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1
- 收藏18
- 评论7
- 赞20
+1
出发日期/2014/04/26
天数/1天
人物/情侣
玩法/漫游
离开马德里,飞机绕道哥本哈根转往日内瓦。为什么要如此劳民伤财?我在上一篇已经说过了。
我在日内瓦要会见一位13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原本打算借住在她那里,怎奈联络出故障,等到接到邀请时我已经订好了房间。
日内瓦的物价很贵,在订房间时就感受到这一点了,所以我在这里只呆两天,住在法国部分。大家都知道,虽然日内瓦老城在瑞士,但整个城市是一半法国一半瑞士,107.5公里的边境线,103公里与法国接壤,只有区区4.5公里与瑞士接壤。我朋友也是法国人,住在法国,每天去瑞士上班,10分钟车程。当地人不会有“出国”的感觉,其实就跟一个城市一样。
清晨出门就碰到难题。我要坐公交去日内瓦湖,公车自动投币,3欧元或3.5瑞士法郎。一定要备好零钱,不要像我似的临上车还到处找兑换,结果也只换到5欧元,白白浪费没必要。
车子经过联合国总部,它是一幢没什么特色的建筑,我懒到连提起相机的兴趣都没有。它就跟国内普通城市的商务楼似的。
奉献给大家的第一张照片即是日内瓦的标着,大喷泉。
第一景点:日内瓦湖又称莱芒湖(法语 lac Léman),是西欧的重要湖泊。日内瓦湖呈新月形,湖的北岸和东西两端属于瑞士,南安则属于法国。瑞士与法国分别占有湖面60%和40%。
差点忘了 - 在北岸日内瓦火车站与日内瓦汽车站之间的邮电局大楼是一幢雄伟的后罗马式建筑。在它前面有一个游客问讯处,你可以在那里拿到免费的日内瓦地图(有中文),上面画有一根曲曲折折的红线,沿着红线游览日内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看到最多的东西。地图搞得有点像儿童绘画。好处是有图,缺点是除了一些主要街道有名字,大部分街道没有打印名字。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就算知道自己所处的街名,你也找不到你在地图上的位置。所以拿了中文版地图之后,再拿一张有详细路名的“驾驶地图”比较安全些。
白朗峰桥(勃朗峰桥)。桥上有许多旗帜。
下桥之后左侧,首先看到的是“国家纪念碑”,紧接着是第二个景点-“花钟”。
从花钟可以走到罗纳街(Rue du Rhone),该条街汇集了许多顶级的钟表专卖店,密度之高是在罕见。还有最顶级的奢侈品商店,是不择不扣的“购物天堂”。
日内瓦老城是瑞士最大的历史古城。宗教革命的中心 Cathedral St-Pierre 圣彼得大教堂在老城中心。顺着阶梯拾级而上,可以俯瞰老城风光。
教堂边有几家咖啡馆在一个小广场上,想起还没吃早餐于是随便挑了家坐下。第二次发现日内瓦的物价很贵,一杯拿铁外加一个不错的火腿芝士三明治17-8个瑞士法郎,这在西班牙够一顿午餐了。埋单时调皮的服务生还跟我要小费,领班白了他一眼。他其实没有服务我这桌,从头到尾都是那个领班在忙活。
唉,简简单单的一顿早餐20法郎没有了。
吃完继续上路,走不远就迷路了。手上拿着中文地图中看不中有。虽然我站在拐角看到了横竖两条街的街名,但中文地图太花哨,就是没有路名。好象你买块手表很漂亮,但却没有指针。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上来一位白头发老太太,主动问我要不要帮助。她的英语不带法语腔(日内瓦为瑞士法语区,瑞士还有德语区)。三言两语就把我带回到既定路线。
常听人说瑞士人很冷漠,先入为主让我对瑞士人印象不佳,这次要不是看望老友,我根本没有来瑞士的念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我相信大多数瑞士人是很可爱的。
这是个Y岔口,因为远山的美景吸引了我,于是我挑了上坡路。没走5分钟,我又迷路了,今天怎么搞的,平时我的方向感挺好的。那个中文地图我就不看了,我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地图上的路名空白点。直接问人吧。于是我主动出击。
“你想去看那个雕像啊,就在这个坡下。”
答案有时就这么简单。
有没有童鞋在这里读书?
