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0
- 收藏1
- 评论1
- 赞5
+1
出发日期/2012/04/28
天数/1天
人物/三五好友
玩法/短途周末
4月28日,和同事一起去了都城隍庙,采访第六届西安鼓乐艺术节。
在此之前,我从未聆听过所谓的【长安鼓乐】,但是毫无疑问,传承自唐宋宫宴乐和教坊音乐的【长安鼓乐】,对我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早早起床,搭地铁到钟楼,再转车到广济街。
赶到都城隍庙的时候,呈现在眼前的便是如此国色天香的一幕。
仙乐飘飘,美人如花。
我有几分讶然。
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盛唐。
西安鼓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交响乐,被载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是流行在西安城区及沿终南山的长安、周至等地的古老乐种。
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两类,按演奏风格的不同,又分为僧、道、俗三个流派。
保留了唐宋以来多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艺术传统。
唐大曲的形式结构与西安鼓乐的坐乐基本上是一致的。
据说,从现今的西安鼓乐中可以明显看到唐代燕乐的部分原貌。
此外还有宋教坊音乐的痕迹,元、明、清各代戏曲音乐的成分。
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表演开场曲。
何家营鼓乐社的乐手们拿着乐器,开始候场。
这场景,很穿越有木有~~~
乐手们的神情那么专注,他们的演奏又是那么投入。
看着眼前这一切,不由幻想,当年在大明宫的宴会上,也曾有过这番场景吧~~~~
我叫不出这些古老乐器的名字,只是傻傻的听着。
不晓得该用怎样的言语来描述,那撩动心弦的感动。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唐超帅哥吹奏的便是传说中的笙。
何家营鼓乐社的乐手们。
鼓乐演奏自唐至今在何家营村传承上千年,过去传男不传女,现在男女皆可学。
我问好学不?
接受采访的阿姨腼腆一笑,说,不太好学。
我又问,村外的人,比如我,想学,可以么?
她说,这个....我们说的不算,要听社长的。
这位就是何家营鼓乐社的社长。
我没有问他能不能收我为徒,因为我觉得那样太过唐突。
当他站在那里,在距离我10不到半米的地方,我觉得我们之间相隔的确是1000多年的光阴。
千百年过去了,沧海已成桑田。
唯有这些古老的乐器,依然用不变的声音,演奏着曾经的乐曲,诉说着远去的故事。
在音符里,在鼓点中,复活,一段记忆。
在唐朝,负责演奏的宫廷乐人要在太乐署学习10—15年以上,经过严格的考评,至少要精通50首以上技巧高难的乐曲才算合格。
据我所知,当天前来参加表演的西安鼓乐社社员们,也大都学习鼓乐在10年之上。
他们的学习,很多都没有教材没有乐谱,全凭祖祖辈辈口耳相传。
西安鼓乐从最早的皇家的宴会、祭祀、出行、凯旋等场合演奏,逐渐走到了民间的庙会、朝山、进香、祈雨等场合表演。
发展到今天,从鼎盛时候的四五十家乐社、一千余名艺人,到现在只剩周至南集贤东村鼓乐社、南集贤西村鼓乐社、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长安区何家营鼓乐社、社西安大吉昌鼓乐社、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六家、二百多名艺人。
自弘中学附小的古乐社。
据老师讲,他们已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项目,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学习鼓乐。
我和同事感叹,这样可真好!
至少,流传了千百年的鼓乐不会失传。
香火鼎盛的都城隍庙。
到西安这么久,还从来没仔细逛过。
第一次来,还是09年,只在外面看了看,过门不入。
这是第二次来,因为人太多,也没细看。
下次补上:)
当天为了配合采访主题,特地穿了比较民族风的衣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