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1
- 收藏21
- 评论7
- 赞65
+1
出发日期/2012/08/10
天数/14天
玩法/美食
过去的一年里毕业旅行始终是个痛,因为去年毕业以后暑假要读坑爹的雅思,没能赶上两拨去西藏的毕业旅行队伍,小喵说明年等她毕业了一起,补上这趟藏地之行。
终于一年过去了,小喵毕业了。5、6月忙着下半年去德国的事情,各种头疼的审核没完没了,眼看着似乎假期的远行又要泡汤,好在审核以始料未及的超快速度通过了。7月中递了签,算了算等签时间,刚好卡在8月中。不管了,马上准备出发。刚巧老妈本来约的新疆行的伴儿有事去不了,小喵说一起去啊,就来跟了我们,组了这神奇的三人团。
物品列表(以我为例):
冲锋衣(带抓绒内胆)X1
长袖T恤X1
长袖衬衫X1
短袖(可作睡衣)X2
牛仔裤(厚)X1
速干裤X1
睡裤X1(火车上可以用/海拔高气温低时可穿在外裤里面e.g.纳木错)
简易拖鞋X1(火车上穿,否则脚易变肿/旅馆洗澡时也可用)
登山鞋X1(在户外店买冲锋衣时搭配超优惠购得。其实不去恶劣山地则不是必须)
毛巾、内衣裤若干
便携洗漱洗浴套装X1(虽然很多人说在西藏不怎么用洗澡,但是我们确实天天洗。。)
多功能头巾X1
宝丽来偏光套镜X1(对戴眼镜又对墨镜夹片无感的人适用)
保温水杯x1
三脚架X1
NIKON D80相机 X1
16G SD卡X1
8G SD卡X1 (备用)
雨伞X1
攻略/路上读物x2(带了《藏地牛皮书》《转山》怕路上无聊,事实证明不需要)
60L背包X1(分摊妈和小喵的东西/为从西藏带东西回去留足空间)
保险起见药品能配的都配齐了,事实证明无用。只要心态好,高反不是问题。除了西洋参含片、维生素C片和红景天胶囊,其他药品在藏期间基本没动过,偶尔觉得喉咙难受怕感冒可以泡杯板蓝根。
另:小喵和妈还有带防晒霜和补水面膜。零钱需要多备,拜佛、上公厕、施舍都用的到,且他们不收硬币。
下午坐车到上海,晚上7点半准时开拔。买的是火车硬卧票,车厢环境还不错。相比软卧,中上铺坐不起身,电源插座资源紧张而已。空调很冷。
对铺是参团的宁波人。很HIGH的一个年轻妈妈。
夜里过了无锡、南京、蚌埠和郑州,睡的不是很熟,听到各种搞不清铺位的吵闹。
这一天都在火车上。上午10点多到了西安。西部的山确实与东部的丘陵大为不同,看到这些山,不由得就想到中学时美术课上教的披麻皴。大山大水,列车线经过无数个隧道,经常是刚出一个隧道,马上又钻进了另外一个。下午时据说傍晚将到兰州,几个人满心幻想着能以热腾腾的拉面为晚餐。
越行向西日落越晚,终于在大太阳里到了兰州站,下车一看才发现站台上卖的各种食物里完全找不到兰州拉面的影子。好吧,鸡腿、饼子、玉米也是顿晚饭。
出了兰州,列车在轨道上停了好会儿,原定7点到的西宁,因此也就迟至8点多才到。到站时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传说中列车线经过青海湖时能够望到的湖面,这样也就泡了汤。悻悻睡去。
到了平措康桑青年旅舍,三人间330一夜。碰到前台老乡,免了会员卡费,又刚好碰到有人带了一大捧玫瑰冲进来据说是要求婚!平措真是太让人感动的地方啦!进了房间,设施很一般,满墙的留言很有HOSTEL的特色。
过了在建的时代广场的路口再往前行,到前台推荐的松城小吃吃了早饭,有粥、面条和包子,价格也是不便宜。
兴冲冲过了布宫的安检,走走停停拍拍照,走到东门(参观入口)时看到了已经排的长长的队伍,听到队末有人说前天晚上2点来排队才拿到的预约券。大惊啊!赶紧赶到西门外,没有一点排队的迹象嘛。进了西门,发现预约窗口已经关闭了,工作人员说,你们9、10点钟来还想有预约券吗?!好吧,第二天游布宫的计划泡汤!
从西门出来碰到了代排的大学生小黎同学,代排一张100RMB。要了号码,方便联系。
中午1点多,我和妈去平措新楼楼顶的老鱼饭局吃了中饭。果然是能看到布达拉宫的餐厅啊,视野很好,味道尚佳,价格略贵(不过后来就习惯这种价格了)但是上菜比较慢,服务员好像弄大不拎清。等给小喵带的外卖面条等了好久。
回到旅舍5点多,决定出发去我们在拉萨的第一个目的地,八廓街!
出了平措一直向南走,很快就到了大昭寺附近。
要进八廓街先要进大昭寺广场,又要过安检,在西藏就是各种安检,尤其是在雪顿节临近的时候。早就听闻八廓街是各种小商品汇集之地,进入大昭寺广场就发现广场上也摆了各式的摊位,很是热闹。广场的地面是大尺寸的石板,也许是人气旺盛的关系,已经被磨的平整发亮。广场尽端即是大昭寺,寺前高高立着两根裹着经幡的杆子,不知为何脑中一下反映出的却是耸立在图拉真广场上的那根图拉真纪功柱。我们按着顺时针的方向进入八廓街,两边都是摆摊卖各类货物的摊贩。商品的门类很多,有转经筒、各类饰物、佛珠、披肩围巾、藏式服装、藏式面具、藏香等等,总之都是很有民族风味的东西。街上人很多,一半是游人,另一半则是藏民,记得这里也是一条著名的转经道。
走近大昭寺,这座闻名遐迩的寺庙和印象中的寺院很不一样,因为它不似中原汉族建筑有那么明显的进落式和主从关系,建筑主体石质,较之全木结构更易建成多楼层,所以第一进的正立面就出现了高大的形象,而且左右不对称。同时,除了几个铜质殿顶,寺院房屋多平顶,这也就在外围立面上没有了我们习惯的大歇山顶,加上极富藏式特征的窗檐窗洞处理方式,看上去就特别的EXOTIC了。大昭寺的门口有很多的信众在磕长头,特别特别虔诚的感觉。
在大昭寺侧门的预约处约了第二天上午9点半的参观。(大昭寺上午的参观需要提前一天预定,过了中午11点半就可以现到现买票进入参观)
拐了两个弯,街道的尽头,白色的建筑群里出现了一幢土黄色的三层楼小房子。玛吉阿米!