那,这个就是我要找的雕塑 - 宗教改革墙。距离新广场( Place de Neuve)几步之遥。它坐落在一个公园里,四尊巨大的宗教改革家雕像昭示着日内瓦在宗教改革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Place de Neuve 新广场。广场上有几座主要的文化建筑。首先是歌剧院。
拉特博物馆 Musee Rath
日内瓦音乐学院
普兰帕累广场 Plaine de Plainpalais
日内瓦街景照数枚
一座犹太教堂
BFM剧院
卢梭岛
位于罗纳河中央有一个钟表展览馆。“时间之城”搜罗了Swatch的所有表款,品牌的创意近在眼前,天马行空,妙趣横生”。(摘自其广告语)
展览馆前是个大平台,许多人在那里晒太阳。
在此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 日内瓦的街头饮用水出奇的美味。千真万确,日内瓦的街头饮用水太甘甜了,嚷我联想起法国的依云水。
在这个段落间隙我去查了一下“百度”,摘要如下:“依云是个只有7300居民的法国小镇,它背靠阿尔卑斯山,面临莱芒湖(日内瓦湖),湖对面是瑞士的洛桑。”原来取水点就在身旁。
我在旅行时随身都会带个空水瓶,喝光了就在街上续些水。现在放松下来,才慢慢品出日内瓦街头饮水的美妙。光是这免费的饮用水,就值得来日内瓦 - 仙水呐!多喝点。
秀丽的大喷泉是日内瓦湖畔最惹眼的景观。140高耸如云的喷泉水柱令游客叹为观止。喷泉落下的瞬间,犹如千万颗玉珠从天而降,令人着迷。欣赏日内瓦大喷泉的观景点比较随意,360度视野开阔即可。
布朗斯维克纪念碑 (Brunswick)是布朗斯维克·查理二世公爵的陵寝。1873年查理二世公爵逝世,二千多万金法郎哦财产捐给了日内瓦市,其中一部分建造了这个哥特式陵墓。
布朗斯维克纪念碑旁的一家星级饭店。后来碰到朋友后她告诉我,纪念碑和饭店的背后就是日内瓦的“流莺街”。相信价格一定也是“日内瓦”的。
景点四:“茜茜公主雕像”。有孩子在雕像前凹造型。听说凡是触摸过该雕像的小女孩长大后就有飞黄腾达,嫁入豪门的运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虽然东看看西瞅瞅,没有特别计划,但是乘坐游船游览日内瓦湖是铁定的,有不同游船公司供选择。我挑了16欧元“半湖游”。走太远我也没兴趣。心里一直惦记着午饭呢。
帕基灯塔 (PHARE DES PAQUES)。这座灯塔建于1860年,拥有电力供应,在当时极为少见。不过中看不中用,后来被荒废,直到1896年全面重建。
行驶在湖上,我感觉日内瓦湖就跟西湖一般秀丽。
而它两岸的豪宅鳞次节比,不由地让我想起澳洲帕斯的天鹅河。
图正中:在克罗尼山丘半山腰可以看到“迪欧达第别墅”(VILLA DIODATI)。1710年盖布利尔·迪欧达第买下这座别墅,1816年英国大文豪拜伦曾来此居住,使其名声大噪。后来英国诗人雪莱也来到日内瓦湖畔,住在迪欧达第别墅下的另一处别墅。雪莱的夫人玛丽在那里完成了著名的黑色小说《科学怪人》这是西方世界的第一本科幻小说。于1818年分三册出版。根据小说拍摄的电影想必不少人都听说过,经典来着。
附近不远处还有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生前的五幢别墅。2005年过世后房产赠给了他的首任夫人。
贝拉丽芙古堡 (CHATEAU BELLA-RIVE),十七世纪时为萨瓦公国夏勒艾曼纽二世公爵所打造。原先的六座塔楼最后只造了两座。塔楼用来储存盐和其他物品,又在经济上与日内瓦抗衡的用意。曾经担任联合国难民署长的萨德路丁·阿加罕亲王于二十世纪中叶买下,现在它是贝拉丽芙基金会的总部
景点五:雷曼湖的“小美人鱼”于1966年安置在湖边的岩石上,代表的是来自俄罗斯的娜塔莎·桑杰,她是法兰斯瓦·桑杰的其中一任夫人。
小美人鱼后是1873年为埃斯凌(ESSLING)亲王马赛纳元帅兴建的豪华度假山庄。这座山庄曾是出版商法兰斯瓦·桑杰的财产。后来卖给了萨德路丁·阿加罕亲王。
上岸后吃午饭,午饭就是麦当劳 - 省点钱也好。
日内瓦有我见过的最奢华的街头花园。大量的高价花卉填得慢慢腾腾。要知道这里的花店贵死人了。
两块小鲜肉
吃完午饭逛植物园。下图是植物园内的“巴托洛尼别墅” (VILLA BARTHOLONI) 佛罗伦萨风格,建于1828-1830年间。随后陆续换手。1962年日内瓦政府决定在这里成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并于1964年对外开放。
游湖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游船,脚踏船,还有最舒适最经济的方法 - 免费渡轮。日内瓦至少有三条渡轮线往返于南岸,北岸与河口。我是在游船上听一对英国老夫妻说的。觉得应该试一下,推荐给各位。虽然它跑的航线主要在市中心,但免费的游船为什么不坐?
