平日:120元/人,周末及节假日:150元/人
地铁
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或乘坐其他轨道交通线路后换乘轨道交通1号线,至【三阳路】地铁站B出口出,步行至知音号码头。
乘坐地铁2号线或6号线,由【江汉路】地铁站C口出,转乘其他交通工具至三阳路江滩至知音号码头。
公交
乘坐1路、30路、212路、248路、408路、527路、606路、793路公交车到【沿江大道三阳路】站,至国际友谊林片,入江滩知音号码头。
公交车
乘坐1路、30路、212路、248路、408路、527路、606路、793路公交车到【沿江大道三阳路】公交车站下车,步行约5分钟至知音号码头。
自驾
知音号码头位于汉口江滩五福路—四唯路附近,可驾车沿着沿江大道行驶到国际友谊林停车处,步行约5分钟至知音号码头。
4.6 分
来武汉的话一定一定一定要去知音号,价格虽然有点贵但是非常值得的,中间激动感动到哭了😭里面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的故事,作为船客去聆听,去感受上个世纪的繁华与忙碌,还有无数的相遇与错过,下次再来武汉的话一定会再观看一次的
非常值得一去。能感受到民国时期的生活。不知道为什么,站到岸边等待登船的那一刻,突然有种鼻子酸酸的感觉,可能是突然感觉到回到民国的感觉吧。具体就不剧透了,总之值得体验。
2020年跨年在这里度过,尽管武汉很冷,但女士们依旧穿着民国时期服装美丽冻人。时间长一些,有点心小吃,三层夹板的音乐会移到一楼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