我和小喵先是兴奋了一会,跟老妈解释了一下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的故事,然后就冲进了玛吉阿米。这时正值高峰期,二楼的等候区坐满了人,并且要求每人最低消费60RMB。想到后面有预订就在这附近的旅馆,过来很方便,就放弃了晚餐在玛吉阿米解决的打算。
由大昭寺广场出来,向北走到藏医院路,没多久就看到了雪域餐厅的招牌。人已然是不多了,进去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了休息,点了菜,也没有特意点特别藏式的餐点。另外还点了一壶酥油茶,据说有解除高原反应的效果,有上菜的速度还是可以的,味道也不错,米饭也不像之前吃的别的店里那样半生不熟,都是粒粒炸开的,很香。价格适中,性价比还是比较可以的。
因为雪顿节期间不接受预定的关系,之前在网上订平措只能预定两夜,第三天的价格上涨,于是我们一早在平措房间里涂了鸦留了爪印,就出发先去位于八廓东街巷区里翁堆兴卡路3号的热玛嘎布旅舍,然后打算取道八廓街赶在预约时间之前进入大昭寺。
八廓东街是拉萨古城的旧城区域,街巷建筑很有味道,但就是巷道蜿蜒曲折,好像迷宫一般,问了好半天路才找到旅馆。入住房间,条件比平措要好,价格也相对便宜一些。(三人间260RMB)
终于在预约时间超过5分钟的时候到了大昭寺门口,拿出预约单一看,昨天的工作人员给我们登记的是9::40,这倒是刚好。大昭寺的门票比较贵,85一人,学生证无效。排队由正门入,经过大门前的小凹型空间,隔了一个长夜,这里依旧满是对着主殿方向长拜的藏民,给人一种似乎在此跪拜的信徒从来不分昼夜黑白永不停歇的感觉。进入第一进的入口殿内,瞬间压暗的光线照射的壁画散发出宗教神秘的味道。过了一个弯,转到正殿前庭,这里排满了等候进入主殿的人群。方形的庭院周围挂着绘有金轮、羊和八大法器的帷帐,从庭里抬头可以看见四周房顶耸起的铜质镀金顶。我们在这院里正在讲解的几个旅行团中选了一个悄悄跟上去蹭导游,事实证明此举是很明智的,后来听到了许多故事。
在庭院一侧再次过了一道安检,正式进入主殿。大昭寺的主殿与内地的寺庙主殿有所不同,在大殿的墙上还开有挂着铁链的许多门洞通往各个小殿。参观和朝拜的人流分两股,都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参观线围绕主殿正中的喇嘛做功课的区域,只能看到殿壁上供奉的佛龛,藏民朝拜流线则贴着殿壁行进,可以进入外围各间小殿。佛龛里供奉的有宗喀巴大师、千手千眼观世音、历代达赖喇嘛、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等听说过的人物和更多以前没有了解的藏传佛教人物,龛前安静地燃着的酥油灯,明明灭灭。藏民都会自带酥油壶,往灯槽里加酥油。
殿内的柱子都包着布帛,据说布帛内的柱子上插了很多朝圣路上牺牲者的牙齿。裸露的柱头和梁架,满是精美繁复的装饰,虽然古旧,已然弥漫出虔诚的信仰。绕行半圈,到达殿内主供堂前方,这间堂内供奉的便是由文成公主带入藏地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由大殿内一角的楼梯向上走,便来到了主殿二层平台,楼梯间的墙壁上绘满了精美的唐卡,传说是由达赖喇嘛的御用画师精心绘制多年完成。向前至第一进的屋顶平台,可以平视到主殿金顶,可惜我们到的时候金顶正在维修,只能看看施工布上打印的金顶了。阳光刺眼,天空高远,红白黄三色铺就的寺院建筑特别纯净。从这里的屋顶可以看到周边的大昭寺广场和八廓街旧城区白墙红饰错落有致的建筑。在这里,视野所及,没有高楼,旷朗苍穹下,最瞩目的仅有远处红山上依山势高高拔起的布达拉宫。
出了大昭寺,顺着涌动的人流,我们又一次漫无目的地徜徉在八廓街头。远远地再次望见那座黄色小楼,抬表一看,已是中午11点多了,不妨再去那碰个运气。
上了玛吉阿米的二楼,厅里闲坐着几桌客人,待我们坐下,倒也是全坐满了。服务员告知,11点半才开始点菜用餐。于是放松下来,边看菜单边打量这曾经诗人喇嘛与情人幽会的浪漫之地。玛吉阿米的室内色调总体较暗,窗框、天顶和桌椅都用的是深色木材,加之窗外亮的发白的日光,更显得室内幽暗了一些。倒是挂了各式照片的墙体刷成了黄色,餐桌上也镶有黄铜饰条,摆上明黄色繁纹花式餐盘,在明快色调时也提了些精致浪漫的气氛。翻开菜单,价格偏贵,但是早有耳闻,也就有了心理准备。小喵了点了几个之前做准备功课时就看中的餐点(可惜酸奶蛋糕还是没有),就跑去书架上拿留言簿准备留墨迹了。后来反倒是点完餐的老妈先在簿子里给老爸留了感人的话,小喵看了感动的不行。等我们都写好了情话,菜也就上来了。装盘还是比较精致的,味道也都不错。
从玛吉阿米出来,回了一趟在拉萨大清真寺附近的热玛嘎布旅馆拿了早上忘带的红景天,就出发找去色拉寺的交通方式。手机上查到就在清真寺边的林廓东路上有24路公交直达色拉寺。走了半天才找到车站。24路是从哲蚌寺到色拉寺的公交线路,还途经药王山、博物馆、罗布林卡等重要景点。对着站牌拍了张照,以后想去这些点了就坐24路!