(又赚回了午餐的差价)
从渡轮上看湖上景色。远处白色的白朗峰(勃朗峰)
景点六:波尔诺瓦尔 (PORT-NOIR) 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瑞士部队登陆日内瓦,使日内瓦正式成为瑞士联邦的一部分。瑞士解放军的大帆船是在1814年6月1日抵达日内瓦,1864年为了纪念50周庆设立了这个纪念碑。目前停泊在东尼岩(太低没拍到)旁的大帆船与当时的大帆船相同。
大帆船呢?那天不知道它跑去哪里了。不过纪念碑,东尼岩,大帆船我把它们归类在景点六。
不怕湖水冰凉的是两三岁的小小孩。
因为没有采购任务,所以闲暇的时间比较多。渡轮上岸后我又跑进了老城区。与朋友约在湖边的四季饭店,看看时间还早,又转到七荤八素。在此省略·········
活水市政府
农贸食品市场
火车站附近的圣母大教堂。
在欧洲其他地方,中国人开的二元店,食品店遍地开花,但是在日内瓦却销声匿迹。之所以跑到火车站是因为想买一盒牛奶,考虑到火车站通常是个大酱缸,也许可以找到中国人开的小店。最后很失望。日内瓦的火车站像国内的飞机场般干净和正规。跑了很远的路才找到一家小超市,买了盒牛奶。
日内瓦,居不易。谁说她是宜居城市我跟谁急。
邮电总局
四季酒店。见到了朋友。
岁月是把杀猪刀 ·····
原本的青春少女,花样美男如今都成了“菜皮”和“梆瓜”。(不过没关系,快乐更重要。)
介绍一下,朋友苏菲,法国人。记得当年她在中国留学时常来找我玩,那时候她还是个留学生,穷得叮当响,如今已是摩根大通(瑞士)的高级经理。
景点七:帕克浴场 Bain de Paquis。地点:日内瓦湖中间,“植物园渡轮码头”附近,呈双凹型。通过长长的栈桥走进去,第一个凹型是个露天餐厅,几乎全是本地人。在物价恨天高的日内瓦,这儿看到的酒水菜单都比较“平民”,怪不得挤满了本地人。点食物点饮料要排长队,好在桌子多,总能找到落脚点。许多人干脆席地而坐边吃边喝晒太阳。第二个凹型,那才是浴室。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光着屁股或围着浴巾在甲板上走来走去,也不忌讳周围眼睛多。我因为有朋友在,不便过去探个究竟。再往外是灯塔。日内瓦湖的灯塔在哪里都不会看走眼,所以你能容易地找到这个神秘的,只有本地人的宜价美食寨。
浴场最外围,靠近灯塔部分,很多人在平台上裸晒。方形小屋是冲凉房。
苏菲把我带到了这家瑞士火锅店。
景点八:瑞士芝士火锅:FONDUE-(发音:芳都)。没有这个更能代表瑞士美食了。
瑞士的奶酪和它的巧克力一样鼎鼎有名。 在当今的瑞士,奶酪的生产严格地受国家的管理。法令规定一个地区只能生产该地区产的奶酪,不能生产其它地区的品种。这和法国葡萄酒生产的有关法令很相似,所以至今,瑞士的奶酪还能保持极其传统的风味,而没有在大工业生产的冲击下变得毫无特色。
到瑞士一定要尝一尝芝士火锅。
店里有很浓的奶酪味。坐久了衣服,头发都会沾上芝士气味。其实就跟臭豆腐似的,好吃不好闻。苏菲说中午若是吃了“芳都”,回办公室大家都会知道,喷香水都没用。没办法形容那种美味。
我们点了2种芝士混合在一起,每一种是19瑞士法郎。吃法是掰一小块面包,然后在热烫的奶酪里滚一下,再慢慢地放到口中。
下图也是芝士,鲜呢!
吃法是掰一小块面包,然后在热汤的奶酪里滚一下,再慢慢地放到口中。
甜点。蛋清做的,松松脆脆。蘸着奶油吃。这一顿够我消化两天了。
瑞士两天。接下来是德国慕尼黑,天鹅堡和《音乐之声》的故事地,奥地利萨尔斯堡。
有网友说“很遗憾,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转到电影里的所有景点。”
我很幸运,主要场景差不多都转到了。喜欢《音乐之声》的朋友可以留意。