上车人很多,乘了约莫半个小时,到了色拉寺山脚下。远远看到半山腰上黄色的建筑群,小喵顿时又无力了:又要爬山了!顶着下午两点的大太阳,我们慢慢往山上走去。走了大概200米,例行过了安检,就到了售票处,票价50,学生证依旧无效。
色拉寺的规模还是蛮大的,据说全盛时拥8000+僧,整个寺庙就像个小镇子,不愧为拉萨三大寺之一。沿着浅色石板铺成的主路向前走,能感觉到山的坡度。天蓝,白色的寺院建筑就特别纯净,沿大路有些矮树,可以提供一些荫蔽,只是空气里始终弥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臭臭的味道。
我们始终沿着大路走,没有拐进旁边的小岔路。大概走了几百米吧,坐在路边的人越来越多,老妈和小喵都吃大不消了,于是也找了个在大树下的有警察叔叔站岗的路边阶梯坐下休息。我看阶梯的那头再走个几步有个佛殿样的建筑,就走过去看。一看,殿门紧闭,外面能看到的梁柱檐部等构件都装饰极其精美,一根柱子上挂了个牌子,写道:色拉寺主殿内拍照收费。原来是色拉寺主殿。。。正在维修,没有开放。在大殿一侧有个阴暗的楼梯口通往二楼,刚好有几个搬运修缮大殿木料的藏民经过,都是年纪轻轻20岁左右,见到我就不住地说扎西德勒,我便问能不能上去,其中一个说可以,然后向我讨香烟,我说没有香烟,他说有钱吗,掏了几个零钱给他,就蹭蹭蹭地跑上楼去了。木质楼梯很陡。上到二层,也是一个屋顶平台。主殿的坡顶整体向上抬起,留出一圈采光窗的位置。从采光窗看进去,殿内正在施工维护,主供佛像也被布包了起来,地面上光溜溜什么都没有,殿内一角悬了盏白炽灯,冷冷清清。向殿后去绕了一圈,门都关着,就下了楼,回到妈和小喵休息的地方。到了2:45,我们就到辩经场门口等候,那里已然等了许多各国游客。3:00辩经场准点开门,进去便是一个种着几棵大树铺满白色小石子的院子,看上去就颇有禅味。待游客大多沿院墙根坐下,辩经的僧人开始陆续进场。喇嘛红的僧衣、古铜色的皮肤、白色的石子、暗绿色的树,构成安定虔诚的气氛,感觉似乎这些色彩自从宗喀巴大师弟子绛钦却杰开寺以来就从来未曾改
按照本来的行程安排,今天是去林芝。路上需要8个小时,于是一早出发到东郊客运站去乘车。买了商务车的票,160一张(小车是180,大车140,商务车属于中型)原本是8点50出发,但是坐满就开,我们8:20就出了站。
再次感受到了藏族司机的勇猛,一路车子开的飞快,路况不是很好,超级颠。
一路上风景很好,特别是公路开始和尼洋河并行以后,那河水蓝的,让人心情大好,根本就忘记了颠簸。
入住小马家,才4点。小马哥小两口推荐我们可以马上去下大柏树。说是不远,也就2公里最多3公里的样子,走路去也成。我们把行李丢在小马家客厅里就出了门。抱着试试的心理拦了辆出租车,说去大柏树,黑心司机报价30还不肯降,果断唾弃之。三个人就沿着爬山公路往大柏树方向走去。
眼看着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了,没有任何指示牌,问了几个人都说不远了不远了。找了个看上去很当地人的当地人问:师傅,大柏树还有多远啊?师傅说:这里就是大柏树啊!我们:!!哪里哪里?大柏树是个景点啊!师傅:我们叫这块地就叫大柏树啊!我们:……!又走了10分钟,还是不见影子啊!远远地看见有片正下着雨的云往我们这边压来啊!赶快抓了个骑车经过的小伙子问路,他居然说还有1公里!崩溃!加快看到前边路边有卖林芝西瓜的,问了问,依旧是不远了。不管了,坐下先吃瓜!
吃完瓜,恢复了点受伤的心情,继续向前走。终于在又走了5分钟后看到路边有块牌子弱弱地指向一条岔路,由此进200M到世界柏树王园林!再也不相信距离数字了有没有!但是来都来了,而且屁股后面还跟着大朵下个不停的雨云,只得硬着头皮往这条充满了牛屎气味的小路里走进去。也不知道又走了多少路程,癫狂状态的我们终于看到了立在前方山脚下的几株巨大的柏树!
公路沿着尼洋河畔和雅江江畔,浅蓝色的尼洋河水、浑浊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水和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岭一路相伴。途径了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江河汇流之地,也路过了雅江边的林芝机场,行过一半被羊群堵过路,在景区山下的一个兵营前还因此地靠近中印边境被收了身份证,最终到达南伊沟已经是上午9点半多了。
马叔去年参加了系统里在南伊沟组织的骑车比赛,拿了头名,奖了两张门票,可惜已经过期。刚好他女儿与我和小喵年纪相仿,就说我们是她女儿的大学同学,来林芝游玩,和景区管理人员打了招呼,搞了优惠。(原价要210一人。多谢马叔啦)一路开去,在路旁奔流的南伊沟河水、高大树林覆盖的山坡、间或出现的高山草甸,是视野中的主要景色。因为之前汶钺同学的大力推荐,心理期待较高,加上较贵的门票原价设定,来了之后略有点小失望。深入约10公里,便到了车行道路的尽头,再往前,就是仅能人行或者骑行的小土路了。考虑到下午去鲁朗的行程,我们没有再向前行。在放牧着牛、马、藏香猪的草甸里转悠了一圈就准备回程。这里的景色还是比较舒坦的,和原先见到的高原其他地区的干涸荒凉比起来,更多了许多绿色,故林芝有西藏小江南的美誉。需要指出的是,去年汶钺同学一行来的时候,南伊沟是可以租单车游的,现在开始已经取消了这项业务,原因的话听马叔说是管理处表示景区内常有野兽出没,怕伤及单车深入的游客,所以现在都是要从景区门口换乘游览车进入,当地人陪同的九座以下小车可以进入,司机免票。
中午回到八一镇上在马叔推荐的土豆饭店解决了午饭。价格便宜,环境好,味道佳,是到西藏以来最舒坦的一餐了
走走停停,下午4点45终于到了鲁朗牧场。近处朴拙的木牲栏、红白蓝黄的风马旗、开着各色小花的草场上放牧着慵懒的畜群,远处深色的云杉松树林云霭缭绕,更远处雪山上银装素裹,真是一片世外桃源的醉人景象。
看着美景,但其实我们的心已经飞去石锅鸡那儿了。18::20的时候,我们终于来到了日夜思念的石锅鸡店。这时,鸡已经在黑黝黝的石锅里炖了好久了,泛着黄色的油花。透过浓浓的汤汁可以看到锅里摆了各种药材,最神奇的就是手掌参了,小喵夹起一块看,眼睛都看成了斗鸡眼哈哈。撩掉了面层上的一些油花,鸡汤就突突地沸腾了起来。加了些菜进去,我们就开始捞鸡肉吃。石锅鸡果然名不虚传,不说浓浓的香味,这炖了这么久的鸡肉,除了汤鲜,肉质居然也还是超级嫩,沾上店家秘制的酱料,绝对有不虚此行下次再来的强烈感受!马叔说他也买过几个石锅,配上相同的食材佐料,但是就是出不来这么正的味道,问店家,店家只是笑笑,又给了马叔一份石锅鸡的食材包。
经过林海后心中念着石锅鸡,无意回头一望,竟然看见一座巨大的雪山悄悄出现在车子后方的树梢头上,心中一颤,难道是南迦巴瓦!?问问马叔,他也说不好,速度查手机地图,但是怎么都刷不出来,到底是不是啊!?小心肝儿那个抖啊!速度让马叔在前面一个开阔且能看见这雪山的路边停下,掏出单反,是驴是马拉出来溜溜,是不是南迦巴瓦,拍下来再说!一开开关,傻了,喵了个咪的,相机没电了!眼睁睁地看着在云海里的它,却拍不下来,用手机拍,由于前方树木较多,老对不好焦,拍不清楚!马叔安慰道,前面还有无遮挡的路段,应该还能看见的。死马当活马医,速度滚上车就让马叔带着我们向前飙。眼睛死死盯着这座雪山。转了个弯,终于到了没有树的路段,就等能停车的开阔地儿了。老妈突然说,后面那个是什么,好像也是雪山啊!眼神一斜,我和小喵顿时整个人都震颤了。那一座更为庞大的白色雪山,仿佛那铁达尼号,破开迷雾,从冰山中悄无声息地驶出,静静地泊在那里!那巨大磅礴的三角形白色山体,不是南迦巴瓦还能是谁?!这中国最美的山峰!周围的云,如丝如絮,仅仅散开一会儿,眼看又有了聚拢的迹象!从震撼中清醒过来,速度超抄起老妈的CANNON卡片机连拍数张。可惜山尖峰顶已被云雾再次遮掩。
不像南伊沟需要开车游览所以司机免费,卡定沟并没有这个政策,所以司机就在停车场等我们。小喵开玩笑地说,叔叔这里门票你送我们吗?司机师傅则表示他已经让我们搭车并且免费来了这卡定沟(本来到景点是要收费的),然后反复强调没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显得很不幽默。不过卡定沟的门票倒也不贵,20一个人。这里主要看点是卡定沟天佛瀑布。因为今天的天气本就雨雾霁霁,黑色岩石的山谷里也绕满了浓浓的云雾,显得很仙境。沟里的植被与在鲁朗时看到的差不多,也都是些松杉类的。游客很多。同行的那个客人王哥也是退伍军人,复员后搞金属勘探工作,出长差在西藏便趁了闲暇假期出来游玩拍照,随时随地背了个三脚架很是专业,据说在珠峰大本营苦等4小时终于拍到了世界最高峰的真面目。
车子又开了快一个小时,天开始下起了雨。将近11点20的时候车子向路边的一个停车场拐了进去。司机师傅表示这个是他附送给客人的一个景点,格萨尔古堡,问我们要去看吗。依旧本着来了就别错过心态的我们觉得还是看一下吧。师傅拿出两张票说他这儿有现成的票可以卖给我们,100一张,我和小喵学生价,就两个人买一张就成。冲着格萨尔王的大名,我们就向师傅买了票,进了去。
格萨尔古堡,是在尼洋河畔一片山边的高地上耸立的几座残塔及其附属建筑的遗址,据说已有千年历史,最早原有7座高塔,现在只剩了5座。
从现存的塔看来,当时的施工工艺很高,仅用片石垒叠,竟能达到约莫5-6层楼高的高度,当真令人惊叹。而与此同时,雨,也在不停地下着,整个古堡区静静悄悄,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和乌鸦不住的叫声,空气中弥漫着属于牛粪和在铁笼里饲养着的孔雀的强烈味道,路边可能原是堡垒营房的残垣边坐着一个肤色极黑的藏民老妪,嘀嘀咕咕地向我们不知在说些什么。小喵和老妈顿感惊悚,直叫坑爹,只想快点逛完这荒草丛生的阴冷之地。走过一座塔楼,只见塔下有个门洞,有幽幽的天光从中透出,这座塔楼应当是能进入的。但是此时被这阴森气氛渲染下的我们只是更觉诡异,快步走过。
仙足岛上有好多家庭旅舍。之前因为汶钺同学的强烈推荐,我们在网上定了图南居家庭旅舍。老板给的地址是仙足岛东区9号,但是我们怎么都找不到,最后老板出来接我们,原来就在下桥后右手边的藏式排屋小区内。
图南居的环境不错,一进大门就是开满格桑花的花院。旅舍主体是一幢二层藏式平房,带了两间一层的厢房,我们定的三人间就位于厢房里。和八一镇上的小马家一样,图南居的三人间和多人间也是不带独立卫生间的(多人房还好,因为卫生间就在二层主楼内,在花园内的厢房三人间若是半夜或者雨天上厕所就比较麻烦,因为没有连廊与主楼相接,需要露天走几步才能到)。由于我们从第一天平措开始就不知畏惧地天天洗澡,所以再次遇到无独卫就比较尴尬,于是申请了次日换到主楼二层带独卫的大床房。
主楼一层的前区是一个较大的会客区兼作前台区域,白色木材框架的玻璃房,摆着各种沙发、桌椅、电视和电脑。住店的客人基本上都是年轻的旅行者,晚上罩在纸壳吊灯晚上发出暖暖光线下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氛围很是轻松。
主楼里出了旅客还有多只小动物,就是汶钺同学自去年来过以后就心心念念不忘的肥狗金毛拉子及其女儿小毛,黄猫木木,还有似乎是今年刚入住的一窝小灰猫了。出了木木神出鬼没只见过一次外,其他常见的几只小动物都可爱好玩得不行。拉子小毛会握手,说握就握,让换只手就换只手,听话得不得了,怎么弄它们都是巍然不动一副天然呆的样子。小喵一来就跟它们玩的乐此不疲,一人逗俩狗,大有一副马戏团开耍的样子,同时为了讨好它俩也花掉我们原本买的准备当做第二天早饭的面包一只。那几只小灰灰则是喵小鬼大,一刻不得安生,最后统统被关进笼里。
安顿好了之后,我们便在周边找地方落实晚餐了。由于是雪顿节期间,好多商铺都关了门。最后我们在江苏路上一家叫做满斋餐厅的看上去比较干净的餐馆解决了晚饭。点了酥油茶、牛肉面、藏式包子和抄手。原本一直搞不清楚抄手是什么,端上来一看才发现就是类似于大馄饨的面点。菜点做的都还比较精致,看上去都加了很多红油,一副很重口味的样子,香倒是很香,但其实只是麻辣却不咸。价格适中略偏贵。
7点50到了西门的预约处,大门外已经排了一串的队了。西门预约处排队分两条,一条位于大门外,逐批限量放入大门内,而大门内就是预约处了,另有等候取预约票的长龙一条。我们加入门外的等候队列,也不要多久,就排进了大门,看到了大门那一侧望不到头的排队等拿预约票的队伍。不禁为那天我们快10点才来等票的行为感到汗颜。布宫每天放票700张。要求都需本人亲自前来,但只要派一人持多人身份证排队即可,最多可取连带自己算进在内的4张预约券,因为取预约票时会要抽查身份证所有者有没有在场,所以为了您的行程着想,保险起见,最好是本人就在一边候着(反正只要8点开始发预约票时到布宫就行了,也不需要很早起),如果要是抽查到本人不在,则预约票作废,只能下次再排了。
在拉百边上坐了24路去往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藏语意为“宝贝公园”,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雪顿节期间藏民都会赶来在罗布林卡搭帐篷过节演藏戏。
今天已经是雪顿节的第二天,我们自以为错过了第一天的晒佛高峰,应当不会再碰到什么拥挤场面,结果等我们到了罗布林卡北门,前来的藏民已经排起了队等候进入。我们买了票,60一张,由游客入口进。赭黄色的围墙从这端一直延伸到目力所及的另一端。路边开满了各色野花。沿路向南,从一个检票口进入围墙围起的区域内去,便是罗布林卡的宫殿区域了。这里真当就是园林了,各种花木茂盛,园路维护良好,两边摆满了为了雪顿节准备的鲜艳花卉,与常人心理印象中的严酷高原环境大相径庭。
站在图书馆打算继续乘24路去哲蚌寺,看到连续两辆24路上的拥挤状况,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决定打车去。拦了几辆车,有表示现在人太多不去的,有开高价的,最后以比平时高出10元的价格打车上到了哲蚌寺所在的山上。门票50元。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额定僧人数量7700人,解放前实住人数过万余,其规模由此可见一斑。自山下仰望看去,就能看到鳞次栉比的寺院僧房高低错落铺满了根培乌孜山的南坡,这种规模的聚落应该称得上镇了。歇了一口气,继续向上走,到了甘丹颇章的前院门前。在这个平台可以远眺拉萨市景,背后一转弯便就是展佛的大曝台了。我们在大门内跟着一个旅游团队蹭到了导游,便跟着进了甘丹颇章的院子。
甘丹颇章应该说是有两进。两进间由一排三层僧房隔开,两进高差约6至7米,高差全在僧房下的通道内解决了,所以台阶颇高,在内地从未见过这种做法。由前一进爬了那陡峭的台阶上去,便到了与那僧房二层齐高的一块平台,三边由双层敞廊包围,甘丹颇章就静静伫在这围合空间的那一头。这个小广场的地面由阿嘎土夯制而成,具有极好的防水耐磨性,怪不得西藏的寺院多有上人屋顶,应也是多亏了这种材料的应用。甘丹颇章是达赖嘛嘛在哲蚌寺的寝宫。在重建布达拉宫以前,五世达赖喇嘛一直住在这里,并在那一时期执掌了西藏的政教大权,甘丹颇章也就成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同义语,史学界故称其为“甘丹颇章政权”。在西藏博物馆参观时就对甘丹颇章政权留有印象,之前倒不知是这来历。现在看来这座达赖喇嘛的寝宫还是相对比较朴素的。在其间参观游览,达赖喇嘛的各个房间都不大,窗外景观倒是很不错,由那些古旧的窗户望出去,拉萨城远远铺开在那蓝天白云高山下,不由地生出那就是俗世吧的脱然感受,不知当年的活佛达赖天天坐在这些窗前远眺这座藏民心目中圣城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由甘丹颇章下来,从寺庙建筑群西侧绘有莲花生大士彩像的巨石山脚下的一条小道往山上爬去,在第一个拐口再次拐入主建筑群区域,经过一串高差错落丰富的巷道,便来到了哲蚌寺主殿措钦大殿的门口。实话说,西藏的寺庙殿宇看上去都大同小异,哲蚌寺主殿也不例外。殿前有一个毫无遮挡的大平台,也能看到拉萨城区,但是平台的深度还是不够18-135的镜头拍下完整的大殿正立面。
这里的地理位置很好,就在布宫山脚下的围墙边,靠近西门。门面不大,但是攻略上标明说是拉萨最高档的藏餐馆之一。到了跟前,门上装有在藏区常见的厚厚的门帘,用手去拨,只感觉这门帘上带着很厚重的油味。进入店堂,灯光昏暗,影影绰绰,空气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哄哄地飞着些苍蝇,不由得使人觉得环境有些脏。一层的人不多也不少,没有游客,全是藏民。我们在靠窗的一张桌前坐下,一个长得和上次在玛吉阿米的服务员颇像的藏族服务员小妹过来递菜单,态度冷淡,放下菜单便走开去了。翻开菜单,价格果然较贵,关键是看了许久却愣是选不出个想点的菜来,也没有服务员过来能咨询。瞄了瞄邻桌的菜,也没有什么美味的迹象。不会是来错店了吧?又坐了一两分钟,觉得还是不妥,菜也点不出,气味也很大,最后老了个面子背了包出了门。也没有人挽留。
这下好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去第二家攻略上推荐的馆子了。怪牛沙龙餐厅。这家店的名字有些熟悉。在初到拉萨住在平措时,去往布宫的路上见过这家店的招牌,没想到居然也是在推荐的名列里。有了目标,于是耐着疲劳,抱着走了这么多路一定要吃顿好饭的心态,放弃了随便路边解决的念头(其实沿路也没有什么能解决晚餐的店),蹭蹭蹭一路暴走赶到了又是有个估计一公里外的怪牛餐厅。
餐厅位于一个水泥建筑围合的院子里,招牌倒是做在了院子通到北京东路的通道上。又是一路快走冲到憧憬已久的餐厅门口,只见里面也是灯光昏暗,顿时心里一凉。进了门,发现偌大的餐厅里除了前台一人没有,瞬时心又往下掉了一半。这。。。老妈问来递菜单的服务员为啥没人啊,服务员解释道:本来都坐满了,刚走。这走的也太统一了吧,说好了怎么的。。想想好歹走了这么多路,已经到了就既来之则安之吧。翻开菜单,和攻略上的“价格适中”这一项描述似乎不大符合啊,价格靠谱的菜的种类也少的很有限。这一路走来的小心脏瞬间掉入谷底。勉强点了几个菜,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期间擦了半天餐具,还换了几只,要来的杯子有只也破了口。想起来据说这里晚上应该有藏戏表演啊,遂问服务员,答已经演完了。再次惊倒,这才几点啊。终于来了第一盆菜,烤羊排。那从里到外全是黑乎乎的满是肥肉的羊排终于把我们那已经是脆弱不堪的意志一击秒杀。OH,GOD!这餐晚饭我们真的输了!
拖着受伤的心灵从怪牛出来,看天色渐暗,咬咬牙加快脚步往药王山走去,今天最后的目标,布达拉夜景!
20:09,赶到了药王山脚下。药王山观景台收费一人2元。到了台上,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人。找了个小台子站上去支起了脚架开始取景。无奈前面悬着一颗探头,搞得取景框上下都尴尬,于是下了台子,还是在观景台向布宫凸出的那一角上定了点。
眼看天已经压的很暗了,但是布宫的夜间灯光始终没有开。风渐渐大了起来。
20:34,白塔灯亮起。零星的雨滴开始打下来。大风从布宫方向吹来,夹带着雨水啪啪打在镜头上,挡也挡不住。
布宫的预约券上的约定时间是上午10点40。我们9点40就到了布宫东门口,加入了排队队列。
因为还早,排队的人还不多,10来分钟就排进了里面。在安检门前倒掉了自带的水,安保叔叔表示宫内供水的。被仔细地安检了一遍,走到通道的尽头,往回一折,再走几步,就到了这被层层安检包围保护起来的布达拉宫围墙里面。被当做入口的这座建筑墙很厚,内窗做成了很朗香教堂的样子。天顶上的椽子木料已经泛出陈旧的味道,上面溅满了不知何年粉刷时留下的白色涂料,很带历史感,不知当它还带有新木香味的时候,走进这门的又是哪世达赖喇嘛。由大门往里走,在途中右手边有一个标着为布达拉宫珍宝馆的院子,看着时间还早,就拐了进去。在入口寄存了雨伞,便进入馆内开始参观。如同料想的那样,这里是禁止拍照的。馆内装修精致,而藏的果然也都是珍品,门类涵盖很广,包括生活器具、宗教法器、陶瓶瓷罐、服饰面具、雕刻唐卡等等。然而不论是来自藏地的还是中原皇帝赠赐的,古人的精细工艺都令我们叹为观止。
游览路线上的第二座灵塔殿边有宫内喇嘛替游客开光自带饰件的,往返于一间小堂和游客队伍之间,人太多,没有靠过去,所以收费与否不详。若是有这个打算的同学可以自己预先准备好需要开光的物件。
既然太阳也晒了,小东西也买了,明信片也入手了,那么就应该找个地儿边喝甜茶边写明信片了咯。拉萨著名的光明港琼甜茶馆就在雪域餐厅的隔壁,于是我们就过了个马路来到了这远近闻名的甜茶馆里。对光明港琼甜茶馆的空间结构不甚了解,我们所看到的范围是一部分室内和雪域餐厅与北边建筑之间的空地上搭起了顶棚的空间。茶馆里大部分都是藏民,旅行者在这里歇脚体验藏式悠闲生活的也不少,气氛很生活。甜茶6角一杯,自己到后厨去取了杯子,然后会有穿了老式白褂的巡逻服务员过来给你满上,看周围藏民的地道做法是将零钱摊在桌上,服务员会据此判断可以给倒上几杯甜茶。甜茶的味道很大众,和内地的奶茶差来不是太多,所以不习惯酥油茶的亲们一般会选择甜茶。就我个人来说还是更喜欢酥油茶一些,因为更有特色。坐在我们边上的也是一众游客,是自发组织认识起来的一帮年轻人,有来自内蒙的,来自衢州的,也有来自北大的才子,跟他们聊聊天还是满轻松的。聊了一会,想起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掏出刚买的明信片开始写,发现好久不写字都快不会写了。
接近中午11点,我们到达了纳木错景区售票处门前。这里正在修路,地面泥泞不堪,路上排了很多车辆等候进入。扎西师傅帮我们去买了票来,印象里原价要120的门票,藏人代买只需60就能搞定。离湖越来越近。怕相机淋坏的我先举起手机朝湖的方向拍了一张照,取景范围内有一个带着小孩晃荡的藏民。见我拍到了她,那藏民居然就冲了过来向我要钱,还死缠着不肯放了。果断不理会她。最后那藏人只得咒骂着走开,继续去拦其他游客要钱。我向周围看看,竟然还有多个藏民在进行类似的拦路讨要行为。在这无论是藏民还是游者心中皆是圣湖的地方,居然还多有这类行为发生,这算是玷污吗?真是太无语了。终于到了一片清静处。风声凛冽,涛声拍岸。踩着咯吱作响的砾石岸,望向远方。念青唐古拉山隐没在灰白的云雾里不得见,只在云天相接的那一条线上露出纳木错湖水令人动心的一抹蓝。
中午12点多,到达扎西半岛上的营地,全是铁皮房子。司机师傅跟我们约定下午2点半集合回程。穿了两条裤子,长袖、抓绒加冲锋衣,跳下车依旧觉得风寒刺骨。速度躲进一家叫做羊餐厅的饭馆,也顾不得价格贵(蔬菜25,大肉都在百元以上),赶快叫了几个菜和饭补充热量。海拔高,米饭都夹生。
今天出发去日喀则。
早上打车到拉萨西郊客运站,10元。与去林芝一样,买了中型车的票,145元。上午八点多出发,预计途中5-6小时,在午饭后就可以抵达日喀则。今天天气倒是不错,车沿着往机场方向的公路行驶,两边的山上虽然还有厚重的积云,但好歹已是晴空万里。在一个路口我们折出大路往日喀则方向开去,阳光在窄窄的马路地面上投下斑驳的树影。许是太阳太烈了吧,路两侧不时略过的树林看起来有些微微发黄,竟有了点秋天的味道。小喵又想到了昨天纳木错的糟糕天气,懊恼地又起了些小怨念。
下午两点多,我们终于到了日喀则汽车客运站。与之前网上预订好的旦增旅舍通了电话,便打车前往。的士司机搞不清旦增旅舍的位置,就在大概附近路上把我们放下了。最后还是旅舍的人开车过来接了我们去。旅舍位于邦佳孔路,距离比较热闹的雪强路不远,其实位置还满不错的,旅舍院子大门街对面是各式杂货摊位一条街(不知是否是蚂蜂窝攻略上记载的夜市街),再远些对面的山上就是有小布达拉之称的日喀则宗山堡。旅舍的外部非常普通,但一进了院子就可以看到朝院内的建筑立面非常有地域特色。据说很多经过日喀则去珠峰的队伍都会在此歇脚。
我们订的是三人间,价格270RMB。我和小喵先跑上位于二楼的房间看了下,很干净,算是我们这一路来最像内地宾馆的一个房间了。下楼向妈汇了报表示房间可以,旅舍的两个小姑娘就很热情地帮我们把背囊都背到了房间里。
扎寺门口旅行团游客很多,我们冲到售票处,却蓦然发现开放时间一直是到19:00的。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乃至整个后藏地区最为重要的游览点之一。其显赫的地位来自于它作为班禅驻锡地的身份。班禅这个名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是与达赖齐名的西藏两大活佛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扎寺的地位应该说也能与布宫一拼。寺庙的规模很大,由正门进就可以远远看到大片大片的建筑群由山脚下向山上铺去,其中可以明显发现有五座一字排开的较高的建筑由成片的普通僧房殿宇间凸显出来。从左至右分别是:
强巴大佛(未来佛,即内地的弥勒佛)的强巴康:九世班禅修建,30米高的坐姿大佛;
四世班禅灵塔殿:四世班禅对扎寺发展贡献巨大,其灵塔非常宏伟,在文革期间被僧众以粮袋堆满大殿谎称是粮仓而得以保存下来;
十世班禅灵塔殿:就是现在藏地各家各户家里挂像中的和蔼的大师,新中国时期的班禅大师,89年圆寂后由国家出资为其修建灵塔;
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五至九世班禅的灵塔在文革期间被破毁,后由十世班禅大师主持修建了这座灵塔,收集法体残骸合葬于其中,该灵塔赶工仓促完成后十世班禅就圆寂了;
扎寺展佛台:方形白色巨大体量的建筑,多处西藏寺庙都有这种展佛台,很好认。
江孜不大,出了在英雄中路上的车站,都不需要打车,一路向北走至卫国路口,就到了著名的江孜宗山堡垒山下,再右拐一点就是我们原先在网上预订好的江孜雅迪花园酒店。(当地人多称这个酒店为宗山饭店)
雅迪花园酒店是一家涉外的酒店,原本在网上见到许多外国游客对这家酒店的好评是我由原本打算预订的建藏宾馆转向雅迪的主要因素。走到门口就看到有英文写的“江孜最好的性价比最高的旅店和餐厅”字样的条幅。雅迪的名字来自Yeti,意为喜马拉雅山雪人。
绕过摆了莲花盆的玄关进了大堂,室内的装饰很干净。在大堂里登了记,我们的三人间300RMB一晚。大堂后是咖啡厅,藏式又不失温馨的气氛。从大堂和咖啡厅之间是楼梯间,楼梯的对面被作为佛堂供着一副大尺寸唐卡。楼梯铺着红色藏式地毯,很有民族风味。
到了三楼,走廊靠北,窗外可以全览不远处山上的宗山古堡,近处可以看到酒店后院草地上摆放着几组桌椅,应该是可以露天餐饮吧。
进了房间,室内除常规配备外还装备有加湿器和空调(一般西藏旅舍里没有空调)。门廊上的柜里放了好几本印刷装帧精美的西藏旅游杂志和旅游推介书。白色床单被褥的床上盖着金丝绣花的黑色旗布,很是整洁。果然盛名不负!
稍作休息。中午在大堂里的餐吧用了中餐,价格适中,味道不错。向前台咨询了明天包车经羊湖回拉萨的情况,大致了解了下,便启程出发去白居寺了。
出了门,沿着往白居寺方向的路,必定会经过宗山抗英广场。很小的时候看过红河谷,但是已经印象不深。来之前补过江孜战役的功课,对当时大致的状况有一定了解。站在广场上,就见到宗山堡静静长在陡峭的山岩顶端,一看就是很有故事的感觉。广场上没什么人,纪念碑被晒得发白。
到白居寺门口时是大中午的12:50. 依旧是比较冷僻的样子。买了50元的门票进去,路两边的花开的很艳,几个着僧衣的喇嘛坐在路的那一端聊天,走过去他们便给你检票。
白居寺的措钦殿就在入口的中轴线上,十万佛塔在左侧的建筑群后露出个头。
我们先进了措钦殿。与进过的其他西藏寺庙类似,先是一个类似门厅的半室内空间,仅是外殿柱与略暗的光线使之与外部空间区分开来。这门厅的两侧照例是通往二层的楼梯和一间阴暗的门洞。步入大殿,沿顺时针方向游览了一圈各个佛堂。这里没有之前游过的几座大寺庙来的的精致辉煌,并且由于以前长年燃着酥油灯加上后来内地奸商贩卖的黑烟酥油,墙上的壁画已是一片乌漆漆了。
出了大殿回到门厅,我们跟着一位藏族老人进了那个阴暗的门洞。说是在建筑内部,但这个空间更像是在一个洞中。光线很暗。进入的通道里微弱灯光点亮的壁龛里供着些佛像。合掌向前行。经过通道以后的内部是一个比较高的空间,被一道放贡品的高柜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稍亮,坐了两个喇嘛正在小声论经,高处影影绰绰里挂着一排毛发丛生的物件。我们跟着那老人先进了后部。后部没有点任何灯火,只有前部的光线有些透进来。没有看到佛像,只是悬着的巨大黑色布幔下面露出坐在幔后巨大佛像的足部,颜色诡异。是那不能看的佛吗?之前在拉萨时记得在大昭寺还是布宫听过这佛的介绍,是一尊保护佛,也是一尊怒面佛,面目凶恶,不能以面示人。再想起前面那排毛毛的挂物,不禁头皮一阵发麻。再转至前堂时留意了一下那些悬在半空的物件,虽然还是看大不清是什么,但是好歹不是想象的那些东西。呵呵。
由这洞里出来就从门厅另一边的楼梯上去,到了二层。二层厢房部分还有两个小佛堂,记得好像是说话度母堂和观音堂,在二层僧人的指引解说下逛完。
下了措钦大殿的屋顶我们即向着十万佛塔去了。
十万佛塔别于任何之前见过的建筑形式,这也许与白居寺中藏传佛教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三大教派共存有关。塔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共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77间佛殿、108个门、神龛和经堂等,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塔里拍照是收费的。在入口处有一个僧人专管这个。一只相机10元,否则就把相机先留在他那,下来时候再拿。我交了10元,把我的D80带了上去。妈的手机存了。小喵表示没有手机,也顺利过了关。
晚上依旧在雅迪的大堂里用晚餐。除了菜单上写着是特色蛋糕的那货让我们略失望外(不是现做的,加热后偏硬),其他的菜还是都不错。服务员还推荐我们一款BANANA奶昔(这里的藏族小姑娘服务员很有意思,点单时中英文混用,而且看样子应该确实不知道比如BANANA/APPLE之类的中文怎么说),味道很正。
上午9点,我们经过了一段大幅扭绕的公路,拐了一个弯,格桑口中早年曾被黑心导游谎称是羊湖来坑骗游客的满拉水库便出现在了我们的右侧。大坝一拦,上游的河水就在这原本便是天然山谷的地形里形成为了一片波澜不惊的水面,而本来在这山谷中的村庄也被这水所淹没,只剩村子制高处原先地主家的碉楼还有一截露出在水面上。满拉水库的水确实绿的很美,若不是水库边立的地名碑,就算跟我说这里便是到了羊卓雍错,我也相信了。
翻越了斯米拉山口,过了满拉水库地段,在山间沿河逆流溯上游走,便是驶向我们今天第二个目的地卡若拉冰川了。因为之前在网络上看过卡若拉冰川的照片和介绍,从照片里可以看到冰川一直延伸到距离公路很近的地方,于是望向远处转弯折至山体背面的公路,期待着那一个弯后将能看到的卡若拉冰川大面侵入岩地的壮观景象。
事实总是很残酷的。转过弯后,冰川线没有下降,反而向上升入了云雾里,只剩下黑色的岩壁留在云线以下。在到达卡若拉冰川景点所在地之前,白色的冰层就再没出现过。所谓收费的卡若拉冰川景点,是一处用篱笆封口的小山凹,内有白塔一座,石头院房一座(格桑跟售票的人解释说我们都是他的同事,就免过了这门票)。应该是我们运气不好,天气阴霾,云层压得很低,冰川也如之前一样,只露出了点头,以上的冰川和冰帽完全遮隐在弄弄的白雾之后,完全没有原本想象中的大面积的延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